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窗簾軟裝 » 故宮牆上五彩的牆紙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故宮牆上五彩的牆紙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1-03-07 07:50:58

1. 故宮博物院的牆紙能否打包發我

我也要~~~謝謝~
最好還有台北故宮的官方壁紙~~~呵呵,樓主你提一下懸賞分,讓人家把台北故宮的也拿來~~呵呵
[email protected]
哦~樓主,你要留個郵箱的呀~要不人家怎麼給你啊~

2. 紫禁城裡的後三宮分別是什麼

紫禁城裡的後三宮分別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

內廷的正門名乾清門,在它的前面是一扁長的庭院,俗稱橫街。橫街的南面是保和殿,保和殿後北面直下三層台基即到達橫街,所以這里是外朝和內廷的交接部分。乾清門位於橫街之北,居中面向南,它是一座面闊五開間,單檐歇山屋頂,下有白石台基的殿式大門。乾清門的規格比三大殿的正門太和門略低,在門的兩旁各有一座琉璃裝飾的影壁呈八字形分列左右。 這對影壁為磚築,紅牆上有琉璃檐頂,下有琉璃須彌座,壁面的中心和四角也都有琉璃裝飾。

乾清宮是後三宮的主要大殿,在明朝和清朝初期,乾清宮一直是皇帝和皇後的寢宮,在內廷的最前面,高20米,宮外形為面闊九開間,重檐廡殿式屋頂,左右還有昭仁殿和弘德殿兩座小殿相連。兩盡間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平時除皇帝居住外,也經常在這里召見宮臣,披閱奏章,處理政務,甚至還在殿中接見外國使臣。

乾清宮是內廷的正殿,殿內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兩頭有暖閣。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該殿是皇後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清代皇後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准備情況。清代的「寶璽」(印章)也收藏在這里。

坤寧宮在乾清宮的北面,也是面闊九開間,重檐廡殿頂的大殿。它在明朝和清朝初期一直是皇後居住的正宮。清順冶時,按滿族的風俗習慣,對坤寧宮進行了改造,主要是把宮內分為東西兩部分。在西面部分,沿著牆添置了環形大炕,室內安置了大鍋。在坤寧宮的東面部分則建成為皇帝結婚的洞房,入口改在東面,宮內有雙喜的宮燈,紅底金色雙喜的影壁,靠北牆有龍鳳喜床,床前掛著綉有百子圖的五彩紗幔。
*) =*">

3. 找一張身穿紅色衣服美女、背景好像是故宮的壁紙。

在這裡面看下感覺看到過

4. 故宮是干什麼的

說實話如果你想詳情了解的話,建議你去故宮博物院的網站上去了解一下。
故宮就是中國得以名勝古跡
故宮一共有9999間半房子,因為古時候人們說天宮一共一萬間,皇帝沒法和玉皇大帝比,只能建造9999間半,其中半間在西六宮後淑芳齋旁邊的小院子里。據說只有一面牆,房頂搭在旁邊一間完整的屋子上。
太和殿: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後、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關於皇帝上朝的地點,其實不在太和殿,縱觀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門、乾清門上朝,稱御門聽政,而當有比較緊急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則在乾清宮召見大臣,晚清時期慈禧太後垂簾聽政,上朝的地點也因此變為養心殿。
保和殿於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後、太子時,皇帝在此殿受賀。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場面十分壯觀。賜額駙之父、有官職家屬宴及每科殿試等均於保和殿舉行。每歲終,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寫宗室滿、蒙、漢軍以及各省漢職外藩世職黃冊。清順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福臨曾居住保和殿,時稱「位育宮」,大婚亦在此舉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時稱「清寧宮」。二帝居保和殿時,皆以暫居而改稱殿名。清代殿試自乾隆年始在此舉行,也就是皇帝面見狀元等前三名。
中和殿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親祭,如祭天壇、地壇,皇帝於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視祝文,祭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具。皇太後上徽號,皇帝在此閱視奏書。玉牒告成,恭進中和殿呈御覽,同時要舉行隆重的存放儀式。
乾清宮是故宮最雄偉的建築,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明朝的十四個皇帝和清朝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在這里居住,也在平時處理日常政務。作為明代皇帝的寢宮,自永樂皇帝朱棣至崇禎皇帝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據記載,嘉靖年間發生十餘個宮女趁嘉靖帝熟睡之時,企圖勒死他的「壬寅宮變」後,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宮居住。泰昌皇帝妃李選侍的「移宮案」,都發生在乾清宮。清代康熙皇帝以前,這里沿襲明制,清代順治、康熙年間,乾清宮與政務關系相當密切,皇帝在這里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自雍正皇帝移住養心殿以後,這里即作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一些日常辦事機構,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都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乾清宮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強。
養心殿成為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上懸雍正御筆「中正仁和」匾。明間東側的「東暖閣」內設寶座,向西,這里曾經是慈禧、慈安兩太後垂簾聽政處。明間西側的西暖閣則分隔為數室,有皇帝看閱奏摺、與大臣秘談的小室,曰「勤政親賢」,有乾隆皇帝的讀書處三希堂,還有小佛堂、梅塢,是專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玉壁養心殿的後殿是皇帝的寢宮,共有五間,東西稍間為寢室,各設有床,皇帝可隨意居住。後殿兩側各有耳房五間,東五間為皇後隨居之處,西五間為貴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間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時,慈安住在東側的「體順堂」,慈禧住在西側的「燕禧堂」,隨時登臨前堂,處理政務,確是十分方便。寢宮兩側各設有圍房十餘間,房間矮小,陳設簡單,是供妃嬪等人隨侍時臨時居住的地方。
儲秀宮是西六宮之一,也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宮室。前殿懸掛有乾隆皇帝御筆匾為「茂修內治」。西太後曾在這里居住。繼而被封為懿嬪,於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生了載淳(即同治皇帝)。光緒十年(1884年),西太後在慶賀她五十歲生日時,從長春宮又移到儲秀宮居住,一連又住了十年。現在儲秀宮內外的陳設,還是慶賀西太後五十壽辰時的原狀。
坤寧宮改建後,即成為清宮薩滿祭祀的主要場所。坤寧宮的東端二間是皇帝大婚時的洞房。房內牆壁飾以紅漆,頂棚高懸雙喜宮燈。洞房有東西二門,西門里和東門外的木影壁內外,都飾以金漆雙喜大字,有出門見喜之意。洞房西北角設龍鳳喜床,床鋪前掛的帳子和床鋪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織綉,上面各綉神態各異的一百個玩童,稱作「百子帳」和「百子被」,五彩繽紛,鮮艷奪目。皇帝大婚時要在這里住兩天,之後再另住其他宮殿。如果先結婚後當皇帝的,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了。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三個皇帝用過這個洞房。康熙四年(1665年)玄燁大婚時,太皇太後指定大婚在坤寧宮行合巹禮。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大婚,溥儀結婚也都是在坤寧宮舉行。雍正皇帝以後,皇帝移住養心殿,皇後也不再住坤寧宮,坤寧宮實際上已作為專供薩滿教祭神的場所。
軍機處: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瀉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十年(1732),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
武英殿:始建於明初,位於外朝熙和門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須彌座圍以漢白玉石欄,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門。後殿敬思殿與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東西配殿分別是凝道殿、煥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間。院落東北有恆壽齋,西北為浴德堂。武英殿與位於外朝之東的文華殿相對應,即一文一武。明初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於武英殿,後移至文華殿。崇禎年間皇後千秋、命婦朝賀儀也在此舉行。明代於武英殿設待詔,擇能畫者居之 。
文華殿:明清兩朝,每歲春秋仲月,都要在文華殿舉行經筵之禮。清代以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侍郎等人充當經筵講官,滿漢各8人。每年以滿漢各2人分講「經」、「書」,皇帝本人則撰寫御論,闡發講習「四書五經」的心得,禮畢,賜茶賜座。明清兩朝殿試閱卷也在文華殿進行。明代設有「文華殿大學士」一職,以輔導太子讀書。清代逐漸演化形成「三殿三閣」的內閣制度,文華殿大學士的職掌變為輔助皇帝管理政務,統轄百官,許可權較明代大為擴展。題外話: 和珅與劉墉同朝為官時,和珅官居武英殿大學士,劉墉為文華殿大學士,這是後話。
太極殿:原為二進院,清後期改修長春宮時,將太極殿後殿辟為穿堂殿,後檐接出抱廈,並與長春宮及其東西配殿以轉角游廊相連,形成迴廊,東西耳房各開一間為通道,使太極殿與長春宮連接成相互貫通的四進院。太極殿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後出廊。外檐繪蘇式彩畫,門窗飾萬字錦底團壽紋,步步錦支摘窗。室內飾石膏堆塑五福捧壽紋天花,系清末民初時所改。明間與東西次間分別以花梨木透雕萬字錦地花卉欄桿罩與球紋錦地鳳鳥落地罩相隔,正中設地屏寶座。殿前有高大的祥鳳萬壽紋琉璃屏門,與東西配殿組成一個寬敞的庭院。後殿為體元殿,黃琉璃瓦硬山頂,面闊5間,前後明間開門。後檐接抱廈3間,為長春宮戲台。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慶慈禧五十壽辰,曾在此演戲達半月之久。明萬曆年間,乾清、坤寧兩宮火災,神宗朱翊鈞曾暫居啟祥宮。遜帝溥儀出宮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極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