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築中柱子和梁的間距與大小設置是怎麼設置的,有相關規范么
這個太難說了,框架結構的話,比較經濟的柱網間距是7~8米。樓板為現澆大板結構,跨度較大,除柱頂設梁外,可不需另設梁。
㈡ 梁的跨度與梁距有什麼區別
梁的跨度是指梁兩頭支座中心線的距離減去兩頭支座中心線到支座外邊緣(靠近梁的方向)的距離,通俗的將就是梁的凈跨。
梁距是指兩個梁的軸線間距。
求及時採納~
㈢ 主梁的跨度是6.9那麼主梁的間距是多少
這需要經過嚴格計算
包括大梁的尺寸
大梁的鋼筋,水泥型號,分布
以及載荷大小及載荷性質
不是簡單說的出來的
牽涉到生命安全
㈣ 建築結構中,梁之間放置的距離是多少。求大神指教啊。。。。還有梁的大小,一般是多大的急求!!!!!
梁的布置不是看距離的,是看板的跨度,例如12米×12米的板肯定太大了,就需要設置梁,將板分成很多小板。梁的高度一般取梁跨度的1/8~1/15。梁的寬度B取梁高H的1/2~1/4。
㈤ 橋梁主梁間距怎麼確定
橋梁主梁間距確定方法如下:
從經濟用料量、盡可能減少現場工程量,並考慮單片主梁的吊裝重量等各方面優選。
(1)公路簡支T梁主梁間距以採用1.8~2.5m為宜
(2)加大間距減小片數更為經濟
(3)間距過大需注意翼緣板受力
(4)40m標准圖間距採用2.2m偏小,實際設計中多用到2.5m
(5) 預制板寬一般1.0~1.5m;標准設計取1.0m
主梁(main beam)指的是在上部結構中,支承各種荷載並將其傳遞至墩、台的梁。
主梁間距是指兩個主梁之間的橫向水平間距。
一般來說是根據所設計的橋梁的等級,譬如橋梁設計等級為一級,其車道凈寬度就是為3.75m,再根據所需要設計的車道數,譬如為雙向雙車道,那麼現在需要的橋面寬度就為7m,再加上考慮欄桿的的寬度。
一般欄桿的寬度為0.75、1m或1.5m,在這里取1.5m,那麼現在的橋寬為10m,接下來就可以確定T梁的片數了,因為T梁一般的寬度有1.5m~2.5m,所以可以取T梁的長度為2m。那麼需要的T梁的片數就是5片。
具體要根據國家規范而取確定,經國家批準的標准跨度是4、5、6、8、10、12、16、20、24、32、40、48、56、64、80、96、128和160米。
跨度小於或等於32米的上承梁式橋(或40米鋼梁橋)常用鐵路架橋機架設,為此單線混凝土橋每以縱向縫將一孔梁分為兩片,且對每一梁片的重量加以限制。跨度等於或大於48米的,均為鋼桁架梁。為提高工地拼裝速度及質量,其桿件及節點板等應從設計尺寸及工地孔眼精度等方面保證其能互換。
因此在制訂主要尺寸及細節構造時,須考慮工廠的工藝裝備和技術水平。石拱橋、涵洞、墩台、沉井基礎等也都有標准設計,但因其大部分不適合工廠製造,從設計標准化所得效益稍遜。
㈥ 梁的縱向鋼筋間距
梁縱向受力鋼筋間距規范有規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伸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鋼筋不應少於 2 根。
2、梁高不小於 300mm 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 l0mm ;梁高小於 300mm 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 8mm。
3、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 30mm 和 1. 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 25mm 和 d。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是根據建設部建標1997108號文的要求,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設計、企業單位共同修訂而成。在修訂過程中,規范修訂組開展了各類專題研究,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分析。
總結了近年來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實踐經驗,與相關的標准規范進行了協調,與國際先進的標准規范進行了比較和借鑒。在此基礎上以多種方式廣泛徵求了全國有關單位的意見並進行了試設計,對主要問題進行了反復修改,最後經審查定稿。
(6)家裝梁間距擴展閱讀:
混凝土板應按下列原則進行計算:
1兩對邊支承的板應按單向板計算;
2四邊支承的板應按下列規定計算:
1)當長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小於或等於2.0時,應按雙向板計算;
2)當長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大於2.0,但小於3.0時,宜按雙向板計算;當按沿短邊方向受力的單向板計算時,應沿長邊方向布置足夠數量的構造鋼筋;
3)當長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大於或等於3.0時,可按沿短邊方向受力的單向板計算。
㈦ 牆梁的間距如何確定
這個一般在設計圖紙的時候,設計人員就給你把它設計好了。
㈧ pkpm中次梁的間距一般設為多少
和PKPM沒關系,這要看你這個設計師的意圖了。
次梁的功能有以下:
1、擱置上部較重內的填充牆,因容此牆下如果沒有主梁,就需要布置次梁。
2、承擔較大的集中力例如電梯掛鉤,並且沒有主梁,那麼這個位置最好布置次梁。
3、樓板跨度太大,用次梁將之劃分為小塊,因此間距就是樓板跨度,看你想布置多厚的板了。
按照以上情況,根據需要布置次梁即可。
另外在樓板荷載非常大的場合(例如地下室頂板上有較厚覆土並且要走消防車),主梁間只放一根次梁雖然已經滿足了上面第三條的需要,但是由於會形成巨大的集中力,不利於主梁受力,這時需要增加次梁數。
㈨ 框架結構柱間距(梁跨度)最大是多少9m可行嗎
梁跨度最大看實際情況,9m是可行的。
㈩ 樑上下排鋼筋間距多少
當梁的縱向鋼筋有兩層,甚至多層時,這時上下鋼筋應對齊,不能錯列。兩層的話,各鋼筋上下、左右之間的距離應大於等於鋼筋直徑,且大於等於25mm就可以了。另外注意鋼筋保護層厚度。
如果你說的是第二排鋼筋與第一排鋼筋之間的垂直間距,那麼會影響受力鋼筋的有效截面高度,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排距過小會影響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握裹力,影響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力傳遞。
當梁較高(Hw≥450mm)時,為了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豎向裂縫,同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腰筋,兩根腰筋之間用φ6或φ8的拉筋連系,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的2倍。
(10)家裝梁間距擴展閱讀
鋼筋種類很多,通常按化學成分、生產工藝、軋制外形、供應形式、直徑大小,以及在結構中的用途進行分類:
一、按直徑大小分
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二、按力學性能分
Ⅰ級鋼筋(235/420級);Ⅱ級鋼筋(335/455級);Ⅲ級鋼筋(400/540)和Ⅳ級鋼筋(500/630)
三、按生產工藝分
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
四、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
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