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紅木傢具都有哪些流派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各個時期都不太一樣
但就地域來看主要分為三種
北方的京作,開始是宮廷造辦處形成的風格,不惜用料和工本,追求奢華,但也帶來了華而不實的不足,實用性下降,不合理的構造變多,自乾隆後,宮廷自己的庫存也開始逐年變少,家當不足了,所以開始出現紫檀貼皮的做法。早期的羅漢床圍板有獨板的,後期的都是拼花。可見一斑。京作傢具是對傳統手工工藝的繼承和發揚光大,素有線條挺拔,造型嚴謹,典雅秀麗,彰顯皇家威儀風范。加上宮廷造辦處財力物力雄厚,製作傢具不惜工本,裝飾力求華麗,鑲嵌金、銀、玉、象牙、琺琅、百寶嵌、沉香、雕漆等珍貴材料和多種工藝。這使得京作傢具形成了氣派豪華以及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的特點。
江南的蘇作,是明後期以來在蘇州一帶形成的製作風格,格調大方,素潔文雅,沒有什麼繁雜的雕刻、鑲嵌,即便是雕刻、鑲嵌也很古樸,結構整體,線條流暢,上下貫通,比例合度。明代蘇式傢具的一招一式,空間尺寸,都經過反復推敲,達到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的地步。即使是陳設,也有一套相互適應的規范,再就是圓潤,所謂「明圓清方」,不論是部件斷面,局部圖案,還是整體造型,都呈圓渾柔潤狀態。給人一種自然的美感。蘇作的坐具都是軟屜,編藤工藝,這也是獨有的,這是一種費工,且加大了後期維護的做法,是比較貴族氣和奢侈的。
南方的廣作,正宗代表是清式傢具,自清初開始,廣州通過海運進行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從南洋各國采購來優質的高檔木材輸入內地,形成了廣式紅木傢具。因為是原料進口源頭,所以料比較足,不惜料,但也帶來了傻大憨粗的毛病,造型越來越講究奢華和繁復。加上對於西洋風格的崇拜,不少廣式紅木傢具在造型、結構和裝飾上或多或少地採用西方的圖案和花紋,雕刻手法也接近於西式。同時,廣式紅木傢具為了追求一種綺麗的效果,把大理石(雲石)、玉石、琺琅、陶瓷、玻璃等鑲嵌到傢具中,這在明式的傢具中是不會採用的。
⑵ 古典紅木傢具有哪幾大流派
京作、蘇作和廣作。京作注重繁華的雕飾,寶座是傢具的代表之一,鑲嵌是京作的特色版,做的權傢具很豪氣。蘇作惜木如金,精緻無比,簡約精緻,線條流暢。素雅的書架,扇形南官帽椅,小方桌等都是蘇作代表。廣作傢具融合了嶺南文化和西方文化,。「西番蓮」、「葡萄藤」「東洋花」等紋飾相繼出現,特別是「西番蓮」紋飾,成為廣作傢具的常客。
⑶ 紅木傢具分流派嗎
紅木傢具大致分4大。清式傢具風格:用料粗大充裕裝飾花紋雕刻深浚;蘇式傢具風格:用料節儉。明式傢具風格:特點精、巧、簡、雅,以線條為主。京式傢具風格:一般以清宮造辦處所制傢具為主。
⑷ 明式紅木傢具的流派之分 你知道么
中國傢具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清宮廷古典傢具的流派風格因其地理位置、製作工藝和設計理念的不同,主流上我們大致分為四大流派,各個流派自成一體,展現了中華名族的傳統傢具製作工藝和手法。
1、蘇作傢具
造型簡約清秀,線條優美流暢,比例適度,在設計上吸收了宋代傢具朴實田園風格。
蘇作風格的成型離不開文人墨客對傢具設計理念的提升,不管是放置在江南園林的亭台樓閣還是普通居民家中,都顯得非常協調,體現簡朴無華,往往點到為止,有大寫意風格,如文人學子寒素中暗藏著的那一股孤傲之氣。
2、廣作傢具
明末清初,廣州已是一個經濟繁榮、地理位置優越的港口城市,是中國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門戶,加上廣東及相鄰諸省是我國優質木材的主產地,南洋諸國的優質木材也多由廣州進口。
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決定了廣作傢具工藝的最大特點。廣作傢具用料粗碩,造型厚重著稱,講究用料的一致性,皆為清一色的木質,雕工精益求精,體現一種尊貴氣息。
3、京作傢具
京作傢具選料以紫檀木、黃花梨為主,自清代康熙中後期開始,選材方面逐漸將小葉紫檀替代明代時期的黃花梨,作為主材。
清代京作傢具一般以清宮造辦處為主。京作傢具較廣作傢具用料少,又較蘇式傢具用料實在,絕無摻假現象。另外,京作傢具在傢具上雕刻古銅器和古玉器紋飾,顯示出各式古香古色、文靜典雅的藝術形象。
4、晉作傢具
始於清代,其所製作的傢具以本地所產的核桃木為主。用料上很大氣,晉南以漆傢具為主,以金漆彩繪山水、人物、風景取勝,晉北以木器傢具為主,明代風格顯著。
晉作用料不局限紫檀木、老紅木、楠木等,本地產老榆木、柳木、核桃木、老槐木也大量運用到傢具的製作中。用料粗放,造型似於京派,雕刻柔而不尖立,紋底刀功似於蘇派。
⑸ 紅木傢具有什麼流派,各個流派都有什麼特點
明式傢具風格特點:
明式傢具大體具備兩種風格,簡練形和濃華內形。簡練形所佔比重較大。容簡練形傢具以線腳為主。濃華形傢具 大多都有精美繁縟的雕刻花紋或用小構件攢接成大面積的欞門和圍子等。屬於裝飾性較強的類型。濃華的效果是雕刻雖多,但作工極精;攢接雖繁,但極富規律性,整體效果氣韻生動,給人以豪華濃麗的富貴氣象,而沒有絲毫繁瑣的感覺。
1、 側腳收分明顯,在視覺上給人以穩重感。一件長條凳,從正面看,形如飛奔的馬,俗稱跑馬叉。從側面看,兩腿也向外叉出,形如人騎馬時兩腿叉開的樣子,俗稱「騎馬叉」。每條腿無論從正面還是側面都向外叉出,又統稱四劈八叉。這種情況在圓材傢具中尤為突出。方材傢具也都有這些特點,但叉度略小。有的憑眼力可辨,有的則不明顯。
2、 輪廓簡練舒展,是指其構件簡單,每一個構件都功能明確,分析起來都有一定意義,沒有多餘的造作之舉。簡練舒展的格調,收到了樸素,文雅的藝術效果。
⑹ 紅木傢具分哪些流派都有什麼特點
我國紅木傢具,可以分為明式傢具和清式傢具。明式傢具以簡約淳樸為主,多以曲線來裝飾。清式傢具,奢華,雕刻多,給人恢弘大氣的感覺。 紅木傢具根據地方特色來劃分的話,主要可以分為廣式傢具、蘇式傢具、京式傢具。 廣式傢具的風格特點如下: 1、用料粗大充裕,廣式傢具的腿足、立柱等主要構件,不論彎曲度有多大,一般不同拼接作法,而習慣用一塊木料挖成。通常所見廣式傢具,或紫檀、或酸枝,皆為清一色的同一木質。絕不摻雜其他木材。 2、裝飾花紋雕刻深淺,刀法圓熟,磨工精細。它的雕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建築雕刻的影響,雕刻花紋隆起較高,個別部位近似圓雕。加上磨工精細,使花紋表面瑩滑如玉,絲毫不露刀鑿痕跡。 3、廣式傢具的裝飾題材和紋飾,受西方文化藝術影響。以西洋花紋居多。這種西洋花紋,亦稱「西蕃蓮」。通常以一朵或幾朵花為中心,向四外伸展,且大都上下左右對稱。如果裝飾在圓形器物上,其枝葉多作循環式,各面紋飾銜接巧妙,很難分辨它們的首尾。 蘇式傢具風格特點 1、用料節儉,能拼接處盡量拼接,喜用碎料攢欞作法,充分利用材料。 2、暗處摻假,蘇式傢具的暗處構件還常以雜木代替,這種情況,多表現在器物裡面的穿帶上。從明清兩代的蘇式傢具看,十有八九都有這種現象 蘇式傢具里側都油漆里,目的在於避免穿帶受潮變形,同時也有遮醜的作用。 3、清代蘇式傢具的鑲嵌和雕刻主要表現在箱櫃和屏聯上,鑲嵌材料也大多用小碎料堆嵌而成,整板大面積雕刻成器的不多。 4、蘇式傢具的裝飾題材多取自歷代名人畫稿。以松、竹、梅、山石、花鳥、風景以及各種神話故事為主。常見紋飾多借其諧音寓意一句吉祥語。局部裝飾花紋多以纏枝蓮或纏枝牡丹為主。西洋花紋較為少見 京式傢具風格特點: 京式傢具一般以清宮造辦處所制傢具為主。造辦處中設有單獨的木作,從全國各地招募優秀工匠。由於廣州工匠技藝高超,又在木作中單設廣木作,全部由廣州工匠充任。所制傢具帶有濃厚的廣式風格。但在用料方面較廣式傢具要小。在普通木作中,多由江南地區招募 工匠,其作工趨向蘇式。不同的是,他們在清宮造辦處製作的傢具較江南地區用料要大。而且沒有摻假的現象。
⑺ 紅木傢具三大流派中的蘇作傢具是怎樣的
蘇作也稱蘇式,形成較早,在明式傢具中,蘇式傢具占很大比重。蘇專式傢具是宋代傢具屬藝術的代表,隨著明朝首都北遷,它影響了京作傢具。
我國在明代時,尚無流派可言。當時的傢具製作,主要集中在以江蘇省為中心的長江下游一帶。隨著時間的推移,江蘇省的蘇州、揚州和松江一帶的傢具製作名望越來越高,人們以「蘇式」的稱謂。所謂「蘇式」,就是在明代出現的,是明式傢具的發源地,所以也可以說是「明式」。換句話說,名揚中外的明式傢具,即以蘇式傢具為主。
⑻ 紅木傢具有哪些大的派系
紅木傢具流派:
明式傢具沒有流派,到清朝才出現各地特色的傢具,有蘇式、廣式、寧式、京式等。
廣式:清式傢具是廣式的正宗代表。自清初開始,廣州通過海運進行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從南洋各國采購優質高檔木材輸入內地,形成了廣式傢具。清代人喜歡沉穆的深暗紅顏色,追求美觀,不惜用料,講求不摻雜木,本性一致。所以選用紫色檀木,為了使其優美的紋理完全裸露,廣式傢具採用不篩漆,形成了其特有的流派。
寧式:寧式紅木傢具採用嵌羅甸、嵌骨、具有很強的工藝欣賞價值。
京式:造形以廣式為主、線條則以蘇式為主、用料比廣式小比蘇式大,並按皇帝的旨意,漸漸融入西洋式傢具的特色,形成了京式傢具。
蘇式:明式傢具是蘇式的代表作。由於廣式、京式傢具的涌現,進入宮廷的蘇式傢具也就越來越少。生產出來的產品逐漸轉向市場。為了能迎合各消費層次不同的需求,必須改進蘇式傢具的工藝和用料。在表面用料整齊、紋理漂亮,而在背板、頂底板、抽斗旁板用其它雜木代替,雕花採用不規則的圖案,如靈芝、雲頭,圖案隨意性大、無標准、做工要求低。在接縫區採用貼布補救漲縮毛病,保持了典雅的民族裝飾風格及精湛的傳統工藝。
紅木傢具的特色:紅木傢具集保值、實用、觀賞於一體。
紅木傢具的陳設使得滿室生輝、富麗堂皇,給你提供了幽雅高貴的環境。
⑼ 紅木傢具分為幾個流派特點是什麼
紅木流派流派挺多的,現在比較活躍的,像京作、蘇作、廣作、潁作、仙作、東作、魯作等等,各自都很有特點,關鍵看你喜歡哪種風格,或者說你身邊的客戶喜歡哪種風格。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