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材幹掛與濕掛的區別
石材幹掛與濕來掛的區別有:
1、方源式不同。
「干掛」一般是指石材基層用鋼骨架,再用不銹鋼掛件將鋼骨架與石材連接的施工方法。「濕掛」一般是指石材基層用水泥砂漿作為粘貼材料,先掛板後灌砂漿的施工方法。
2、成本不同。
干掛不易返鹼,牢固度高,但石材厚度大,一般使用角鋼骨架固定,相比濕掛成本高。
3、適用場景不同。
干掛一般設計中用在重要景觀面,大面積的外牆。濕掛一般用做瓷磚(衛生間,廚房)等家庭裝修方面。
4、使用方法不同。
建築中 如果需要做保溫層,牆體到干掛石材內面需預留210空隙,一般在景觀中,預留50~80即可,由使用的角鋼規格決定。干掛構件一般有三種,L型、√型、T型。
濕掛法是用直徑10左右鋼筋作為龍骨,鉛絲綁角,切口如下圖,然後在石材和牆壁之間灌注水泥砂漿。
5、工藝不同。
干掛石材厚度一般至少在30及以上。干掛中一般使用角鋼骨架作為焊接副龍骨。角鋼與方鋼主龍骨焊接,主龍骨焊接在預埋在牆體中的鋼板上。濕掛時內里牆體結構過於光滑不利於水泥砂漿附著的時候需要增加鋼網以增強粘合度。
2. 牆磚干掛和濕掛的區別,施工工藝,節點
干掛是採用掛件或銅絲,把瓷磚(石材)掛接在鋼質龍骨上,沒有濕掛這個工藝~用銅絲連接在釘子上灌水泥砂漿的,可以稱作是濕掛,到實際是濕貼。
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3. 牆面石材是如何濕掛
灌縫濕鋪主要用於地面工程還有一些內牆及個別三層以下的外牆面還採用濕鋪法。濕鋪的主要優點是造價低。
濕鋪的鋪貼砂漿材料選擇,配合比的控制是相當重要的,不同的板材、不同的部位,要選擇不同的粘結材料和配合比。
鋪板材用的水泥宜用425#硅酸鹽水泥或425#普通水泥、白水泥宜選用525#普通水泥。
鋪地面用的配合比宜採用1:3.5=水泥:砂,於硬性水泥砂漿。粘結層採用10:1=水泥:107膠水泥漿。
牆面花崗岩濕鋪灌漿的厚度應控制在3-5cm之間,其砂漿配合比宜採用水泥1:沙3,稠度控制在8-12cm,並應分層搗灌,每次搗灌高度不宜超過石板材高度的1/3,時間距離最少為4小時(水泥砂漿初凝)。對淺顏色、半透明板材(如漢白玉、大花白),宜用白水泥作為粘結砂漿。對拌料用砂純度要求比較嚴格,拌料用砂不能有雜質,不能含有泥、土,並要同一顏色,避免粘結砂漿的顏色滲透到表面。
花崗岩濕鋪的一個主要缺點是牆面經常看到縫隙中淌白漿,影響裝飾效果,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時水泥中的氫氧化鈣從板材的接縫或空隙中滲出來,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成白色的碳酸鈣結晶物。為避免這些缺陷,在鋪貼前必須將花崗岩板的背面刷洗干凈,然後刷上一層1:1的107膠水泥灰水進行封閉,待干凝後再鋪貼。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預防牆面縫隙淌白、返漿。
為減少和避免牆面縫隙淌白、返漿,鋪貼花崗岩板時灌漿的工序十分重要,灌漿時,一定要飽滿、密實,不能有空鼓的現象。
除了砂漿配合比的准確性,砂漿水灰比的控制是很重要的,原則上宜稠不宜稀,但必須保證砂漿的密實度,尤其牆面花崗岩密實度不夠或含水量過多,砂漿凝固後水分蒸發留有孔隙,使停留在孔隙中的氣體與砂漿(水泥)反應,產生碳酸鈣,花崗岩表面便會淌白。
傳統濕貼工藝的主要弊端
八十年代初,無論建築物外牆,還是內牆的石材石材飾板安裝,均採用牆面加鋼筋網片,用銅絲固定板材,分層灌注水泥沙漿粘貼的舊工藝。該工藝用於外牆面有許多弊病,不僅因水泥沙漿粘貼板材後碳酸氫鈣析出(泛白霜)和出現水漬,使牆面石材變色,形成色差,污染牆面;而且還由於溫度變化等原因,易造成牆面空鼓、開裂、甚至脫落等質量通病。
4. 磚上牆是濕掛好還是用瓷磚膠貼好呢
前幾天我去小區抄轉悠,發現鄰居家正在裝修房子,想進去看看,發現鄰居家房子全貼瓷磚。我以為鄰居家真是砸重金裝修房子,和鄰居交談以後才知道是裝修公司贈送的項目。
在這里還設計了隔板,以後使用很方便,很實用。
免責聲明:本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其它圖片來源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聯系作者處理並刪除。
5. 地磚上牆干掛好還是濕掛好
地磚最好不要上牆,用上幾年就會空鼓的
6. 輕質磚面濕掛牆磚有問題嗎
濕掛不知道是指什麼?
干掛是沒有水泥砂漿,通過干掛件固定牆磚石材;粘貼分兩種,一種是直接用水泥砂漿粘貼或用膠泥之類粘貼,再就是掛貼,先把瓷磚石材用銅絲固定在牆上,然後空隙灌漿
7. 哪些情況牆面石材使用濕掛法
濕掛主要用於家庭裝修,如衛生間、廚房等功能區,比較可靠。瓷磚濕掛是用銅絲將釘內子與水泥砂漿連接,即直接用容水泥砂漿或膠粘劑鋪貼瓷磚。
濕貼是在牆面加鋼絲網,用銅絲固定板,逐層澆築水泥砂漿的老工藝。這種技術應用於外牆時有許多缺點。水泥砂漿貼板後,不僅碳酸氫鈣沉澱(結霜)和水漬,牆面石材變色,形成色差,污染牆面;而且由於溫度變化等原因,容易造成牆面空鼓、開裂,甚至脫落。
(7)牆面瓷磚為什麼要濕掛擴展閱讀:
濕掛法施工注意事項:
一、石材表面應平整、干凈、色澤一致。
二、陰陽角搭接方式及殘磚使用部位符合設計要求。
三、石材接縫應平直、光滑、連續、密實,寬度和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四、有排水要求的部位應做滴水線,坡度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
濕掛法是用直徑10左右鋼筋作為龍骨,鉛絲綁角,切口如下圖,然後在石材和牆壁之間灌注水泥砂漿。
參考資源來源:網路-濕貼
參考資源來源:網路-材料與工藝
8. 全拋釉地磚貼牆上如何濕掛
瓷磚的施工中有干掛而沒有濕掛的說法,有濕鋪和干鋪的說法。
其中,干掛是指採用五金掛件在牆面進行瓷磚鋪貼施工,而濕鋪法是指直接採用水泥砂漿或者粘接劑進行鋪貼,干鋪法是指在地磚鋪貼前,先在基層墊鋪干拌砂漿干灰層,然後採用水泥砂漿塗抹磚背面進行粘貼施工。
全拋釉瓷磚採用濕鋪法進行鋪貼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對基層進行檢查及做好成品保護,如基層的水電管線的預埋是否合理規范、牆體基層是否符合鋪貼瓷磚要求、防水是否符合要求等。達到要求後方可開始鋪貼瓷磚。
2、水泥砂漿濕鋪,需要提前在牆面做拉毛處理,同時需要待拉毛層干固堅實、無空鼓脫層。採用瓷磚粘接劑濕鋪需要提前將牆面做找平處理。
3、瓷磚鋪貼前,最下層瓷磚底部要做好固定,防止上面鋪貼的瓷磚下墜;
4、濕鋪法鋪貼瓷磚施工前,最好在干固的基層進行灑水處理,防止瓷磚粘結劑(水泥砂漿)中的水分過快的被乾燥的牆體吸收,從而導致水泥砂漿層與基層出現空鼓脫層。
5、全拋釉瓷磚屬於全瓷磚,鋪貼的過程中,不宜單面牆直接鋪貼鋪貼到頂,而應整個空間逐層逐圈鋪貼。一次性單面牆鋪貼到頂再鋪另外的牆面,容易導致瓷磚下墜引起粘接不牢。
6、補貼的過程中,隨時注意檢查瓷磚背後的水泥砂漿的飽滿度,存在缺漿要及時的進行補漿。
7、瓷磚鋪貼的過程中,需要合理的留取伸縮縫隙,建議不小於1-1.5mm毫米。
8、瓷磚未乾固前不宜在牆面進行勾縫處理。
9. 牆磚應該如何濕掛
石材和地磚粘貼施工工藝
石材粘貼施工工藝
一、 施工准備
1.施工工具: 電動攪拌器、拌料桶、齒形刮刀、小灰桶、灰池等。
2.清理干凈基面。
3.所有基面應結實平整、乾燥、清潔、無蠟脂及其它雜物。
4.對於有油污的基面應用10%火鹼溶液刷洗,後用清水清洗干凈,並待其乾燥後再進行下一道工序。
二、施工流程
清理基面待其乾燥 攪拌瓷磚膠 刮膠粘貼 (24小時後)填縫
三、操作工藝
瓷磚膠與水的配比:25kg
粉劑:約8kg水。
先將水按比例倒入在拌料桶中,再加入卓能6號粉劑,然後用電動攪拌器充分攪拌成均勻無粉粒膏糊狀,靜置十分鍾後,再攪拌一次,然後用齒形刀(6mm或10mm)刮膠於基面(石材背面也需用6x6mm或10 x10mm齒形刀刮膠於石材背面)。
•
每次刮膠於基面約塗抹1m2左右,使之均勻分布成條齒狀將石材揉壓於工作面上。
•
或者可用點貼法,將瓷磚膠一團一團均勻分布於在石材背面上,至少要佔石材面的50%以上,將石材揉壓於工作面上。
•
將攪拌好的卓能填縫劑用抹刀按飾面對角線方向把填縫劑抹於縫隙,直至飽滿為止。
•
施工完30-60分鍾後,用濕布抹去飾面上多餘的填縫劑,24小時後再用水清潔飾面。
•
注意:禁止膏漿干結後加水混合再用。
鑲貼工程施工工藝要點與檢驗方法及
驗收質量要求
牆面基層處理
① 原基體處理:
用小錘敲打原牆基體,發現有脫層、空鼓、裂縫、油污等需刮除或剔除、清洗。處理後無以上現象,再用1:2的水泥砂漿重新抹實找平,使之與修補的基體粘貼牢固。
② 基層找平:
基層抹灰找平、找直、找方應使用公司指定品牌水泥,先牆面打灰餅,確定找平厚度後,按1:2的水泥砂漿抹灰施工, ,待表干後進行二次抹灰找平找方。
檢驗方法及質量要求
方尺 靠尺
◇ 各抹灰層之間以及抹灰層與基體之間必須粘貼牢固,即基層表面堅硬、平整、潔凈無裂縫以及會導致隔離的介質附著,做到立面垂直不大於6㎜,表面平整度不大於6㎜,陰陽角方正不大於4㎜。
鋪貼前准備工作
① 清理基層,牆面灑水濕潤。
②
進行放線定位和預排磚。
預排磚時應注意:
● 對縫寬、造型拼花的位置、擺放等要與客戶溝通。
● 對非整磚應排放在次要部位或陰角處,每面牆不宜有兩列非整磚,非整磚寬度不宜小於整磚的1/3等。
n
排磚放線施工條件
① 主材、輔料、圖紙齊全,上道工序驗收 完畢
② 檢查放線工具確保工具准確合格。
n
工藝流程:
審圖――排磚撩底――地面放線―― 牆面放線――調整――確定牆地磚分格線――鋪磚
n
審圖(查看圖紙標的尺寸與磚實際的尺寸是否相符)排磚圖要有設計師和甲方業主共同確認或簽字方可施工。
n
排磚撩底:干碼地磚、牆磚。
n
排磚:牆磚和地磚的規格一樣的時候,地磚的縫隙要根據牆磚的縫隙來確定。在其它的房間也要鋪同等規格的瓷磚,就要在此基礎上讓瓷磚的中縫線繼續延伸。
n
1.當地磚和牆磚的規格不同的時候,就要測量出長方形(正方形)房間的長和寬。同時還要考慮是選擇瓷磚的中縫還是瓷磚的中央做地面的中軸。要測出這兩種方法最後導致的邊緣瓷磚的寬度。要選擇瓷磚邊緣寬度最終超過一半的那種方案。
n
2、在不能完全對縫的情況下,主牆與地磚對縫。
n
3、在可以直接看到的牆面上盡可能的用完整的磚。如果牆面上一定要有一個狹長的邊牆面最好對稱的鋪磚。
n
在牆面的中間確定一條豎直的縫,這條中軸線可以是一條豎直的中縫,也可以在瓷磚的中間。然後向右向左進行鋪裝。如果牆腳上邊緣瓷磚的寬度超過半塊瓷磚的寬度,那麼這樣的牆面劃分就是最佳方案。
n
管道處牆面處理,由此產生陽角和陰角,一般情況下陽角要鋪整塊瓷磚,沿著從陽角到陰角的方向鋪磚,半塊的磚鋪在陰角。
n
陰角處出現小於半磚或15cm(取小值)時,牆面最好對稱鋪裝,即邊緣瓷磚的寬度均超過半磚或15cm,(實際施工時如條件允許可以人為擴大管道尺寸使其滿足整磚的尺寸,以減少半塊磚的出現達到整體美觀要求).
n
夾間的外面和突出的部分要用整塊瓷磚鋪裝,或者把半塊的磚鋪在邊緣的左右兩側。
n
在整面牆的鋪裝中,對稱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邊上的瓷磚也要左右對稱。要同時照顧到多個衛浴設施,就要在最關鍵的位置或者牆面的中間畫出對稱的瓷磚鋪裝圖。理想的做法是在瓷磚面上預留與其它衛浴設施的連接處的空白,這樣才可以達到重新的對稱。在安裝洗漱池的時候,還可以利用虹吸式存水灣和連接處的配件做細微的平衡處理。
地磚或石材鋪貼施工工藝要點與
檢驗方法及驗收質量要求
貼前准備工作
①鋪前灑水濕潤(將混凝土樓板上的落地砂漿、浮灰等剔除掃凈,如有油污應用摻水10%的火鹼的水洗刷,再及時用清水沖洗干凈)。
② 彈(磚)面層標高線。
④ 地磚或石材應浸水濕潤,天然大理石、花崗岩在鋪貼前對色、拚花並預鋪和編號,半塊應對稱放在牆邊(視力不注意或看不到處),色差較大的應放在邊角處。
④ 作標筋:拉線作灰餅間距1.5M灰餅上平就是水泥砂漿找平層的標高,而後再開始沖
鋪貼時應注意:
ⅰ 使用水浸泡過的磚,但(磚)表面不得有明水。
ⅱ 鋪水泥砂漿8-15㎜厚。
ⅲ 鋪磚上棱略出水平標高線。
ⅳ 先前一次未鋪貼完且已浸過水的磚,嚴禁再鋪貼。
ⅴ 撥縫修整縫格的平直,同時用水平儀靠查。
地磚或石材應浸水濕潤,天然大理石、花崗岩在鋪貼前要對色、拚花並預鋪和編號,同時背面作防鹼處理。半塊應對稱放在牆邊,色差較大的應放在邊角處。
全部鋪好後進行養護(鋪完磚24小時後灑水養護,養護時間不應少於4天)和成品保護,達到強度(抗壓強度達到5兆帕)後方可上人。
廚房、衛生間地面過橋處理
①與居室地坪不同高時做過門(石)處理,施工保證過門石位置防水到位,同時過門石與門框邊緣處理縫隙密實。
② 與居室地坪相同高時加大廚房、衛生間地坪坡度。
檢驗方法及質量驗收要求
水平儀 靠尺 5米線 捲尺 觀察。
◆ 面層與下一層結合(粘貼)應牢靠無空鼓;磚面層潔凈;圖案清晰;色澤一致;接縫平直;磚塊無裂紋、掉角、缺棱;泛水坡度符合設計要求,不倒泛水、無積水;與地漏、管道結合處嚴密牢固,不滲漏。
表面平整度:陶瓷地磚小於或等於2㎜,大理石、花崗岩小於或等於1㎜;
● 縫格平直:陶瓷地磚小於或等於2㎜,大理石、花崗岩小於或等於1㎜;
● 接縫高低差:陶瓷地磚小於或等於0.5㎜,大理石、花崗岩小於或等於0.5㎜;
● 縫隙寬度:陶瓷地磚小於或等於2㎜,大理石、花崗岩小於或等於1㎜;
● 踢腳線上口平直:陶瓷地磚小於或等於2㎜,大理石、花崗岩小於或等於1㎜。
瓦工鋪貼磚施工工序
一、施工准備
n 1、材料: 根據設計要求, 挑選瓷磚的規格顏色, 瓷磚表面應光滑平整, 不得出現缺邊, 掉角, 開裂等現象.
n 2、工具: 切磚刀, 橡皮錘, 鋼鏨, 靠尺, 捲尺, 水平儀
二、施工工藝過程
基層處理. 總體上滿足基層平整並具有足夠的強度, 否則影響瓷磚的鑲貼質量.
1、混凝土牆面的處理.
用火鹼水或其他洗滌劑清洗掉模板隔離劑, 再用清水刷洗.( 甩上1:1水泥砂漿, 待凝結後, 用30%的108膠+70%的水泥拌合水泥漿, 並在牆面上甩成小拉毛, 兩天後抹以體積比為1:3的水泥砂漿底層)
2、磚牆面處理先剔除磚牆面上多餘的灰漿並清掃浮土, 然後用清水打濕牆面.
3、舊牆面處理. 待底鏟除並清洗油漬等污垢後, 用於鑿稀疏地, 鑿毛牆面, 鑿毛5-8㎜左右, 然後用清水沖洗牆面, 後用水泥砂漿找平
濕鋪法施工工藝要點
濕掛在牆體上鋪貼位置進行彈線放線,石材背面濕水(此法需將石材背面做防鹼處理),再用1:2.5的水泥砂漿分3次灌入牆與石材間並搗實(注意:對於強度較低或較薄的石材背面應粘貼玻璃纖維網格布進行處理)。
檢驗方法及質量驗收要求
小錘,楔形塞尺,靠尺,內外角尺,5米線
◆ 整塊磚不得空鼓;牆面單塊磚邊角空鼓不得超過鋪貼數量的5%;表面平整;接縫平直;縫隙飽滿;無明顯色差,顏色基本一致;潔凈無污積和漿痕;表面平整度要求≤2㎜;
垂直度≤2㎜;陰陽角方正≤2㎜;牆裙踢腳上口平直≤2㎜。
干鋪法施工工藝要點
採用大理石干掛件,用膨脹螺絲做固定,大理石四角開槽,干掛件卡進大理石開槽處,調整好水平,用大理石膠填充固定.
檢驗方法及驗收質量要求:
靠尺 尺量 觀察 5米線 楔形塞尺。
◆ 表面平整度≤1㎜;接縫高低差≤0.5㎜;牆裙踢腳線上口平直≤1㎜;縫隙寬≤1㎜;陰陽角方正≤1㎜;整體漿液不外流,干凈。
瓦工其他應會內容
n 1、勾縫宜按先水平、後垂直的順序進行.
n 2、外牆面磚的粘貼應自上而下的鋪貼施工, 同時應採用頂面磚壓立面磚的做法.
n 3、室內釉面磚在挑選時, 應注意顏色, 外形尺寸, 挑選方法: 用木條按磚的規格尺寸釘方框模子, 塊塊進行套選, 平整度用一塊比較標準的相對靠查看四邊, 一般不允許超過0.5㎜, 同時把外觀有裂縫, 掉角和表面有缺陷一並剔出.
n 4、抹灰時, 水泥砂漿地面的壓光一般不應少於三次.
n 5、夏天施工期間的溫度超過30度時, 拌好的普通水泥砂漿必須在2小時內使用完畢
n 6、衛生間鋪陶瓷錦磚應按設計坡度要求朝地漏方向沖筋.
7、鑲貼馬賽克常用方法是依靠結合層粘結在找平層上,同時馬賽克揭紙時間一般應釉面磚的冬期施工時應摻入2%食鹽的溫水中浸泡兩小時,表(晾)干後方可使用。
n 8、釉面磚鋪貼時一般從陽角開始鑲貼。
n 9、一般粘貼石材板塊的用膠為環氧樹脂膠
n 10、冬季施工,當日最低氣溫低於-3℃時,也應按冬季施工的有關規定來作業,為防止砂漿受凍,影響粘結力,故現場濕作業施工環境溫度宜在5℃以上。
n 11、室內牆面,啞口陽角等宜用1:2水泥砂漿做護角
12、對於前一天未鋪貼完且已浸過水的磚,嚴禁再鋪貼。 13、鑲貼釉面磚的排列方式有兩種
n 直線縫----豎橫縫都在同一直線上
n 騎馬縫----豎縫錯半磚。
10. 家裡牆磚是干掛好還是濕鋪好
1
牆磚干掛好還是濕貼好
牆磚濕貼是指石材基層用水泥內砂漿作為粘容貼的材料,基層用水泥砂漿打底之後再鋪板的施工方式。如果消費者是要室內裝修的話,濕貼會比干掛更加合適。濕貼的方式不但工程量小,並且可以使得室內牆磚更加的牢靠,比較適用於家庭裝修之中。
干掛施工的施工過程比較復雜,周期也很長而且成本高,因此多用於大面積的施工作業中,不常在家裝中見到。施工過程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的高技術含量工作,比較佔用室內空間,而且需要打龍骨才能使得牆磚牢固。
2
牆磚干掛和濕掛的區別
牆磚干掛和牆磚濕掛最淺顯易懂的區別便是在於,牆磚干掛需要使用釘子或是一些材料直接貼牆磚,是不需要用到水的。而牆磚濕掛則是使用水泥砂漿進行牆磚粘貼的,需要用到水。
牆磚干掛一般是指石材基層用鋼骨架,再用不銹鋼掛件將鋼骨架與石材連接的施工方式。牆磚濕掛一般是指石材基層用水泥砂漿為粘貼材料,先掛板之後再灌注砂漿的施工方式。牆磚干掛一般用於大面積的外牆,用於工裝。而濕掛則常使用於家庭裝修,用於瓷磚濕掛,這樣的工藝可以使得瓷磚粘的更加牢固,多用於衛生間和廚房的瓷磚濕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