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裡接上公家電私人電忘記關掉會怎麼樣
會有電的。關閉自家的電閘,相當於切斷了家庭電路與外界的總電路。但家庭電路仍然是一個有效的電路系統,只要有外界電源從任意一個插座輸入,就會有電。
2. 私接電線觸犯什麼法律法規
私接電線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性質嚴重的,違反刑法。
根據《中華專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屬》第三十七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未經批准,安裝、使用電網的,或者安裝、使用電網不符合安全規定的;
(二)在車輛、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對溝井坎穴不設覆蓋物、防圍和警示標志的,或者故意損毀、移動覆蓋物、防圍和警示標志的;
(三)盜竊、損毀路面井蓋、照明等公共設施的。
(2)私接公家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條破壞電力、燃氣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設備,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九條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備、燃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造成嚴重後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施工隊接開口接我家電使用算違法嗎
如果沒有經過主人家的同意,就擅自接人家的電使有,這當然是違法的行為。
4. 天眼工程私接我家電怎樣處罰
個人沒有處罰權,可以通過當地村委、街道辦協調要求補償電費和造成的其他損失,偷電這行為已經觸犯法了。
5. 商品房樓梯無路燈私自接公家電犯法嗎
不算犯法,是為大家做好事才對。
6. 村民違規修建被政府斷電私自接公家電犯法不
違法
7. 私拉電線不給接公用電把東西壞了犯法嗎
這是有意損壞公共財物情節嚴重是犯法的。急時道歉陪償態度好點及時處理好吧不要去犯法這一條路
8. 私家用電不在規劃中私接他人家電國家
可以的,不過為了你的是和銷量,還是建議3C認證
9. 單位電工利用工作之便偷公家電給他人使用謀利怎麼處理
歐姆和歐姆定律
歐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德國物理學家。他首先發現了反映電流強度、電壓、電阻三者關系的歐姆定律,即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歐姆定律的發現,使電路理論成為一門精確的科學,也為電學的研究開拓了一條新的光明大道。
歐姆1787年3月16日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埃爾蘭根。歐姆家有7個孩子,他是老大,他的父親是一位技術精湛的鎖匠,愛好哲學和數學,滿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科學教育。歐姆就在父親的影響下,從小學習數學,同時也幫助父親做點修鎖之類的技術活,這些都為他後來搞科學實驗打下了基礎。
歐姆曾在埃爾蘭根大學求學,由於經濟困難,於1806年中途輟學,去外地當家庭教師。當他攢了一些學費後,又於1811年重返埃爾蘭根大學並取得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教了三個學期的數學,因收入不多,不得不去班堡中等學校教書。1817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著作《幾何教科書》,隨後被科隆的耶蘇會學院聘為數學、物理教師。
歐姆的奮斗目標是當大學教授。為此,他必須做出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他開始鑽研電流新領域,並自己動手製作儀器。1825年發表了一篇有關電路的論文,但其中的公式是錯誤的。第二年他又改正了這個錯誤,得出了著名的歐姆定律,並在1827年發表的《伽伐尼電路的數學論述》中向世人公布了這一研究成果。
但是,歐姆的研究成果並沒有引起科學界的重視,甚至有些人還對他進行抨擊,認為一名普通的教師不可能有什麼重要發現,把他的論文說成是純屬空洞的臆造,毫無觀測事實的根據。
歐姆非常失望,在貧困和憤世不公的感慨中過了整整6年。隨著研究電路工作的進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歐姆定律的重要性和科學性,歐姆本人的聲譽也大大提高。
1833年,歐姆被聘為紐倫堡工藝學校物理教授。1841年英國皇家學會授與他科普利獎章,並於1842年吸收他為會員。1849年他自己的祖國也給予他榮譽,慕尼黑大學聘任他為教授。他在晚年還寫了光學方面的教科書。
1854年7月6日,歐姆在德國曼納希逝世。
為了紀念歐姆為電學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後人將電阻的單位規定為「歐姆」,以希臘字母Ω表示 。
自從義大利物理學家伏打於1800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直流電源─伏打電堆後,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法國物理學家安培等人對電磁學的理論研究又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時間,電磁學的發展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局面,眾多的科學家從各個角度對電磁學進行著探索和研究。歐姆也對電學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物理教師,沒有資料,沒有資金,也沒有志同道合的同行交流經驗。不過,歐姆從小受父親的影響,耳濡目染,他有很強的動手能力,自己製作了許多實驗儀器。
電流是個令人捉摸不透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從什麼地方下手來研究它呢?歐姆注意到,電流在電線里流動的過程,就像熱的傳遞過程一樣,它的「能力」在不斷地衰減,說明電線對電流有一種消耗作用。當時還沒有人對這一問題做過深入的研究。
於是,歐姆決定研究電流在導體中流動的有關問題,看看導體對電流是怎樣「消耗」的。要研究電流,首先必須有檢驗電流的儀器。開始,歐姆利用電流的熱效應,用熱脹冶縮的方法來測量電流強度。但這種方法很難取得精確的結果。歐姆認真研究了奧斯特、安培等人的科研成果,利用電流的磁效應,創造性地將它們與庫侖扭秤法結合起來,設計了一種檢驗電流強度的儀器。他的設計是這樣的:將一根磁針的中點用一段扭絲(即有彈性的金屬絲)懸掛起來,使磁針平行地位於通電導線的上方,通電後,電流產生磁場使磁針扭轉,由於扭絲的扭力阻礙磁針的偏轉,那麼,從磁針扭轉的角度就能檢驗出電流強度的大小。
有了電流檢驗器,歐姆又開始思考導體的問題。在這之前,歐姆經過粗略地實驗,已知道不同材料製成的導體的導電率(導電率的倒數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電阻)是不同的。要想准確、定量地測量出哪種導體的導電率,就必須對導體的粗細、長短等加以限制。就像要比較不同物質的密度,就必須取相同體積的物質來稱量它們的質量一樣。於是,歐姆自己動手,用敲打、拉伸等辦法,製成了各種規格的不同材料的導體。有相同直徑相同長度的;有相同直徑不同長度的還有相同長度不相同直徑的等等。
歐姆把這些導線分別接在伏打電堆上,再用他的電流扭秤來檢驗。通過對大量的實驗數據的比較,他總結出:用同種材料製成的導線,導線越長、越細,對電流的傳導率越差;相反,導線越短、越粗,導電能力就越強。他還發現,銀的導電率在諸多金屬中最好。
盡管取得了以上成果,歐姆仍然不滿意,因為他所用的電源─伏打電堆的電極很容易極化,而且電流的輸出很不穩定。電流輸出不穩定,說明電源的電壓有波動(歐姆稱為力的波動),這使得他無法找出精確的規律。
正在歐姆十分苦悶的時候,一位朋友向他介紹了塞貝爾發現的溫差電池。原來,1822年塞貝爾發現,把兩根不同的金屬的兩端分別扭接起來,用火來燒其中的一個接點能產生電流,而且兩接點的溫差越大,電流越強,只要溫差穩定,發出的電流就穩定。歐姆聽完朋友的介紹後非常高興,他又找到了希望。沒有現成的溫差電池,但是清楚了它的原理,他便自己動手開始製作。他找了兩個錫制的容器,一個盛滿沸水(100℃),另一個盛冰水混合物(0℃)。將一根鉍金屬條與銅條用銅螺絲固定在一起,一個接點放在沸水中,另一個接點放進冰水混合物中。溫差電池就這樣製成了。歐姆用電流扭秤一測,果然發現這個電池的電壓比較穩定。
有了穩定的電源,又有能准確測量電流強度的扭秤,歐姆現在可以大顯身手進行測量了。他將8根粗細相同、長度成倍數增加的銅導線分別接入電路,認真記下每一次測量所得到的電流強度的數值。他於1826年1月8日、11日、15日共進行了5次實驗,得到了一大堆數據,他把這些數據填在表格中。我們知道,測量是有誤差的,要想從一堆數據中找出從未知道的規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歐姆面對表格里這一組組數據,反覆琢磨,用嚴謹的態度、科學的手段對這些數字進行整理。
經過認真細致地計算,歐姆終於得出了以下結論:
S表示電流強度,E表示電壓,g表示導電率(其倒數即為電阻)。這就是著名的歐姆定律。現在的表述為: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表達式為
其中,I為電流強度,V為電壓,R為電阻。
1827年,歐姆發表論文《伽伐尼電路的數學論述》,向外界公布了他的發現。
歐姆定律的發現,為電路研究開拓了一條光明大道,使電路理論成為一門精確的科學。歐姆為了研究電路的規律而引入的電動勢(電壓)、電流強度和導電率(電阻)等概念,一直沿用到今天,為電學的研究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10. 偷用公家電會不會坐牢
不會,最多單位內部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