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家認為家裝詞典里應該都有那些內容呢
1.裝飾公司
2.營業執照
3.資質證書及等級
4.直營店及加盟店
5.家裝
6.四代家裝
7.軟裝飾
8.設計師
9.高技派內
10.光亮派
11.白色派
12.新洛可可容派
13.風格派
14.超現實派
15.解構主義
16.裝飾藝術派
第二節合同術語
1.甲方
2.乙方
3.付款方式
4.違約責任
5.補充條款
6.項目變更
7.分階段驗收
8.工期定額
9.工日
10.工程過豐
11.竣工驗收
12.隱蔽工程
13.全包方式
14.包清工方式
15.半包方式
16.電氣竣工圖
第三節 預算術語
1.概算指標
2.概算定額
3.施工圖預算
4.設計概算
5.預算定額
6.延米
7.房屋使用面積
8.房屋建築面權
9.房屋的產權面積
10.房屋預測面積
11.房屋實測面積
12.套內房屋使用面積
13.套內牆體面積
14.套內陽台建築面積
15.共有建築面積(公有建築面積)
16.直接費
17.間接費
……
第三章 施工工法
『貳』 家裝風格的區分
度娘在這方面還是做很好的。家裝的風格那麼多。自己去看嘛。一兩句怎麼說的清楚呢!~~
『叄』 戴子在新華字典的哪一頁。裝修。
自己去查一下吧。不一樣的版本號也在不同的頁面上。
『肆』 大家有人用小6的么,Nokia6120C,交流下大家裝了些什麼軟體啊發音詞典有人找到么
不建議你在這里討論這樣的問題。
給你一個好去處,「塞班智能手機論壇」這個論壇里都是S60系統的手機,你可以去哪裡於大家討論,並且這里還有很多主題、軟體、視頻、電子書、鈴聲等資源下載.
『伍』 我家裝了個有道詞典原來滑鼠放在哪裡機會翻譯現在怎麼不會了
可能是設置出問題了 是不是沒有打開取詞和畫句呀
不過 我還是建議你改用愛詞霸(也就是金山詞霸)比較好 有道翻譯句子的很多不正確
『陸』 建築裝飾與建築裝修的區別
1.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隨處可見
首先從「建築裝飾」這一術語談起。建築裝飾是建築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指為使建築物內外空間達到一定的功能、環境、質量要求,經過設計、施工,對建築物內部和外表進行修飾美化的工程建築活動。「中國建築裝飾協會」系全國性法人行業社團,以「建築裝飾」標明了行業類別;《建築裝飾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系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以「建築裝飾」明確了適用范圍,「建築裝飾設計」、「建築裝飾材料」、「建築裝飾工程」,以及由「建築裝飾」細分出來的「住宅裝飾」等一系列術語,均以「建築裝飾」為源頭,順理成章,表達准確。可以說「建築裝飾」是建築裝飾行業第一基本術語。
然而,就在「建築裝飾」、「住宅裝飾」這些術語被廣泛認同正常使用的同時,有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如「裝修」、「裝潢」、「家裝」、「家居」、「家庭裝飾」、「家居裝修」等等,經常與「建築裝飾」、「住宅裝飾」混用、並用,甚至取而代之。這些概念在企業名稱中,在建材展銷會上,在電視生活頻道里,在報紙「家居」欄目下隨處可見。下面邊舉實例邊指出問題,由此可以看出規范行業術語的必要性。
建築裝飾工程施工企業名稱,按說除了冠名不同外,均應叫「建築裝飾工程公司」或簡稱「裝飾工程公司」。但是有的叫「建築裝潢工程公司」;有的叫「裝修工程公司」;還有的叫「裝飾裝修工程公司」……。如此不同是因為業務范圍不同?抑或是建築裝飾行業內有「裝飾」、「裝潢」、「裝修」之分?實際上就是一個原因:行業內沒有術語標准,概念模糊,使用隨意。由於一些企業從名稱上就沒有納入「建築裝飾」的軌道,《建築裝飾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等標准和法規,不能得到全面貫徹。許多建築裝飾給結構和消防安全留下隱患,甚至造成危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統一的管理,而行業術語使用不規范,是實施統一管理的一大障礙。
在建築裝飾材料展銷會上,以及印刷的銷售廣告上,常看到「裝修材料」、「裝潢五金」、「裝潢配件」等與會標不相一致的概念,難道建築裝飾材料中包含著這許多材料?問題依然是概念模糊,術語使用無章可循。
這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出現最多的地方是報紙以「建築裝飾」、「住宅裝飾」為內容的「家居」或「家裝」這類專欄。何為「家居」?某日報「美好家居」專欄在徵文啟事中說:家居,是「一人天地」,是「兩人世界」,是「三口之家的樂園」。從使用上看,是指家庭住所或居住環境。可是一翻詞典,「家居」的詞義竟是「沒有就業,在家裡閑住」!那麼,何為「家裝」呢?詞典上沒有這個詞,顯然是「家庭裝飾」或「家居裝修」的簡化。「家裝」、「家庭裝飾」以及「家居裝修」都是相對賓館、飯店、歌舞廳等公共場所裝飾而言。其中「家居裝修」,因為「家居」概念錯誤,這個術語不能成立;而「家庭裝飾」在概念上也有錯誤:「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統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單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親屬在內;「裝飾」的載體是建築,是住宅,是家,而不是「家庭」,所以「家庭裝飾」這個術語也講不通。再看專欄內的文章,有時,同一版面相鄰的兩篇文章,這篇題目是「家居裝飾」,另一篇題目卻是「家居裝修」;有時文章的題目是「裝飾」,內容卻是「裝修」或「裝潢」,或者「裝修」、「裝潢」交替使用;還有時,文章開頭提「裝飾裝修」,後來變成「裝修裝飾」……這些概念連作者,編者都莫衷一是,讀者又當如何理解呢?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專業書刊在術語使用上也不夠注意,來文照登,沒有把住關。例如《裝飾名品》1998年第3期中登了一則廣告,文字不長,但是將「裝飾」、「裝潢」、「裝修」幾個帶「裝」字的概念都用上了。「北京××裝飾有限公司從事室內外的裝飾裝潢工程……所承擔的裝飾工程深受廣大客戶信任……吸取了國外的裝飾構思,在裝修方面有獨特之處……。」企業名稱是「裝飾」公司,從事的卻是「裝飾裝潢」工程;從事「裝飾裝潢」工程,卻只有「裝飾」工程深受廣大客戶信任;吸取了國外「裝飾」構思,卻在「裝修」方面有獨特之處。這本來用「建築裝飾」一個術語就能說明的問題,為何要弄得這樣復雜呢?試想以這樣的語言或文字進行國際交流,如何翻譯?怎樣解釋?
提出「裝修」,原國家標准《建築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曾將「門窗及裝修工程」劃分為一個分部工程。這是「裝修工程」的出處,也是過去使用「裝修」一詞的根由。1988年《建築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統一標准》(GBJ300-88),將「門窗工程」劃分為一個分部工程,將「裝修工程」與「裝飾工程」合並為一個分部工程,統稱「裝飾工程」。自此,「裝修」一詞隨著「裝修工程」的取消,已被「裝飾」取代。可是,至今「裝修」一詞仍在使用,不知使用者是沿襲原來的概念,還是將「裝修」與「裝飾」混為同一概念?
至於「裝潢」,原指裱褙字畫,對商品、器物外表進行裝飾,以及商業美術廣告畫等等,這個概念至今依然存在。應該看到,「裝潢」追求的是純美學的藝術價值,而建築裝飾注重的是施工技術與建築藝術的完美統一,兩者區別是很大的。因此,將「裝潢」的含意擴展到「建築裝飾「是不準確的。
上述種種模糊不清的概念,就象違章建築,有「官搭」,有「私建」,處在「建築裝飾」這些「正規建築」周圍,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規范建築裝飾術語,就是要象拆除違章建築一樣,摒除那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概念,將「建築裝飾」這樣的術語做為法定術語確定下來。
2.將方言、土語當作術語使用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語言存在差異。用於建築裝飾上的詞彙,存在著同一事物文字表達不同的情況。例如,香港、深圳、廣州一些南方建築裝飾設計、施工單位,在文件中常使用「索色」、「批盪」、「捫布」、「地台」、「企身」、「雲石」、「清鏡」等詞彙。北方同行看了,不是「猜謎」,就是得找翻譯,否則不敢冒然確認。同樣,北方建築裝飾設計、施工單位常使用的一些詞彙,南方同行也有難以確認的。
中國建築裝飾行業是中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之一。南方、北方,管理、設計、施工、材料需要一體化。隨著香港回歸祖國,香港的裝飾市場與內地的裝飾市場也需要進一步融通。行業術語應選擇那些含義准確、在行業中流行並得到廣泛認同的詞彙。將某一范圍內使用的方言、土語作為術語使用,有礙於交流,有礙於行業發展。
3.將俗語、外來語拿來就當作術語
在現通用的建築裝飾術語中,不乏形象而准確、被人們叫響並認同的俗語,也有一些經過定型的外來語或者是外語的譯音。隨著建築裝飾設計構思、施工工藝、材料、設備不斷更新、引進,一些新的詞彙還會不斷涌現。
由俗語到術語,要經得起推敲,要經過流行到定型。如果拿來就用,即便叫響了,也難得到廣泛認同。例如,「跑馬廊」,也稱「走馬廊」,系由俗語而來,已經使用多年並被寫到書上。但是,細琢磨起來,設在現代化大廳內的走廊,明明是為人而設,卻說「跑馬」、「走馬」,實在不妥。再如「玻璃欄河」,有的書籍將它作為一個術語,作為以玻璃做欄板的護欄的統稱。可是它只突出了其中一種材料,沒有從構造上、功能上加以概括,而且在各種類型的護欄中,它只是其中一種,顯然不夠准確,也不夠通俗。此外,象「筒子口」、「貼臉」、「瓷活」、「磨退」等天津裝飾企業常用的術語,也都是由俗語而來,同樣經不起推敲,也就是說不夠准確,不夠科學,不能使所有業內人員一看便知是工程的什麼部位,什麼工藝,這些術語都需要重新斟酌選用其他詞彙。
用外來語或外語譯音做術語,有礙於理解和交流。如「馬賽克」,叫了多少年,多數人不知道它是什麼。現在改叫「陶瓷錦磚」,既標明了材質,又很形象,使人一目瞭然。這個思路應該肯定下來。近年來由國外引進的一種仿石裝飾材料,廣告上稱「可麗耐」,由於名稱生僻,使推廣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如按「馬賽克」改名的思路,將「可麗耐」改成體現材質特點、形象、簡練的名稱,不僅有利於該產品的推廣應用,也有利於設計、施工與建材銷售等單位之間的交流。因此,對於進口材料,乃至引進技術不宜把國外的叫法或譯音拿來就用,最好要符合中國人的表達方
『柒』 裝潢和裝璜兩個詞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在一些城市的大街上很多人把「裝潢商店」寫成了「裝璜商店」。有一些出版回物也是「裝潢答」、「裝璜」混用。一些詞典對此詞的解釋也相當混亂。有的認為「裝潢」、「裝璜」可通用,有的則否,令人莫衷一是。現在我們就來明確一下這個詞到底應該怎麼寫。
「裝」字的一個義項是裝飾。「潢」,原來是染紙的意思。後與「裝」搭配成「裝潢」,意思有二:
1、裝飾物品使美觀(原只指書畫,今已不限)。如「裝潢門面」,「牆上掛著紅木鏡框裝潢起來的名畫」。
2、物品的裝飾。如「這個茶葉罐的裝潢很講究」。
「裝潢」一般用作動詞,也有轉成為抽象名詞。而「璜」,原為一種半壁形的玉,是物質名詞。「裝璜」如作動詞,就很難解釋得通。
《現代漢語詞典》試用本原把「裝潢」、「裝璜」兩個詞並列在一起註解,修訂本則已改正,把「裝璜」一詞一筆勾銷了。
跟裝潢近義的詞語還有「裝裱」(裱褙書畫並裝上軸子等。)、「裝飾」(在身體或物體表面加些附屬的東西,使美觀。)、「裝修」(在房屋工程上抹面、粉刷並安裝門窗、水電等設備。)、「裝禎」(書畫、書刊的裝潢設計)等等。
『捌』 家裝中的五金指的是什麼
五金件按照來使用功能可自以分為普通五金類和特殊五金類。普通五金類按照設置的方式分為鉸鏈、滑軌、鎖具、釘、板托、拉手、吊、門吸、衣鉤、碰卡、碰珠、板銷等。特殊五金類按設置方式分為廚房掛件類和浴室五金類。按照用途來說傢具五金系列、有門用五金系列、衛浴五金系列等。
『玖』 建築裝飾和裝修有區別嗎
1.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隨處可見 首先從「建築裝飾」這一術語談起。建築裝飾是建築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指為使建築物內外空間達到一定的功能、環境、質量要求,經過設計、施工,對建築物內部和外表進行修飾美化的工程建築活動。「中國建築裝飾協會」系全國性法人行業社團,以「建築裝飾」標明了行業類別;《建築裝飾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系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以「建築裝飾」明確了適用范圍,「建築裝飾設計」、「建築裝飾材料」、「建築裝飾工程」,以及由「建築裝飾」細分出來的「住宅裝飾」等一系列術語,均以「建築裝飾」為源頭,順理成章,表達准確。可以說「建築裝飾」是建築裝飾行業第一基本術語。 然而,就在「建築裝飾」、「住宅裝飾」這些術語被廣泛認同正常使用的同時,有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如「裝修」、「裝潢」、「家裝」、「家居」、「家庭裝飾」、「家居裝修」等等,經常與「建築裝飾」、「住宅裝飾」混用、並用,甚至取而代之。這些概念在企業名稱中,在建材展銷會上,在電視生活頻道里,在報紙「家居」欄目下隨處可見。下面邊舉實例邊指出問題,由此可以看出規范行業術語的必要性。 建築裝飾工程施工企業名稱,按說除了冠名不同外,均應叫「建築裝飾工程公司」或簡稱「裝飾工程公司」。但是有的叫「建築裝潢工程公司」;有的叫「裝修工程公司」;還有的叫「裝飾裝修工程公司」……。如此不同是因為業務范圍不同?抑或是建築裝飾行業內有「裝飾」、「裝潢」、「裝修」之分?實際上就是一個原因:行業內沒有術語標准,概念模糊,使用隨意。由於一些企業從名稱上就沒有納入「建築裝飾」的軌道,《建築裝飾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等標准和法規,不能得到全面貫徹。許多建築裝飾給結構和消防安全留下隱患,甚至造成危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統一的管理,而行業術語使用不規范,是實施統一管理的一大障礙。 在建築裝飾材料展銷會上,以及印刷的銷售廣告上,常看到「裝修材料」、「裝潢五金」、「裝潢配件」等與會標不相一致的概念,難道建築裝飾材料中包含著這許多材料?問題依然是概念模糊,術語使用無章可循。 這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出現最多的地方是報紙以「建築裝飾」、「住宅裝飾」為內容的「家居」或「家裝」這類專欄。何為「家居」?某日報「美好家居」專欄在徵文啟事中說:家居,是「一人天地」,是「兩人世界」,是「三口之家的樂園」。從使用上看,是指家庭住所或居住環境。可是一翻詞典,「家居」的詞義竟是「沒有就業,在家裡閑住」!那麼,何為「家裝」呢?詞典上沒有這個詞,顯然是「家庭裝飾」或「家居裝修」的簡化。「家裝」、「家庭裝飾」以及「家居裝修」都是相對賓館、飯店、歌舞廳等公共場所裝飾而言。其中「家居裝修」,因為「家居」概念錯誤,這個術語不能成立;而「家庭裝飾」在概念上也有錯誤:「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統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單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親屬在內;「裝飾」的載體是建築,是住宅,是家,而不是「家庭」,所以「家庭裝飾」這個術語也講不通。再看專欄內的文章,有時,同一版面相鄰的兩篇文章,這篇題目是「家居裝飾」,另一篇題目卻是「家居裝修」;有時文章的題目是「裝飾」,內容卻是「裝修」或「裝潢」,或者「裝修」、「裝潢」交替使用;還有時,文章開頭提「裝飾裝修」,後來變成「裝修裝飾」……這些概念連作者,編者都莫衷一是,讀者又當如何理解呢?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專業書刊在術語使用上也不夠注意,來文照登,沒有把住關。例如《裝飾名品》1998年第3期中登了一則廣告,文字不長,但是將「裝飾」、「裝潢」、「裝修」幾個帶「裝」字的概念都用上了。「北京××裝飾有限公司從事室內外的裝飾裝潢工程……所承擔的裝飾工程深受廣大客戶信任……吸取了國外的裝飾構思,在裝修方面有獨特之處……。」企業名稱是「裝飾」公司,從事的卻是「裝飾裝潢」工程;從事「裝飾裝潢」工程,卻只有「裝飾」工程深受廣大客戶信任;吸取了國外「裝飾」構思,卻在「裝修」方面有獨特之處。這本來用「建築裝飾」一個術語就能說明的問題,為何要弄得這樣復雜呢?試想以這樣的語言或文字進行國際交流,如何翻譯?怎樣解釋? 提出「裝修」,原國家標准《建築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曾將「門窗及裝修工程」劃分為一個分部工程。這是「裝修工程」的出處,也是過去使用「裝修」一詞的根由。1988年《建築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統一標准》(GBJ300-88),將「門窗工程」劃分為一個分部工程,將「裝修工程」與「裝飾工程」合並為一個分部工程,統稱「裝飾工程」。自此,「裝修」一詞隨著「裝修工程」的取消,已被「裝飾」取代。可是,至今「裝修」一詞仍在使用,不知使用者是沿襲原來的概念,還是將「裝修」與「裝飾」混為同一概念? 至於「裝潢」,原指裱褙字畫,對商品、器物外表進行裝飾,以及商業美術廣告畫等等,這個概念至今依然存在。應該看到,「裝潢」追求的是純美學的藝術價值,而建築裝飾注重的是施工技術與建築藝術的完美統一,兩者區別是很大的。因此,將「裝潢」的含意擴展到「建築裝飾「是不準確的。 上述種種模糊不清的概念,就象違章建築,有「官搭」,有「私建」,處在「建築裝飾」這些「正規建築」周圍,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規范建築裝飾術語,就是要象拆除違章建築一樣,摒除那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概念,將「建築裝飾」這樣的術語做為法定術語確定下來。 2.將方言、土語當作術語使用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語言存在差異。用於建築裝飾上的詞彙,存在著同一事物文字表達不同的情況。例如,香港、深圳、廣州一些南方建築裝飾設計、施工單位,在文件中常使用「索色」、「批盪」、「捫布」、「地台」、「企身」、「雲石」、「清鏡」等詞彙。北方同行看了,不是「猜謎」,就是得找翻譯,否則不敢冒然確認。同樣,北方建築裝飾設計、施工單位常使用的一些詞彙,南方同行也有難以確認的。 中國建築裝飾行業是中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之一。南方、北方,管理、設計、施工、材料需要一體化。隨著香港回歸祖國,香港的裝飾市場與內地的裝飾市場也需要進一步融通。行業術語應選擇那些含義准確、在行業中流行並得到廣泛認同的詞彙。將某一范圍內使用的方言、土語作為術語使用,有礙於交流,有礙於行業發展。 3.將俗語、外來語拿來就當作術語 在現通用的建築裝飾術語中,不乏形象而准確、被人們叫響並認同的俗語,也有一些經過定型的外來語或者是外語的譯音。隨著建築裝飾設計構思、施工工藝、材料、設備不斷更新、引進,一些新的詞彙還會不斷涌現。 由俗語到術語,要經得起推敲,要經過流行到定型。如果拿來就用,即便叫響了,也難得到廣泛認同。例如,「跑馬廊」,也稱「走馬廊」,系由俗語而來,已經使用多年並被寫到書上。但是,細琢磨起來,設在現代化大廳內的走廊,明明是為人而設,卻說「跑馬」、「走馬」,實在不妥。再如「玻璃欄河」,有的書籍將它作為一個術語,作為以玻璃做欄板的護欄的統稱。可是它只突出了其中一種材料,沒有從構造上、功能上加以概括,而且在各種類型的護欄中,它只是其中一種,顯然不夠准確,也不夠通俗。此外,象「筒子口」、「貼臉」、「瓷活」、「磨退」等天津裝飾企業常用的術語,也都是由俗語而來,同樣經不起推敲,也就是說不夠准確,不夠科學,不能使所有業內人員一看便知是工程的什麼部位,什麼工藝,這些術語都需要重新斟酌選用其他詞彙。 用外來語或外語譯音做術語,有礙於理解和交流。如「馬賽克」,叫了多少年,多數人不知道它是什麼。現在改叫「陶瓷錦磚」,既標明了材質,又很形象,使人一目瞭然。這個思路應該肯定下來。近年來由國外引進的一種仿石裝飾材料,廣告上稱「可麗耐」,由於名稱生僻,使推廣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如按「馬賽克」改名的思路,將「可麗耐」改成體現材質特點、形象、簡練的名稱,不僅有利於該產品的推廣應用,也有利於設計、施工與建材銷售等單位之間的交流。因此,對於進口材料,乃至引進技術不宜把國外的叫法或譯音拿來就用,最好要符合中國人的表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