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高宗李治的「風疾」到底是什麼病
風疾(中風)是唐高抄宗疾病的總名,風眩(即"頭眩")、風痹、腦廱是高宗疾病的具體名。也就是說,風眩(腦血栓形成)、風痹(腦栓塞)、腦廱(腦瘤)是高宗風疾的不同發展階段。
「風疾」是一種很復雜的疾病,臨床上常出現頭痛眩暈、抽搐、痙攣、肢體顫抖、麻木、蠕動、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步履不穩,甚至突然暈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症狀,而情志不遂、飲食無節、恣酒縱欲等,則應是引起風疾的一種主要原因。有的風疾,症狀如西醫所說的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當與遺傳有關,且重症死亡率極高。
唐帝室中有多人患有「風疾」的病症,明確記載患此症者有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順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
❷ 古時候說的風疾是什麼病
風疾是現在的風痹、半身不遂等症;瘋病——神經錯亂、精神失常;麻風病。
半身不遂,是指同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是急性腦血管病的常見症狀。輕度偏癱病人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
嚴重者常卧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癱的程度,可分為輕癱、不完全性癱瘓和全癱。輕癱:表現為肌力減弱,肌力在4~5級,一般不影響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癱較輕癱重,范圍較大,肌力2~4級,全癱:肌力0~1級,癱瘓肢體完全不能活動。應該及時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期。
(2)茶幾的風疾擴展閱讀:
風疾的出處:
《史記·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風疾也。」漢·張衡《南都賦》:「總括趨欱,箭馳風疾。」《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明年二月卒」裴松之注引三國魏管辰《管輅別傳》:「既有明才,遭朱陽之運,於時名勢赫奕,若火猛風疾。」
《後漢書·袁安傳》:「封觀者,有志節,當舉孝廉,以兄名位未顯,恥先受之,遂稱風疾,喑不能言。」唐·韓愈《順宗實錄一》:「上自二十年九月得風疾,因不能言,使四面求醫葯。」《舊唐書·哥舒翰傳》:「自是,翰心不安,又素有風疾,至是頗甚,軍中之務,不復躬親,委政於行軍司馬田良丘。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若有關公,貧道風疾舉發,去不的!」漢·應劭《風俗通·過譽·司空潁川韓稜》:「位過招殃,靈督其釁,風疾恍忽,有加無瘳。」明·馮夢龍《古今譚概·儇弄·王中父》:「王介,字中父,性輕率,每語言無倫,人謂其有風疾。」
《三國志平話》卷上:「忽患癩疾,有發皆落,遍身膿血不止,熏觸父母……取浄水一盞,呪了,嚥在腹中,風疾即愈,毛發皮膚復舊。」
翻譯:
《史記·宋微子世家》:「六隻鶂退飛,風太大了。」漢書·張衡《南都賦》:「綜合到欱,疾風飛箭。「《三國志.魏志.管轄傳》「第二年二月死」裴松之注引三國魏管辰《管格別傳》:「既然有明才能,遇到朱陽的運,在當時名聲權勢顯赫,如果火猛風疾。」
《後漢書·袁安傳》:「封讀者,有志向節操,當被舉為孝廉,因為哥哥官位不明顯,以先接受它,於是聲稱中風,啞巴不能說話。「
唐.韓愈《順宗實錄》一書:「上自二十年九月中風,因此不能說,讓四面求醫取葯。」《舊唐書·哥舒翰傳》:「從這,翰心不安,又向來有風病,到這時很,軍中的努力,不再親自,把政事委託給在行軍司馬田好?。
元.有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如果有關公,我風疾舉發,不去的!」漢書·應劭《風俗通?過榮譽.司空潁川人韓棱》:「位經過招災禍,朱靈統率他的災禍,中風病精神恍惚,有加無好轉。「明.馮夢龍《古今譚概.環弄.王中父》:「王介,字中父親,性情輕率,每次說話沒有關系,有人說他中風。」
《三國志平話》卷上:「忽然患麻風病患病,有頭發都脫落,全身流膿流血不止,熏觸摸父母取浄水一杯……,念符咒了,咽在肚子里,風病立即就好,毛發皮膚復原。」
❸ 古文《魏文候守信》中「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的意思
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譯文:不可因風大的緣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樣處身行事。
❹ 古代所說的風疾是現在的什麼病
風疾是現在的風痹、半身不遂等症;瘋病——神經錯亂、精神失常;麻風病。
❺ 形容「風疾、雨急」的成語有哪些
狂風驟抄雨、暴風驟雨、疾風驟雨、疾風暴雨、風瀟雨晦。
❻ 李治的風疾之症是什麼病有誰知道
風疾是一種很復雜的疾病,臨床上常出現頭痛眩暈、抽搐、麻木、蠕動、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甚至突然暈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症狀。
❼ 風疾雨急形容的成語是什麼
狂風驟雨 kuáng fēng zhòu yǔ 原形容大風大雨。後也比喻處境險惡或聲勢猛烈。《老子》第專二十三章:「故飄屬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我沉吟罷仔細聽來,原來是喚醒人~。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
❽ 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的翻譯》
以風疾之故而失信
吾不為也
稱病推脫,說自個偶感風寒,因而爽約,這種事我不幹
❾ 杜甫的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翻譯
軒轅黃帝制出的律管且把它收起來,虞舜彈過的五弦也撤下去吧!
我身患風疾已不再能演奏,還錯將雄管當作雌管吹,聽到彈出變了調的琴聲傷透了我半死的心。
古代聖賢的名聲何其邈遠,羈旅他鄉病情一年比一年加重。
船往漢陽每晚總停泊在東北的震方,湖面平闊很早就能見到報曉的參星。
我苦憶京華如同馬融聞笛,迎風憑眺若開王粲之襟。
遙望寒空,悲故鄉不見;群雲慘淡,生歲暮層陰。
從迷茫的霧氣中露出水鄉的茅屋,紅葉楓林的岸後便是重疊的青山。
冬天裡炎方的瘴氣仍然郁積不消,濛濛的細雨又總是下個不停。
咚咚的鼓聲,報道迎神歌舞剛開場;弓響彈落,似乎打下了土著愛烤著吃的貓頭鷹。
盡興觀賞剛剛忘了煩悶,誰知忽然又愁苦難禁。
這主要是想到一生流離道路,眼下的景物又是這樣的蕭條。
杯弓蛇影,疑畏多端因而得病;朝簪不缺,淹留各地卻難歸京。
我曾為救房公廷諍忤旨,有如牽裾倞魏帝的辛毗;又像是受劉歆之子獄辭連累而投閣的揚子雲。
我這么奔走竄逐終將何往?微才謬承諸公所欽真令我感謝不盡。
我倒安於喝不加糝子的野菜羹,你們諸位真說得上是「其人如玉,為國之琛」。
我那個隨身攜帶的破烏皮幾縫了又縫,百結鶉衣更是補丁摞補丁。
我的哀傷同庾信一樣的深沉,不草書檄卻有異於陳琳。
十個暑天穿的都是岷山產的葛衣,霜期三度聽厭了楚戶的砧聲。
我曾作郎官叨陪錦帳,如今已有許久沒搖晃著白頭自長吟。
反樸還真的時代難以遇到,若能作到忘機便易「陸沉於俗」。
只因為不能沒有超過鷦鷯數粒的糧食,於是就強顏接受諸公清白得來的贈金。
回不了家,最好讓萋萋春草將思歸的愁恨封閉起來;可是來到湖南,又「多憂污桃源」,尋不到棲遁之地。
這就只得像轉蓬般四處飄零,沿途還須服葯行散,卻沒法減輕沉重的病情。
跟在潘岳的後面掩埋了早殤的幼女;真想到鄧林中去尋找誇父扔掉的那根手杖,扶持我越過世途的艱險。
可笑我邯鄲學步拙於隨俗,最感激諸公對我的知遇之恩。
你們借來蘇秦、張儀三寸不朽之舌,過高地誇獎我是天子劍上的周宋之鐔。
納入眾流的三江五湖浩汗無涯,高地之上更聳立著高高的山峰。
城府的大門沖著朝陽敞開,蒼松翠竹掩映著清清的流水。
人們都帶著倩倩的笑臉,騎著駸駸的快馬來投奔諸公。
你們都具有慧眼能賞識像我這樣既愚且直的人,惟願皇天後地能照臨我感激諸公的赤誠。
蜀將割據,彷彿公孫述仍在恃險;楊子琳受賂而還,當今的侯景所以就未被生擒。
洛陽久無信來,長安還未解除戰爭的威脅。
客居使人畏懼,入鄉問禁隨俗,到處可憂。
戰火兵亂依舊,南北傷亂,作戰軍聲至今不斷。
像許靖的遠去交州,這已非我的體力所能勝任;自知定如葛洪的屍解,將死途中。
若論家事,空有丹砂訣而煉不成金,思想起來,不覺淚如雨下。
❿ 武媚娘傳奇中李治的風疾是什麼病
高宗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風眩就是現在所說的血壓高、心腦血管疾病,是高宗家族遺傳病。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駕到奉天宮,當時武後從封泰山以後,勸李治封中嶽。李治因患病而終止。李治苦於頭痛不可忍耐,侍醫秦鳴鶴道:「刺頭微微出血,可以治癒。」武後在帷帳中說道:「此醫可斬首,想要在陛下頭上刺出血來嗎!」李治說:「我苦於頭痛,出血未必不好!」侍醫就用針刺百會,李治道:「我的眼睛明亮了。」不久,詔命皇太子李顯代理國政,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在東宮任同平章事。李治從奉天宮回東都洛陽,病得很厲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晉見。
同年十二月,詔令改永淳二年為弘道元年。將要宣布赦免之書,李治想要親自到則天門樓,由於氣不順而不能上馬,於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讀赦免書。禮畢,李治問侍臣:道「百姓喜歡嗎?」侍臣道:「百姓承蒙皇上赦免,沒有一個人不感動喜悅。」李治道:「百姓雖喜,但我的性命危險。天神地神若延長我一兩個月的命,能夠回長安,死也無遺憾了。」當晚,李治在貞觀殿去世,終年五十六歲[2] 。宣布遺詔:「七天裝在靈柩內,皇太子在靈柩前即皇帝位。園陵制度,務以節儉。軍國大事有不能決斷者,請天後處理決斷。」群臣上謚號曰天皇大帝,廟號高宗。
文明元年(684年)八月十一日,安葬在乾陵。天寶十三年(754年),改謚為天皇大弘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