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幾個傢具的坐具做得比較好
坐具?是沙發還是餐椅?或者是辦公的椅子?
② "坐具"是什麼
1.供人坐的用具。沙發、椅子等等
2.佛教語。梵語(尼師檀)的意譯。亦稱"隨衣坐"。僧人用來護衣、護身、護床席卧具的布巾。見《四分律》卷十九。
③ 中式坐具是怎樣分類的椅子的規格等級從高到低是怎樣劃分的
1條記錄 屋頂的形式按照等級分為:單坡、平頂、硬山、懸山、廡殿、歇山、卷棚、攢尖、重檐、盔頂 一) 知識入門分類篇 . 看看這三室兩廳強規劃到底是怎樣設計才會最終效果令主人公感覺耳目一新的。 06-13 小戶型地板怎麼選擇按裝修風格選地板 椅:中式傢具的椅子,有太師椅、有官帽椅、有圈椅,不同的椅子有不同的大小 查看更多答案>>
④ 健炫坐具類傢具怎麼樣
坐著舒服,沒有異味。
⑤ 傢具的功能
按照傢具的使用功能,即櫃類傢具、桌類傢具、坐具類傢具、床類傢具和箱、架類傢具進行常見品種分類。具體傢具品種的詳細分類,參照相關標準的規定。
(一) 櫃類傢具
1、櫃類傢具
主要是指以木材、人造板或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各種用途不同的櫃子,常見的品種具體見表2。
表2 櫃類傢具 序號
名稱 定義
各地常用名稱
1 大衣櫃
櫃內掛衣空間深度不小於530mm,掛衣棍上沿至底板內表面距離不小於1400mm,用於掛大衣及存放衣物的櫃子。
大衣櫥、立櫥、大立櫃
2 小衣櫃
櫃內掛衣空間深度不小於530mm,掛衣棍上沿至底板內表面距離不小於900mm,用於掛短衣及存放衣物的櫃子。
小衣櫥、五斗櫥
3 床邊櫃
置於床頭,用於存放零物的櫃子。
床頭櫃(櫥)、夜物箱
4 書櫃
放置書籍、刊物等的櫃子。
書櫥
5 文件櫃
放置文件、資料的櫃子。
卷櫃、宗卷櫃
6 食品櫃
放置食品、餐具等的櫃子。
碗櫥、碗櫃、菜櫥、餐具櫃
7 行李櫃
放置行李箱包及存放物品的低櫃。
8 電視櫃
放置影視器材及存放物品的多功能櫃子。
影視櫃、電器櫃
9 陳設櫃
擺設工藝品及物品的櫃子。
玻璃櫃(櫥)、裝飾櫃、銀器櫃
10 廚房傢具
用於膳食製作,具有存放及儲藏功能的櫥櫃。
櫥櫃
11 實驗櫃 用於實驗室、實驗分析的櫃子。 實驗台
2、相關標准
a) QB/T 1097-91《鋼制文件櫃》;
b) QB/T 2530-2001《木製櫃》;
c) QB/T 2531-2001《廚房傢具》;
d) GB/T 3327-1997《傢具櫃類主要尺寸》;
e) GB/T 13668-2003《鋼制書櫃、資料櫃通用技術條件》。
(二)桌類傢具
1、桌類傢具
主要以木材、人造板或金屬等材料製成的桌幾類傢具,常見的品種具體見表3。
表3 桌類傢具
序號
名稱 定義
各地常用名稱
1 餐桌
用於就餐使用的桌子。
方桌、圓桌、折疊桌
2 寫字桌
用於書寫、辦公使用的桌子。
寫字台、大班台、辦公台(桌)
3 課桌
學生上課用的桌子。
4 梳妝桌 供梳妝用的桌子。 梳妝台
表3(續)
序號
名稱 定義
各地常用名稱
5 會議桌
供會議使用的桌子。
6 茶幾
與沙發或扶手椅配套使用的小桌。
茶台、小長台
7 折桌
可折疊的桌子。
折疊桌
8 閱覽桌 供閱覽報刊雜志、文件資料使用的桌子。
2、相關標准
a) QB/T 2383-1998《餐桌餐椅》;
b) QB/T 2384-1998《木製寫字桌》;
c) GB/T 3326-1997《傢具 桌、椅、凳類主要尺寸》;
d) QB/T 3916-1999《課桌椅》;
e) GB/T 3976-2002《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
f) GB/T 13666-1992《圖書用品設備產品型號編制方法》;
g) GB/T 14531-1993《圖書用品設備 閱覽桌椅技術條件》。
(三)坐具類傢具
1、 坐具類傢具
主要以木材、人造板或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坐具,也有以彈性和軟質材料製成的軟包坐具,
常見的品種具體見表4。
表4 坐具類傢具
序號
名稱
定義
各地常用名稱
1 沙發
使用軟質材料、木質材料或金屬材料製成,具有彈性,有靠背的座具。
2 木扶手沙發
木製扶手的沙發。
出木沙發、明木沙發
3 全包沙發
兩側面為滿包的沙發。
滿包沙發、包木沙發
4 海綿沙發
座面主要使用泡沫塑料製成的沙發。
5 兩用沙發
具有兩種功能的沙發。
多用沙發
6 沙發椅
採用木材製成,有靠背和扶手,形似沙發的坐具。
實木沙發椅
7 椅子
有靠背的坐具。
靠背椅、餐椅
8 扶手椅
有扶手,內寬不小於460mm的椅子。
羅圈椅
9 轉椅
可轉動變換方向,座面可調節高度的椅子。
辦公椅
10 課椅
學生上課用的椅子。
11 公共座椅
公共場所內使用的坐具。
影劇院座椅、體育場館座椅
12 摺椅
可折疊的椅子。
折疊椅
13 凳 無靠背的坐具 長方凳、方凳、圓凳
2、相關標准
a) QB/T 1952.1-2003《軟體傢具 沙發》;
b) QB/T 2280-1996《轉椅》。
(四)床類傢具
1、床類傢具
主要以木材、人造板或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床具,也有以彈性和軟質材料製成的軟體床具,常見品種見表5。
表5 床類傢具
序號
名稱
定義
各地常用名稱
1 雙人床
床面寬度不小於1200mm的床。
2 單人床
床面寬度不小於720mm的床。
3 雙層床
分上下兩層的床。
4 童床
供嬰兒、兒童使用的小床。
5 折疊床
可折疊的床。
鋼絲折床
6 床墊 以彈性及軟質襯墊物為內芯材料,表面罩有紡織面料或軟席等其它材料製成的卧具。 軟墊
2、 相關標准
a)QB 2453.1-1999《家用的童床和折疊小床》;
b)QB 1952.2-2004《彈簧軟床墊》;
c)QB/T 2600-2003《棕纖維彈性床墊》;
d)GB/T 3328-1997《傢具 床類主要尺寸》。
(五)箱、架類
1、箱、架類傢具
主要以木材、人造板或金屬材料製成的箱、架類傢具。
表6 箱、架類傢具
序號
名稱
定義
各地常用名稱
1 衣箱
存放衣物的箱子。
箱子
2 書架
放置書籍、文件資料用的架子。
期刊架
3 花架
放置花卉盒等用的架子。
4 屏風
用於室內分隔、遮擋視線或起裝飾用的可移動的一組片狀用具。
5 隔斷 用於室內辦公場地分隔、遮擋視線的一組片狀用具。
參考資料:http://www.bfta.org.cn/shouye/jiajufenlei.asp
⑥ 在古代,床是坐具,那麼古代的卧具叫什麼
中國古代卧具分為四種,它們是榻、羅漢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床的使用歷史很早,傳說上古時代的神農氏發明了床。三國時期是中國低矮傢具的形成期,人們多以席地坐卧為主,戰國到東漢之前沒有椅凳,這時的「床」包括兩個含義,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西漢後期,出現了「榻」這個名稱,榻大多無圍,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稱呼。它在當時專指坐具,但在後來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種搬運方便,可提供臨時休息的傢具大量使用。
羅漢床是指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的一種床。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也有用三塊整板做成,羅漢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羅漢床可供坐卧,它的作用就像我們現在的沙發。古人一般都把它陳設於廳堂待客,中間放置一幾,兩邊鋪設坐墊,典雅氣派,形態莊重,是廳堂中十分講究的傢具。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頂部安蓋,稱做「承塵」,床的三面裝有圍欄,多用小料拼插成幾何紋樣,也有的在正面多加兩根立柱,我們稱為六柱架子床。也有在正面多加兩根立柱,兩邊各安方形欄板一塊,名曰「門圍子」。正中是上床的門戶。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塊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組成大面積的欞子板。中間留出橢圓形的月洞門。二面圍欄及上橫楣板也用同樣方法做成。床屜用棕繩和藤皮編結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龍等紋飾。也有單用棕屜的,做法是在大邊里沿起槽打眼,把棕繩盡頭用竹楔鑲入眼裡,然後再用木條蓋住邊槽。這種床屜使用起來比較舒適。架子床是明清兩代很流行的一種床。
除此之外我國還有一種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間獨立的小屋子,我們稱它為拔步床。顧名思義,「拔步」就是要邁上一步才能到達的床,從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台上,床前設淺廊,長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兩側可放置一些小型傢具和雜物。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掛帳,既防蚊蠅,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圍子床
中國古代傢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種,即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後兩種只作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兩種除睡眠外,還兼有坐之功能。我們知道,漢朝以前中國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圍繞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圍。久而久之,形成了國人待客的等級觀。清朝以前,甚至民國初年,國人待客的最高級別一直在床或上炕上。榻和羅漢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以來,通覽歷朝歷代的繪畫作品,頻頻可以見到古人以榻或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面。明代以降,特別是在清代,這種禮儀已成定式。因此羅漢床由樸素向華麗發展,逐步強調身身的裝飾,三屏風式羅漢床即為一例。此應酬原為美國的中國古典傢具博物館所藏,三屏風式,攢框裝入七塊黑白大理石,正面圍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點已明顯,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徵。譬如圍子,正面圍子雖裝入三塊大理石,可仍採用通長平式,有別於清式中間高兩頭矮的裝飾風格,而且正面圍子僅略高於兩側的圍子,這在明式羅漢術中很普遍。而清式羅漢床,往往正面呈現山家形圍子,兩側也常用台階形式,形成一定落差。這要求正面圍,尤其中間一塊要高,才能使圍子幾經落差不至於太矮。清代羅漢床,五屏風式、七屏風式漸多,甚至九屏風式也有出現,這就迫使正面圍子加高,高到令人難堪的局面。按這種思路,羅漢床圍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圍子床比羅漢床的長、寬尺寸要大一些,其他並無異樣。它即可以作為廳堂的坐具,又可以供睡眠用。
所參考帖子有圖,可以去看看^__^
⑦ 坐具的種類和特徵
明清傢具按其使用功能大體可分為卧具類(床榻)、坐具類(椅凳)、起居用具類(桌案)、存貯用具類(箱櫃)、屏蔽用具類(屏風)、懸掛及承托用具(台架)六個門類。 1、 床榻類 明代床榻又分架子床、拔步床、羅漢床三種。 架子床:因床上有頂架而得名,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兩側和後面裝有圍欄。上端四面裝橫楣板,頂上有蓋,俗名「承塵」。圍欄常用小木塊作榫拼接成各式幾何圖樣。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兩根立柱,兩邊各裝方形欄板一塊,名曰:「門圍子」。正中是上床的門戶。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塊拼成四合如意,中間夾十字,組成大面積的欞子板,中間留出橢圓形的月洞門,兩邊和後面以及上架橫楣也用同樣做法做成。床屜分兩層,用棕繩和藤皮編織而成,下層為棕屜,上層為藤席,棕屜起保護藤席和輔助藤席承重的作用。藤席統編為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璃虎龍等圖案。牙板之上,採用高束腰的做法,用矮柱分為數格,中間鑲安絛環板,浮雕鳥獸,花卉等紋飾。而且每塊與每塊之間無一相同。足見做工之精。這種架子床也有單用棕屜的,做法是在四道大邊里沿起槽打眼,把屜面四邊的棕繩的繩頭用竹楔鑲入眼裡,然後在用木條蓋住邊槽。這種床屜因有彈性,使用起來比較舒適。在我國南方各地,直到現在還很受歡迎。北方因氣候條件的關系,喜歡用厚而柔軟的鋪墊,床屜的做法大多是木板加藤席。 拔步床:是一種造型奇特的床,好象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台上,平台前沿長出床的前沿兩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鑲安木製圍欄。還有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廊子。床前的兩側還可以放置桌,凳等小傢具,用以放置雜物。這種帶頂架的床多在南方使用,南方溫暖而多蚊蠅,床架的作用是為了掛帳。北方天氣寒冷,一般多睡暖炕,即使用床為達到室內寬敞明亮,只需在左右和後面裝上較矮的床圍子就行了。 羅漢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榻。他是由漢代的榻逐漸演變而來的。榻,本是專門的坐具,經過五代和宋元時期的發展,形體由小變大,成為可供數人同坐大榻。已經具備了坐和卧兩種功能。後來又在坐面上加了圍子,成為羅漢床。羅漢床,是專指左,右及後面裝有圍欄的一種床。圍欄多用小木塊做榫拼接成各式幾何紋樣。最素雅者用三塊整板做成,後背稍高,兩頭做出階梯形曲邊,拐角處做出軟彎圓角。既典雅又樸素。這類床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較大的叫「羅漢床」,較小的叫「榻」,又稱「彌勒榻」。這種羅漢床不僅可以做卧具,也可以用為坐具。一般正中放一炕幾,兩邊鋪設坐墊,隱枕,放在廳堂待客,作用相當於現代的沙發。而羅漢床當中所設的炕幾,作用相當於現代兩個沙發之間的茶幾。這種炕幾在羅漢床上使用,既可依憑,又可陳放器物。可以說羅漢床是一種坐卧兩用的傢具。或者說,在寢室供卧曰「床」,在廳堂供坐曰「榻」。按其主流來講,則大多用在廳堂待客,是一種十分講究的傢具。 還有一種更小的床,除形體較多小外,論造型、結構與大形床榻沒什麼區別,它只能供坐,不能供卧。俗稱「床式椅。明清皇宮中稱其為「寶座」。在皇室和各王宮大臣的殿堂里都陳設這種寶座。這種寶座都是單獨陳設,很少成對,且都擺在殿堂中的重要位置。宮廷中多擺在正殿中間,和屏風、香幾、宮扇、香筒、甪端等組合陳設,顯得異常莊重,嚴肅。 2,椅凳類 明清時期的椅凳形式很多,名稱也很多。如:寶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登類則有大方登,小方凳,長條凳,長方登,圓登,五方,六方,梅花,海棠等式;還有各種形式的秀墩。 寶椅是一種體形較大的椅子。宮廷中稱「寶座」。多陳設在各宮殿的正殿明間,為皇帝和後妃們所專用。有時也放在配殿或客廳,一般放在中心或顯著位置。這類大椅很少成對,都是單獨陳設。明代《遵生八卦》說:「默坐凝神,運用需要坐椅,寬舒可以盤足後靠,是筋骨舒暢,氣血流行」。說的就是這種椅子。《長物志》說:「椅之制最多,曾見元螺甸椅,大可容二人,其制最古,烏木嵌大理石者,最稱貴重。然宜須照古式為之。總之,宜闊不宜狹。」也是指的這種椅子。 寶座的造型、結構和羅漢床相比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形體較羅漢床小些。有人說是由床演化來的,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交椅:交椅的結構是前後兩腿交叉,交接點作軸,上橫梁穿繩代坐,可以摺合。上面安一栲栳圈兒。因其兩腿交叉的特點,遂稱「交椅」。明清兩代通常把帶靠背椅圈的稱交椅,不帶椅圈的稱「交杌」。也稱「馬閘兒」。它們不僅可在室內使用,外出時還可攜帶。宋、元、明至清代,皇室貴族或官紳大戶外出巡遊、狩獵,都帶著這種椅子。如《明宣宗行樂圖》中就描繪著這種椅子。為我們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圈椅:圈椅是由交椅發展和演化而來的,交椅的椅圈後背與扶手一順而下,就坐時,肘部、臂部一並得到支撐,很舒適,頗受人們喜愛,逐漸發展成為專門在室內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的不同之處是不用交叉腿,而採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盤無大區別。只是椅面以上部分還保留著交椅的形態。這種椅子大多成對陳設,單獨使用的不多。 圈椅的椅圈因是狐形,所以用圓材較為協調。圈椅大多採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組簡單的紋飾。但都很浮淺。背板都作成「S」形曲線,它是根據人體脊背的自然曲線設計的。是明式傢具科學性的一全典型例證。明代後期,有的椅圈在扶手盡端的卷雲紋外側保留一塊本應去掉的木材,透雕一組巻草紋。既美化了傢具,又起到格外加固作用。明代對這訓椅式極為推崇,因此,當時人們多把它稱為「太師椅」。更有一種圈椅的靠背板高出椅圈並稍向後卷,可以搭腦。也有的圈椅椅圈從背板兩側延伸通過邊柱後,但不延伸下來。這樣就成了沒有扶手的半圈椅了。造型奇特,可謂新鮮別致。 官帽椅:官帽椅是依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員的帽子而得名。又分南官帽椅和四齣頭官帽椅。南官帽椅的造型特點是在椅背立柱與搭腦的銜接處做出軟圓角。作法是將立柱作榫頭,搭腦兩端的接合面作榫窩,俗稱「挖煙袋鍋」。將搭腦橫壓在立柱上。椅面兩側的扶手也採用相同作法。正中靠背板用厚材開出「S」形,它是依據人體脊椎的自然曲線設計而成的。這種椅型在南方使用較多,常見多為花梨木製,且大多用圓材,給人以圓渾.優美的感覺。 四齣頭式官帽椅:是椅背搭腦和扶手的拐角處不是做成軟圓角,而是搭腦和扶手在通過立柱後繼續向前探出,盡端微向外撇,並磨成光潤的圓頭。除此之外,其它均與南官帽椅相同。
記得採納啊
⑧ 明式傢具的坐具都有哪些呢求解答
魯班木藝:明式傢具坐具的形式非常豐富,例如十字棖杌凳、瓜墩、梅花墩、交杌、官帽椅、玫瑰椅、圈椅、交椅、燈掛椅等。
⑨ 傢具設計有什麼區別,哪個好
產品設計主要是參與工業產品的外觀設計,主要針對的產品是小型家電回、車輛等等,而傢具設計單答一,主要是坐具、廚具、辦公傢具等等,需要有室內設計的基礎作為輔助,而且工作內容很雜,待遇一般。總的來說,工業設計就業范圍更廣闊,所以前景也更好。
⑩ 古人有哪些坐具如何使用
你好!凳子,椅子,都向稱中國傳統坐具。但,在最古的時候,我國尚沒有這些「垂足而坐」的傢具。這是在經過了一段歷史發展後,逐漸才形成的。前文說過,在較古的時代,我國古人都是用席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席地而坐」。比如,我們所常見到的《孔子講學圖》,孔子便是坐在一張矮床上講課,周圍的72弟子坐在幾張席子上聽講。這時席子,便是人們最早的坐具。
與席同時或稍後,出現了稱做「床」的傢具。古時候,床並不專指卧具,而大部作為坐具使用。商朝甲骨文中,已有「床」的象形字。漢朝人許慎在《說文》中稱床為「安身之幾坐也」,明確說是坐具。史書中對床的記載很多,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床。比如,《戰國策》說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出遊到楚國時,曾向楚王獻「象牙床」。漢朝一部小說書《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有一張「七寶床」。還有一種稱為「匡床」的。又叫「獨坐座」,顯而易見是單人的坐具。據說商鞅曾勸說君王要泰然地「處匡床之上而天下治」,便是指的這種代表著某種權威的坐具。從席到床,坐具已經逐漸高起來了。床總得有支架撐起。在河南信陽長台關發現的戰國時的一張彩漆木床,其形制便有六條小床腿。河北望都漢墓壁畫上畫的單人小床,也有四條小足。漢朝以後,又興起一種「胡床」,形狀更其高了,可以說是當時的高足坐具。顧名思義,「胡床」原從北方少數民族傳入,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根據宋朝人的記載,這是一種「交足」、「綳帶」、「轉縮須臾,重不數斤」的坐具,有人考證認為近似今天的「馬扎兒」。正由於輕型方便,常被貴族們帶出郊遊旅行。相傳,唐明皇出門游歷,便帶著此具。登山勞累了,就地支開暫息,美其名為「逍遙座」。《藝文類聚》記載說,曹操也坐過這種傢具。有一次他和西涼大將馬超打仗,被馬超突襲,曹操顯得很從容,馬超軍趕來了,他「猶、坐胡床不起」。從這兩處記載看,所謂「胡床」,實非後世的床式卧具,而是一種有腿的簡便坐具,是無疑的。這種坐具自東漢末年傳進了中原。
從「胡床」以後,我國坐具趨勢越來越向高足發展。晉朝的古書中開始出現「凳子」的名稱。敦煌的唐代壁畫里,人們可以看到多種形狀的凳子,有方形凳、長條凳、圓形凳和橢圓凳等。著名唐畫《紈扇仕女圖》中所畫的腰圓形凳子,便是其一。
唐朝以後,又逐漸出現使人們坐得更舒適的椅子。明朝著名文人方以智曾在《通雅》一書中考證過,後世通行的桌子、椅子,皆是唐朝末年以後興起的。「椅」偕「倚」音,意即坐時有個依靠。我們從另一幅名畫《韓熙載夜宴圖》中,可以看到五代南唐一位著名文人、宰相韓熙載坐在高背椅上的情景。韓熙載是盤腿坐在那把椅子上的,同畫中另外兩位官員則都已經「垂足而坐」了。
到了宋代,椅子的形狀日益多起來,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不一而足。後來又出現了「太師椅」,據說是宋朝一位京兆尹(京城長官)專為當朝宰相設計的,以後太師椅便流傳於世。
從席地到垂足而坐,坐具從無足到低足到高足,是我國傢具史的一種發展趨勢,說明人類在生活上總是日益講求舒服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