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傢具大全 » 清代傢具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清代傢具

發布時間: 2021-01-18 15:43:16

⑴ 清朝傢具有哪些特色

清初傢具沿襲明式傢具的風格,但隨著歷史發展,滿漢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清康熙年間逐漸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華麗氣派的清式傢具風格,到乾隆時達到巔峰。乾隆時期的傢具,尤其是宮廷傢具,材質優良,做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多種材料、多種工藝結合運用,是清式傢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傢具,特別是宮中傢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用料講究清一色,各種木料不混用。為了保證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和堅固牢靠,有的傢具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後,上述三種木料逐漸缺少,遂以紅木代替。

裝飾方面,為了追求富貴豪華的裝飾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種裝飾材料和使用了各種工藝美術手段,可謂集裝飾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傢具為裝飾而裝飾,雕飾過繁過濫,也成了清式傢具的一大缺點。

黃花梨高束腰嵌骨帶托泥五足憑幾

創作年代:清初

尺寸:353537.5cm

作品描述:

此幾比一般圓凳要低十餘公分,是作為憑幾使用的。製作精良,結構疏朗,玲瓏可愛。

優質黃花梨為材,木質光潔,色澤瑩潤,紋理細膩,有古樸清雅之致。幾面圓形,邊抹五段式攢接。高束腰結構,托腮如花瓣盛開般凸出,形狀美好。五足上截露明,將束腰分為五個部分,每一部分皆嵌骨質海棠形開光。?酌怕擲?窩臘逖乇咂鷓糲擼?鞽┭胖隆?形五足,底承托泥。

黃花梨有束腰三彎腿佛座

創作年代:清初

尺寸:5534.213cm

作品描述:此座高十三公分,形如炕桌,黃花梨制,其上可置佛像,因此稱佛座;亦可陳置小件文玩。

座面攢邊打槽平鑲獨板面心,邊抹上舒下斂,中間凹進,至底壓窄平線。高束腰結構,以抱肩榫與三彎腿結合,腿足上截露明,托腮圓潤寬大。牙、腳沿邊皆起燈草線,足底鎪出卷草紋。牙條前後紋飾不一,前面正中央陰刻垂懸的如意雲頭紋,兩側陽線回轉為卷草紋,線條飄逸靈動;後面則不加卷草紋,只在中央垂懸如意雲頭紋,新穎別致。

⑵ 清代傢具大多是黑色,這是為何

這個考慮的因素非常多,但是主要的原因就是考慮當時的風水、地理和居住的環境這幾個因素。經常看影視劇的朋友就會發現清代的大多數傢具都是黑色的,而我們現代大多數傢具都是黑色的,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只需要考慮當時的地理環境和社會背景就可以大概推斷出,但是具體原因是無法考證的,我只能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僅供大家參考,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何清代大多數傢具都是黑色的。

一、由於清代的採光條件較好,擺放黑色的傢具能夠讓家庭氛圍更加端莊。

清代時期大多數房屋的窗戶都採用了玻璃,玻璃是康熙年間從西方傳過來的,剛進來的玻璃非常薄,是畫畫用的,到了康熙晚期,平板玻璃製造技術引進來了,所以清代時期使用玻璃窗戶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了,所以清代的房屋光線會相對更加充足,採用黑色的傢具才能夠讓家裡的氛圍顯得更加端莊嚴肅。

你認為清代傢具都是黑色的還有什麼原因呢?歡迎來評論區與我交流。

⑶ 清代傢具藝術特點是怎樣的

清代傢具講究用料厚重,尺度宏大,雕飾繁復,其特點在於品種豐富回、式樣多變、追求奇巧,答選材講究,作工細致,注重裝飾,手法多樣,受西洋影響,良莠參差;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傢具,特別是宮中傢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多採用雕刻、鑲嵌和描繪裝飾手法。清代傢具的成熟分為:清初至康熙初,這階段不論是工藝水平、還是工匠的技藝,都還是明代的繼續。康熙末,經雍正、乾隆,至嘉慶傢具生產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成為特殊的、有別於前代的特點,造型上渾厚、莊重、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這種風格特點,就是"清式傢具"風格。道光以後至清末,社會經濟日漸衰微,木材也不求高貴,作工也比較粗糙。

⑷ 清代傢具的種類

清代傢具的分類
1、床、寶座。主要有架子床、羅漢床和寶座,比較明式的內多,其風格與明式大不容一樣。
2、椅、凳、墩。種類與明式大體相似,造型及裝飾風格卻不同。
3、桌、案、幾等承具。
4、屏風。清代屏風種類齊全,主要有插屏、掛屏、圍屏、座屏等,從而更能體現清式傢具的風采。
5、櫃、格、箱、架。風格與明式大不相同,明式以光素為主,清式有華麗的花紋,或雕刻、或鑲嵌、或金漆彩繪,很少有光素的。

⑸ 清代傢具和明代傢具的區別是什麼

一、紋飾上的時代差別
一般來說,明式傢具以精緻但不淫巧、質朴而不粗俗、厚實卻不沉滯見長,它特有的美學個性和藝術形式也鮮明地體現在紋飾圖案上。明式傢具的紋飾題材如松、竹、梅、蘭、石榴、靈芝、蓮花等植物題材;山石、流水、村居、樓閣等風景題材較多見,並且大量採用帶有吉祥寓意的母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雲頭、龜背、曲尺、連環等紋飾,與清代傢具相比,明式傢具紋飾題材寓意大都比較雅逸,頗有「明月清泉」、「陽春白雪」之類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加了明式傢具的高雅氣質。
清式傢具以雕繪滿眼絢爛華麗見長,其紋飾圖案也相應地體現著這種美學風格。在表現手法上,清式傢具可謂錦上添花。與明式傢具重視材美相比,清代工匠更側重於人為的工巧之美,而不重視材料的自然肌理,因此在清代傢具上很少見到那種大片作素,不事雕飾的情況。清代傢具的紋飾圖案題材是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拓寬,植物、動物、風景、人物無所不有,十分豐富。吉祥圖案在這一時期亦非常流行,但這一時期所流行的圖案大都以貼近老百姓的生活為目的,與明式傢具的陽春白雪相比,顯得有些世俗化。

二、造型時代特徵明顯
明清傢具的品種、造型均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如酒桌、圓靠背交椅等傢具,在明代尚且流行,入清以後就逐漸被淘汰;而式樣莊重的太師椅,則是清式傢具的代表。又如茶幾,本身就是為適應清式傢具布置方法而產生的品種,多為紅木、新黃花梨製品。未見年代較早的。此外,如折疊椅、折疊香幾等,都是清雍正朝以後出現的新品種。
而在明清兩代均流行的坐墩,在造型上也有明顯不同。明代坐墩多胖而矮,清代的多瘦而高。桌椅的腿足,也經歷了一個由瘦到粗的變化過程。凡是有前者特徵的桌椅,一般年代都要早於後者。鑒定明清傢具的年代早晚,有時也可根據某些構件來判斷。如明代官帽椅的靠背,基本光素無紋。清代官帽椅的靠背,多為雕花板,素板罕見。又如明式傢具的管腳棖都用直棖,而清中期以後管腳棖常用羅鍋棖。再如櫃子,明式櫃子以圓角居多,側腳收分明顯,以各種流暢的線條裝飾為主,不重雕刻。入清以後,這類圓角櫃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方角櫃,下方正平直,側腳收分漸小,至清中期以後基本無側腳。

由於明清傢具在紋飾方面或沿襲傳統,或刻意仿造,極難斷代。因此,可選擇參照物對比斷代。在參照對比時,宜採用題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對比,這樣就比較容易判斷年代,結果也較准確。參照物可以是玉器、瓷器、剔紅漆器等工藝品上的花紋,尤其是明清建築物上的裝飾紋樣,往往與傢具裝飾花紋在材質、內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相通之處。

⑹ 清代傢具的簡單介紹

導語:在我們的家居風格中有很多風格,有些朋友唯獨喜歡中式風格,中式風格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明清傢具,大家對明清傢具有多少了解,不如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明清傢具吧。


明清傢具之黑紫檀木:在明清傢具的種類中,黑紫檀木的明清傢具是擁有很高價值的傢具。有些喜歡收藏明清傢具的收藏者們在選購明清傢具的時候,對於明清傢具的色澤方面是他們最看重的一部分,特別是黑紫檀木就很符合他們選擇的條件。黑紫檀木的明清傢具依舊是帶有傳統的氣息的傢具,有著淡淡的典雅風格,黑紫檀木的明清傢具會給人一種平靜之感。黑紫檀木的明清傢具的質感表面,會提升現代的家居的整體品味。


明清傢具之紅木精雕:紅木傢具是傢具材料中很是稀少的一種傢具,紅木上面獨特的木材花紋給它增添一絲靈氣,紅木精雕的明清傢具擁有很好的耐用性,在明清傢具中,紅木精雕傢具不管是在樣式或者是自身價值方面,還是使用方面的價值都是很值得購買嘗試的。紅木精雕的明清傢具的做工精細,因為材質特殊稀少的原因,讓紅木精雕的明清傢具的價格一路飆升。紅木自身會釋放出一種淡淡的木頭香氣,在家中擺放一件紅木精雕的明清傢具說不定會給你一種舒心的感覺。


經過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兩類詳細的明清傢具,大家肯定會考慮到明清傢具貴不貴?在現代的傢具市場中,人們很是喜愛明清傢具,很多的明清傢具的收藏價值都很高,有很大的升值空間,明清傢具有著獨特的樣式風格,在家中擺放一件明清傢具,會提升整個家居的檔次。


在購買明清傢具的時候,每個收藏者或者是明清傢具的喜愛者都想用合理的價格購買到自己喜歡的明清傢具,但是明清傢具的材質不同,做工不同,所以它們的價格也會有一定的價格差異。就紅木的明清傢具來說,它的價格大致在兩萬元到三萬元之間,恰恰是因為明清傢具的收藏價值高的原因,明清傢具比其他傢具的價格稍高一些。
明清傢具的簡單介紹就到這里,想必大家對明清傢具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⑺ 明代傢具和清代傢具有什麼區別

明代傢具和清代傢具的區別:

1、造型和表現樣式 。
清代傢具在造型上與明代專傢具的風格截屬然不同,首先表現在造型厚重上,傢具的總體尺寸比明式傢具要寬,要大,與此相應,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隨之加大。
清代傢具的樣式也比明朝繁多,如新興的傢具太師椅,就有三屏風式靠背太師椅、拐子背式太師椅、花飾扶手靠背太師椅等多種。

2、裝飾風格上
明代裝飾較少,質朴簡潔,沒有鑲嵌和雕鏤,只有極少雕刻;清代傢具喜於裝飾,頗為華麗,應用雕、嵌、描、堆等工藝手段。雕與嵌是清式傢具裝飾的主要方法。有些清式傢具為裝飾而裝飾,雕飾過繁過濫,也成了清式傢具的一大缺點。

3、用料上
明代傢具以黃花梨木為主,極少使用其他木材。而黃花梨木傢具,又以桌椅、櫥櫃較多。明末清初由於黃花梨木匱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製作。清中期以後逐漸使用雞翅木、酸枝木、鐵力木、花梨木等

⑻ 中式風格中明代傢具和清代傢具的區別

1、造型厚重,形式繁多。
清式傢具在造型上與明式傢具的風格截然不同,首先表現在造型厚重上,傢具的總體尺寸比明式傢具要寬,要大,與此相應,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隨之加大。比如清代的太師椅、三屏式的靠背、牙條、腿步等協調一致,
造成非常穩定、渾厚的氣勢。這是清式傢具的典型代表。清式傢具在結構上承襲了明式傢具的卯榫結構,
充分發揮了插銷掛榫的特點,技藝精良,一絲不苟。凡鑲嵌方面的桌、椅、屏風,在石與木的交接或轉角處,都
是嚴絲合縫,無修補痕跡,平平整整的融為一體。
傢具的主料木材。選料極為精細,表裡如一,無節,無傷,完整得無一瑕疵。
硬木傢具的部件和零部件,如抽屜板、桌底板及穿帶等,所用的木料都是硬木。
清式傢具的樣式也比明朝繁多,如清朝新興的傢具太師椅,就有三屏風式靠背太師椅、拐子背式太師椅、花飾扶手靠背太師椅等多種。
2、用材廣泛,裝飾豐富。
清式傢具喜於裝飾,頗為華麗,充分應用了雕、嵌、描、堆等工藝手段。雕與嵌是清式傢具裝飾的主要方法。
嵌有瓷嵌、玉嵌、石嵌、琺琅嵌、竹嵌、螺鈿嵌和骨木鑲嵌等。清代除繼承了明代原有的形式外,又發展了螺鈿嵌,產生了骨木嵌、琺琅嵌和瓷嵌。
3、骨嵌的作用。
骨嵌用在器皿雖然很早,但是骨嵌用於傢具上還是清代的創舉。
骨嵌的鼎盛時期是乾隆中葉,其
藝術
特點有:(1)骨嵌工藝精良,拼雕工巧。
工藝製作上保持多孔,多枝,多節,塊小而帶稜角,既宜於膠合,又防止脫落,雖天長地久,仍保持完整形象。
(2)骨嵌表現形式分為高嵌、平嵌、高平混合嵌三種。
早期和盛期是高嵌和高平混合嵌,後期都是平嵌。
(3)骨嵌用材多為紅木、花梨等貴重木材,因其木質堅硬細密,鑲以骨嵌更顯出古拙,純朴。
(4)骨嵌題材大致可分為人物故事、山水風景、花鳥靜物和紋樣四類。
由於工藝美術的發展,使得傢具製作得以藉助各處工藝美術手段,去進行綜合的裝飾處理。
清式傢具的裝飾上採取了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構成了它自己的特點,是歷代所不能比擬的。
明代傢具特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明式傢具質朴簡潔、豪放規整,清代傢具工藝精湛、雍容典雅。
明式傢具以黃花梨木為主,極少使用其他木材。而黃花梨木傢具,又以桌椅、櫥櫃較多,沒有鑲嵌和雕鏤,只有極少雕刻。
明末清初由於黃花梨木匱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製作。紫檀木傢具大件甚少,木材寬一般不過八寸,木材材質好,雕刻
的較少,不做鑲嵌。據行家介紹,紫檀木木種就有十幾種,根據不同的材質,其 最全最熱最專業的文檔類資源,文庫一網打盡價格差別較大,最昂貴的為金星紫檀。
清中期以後逐漸使用雞翅木、酸枝木、鐵力木、花梨木等,而新傢具大多是用酸
枝木和紅木作材料。酸枝木傢具,大件較多,雕刻花樣多,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藍等。花梨木傢具也多雕刻、多鑲嵌,並且近代產品多。明及清前期的傢具式樣紛呈,常有變化。明朝在造型上設計出了圈椅、
四齣頭官帽椅、圓角櫃、大畫案等。
清朝在延續了明傢具風格的基礎上,又設計出了特有的傢具,如紅木福壽如意太師椅、炫琴案、紫檀圓凳、釘綉墩等傢具。 另外,也可以從選材、線腳、雕刻、鑲嵌等裝飾手法上來判斷。明大量採用硬木
製成傢具。更是充分利用了它的美麗花紋。在不少傢具珍品中可以看到最好的材
料通常用在傢具最顯著的部位,例如:面心板、門心板、抽屜臉及靠背板等部位,都是用美材來取得裝飾效果。
古典傢具採用生漆、燙蠟。以含蠟95%的蜜蜂蠟為宜,然後擦蠟打光,使傢具表面光亮潔凈,邊角光滑。雕刻工藝精良,有創意,並且用石有抽象風格,線條優雅,乾燥充分,不怕裂。近代仿製明清傢具多用油漆代替,介面有鋸痕,批量生產,新石料、線條繁復,易裂易變形,用釘和膠粘合。明清時期的古傢具非常沉重,而新傢具則較輕,只要搬動一下就大約知曉。
明代傢具比較粗放、隨意,象大寫意,清代傢具比較精細、繁密,象工筆畫。
明代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傢具、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
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他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
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
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可以明顯看出,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
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
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鸂鶒木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
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
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概括起來,可用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以上四句話,也可說四個特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明代傢具的風格特徵。當我們看一件傢具,判斷其是否是明代傢具時,首先要抓住其整體感覺,然後逐項分析。只看一點是不夠的,只具備一個特點也是不準確的。這四個特點互相聯系,互為表裡,可以說缺一不可。
如果一件傢具,具備前面三個特點,而不具備第四點,即可肯定他說,它不是明代傢具。後世模仿上述四個特點制的傢具,稱為明式傢具。
紫檀帝王之木——紫檀
紫檀最早是在印度熱帶森林和島嶼上發現的。分布於亞洲熱帶,印度、印尼、泰國、緬甸、越南、菲律賓、非洲、南美洲等都生長紫檀。我國南部亦有栽培。
紫檀質地堅硬,色澤從深黑到紅工,變幻多樣,紋理細密。紫檀奇重,比重幾乎是水的兩倍。紫檀有許多種類,金星紫檀、雞血紫檀、牛毛紫檀、花梨紫檀、黑檀木、紅檀木等等。黑檀木其木質呈黑色,且密度高,含油脂,生長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赤道兩旁,斜坡峻硝石頭上。生長速度緩慢,5年才一年輪,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硬度為木材之首,系稱「帝王之木」,非一般木材所能比。印尼國家將涫游Γ嚴櫱坎煞ィ⒅貧ǔ隹謁敖鷥嘰鏌渙⒎矯孜
?300美元。據華盛頓公約組織發布消息,黑檀木即將列入環保之列,禁止採伐,將步入象牙、犀牛角同樣的保護行列。黑檀木其材質特殊,具辛辣味,蚊蟲不生,瘋蚤走避,色澤優美,條理分明,是自然界的寶物,更是人類財富的象徵。
中國人酷愛紫檀木,商周以來,即為車轅及宮廷上好傢具材料,為世上頂級傢具材料。
日本奈良正化院保存歷代天皇器物的寶庫有數件中國唐代送給天皇的黑檀器物。
據史料記載,隋唐五代,我國開始用黑檀、紫檀製作傢具及工藝品。唐代是我國傢具走向成熟時期,是傢具發展史上一次重大飛躍。
明太祖朱元璋建朝以後,興修水利,鼓勵開墾,促使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
手工業和商業也隨之發展起來,擴大了國內市場,外貿運通朝鮮、日本、南洋、中亞、東非歐洲等國。明清時期海上交通非常發達,因此,東南亞一帶的紅木源源輸入中國。
紫檀先從安南(今越南)進口,明後期,明皇朝為顯示宮廷尊貴,曾從南洋進口大量紫檀藏入皇宮。到清朝開始,
用紫檀製作各類傢具。明代紫檀傢具傳世極少,進入清代紫檀逐漸成為宮廷新寵,紫檀傢具幾乎為宮廷所壟斷。
它代表了中國古典傢具的最高製作水準,集能工巧匠智慧之大成。
紫檀傢具經過數百年的蛻變,歷經滄桑,遭到毀損,尚存很少,只有故宮和全國各地博物館及園林有所珍藏。
如北京故宮博物館所藏「紫檀四開光坐墩」、「紫檀束腰帶托泥寶座」等和上海博物館珍藏(清)
「紫檀雕西番蓮雲頭搭腦扶手椅」、(明)「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4件)等以及台灣歷史博物館珍藏(清末)
「紫檀金龍寶座」、「紫檀貴妃椅」、「紫檀雕龍架子床」等極品約70餘件。
為了保存紫檀傢具及工藝品不失傳,出身於京城皇族正黃旗世家的陳麗華女士,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富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自幼便對家中珍藏的紫檀器具情有獨鍾。為了使我國這一工藝瑰寶流傳百世,她花20年時間,不惜精力和財力,致力於對紫檀的開發和研究;刻苦鑽研紫檀傢具的知識和製作工藝;不惜重金培訓雕工;她多次遠赴亞洲熱帶雨林區,考察紫檀生長環境和收集資料,還親自與技師們一起設計和製作出一大批紫檀新作,並多方奔走建紫檀博物館。
黑檀木屬柿樹類,主要產於印度、印尼、泰國、緬甸等國。黑檀木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白色(帶黃褐或青灰)至淺紅褐色;心材黑色(沌黑色或略帶綠玉色)及不規則黑色心材(其深淺相間排列條紋)。木材有光澤、無特殊氣味。
明清傢具
古典傢具是中國悠久燦爛的藝術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古典傢具的價值不僅僅是服務於人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集著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各個時期不同的藝
術風格,綜合反映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生產發展、生活習俗、觀念意識、審美情趣以及科學技術和物質的發展水平。
人類使用傢具的歷史非常久遠,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完整的傢具遺存屬戰國時代。今天人們能見到的古代傢具,
主要是明清兩代的製品。
明代是我國傢具史上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傢具的造型、裝飾、工藝、材料等,
都已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簡潔的時代特色,後世譽之為「明式家
具」。清式傢具以設計巧妙、裝飾華麗、做工精細、富於變化為特點。尤其是乾
隆時期的宮廷傢具,材質之優,工藝之精,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正是這一時
期正是確立了清式傢具的風格。
明清傢具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傢具所具有的極其精
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傢具一般可分為椅凳類、桌案類、床榻類、櫥櫃類和其它雜項類。

一、明清傢具的藝術風格和裝飾特點
1.明式傢具
明式傢具是指製作於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簡朴具有特定造型風格的家
具。明式傢具以結構上的合理化與造型上的藝術化,充分地展示出簡潔、明快、
質朴的藝術風貌。並善於將雅俗熔於一爐,雅而致用,俗不傷雅,達到美學、力
學、功用三者的完美統一。
2.清式傢具
清初傢具沿襲明式傢具的風格,但隨著歷史發展,滿漢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清康熙年間逐漸形成了注重形式,
追求奇巧,崇尚華麗氣派的清式傢具風格,到乾隆時達到顛峰。乾隆時期的傢具,尤其是宮廷傢具,材質優良,做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多種材料、多種工藝結合運用,是清式傢具的典型代表。

⑼ 如何區分清代傢具和清式傢具

清代傢具大體分為三個時段:

1、清代初期,即清入關至康熙晚期;

2、雍正至乾隆、嘉慶時期;

3、道光至清代末期。

清代康熙年以前生產的傢具仍保留著明式風格,因而被列為明式傢具。進入雍正朝以後,由於經濟的繁榮,形成盛世局面,各項手工藝得以高度發展,傢具藝術一改明式那種簡練格調,形成獨特的風格、特點。被譽為代表清代風格的清式傢具。清式傢具風格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用材厚重,形體寬大,局部尺寸也大多採用誇張的手法;用材廣泛;裝飾手法豐富多采;作工精細;整體造型穩重、精製、豪華、艷麗。

清式傢具用材厚重,以廣式傢具最為突出。廣式傢具的主體構件無論彎曲度有多大,很少用拼接作法,而多用一塊整木挖成。京式傢具和蘇式傢具看似較大,但絕大多數採用拼接作法。其目的主要是為省料。蘇式傢具還常於硬木框內鑲安柴木板心,表面塗漆,在漆面上或彩繪或鑲嵌各式花紋。

在用材方面除各種硬質木材外,還有各種金屬,各種玉石,碼瑙、青金、綠松、蜜臘、沉香、螺鈿、象牙,各色瓷,各種羽毛畫,刺綉品等。可謂用材廣泛。

裝飾手法主要有三點,雕刻、鑲嵌、彩繪。雕刻裝飾一般採取深浮雕的手法,圖案反映出高中低三個層次。鑲嵌裝飾則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得用嵌件的自然色彩巧妙運用,使圖案形象逼真。彩繪裝飾多體現在漆器傢具上,作法是以各色漆描繪各式花紋。

清式傢具雖不如明式傢具那樣具有很高的科學性,但仍有很多獨到之處。它不像明式傢具那樣以樸素、大方、優美、舒適為標准,而是以厚重、豪華、富麗堂皇為取向,因而顯得厚重有餘,俊秀不足,也缺乏應有的科學性。但從另一方面講,由於清式傢具以富麗堂皇和豪華穩重為標准,為達到設計目的,利用各種手段,採用多種材料、多種形式,巧妙地裝飾在傢具上,效果也很成功。所以,清式傢具仍不失為中國古典傢具藝術中的優秀作品。清式傢具也和明式傢具一樣,是清代中期形成的藝術風格。我們現在按清代中期式樣仿製的各式傢具仍屬於清式傢具。

⑽ 清代傢具的基本介紹

清代康熙前期,政治穩定,封建地主政權鞏固。農業、手工業、商回業、對外貿易發展到一定答規模,上下呈現繁榮景象,對傢具發展提供良好條件。特別在乾隆時期,清朝呈現了一種比較繁榮的景象,對傢具發展提供了一定條件。
清代初期,延續的是明代傢具的樸素典雅的風格。康熙中期以後,中國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一百餘年統治。到雍正、乾隆時期,滿清貴族為追求富貴享受,大量興建皇家園林。其中,皇帝為顯示正統地位並表現自己「才華橫溢」,對皇家傢具飛形制、用料、尺寸、裝飾內容、擺放位置都要過問。工匠在傢具上造型、雕飾竭力顯示所謂的皇家威儀,一味講究用料厚重,尺度宏大,雕飾繁復,以便自己揮霍享受,同時顯示自己的正統、英明。一改明朝簡潔雅緻的韻味。
皇帝尚且如此,滿清貴族更是紛紛效法。滿清貴族的私家園林爭奇斗艷,貴族間斗奇誇富成風,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和極端靡亂的意識形態,都反映在了傢具的製作上——使傢具有了炫耀富貴的新精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