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渭南加快建設陝西東大門的若干意見的戰略定位
——關天戰略門戶。依託承東接西的區位優勢,面向大中原,融入大西安,連結陝晉豫,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提升城市整體實力,使渭南成為關天經濟區發展的新亮點,成為展示陝西對外開放形象的新窗口。
——生態田園新城。按照「生態化﹑低碳化﹑宜居化」的發展理念,堅持山水城田林統籌規劃、城鎮與農村一體布局,構建多中心、組團式、網路化的城鎮空間結構,形成優美小鎮與鄉村田園和諧交融、自然生態與城市建築相互映襯的秦東生態田園城市群。
——東西合作高地。堅持把優化投資環境作為「生命線工程」,高起點建設現代產業園區,打造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第一階梯,瞄準國際國內大企業大集團,加強戰略合作,擴大招商引資,發展壯大先進裝備製造、現代能源化工、新材料以及勞動密集型產業,建設新型工業城市,培育陝西新的增長極。
——現代農業基地。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堅持「龍頭引領、園區承載、品牌培育、科技服務」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做強優質糧食、有機果品、設施蔬菜和現代畜牧四大產業,不斷提高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水平,建成西部一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
——國際旅遊勝地。弘揚「華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聖地、人文渭南」品牌,構建「南山、東水、北人文、西航空」秦東四大旅遊板塊。推進文化旅遊生態大融合,營造大水大綠大景區,打造自然山水與歷史人文交相輝映、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
(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實現「三個大幅提升、四個翻一番、兩個確保」,即產業發展實力大幅提升,城鎮化水平和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大幅提升;生產總值達到2000億元,財政收入超過200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達到35000元和10000元,分別較2010年翻一番;確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220萬噸以上,確保全市耕地保有量924萬畝,真正建成經濟結構優化、人民生活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生態環境優美的陝西東大門。
到2020年,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均生產總值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產業支撐能力明顯提高,秦東生態田園城鎮群基本形成,城鎮化率達到65%,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完善協調,建成繁榮興盛的富裕東大門、人文綠色的文明東大門、幸福安全的和諧東大門、創新開放的活力東大門。
(四)空間布局。按照「中心帶動、軸帶發展、板塊推進」的發展戰略,形成「一核五極兩帶」空間開發格局。「一核」,即渭南中心城市,重點提升城市品位和輻射帶動能力。「五極」,即韓城、蒲城、華陰、富平、大荔5個副中心城市,著力構建各具特色的組團式增長極。「兩帶」:一是隴海沿線現代產業發展帶,構建產業與生態融合發展經濟大走廊;二是西禹高速沿線特色經濟發展帶,著力打造現代煤化工、通用航空、冶金建材、文化旅遊、現代農業等產業聚集區。
(五)戰略重點。
——推進西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西安輻射帶動作用和渭南的土地、資源等優勢,促進一體化發展。推動兩市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干線公路、輸氣管網、通信網路全面對接。創新合作模式,積極吸引和利用西安的科技、教育、醫療、人才等資源,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引導西安高端化工、機械製造、食品紡織等產業向渭南有序轉移,提升產業布局的互補性。
——加快富平建設與發展。發揮緊鄰西安的優勢,參照西安城區發展政策,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步伐。將西安城際鐵路、公路主通道、電力電網、產業布局等延伸富平統籌規劃建設,賦予富平在土地儲備、城市建設、招商引資、社會管理等方面更加靈活的政策。「十二五」期間省級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富平建設與發展。鼓勵省級有關部門圍繞小城鎮建設、社會管理、園區開發、產業培育、民生改善等方面在富平開展試點示範,把富平建設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重要承接區、全省城鄉統籌示範區、東西部產業合作示範區、西北知名的工業精細加工區和現代農業示範區。
——支持韓城可持續發展。積極支持韓城市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實行省內「計劃單列城市」試點。「十二五」期間省級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韓城城市建設。省級各類專項資金和用地指標適度向韓城傾斜,支持煤炭、鋼鐵、電力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業、物流業和文化產業,把韓城打造為黃河沿岸中等規模的新型工業強市、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基地。
二、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六)做強能源化工產業。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建設西卓、山陽、王峰等現代化礦井,實施渭北老礦區挖潛改造,穩步提高煤炭產能,打造關中煤炭生產基地。深度轉化能源資源,重點建設韓城等礦區煤矸石發電和煤層氣抽采利用項目,加快實施秦嶺電廠擴建、富平熱電聯產等一批電源項目,建設渭南煤化工園區,促進甲醇制烯烴(DMTO)三代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廣應用,承接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基本化工原料發展下游深加工產業,大力開發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烴、醋酸醋酐、丁二醇、丙烯醯胺等化工產品,完善化肥、煤制醋酸等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構建現代煤化工接續基地。到2015年,煤炭產量達到3000萬噸,能源化工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
(七)整合提升優勢特色產業。以陝鋼集團龍鋼公司為龍頭,開發特種鋼、優質鋼等高附加值產品,建設西部千萬噸鋼城。以金堆城鉬業集團為龍頭,加快建設國家級鉬及鉬化工、鉬合金產業聚集區,打造「中國鉬谷」。培育集勘探、采選、冶煉、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黃金產業集群,打造全國重要的黃金產業基地。推進鋁電一體化,發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及冶金化工廢渣為原料的新型建材。壯大生物制葯產業,開發現代中葯、醫葯保健品以及綠色農葯。
(八)做大物流業和人才技能密集型產業。加快物流園區、果蔬冷鏈物流、糧油物流、棉花物流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積極引進和培育物流龍頭企業,重點建設潼關物流港、鹵陽湖快遞物流園區、富平陝汽物流園、韓城龍門物流中心、大荔汽車貨運物流園以及農產品物流設施等項目,盡快形成高效便捷、功能完備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終端環節加工業、大型企業配套組裝加工業,以及輕紡電子等技能密集型產業。支持壯大個性化設計、技能培訓、中介咨詢等服務業。拓展皮影、石刻、陶藝等技能型文化藝術產品市場。
(九)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擴大土方機械、冷熱連軋設備、凹版印刷機械、新型煤化工裝備、垃圾資源化設備等產品的市場份額。培育新能源產業,推進半導體照明、太陽能電池、高能蓄電池、光伏太陽城、光電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有序發展風能、生物質發電和地熱能利用。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推進集通用飛機製造、航空物流、航空旅遊為一體的產業園區建設。不斷延伸鉬、鋁、鎂合金等新材料產業鏈,積極開發硅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新型材料產業示範基地。
三、積極推進城鎮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十)加快建設輻射周邊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支持渭南實施「東進北擴」戰略,拉大城市骨架,拓展發展空間,加快華縣撤縣設區,形成「一城三區五組團」格局。啟動建設西(安)臨(潼)高速公路改造和城際軌道交通工程。支持韓城、蒲城、華陰、富平、大荔五個區域副中心城市加快發展,加強澄城、合陽、潼關、白水等縣城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促進生產要素高效聚集和生產力合理布局,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力爭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8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80萬以上,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8%左右。
(十一)推進城鄉統籌示範帶建設。積極推進渭南—華陰、富平—蒲城、韓城—合陽—澄城等城鄉統籌示範帶建設,實現城鄉產業、設施、服務和生態建設一體化,打造集城市現代氣息和鄉村秀美風光於一體的示範區。實施華山統籌城鄉生態旅遊示範區建設工程。全力支持省級重點示範鎮建設,鼓勵各縣(市、區)選擇基礎較好的城鎮重點培育,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顯、經濟實力較強、公共服務完善的明星鎮。健全戶籍、社保、醫療、教育等配套政策,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重點抓好100個新型農村社區示範點。搞好村居規劃,整合村居用地,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四、著力提高糧食蔬菜生產能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十二)穩步發展糧食生產及加工業。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穩定優質小麥播種面積,擴大玉米、紅薯等優質雜糧基地,提高糧食單產,確保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220萬噸以上,鞏固「陝西大糧倉」地位。積極發展大豆、花生、「雙低」油菜等專用油料生產。加強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搞好大中型灌區更新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糧油加工業,扶持發展一批年產值過億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推進大荔農業科技園區、華陰農墾區和富平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形成西部重要的現代農業基地和全省綠色食品新城。
(十三)提升果蔬畜牧產業化水平。優化品種、擴大規模,打造綠色安全蔬菜新名片。重點支持蘋果、酥梨、花椒、柿子、冬棗等特色果品生產,加快渭河沿岸和渭北蔬菜產業帶建設,形成300萬畝水果、250萬畝干雜果和100萬畝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服務全省的「菜園子」。實施畜牧業產業化工程,重點支持畜禽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和優質安全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形成百萬只奶山羊基地縣和百萬頭生豬、十萬頭奶牛、十萬頭肉牛生產大縣。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扶持特色飲料、專用麵粉、文化名酒等食品加工業,打造綠色安全、高效優質的「大廚房」。
五、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打造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目的地
(十四)全力建設華山世界一流精品景區。加快華山景區綜合開發,實施華山索道、文化創意園、論劍主題公園及西嶽廟保護性開發項目,積極打造標志性大型實景演藝,打響「華山論劍」國際知名品牌。加強少華山、御溫泉、太華湖等周邊旅遊景區開發,形成集觀光游覽、戶外運動、文化體驗、康體養生、休閑度假於一體的「大華山」旅遊發展格局。做好華山申遺、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推動華山旅遊集團上市。
(十五)高起點打造黃河旅遊板塊。整體謀劃黃、渭、洛三河文化和山水風貌大景區建設,重點實施韓城禹門口、洽川濕地、大荔沙苑、潼關三河口等一批旅遊文化產業項目,形成串珠式大水大綠主題旅遊景觀帶。積極開發溫泉養生、探險漂流、農事體驗、民俗娛樂、古城觀光等新型旅遊產品,完善秦東旅遊大環線,打造黃河風情旅遊精品線路。
(十六)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實施「尋根謁聖」系列文化旅遊工程,深度開發司馬遷祠、韓城古城、梁帶村遺址、倉頡廟、唐帝王陵、楊公祠、潼關古城、魏長城遺址、黨家村民居、朝邑古鎮、「天下第一倉」等人文景區。大力支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旅遊景區建設。加快文化創業創意園區建設,打響富平石刻、華陰老腔、華縣皮影、韓城行鼓、蒲城麥稈畫、澄城剪紙、合陽線戲、同州梆子等民間藝術品牌,加大文物古跡、歷史名城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支持渭南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提升文化產業實力和影響力。
六、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發展保障能力
(十七)構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大力推進以快速鐵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通用機場為主的交通設施建設,強化渭南連接南北、輻射東西的交通樞紐地位。充分發揮鄭西客運專線和隴海鐵路運輸大通道作用,盡快建成西安至太原客運專線、西安至合肥鐵路復線、108國道渭南至大荔一級公路、潼關至西安八車道高速公路以及連接渭南的西咸北環線,加快推進渭南—玉山、華陰—韋庄、蒲城—白水、合陽—鳳翔等高速公路建設,抓緊108國道大荔—韓城和310國道渭南—華陰一級公路改擴建、沿黃公路以及西安—閻良—富平城際鐵路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以低空空域改革為契機,發展壯大蒲城通用航空產業園。加快建設電力外送通道和煤氣管網工程,完善電網建設,形成以330千伏變電站為核心的九大供電區。
(十八)建設堅強安瀾的水資源保障體系。以「二華夾槽」為重點,支持渭南搞好水利建設。實施渭河南山支流治理和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抓好渭河下游綜合整治和「二華」干溝蓄洪建湖工程,在「二華夾槽」地帶建成集調蓄洪水、水源涵養、水生農業、農田灌溉、旅遊觀光等功能為一體的人造湖泊。加快推進以城市段為重點的渭河防洪治理,力爭五年任務三年完成,建設濱河生態休閑走廊,打造關中水鄉。重點支持洛惠渠加壩加閘、大峪河「引干入支」、抽黃供水等骨幹水源工程建設,全面完成43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統籌利用黃河、渭河、洛河水資源,合理開發地下水資源,保障城鄉供水安全。加快解決剩餘17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推進「五大灌區」節水改造和配套聯通,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實施好農業灌溉設施建設項目,力爭「十二五」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85萬畝。加強洪水監測預警和應急避險系統建設,完善綜合防洪減災體系。
七、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
(十九)構築綠色生態屏障。依託山體、河流、乾渠等生態空間,形成以「一山(秦嶺)、一塬(渭北台塬)、三河(黃、渭、洛)」為主體的生態網路構架。支持渭南加快黃河、渭河、洛河及秦嶺北麓、渭北丘陵溝壑區五大生態區建設,推進城市森林化、城鎮園林化、鄉村綠蔭化等九大林業生態工程,加強黃河濕地等保護區建設,治理渭北旱塬水土流失區,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和平原綠化工程,啟動建設黃、渭、洛灘塗綠化工程,營造渭北旱塬干雜果林帶,建設高速公路、鐵路、國省幹道生態景觀。
(二十)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按照中心城區「園在城中」 、周邊城鎮「城在園中」、農村地區「村園交融」的總體布局,建設中心城市「一河兩岸」水景生態區和綠色長廊,打造「河繞城郭、人水相親」的生態田園城市。推進蓄水建湖、活水興城和造林綠化、森林圍城工程,規劃建設主城區「東湖西海」、渭水生態園、沋河三角洲生態區以及鹵陽湖開發區天驕湖、天子湖、天鹵湖和華縣太華湖、少華湖、大荔沙苑湖,實施「引水進城」和「引黃入渭」、「引清濟沋」以及平原水庫等水利工程。高起點建設綠色園藝、文化公園等一批標志性工程,把渭南建成秦東明珠城。
(二十一)努力創建低碳城市。支持渭南申報國家級低碳試點城市,打造國際低碳技術應用與投資示範區。加強煤炭、電力、冶金、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低碳技術應用,大力發展低碳產業,支持合陽煤炭清潔生產示範試點。加快農村沼氣、秸稈等生物質能和韓城煤層氣、風能等清潔能源開發,積極開展渭南中心城市地熱能供暖、太陽能屋頂光電一體化示範項目。支持渭南申報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搞好潼關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試點。實施渭南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30萬千瓦以上火電企業燃煤機組和水泥廠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渭河污染治理等項目。
八、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十二)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積極支持辦好渭南師范學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組建以渭南職業技術學院為龍頭的區域性職業教育集團,打響「渭南技師」品牌,將渭南打造為全國知名的職業教育基地。高標准普及學前教育,加快中小學校標准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實施省級部門、科研院校(所)人才對口支援工程。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強養老服務設施機構建設,建立多層次、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推進市中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升級「三甲」,全面實施縣醫院標准化建設,力爭全部達到二級甲等水平,改善鄉鎮衛生院、院前急救、衛生監督設施,配備鄉、村衛生技術人員,逐步提高新農合籌資標准,構建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重點建設市級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逐步實現縣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體育場,鄉鄉有文體中心,村村有公共活動設施。力爭到2015年,社會事業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
(二十三)創新社會管理。支持渭南市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和就業服務體系。支持開展醫保經辦機構城鄉統一和食品安全屬地化監管改革,健全各級政府一站式便民服務工作機制。強化城鄉社區服務功能,規范發展各類專業服務機構。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文明、和諧、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妥善解決庫區移民等遺留問題,切實解決進城落戶和務工農村居民子女、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支持渭南完善城市數字化公共服務平台,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和防災減災體系。加強煤礦、煙花爆竹等行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完善治安防控體系,打造企業安全生產、群眾平安生活的模範地區。
九、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最大限度釋放發展潛能
(二十四)努力拓展開放平台。建立完善產業轉移推進機制,鼓勵與發達地區建立產業聯盟和產業轉移合作示範區,省上對重點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貸款項目給予適當貼息。積極推進陝西—深圳合作,建好富平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支持渭南辦好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加快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推進鹵陽湖開發區創新管理模式。規劃建設渭南海關、出口加工區和陸港保稅區。依託優勢農特產品和能源資源類工業產品,打造外貿出口示範基地。加強與山西運城、臨汾及河南三門峽的合作,打造陝晉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
(二十五)千方百計擴大招商引資。開展領導幹部帶頭招商引資考核及獎懲試點,統籌協調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引進和落地工作。創新招商模式,從單純引資向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相結合轉變,從傳統單一項目招商向產業鏈、產業集群招商轉變,積極擴大招商引資規模,重點引進世界五百強企業、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堅持不懈改善投資環境,完善涉外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開放開發制度環境、政策環境和人文環境。
(二十六)大力推進科技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區域科技資源整合,把渭南納入統籌科技資源改革試點范圍,重點實施10個資源轉化重大科技專項、20個科技創新服務平台、30個重大科技專利產業化專項和40個骨幹企業研發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新型農技農資連鎖服務「大荔模式」示範工程建設。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試驗一批改革項目,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著力消除制約發展的體制障礙。實施「擴權強鎮」改革試點,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力爭培育3—5個地方財政收入過5億元的經濟強縣。深入推進全民創業,加大小微企業培育力度,激發民營經濟的發展活力,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力爭2015年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保障措施
(二十七)財政稅收政策。「十二五」期間,省財政每年安排2億元支持東大門建設,將渭南上繳的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省級留成部分全部返還。2015年底前,在渭南行政區域內的煤炭生產企業按照稅前每噸10元的標准提取生態補償基金,由渭南市統籌安排,重點解決資源所在地群眾利益補償、沉陷區治理及民生改善等問題。進一步加大對渭南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力度,提高縣級公共財政保障能力。積極爭取國家對渭南各縣(市、區)污水處理項目和秦嶺北麓渭河支流綜合治理項目的支持,省上將渭南水利建設基金返還比例提高至50%。積極爭取國家設立三門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基金。 「十二五」期間省財政每年專項安排500萬元配套資金支持潼關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加大對渭南科技統籌創新工程支持力度,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給予一次性300萬元獎勵,對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超過規定標準的,按超出部分2%給予不超出100萬元的獎勵。
(二十八)投資金融政策。省級基本建設投資和各類專項資金適度向渭南傾斜。中央安排我省的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優惠貸款,給予渭南相應傾斜。對在渭南設立或遷入的金融機構總部、區域總部,省財政給予一定數額資金補助。支持渭南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組建地方性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引導發展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鼓勵省內擔保機構對渭南符合條件的企業銀行貸款優先提供擔保,擴大政策性蘋果保險試點范圍。支持「區域集優」債務融資模式創新試點,建立幫助地方企業實現直接債務融資的長效機制,推動地方政府、企業共同出資建立中小企業直接債務融資發展基金。優先支持渭南發行城市建設債券,加快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在渭南開展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加快發展完善資本、產權、技術、土地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完善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於當地的政策,提高農村貸款比例。
(二十九)土地政策。加大對東大門建設用地的傾斜力度,適度增加建設用地年度計劃指標,優先安排渭南城鄉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將縣城和重點鎮列入全省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優先保障重大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和承接產業轉移及城鎮建設用地需求。建立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加快重大產業項目用地預審和審批。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支持力度,推動小秦嶺金礦區整裝勘查與開發。鼓勵渭南市進一步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力度,通過聯合兼並重組,做大做強礦業經濟。支持渭南開展未利用土地開發管理改革試點、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改革和完善土地徵收制度,確保農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權益。調整整合農場和勞教場所等用地,提高閑置土地利用效率。
(三十)組織領導。省政府成立推進渭南建設陝西東大門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負責做好日常工作。省級各有關部門要從自身職能出發,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渭南市要成立相應機構,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措施,切實推動陝西東大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㈡ 扶風縣是貧困縣嗎
扶風縣是陝西省貧困縣哦。
陝西省集中43個連片特殊貧困困難縣(區)
西安市:周至縣。
寶雞市:扶風縣、隴縣、千陽縣、麟游縣、太白縣。
咸陽市:永壽縣、長武縣、淳化縣。
榆林市:橫山縣、綏德縣、米脂縣、佳縣、吳堡縣、清澗縣、子洲縣。
漢中市:南鄭縣、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佛坪縣、留壩縣。
安康市:漢濱區、旬陽縣、紫陽縣、漢陰縣、石泉縣、平利縣、白河縣、嵐皋縣、寧陝縣、鎮坪縣。
商洛市:商州區、洛南縣、山陽縣、丹鳳縣、商南縣、鎮安縣、柞水縣。
其中就有扶風縣哦。
扶風縣,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地處關中平原西部,為佛骨聖地、佛教聖地法門寺所在地。位於陝西省中西部,寶雞市境東部湋河流域。介於東經107°45′—108°03′,北緯34°12′—34°37′之間,總面積720平方千米。
扶風縣是寶雞市的東大門,因「扶助京師、以行風化」而得名。地勢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為主。扶風縣屬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境內主要河流有渭河、湋河。礦藏有石灰岩、大理石。隴海鐵路、G30西寶高速公路和209省道、104省道過境。被稱為東方佛都。
(2)富平北新建材擴展閱讀
扶風縣的各方面情況:
1、扶風縣水資源總量49.86億立方米,其中渭河、水和漆水過境流量即達46.56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量僅33018萬立方米,余均暫難開發利用。可開發利用量占資源總量的6.6%,居民人均786立方米。
2、以蘋果為主,品種以秦冠為主,還有多種雜果如桃、梨、杏、葡萄、柿子、山楂等。乾果以核桃為主,是「隔年核桃」的原生地。
3、有針葉用材樹6種;闊葉用材樹48種;灌木18種;刺槐和油松在山區大面積成林;水杉在渭河南岸灘地有成片栽植;農田林網以楊樹為主,泡桐次之;村莊院落多栽楊、桐和椿、榆、楸、槐等4個鄉土品種。
4、扶風縣野生動物獸類主要有:狼、豺、野兔、豹、野豬、獾、狍、黃鼠狼、蝙蝠。
5、扶風縣礦產資源多為建材原料,北部山區下古生代地層盛產灰岩,儲量約15億立方米,碳酸鈣含量50%以上,現正大量開采。
6、截至2018年末,扶風縣戶籍人口44.3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719人,人口出生率為8.25‰;死亡人口2155人,死亡率為4.7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7‰。
7、2018年,扶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9.87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0.82億元,比上年增長2.8%;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78.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2%;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0.26億元,比上年增長7.5%。
三次產業結構為14.9:56.3:28.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33055元。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78.9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6.42%。
8、2018年,扶風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38億元,比上年增長4.8%。郭野路、扶法路拓寬改造工程已通車。
9、截至2018年末,扶風縣共有普通中學21所(含私立高中1所),小學83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635人,小學專任教師1437人。全年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8372人,小學在校學生21230人。普惠性幼兒園佔比86.4%。
㈢ 有關無棣縣變化的材料
夏縣境為兗州之域。"九河入海處當屬兗州"。《禹貢》載:"濟水、河水之間一帶是兗州。"
商縣境屬薄姑(又名亳姑、蒲姑)國地,治所在博興縣境內。
西周縣境為無棣邑,因境內有無棣山、無棣水而得名。周滅商,姜太公封齊君建國於營丘。無棣邑為齊國北疆、漁鹽之區,是華夏古老城邑之一。《左傳》載:"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清《海豐縣志》載:"今之武樂慶鹽皆其舊境。"《寧津縣志》載:"周,寧津屬無棣邑。"《鹽山縣志》載:"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鹽山縣為無棣地。"
春秋戰國無棣邑,為齊國地。《史記》載"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救燕返國,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齊境。桓公曰'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境……'於是分溝(無棣溝)割燕君所至與燕國"。自此無棣溝以北地區劃歸燕國,溝為齊燕國界。
秦縣境為厭次縣,初屬齊郡,後屬濟北郡。秦始皇以東有天子氣,乃東巡以厭(讀壓)之,次舍於此,而得名,治所在今惠民縣桑落墅北。楚、漢戰爭時期,縣境為漢將韓信所據,築有韓信屯兵的信陽城,位於信陽鄉車里村。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縣境置陽信縣,屬渤海郡,治所在信陽鄉車里村信陽城。新朝渤海郡改迎河郡,隨屬之。
東漢 縣境初屬青州平原郡富平縣,永平五年(62年)改為厭次縣,延光元年(122年)改屬冀州渤海郡陽信縣,延康元年(220年)陽信縣改屬青州樂陵郡。
魏晉縣境屬冀州樂陵國陽信縣。晉末國改郡,為樂陵郡陽信縣。
東晉十六國縣境為陽信縣地,晉咸和二年(327年)屬後趙。晉太和元年(366年)屬前燕。晉太元七年(382年)屬前秦。晉太元二十年(395年)屬後燕。晉義熙五年(409年)屬魏。
南北朝 縣境為陽信縣,南朝宋屬冀州樂陵郡,後屬北魏青州樂陵郡。北魏熙平三年(517年)冀、瀛州並為滄州,陽信改屬滄州樂陵郡。後為東魏、齊地。高齊天保七年(556年)厭次省並入陽信縣,陽信縣移治馬嶺城(今惠民縣),為附廓縣。
隋無棣縣,開皇六年(586年)析陽信縣北部、饒安縣東部置,屬棣州,治慶雲縣於家店村。大業二年(606年),棣州改滄州,屬滄州。大業八年(612年)廢州置郡,屬渤海郡。
無棣縣建築唐無棣稱上縣,屬渤海郡。貞觀元年(627年)省並入陽信縣。貞觀八年(634年)復置。天寶元年(742年)滄州改稱景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滄州,無棣隨屬。太和二年(828年)劃屬棣州,不久復屬滄州。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無棣縣,屬河北道滄州。
後周無棣縣,隸屬河北東路滄州保順軍。後周顯德六年(959年),置保順軍於無棣縣東南二十里,治所在信陽鄉城角村,軍如下州,轄無棣一縣。
北宋無棣縣,於治平元年(1064年)移治保順軍城,稱望縣,即縣治置軍使。大觀二年(1108年),屬滄州景城郡保順軍。
金無棣縣,屬河北東路滄州保順軍。天會四年(1126年),金兵占滄州,無棣縣入金。泰和三年(1203年),保順軍廢,無棣屬河北東路滄州。
元無棣縣,屬河北東路滄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南宋咸淳元年),無棣省並樂陵,以縣治入濟南之棣州,尋復置。是年,析無棣為東西二縣,縣境為東無棣屬棣州,治信陽鄉城角村。西無棣縣隸滄州,即今慶雲縣,治於家店村。
明海豐縣,屬武定州。洪武四年(1371年),無棣縣省並。明史載:洪武初州縣俱廢,洪武六年(1373年)六月,置海豐縣(另舊縣志載:明建文四年九月初四無棣改海豐),以縣境有海豐鄉,西北有海豐場取名,初屬濱州,後屬樂安州。宣德元年(1426年)樂安州改武定州,隨屬之。
清海豐縣,屬山東省濟東泰武臨(濟南)道武定府。雍正二年(1724年),武定州改為直隸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武定州升為府,隨屬。
無棣夜色中華民國無棣縣,屬濟南道。1913年2月,海豐縣屬山東省岱北道。1914年6月,海豐復稱無棣縣,屬濟南道。1925年10月,改屬武定道。1928年,廢道直屬山東省。1938年2月,無棣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冀魯豫省代管。1939年7月,無棣縣第二屆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屬冀南行政區第六督察專員公署。1945年9月,無棣縣解放,無棣縣屬渤海區第四專區,治無棣城。是年10月,遷水灣街,11月,遷信陽城。1947年初,遷車鎮小高村。1949年7月,第四專區改墾利專區,無棣屬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棣縣,1949年10月6日,縣政府遷無棣城。1950年5月,渤海區及所轄專區撤銷,改屬惠民專區。1958年10月,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並,屬淄博專區。1959年1月,陽信縣並入無棣縣。1961年,專區與縣恢復原建制,屬惠民專區。1992年3月,惠民地區改濱州地區。2001年1月,濱州地區改濱州市,無棣隨屬。
附:1938年3月,日本侵略軍成立偽"山東省公署",全省劃分為4道2市,無棣縣屬"魯北道"。1940年7月,全省改設10道,無棣屬武定道。1945年,日軍撤離無棣,偽行政區廢除。
㈣ 環境地質專業的本科生可以在陝西找什麼樣的工作 有哪些單位以及一些待遇
地質類的單位都可以的,陝西最好的地質單位是西安地調中心,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陝西地調院。其他的地質隊,勘察院,研究院都挺好的。下面是詳細單位(一定要加分啊,我好不容易找到的,我也是學地質的)
陝西省地質調查院 西安市雁塔北路100號(西安市大興東路12號) 甲級:區域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
乙級:固體礦產勘查;水工環地質調查;遙感地質勘查。
丙級: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陝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陝西省西安市含光路中段19號 甲級: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
乙級: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丙級:地球物理勘查。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地質勘查院(陝西礦業開發工貿公司) 西安市雁塔北路100號(省地礦局內) 乙級:固體礦產勘查。
丙級:勘查工程施工。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漢中地質大隊 陝西省漢中市東塔北路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區域地質調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礦產研究院 陝西省咸陽市濱河路7號 甲級: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
乙級:地球化學勘查。
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隊 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千河鄉馮家咀村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
乙級: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隊 西安市臨潼區代王街道辦地質六隊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
丙級:地球化學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綜合物探大隊(西安中勘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市龍首北路東段16號 甲級: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
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隊 陝西省安康市南環路中段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
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西安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 西安市長安縣北環西路七號 甲級: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氣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
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綜合地質大隊(陝西地礦第二工程勘察院) 陝西省渭南市朝陽大街 甲級:水工環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物化探隊 陝西省周至縣二曲鎮農商街48號 甲級: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九零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人民東路11號 甲級: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丙級:地球物理勘查。
陝西省地質礦產試驗研究所(西安綜合岩礦測試中心) 西安市雁塔北路100號 甲級: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選冶加工試驗。
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測繪隊 西安市雁塔北路100號 甲級:遙感地質勘查。
乙級:固體礦產勘查。
丙級:勘查工程施工。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七一七總隊 陝西省寶雞市金台區大慶路東段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區域地質調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西北有色地質研究院 陝西西安市西影路25號 甲級:遙感地質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選冶加工試驗。
乙級: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七一三總隊 陝西省商洛市東關11號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
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探);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七一一總隊 陝西省勉縣武侯鎮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區域地質調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七一二總隊 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渭陽西路63號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
乙級: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七一五總隊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文化路碧雲小區 甲級: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氣體礦產勘查。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水文工程地質總隊(西北有色勘測工程公司)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78號 甲級:水工環地質調查。
乙級: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物化探總隊 西安市碑林區邊家村水文巷5號 甲級: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
乙級:固體礦產勘查。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地勘院 西安市雁塔中路78號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區域地質調查;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陝西省西安市尚勤路66號 甲級:地球物理勘查。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九隊 陝西省渭南市站北路6號 乙級:固體礦產勘查(煤);氣體礦產勘查。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九四隊 陝西省銅川市延安路82號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
乙級:氣體礦產勘查。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六隊 陝西省西安市太乙路279號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
乙級:區域地質調查;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鑽探)。
丙級:地球物理勘查。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勘察研究院 陝西省西安市建東街東段4號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煤)。
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水文隊 陝西省富平縣莊裡鎮北新街27號 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一隊 陝西省韓城市象山路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
乙級:勘查工程施工。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 陝西省榆林市人民西路27號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煤);勘查工程施工(鑽探)。
乙級:氣體礦產勘查。
陝西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 陝西省西安市西影路301號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水工環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
乙級:區域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丙級: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陝西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一四隊 陝西省城固縣西環二路中段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
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
核工業二零三研究所 陝西省咸陽市渭陽西路48號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
乙級:區域地質調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陝西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二四大隊 西安市灞橋區讀書村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
乙級:勘查工程施工。
陝西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一一大隊 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紡渭路六十四號信箱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地球化學勘查。
丙級: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中國建材地質勘查中心陝西總隊 陝西省西安市北大街444號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區域地質調查;水工環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陝西地質勘查院 陝西省漢中市河東店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
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西北地質勘查院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南路95號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西安友誼東路166號 甲級:區域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遙感地質勘查。
丙級:地球化學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雁塔路北段100號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 西安市建西街3號 甲級:水工環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遙感地質勘查。
乙級:區域地質調查。
陝西韓城礦務局注漿勘探公司 韓城市象山路中段 甲級:固體礦產勘查。
乙級: 勘查工程施工。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
銅川礦務局地質勘探公司 陝西省銅川市王益區川口路11號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陝西澄合天宇勘探建井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澄城縣庄頭鄉 乙級:固體礦產勘查。
丙級:勘查工程施工。
陝西天工建設有限公司 陝西省蒲城縣罕井鎮大慶路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 西安市雁塔北路52號 甲級:水工環地質調查;氣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固體礦產勘查(煤);液體礦產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 西安市習武園9號 甲級:水工環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地球物理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長安大學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南二環路中段 甲級:區域地質調查;水工環地質調查。
乙級:固體礦產勘查。
丙級:地
陝西地質工程總公司(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地質工程勘查院)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00號 甲級:水工環地質調查;勘查工程施工。
乙級: 液體礦產勘查。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核工業西北經濟技術公司 陝西省西安市西影路301號 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探)。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天地地質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市建東街東端4號 甲級:勘查工程施工。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恆暖地熱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新民街2巷2號 甲級:勘查工程施工(鑽探)。
陝西大秦地質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市雁塔路中段78號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天地礦業有限公司 西安市雁塔北路100號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探地勘測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126號百隆廣場B幢7-D。 乙級:地球物理勘查。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水工環地質調查;地球化學勘查。
西安縱橫投資有限公司 西安市高新區高新二路12號協同大廈同馨閣2F-B座5號。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中核資源有限公司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00號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西安中正礦業咨詢有限公司 西安市高新區楓葉新都市區1號住宅樓1102室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西安豪普蘭德資源技術有限公司 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糜家橋小區世紀公寓1605室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晨龍溫泉開發公司 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建東街4號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陝西國興礦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市灃惠南路4號楓葉新都市A10-21105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太白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陝西省太白縣太白河鎮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 陝西省西安市丈八東路18號 甲級:地球物理勘查。
陝西省豫勝石油鑽采有限公司 陝西省西安市小寨西路196號 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探)。
陝西西科地質與環境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市雁塔路中段58號副4號樓315室 丙級:水工環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榆林市榮岩地質勘探有限公司 陝西省榆林市崇文路1號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陝西正旗礦業有限公司 陝西西安市西影路25號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毅貞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市雁塔路南段126號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紅石投資有限公司 西安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四路秦-唐12棟5號樓。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渭南金獅地質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渭南市樂天大街中段安居樓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渭南市黃河礦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渭南市杜化路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金石礦業投資有限公司 西安市碑林區火炬路企圖時代九層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商洛寶源工程有限公司 商洛市東關11號 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探)。
神木縣礦業地質測量管理站 神木縣人民廣場北側礦管大樓 丙級:固體礦產勘查。
陝西省地礦局第一工程勘察所 安康市南環路中段 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探)。
志丹縣金鳳石油鑽井有限公司 縣城北(城皇廟溝283號) 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探)。
定邊縣森豪威石油鑽井工程運輸有限責任公司 定邊縣定邊鎮東環路 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探)。
延安三元鑽采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延安市南二十里鋪 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探)。
延安雙豐科工貿有限公司 延安市馬家灣 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探)。
㈤ 中國產玉的地區都有哪些
1、新疆和田地區:
和田地區屬典型的內陸乾旱區,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屬專乾旱荒漠性氣候,境內有大屬小河流36條,是中國光能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以盛產和田玉聞名,是著名的玉石之鄉、絲綢之鄉、地毯之都和瓜果之鄉。
2、遼寧省岫岩滿族自治縣:
岫岩滿族自治縣現已探明儲量的礦藏有42種,其中岫岩玉儲量約300萬噸,岫岩主要有透閃石質玉 (老玉、河磨玉、石包玉)、蛇紋石質玉(岫玉、花玉、黃玉等)和透閃石質玉與蛇紋石質玉混合體(甲翠)三大類。
3、遼寧省阜新市:
阜新歷史文化悠久,因出土世界第一玉和華夏第一龍,被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
4、祁連山:
祁連縣玉石溝和夾道寺以及祁連縣周邊山區中產出的祁連玉,玉色暗綠,有較多的黑色斑點,地質學鑒定其礦物是蛇紋石,與岫岩玉相同,但玉色極易與岫岩玉相區別。
5、青海省鴛鴦鎮:
鴛鴦鎮礦產資源種類較多,非金屬礦藏豐富。主要有水泥礦石,玉石等。利用資源價格低成本的比較優勢,興建的礦產加工、銷售、建材工業已初具規模,特別是省級企業—武山水泥廠,具有一定的競爭實力和影響力。
㈥ 移駕許都,許都是
看一看吧!三國迷必知啊!
漢許都故城,位於許昌縣東部15公里張番鄉古城村。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獻帝自洛陽遷都於此。
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十月,曹操之子曹丕在「受禪台」舉行受禪登基大典,寄希望皇家基業從此繁榮昌盛,遂改許縣為許昌。
五丈原:在今陝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岐山縣城南約20公里,南靠秦嶺,北臨渭水,東西皆深溝五丈原位於八百里秦川西端,寶雞岐山縣 五丈原鎮境內。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是三國時代諸葛亮屯兵用武、勞竭命隕的古戰場,勝跡累累,遠近聞名。也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一個戰場。
長坂:在今湖北當陽東北。
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
街亭:在今甘肅庄浪東南
徐州古稱彭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江蘇省西北部,北鄰山東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東連連雲港市,南鄰宿遷市。為華夏九州之一。地處南北方過渡地帶,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向來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和商賈雲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鄉,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
春秋戰國時期,彭城為宋邑,徐國國都、楚國國都。秦漢之際,西楚霸王項羽建都彭城。彭城還是西漢、東漢、三國時曹魏和西晉等三朝封國的國都,長達500多年。從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則一統天下,開創了歷史上輝煌的漢王朝。西漢時期,彭城為劉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國——楚國和彭城國。東漢末年,曹操遷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稱徐州。
山陽郡,或為山陽國、昌邑國,是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置。。黃初元年(220年),魏受禪,山陽國除為郡。封漢獻帝為山陽公。晉泰始元年(265年),以山陽郡置高平國,仍治昌邑縣。南北朝宋、北魏置高平郡,移治高平縣(縣治在今山東省鄒城市西南)。隋初郡廢。
邳州古稱邳國、下邳,民國元年始稱邳縣,1992年10月撤縣設邳州市。位於江蘇省北部。
七星關:今貴州畢節西南七星山上,傳諸葛亮祭旗處。
九江郡:治壽春。轄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區,魏改淮南郡
上郡:治所在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
上黨郡:治所在壺關,轄晉東南。
上庸郡:漢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廣陵郡:治所在今揚州西北,當時屬於徐州管轄。
小沛:即沛縣的別稱。
義陽郡:湖北棗陽東南。
子午道:從長安東南的杜陵穿秦嶺到漢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天水郡:治所在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東漢時曾叫漢陽郡,魏又改為天水。
五原郡:治所為九原,在今內蒙包頭西北,呂布為五原人。
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即今太原市西南。
中山:漢時郡、國,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
長沙郡:當時治所在臨湘,即今湖南臨湘。
烏林:孫劉破曹處,今湖北洪湖縣東南,長江北岸的烏林磯。
巴東郡:漢末劉璋設,治魚復,即今四川奉節東。
巴郡:原來的巴郡在劉璋時被一分為三,分巴東、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閬中(今閬中),巴郡治江州(今重慶)
左馮翊:漢時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即把京師附近地區歸三個地方官分別管理。左馮翊、右扶風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區名。魏改馮翊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
右扶風:見上條。魏改扶風郡,治槐里,今陝西興平東南。
右北平:治平剛,在今遼寧凌源西南。公孫瓚曾領此郡。
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天德江北岸,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平原:有時稱郡有時改國,治所均在今平原縣西南。
東平國:治無鹽,即今山東東平。
東郡:轄魯西和豫東北,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
東莞郡:漢末設,治所在今山東沂水東北。
東海郡:治郯(今山東郯城北),陶謙時為徐州治所在郯,後遷到彭城。
北地郡: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
北海郡:有時稱國,治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
盧龍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代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西南。
白馬:在今河北滑縣,當時在黃河南岸,與北岸黎陽津相對。
白帝城:在四川奉節白帝山上,是東漢處公孫述建,他自以為是白帝,故命名。
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東)。
永昌郡:轄今雲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韋,即今雲南保山東北。
弘農郡:治弘農縣,即舊函谷關地,在今河南靈寶北。轄黃河以南,宜陽以西。
遼東郡:治襄平,即今遼陽。
遼西郡:治陽樂,即今遼寧義縣西。
西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處,在今甘肅天水西南。
西河郡:漢時西河郡轄今內蒙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地區。治茲氏,即今汾陽。
揚州:漢揚州包括江蘇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國時魏、吳各有揚州,吳揚州治建業,魏揚州治壽春。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東南。吳後改西陵,晉又改夷陵。
延津:今河南延津,當時在黃河以南。從延津東北至滑縣的渡口,也統稱延津。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廣西合浦東北。
會稽郡:治三*,即今紹興,轄浙江的錢塘江以南和福建。後吳又增設臨海、建安等郡,轄地縮小。
交州:東漢交州治番禺,即今廣州,轄今兩廣及越南北部。吳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交州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齊郡:治臨淄(在今山東臨淄)。
朱崖郡:孫吳時設置,治徐聞,在今雷州半島的徐聞縣西,稱海南島為朱崖洲。
並州:東漢和魏治晉陽,轄今山西大部以及內蒙、河北各一部。
米倉道:從漢中沿著濂水穀道和巴江穀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江夏郡:漢時治安陸(今湖北雲夢),轄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國時魏吳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雲夢西南),吳在武昌(今鄂城)。
江州:即今重慶嘉陵江北岸。
汜水關: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也就是虎牢關,演義里把一個關兩個稱呼誤以為兩個關。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安定郡: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北。
祁山:在今甘肅禮縣東北。
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古董灘附近。
陽平關:漢陽平關在今陝西勉縣白馬河與漢水交接處,蜀漢的陽平關在在漢陽平關南,今寧強西北。
*平郡:曹*時設立,治*平(今甘肅文縣西北),後被蜀漢佔有。鄧艾滅蜀時經過的*平道是指從今文縣穿越岷山山脈,經過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沮水、漳水之間。
趙國:即邯鄲郡,治邯鄲。
蒼梧郡:治光信(今廣西梧州),轄梧州及湖南、廣東一部分。
赤壁:一般認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說武漢以南的赤磯山。蘇東坡把湖北黃岡的赤鼻磯誤作赤壁,又被稱為東坡赤壁。
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吳郡:治吳縣(今蘇州),轄今蘇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內。
廬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廬江西南。
廬陵郡:孫策時設置,治廬陵(在今江西泰和)。
沛國:治相縣,在今安徽,和沛縣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北。
陸口:即蒲沂口,蒲磯口,陸水入長江處,魯肅、呂蒙屯兵處。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隴西。
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
陳國:獻帝時改陳郡,治陳縣,即今淮陽。
陳留郡:治陳留,在今開封東南陳留城。
昭陵郡:吳開始設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陽。晉為避司馬昭諱改邵陵郡。
青州:轄今山東東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臨淄。
青溪:吳在建業城東南開運河,從鍾山西南經今市區入秦淮河。
武鄉:諸葛亮封武鄉侯,在漢中東北。
武昌:原名鄂縣,今湖北鄂城,孫權時改。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肅成縣西。
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西),轄今鄂西南、?骷扒
㈦ 富平縣是怎麼規劃的
富平縣城鄉建設「十一五」規劃 總體目標:以強勢推進我縣城鎮化進程為龍頭,以撤縣設市、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和建設整潔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眾志成誠,打造生態家園,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富平。工作任務:以圍繞一個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嚴管兩個市場(建築市場、房地產市場),堅持四高原則(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深化四項改革(市政公用事業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城市經營市場化改革、環衛體制改革),實現六個突破(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點工程新突破;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城市環境面貌的新突破;推進房地產市場規范運作,實現房地產業發展新突破;推進整頓、規范建築市場秩序,實現建築業發展的新突破;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實現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的新突破;推進行業作風建設,實現行業服務水平新突破)為重點,堅持以人為本,多措並舉,強力推進富平城鄉建設整體工作上台階、上水平。歷經五年的努力,使富平城鄉建設面貌大為改觀,城市品位顯著提升,城市綜合功能明顯增強。1、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原則,五年內,調劑一定的物力和財力,加強編制城市和鄉村分區規劃、專業性規劃。城鄉建設從創新設計理念、放開規劃視野、打造城市精品、培植城市精神、塑造城市文化、體現城鄉個性出發,逐步形成富平城鄉建設的新面貌,新特色。鄉村規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五年內完成24個鄉鎮的規劃修編工作,完成337個行政村、2106個村民小組的規劃編制工作。向全縣放發10套農村住宅通用標准設計圖紙,認真落實《陝西省農村村莊和民宅規劃建設條例》,從根本上扭轉「村村無規劃、長期無人抓、個個臟亂差」落後被動的局面。2、在城鄉建設上高起點、高標准地完成十大工程任務:①完成全長7km、寬40m的東一環建設任務(約投資8600萬元);②完成全長6.8km、寬50m的富昌路建設任務(約投資9000萬元);③完成全長700m、寬30m的蓮湖街東段,全長1km、寬40m的南韓大街東段,全長1.8km、寬40m的金龍大道南段的建設任務和94條總長25.83km背街小巷的整治改造任務(約投資2700萬元);④完成城市管線網路綜合治理,城市供水、供氣、供熱的招商引資工程;⑤完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任務;⑥完成荊山塬萬畝生態園規劃建設工程建設任務;⑦完成人民路南段、金龍大道北段拆遷改造和溫泉河收費站、市運輸公司、化工廠搬遷工程任務;⑧完成莊裡、縣城「次開發區」,美原、宮里、流曲、劉集四大中心鎮和梅家坪、淡村、張橋、到賢、底店、老廟等周邊口子鎮建設,完成主幹道路硬化、綠化、亮化任務,完成供水、排水、垃圾處理建設工程建設任務;⑨積極吸納社會、民間投資,繼續完成南韓花園小區、鑫瑞商業園區二期工程,新建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的「富平人家」商住小區;⑩完成4個戶外休閑娛樂廣場,3個專業市場(建材市場、綜合飲食市場、小百貨批發市場)及城區10座公廁的建設任務。3、堅持依法從嚴治城,強化城鄉管理:①切實加強城建系統政風和行風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糾建並舉的方針,內抓基礎管理,外抓優質服務,內強綜合素質,外樹公僕形象,實行政務公開,打造陽光政務,實行服務承諾,文明規范執法,著力打造一支紀律嚴明,辦事高效,作風優良,群眾滿意的城建隊伍。②依法嚴管「三個市場」(建築市場、房產交易市場和工程招投標市場),嚴查「六無」(無報建、無勘察、無招標、無設計、無質監、無監理)和「三邊」(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工程,整頓建設秩序,規范建設行為。 ③創新城鄉管理機制,理順管理體制,使城鄉建設依法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的管理軌道。④建立完善縣、鄉、村、組四級管理網路,實施「321」城鄉建設專業人才戰略工程,用5年時間給每個鄉鎮配齊配強3名、行政村2名、村民小組1名建設管理專業人才,加強鄉村組織機構建設,落實縣鄉兩級抓鄉村建設職責,強化業務知識和法律培訓,為鄉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徹底解決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嚴重滯後、直接影響我縣城鄉建設統籌發展的這一重大現實問題。4、強化經營理念,提高經營水平。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最大限度地盤活城市資產存量,吸引增量,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建設投入機制,走「以地生財、以財建城、以城招商、以商活城、滾動發展」的新路子。樹立規劃效益觀,把經營城市的重心前移至規劃環節,用規劃來顯示各個區域的發展前景,造就增值預期,提高土地增值水平。發揮城市區位優勢,大力推行廣告有償使用,重要位置實行招標拍賣,對城市道路及路燈的廣告權進行招標,對路名、橋名、街名、站名、場名、校名、公交線路牌有償轉讓,獲得城市維護和建設資金。在鄉鎮和村莊經營上,加大遷村並點力度。總的思路是:在村莊建設規劃的指導下,縮並自然村,建設中心村,整治「空心村」,建設新農村(①對經濟較發達,建房農戶較多的城市近郊村莊,按照統一規劃、一步到位的開發農戶多層住宅小區;②對經濟較發達的城鎮周邊的自然村或零星村宅,以集鎮為中心,有步驟的整體搬遷,連片發展,逐步形成規模;③對離城鎮較遠、經濟基礎一般的丘陵崗地村莊,以自然及經濟社會條件相對優越的村莊為中心,歸並其周圍零散的自然村;④對各種原因形成的一些「空心村」,加強宅基地流轉,逐步縮村填實形成新村)。完善村莊建設規劃,大力提倡相對集中建房,推廣聯建統建,使遷村並點規劃建設工作邁向科學、合理、有序發展的良好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