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苗族風格裝修效果圖80平米多少錢
苗族風格裝修效果圖80平米多少錢;苗族風格裝修(全包)按裝修標準的價格是 。。。
如果要高擋點精裝修,需要 1600-1700/平方裝修。
如果是大眾化裝修,需要用 1100-1200元/平方左右,屬一般精裝修。
如果想一般化裝修,用 800-900元/平方左右,屬普通裝修了。
所以苗族風格裝修就是 投資多點就裝修好點,投資少點就一般裝修了。
『貳』 苗族的房屋特點
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區,山高坡陡,開挖地基極不容易,加上天氣陰雨多變,潮濕多霧,磚屋底層地氣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歷來依山傍水,構築一種通風性能好的乾爽的木樓,叫「吊腳樓」。
吊腳樓一般以四排三間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還搭了一兩個「偏廈」。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
每幢木樓,一般分三層,上層儲谷,中層住人,下層樓腳圍欄成圈,作堆放雜物或關養牲畜。住人的一層,旁有木梯與樓上層和下層相接,該層設有走廊通道,約1米寬。堂屋是迎客間,兩側各間則隔為二三小間為卧室或廚房。房間寬敞明亮,門窗左右對稱。
有的苗家還在側間設有火坑,冬天就在這燒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門,門是兩扇,兩邊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裝有靠背欄桿,稱「美人靠」。
(2)苗族風格裝修效果圖擴展閱讀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
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中,中國苗族總人口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叄』 民族風格裝修特點有哪些
民族風格裝修—藏族裝修風格特點
藏族民族風裝修風格在裝飾手法上別具一格,豐富多彩,大體包括:彩繪、珠寶鑲嵌、木頭邊及雕刻、獸皮鑲嵌等。房間四壁、房門和樑柱上一般都繪滿了精緻典型的藏式壁畫,窗上分別雕刻著龍、鳳、仙鶴、麒麟等吉祥圖案。
民族風格裝修—回族裝修風格特點
回族民族風裝修風格房舍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現在其裝飾和陳設方面,他們在住宅的設計、陳設、布局、裝飾以及生活的點綴等方面,富有獨特的民族特點。陽台很寬敞,雙層的窗簾,從顏色的選擇上就體現出了民族風。整體造型設計上,多用直線的表現,這是現代簡潔風格處理的主要表現方式。但是在其中顏色及區域搭配及軟裝飾造型處理上,多選用中民族元素,並使得二者結合圓滿、順暢、和諧。
民族風格裝修—朝鮮族裝修風格特點
朝鮮族民族風裝修風格居室裝飾簡朴,自然韻裝飾風格延續了建築外觀的風格,使房屋的整體和局部保持著高度的統一和完整。白牆,木本色的框架,吊掛飾品等,均方便實用,無不體現一種清淳的樸素美。
民族風格裝修—維吾爾族裝修風格特點
維吾爾族民族風裝修風格特點:維吾爾族是外在性格淳樸、單純、直爽而內在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民族,這些反映在他們的民居文化上,一般沒有床、桌子、櫃子等傢具,用來睡覺的土炕面積一般很大,可睡一、二十個,炕上鋪上席子、毛氈或地毯,牆面多掛著色彩艷麗的牆圍布或地毯。
『肆』 五款花店裝修效果圖賞析
雖然現在花店隨處可見,但是有很多花店的裝修都別具特點,10分吸引人。華夏裝潢網小編精選了5款花店裝修效果圖供大家賞析。
1、韓式風格花店裝修效果圖
這款風格的花店1看就有1種韓國偶像劇的的感覺,布置溫馨浪漫。小黑板的擺放有趣有情調。全部空間擺放的稍微擁堵但是不雜亂。門口的兩顆杉樹青蔥挺立,生機勃勃。白色的花盆與綠色的植物構成對照卻不沖突,竹籃的擺放增加了清新的感覺。
2、混搭風格花店裝修效果圖
這款風格的花店應用了多種元素,不管是凹凸不平的仿自然石牆還是高低不1的置物架,乃至是古樸的吊燈都體現出花店裝修的別出心裁。白色鏤空分層的木架,即公道應用了空間又起到了不錯的裝潢效果。花盆形狀各異,給花店增加了不1樣的趣味。
3、現代風格花店裝修效果圖
這款風格的花店裝潢豪華,全部花店不管是地板、天花板還是牆壁都用木材鋪設,樓梯、櫃子均是木質,與整體裝修風格融為1體。水晶燈華麗大氣,裝潢精緻有檔次。牆壁上特地留出大小不1的擺設台擺放小盆栽和裝潢物,既有情趣又好看。
4、復古風格花店裝修效果圖
這款風格的花店古樸有質感,啞光黑的吊燈造型圓潤低調,木質雙層花架上擺滿了各種盆栽,盆栽擺放井然有序。啞光黑色木質的擺設櫃分格置物有條理,各式純白色的花盆與整體昏暗的裝修色調構成視覺沖擊。這1家花店每一個不同的植物都有對應的花盆,花盆款式多樣,給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5、歐式風格花店裝修效果圖
這款風格的花店大氣典雅,不管是藝術畫、吊燈、壁燈、擺設桌還是雕塑都是濃濃的歐式風情,線條優美,造型獨特,極具裝潢效果。店內燈光柔和溫馨,花卉擺放有序,黑色的裝花水桶與花盆更襯托出花朵柔嫩艷麗、生機勃勃。
『伍』 溫馨的室內裝修圖片,各種風格的
在網路里搜索關鍵詞:室內裝修效果圖大全,就會有海量的裝修圖片,各種風格的都有,你可以看看作為參考。
『陸』 苗族的建築名稱和特點
苗族的建築名稱叫做:吊腳樓。
苗族的吊腳樓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個「廠」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長木柱支撐,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裝上穿枋和橫梁,與土台平行。吊腳樓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佔地十二三個平方米。屋頂除少數用杉木皮蓋之外,大多蓋青瓦,平順嚴密,大方整齊。
吊腳樓一般以四排三間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還搭了一兩個「偏廈」。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樓,一般分三層,上層儲谷,中層住人,下層樓腳圍欄成圈,作堆放雜物或關養牲畜。住人的一層,旁有木梯與樓上層和下層相接,該層設有走廊通道,約1米寬。堂屋是迎客間,兩側各間則隔為二三小間為卧室或廚房。房間寬敞明亮,門窗左右對稱。有的苗家還在側間設有火坑,冬天就在這燒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門,門是兩扇,兩邊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裝有靠背欄桿,稱「美人靠」。
吊腳樓是苗族傳統建築,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築形式,樓上住人,樓下架空,被現代建築學家認為是最佳的生態建築形式。吊腳樓是苗鄉的建築一絕,它依山傍水,鱗次櫛(zhì)比,層疊而上。
吊腳樓的形成有歷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據建築學家說,苗族吊腳樓是干欄式建築在山地條件下富有特色的創造,屬於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欄式樓房。從歷史來看,苗族的建築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肇(zhào)始於環太湖地區苗族祖先蚩(chī)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團,他們參與了環太湖地區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創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zhǔ)文化的考古發現證實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欄式建築。
這些充滿了苗族藝術意象的吊腳木樓,給苗族人民艱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恆的生命激情。
修建吊腳木樓的地基必須是把斜坡挖成上下兩層;每層進深各為6尺多,各層面積約100平方米。上下兩層相差約4尺多,層與層之間的山壁和外層山體用石頭砌成保坎。建房時,將前排落地房柱擱置在下層地基上,最外層不落地房柱與上層外伸出地基的樓板持平,形成懸空吊腳,上下地基之間的空間就成為吊腳樓的底層,這就是所謂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腳樓特點。吊腳樓採用穿斗式結構,每排房柱5 至7根不等,在柱子之間用瓜或枋穿連,組成牢固的網路結構。中柱一定要用楓木,因為楓樹是苗族的生命圖騰樹,是象徵祖先靈魂的聖樹。
按傳統,祖宗聖靈的神龕要設在二樓的中柱腳。苗族人民認為在吊腳樓里有祖先的聖靈日夜庇蔭,闔家方能興旺發達,人人皆可健康平安。樓的板壁用刨光的杉木板封裝。每間的窗欞子用木條拼成形狀不同的圖案。各間的房門均為獨扇,惟有堂屋大門為兩扇。富裕人家還在大門上刻有龍鳳浮雕。大門上方,兩頭安裝有兩個門當木雕,門當的另一頭成牛角,俗稱「射門錘」。
大多數吊腳樓在二樓地基外架上懸空的走廊,作為進大門的通道。堂屋外的懸空走廊,安裝有獨特的s形曲欄靠椅,苗語叫「嘎息」(ghab xil),民間有一美稱叫「美人靠」,這是因為姑娘們常在此挑花刺綉,向外展示風姿而得名。其實「嘎息」還用作一家人勞累過後休閑小憩、納涼觀景、講述傳承苗族神話和遷徙歷史,以及演唱《苗族古歌》、「嘎百福歌」的多功能涼台。
吊腳樓一般以三間四立帖或三間兩偏廈為基礎,一般分為三層,底層都用作家畜和家禽的欄圈,以及用來擱置農具雜物等東西。中層住人,正中間為堂屋,堂屋兩側的立帖要加柱,樓板加厚;因為這是家庭的主要活動空間,也是宴會賓客笙歌舞蹈的場所。有少數人家在正對大門的板壁上安放有祖宗聖靈的神龕。神聖的家庭祭祖活動就在堂屋進行,一般情況下,左右側房作為卧室和客房。三樓多用半存放糧食和種子,是一家人的倉庫;如果人口多,也裝隔出住人的卧室。廚房安置在偏廈里。建築的空間分割組合,以祖宗聖靈神龕所在的房間為核心,再向外延伸輻射。家庭成員在這樣的空間組合下生活,無形中便被祖宗聖靈所在的堂屋的空間引力所凝聚,從而為家庭的團結增強了親和力。祖先崇拜的苗族傳統宗教,在吊腳樓的民居建築上被充分完美的體現出來了。
『柒』 混搭風格裝修圖片主要搭配技巧和注意事項
裝修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比較讓人頭痛的事。如何才能裝修的別具一格但又不是很高調是很多人對於裝修的要求與期望。看了混搭風格裝修圖片會發現這是比較符合以上期望的一個裝修類型,混搭風格裝修圖片呈現的效果主要通過幾方面來凸顯:家紡、傢具、材質、色彩。
首先家紡的混搭相信很多人都比較了解了。也就是床上用品和一些窗簾類的混搭。通過不同風格的家紡用品,使混搭風格裝修圖片更顯獨特。但是因為是混搭,對於整體的和諧感要求就更高了。比如客廳可以選擇白色紗織窗簾,看起來比較素凈,但是地板的選擇可以是比較俏麗的顏色,可以選擇比較亮的色彩搭配。
其次是傢具的混搭。傢具的類型多種多樣,有亮面有木質感的,可以在茶幾等上面選擇亮面點綴,進而選擇木質櫃子做整體的中和作用。色彩也可以不一,不用太單調,但是色系選擇要和諧統一,切記不能因為色彩失了協調感。
然後是材質的混搭。材質混搭其實也跟上述家紡和傢具類型相似,不同材質的物品放在一起,不用堆砌太多,不同材質精而美,放在一起可以更顯獨特。
混搭裝修風格圖片的亮點最後就在於色彩了。色彩也是混搭最直接的顯示方式。大多數的風格色彩要求一致,但是混搭可以色彩暗和淡結合,保持美感和協調,明暗不一但不繁雜,不亂反而很養眼。對於設計師的設計審美要求比較高。
混搭裝修風格圖片想要呈現出好的效果,從這幾點入手比較好把握。相信在經過認真的配色和風格比對後,不斷進行篩選和協調,最終可以設計出合心意的混搭風格裝修圖片。
『捌』 苗族的民居特色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築民居,黃土牆黑瓦房和古香古色的吊腳樓便成為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樣;苗族的一些上層首領也修築磚石徹的帶風火牆壁的四合院落,寬敞而幽深;苗族一些貧寒的人家也築簡陋的竹樓,低矮的石板屋和樹皮蓋頂的茅屋。但苗寨的主體部分仍是黑瓦房,吊腳落。
4、穿斗式木結構房屋具有結構簡單,穩定性強,易於加工,節點靈活等優點,有優越的應變能力。它對於這一地域的氣候和環境的適應性強,特別是在山坡上建造民居,基礎難以處理的形勢下,想要去掉基礎部分,只需要在柱腳鋪墊塊石即可,因此享有「沒有基礎的房子」之稱。由於材料賦予的靈活性,使建築構造獨具特色,也使建築在外觀上輕盈飄逸、隨坡高低起伏,鱗次櫛比,層疊而上,直至山脊使其更具有美感。
『玖』 看完這組照片後,再決定你要裝修成什麼風格吧
現代裝修發展多元化 特別是年輕人 更多的要求突出個性 並不追究某一種風格 把這種思想的作品統統歸為現代式其實也太過籠統 但是又確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現代簡約:年輕人居多,簡約主義風格的特色是將設計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簡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對色彩、材料的質感要求很高。因此,簡約的空間設計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達到以少勝多、以簡勝繁的效果.
地中海風情:這種風格的形成是在9至11世紀文藝復興前的西歐,以其極具親和力的田園風情及柔和的色調和組合搭配上的大氣很快被地中海以外的廣大區域人群所接受。對於久居都市,習慣了喧囂的現代都市人而言,地中海風格給人們以返璞歸真的感受,同時體現了對於更高生活質量的要求。
古典歐式:很多喜歡小資情調的人會喜歡這樣的風格,格調相同的壁紙、簾幔、地毯、傢具、外罩等裝飾織物;以及陳列著頗有欣賞價值的各式傳統餐具、茶具的飾品櫃,給古典風格的家居環境增添了端莊、典雅的貴族氣氛。
新中式:很多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獨特愛好的人會對中式裝修情有獨鍾,新中式風格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中國傳統風格文化意義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演繹;一是對中國當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新中式風格不是純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結合在一起,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來打造富有傳統韻味的事物,讓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的到合適的體現。
『拾』 怎樣設計使室內具有苗族特色的風格
如果你住在平原地區,那住房多為四榀三間、一樓一底的木結構建築。如果在丘陵或山區多為靈活多變、瀟灑飄逸的干欄式吊腳樓。
苗族民居的建築造型特色,強烈表現在苗嶺山區的苗族民居上。其地民居,無論修在河邊、山腰或山頂,幾乎都是吊腳樓。一般四榀、三間、三層,不封閉。此類吊腳樓,多從山面繞廊進屋,樓梯架在房屋兩側。因此,屋面多為歇山頂。其地民居裝修,多用杉木板。由於多是吊腳樓,樓底進深很淺,通常都不住人,因此很少裝修。若要關牛關豬,即以木枋橫裝。二樓是全家活動的中心,樓面半虛半實。靠外為虛,上鋪樓板,安床睡覺,設廊小憩;靠里為實,挖設火塘,壘砌爐灶,供生活起居用。
堂房位於二樓上。當地苗胞不設神龕,僅在堂屋東壁上釘塊小木板,其上擺兩個小酒杯,其旁掛兩支小竹筒,逢年過節用以斟酒插香祭祖先。二樓大門門檻特高,據說如此財喜不易外溢,實則為了生活在吊腳樓上的幼兒的安全。門上連楹赫然是對威嚴的水牛角;腰門的上門斗也著意做成牛角形。村民認為,世界上水牛威力最大,老虎也斗不過它,有其把門,安然無恙。苗寨大門的裝修也與眾不同:上寬下窄。以為如此,利於財喜進屋。而房門正與此相反,以為如此,利於產婦分娩。
苗族民居在裝修上的最大特點,是在吊腳樓二樓寬敞明亮的走廊上,安裝苗話叫「豆安息」的美人靠。由於苗族同胞多在依山傍水的山間河谷地帶安家落戶,其住房又是背山面水而立,故在美人靠上憑欄遠眺,總能飽覽賞心悅目的苗嶺景色。
苗嶺山區的苗族民居,室內裝修別具一格。在吊腳樓二樓上,堂屋通常是空著的。兩次間,在地面與樓板結合處,用木反隔成前後間。有的在堂屋東壁上,或東次間的板壁上設祖先靈位。許多人家,在板壁上貼有用白紙剪成的太陽、月亮與若干小山神圖案,人們稱之為「保爺」,神為禳災祛禍之靈物。
苗族處處以東為上,緣於其祖由東向西遷徙的傳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苗族遷移的歷史遺痕。
湘西土家族生活在風景優美的武陵山區,境內溝壑縱橫,溪水如流,山多地少,屬亞熱帶山區氣候,常年霧氣繚繞、濕度大。在這種自然環境中,土家人結合地理條件,順應自然,在建築上「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依山就勢,在起伏的地形上建造接觸地面少的房子,減少對地形地貌的破壞。同時,力求上部空間發展,在房屋底面隨傾斜地形變化,從而形成錯層、掉層、附崖等建築形式。這也確證了「巢居」是南方史前建築的基本形態。
史書記載:「穴居多在高處,土層較厚,多在北方;巢居多在低處,地面濕潤,多在南方。」巢居是干欄建築的早期形態,多現於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的河姆渡等原始文明中。由於湘西氣候濕熱,森林植被資源豐富,居住在這里的土家族先民們為了防濕熱和避開野獸蟲蛇,選擇了干欄式建築作棲居之巢。
二、空間組合
湘西地區除土家族以外還生活著苗、漢、侗等民族,其建築形制與風格各有千秋。土家族民居建築的形制風格和空間排列自有章法,其建築形制在大西南干欄民居建築中最為獨特。經研究人員實地考察和有關資料記載,土家建築該屬「井院式干欄」。井院來自黃土地區的井院窯洞,干欄則是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居住形式。「井院式干欄」的形成,與土家族文化的發展有關,在此不作深究。土家住宅正屋一般為一明兩暗三開間,以龕子(廂房)作為橫屋,形成干欄與井院相結合的建築形式。從最簡單的三開間吊一頭的「一字屋」、「一正一橫」的「鑰匙頭」,到較復雜的「三合水」、「四合水」。其正房中間為堂屋,後部設祖壇,位置與苗族民居無異。堂屋兩邊分別為火堂(長子結婚分家後形成兩個火塘),其等同於原始人的火坑,有煮烤食物、禦寒取暖和防衛照明之功能。由於家庭成員的增多,土家人一般在正屋一邊或兩邊各建一廂房,於是分別形成「鑰匙頭」或「三合水」住宅,而「四合水」庭院則由間或廊四面圍合而成。村寨「四合水」大門一般偏置一側,面對大門為廂房,進天井後轉折到達敞廳或敞廊,城鎮的「四合水」恰好相反。
土家建築歷來聞名遐邇,尤以吊腳樓獨領風騷。它翼角飛,走欄周匝,騰空而起,輕盈纖巧,亭亭玉立。通常背倚山坡,面臨溪流或坪壩以形成群落,往後層層高起,現出縱深。層前層後竹樹參差,掩映建築輪廓,顯得十分優美。土家吊腳樓大多置於懸崖峭壁之上,因基地窄小,往往向外懸挑來擴大空間,下面用木柱支撐,不住人,同時為了行走方便,在懸挑處設欄桿檐廊(土家叫絲檐)。大部分吊腳橫屋與平房正屋相互聯接形成「吊腳樓」建築。湘西土家吊腳樓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建築形制也逐步得到改進,出現了不同形式美感的藝術風格。在此,筆者將根據其形體組合、外觀形式、比例尺度作深入分析。
1. 挑廊式吊腳樓
挑廊式吊腳樓因在二層向外挑出一廊而得名,是土家吊腳樓的最早形式和主要建造方式。一般樓設二三層,分別在一、二、三面設廊出挑,廊步寬在2.8尺左右,挑廊吊柱由挑枋承托,出檐深度一般以兩挑兩步或三挑兩步最為常見。這類吊腳樓空透輕靈、文靜雅緻,高高的翹角、精細的裝飾、輕巧的造型是它的主要特點。若從地形上看,吊腳樓往往占據地形不利之處,如坡地、陡坎、溪溝等,而主體部分則位於平整的基地上。若從吊腳樓與主體的結合方式看,分別有一側吊腳樓、左右不對稱吊腳樓、左右對稱吊腳樓三種,其中以一側吊腳樓最為常見。除此之外,土家族還有一種不做挑廊的吊腳樓,其正屋主體部分與廂房吊腳樓直角相連,似乎已形成約定俗成的「規矩」。通透的支柱、輕靈的翹角反而成為了視覺的焦點,如永順老司城、澤家、石堤有一部分吊腳樓便有類似的特點。
2. 干欄式吊腳樓所謂「干欄式」吊腳樓,即底層架空,上層居住的一種建築形式。這種建築形式一般多在溪水河流兩岸,以群山為背景,河灘作襯托,成群連片,浩浩盪盪沿河岸展開,房與房之間常以馬頭牆相隔。不過土家族的商業聚鎮,也有這種居住形式,如王村就是土家族聚居的商業古鎮。其特徵是檐口、腰檐、腰廊形成的水平線條與下邊縱橫交錯的垂直支撐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細長而大小不等的支柱,排列不整、東倒西歪,體現了殘垣斷壁似的原始美,對人們的視覺審美產生強大的沖擊力。
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築藝術,無疑是中國建築中的瑰寶。希望更多有志於此的建築師和環境藝術設計家們能夠深入研究探討,將傳統居民建築與現代民居住宅科學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湖南西部地區傳統民居建築藝術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