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傢具大全 » 中國傢具設計網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中國傢具設計網

發布時間: 2021-01-04 04:14:52

『壹』 中國和國外的傢具設計對比

總體來說,國內的復追求古樸,國外追制求新潮。
國內追求華麗,國外追求實用。
國內追求鋪張,國外追求省材。
國內色彩追求華貴,國外色彩追求協調。
其實現在的設計國內的廠家也在尋求同世界接軌,不僅在吸收新穎的設計感官,而且還保留著我們自己獨特的古藝術的風格!能將它們結合可能會是國內設計的一個新的理念!

『貳』 中國的傢具設計行業真的不行嘛有誰做傢具設計超過5000一個月呀

不是不行,又很多人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真的,我的幾個朋友都是在傢具設計行業,收入真的很豐厚,還被行內人尊敬,如果你想假如這一行,如果你好好乾,一定會有好的成就的。加油!

『叄』 中國傢具設計發展史

中國傢具的產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從新石器時代到秦漢時期,受文化和生產力的限制,傢具都很簡陋。人們席地而坐,傢具均較低矮。南北朝以後,高型傢具漸多。至唐代,高型傢具日趨流行,席地坐與垂足坐兩種方式交替消長。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傢具普及民間,成為人們起居作息用傢具的主要形式。至此,中國傳統傢具的造型、結構基本定型。此後,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國傳統傢具在工藝、造型、結構、裝飾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而大放異彩,進入一個輝煌時期,並在世界傢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清代傢具體量增大,注重雕飾而自成一格。20世紀初,因受外來傢具的影響,出現了"西式中做"的新式傢具。50年代後,中國傢具工業迅速發展。80年代,在借鑒各國不同的傢具風格和先進生產技術的同時,中國傢具不斷發掘傳統技藝,並結合自己的國情民俗,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傢具風格。 詳細可參考 http://www.nashing.com/sd/read.php?tid=11103

『肆』 中國風傢具設計:國內最普遍的沙發風格有哪幾種

客廳沙發款式風格:
1、清新雅緻
客廳沙發材料以絨布面料為主,手感舒適柔軟,內沙發體顏色比較低調,優雅又不容失時尚感,再配以幾個顏色反差較大比較吸睛的抱枕,讓原本色彩低調的沙發瞬間搶眼了起來。
2、簡單大氣
客廳沙發簡單大氣,與客廳裝修搭配得極好。同樣是有著細膩觸感的絨布面料,同樣是低調色彩的沙發體,但與上面不同的是,其更加簡單大氣。
3、浪漫夢幻
根據家居裝修風格,配以相同風格的客廳沙發。家居風格很明顯是現代歐式風格,整體以歐洲白為主,而在沙發款式上則選擇同樣歐式風格,但顏色反差卻較大,深藍色配以歐洲白,讓人耳目一新,讓整個居室更加浪漫和夢幻。
4、自然經典
沙發屬於歐洲經典客廳沙發款式,與古典歐洲風格的客廳搭配的相得益彰。黑白灰相結合的顏色,流暢靈動的線條,豎條紋、菱格式的小心機,無一不給沙發添磚加瓦,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伍』 中國有會有名的傢具設計師

朱小傑簡介:

石匠、木匠、鉗工,最後成為能做自己喜歡傢具的工匠。一九八九年留學澳大利亞悉尼,並從事室內設計。一九九四年回國,從事傢具、室內、建築設計。現任中國傢具協會設計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上海傢具設計專業委員會 主任、澳珀傢具首席設計師。

推薦理由:

世界傢具大會是一種世界性的行業組織類的協會,每年會在不同的國家舉行,目的是通過交流促進發展。第一屆去年在西班牙舉行,第二屆就來到中國。9月中旬,第二屆世界傢具大會在上海舉行,澳珀傢具總設計師朱小傑受邀出席大會,並發表題為《設計與交流》的演講。

工作室像一首民謠

朱小傑的澳珀傢具工作室是一幢有著地方文化的建築,極具特色。朱小傑坦言,設計這幢建築時,在滿足辦公室功能的前提下,只希望讓自己更喜歡。這幢建築,讓他很滿意的部分是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的邊界。參觀過這幢建築時經常有人會問:主題是什麼?如果一定要給一個主題,朱小傑說,它應該是自己兒時的一種生活場景,永嘉的一首民謠能很好地表達這種場景:「爬爬山嶺、吃吃麥餅、山水冰冰、蚊蟲叮叮。」

設計師和工匠不曾分家

每個人都有天賦,只是如何去發現而已。每當自己被一樣東西迷著,會讓你忘了時間、忘了吃飯,傢具設計常會讓朱小傑進入這種狀態。設計是父親遺傳的基因,因為父親是一個平面設計師。小的時候,本來應該是去學校念書,但由於家境的原因,不得不跟人去學習手藝。從某個角度來說,朱小傑一直謙虛地認為自己不是設計師而是一個工匠,只是設計師和工匠從來不曾分家。

朱小傑對設計的理解是:設計是將藝術帶給生活,使人們的日常生活富有情趣,設計必須是通過商品這種形式,才有可能走進千家萬戶,何況藝術也源自生活。

去旅行,設計才會有狀態

雖然,朱小傑受過的正規教育很少,但他還是去澳洲「洋插隊」了。雖然英語過不了關,沒有太多機會接受西方教育,但是這種經歷卻讓他明白很多事理。在澳洲的生活讓他接觸到了西方的宗教。這使他明白所有的宗教都在講述同樣一個道理。其最根本的不是修來世、要上天堂,而是有著修來世的善心,懷著上天堂的心願去過好每一天,讓人們覺得活著有多麼美好。

每年,朱小傑都會到世界各地去旅遊,去體會不同國家的民風,那種民風的淳樸讓他心醉。他希望自己一直像小孩,保持著一顆童心去看世界,只有在這個狀態下,才有可能明白事物的真相,設計才會有狀態。旅行是能保持這種狀態的好途徑。

希望每年能出一本書

朱小傑稱,自己喜歡斯達克的設計,大到建築,小到蒼蠅拍。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了生活的實質。他還喜歡北歐充滿對生活有著細膩情感的設計,當然充滿著激情與夢想的西班牙也不例外。

朱小傑很喜歡把自己的心得與人分享。前年,受中國當代著名設計師叢書編委的委託,朱小傑寫了一本關於傢具設計的書。去年又編了《烏金木的感悟》一書。今年,他又在編一本《建築室內與傢具》。朱小傑希望自己每年都能出一本書,以這種形式與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快樂。

一個設計師,一個木匠,一個孩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將這些合而為一,就是朱小傑。 而要解讀朱小傑,則最好先從他獨一無二的大本營———澳珀工作室說起。

澳珀工作室主要從事傢具設計,解決工藝流程,完成樣品製作。它擁有各種技能的員工30多人,其中有平面設計師、傢具設計師、室內設計師、建築設計師、制圖工程師及攝影師。最重要的一點是,它擁有一批具有傳統手藝的木工師傅、木雕師傅、油漆師傅、縫紉師傅和機械工程師,是中國唯一具備這樣系統的設計工作室。

現任中國傢具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傢具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澳珀傢具設計師的朱小傑對自己的定位很簡單———一個木匠。朱小傑選取「麻雀」作為展覽的主題,他想讓一隻小鳥來表達這種思想。他說,我們常常為了「遠見」,而把自己丟了,生活在別人的高論中,人應能擺脫世俗的束縛,找到生命的本質,不管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一定要了解自己。

一隻麻雀在燈上
森林桌
清水椅

【對話】

文/劉朝霞 張茜

一向在人們心目中是中國頂尖級原創傢具設計師的朱小傑,卻認為「沒有原創,只有自然界的萬物,那才是原創」,他只是把「我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設計,重新翻新了一下」,美的核心就是「藝術家必須與工匠結合」。他的觀點是否讓你驚訝呢?朱小傑,一個不按常理出牌,十四年始終堅持原創的傢具設計師,他是如何理解設計的呢?

羊城晚報:你是如何理解原創設計的?

朱小傑:沒有原創,只有自然界的萬物,那才是原創。我們只是發現,並把已有的東西拆散,再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合而已。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做設計才不會自以為是,才有可能保持一個平常心。只有平和的心態你才有可能發現萬物的本質。知道了萬物的真相,那設計出一些讓人喜歡的傢具就是很簡單的了。無論做何事,真實是一切的根本,我想做設計更應如此。

羊城晚報:中國傢具設計的現狀是怎樣的?其他的設計與你的設計有什麼不同之處?

朱小傑: 中國設計還處在初期,包括我自己,因為我們有一段時間忽略了設計。現在我們很努力,也會出現一些好的作品。但是這么大的一個民族,好作品的量還是太少了。如果沒有一個量的積累,很難有質的飛躍。中國設計還需要一段時間。每一個人的經歷、文化背景、地域差異導致對美的審視標准都不同,所以設計會很自我。

羊城晚報:第一次到國外去參展有何感想?

朱小傑:參與國際性的活動,讓別人了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這是一件重要的事。畢竟我們關起門來生活的時間太久了,久得讓人有點擔心。也許這次參與,會逐漸讓這種擔心變為喜悅,因為做傢具本來就是中國人擅長的手藝。四百多年前的中國傢具,即使在現代展覽中,「她」仍然那樣時尚。我只是給「她」換了點材料,添點新的技術而已。其實在這個世界中,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白皮膚還是黑眼睛,對於生活的理解,對於美的認同,追隨源頭你會發現是那麼相似。包豪斯是世界現代設計師的搖籃,他的誕生讓現實生活充滿了藝術與愉悅,其核心就是藝術家必須與工匠結合。

羊城晚報:你如何理解工匠這個詞?

朱小傑:中國明式傢具如此經典。追究歷史,你會發現,四百多年以前的中國,元入中原,統治者為了統治而殺掉文人,留下工匠。文人為了活命只好夾鋸為匠,大量文人的加入,提高了工匠群體藝術與文化水準。文人與工匠結合,不是並集,也不是交集,而是融為一體,令世人驕傲的明式傢具就是在這樣的環境產生的。在中國歷史中,這只不過是一個偶然,但無論過程如何,藝術家加工匠這樣一個核心是相同的。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有取之不盡的精髓。作為其子民,在高速發展的現實中,只需停下來,靜一下,思考如何傳承自己的文化,就會找到無窮的創造源泉。從傳承中讓設計變得簡單且富有情趣,而不是盲目地去模仿、拷貝,那樣只會把自己丟掉。中國畫家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更何況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瘋狂地去掠奪他人,到最後自己反會被他人的文化所同化和吞噬。肆無忌憚地去模仿,去拷貝,結果亦是如此。我想這是歷史的規侓,誰都應該遵循這一規律。希望能通過這次展覽,讓世人從傢具設計這個角度了解中國。

羊城晚報:那麼這次德國科隆你的展廳上出現了哪些我們在國內沒有看到過的新作呢?

朱小傑:沒有。這次我個人展廳的主題是百多年前的中國古典傢具,我只是把我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設計,重新翻新了一下,只想讓國際朋友們看看中國幾百年前的傢具,也會如此時尚,如此經典。

羊城晚報:為什麼你把這些翻新了的古典傢具稱為細竹系列?

朱小傑:也沒有好好想過,只是脫口而出。因為所有結構都由極細的木管組成,像竹子。也許竹子是東方的一種象徵,它一直伴隨著我的生活;也許是一直想讓竹子「剛與柔」的特徵在傢具設計中有所展示,並不是一定要有竹子的形象或者竹子的材料,只是希望能將「竹子」的精神賦予這個系列,確實也能表達竹子的意境。

這些傢具遠看時,完全是金屬結構的形態,當你細看和觸摸使用時,卻是另一種感受。自然的材料,木頭或許是竹子,讓人覺得親切與溫馨,不管是形式上還是工藝上都讓人興奮。"細竹"就這樣定下來了。

羊城晚報:國際上很多高端的產品都比較謹慎使用「中國製造」,但你一直堅持,有想法嗎?

朱小傑:將傢具做好,這本來就是中華民族所擅長的手藝。做好是正常,做不好是不應該的,不像汽車、手機,這本來就是西方的文化,我們想在這方面超越就很難了。所以一個民族得了解自己能做什麼,應當很自信地講中國傢具進入國際一流的品牌,只是時間的問題。我的傢具本來就是中國設計、中國文化、中國製造,為什麼不敢?

「森林桌」的故事

「森林桌」的誕生就頗得其心水。朱小傑回憶說:「記得一次去碼頭看木頭,看到一棵棵大樹躺在木頭堆里,很興奮,可是後來覺得很可惜,為什麼不讓她們繼續站在那裡?或是每一生物都會有她自己的生命周期,可這些還不能說服自己,無論如何只想能讓她繼續活著,而且是以最原始的姿態。於是,就有了用端面做傢具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她的原形。沒有人會這樣去做傢具,也沒有哪一本書介紹過端面切加工技術。因為這種切法違反木材加工的常理,違背了木材結構的特點。在乾燥過程及加工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給設計製造帶來了難度。最初,用這樣的手法去表達一種想法只是一種嘗試,經過無數次嘗試,慢慢地與木材熟悉了,知道如何與她做朋友。對著做出來的傢具,很多人都會問『這真的是木頭嗎?』烏金木經過細心切割打磨後,每一面的肌理都如同藝術。讓人最欣慰的是:當你在欣賞這些用端面切法做出來的傢具時,不僅是那美輪美奐的年輪肌理會讓人感到不是真的,你還可以去想像『她』站在森林裡的姿態。這時,讓人會很快樂。」

『陸』 中國傢具設計網有哪些

這個網站在業界知名度很高,大部分的設計師都知道,網站上有很多傢具資訊回和素材,大答部分都可免費使用,給設計師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實現了信息的分享與流通。 中國傢具設計網之二 中國傢具網 中國家居網包含了很多傢具信息,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傢具方面的設計圖片和資料,不僅如此,這個網站還給商家和設計師們提供合作機會,更有材料采購方面的信息,可以說信息覆蓋量非常大。 中國傢具設計網之三 設計風 設計風是一個很知名的傢具設計網站,這里主要是提供傢具設計方面的各種教學視頻、圖片,為想進入傢具設計行業的人創造網上學習條件,加深對傢具設計的認識與了解。 除了上面推薦的這些,還有很多傢具設計網站都做得不錯,比如搜狐家居設計師網、天天傢具網、和室網等,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註: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柒』 中國的知名傢具設計師有哪些

朱小傑、梁志天、王樹,還有曲美傢具設計總監袁媛、屋裡門外設計所的吳為、劉軼楠等,都是知名的傢具設計師。

『捌』 中國傢具設計大師最有名的傢具設計師

戴帆,融合了尖端的技術和富有冒險的創造力,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大師,共振設計集團的設計總監。

『玖』 國內哪個大學傢具設計好!

南京林業大學的傢具設計專業是國內第一,不是藝術生哦。屬於工科,除江蘇省收文科生,其他省均收理科生。畢竟南方的理念開放一點,而且傢具行業南方才是重頭。我也是北方的,南林的傢具設計不錯的!

『拾』 中國傢具設計師有哪些人

劉衛軍 謝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