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居建材 » 抗地震建材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抗地震建材

發布時間: 2021-02-14 05:36:16

㈠ 建築抗震在材料選用及施工上有何要求

單從抗震角度考慮,作為一種結構材料應輕質、高強、材質均勻;構件間的連接應有良好的整體性、連續性及延性,且能發揮材料的全強度。按照這一原則,不同材料結構的抗震性能優劣排序是:鋼結構;型鋼混凝土結構;混凝土-鋼混合結構;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配筋砌體結構。工程中常用結構抗震表現分述如下:
(1)鋼結構鋼結構最符合抗震材料的要求,從已有的地震震害實例來看,鋼結構的表現均很好;但它當前的造價及維護費用較高。
(2)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該結構整體性好,造價低廉,有較大的抗側移剛度,並且經良好的設計可保證結構具有良好的延性。但該材料也存在難以克服的弱點:當地震持時較長時,在周期性往復水平荷載作用下,構件剛度因裂縫的開展而遞減,且塑性鉸區會產生反向斜裂縫,將混凝土擠碎,產生永久性的「剪切滑移」。
(3)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在非開裂狀態下能承受較大的變形,因而在烈度不高時結構破壞較輕,相應地其所貯藏的彈性變形能要比鋼筋混凝土高,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滯回曲線比鋼筋混凝土狹窄,所能耗散的滯後能量要少一些,且由於預應力構件受壓區配筋一般相對較少,一旦混凝土開始壓碎,承載能力就會急劇下降,因此在高烈度地區,必須採取措施提高延性,方能使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實踐證明,通過合理控制預應力筋的含量(Q≤0.5%)可以實現這個目的[8]。
(4)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此類結構致命的抗震弱點在於整個結構缺乏連續性和整體性;框架節點等預制構件的連接和接頭強度及變形能力均低於構件本身而形成薄弱環節;同時預制構件裝配時會產生次應力,故這類結構不宜在高烈度地區採用;但若採用整體裝配式結構則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㈡ 什麼建築才能防止地震

澆築建築就抄是用混凝土澆築襲成的,沒有預置建築這種說法只有預置構件,防震指數是先根據設計來做,做資料和質檢站來檢測看是否合格,能防幾級地震是根據設計圖紙設計的是幾級就來做的,鋼筋混凝土當然能抗震啦,能抗幾級就是看設計多少級了,就座多少級,最先進的建築抗五級吧,材料不太清楚,中國建築跟外國都差不多,南方和北方更能抗震還是看你設計的抗震強度

㈢ 什麼樣的房子抗7級以上地震


2008年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7.8級強烈地震。2013年4月20日早上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可以說地震的餘波還沒有過去,購房者禁不住要問:「如何才能挑選到抗擊地震性能好的新房呢? 」

1、什麼樣的房子抗震性能好?剪力牆結構承重能力強

有關專家說,買房,如果是為了抗地震,一要看結構。住宅的結構類型主要是以其承重結構所用材料來劃分的。目前常見的住宅結構有磚混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

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粘土磚和小部分鋼筋混凝土構件,只適用於多層住宅,它的優點是造價低,保溫、隔熱性能好,便於施工。缺點是房屋開間、進深受限制,室內格局一般不能改變,牆體結構占據空間過多,整體性、耐久性較差。

筋混凝土結構適用於中高層住宅,其中高層住宅以全現澆剪力牆結構為佳,多層或小高層、高層住宅常用的有框架結構、大模結構、大板結構等。總體說來,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好,整體性強,防火性能、耐久性能好,室內面局較磚混結構靈活。但這種結構的施工難度相對較大,結構造價也相對較高。

二是看抗震力。在國際上,地震震級採用里氏震級指標,分為1-8.9級,1-3級對建築物無損壞,4級對建築物有輕微破壞,5級以上就開始破壞建築物。因此,5級以上的地震區在住宅設計時應考慮防震。

住宅抗震性能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建材質量的好壞,以及承重結構的連接形式、施工質量和地基的狀態。購房者必須認真審閱商品住宅樓的《住宅質量保證書》、《質檢合格證書》、《住宅使用說明書》等相關證件來考察住宅樓的質量。

那麼,什麼樣的房子抗震性能好呢?一般來說,剪力牆結構更能承重能力更強,比一般結構更穩固安全。

地震專家特別指出,近年來,人們在對居室裝修時喜歡隨意拆牆等,這樣會使整幢樓房防震性能減弱,縮短了房屋的使用壽命;使用超重的大理石地磚鋪地面,增加了樓板的負荷,也降低了樓房抗震功能。因此,買房後,不能隨便改變房子的結構,尤其是不能拆除承重牆,不說預防地震,就是平時,都會留有安全隱患。

2、碧翰烽:汶川地震後重建的房子為何抗不住雅安地震?
從事隔五年之後的雅安地震來看,仍然不能忘記曾經存在的問題,這不是在吹毛求疵,而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每一場災難之後,不應該只是在那裡深刻的反思、討論……而應該更多的付諸行動,真正做到「實干興邦」。

有幾個問題值得一提:一是關於災後重建房屋的問題。為什麼汶川地震後重建的房子,仍然受損?難道其設計連抗個7級地震都不行嗎?當年汶川發生的可是8級地震,當年應該是按照8級地震進行抗震設計的吧!這裡面應該有兩個問題:一方面是不是設計沒有達到應有的抗震標准;另一方面就應該查查是不是存在豆腐渣工程的問題。

接著,引申出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在積極踴躍的捐款、救援當中,往往很少看到房地產開發商的身影?從目前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汽車業捐款是相當積極的,還有一些有影響的團體。這裡面同樣有三個方面:一方面是不是我們的房產商都相當低調,做了好事從來宣傳和張揚;再一方面就是房產商根本就不在乎捐款,也可能就沒有這方面的高調;另外還有一個方面,那就是這些房產商們可能對救援不一定有大興趣,卻可能對「重建」充滿濃厚興趣,早就可能摩拳擦掌了。(來源:《國際在線》)

3、廣州房子到底能抗幾級地震
印象中,作為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廣州一直是被列入防震抗震的重點地區,一般民用建築,至少要抗7級地震的。筆者網路一番,就找到支持依據。2011年3月16日有則報道,標題為《廣州民用建築可抗7級地震,部分可達8級》。

筆者注意到,地震局人士在答記者問時,提出抗震設防烈度與地震震級是不同概念。他以廣州為例,廣州的抗震設防烈度是7度,也就是說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都要按抵禦7度破壞力地震的標准建設,而這個破壞力相當於震級為5.5級左右的地震。按專家所說每降一個地震級別,能量差33倍計,廣州一般民用建築只能防相當於雅安地震1/50的地震。

根據有關資料,我國大陸部分平均每年發生二十次五級以上地震,僅在2008年,我國就發生了超過88起五級以上的地震。如此頻密的地震災害,我們生存其中的建築卻是如此低的抗震能力,這讓人不由得脊背發涼。(來源:《信息時報》)

㈣ 什麼樣的建築物能有效的抵抗地震大神們幫幫忙

鋼結構抗震級別 特點:鋼結構是以鋼材為主要結構材料。鋼材的特點是強度高、重量輕,同時由於鋼材料的勻質性和強韌性,可有較大變形,能很好地承受動力荷載,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 應用:不過,由於鋼結構建築的造價相對較高,目前應用不是非常普遍。 一般的超高層建築(100米以上)或者跨度較大的建築通常應用鋼結構 剪力牆結構抗震級別 特點:剪力牆是用鋼筋混凝土牆板來承擔各類荷載引起的內力,並能有效控制結構的水平力,這種用剪力牆來承受豎向和水平力的結構稱為剪力牆結構。 應用:剪力牆結構在高層(10層及10層以上的居住建築或高度超過24米的建築)房屋中被大量運用。 框架結構抗震級別 特點:由鋼筋混凝土澆灌成的承重樑柱組成骨架,再用空心磚或預制的加氣混凝土、陶粒等輕質板材作隔牆分戶裝配而成。牆主要是起圍護和隔離的作用,由於牆體不承重,所以可由各種輕質材料製成。 框架結構中,還有一種框剪結構,又名框架—剪力牆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布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力性能。這種結構的住房有很好的抗震性。 應用:框架結構在現代建築設計中應用較為普遍,我們所見的大多數建築都是框架結構 房屋抗震設防烈度 此次汶川地震中,震級為里氏8.0級,但烈度卻達到了10度到11度,而四川省建築的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此次地震已經大大超出了建築抗震設防標准。 震級和地震烈度間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日常生活中房屋的抗震設防烈度應該是多少呢? 地震有強弱之分,而震級是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強度的「尺子」。震級可以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它的單位是「級」。震級的大小與地震釋放的能量有關,地震能量越大,震級就越大。 地震發生時,人們通常用地震烈度來描述地面遭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簡稱烈度。烈度的大小是根據人的感覺,室內設施的反應,建築物的破壞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壞現象等綜合評定的,它的單位是「度」。 震級與烈度雖然都可以反映地震的強弱,但含義並不一樣。同一個地震,震級只有一個,但烈度卻因地而異,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樣。 對於建築物的設計而言,每個地區都會根據當地的地質、地貌情況規定不同的房屋抗震設防烈度,具體來說就是建築物能夠防止相應地震烈度的破壞程度的能力,也就是建築物的抗震能力。 全國各個城市及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都不相同,沈陽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是7度,一般城市的抗震設防烈度都在6-9度間。而一般建築物的使用年限是50年,也就是相應的抗震設防烈度維持功效的年限是50年。

㈤ 抗震房屋用的是什麼材料

1.多層砌體房屋。是以砌體(無筋砌體或配筋砌體)抗震牆為抗震結構體系,版其中以橫牆承重為主的結構體權系較有利,承重橫牆兼作橫向抗震牆,縱向自承重牆作為縱向抗震牆,必要時也可以採用縱、橫牆混合承重。
2.多層內框架房屋。指外牆為磚牆垛(或壁柱)承重,內柱為鋼筋砼柱承重的房屋,適用於工藝上需要較大空間或使用上要求有較空曠的大廳的輕工廠房和民用公共建築等。
3.底層框架磚房。底層要求有較大空間作商店、服務大廳等,上部則為隔牆較多的住宅或辦公樓,是一種上下材料不同、強度和剛度不連續的結構體系,在抗震設計中有較嚴格的要求。
4.框架結構。多應用於多層及高層民用建築和多層的工業建築,建築平面布置靈活,易於布置較大房間。但純框架結構側向剛度小,屬柔性結構,故其層數和高度都受到一定限制。
5.框架-抗震牆結構。在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的縱向和橫向布置適當的抗震牆,並與框架結構形成框架-抗震牆協同工作的結構體系。在地震作用下層間位移比純框架結構顯著減小,故其建築高度可以高很多。
6.抗震牆結構。是全部由縱、橫抗震牆組成的結構體系,其抗震性能較好,在高層住宅、公寓、旅館等建築中廣泛應用。

㈥ 建築可以抵抗多少級的地震

不同的建築有不同要求。例如:關乎城市生命線的,有嚴重次生災害等等要求一般比較高,不過一般的好像是要求抵禦6級地震,8級烈度。不過,是不是豆腐渣工程要震過才知道。
■一般來講塔樓比板樓抗震性能好
因為地震波往往不規則,無規律,如果恰好趕上板樓(板式結構住宅)的短軸方向,則板樓很像一堵牆,相比之下塔樓(筒式結構住宅)長寬較小,較為方正,因此同比抗震性能更好一些。
■同比框架結構比磚混結構抗震性能好
從唐山大地震的情況來看磚混結構建築損毀嚴重,主要由於磚混結構由磚或砌塊砌築而成,材料呈脆性,其抗剪、抗來和抗彎強度較低,因此抗震性能較差,即便有圈樑、構造柱等加固措施,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破壞率也會較高,而框架結構抗震性能明顯提升,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近些年來大部分地震設防地區都強制要求四層以上建築改為框架結構,同時高層建築中剪力牆結構或框架剪力牆結構應用普遍,抗震性能較好。
■同比多層建築比高層建築抗震性能好
震害調查表明,同等條件下,房屋層數越多,高度越高,它的震害程度和破壞率也越大。
■高層建築外牆簡潔能夠降低風險
多數人認為貼磚的樓房檔次更高,所以目前有些建築為美觀即使超過百米也都在牆外掛石材或安裝玻璃幕牆,還有屋頂的構築物等,這些都可能在地震到來時造成次傷害,因此並非跑到建築外就一定安全。
別隨便改變房子結構
專家指出,近年來,人們在對房屋裝修時喜歡隨意拆牆等,這樣會使整幢樓房防震性能減弱,縮短了房屋的使用壽命;使用超重的大理石地磚鋪地面,增加了樓板的負荷,也降低了樓房抗震功能。因此,買房後,不能隨便改變房子的結構,尤其是不能拆除承重牆,不說預防地震,就是平時,都會留有安全隱患。

㈦ 在地震多發區,能不能選重板建材,增強抗倒塌能力

就像現在討論的抗震設計中是選用柔性材料還是剛性材料一樣,有利有弊

㈧ 什麼樣的建築是最抗地震的

不同建築結構形式的抗震性能比較

一般來講塔樓比板樓抗震性能好
因為地震波往往不規則,無規律,如果恰好趕上板樓的短軸方向,則板樓很像一堵牆,相比之下塔樓長寬較小,較為方正,因此同比抗震性能更好一些。

同比框架結構比磚混結構抗震性能好
從唐山大地震的情況來看磚混結構建築損毀嚴重,主要由於磚混結構由磚或砌塊砌築而成,材料呈脆性,其抗剪、抗來和抗彎強度較低,因此抗震性能較差,即便有圈樑、構造柱等加固措施,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破壞率也會較高,而框架結構抗震性能明顯提升,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近些年來大部分地震設防地區都強制要求四層以上建築改為框架結構,同時高層建築中剪力牆結構或框架剪力牆結構應用普遍,抗震性能較好。

同比多層建築比高層建築抗震性能好
震害調查表明,同等條件下,房屋層數越多,高度越高,它的震害程度和破壞率也越大。

高層建築外牆簡潔能夠降低風險
目前大部分建築都採用外牆外保溫,有些建築為美觀即使超過百米也都在牆外掛石材或安裝玻璃幕牆,還有屋頂的構築物等,這些都可能在地震到來時造成次傷害,因此並非跑到建築外就一定安全。以前曾經結合一個天津項目需要研究百米以上建築如何防止外貼磚脫落的問題,但一直沒有十分穩妥的答案,但當地人認為貼磚的樓房檔次更高,這確實是一個難題,

80年代建築總體上比90年代建築更堅固
由於唐山大地震的影響,80年代的房屋建造比較重視抗震問題,所以抗震性能一般較好,而90年代以後隨著社會風氣轉變,偷工減料現象屢見不鮮,且監管不力,房屋質量同比有下降趨勢;近些年來,設計領域施行圖紙審查,嚴格執行國家設計標准,且在大城市普及執行情況較好,因此房屋質量有一定保障,當然施工過程中問題依然層出不窮,拖欠工程款現象依然存在,且施工隊伍參差不齊,因此依然是薄弱環節,有待改善。

「堅固、適用、經濟、美觀」四者需要平衡

㈨ 世界上有沒有一種建築材料可以防震9級以上

彈性材料,像橡膠,塑料啥的是有這個潛力的,剛性材料是不可能的內,不過這些彈性材料容還沒有用於建築的承重結構材料,這樣會產生其他一系列的問題。現在材料的發展主要停留在裝飾材料和其他功能材料方面,結構材料發展緩慢,期盼新型材料橫空出世。
要區分一個概念,你說的抗震9級,這個表示地震等級的話是很高的級別了,這個一級級地震力是成倍增長的,汶川八級對應的烈度為11度,而設計中抗震設防最高達到9度+,這個說的是烈度,抗震9級的話是地球上罕見的地震。目前的材料還不可能。

㈩ 什麼樣的房子最結實 能抗地震的

磚混VS框架
抗震主要看位置

就福州市區的住宅建設情況而言,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還有部分磚混結構的建築工程,但上世紀90年代之後興建的住房,大部分已是框架結構。

據不少地產從業人員反映,在地震發生後,購房者在買房時更加關注房子的抗震性能,而在二手房市場上,由於磚混結構房的抗震系數比框架結構房低,因此幾乎已經無人問津,那麼,框架結構的房子是不是一定比磚混結構的安全呢?

「總體而言,磚混結構的抗震性能不如框架房。」福建省建築設計院盧偉煌告訴記者,由於組成的基本材料和連接方式,決定了磚混房的脆性性質,抗震性較差,然而,這種抗震能力還受到不同地理位置、建築條件的影響,並與震中位置、地震傳播方向等因素密切相關。福建省教育建築設計院副院長熊小元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方:「地震傳播的方式和波浪有些相似,上下起伏,離震中越近,震感越強烈,如果房子剛好處於地震傳播時的波峰位置,損害度就大,如果處於波底位置,損害度就小。」

因此,熊小元說,觀測一個建築的抗震能力,除了結構外,還是要看建築的具體位置,就目前而言,抗震性能較好的,仍屬在日本廣泛採用的「鋼結構」的房子。

平層VS錯層

平層房子最抗震

為了戶型的美觀和居家動靜分區等需求,從2003年開始,開發商在戶型設計方面就下了不少工夫,一時之間,錯層、躍層、復式樓、挑高等戶型在市場上層出不窮,甚至一度出現了無梁房等新產品,並受到了不少購房者的喜愛,然而,當面臨地震災害時,這些購房者卻開始疑惑,這樣的創新戶型,到底抗不抗震?

「這種新式戶型,與平層相比,肯定存在了一些不利位置。」熊小元向記者解釋道,但在開發商最初做建築設計時,應該就先考慮到了這些不利因素,並進行一定的處理和加強。「在首先經過了抗震的概念設計後,還會針對設計進行相關計算,找出薄弱之處,通過構造措施進行加強。」熊小元說,如果能夠切實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那麼,經過特別加強的新式戶型,和平層的區別不大。

不過,盡管這些新式戶型在設計建設時已然考慮到了抗震因素並會進行一定的加強,但盧偉煌還是建議,如果可能的話,盡量選擇房屋平面簡單、規則、對稱的房子。「建築體形不規則、平面布置不對稱或建築外形對稱而內部設置了不對稱的結構構件,又或是建築結構豎向不規則的房屋,抗震性能和平層相比,就有較大的差距。」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而言,平層結構的房子最抗震。

高層VS低層

規范施工最關鍵

對於低層房屋較高層房屋而言更加抗震的這種說法,有關專家並不表示認同,「當地震來臨時,高層房屋的搖晃感較之低層而言更加強烈,但並不能籠統地說高層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如低層。」熊小元介紹,一般來說,高層建築在設計施工時,都加了一定的鋼筋混凝土牆來保證建築的穩定性和抗震性,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建築,都按照國家統一的建築規范來進行施工。

據業內有關人士介紹,從1974年開始,我國的建築抗震設計規范一共出了四個版本,現在的標準是從2002年1月開始實施的最新的《建築抗震設計規范》,要求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就福州本地而言,要求建築物抗震設防基本烈度為7度,「如果嚴格按照建築標准設計和施工,福州的住宅基本上問題不大。」有關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