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氏源輝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原氏源輝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01月1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新型回環保建材的答批發等。
法定代表人:原樹華
成立時間:2011-01-14
注冊資本:1000萬港元
工商注冊號:44030650339201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西鄉大道與新湖路交匯處魅力時代花園1棟A座1211室
2. 尹氏傳家國,萬代記謠賢,雲法想富貴,後面還有請知道張氏族普的給於補充,謝謝!
張姓來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黃帝之後,揮為始祖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這支張氏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最早發源於尹城國的青陽,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祠附近,其後望族也出於這一帶。 張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它起源於遙遠的傳說時代。據說張姓的始祖名「揮」,他是黃帝的孫子(一說是黃帝的兒子),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發明了弓箭和網罟。弓箭和網罟作為當時的新的生產工具,使人們可以獵取更多的鳥獸,捕撈更多的魚蝦,又能夠減少猛獸對自身的傷害。揮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產弓箭和網罟為業,於是他的後裔就以「張」作為自己的姓氏。 張姓公認的血緣親祖黃帝是遠古傳說時代華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他以德經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選賢任能,嚴懲頑凶,開創了一個歌舞昇平的盛世。 據《帝王世紀》記載,黃帝由其母有嶠氏女附寶感電而生。「(黃帝)母曰附寶,見大電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附寶,孕二十四月,生黃帝於壽丘,長於姬水,有聖德,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後人據此推演出兩種傳說。 一種傳說是:黃帝降生於天帝下凡之際,那時正是神農氏時代,神農的舅舅有個兒子名叫少典,他是有熊國(在今河南省新鄭縣境內)的國君。當時少典族正與有嶠氏族互通婚姻。於是少典便娶有蟜氏的女兒附寶為妻。有一天,少典和附寶扛著木耜去田間種地,正走著,天空突然暗淡下來,頓時星斗滿天,和晚上一模一樣。這時,附寶抬頭仰視,只見上空有一道閃閃發亮的電光像蛇一樣不時繞著北斗七星旋轉,剎那間,四野罩上了一層濃郁的青光。不一會,附寶只覺得腹部有什麼東西猛地一動,嚇得她大喊大叫,等少典急忙回頭詢問時,她卻說沒有什麼。打那以後,附寶便懷孕了。自懷孕那天起,經過24個月,也就是在第三年的一天,附寶在新鄭西北的軒轅之丘(一說在山東曲阜),生下一個男孩。由於出生在軒轅,所以便給這個孩子起名為軒轅。傳說軒轅剛生下來就會說話,非常精靈。還在孩提時代,他看見人們在樹上構築房子,便說:「把房子建築在樹上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如果蓋地上不是更好嗎?」不久,神農氏聞知黃帝這種見解,大不以為然。於是,黃帝便在地上蓋了一間房屋讓他看,神農氏這才信服了。 另有一種傳說:附寶與少典成親後不久,便遷徙到山東曲阜的壽丘。在一個初冬的夜晚,附寶獨自一人來到郊外散步,她仰望星空,思念故土之情油然而生,忽然間,天空出現一道銀白色的閃電,只見那閃電繞著北斗星中的樞星轉了幾圈,然後迅速地由天及地,很快消失了。這時,大吃一驚的附寶頓然感到身上有奇特的感覺。不一會,她才意識到自己受雷電感應而懷孕了。此後,經過24個月,於第三年冬季的一天,在壽丘生下黃帝。剛出生的黃帝,額骨隆起,形狀像太陽,而且面部有龍的相貌,其手足也似龍爪龍趾。更奇異的是,黃帝有四張臉,傳說這樣黃帝可以隨時隨地眼觀四面,耳聽八方,觀察、了解一切情況,以更好地相機行事。黃帝剛出生就咿呀說話,不久就會走路了。他十歲左右離開壽丘,到處拜師學藝,遍訪名山大川。 黃帝生活在原始氏族公社時代,當時中國大地的社會結構表現為氏族——由若干氏族組成的部落——由若幹部落組成的部落聯盟。各氏族、部落及部落聯盟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發生戰爭,黃帝開始還只是姬姓部落的首領,在長期的征戰中,他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最終完成了對其他各部落的統治,坐上了部落聯盟盟主的寶座。 對炎帝、蚩尤與刑天的戰爭是黃帝通向盟主道路上的三個里程碑。據文獻記載,黃、炎二帝本是同胞兄弟,《國語·晉語》:「昔少典娶於有嶠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異姓則異德,異德則異類。」《新書·益壤》說:「炎帝者,黃帝同母異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當黃帝成為姬姓部落首領並開始興盛強大之時,炎帝部落已步入虛弱衰微之路,各氏族之間相互征討,暴虐百姓,而炎帝則無力平息戰亂,保護臣民,於是黃帝遂起而教民慣用干戈,以征殘暴。結果,各氏族都前來朝拜並歸服於黃帝。炎帝乃遷居涿鹿(在河北涿鹿,一說在山西運城),但仍然大行無道,史稱「並兼無親,文無所立,智士寒心」(《逸周書史記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黃帝再次「振德修兵」,決定與炎帝在涿鹿進行決戰。據文獻記載,黃帝所率以熊、羆、狼、豹、軀、虎等為圖騰的各氏族部落聯軍揮舞著用雕、鵑、鷹、鳶等羽毛製作的戰旗,向涿鹿猛烈進攻,炎帝則退到城東一里的阪泉。經過血戰,黃帝方「誅炎帝而兼其他」,於是「天下乃治」。戰敗的炎帝部落被迫向南方和東方轉移,與長江流域的苗蠻集團犬牙交錯,漸趨融合。黃炎戰爭的勝利確立了黃帝對原屬炎帝勢力范圍的黃河中游地區的領導權,使他登上了中原各部落聯盟盟主(有稱「中央天帝」者)的地位。 當黃炎之戰結束,黃帝剛登上中央天帝地位之時,居住在黃河下游(即今山東及江蘇北部一帶)的九黎族首領蚩尤就率眾西進涿鹿城下,向新盟主提出了挑戰。九黎族是一個相當龐大的部族,他們英勇善戰,以蚩(一種毛蟲)尤(同蚍,即人腹中的長蟲)為圖騰。到黃帝時代,該部族出了一個有名的首領,人們就將其稱作蚩尤。蚩尤通曉天道,精明強干,長於戰事,史書中也把他描繪成超乎凡人的神明,說他人身牛蹄,四日六手,鬢發如劍戟,頭上長角。不僅如此,他還有「兄弟八十一人,並銅頭、鐵額、食沙石」,武猛異常。憑著強大的武力,蚩尤不斷向四鄰擴張,大有與黃帝分庭抗禮之勢。其時黃河中游一個以榆罔為首領的部落在受到蚩尤侵擾後,遂向黃帝求援,於是就引發了黃帝與蚩尤的涿鹿大戰。此次大戰對黃帝來說極為艱難,所謂「流血百里」,「九戰九不勝」,但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 在經過炎帝、蚩尤之戰而建立起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以後,黃帝把尋求治邦安民之道建立在遍訪天下賢明之士的基礎上。為此,他不辭艱辛,連續奔波,走王屋而受丹經,越鼎湖而飛流珠,登崆峒而問廣成,上具茨而事大隗,適東岱而奉中黃,人金谷而咨滑子,論導養而質玄素二女,精推步而訪山稽、力牧,講占候則詢風後,著體診則受岐伯、雷公,審攻戰則納五音之策,窮神奸則記白獸之辭。(《抱朴子》)足跡所及,「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 黃帝的巡遊,一方面擴大了黃帝族的聲威與影響,從而使黃帝的勢力范圍日益拓展,《軒轅黃帝傳》所說:「帝所理天下,南及交趾,北至幽陵,西至流沙,東及蟠木。」另一方面使黃帝游歷之處的外族人民受到深深的感化,他們在黃帝仁義之德的感召下,紛紛前來向黃帝族朝貢,首先是諸北、儋耳之國來向黃帝族貢獻禮物,接著南夷族乘白鹿獻上美酒,後來四方之外族人都不斷地前來朝貢。外人朝貢進一步加強了黃帝族與其他族的友好往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就為黃帝族和其他族的融合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在巡遊天下,了解各地情況,獲得養民安邦之道之後,黃帝遂提出並開始實施自己的治世方略。 黃帝一生娶有四個妻室,她們是嫘祖、方雷氏、彤魚氏、嫫母。據《史記·五帝本紀》、《帝王世紀》、《路史·疏仡紀·黃帝》等文獻記載,嫘祖又作傫祖,西陵氏女,為黃帝正妃。她發明了養蠶繅絲之術,並教人以絲織帛,做成衣服暖身遮羞。次妃方雷氏、彤魚氏皆賢淑。嫫母相貌很醜,但賢而有德,因沒有名字,出嫁前人皆呼為醜女。黃帝認為「屬女德而弗忘,與女正而弗衰,(貌)雖惡何傷」(《呂氏春秋》),故娶為妻室,封號嫫母。 關於黃帝的子孫,文獻記載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國語·晉語》說:「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唯青陽與夷鼓為己姓。青陽,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魚氏之甥也。其同生而異姓者,四母之子,別為十二姓。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藏、任、荀、僖、姑、儇、依是也。唯青陽與蒼林氏同於黃帝,故皆為姬姓。」《史記·五帝本紀》、《世本》、《大戴禮記》等書,與此大體一致。 與《國語》、《史記》等書所雲不同,《山海經》說:「黃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貌處東海,是為海神。 「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禺番,是始為舟。禺番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肉食。」「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狄。」 黃帝一共有25子卻是歷來所公認的。25人雖是伺父之子,卻有不同的姓,僅就得姓的14人來說,又分為12姓,這說明他們是嫁出之夫,各自以他們所嫁的氏族的姓氏為姓氏。至於「同姓者二人」,是指他們同時嫁給一個氏族。 據《路史·國名記》記載,黃帝子孫所封之國有陳、昌、張、資、寇、酈、瞿等,凡七十,其分布地域遍布今全國各地。這些黃帝子孫的進一步繁衍則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礎。假若說他們並非黃帝子孫,或者說歷史文獻記載有所依附的話,那麼,他們也當是黃帝這一「中央天帝」統領下的各部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人都自稱自己是「黃帝子孫」或「炎黃子孫」。 黃帝逝世後,葬於橋山。橋山隸屬的郡縣在何處長期以來眾說紛紜,一般認為在今陝西黃陵縣。黃帝陵墓既是號稱「天下第一墓」的中華民族始祖之墓,也是我們將要在下面介紹的張姓家族的血緣親祖之墓。 張揮是張姓的得姓始祖,但張揮與黃帝的關系則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張揮是黃帝之子,另一說則認為他是黃帝之子少昊青陽氏之子,即張揮為黃帝之孫。《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姓氏急就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有關姓氏學的史籍記載雖稍有出入,但都主張揮為黃帝之孫說,其稱:張氏出自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造弓矢,實張羅以取禽獸,主祀弧星,世掌其職,賜姓張氏。後世張氏後裔所修族譜、家譜多有沿用此說者。 清乾隆甲寅重修裕裔堂版《張氏家譜》卷三《受姓淵源考》雲:「張氏出自黃帝軒轅氏,生少昊金天氏,又號青陽氏,第五子揮始制矢,官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職,賜姓張氏。」 持張揮黃帝之子說的有《廣韻》(下平聲十陽)、馬騙《繹史》等,張氏後裔所修家譜也有很多贊同此說。 中國人姓氏之得皆有淵源,而且遵循一定的原則。姓氏命名的原則概括起來有以國、邑、鄉、亭為據的,有以人之名、字、出生秩序、官、官名、爵、爵系、國符、技、事、謚、謚氏、邑系、邑謚、族、族系等等為據的。 張姓始祖揮之得姓亦基於上述原則。盡管在張揮是黃帝之子還是黃帝之孫這一問題上,古文獻記載各持一端,但具體到張揮本人的情況,則無大的分歧,都承認其制弓矢、官弓正、祀弧星這一基本事實。然則,細心的讀者還會從我們前引文獻中發現,記張揮之得姓,有「觀弧制矢,賜姓張氏」,「始制弓矢,官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職,賜姓張氏」和「性長弓矢,善張綱羅,世襲其職,因賜姓曰張」等微小區別。據此,我們可以說揮之得姓為張,是以技即職業為姓,也可以說是以官為姓,或者記作以職官為姓。 春秋時由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所建的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始祖張揮傳21世,歷數百年,大概到商代初期,出了張嵩,字仲山,任御駕將軍,後封為濟國公。他生有張亮、張奉、張文、張進四子。這些僅見於世系而不見於古文獻。 再傳30代至51世祖張仲,字忠嗣。他與尹吉甫共同輔佐周宣王中興周王朝。生有張象、張宜二子。據史籍記載,張仲生活在周王朝實行共和行政的前後。當時周厲王因大行無道而被國人推翻,逃出王宮,朝中大臣就公推共和伯代行天子之職。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14年之後,周厲王病死於彘(今山西省霍縣),共和伯請太子姬靖即位,史稱周宣王。周宣王依靠一批大臣,重振國勢,征伐戎狄,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歷史上被稱作「宣王中興」。 張仲之後,張姓先民有很多人載人史籍。如《左傳》在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記有手和臂肘被箭穿連,仍奮力推車,沖向敵陣的張侯。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有怒殺華多僚的宋國大臣張句。另外,還有張良的先祖張老、張趯、張骼、張抑朔等人,他們籽在下一節中進行介紹。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0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世卿升立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它標志著中國進入戰國時代。這個時期,張姓先民們的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如魏國人張儀西走秦國,合縱連橫,大展其才能。而楚國則有大臣張旄,曾出奇計讓楚王將充當秦國使臣的張儀趕走。齊國有張丐,說服魯國在齊楚戰爭中保持中立。但張姓先民主要還是以原晉國屬地為其建功立業之所。在趙國,張孟談策反韓、魏,反擊智伯,一舉解晉陽之圍。魏有張丑力諫,阻止張儀為秦國在魏國開展外交;張倚出使趙國,使趙國在秦魏交戰中傾向魏國。韓有張去疾、張譴及張良的祖父張開地、父親張平等。 秦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強的國家,在那裡也出了一個很有名的張姓先民——張若。秦惠文王於公元前316年派大將司馬錯率兵攻佔四川,貶蜀王,派張若為蜀國守。上任伊始,他遷移秦民萬家人川,實行農墾,發展生產。又與張儀一起共同經營成都,按照秦國都城咸陽之制建有里閭、下倉、市肆、官舍、樓宇等。又設置錦官、鹽鐵官,發展官府手工業,為增強秦國國力作出了重大貢獻。公元前285年,秦國廢除巴、蜀侯國封號,改設蜀郡治川。張若因功被任命為首任蜀郡郡守。 二、少數民族賜姓改姓 元朝末年,有一個出生在山後金山(今阿爾泰山,一說大興安嶺)的蒙古將領,名叫伯顏帖木兒,他作戰英勇,曾率兵多次打敗農民起義軍。但在一次戰役中,敗在朱元璋的手下,於是歸附明朝。明太祖佩服他的武猛,就賜給他張姓。他的後代一直從軍,傳至玄孫張晟,官至都督事,進入明代中央最高軍事機構的核心領導層。又如韃靼人(明代對東部蒙古地區的蒙古族人的稱呼)哈剌爾敦,英勇善戰,被明成祖朱棣賜姓張,改名隆善。永樂七年(1408年)十月,張隆善被任命為北京右軍都督簽事,也成為一名中央軍事領導集團的核心成員。另一個韃靼人奴兒,是明代一位有名的北方邊疆守將,屢立戰功,憲宗皇帝朱見成為表彰他的英勇,賜姓張,改名友。成化八年(1472年)八月,張友被任命為金吾衛指揮使。 明代前朝,有一個女真族(滿族人的祖先)人,名叫咎卜,官女真千戶,領兵征戰,勇猛異常,其事跡傳到首都北京,明成祖朱棣非常高興,賜姓為張,改名志義。永樂八年(1410年)張志義被任命為建州衛指揮使,治所在今黑龍江省東寧縣東大城子。四年之後,治所移至今跨吉林、遼寧兩省的渾江流域。 今岫岩縣前營鄉張氏,本為蒙古族治良匡氏,是清代改姓張氏的。其始祖是元代的馬札爾台,他歷任武宗、文宗、惠宗三帝,曾任行營都統,陝甘、湖廣等省平章,並知樞密院事,官至中書右丞相。二世祖也曾任中書右丞相。元朝滅亡後,其後裔世居長白山麻加樂和忽密拉,大多從事畜牧業,也有人經商巴唐地區。到11世紀繼英授德時,正值愛新覺羅氏崛起於東北,於是棄牧從戎,成為努爾哈赤帳下的一員勇將,屬鑲黃旗。清兵人關,建立統一政權後,治良匡氏遷居盛京(沈陽)。13世祖名叫伯爾格,精通漢文,熟悉漢書,文武雙全。乾隆六年(1741年)調任岫岩防禦使。因為熱愛當地秀麗的山川,就奉侍母親佟氏,攜弟吾令吉定居下來。兄弟二人在此繁衍,子孫都改姓張氏。 赫舍里氏分布在於都英額、哈達、輝發、長白山、佛阿拉、伯都訥、憲顏等地,在清代有一部分改姓張氏。 扎庫塔氏分布在瓦爾喀(今蘇聯東海濱省南部)、扎庫塔、松花江、長白山等地,在清代全部改為張姓。 扎拉哩氏分布在瓦爾喀、扎庫木、赫圖阿拉等地,在清代全部改姓為張。,愛義氏分布在愛湖流域一帶,在清代全部改為張氏。 明洪武元年(1368年),回族人張某任寶慶(湖南省邵陽)衛指揮。據《寶慶府志》卷33記載,指揮張氏的先人叫璞羅德,北平三河人。張氏任滿之後,即定居武岡車林鋪雞腳塘,依靠屯田百餘畝田產為生。今天邵陽市各地的回民,以馬、張、蘇、海、蔡姓為多,其中的張姓回族人或許就是璞羅德的後裔。 唐代初年,在雲南洱海地區近百個白蠻部落中,有一個相傳從隴西遷來的張姓部落。公元7世紀中期這個部落的首領名叫張氏進求。這時正值烏蠻部的蒙舍龍和他的兒子龍獨羅(又作細奴羅、細諾羅)開始擴張勢力,建立南詔政權。7世紀70年代,細諾羅勢力推進到洱海地區。據文獻記載,張氏進求因抵擋不住南詔的攻勢,就將自己的部落政權「禪讓」給了細諾羅,而細諾羅為了酬謝張氏,就將自己的大兒子羅波海,改姓為張,改名叫張朝鳳(夏正寅《哀牢夷雄列傳》)。這支蠻人張氏,後來演進為彝族的一部分。清末杜文秀領導的雲南各族人民起義的隊伍中,有一個叫張興癸的彝族將領,史稱他是南詔王細諾羅之後,他的祖先大概就是改姓張的烏蠻人羅波海(即張朝鳳)了。 匈奴是古代生活在我國北方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它主要活動在秦漢、三國魏晉時代,內有19個部落,其中屠各部等少數幾個部才有資格成為最高統治者單於,是匈奴族中的貴族。東漢時匈奴分裂成南北兩部,北匈奴則歸附漢室。三國曹魏時期,在今山西汾陽地區設置西河郡,安置南匈奴左部,—即匈奴族屠各部,歷史上把他們叫做西河胡或屠各胡。從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屠各胡張XX」「西河胡張XX」的記載,這些就是匈奴張氏。如《晉書·符堅載記》雲:「屠各張罔聚眾數千,自稱大卑子,堅遣鄧羌討平之。」《魏書·太宗紀》雲:「神瑞元年六月,屠各胡張文興等率流民七千餘家內屬。」《魏書·太宗紀》:「天興元年三月,西河胡張賢等率營部內附。」 羯族是古匈奴族的一個別支,出自匈奴羌渠部,居住在今山西省東南部地區。主要活動於我國魏晉時期,十六國時代,以石勒為主曾建立過後趙政權(319-351年)。羯族中張姓很多,歷史文獻多有記載,例如《晉書·石勒載記》雲:「胡部大張旬督、馮莫突等擁眾數千,壁於上黨,勒往從之。」《十六國·後趙錄》稱:「張季,字文伯,羌渠部人也。」後趙國內張姓人特別多,石勒起兵時,十八騎中就有張噎仆、張越二騎。石勒自立為後趙王時,以張離、張良二人為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內。傳至石虎為後趙王時,離、良二人都官至尚書僕射,另外還有張群、張豺、張散、張茂、張斯、張屈支、張夷、張舉、張舂、張賀度、張沉等,都是後趙的達官顯貴。姚薇元先生在《北朝胡姓考》外編第八《羯族諸姓·張氏》中對上述張氏作了一番考證之後,得出了他們是羯族張氏的結論。他認為羯族張氏之張,是「羌渠」 (康居)諧聲轉讀而來。由此看來,羯族張氏是為後趙政權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的。 渤海族是古代生活在我國東北(包括前蘇聯、朝鮮一部分)的一個古老民族,遼金時期有一支由高姓改姓而來的渤海族張氏。隋況已在前面作了介紹。在這之前的渤海國時期(720-962年),還有一支渤海族張氏。如大將張文林、大臣張仙壽等,共有達官顯宦二十餘人,他們活動於上層,是渤海國的貴族。但這支渤海張氏之姓張的緣由卻不是很清楚。 奚族是一個活動於唐宋遼金時期的古老民族。歷史文獻中常把它記作「奚人」、「奚回」。遼代末年,奚回離保曾在今東北地區稱帝,建立奚國,改元天復。唐代奚族張氏知名的有張孝忠,曾任義武節度使。另有張忠志,本是奚人,居住在范陽,因善騎射,被范陽宋將張鎖高收為「假子」,遂從義父姓張。後屢立戰功。官至禮部尚書,封趙國公。唐代宗即位,拜成德軍節度使,又改賜姓名為李寶臣。李寶臣,有的文獻將其原名誤作張寶臣。 戰國以後,不斷有漢人移居雲南,他們和當地的土人長期雜居、通婚,相互影響,到隋唐時期就形成白蠻族。唐初,在洱海、滇池周圍有數以百計的白蠻部落。白蠻的族源主要是漢族,因此在語言、文字、風俗等方面和漢族大體相同,他們的姓氏也基本沿用漢姓。當時,在洱海地區有趙、李、楊、董姓等大部落。其中有一個張姓部落,相傳是從隴西輾轉遷來的。他們的首領名叫張氏進求。其子孫衍繁,人口日多,移居各地。到明代初年,白蠻張氏就分布到雲南太和縣洱西驛、雲南縣、浪穹縣十二關、阿迷州東山江、猛丁塞(今元陽縣老猛)、鎮南州英武關、楚雄縣、騰沖州、孟合驛、寧番(今北勝縣)等地,並且很多人做了土司的驛丞、巡檢、主簿、通把等官吏,其中官階最高的是騰沖州土知州張銘。按照明代官制規定,土司官是世襲的,因此,明代的白族張氏大多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瑤族張氏。 壯族張氏。 黎族張氏。 侗族張氏。 高山族張氏。 阿昌族張氏。 納西族張氏。 藏族張氏。 僳僳族張氏。 蒙古族張氏。 朝鮮族張氏。 滿族張氏。 回族張氏。 彝族張氏。 苗族張氏。 土家族張氏。 烏丸族張氏。 三、他姓改姓 前涼王張天錫未稱王前就與安定人梁景、敦煌人劉肅相友善,並依靠他們謀殺權臣張邕,謀殺侄子前涼王張玄靚,自立為王。為酬其功,賜二人姓張氏,視為自己的兒子,並依諸子之例,以「大」為字,改梁、劉二人姓名為張大奕、張大誠。 遼陽(今遼寧省遼陽)渤海族人高霸,生活在遼代。因在外做官,改姓張。其子張佑、孫張匡,都眼務於遼代,官至節度使,成為地方軍政長官。張匡有兩個兒子,長子玄征,在金代曾任彰信軍節度使。次子玄素,字子貞,歷任金代靜江軍、鎮西軍、興平軍節度使,東京路都轉運使等,金世宗時官至戶部尚書。他為官以厚道、正直著名,史稱「厚而剛毅,人畏憚之」。玄征之子汝弼,字仲佐。以父蔭補軍正。正隆二年(1157年)中進士。因其妹嫁給金世宗為元妃,所以升遷較快,先後任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尚書左丞。但為官不能「正諫」力爭,以不違抗上命為原則,所以政績不大。 玄素的同輩人,即高(張)霸的曾孫張浩(字浩然)也是金代初期聲名顯赫的大臣。金太祖天輔年間,就以出謀劃策而被任命為承應御前文字。天會八年(1130年)賜進士及第,授秘書郎。天眷二年(1139年)參與制訂內外禮儀程式,遷禮部尚書。海陵王即位,為參知政事,進尚書左丞。天德三年(1151年),主持擴建燕京(今北京)城及皇宮。貞元六年(1153年),金遷都擴建後的燕京城,改名中都,他則因功拜為平章政事,尋改左丞朝。正隆三年(1158年),又主持營建汴京(河南省開封)城。六年(1161年),海陵王南下進攻南宋,他留治尚書省事,看守金朝中央政權,主持軍需後勤工作,支持前線作戰。世宗即位,拜為太師、尚書令,封南陽郡王。大定三年(1163年)逝世,謚號文康。張浩有五個兒子:汝為、汝霖、汝能、汝方、汝猷。其中以老二張汝霖(1190年)能繼承父業。汝霖,字仲澤,少年時就聰慧好學,深得父親喜歡。張浩稱贊他是張家的千里駒。貞元二年(1154年)賜進士及第、歷任翰林待制、刑部侍郎、中都路都運使、御史大夫、太子少師,拜參知政事、尚書右丞,進拜平章政事,封芮國公。世宗臨終前,與太尉徒單克寧等同受命為顧命大臣,迎立章宗完顏憬璟登位。明昌六年十二月(1191年1月)逝世,改封莘國公,謚號文襄。 在今湖南永順、保靖、花垣縣境內,有很多張姓人家,其先祖由章改姓而來。相傳宋代時,有江西章姓兄弟二人到湘西屯邊,當上了屯長,他們就不再東返,而在此定居落業了。子孫繁衍,人丁漸旺,出於老兄門下的叫大章,出於老弟門下的叫小章。再後來,可能因為章、張讀音相同,或許是墾荒拓地離不開弓矢,抑或是為了鼓勵大家的軍武奮猛之氣,他們就由章而改姓為張了,並且不斷分支遷徙,散居於永順、保靖、永綏(今花垣)各縣,尤其集中於平扒、丫家、茶洞、老旺寨、尖岩等地。湘西山區在清雍正年間改土歸流以前,還是土司轄地,是土、苗、侗等少數民族聚居區。長期以來,這支由章改張的人,和土居的少數民族通婚、雜居,人鄉隨俗,漸漸地他們就被同化了。所謂「在土村為土民,在苗寨為苗人」 (清·嚴如煜《苗防備覽》卷9)。不僅姓氏改了,連族別也變了。清代改土歸流以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生活的提高,這支張氏後裔人數不斷增加,於是就向湘西周邊地區擴張遷徙,今天的湘鄂川貴四省邊境地區甚至雲南、廣西都分布著大章、小章的子孫。
3. 興輝瓷磚 怎麼樣
對於購買了新房子的您,是不是正愁著選擇一款什麼品牌的瓷磚比較好呢?新房子里牆面需要瓷磚,地板需要瓷磚,所以瓷磚的選擇是極其重要的。現在的瓷磚品牌也是相當的多,所以瓷磚也是分質量好與不好的。有些人通過朋友或者看廣告知道了興輝瓷磚,但是對它並不是特別了解。為了大家了解興輝瓷磚,並且放心購買。接下來,小編將詳細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興輝瓷磚。

興輝瓷磚怎麼樣—興輝瓷磚的簡介
興輝瓷磚隸屬廣東興輝陶瓷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新型環保陶瓷產品研發、生產、經營的企業集團,旗下除了興輝瓷磚外,還擁有家樂陶瓷磚、加西亞瓷磚、蒙陶瓷磚這幾個品牌,並且建立了國際貿易中心等五大營銷中心。作為一家中美合資公司,公司於2010年與美國莫霍克公司合作建立合資公司,依託莫霍克公司優質的資源優勢,提供高水準和品質的陶瓷產品。
興輝陶瓷集團現擁有南方1000畝和北方3000多畝兩個現代化生產基地,員工人數約5000人。其中,廣東生產基地位於美麗的佛山西江河畔,是集設計、研發、生產、營銷於一體的大型現代高科技建陶生產基地。該基地現有生產線13條,生產設備位居世界先進水平,拋光磚生產線8條、產能達80000m2/天,釉面磚生產線3條、產能達45000m2/天,仿古磚生產線2條、產能達15000m2/天,工廠整體設計年最大產值可達20億元。
興輝瓷磚如何—興輝瓷磚有什麼優勢
1、興輝瓷磚是國內專業產品,廣東興輝陶瓷注重是生產各種環保型材質陶瓷產品,擁有專業的研發、生產和經營團隊,旗下除了興輝瓷磚外,還擁有家樂陶瓷磚、加西亞瓷磚、蒙陶瓷磚這幾個品牌,並且建立了國際貿易中心等五大營銷中心。
2、興輝聯合美國達泰公司的頂級技術專家,歷時2年多,創新研發「金剛顆粒混合」技術,拋釉磚經過高溫燒結後,使瓷磚釉面形成類似C60(金剛石)分子結構,莫氏硬度比普通拋釉磚硬度提升38%,堅硬耐磨,完美解決拋釉磚不耐磨,易劃花的致命缺陷。同時,瓷磚表面質感更細膩,超平鏡面效果和透通感可以與微晶石媲美。興輝金釉技術全面提升拋釉磚性能指標,是陶瓷行業的重大突破,這一技術的誕生引起行業廣泛的關注與熱議。
3、興輝瓷磚秉承「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創一流品質,創一流服務、創一流企業」的宗旨,攜雄厚的綜合實力、優秀的人才、先進的技術,結合南海西樵科技工業園與鄂爾多斯的能源及資源優勢,不斷提高客戶滿意度,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傾力打造興輝陶瓷時尚潮流的行業領導品牌。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於興輝瓷磚。看了小編的介紹之後您是不是對興輝瓷磚有了一定的幫助呢?作為一名消費者,我希望大家在購買時間之前應該對瓷磚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就可以避免因為不了解買的瓷磚質量不好而煩惱了。選擇一款好的瓷磚,能夠給家裡帶來不一樣的感覺。希望小編對興輝瓷磚的介紹,能夠對於正要購買興輝瓷磚的您起到一定的幫助!
4. 深圳市張氏永輝鞋材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張氏永輝鞋材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9月1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鞋類內鞋材的生產與加容工、銷售(包括五金、塑膠、木質、紙質及復合材料類等鞋材的生產與加工)等。
法定代表人:秦緒雁
成立時間:2014-09-17
注冊資本:3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711133150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寶龍街道龍東社區龍南路331號三樓
5. 中國美縫劑十大品牌的質量怎麼樣好不好
1、卓高
卓高是目前國內銷量最大的美縫劑品牌,定位中高端,之前被3.15選為「消費者可信賴產品」,也是入選CCTV央視網商城的美縫品牌。這家公司最初以研發起家,所以技術實力過硬。不同於國內一些美縫劑品牌存在的「貼牌」現象,它有自己的多個生產工廠,業內有一些「大品牌」的美縫劑其實就是找他們代工的。
2、地老闆
地老闆是定位高端美縫的後起之秀,擁有國家新型實用證書和綠色環保推廣產品證書。它的優勢在於科技創新和環保材料,產品也以美縫劑中相對高端的晶瓷王、環氧水晶砂為主,主打的是時尚美觀和環保安全兩個賣點,並大膽地提出「永不臟黑」的口號。
假如是對視覺效果和綠色環保更在意的用戶,地老闆就是很適合的品牌。另外他們的產品追求操作簡單化,哪怕是普通的裝修師傅,也可以很快上手。產品成型時間也較短,一般施工服務後6個小時可以達到使用效果。
3、皇氏工匠
皇氏工匠是成立十多年的老品牌,鑽瓷美縫劑核心原料採用國際顏料,成本是國內原料的3倍以上,告別工業級別原料,採用更環保、顏色更亮麗的化妝品顏料。皇氏工匠金裝鑽瓷美縫劑,不塌陷、不收縮、耐熱抗凍、產品有韌性、絢麗多彩,更加多樣豐富。
4、壹家國際
壹家國際創立於2013年,品牌創立之初,便以環保瓷磚美縫為目標,經過多年實驗與配方的不斷改進,產品均經過總部嚴格檢測,品質環保健康,品類豐富多樣,色彩絢麗多姿,並具有施工便捷、防污耐磨等特性,能充分滿足不同的裝修風格需求,因此受到廣大美縫師及業主的一致好評。
對於想追求性價比和色彩多樣的用戶,壹家國際比較適合。它的美縫劑可選顏色多達24種,視覺效果也比較亮麗純正。主打的是環保、不變形和不褪色三大賣點。
5、縫美家
縫美家是成立多年的老品牌,曾生產過粘砂寶、水不漏等全國熱銷產品。後來開始研發填縫劑產品,如今是定位中端的美縫劑品牌。在之前的新聞報道中,它是國家「一帶一路」推廣戰略中美縫劑行業唯一入選的品牌。
縫美家的產品主打性價比,常見的真瓷、水瓷、環氧,他們都有相關產品,但價格更加親民。同時它借鑒了卓高的成功經驗,大力在全國推進服務中心的建設,雖然目前只有100多個,還沒有達到卓高的覆蓋水準,但發展速度非常快。
6、凡東尼
凡東尼是定位中低端的知名美縫劑品牌。它的優勢在於自己有研發實力,並且在武漢有自己的工廠,顏色和風格也比較豐富,可選性高。
7、綉瓷
綉瓷美縫劑憑借良好的價位一直受到家裝業主的喜愛,品牌定位為年輕消費人群,在中端級別市場佔有率較高。
綉瓷的美縫劑產品以「讓家更美麗」的宣傳語為口號,貫徹使用綠色環保的原材料,讓家裝業主以合適的價位就可以用到更為環保的美縫產品。
8、希傑
希傑是專注創新研發的年輕品牌,擁有多項國家專利,產品定位中高端。它的母公司在香港,目前國內的營銷中心在武漢。希傑的優勢在於把更先進的技術和瓷磚填縫概念引入國內。
假如是有不同房間使用需求的用戶,可以首先考慮希傑。它的產品涵蓋范圍更廣,對於不同地面情況、不同房間功能有更高的可選性,另外同類產品也細分了不同價格段供各類用戶選擇。
9、德高
德高是一家源於澳大利亞的建材品牌,產品定位高端,目前在廣州設有分公司。德高進入中國已近20年,在多個城市設有子公司,並且在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產品質量過硬。
德高的美縫產品更多用於專業用途,同時價格較高,主打防水這個賣點。
10、美來美趣
美來美趣這個品牌是2019年最新上市的品牌,主打性價比市場。產品由地老闆美縫劑工廠代工,產品質量過硬,特別是在耐水白,成型快等方面尤為突出。美來美趣美縫劑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美縫師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