⑴ 鋁材排名前十名有哪些品牌
2017鋁材十大名牌排名1、忠旺
1993年注冊成立於中國遼寧,目前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工業鋁型材研發製造商,從事多元化的優質工業鋁加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
2017鋁材十大名牌排名10、振升
始建於1993年,鋁合金門窗十大品牌,旗下有振升/金剛等品牌,從事鋁錠/民用建築鋁型材和工業型材/配件生產/門窗幕牆工程設計製作安裝。
⑵ 巨固是什麼意思
「巨固」是「又大又堅固或非常堅固」的意思。
⑶ 孔門理財學怎麼樣
「生財有大道」——陳煥章的《孔門理財學》 民國經濟思想叢談之一 梁捷民國經濟思想叢談之一梁 捷康有為門生陳煥章所著《孔門理財學》 ChenHuan-ChangTheEconomicPrinciplesofConfuciusandHisSchool ,恐怕是中國人在西方正式出版的第一本經濟學著作。就在從1907年到1911年這短短四年裡,進士出身的陳煥章從一個英文都說不利索的人,搖身一變成為寫出洋洋六十萬字巨著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進步之快讓人瞠目,讓人不得不佩服美國當時的教育體制。 哥倫比亞大學曾有規定,博士論文必須正式出版,印成100本交到學校才有望獲得博士學位。美國的出版費一向很貴,所以日後胡適那一批的學生多半是把論文寄回國內,托商務印書館之類的出版社印上100本,寄到美國換來博士學位。陳煥章倒是沒有想過這么干,當時國內的出版事業也才剛剛起步,印書並不是很方便。他讀博士要比胡適早上好多年,在他之前還幾乎沒什麼中國人在美國拿到過社會科學的博士。 陳煥章向學校遞交論文以後,由於他的論文實在與眾不同,哥大破例同意用學校的經費為他出版,而且將這本書收入「歷史、經濟和公共法律研究」叢書,於是暴得大名。國內經濟思想的權威胡寄窗教授提醒我們,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版的哈佛經濟學教授熊彼特的遺作《經濟分析史》在提及東亞經濟思想的時候,特意指出了《孔門理財學》的重要性。其實僅僅在這本書出版數年以後,1915年出版的馬克斯·韋伯的名作《儒教與道教》就已把《孔門理財學》列為了解儒教的基本參考文獻,他在其他論及中國經濟制度的地方也大量參考這本書。從這點,我們可以想見這本書在西方學界的影響。 《孔門理財學》出版的第二年,權威的《美國經濟評論》上出現了一篇由威斯康星大學的學者羅斯 E。Ross 撰寫的書評。文章認為陳煥章打通了中西經濟傳統,為西方的政治經濟學接上了孔子以降的中國倫理學和社會學資源,相互補充,使得《孔門理財學》在浩如煙海的西方政治經濟學文獻中占據一個獨特的位置。 而另一篇更重要的書評則是大名鼎鼎的凱恩斯 J。M。Keynes 所寫,發表在《經濟學雜志》 TheEconomicJournal上。二十世紀初,這本劍橋的經濟學雜志是國際上影響最大的經濟學學報。那時凱恩斯在劍橋嶄露頭角,擔任《經濟學雜志》的主編。他親自操刀為陳煥章撰寫書評,足可見其對這此書的推重。 在凱恩斯的視野中,孔夫子應該被看作極端經濟自由主義的先驅,這個形象在中國人反而會覺得陌生。首先,孔子肯定了經濟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凱恩斯從書中轉引挑出的句子是《論語·子路》:「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毫無疑問,孔子把富民放在了第一位。 在談論財富分配時,凱恩斯又發現了《中庸》的價值。「日省月試,既廩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這是最典型的按勞分配思想。討論到婦女地位時,凱恩斯則引用《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後。」所以,孔子在兩千多年前應該就具有超前的女權思想了。 中國的倫理體系是完備自足的。凱恩斯不懂四書五經,更不了解陳煥章從康有為那裡所繼承的今文經學的背景,無法真正了解中國的經濟倫理。但他卻能從陳煥章的書里讀出傳統中國社會對婦女和老年人的保障,讀出中國貨幣制度的變遷、人口理論的發展、土地制度的特徵等等。顯然,他更在意的是這些傳統思想的現代意義。中國的貨幣理論尤其讓他著迷,他作為傑出經濟學家的敏感性也在這些方面充分表現出來。他從《周官》里讀出了最早的貨幣交易體制;通過陳煥章的轉述,他發現賈誼大約已經明白「格雷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的含義,最晚到明初,浙西大儒葉子奇明確地說出了「格雷欣法則」的內容。 可是凱恩斯始終無法明白陳煥章為什麼一再強調「八股文」或者說「時文」(modernessay)。八股文在維持了數百年後,在二十世紀初終於被廢除。但是「文以載道」,文體背後包含著最激烈的思想沖突。 凱恩斯更不清楚陳煥章的「學術背景」。陳煥章八歲入塾讀書,11歲到肇慶府「應童子試」,13歲「補縣學弟子員」,14歲考上秀才,15歲赴省城學習,18歲到康有為主持的「南海萬木草堂」學習,23歲中舉人,24歲考中「恩科聯捷進士」,保和殿復試朝考「欽點內閣中書」。後來,陳煥章出國留學,學成歸國不久就組織了「孔教會」,寫出比《孔門理財學》影響更大的《孔教論》,變成中國人都覺得非常古怪的「保守主義領袖」。 陳煥章在1912年寫的《〈孔門理財學〉之旨趣》一文中曾經這樣解釋:「兄弟之作是書,本含有昌明孔教以發揮中國文明之意思……是書以孔子為主腦,故取材莫多於經部……是書實可名為《中國理財學史》。」1949年以前最重要且比較全面的中國經濟思想史專著當屬唐慶增的《中國經濟思想史》,但要遲至1936年才問世。而陳煥章的《孔門理財學》已經大致梳理出中國傳統學術中關於經濟問題的研究脈絡。 但是陳煥章畢竟是按照西方經濟學的模式來安排《孔門理財學》的結構和體例的。全書共分兩卷,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總述儒學思想背景、中國人認識的經濟學以及一般經濟學原理;第二部分討論消費,即中國人的消費觀念,幸福和快樂的感受;第三部分討論生產要素,分別從古典經濟學的三大要素——勞動、自然和資本來分析。接著繼續從產業結構、分配、社會政策等層面來討論;第四部分討論公共金融,主要是稅收問題;第五部分是結論。 很顯然,從結構上來看,這是典型的西方經濟學模式,和以亞當·斯密《國富論》為代表的西方經濟學寫作體例有著親緣關系。故而這本書在表面上是很容易為西方學者所接受的。但是每一章每一節的內容卻都是嚴格的今文經學體例。偶爾也會涉及西方思想家如斯密、馬爾薩斯等,但無不是以與中國學者思想作對比的形象出現,而且陳煥章對他們的評價並不高。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構成了極強的張力。 另有一點很有趣,陳煥章在紀年的時候同時標注了黃帝紀年和公歷紀年,而且以前者為主。從他的書里,我們隱約可以看出清朝末年劉師培等人發起關於紀年表示方法爭論的線索。劉師培、孫中山等人都採用過黃帝紀年,但最終沒有獲得推廣。陳煥章在這本英文著作里也使用了黃帝紀年,頗能引起外國學者的關注,可是後來連他自己都沒有堅持下去。 陳煥章入康有為之門並不算早,但他是康門弟子中堅持今文經學和孔教理想最堅定的一個。他在家鄉的時候就已經倡辦孔教會,甚至出國後也一直在紐約倡辦教會。雖然學的是西方近世的社會科學,但尊孔之心從未減弱。1912年,清室遜位、帝制終結以後,很多學校立刻廢除讀經,很多名人也公開發表言論,反對尊孔尊君。恰逢陳煥章學成歸國,對儒學頗為不利的環境使得他堅定了創辦孔教會的決心。 陳煥章聯系了很多遺老遺少,其中對創辦孔教會比較熱心的學者有沈曾植、朱祖謀、梁鼎芬、陳三立、麥孟華等人。大家對組織成立孔教會的共識是:「以講習學問為體,以救濟社會為用……宗祀孔子以配上帝,誦讀經傳以學聖人。」是年孔教會成立,陳煥章任主任幹事,並開始刊行《孔教會雜志》。康有為是會長,但具體事務皆由陳煥章負責。 1913年,在國會討論制定憲法的時候,陳煥章和梁啟超、夏曾佑、王式通領銜上書國會,提出把儒教定為國教。陳煥章解釋說,「孔教存則國存,孔教昌則國昌……故定孔教為國教,非欲以拒外教,特欲以昌孔教,非必欲昌孔教,實欲以存國脈耳。」上書的最終目的是「定孔教於國教,立於憲法」。有趣的是,最早在中國傳播西方經濟學思想的嚴復也是孔教會堅定的支持者。 當時反對孔教為國教最激烈的則是章太炎。章太炎與康有為本來就有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的分歧。關於孔教問題,章太炎撰寫了《駁建立孔教論》,稱「今人狠見耶蘇、路德之法,漸入域中,乃欲建樹孔教,以相抗衡,是猶素無創痰,無故以成癱,乃徒師其鄙劣,而未以相君也」。章太炎還在他的國學講座中聲明,本會「與宗教絕對不能相混」,「凡入孔教者不準入會」。 1913年的《天壇憲草》最終協調折中了雙方的意見,在第19條中寫道:「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但沒有通過定孔教為國教。這也是袁世凱的意思。1916年,袁世凱倒台,黎元洪主政,國會復會,可以繼續推進憲法制定工作。黎元洪本人非常支持孔教,於是陳煥章與康有為舊事重提,重新上書定孔教為國教。而張勛也藉助康有為擬定了「定孔教為國教」電文,向國會施壓。據說當時憲法會議收到的有關定孔教為國教的電文「不下一萬三千件」。 在第二輪反對定孔教為國教的潮流中,陳獨秀和李大釗等人也加入了進來。陳獨秀發表《駁康有為致總統總理書》等多篇措辭激烈的文章,稱「孔教與帝制,有不可離散之因緣」。最終憲法會議多次投票,仍無法通過這個提案。後來又由於對德參戰以及張勛復辟等問題,這個提案不了了之。 同樣是堅持孔教,應該說陳煥章和康有為的理念並不完全相同。陳煥章更堅持孔教在日常生活中的教化作用,他堅持說,孔教可以用於指導現代生活,而且孔教本身不是一成不變的,可在不同時代下不斷改良。「若墨守孔子一時有為而發之言,而不變通盡利,是非孔子之意也。」我們從《孔門理財學》中可以看出,陳煥章在提到儒學時,常常不用「宗教」而用「倫理學」。陳煥章本人也在二十年代以後逐漸退出政治,轉入文化層面繼續宣揚儒教。 按照《公羊》的看法,孔子之教類似於進化之教。由「據亂世」而至「昇平世」,進而至於「太平世」。但陳煥章說:「然此尚不過普通進化論。若欲求特別之理財進化論,則宜求諸井田之制矣。」所以康有為重《公羊》,而陳煥章則更重《大學》。陳煥章回憶說,《大學》里有一句「生財有大道」,讓他豁然明白了中西學術貫通之道。 陳煥章的這本奇書是多種因緣巧合的產物,與十九世紀一些學者東書西譯的努力也分不開。漢譯四書五經的工作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傳教士,但只有到了理雅各(1815~1897)時代才成了規模。理雅各原是英國倫敦會的傳教士,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在香港系統地翻譯四書五經。他的主要合作者是王韜。兩人經過多年努力,在1879年到1891年期間,陸續出齊《中國經典》(TheSacredBooksofChina)共六卷,囊括主要的儒家經典。 從《孔門理財學》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陳煥章對理雅各版本的倚重。陳煥章沒有太多精力審定譯文,基本都直接採用理雅各譯本。原書有一些翻譯疏漏,或者是與今文經學不能直接相扣的部分,陳煥章也沒有具體討論。如果嚴格地把此書翻譯成中文,國內學者就不難看出很多與我們國學知識的相悖之處。但陳煥章採用的是變通的辦法。他的寫作跨度極大,必然要涉及許多極富有爭議的話題,而那些爭議的背景都很難在較短篇幅內用英文說清楚。陳煥章選擇了簡單地用今文經學的觀點結束這些話題。 這種不甚准確的儒學卻得到很多傳教士和外國學者的支持。在陳煥章組織孔教會以及上書建議定孔教為國教的過程中,許多外籍人士出了大力,如袁世凱的政治顧問有賀長雄(日),溥儀的英文教師庄士敦(英),老資格傳教士李佳白(美)等等。 1912年陳煥章《孔教論》出版,前有五篇序言。除了宿儒沈曾植以外,其他幾篇的作者分別是李佳白(美)、梅殿華(英)、李提摩太(英)、費希禮(德)這幾位外國傳教士。其中固然有陳煥章挾洋自重之意,但也可見在華的外國人士對孔教的認同。 追溯得再遠一點,陳煥章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老師中,也有兩位值得一提,他們幫助促成了陳煥章的世俗儒學思想。一位是經濟思想史家塞利格曼(Seligman),他終身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一手教出了陳煥章、馬寅初、趙乃摶等幾代中國經濟學人。他素來講求詳實的史料考證和思想源流的分析,對各種思想流派極少偏見。他曾大力向美國的經濟學同行介紹社會主義思想,《孔門理財學》的順利通過也和他力求多元、廣采博收的學術傾向分不開。另一位是德裔漢學家夏德(F。Hirth),他曾在中國考察多年,1902年被聘為哥倫比亞大學第一位「丁龍講座教授」 DeanLungProfessor ,這是北美大陸第一個以特別基金設立的漢學講座。夏德曾翻譯過宋代趙汝適的《諸蕃志》,書中扎實的註解轟動一時,成為美國漢學的發軔之作。他的代表作有《中國上古史》和《中國與東羅馬交通史》等等。據後來同為夏德弟子的胡適說,夏德在哥倫比亞大學非常寂寞,合適的學生都找不到,故而晚年還是回到了德國。在這種環境下,不難想像他結識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陳煥章時的欣喜。正是他教會了陳煥章如何撰寫英文學術論文,把後者領進了西方主流學術界的大門。夏德為陳煥章的《孔門理財學》作了序,其中言道:「彼既為孔教中人,又得西方科學之法以精研之,西方之讀者,於其書也,其將由純粹之孔教家,而見孔教之代表也乎。」 可惜的是,這樣一部具有開山意義的特殊作品,直到問世九十多年以後的2005年,始由嶽麓書社首次在國內影印出版,而它的中文譯本的推出至今依然遙遙無期。 (《孔門理財學》,陳煥章著,嶽麓書社2005年5月版,50。00元)
⑷ 正新輪胎中包括巨固輪胎嗎
振興輪胎應該是包括,據顧輪胎的。
⑸ 巨固輪胎質量怎麼樣
如果他的輪胎質量還是非常不錯的,並且這樣的質量我們大家還是表示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