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包豪斯的設計風格
所謂「包豪抄斯風格」實際上是人們對「現代主義風格」的另一種稱呼。稱為「包豪斯風格」是對包豪斯的一種曲解,包豪斯是一種思潮,而並非完整意義上的風格。
「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譯,原是1919年在德國魏瑪成立的一所工藝美術學校的名稱。該校創辦人及首任校長,是著名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格羅庇烏斯,他別出心裁地將德文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調轉成Bauhaus來作為校名,以顯示學校與傳統的學院式教育機構的區別。另一位德國建築師,亦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之一的密斯·凡·德·羅,曾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長。該校於1925年搬到德紹,後又於1933年遷至柏林,同年遭納粹法西斯查封而被迫解散。雖然從創立至遭遇「殺校」,「包豪斯」僅存世短短14年,但其理論與學說卻對整個世界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激起的漣漪至今隨處盪漾。
B. 包豪斯風格的背景
包豪斯產生的歷史背景:
歐洲工業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藝生產體系,是以勞動力為基點的。而工業革命後的大工業生產方式則是以機器手段為基點。手工時代的產品,從構思、製作到銷售,全都出自藝人(工匠)之手,這些工匠以嫻熟的技藝取代或包含了設計,可以說這時沒有獨立意義上的設計師。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社會生產分工,於是,設計與製造相分離,製造與銷售相分離。設計因而獲得了獨立的地位。然而大工業產品的弊端是:粗製濫造,產品審美標准失落。究其原因在於:技術人員和工廠主一味沉醉於新技術、新材料的成功運用,他們只關注產品的生產流程、質量、銷路和利潤,並不顧及產品美學品味。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在於藝術家不屑關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業產品。因此,大工業中藝術與技術對峙的矛盾十分突出。19世紀上半葉,形形色色的復古風潮為歐洲社會和工業產品帶來了華而不實、繁瑣庸俗的矯飾之風,例如羅可可式的紡織機、哥特式蒸汽機、以及新埃及式水壓機。產品設計中如何將藝術與技術相統一,引發了一場設計領域的革命,以下三個運動作為標志,也是在包豪斯產生之前歐洲藝術設計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革命。
19世紀後期英國人威廉·莫里斯發起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
發起人威廉·莫里斯對當時出現的缺乏藝術性的機械化批量化產品深惡痛絕,他同時十分反對脫離實用和大眾的純藝術。1861年,莫里斯與友人合作成立了一家「繪畫、雕刻、傢具和金屬製品美術工匠公司」,這在藝術設計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由美術家親自設計並組織生產的機構,但其背離了工業革命的必然趨勢,否定代表新生產力的大工業機器生產,使他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機器生產產品技術與藝術的矛盾。
1900年前後以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為中心的新藝術運動
主張藝術與技術結合,提倡藝術家從事產品設計。主要成就體現在傢具與室內設計方面,主要貢獻在於繼承了英國「藝術手工藝運動」主張的技術與藝術相結合,並使這種新的設計理論和觀念在歐洲各國得到了比較廣泛的傳播。其局限在於否定了工業革命和機器生產的進步性,錯誤地認為工業產品必然是醜陋的。
比利時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最為傑出的設計家與設計理論家,無疑應推凡·德·威爾德(Henry Vaan de Velde),威爾德出身畫家,後來也當過建築師,1890年他為結婚選購傢具時,感到市場的所有用品都形態虛偽,從而開始自己動手設計大部分用品,這使他立志畢生從事設計活動和設計改革,在這一點上,他和威廉·莫里斯頗為相似。
威爾德的設計思想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早在十九世紀末,他就曾經指出技術是產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據理性結構原理所創造出來的完全實用的設計,才是實現美的第一要素,同時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質,他提出了技術第一性的原則,並在產品設計中對技術加以肯定。1902年至1903年間,威爾德廣泛地進行學術報告活動,並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從建築革命入手,涉及產品設計,傳播新的設計思想,主張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反對純藝術。
1906年他考慮到設計改革應從教育著手,於是前往德國魏瑪,被魏瑪大公任命為藝術顧問,在他的倡導下,終於在1908年把魏瑪市立美術學校改建成市立工藝學校,這個學校成為戰後包豪斯設計學院的直接前身。
威爾德到魏瑪之後,思想有進一步的發展,他認為,如果機械能運用適當,可以引發設計與建築的革命。應該做到產品設計結構合理,材料運用嚴格准確,工作程序明確清楚,以這三點作為設計的最高准則,達到工藝與藝術的結合。在這一點上,他已經突破了新藝術運動只追求產品形式的改變,不管產品的功能性的局限,推進了現代設計理論的發展。
C. 包豪斯設計理念是什麼
包豪斯在設計理論上有三個基本觀點: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這些觀點對於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包豪斯與工藝美術運動不同的是它並不敵視機器,而是試圖與工業建立廣泛的聯系。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出現於德國和奧地利的一種藝術流派。主張藝術的任務在於表現個人的主觀感受和體驗,鼓吹用藝術來改造世界。
(3)包豪斯裝修風格擴展閱讀
包豪斯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格羅皮烏斯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20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並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L·密斯·凡·德·羅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上台的納粹政府,密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
D. 包豪斯風格的歷史貢獻
1、強調集體工作方式,用以打敗藝術教育的個人藩籬,為企業工作奠定基礎。
2、強調標准,用以打破藝術教育早成的漫不經心的自由化和非標准化。
3、設法建立基於科學基礎上的新的教育體系,強調科學的、邏輯的工作方法和藝術表現的結合。以上幾個要點,已經將教學的中心從比較個人的藝術型教育體系轉移到理工型體系的方向上來了
4、把設計一向流於「創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轉移到「解決問題」上去,因而設計第一次擺脫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實用、經濟、美觀的設計體系,為現代設計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5、在比利時設計家亨利·凡·德·威爾德的試驗基礎上,開創了各種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紡織、攝影等。團結了一批卓有建樹的藝術家與設計家介入到設計中來,將設計教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6、打破了陳舊的學院式美術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員、色彩專家約翰尼·伊頓創立「基礎課」,在此以前是沒有所謂基礎課之說。同時創造了結合大工業生產的方式,為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7、培養了一批既熟悉傳統工藝又了解現代工業生產方式與設計規律的專門人才,形成了一種簡明的適合大機器生產方式的美學風格,將現代工業產品的設計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E. 包豪斯建築設計有什麼特點
包豪斯建築設計的特點:
簡約大氣、富有美感
F. 包豪斯設計風格的歷史局限性
包豪斯的抄設計風格主要用於建築的實用功能,採用非對稱、不規則、靈活的布局與構圖手法,充分發揮現代建築材料和結構的特性,運用建築本身的各種構件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與當時傳統的公共建築相比,校舍牆身雖無壁柱、雕刻、花飾,但通過對窗格、雨罩、露台欄桿、幕牆與實牆的精心搭配和處理,卻創造出簡潔、清新、朴實並富動感的建築藝術形象,而且造價低廉,建造工期縮短。使普通平民也能走進藝術之家,實現了造價低實用性強等特性。
包豪斯的歷史局限性是1、包豪斯主要情調了功能。忽視了人對產品的心理需要。使產品受到了「後藝術運動」的批評;2、雖然包豪斯反對傳統藝術,但排斥了各民族、各地域之間千篇一律的藝術風格。3、產品留在了工藝上,而對技術特別家電汽車領域研究較少。4、對相思湖的開發未能達到標准。成了溝...
G. 包豪斯建築風格是一種什麼樣的建築風格
屬於現代主義風格。
具體特點如下:
1、設法建立基於科學基礎上的新的教育體系,強調科學的、邏輯的工作方法和藝術表現的結合。
2、把設計一向流於「創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轉移到「解決問題」上去,擺脫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實用、經濟、美觀的設計體系。
3、在比利時設計家亨利·凡·德·威爾德的試驗基礎上,開創了各種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紡織、攝影等。
(7)包豪斯裝修風格擴展閱讀:
現代主義設計形式:
1.功能主義特徵。
2.形式上提倡非裝飾的簡單幾何造型。
具體建築有:
①六面建築;
②以柱支撐整個建築的結構特徵,幕牆架構的產生;
③標准化的原則;
④反裝飾主義立場;
⑤中性色彩計劃。
3.具體設計上重視空間的考慮,特別強調整體設計考慮,基本反對在圖版上、在預想圖上設計,而強調以模型為中心的設計規劃。
4.重視設計對象的費用和開支,把經濟問題放到設計中,作為一個重要因素考慮,從而達到實用、經濟的目的。
H. 誰能說說包豪斯風格
包豪斯學派
包豪斯對於現代工業設計的貢獻是巨大的,特別是它的設計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教學方式成了世界許多學校藝術教育的基礎,它培養出的傑出建築師和設計師把現代建築與設計推向了新的高度。相比之下,包豪斯所設計出來的實際工業產品無論再范圍上或數量上都是不顯著的,在世界主要工業國之一德國的整體設計發展過程中,包豪斯的產品並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包豪斯的影響不在於它的實際成就,而在於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時間內被奉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但包豪斯的局限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到,因而它對工業設計造成的不良影響受到了批評。例如包豪斯為了追求新的、工業時代的表現形式,在設計中過分強調抽象的幾何圖形。「立方體就是上帝」,無論何種產品,何種材料都採用幾何造型,從而走上了形式主義的道路,有時甚至破環了產品的使用功能。這說明包豪斯的「標准」和「經濟」的含義更多是美學意義上的,因此所強調的「功能」也是高度抽象的。另外,嚴格的幾何造型和對工業材料的最求使產品具有一種冷漠感,缺少應有的人情味。包豪斯積極倡導為普通大眾的設計,但由於包豪斯的設計美學抽象而深奧,只能為少數知識分子和富有傑出所欣賞。時至今日,不少包豪斯的產品仍價格高昂,只能被視為一種審美水準和社會地位的象徵,如米斯的巴塞羅那椅就是典型的例子,售價達數百美元。
對於包豪斯最多的批評是針對所謂「國際式」風格的。盡管格羅披烏斯反對任何形式的風格,但由於包豪斯主張與傳統決裂並提倡幾何構圖,事實上消除了設計的地域性,各國、各民族的歷史文脈被忽視了,加之一些建築師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襲代替創造,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國際式」風格。以平屋頂、白牆面、通長窗為特徵的方盒子式建築風行世界各地,對於各國的建築文化產生了巨大沖擊,因而受到廣泛的批評。
無論對於包豪斯有多少保留意見,它的巨大影響是無可非議的。集合再格羅披烏斯旗下的精英都有其鮮明的個性,但又發展了一種強烈的共性。當他們從第三帝國移民各地時,都懷著鑒定的信念,在各自工作或任教的地方傳播了包豪斯的思想,並使其發揚過大。
I. 包豪斯風格的設計師有哪些比較出名
格羅皮烏斯設計復
法格斯制製鞋廠(1910-1911)
L·密斯·凡·德·羅作品:
美國伊利諾工學院建築及設計系館(1956)
紐約西格拉姆大廈(1956-1958,與菲利普·約翰遜合作)
「巴塞羅那」椅
1929
「先生」椅
1927
馬謝·布魯爾設計
休閑椅(1928-1929)
瓦西里扶手椅
1925
J. 何為包豪斯風格
包豪斯----是德國魏瑪市的 「公立包豪斯學校」的簡稱,後改稱「設計學回院」.包豪斯答的風格特點;建築上.功能處理上有分有合,關系明確,方便而實用;在構圖上採用了靈活的不規則布局,建築體型縱橫錯落,變化豐富;立面造型充分體現了新材料和新結構的特點,法古斯工廠的工業建築風格被應用到了民用建築之上,完全打破了古典主義的建築設計傳統,獲得了簡潔和清新的效果。傢具上,造型輕巧優雅,結構也很簡單.教育上,培養了大批人才,為現代工業設計做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