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大神,目前我國家電行業的整體風險是什麼又有什麼法律法規呢
家電行業的法律法規有:家電以舊換新拆解處理補貼辦法,家電維回修服務業管理辦法,答財政部、商務部等部門印發《家電下鄉操作細則》,商務部關於「十二五」期間規范發展家電維修服務業的指導意見等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啊,具體的你可以到政策網路中進行查詢,在政策網路中的行業規約,通知公告,政策解讀中都有這一行業法規的詳細闡述。
2. 小家電行業前景如何
出近年來,受樓市低迷及行業政策等外部環境的影響,中國家電業遭遇市場寒流,大市場低迷。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控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白電、黑電市場規模同比均下降15%左右,小家電市場規模同比下降5%。由此可見,在市場大環境趨於下滑的形勢下,小家電抵住了市場壓力,以時尚、方便、實用等特點贏得了市場的青睞。另外目前,我國小家電市場保有量較低,每戶不足4件,相比歐美國家每戶平均擁有10件左右的保有量,呈現出了強大的市場空間及增長力。在未來幾年的發展中,中國小家電市場將持續放量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到2016年我國城市和農村的小家電市場容量將達到64479.15件和11809.22件。為滿足消費者對小家電產品美觀和智能化需求,我國的小家電市場在技術上也在不斷創新從歷史趨勢來看,2006年之前國美和蘇寧發展很快,對家電製造企業壓榨力度逐年提升,導致家電製造企業毛利一直在下降,而家電連鎖毛利一直在上漲。2006年後,家電製造行業完成整合,出現強勢龍頭企業,家電製造和家電連鎖之間的博弈趨於平衡,使得家電製造的毛利得以回升。2013-2017年中國小家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指出2011年之後,在電商的競爭壓力下,渠道議價能力下降,家電連鎖的毛利在2011年開始下跌。大家電行業的此種趨勢對小家電有著較大的借鑒意義。
3. 未來家電行業發展趨勢
現在家電業基本已經是走下坡的時段,而且於利潤分配方面,進口的佔了大版多數.
隨著大多數家庭權收入的增加,國產品牌將會越來越難生存.
品種方面, 比較有利潤的將是無火煮食. 因能源和環保的觀念已經有大多數人的認同,其方便性更合現在的單身及夫妻喜好.
但國產品牌越來越生存這個觀點錯誤
應該以後是國產品牌的天下
國外品牌只能佔領高端市場 這由他們的價格決定的
環保,和低能耗將是趨勢。
國內的產品完全可以做到這點。
相信國貨,加油,加油!!
4. 家電行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家電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今後幾年家電業的發展將繼續面臨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業的雙重壓力,面臨嚴重的出口形勢,家電業的發展將更加依靠國內市場。隨著節能、環保、智能和安全成為家電發展的主題,全球化競爭的加劇和高端產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電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自主創新將成為家電業發展的戰略支撐點。預計未來幾年家電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增長繼續趨穩。
1、家電產品出口形勢嚴重
歐盟25國重新修訂的技術標准、環保標准,對我國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吸塵器、熨斗、烤箱、照明設備、玩具、休閑和運動設備等十幾類輕工產品出口造成新的壁壘,使企業發展及產品出口面臨嚴重挑戰。這兩個指令幾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電子電器領域,而中國每年出口到歐盟市場的該類產品達數百億美元,其中又以家電產品為主,由於這兩個指令都會明顯增加中國家電企業的出口成本,嚴重影響我國317億美元家電出口歐盟,不少達不到指令要求的產品會被排斥出歐盟市場,因此2006年我國家電出口形勢比較嚴重。
同時,我國家電產品在出口上並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自有品牌,出口的產品很多仍是貼牌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自有品牌建設上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另外,在產品核心技術上我國家電產品仍沒有取得本質的突破,仍以引進和仿製技術生產,要害部件仍需要從跨國壟斷企業購買,出口產品的自有技術含量不高,處於利潤鏈的低端環境,出口規模很大,但贏利能力不高。這些因素使得我國家電產品盡管出口形勢表 現良好,但依然存在較大的發展障礙,出口市場的擴大存在較大困難。
另外,全球范圍內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石油和基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影響未來世界經濟的進一步回升,全球經濟保持穩定回升的缺乏足夠的支持,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面臨適度調整,但仍會保持穩定的增長。這些因素都將對未來家電產品出口形成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中國家電產品出口增長速度有可能放緩,對行業增長的拉動力量也會因此減弱。
2、城鎮化進程加快為家電行業增長提供持續性的需求支撐
我國城市化進程步入出現快速發展階段。城鎮發展的速度提高直接促進了居民消費需求總量的提高,加之房地產市場需求的逐漸回溫以及家裝市場的發展,將為家用電器產品提供穩定的需求擴張基礎,這些因素為家電行業的增長提供了長期支撐。從2005年空調市場的發展來看,家裝市場已成為中國空調業產能急劇擴張的一大助推器。2010年上半年我國空調行業總產能突破了8600萬台,與去年相比增幅達到23%。調查數據顯示,國內消費者中為新房裝修而購買空調的比例高達36.7。
3、農村家電市場會有所升溫
新一屆中心政府成立以來,一直對三農問題給予高度的關注,並不斷推動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減輕農民負擔,推動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民收入連續兩年保持較快增長,對於改變農民收入預期,擴大消費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農村以家用電器為主的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已由沿海擴展到越來越多的內陸地區。由於國家支持農業發展、保護農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未來幾年農民收入將會出現較快的增長。這對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來看,家用電器將是農民收入增加後重要的消費支出領域,農村家電市場將會逐漸升溫,未來家電產品在一二級市場日漸飽和的情況下向三四級市場滲透成為可能。
4、家電產品技術升級趨勢將加快
價格競爭的日益白熱化已經促進了家電企業不斷增強技術研發,以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和產品技術結構的日益升級保持和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家電產品結構的技術升級趨勢將不斷加快,為行業保持穩定的增長提供動力。同時,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也需要家電行業提供更多新興產品滿足市場需要,節能、環保、智能、安全等特點已經成為消費者對家電產品新的要求,消費升級和家電產品的結構升級將形成良性的互動促進家電行業不斷以結構升級獲得增長動力。
在電子電器領域,我國明年將發布關於數字電視產業的產業政策。目前數字電視技術的地面無線傳輸標准還未確定,收發端相關的系統型標准已經出台,產品標准將於春節前出台。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時間表,2006年中國將開展數字衛星直播業務,滿足看不到有線電視的全國三分之二家庭的需求。「十一五」期間將正式推廣數字電視地面廣播,至2010年,除西部地區外,全國縣級城市基本完成向數字化的過渡,全面實現數字廣播電視,2015年全面終止模擬電視廣播。這一根本性的技術變革將極大的促進新的市場需求的擴張,為家用電子產品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因此技術進步已經成為家用電子電器行業增長的動力源泉,家電產品的技術升級趨勢會得以加快。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家電產品在使用功能上的、應用環境上的智能化、網路化、物聯網化將會得到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發展。
5. 國內家電排行榜
1、海爾
說起家電品牌我們就不得不說說海爾了,可以稱得上是家電行業中的前輩,歷史悠久,海爾創立於1984年,經過29年創業和不斷的創新,從一家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全球白電第一品牌。海爾秉承銳意進取的海爾文化,不拘泥於現有的家電行業的產品與服務形式。
2、格力
格力這個牌子想必知道的人也不多,其實格力雖然沒有向海爾、美的那樣家喻戶曉但是在家電業也是有一席之位的,格力集團成立於1985年3月,經過28年的發展,成為珠海市目前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企業集團之一,形成了工業、房地產、石化三大板塊綜合發展的格局。
3、美的
美的大家都知道,美的可以和海爾並排奇肩,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美的集團是一家以家電製造業為主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於2013年9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旗下擁有小天鵝、威靈控股兩家子上市公司。一點不比海爾差哦。
4、海信
海信這個牌子大家聽見的很少,但是不要小瞧了海信集團哦,海信擁有海信電器和海信科龍兩家分別在滬、深、港三地上市的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持有海信、科龍和容聲三個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集團。
5、奔騰POVOS電器 (十大家電品牌,大型企業集團,中國馳名商標)
6、美菱Meiling電器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7、 海信Hisense電器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8、TCL家電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
9、老闆Robam電器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電器的知名企業)
10、長虹Changhong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
評論(0)
6. 國美電器的大事年表
1、首先是1990年,國美電器在家電流通業內首創新的供銷模式,脫離中間商,與廠家直接接觸,搞包銷制。
這一事件反映了國美的開創者黃光裕的獨到眼光,同時也為國美電器的發展壯大確立了一條黃金原則:「堅持只做零售,不做中間商,走薄利多銷的道路。」
由於家電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產品單位利潤的下降可以說是大勢所趨,而國美電器以一個零售商的身份避開中間商的環節,直接成為聯系供貨方與消費者的聯系紐帶,當然能夠節省大量的中間流通成本。
同時國美結合薄利多銷的經營理念,將節省的成本讓利於消費者,從而使得國美電器能夠在激烈的家電零售市場競爭中迅速脫穎而出。
這樣的良性循環的商貿模式,形成了國美電器最初的強勁發展動力,也形成了商品資金快速流轉的「物流型商貿」的經營模式,並貫穿了國美電器未來發展的始終。
2、便是1991年國美率先在《北京晚報》「中縫」刊登報價廣告,開創了中縫廣告的先河。由於國美電器揚棄了中間商路線。
為了能夠以更優惠的價格從供貨廠家得到貨物,必須使得商品的銷量大大提升,從而提高資金周轉率。但是盡管在摒除中間商後,國美電器的價格具有明顯優勢。
國美電器在當時這樣一個家電賣方市場的背景下能夠運用領先卓越的眼光,在被人忽略的報紙中縫推出商品價格信息廣告這一現代營銷手段引導顧客消費,走出了坐店經營的傳統模式。
從而為國美電器資金的健康流轉,市場份額的強占,品牌優勢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使得國美電器原始積累的初創階段得以圓滿完成。
1992年,國美在北京地區初步進行連鎖經營,並將所有店鋪統一命名為「國美電器」標志著國美品牌的形成,國美電器由此逐步進入了擴張階段。
(6)2013年家電行業擴展閱讀:
國美電器(GOME)成立於1987年1月1日,總部位於香港,是中國大陸家電零售連鎖企業。2009年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
2013年,國美門店總數(含大中電器)達1,063家,覆蓋全國256個城市, 同時國美還有542家非上市公司, 因此國美集團總門店數為1605家。
2011年4月,國美電子商務網站全新上線。國美率先創新出「B2C+實體店」融合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 2016年8月,國美電器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04位。
2017年6月12日,國美電器更名國美零售擬落地100家VR影院。
7. 家電行業分析
2013年2月日,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12年度業績快報,報告顯示,2012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3.31%;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期下降5.06%;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2.05%。雖然蘇泊爾各項指標均有所下滑,但2012年其整體表現仍超過行業,據綜合數據顯示,2012年,小家電行業下滑幅度約10%。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小家電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分析認為,中國小家電行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從簡單裝配向由生產、經營、研發、檢測等環節組成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轉變,形成了具備相當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的生產體系。由於小家電行業進入的技術、資本壁壘不高,有一定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多企業涉足該領域。中型小家電企業為了突破自身規模發展的瓶頸,擴大延伸相關的產品線,大家電企業也利用自身既有的品牌優勢進軍小家電行業,因此國內小家電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導致行業經營效益下滑。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小家電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規模以上小家電製造生產企業有1330家。其中,民營企業數量最多,有909家,佔比達到68.35%;民營企業中又以私營企業為主,私營企業有652家,比重為49.02%。三資企業數量也較多,有412家,比重為30.98%。
前瞻產業研究院小家電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目前中國的小家電行業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市場潛力巨大。跨國小家電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小家電市場,以美的、海爾為代表的大家電企業進軍小家電領域,原有小家電企業不斷擴大規模,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8. 家用電器品牌
1、海爾
說起家電品牌我們就不得不說說海爾了,可以稱得上是家電行業中的前輩,歷史悠久,海爾創立於1984年,經過29年創業和不斷的創新,從一家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全球白電第一品牌。海爾秉承銳意進取的海爾文化,不拘泥於現有的家電行業的產品與服務形式。
2、格力
格力這個牌子想必知道的人也不多,其實格力雖然沒有向海爾、美的那樣家喻戶曉但是在家電業也是有一席之位的,格力集團成立於1985年3月,經過28年的發展,成為珠海市目前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企業集團之一,形成了工業、房地產、石化三大板塊綜合發展的格局。
3、美的
美的大家都知道,美的可以和海爾並排奇肩,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美的集團是一家以家電製造業為主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於2013年9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旗下擁有小天鵝、威靈控股兩家子上市公司。一點不比海爾差哦。
4、海信
海信這個牌子大家聽見的很少,但是不要小瞧了海信集團哦,海信擁有海信電器和海信科龍兩家分別在滬、深、港三地上市的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持有海信、科龍和容聲三個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集團。
5、奔騰POVOS
十大家電品牌,大型企業集團,中國馳名商標
6、美菱Meiling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7、 海信Hisense電器
14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8、TCL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
9、老闆Robam
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電器的知名企業
10、長虹Changhong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
9. 家電行業到底怎麼樣呢
2019中國家電行業分析: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出台,探索其他增長動力更為重要
2019年家電市場新政落地
1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聯合下發了《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後簡稱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巡視員劉宇南在1月29日的相關新聞發布會中稱,拉動家電消費是促進商品消費的一個重要抓手。
但需要看到的是,同為擴大內需的救市政策,這輪家電市場新政絕不是十年前「家電下鄉」政策的卷土重來。而對於家電企業來說,靠政策吃飯顯然也並非長久之計。
節能、智能和超高清成為這輪家電市場刺激政策的關鍵詞。
方案指出,支持綠色、智能家電銷售。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產業鏈條長、帶動系數大、節能減排協同效應明顯的新型綠色、智能化家電產品銷售,給予消費者適當補貼。此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消費者交售舊家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機、抽油煙機、熱水器、灶具、計算機)並購買新家電產品給予適當補貼,推動高質量新產品銷售。
行業人士分析,據測算若該政策在全國推廣,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預計就可以增加1.5億台高效節能智能家電的銷售,拉動消費約7000億元,全生命周期節電大概是800億千瓦時。
而在提到要加快推出5G商用牌照外的同時,上述方案還提到要加快推進超高清視頻產品消費。加大對中央和地方電視台4K超高清電視頻道開播支持力度,豐富超高清視頻內容供給。支持廣電網路和電信網路升級改造,提升超高清視頻傳輸保障能力。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超高清電視、機頂盒、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設備等產品推廣應用予以補貼,擴大超高清視頻終端消費。
事實上,節能、智能以及超高清也正是家電行業目前的發力方向,國美方面表示,目前彩電品類中智能彩電佔比可達到95%。冰箱和洗衣機高能效商品佔比也達到95%。而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消費電子處處長曲曉傑此前在中國智能顯示與創新應用產業大會上的發言中也稱,2019年將推進用5G技術傳播4K內容的工作,4K超高清視頻用戶預期到2022年能夠達到2億戶。
在將刺激家電市場做為拉動內需增長抓手的背後,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在去年11月16日在一次發言中稱,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國與貿易國。劉宇南也在發布會中援引數據稱,根據統計來看2018年家電消費占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位列第五位。總量上看,我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電生產和銷售的大國,2017年,空調、冰箱、洗衣機、平板電視的內銷量大概是2.3億台,銷售額接近8000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家電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四大家電產量除了洗衣機出現同比下降0.4%外,其他三類電器均同比增長,截止至2018年底,全國彩電產量為20381.5萬台,同比增長14.6%。空調產量為20486萬台,同比增長10%。全國家用洗衣機產量為7150.7萬台,同比下降0.4%。全國家用電冰箱產量為7876.7萬台,同比增長2.5%。
2018年全年全國四大家電產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十年輪回 2019年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全國試點推廣
十年一個輪回。同樣採取補貼模式的家電下鄉政策也正是於2009年前後從試點推向全國。
2007年12月,家電下鄉政策在山東、河南、四川以及青島展開試點工作。按照相關規定,非城鎮戶口居民購買手機、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將按售價給予13%的財政補貼。2008年12月家電下鄉政策在14個省區市落地。2009年2月,家電下鄉政策推廣到全國。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各地家電下鄉政策均以四年為期。2013年1月31日,「家電下鄉」政策正式結束。
而作為家電下鄉的後續刺激政策,2012年6月期一年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開始實施。政策規定對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等家電產品,給予消費者不同金額的節能補貼。
相隔十年的新舊家電補貼政策,擴大內需救市的意味同樣明顯。據記者了解,家電下鄉政策是為了緩解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消費電子企業面臨的外銷急速下滑危機。而眼下據國家統計局1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增速創2003年來新低。其中,作為以往的消費旺季,2018年11月、12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分別為8.1%和8.2%,位於全年低點。
但與上一輪家電補貼政策的普惠性以及固定補貼比例相比,這輪新政更具彈性,強調「有條件的地方」與「適當」。而與家電下鄉聚焦農村市場不同,這輪新政提到的「著力引導企業順應居民消費升級大趨勢」則意味著更大市場。
從家電下鄉政策的歷史統計數據來看,補貼政策對家電市場的刺激作用巨大。根據上述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底,全國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93億台,實現銷售額7071億元。但家電下鄉政策的相關後遺症也很快凸顯。失去政策刺激的家電市場,陷入長期疲軟狀態。
家電業內人士表示,家電下鄉等補貼政策在激發出農村市場巨大消費潛力的同時,也提前透支了市場的購買力。而空冰洗等家電產品的更換周期一般都長達十年。同時,電商近幾年的輪番大促也已經讓家電市場的購買力充分釋放。同時,作為拉動家電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房地產行業目前也增長乏力。
而對家電企業來說,補貼也並不好拿。僅2015年10-12月就有康佳等四家彩電廠商相繼發布公告稱宣布公司將退回高效節能家電推廣財政補貼資金。
1月16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2019年第一次股東大會上回應家電新政相關問題時則稱,有人聽到新政很高興,但我並沒有很高興,過去的家電下鄉補貼,讓很多企業弄虛作假,推動這個補貼政策時,反而格力電器比較吃虧的。對於家電企業來說,尋找到政策刺激之外的增長動力顯然更為重要。
10. 家電行業市場分析 什麼是零售行業 家電零售行業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智能家電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專析報告》數據顯示屬,2013上半年我國B2C家電網購市場規模(含手機、平板電腦)達到530億元。其中,平板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四類大家電產品約佔25.8%,達到137億元;小家電產品為50億元;手機產品則達到300億元。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平板電視類產品網購銷量已佔國內市場彩電零售總量的8.3%,手機網購銷量占整體手機銷量的比例則由去年的9%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8%,冰空洗白電產品佔比也有很大提升,一些新興的家電品類,如空氣凈化器等更是自誕生之時起就在在線市場有較高的銷量和人氣。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