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居建材 » 儒家電子書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儒家電子書

發布時間: 2021-02-22 23:16:51

Ⅰ 儒家大能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儒家大能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儒家大能
作者:帶劍書生2017
測試排版
更新時間2012-3-13 17:24:54 字數:209
為什麼排版不對呢,為什麼排版不對呢?
為什麼排版不對呢,為什麼排版不對呢?
為什麼排版不對呢,為什麼排版不對為什麼排版不對呢,為什麼排版不對為什麼排版不對呢,為什麼排版不對為什麼排版不對呢,為什麼排版不對為什麼排版不對呢,為什麼排版不對為什麼排版不對呢,為什麼排版不對為什麼排版不對呢,為什麼排版不對為什麼排版不對呢,為什麼排版不對為什麼排版不對呢,為什麼排版不對為什麼排版不對呢,為什麼排版不對
為什麼排版不對呢?郁悶啊。
第十一節 勉強拿點
更新時間2012-3-30 22:25:44 字數:549
其實葉飛並不喜歡拿死人的東西。何況也沒有見這個倒霉蛋用過什麼強大的寶物。他的幻陣被破了以後,用石頭砸也不用寶物,可見他沒有什麼好的寶物。
不過這一戰葉飛燒了木飛鳥,自行舟也被砸壞了。所以勉強拿點東西算是補償。看了看妖人的東西,葉飛挑了一個牌子。說是木牌,那是葉飛覺得有點像沉香木,又有點像是玉石,總之看不出材質。反正入手挺沉的。
再看的用途,葉飛到看出了些門道。牌子發出淡淡的香味,這也是葉飛覺得它是沉香木得原因。估計可以安定神念,辟邪避瘴這些用途。葉飛不會幻術,所以對這些可以防範幻術的東西高看了一眼。
就是對這牌子的具體用途卻不是很了解。上面有五個空洞,看樣子剛好可以插進去五根手指。當著這么……

Ⅱ 厚黑學白話文電子書或精華版

目 錄
導讀
《厚黑學》自序
一 緒論
二 厚黑學
三 厚黑經
四 厚黑傳習錄
五 結論
《我對於聖人之懷疑》自序
我對於聖人之懷疑
《厚黑叢話》自序
致讀者諸君
厚黑叢話卷一
厚黑叢話卷二
厚黑叢話卷三
厚黑叢話卷四
厚黑叢話卷五
厚黑叢話卷六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自序一
自序二
一 性靈與磁電
二 孟荀言性爭點
三 宋儒言性誤點
四 告子言性正確
五 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
六 人事變化之軌道
七 世界進化之軌道
八 達爾文學說之修正
九 克魯泡特金學說之修正
十 我國古哲學說含有力學原理
十一 經濟、政治、外交三者應採用合力主義
怕老婆的哲學
厚黑教主傳

《厚黑大全》導讀
照明

任何當代文化只有汲取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才能成長壯大。對傳統文化的評價就是對中國歷史的評價。對待傳統文化要有科學的態度,既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又要反對國粹主義。自五四運動以來展開丁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優劣的論戰,至今仍在繼續。論戰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為了從宏觀七更准確地把握傳統文化的總體特徵和精神風貌,從而把民族歷史更快地推向前進。中國傳統文化既以歷史悠久、成就輝煌而著稱於世,又以弊端叢生而遺害無窮。從某種意義上說,揭示傳統文化的缺點比挖掘傳統文化的優點更發人深省。要了解傳統文化的瘋疾,輯有李宗吾一系列著作的《厚黑大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本書作者李宗吾,少時,曾從孔於「後世以為楷」之語,改名為世楷,字宗儒,表示宗師儒家。後來在成都讀書時,以為儒家學說缺點殊多,宗孔干之儒家無如宗自己,遂改名為宗百,從此進入他自己認為的那種狀態:每讀古人書,必牛懷疑,以思想獨立精神審視歷史和社會,1912年,他以「獨尊」之名,撰寫了轟動—時的《厚黑學》,以後陸續寫了—『些系列文章,其中包括1927年發表的《我對聖人之懷疑》。1928年發表了《社會問題之商榷》。1936年,他將歷年所作文字的一部分,融合自己的新觀點和想法,重新以隨筆體裁整理為文,在成都《華西日報》上開辟《厚黑叢話》專欄,連載發表,以後同名結集單獨成書。1936年,他還發表了被人稱為扛鼎之作的《中國學術之趨勢》。1938年,又將以前曾發表過的短文((JL、理與力學》重新整理成書同名發表。因作者認為此文所言是厚黑學在學理上之根據,所以人們稱此書為《厚黑原理》。

作者的基本思想線索是在研究人性中,提出了「厚顏黑心」之說,由此而生「心理變化,循力學公例麗變化」之說。作者認為後者,使「厚黑學就有哲理上之根據了」。其論人性、論經濟、論政治、論國際關系、論學術,均循此線索。他自己認為世人多注意其「厚黑學」,而對其他作品「不甚注意」,其實,後者才是作者更為著重的作品。

這些著作八十年代又成為台灣、香港地區及日本的暢銷書。作者以強烈的使命感和敏銳的洞察力,對封建社會的政治黑暗和官場腐敗予以深刻揭露和嚴厲抨擊。文筆犀利,諷刺辛辣,許多見解令人嘆為觀止。作者視角獨特,觀點新穎,自成一家,使人不能不佩服其對傳統文化的切膚感受與妙悟能力。

《厚黑大全》收集了李宗吾的重要論文和專著,通覽全書,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全貌。就學術價值和歷史地位而言,《厚黑學》、《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厚黑叢話》、《中國學術之趨勢》、《社會問題之商榷》堪稱是李宗吾的代表作。

《厚黑學》是作者的壓軸之作,』作者以為如果不是徹底的厚顏與黑心,就不能成為大奸大雄。他將厚黑學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代表人物是堯舜,學說是孔孟之道。其特徵是人民渾渾盛題,無所謂厚無所謂黑,純是天真浪漫,人人皆處童心狀態。此時提倡道德,欲返民風於太古。第二時期,代表人物是劉備、曹操,劉備是厚顏的代表,曹操是黑心的典型,學說是作者的《厚黑學》。其特徵是人民知識漸增,機變百出,世故姦猾,陰險狡詐。第三時期,代表人物還未出現,學說是作者的《心理與力學》。其特徵是以孔孟之道行曹劉之術。在第三時期,即使孔孟復生,必歸失敗者,謂其無曹劉之術也;曹劉復生,亦歸失敗者,謂其無孔孟之心也。作者認為他所處的時代是第二時期末,第三時期初。

作者撞笑怒罵,妙語連珠,通過刻劃封建社會某些政治家的真實肖像,徹底剝下了他們的畫皮。作者以三國時代的曹操、劉備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使讀者得以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曹操和劉備是三國時期的一代易雄。經過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傳播,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在作者看來,曹換的特長全在心黑,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皇後皇子,並鼓吹「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人生哲學,

好雄的嘴臉暴露無遺。劉備的特長全在臉皮厚,他依曹操、依呂布、依劉表、依孫權、依袁紹,東逃西跑,喪盡廉恥。他最善哭,以騙取將士的好感。曹操和劉備是封建政治家的雙絕,中國的政治哲學在二人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被運用得爐火純青。孫權心腸之黑,彷彿曹操,無奈黑不到底,黑之程度比曹操略遜一籌;臉皮之厚,酷似劉備,無奈厚不到底,厚之程度,比劉備稽遜風騷。他雖黑但不如操,雖厚亦不如備,也不失英雄本色。曹劉孫三人各有千秋,誰也征服不了誰,於是只好天下三分。作者指出,項羽失敗正如韓信所言是由於「婦人之仁,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氣,其病根在臉皮不厚,而劉邦獲勝全在心腸黑臉皮厚。韓信臉皮最厚,但心不黑,最後身首異處。范增心最黑,臉皮不厚,最後疽發背死。作者通過對以上典型人物的分析,終於發現了千占不傳的秘訣:一部二十四史,一言以蔽之,厚黑而已。

作者認為,厚黑學分三步功夫,第 步是「厚如城牆,黑如煤炭」。城牆雖厚,可用火炮轟破;煤炭雖黑,但顏色可憎,眾人不願接近它。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同第一步功夫相比雖有天壤之別,叮畢竟有形有色,別人經過細心觀察便可看出蛛絲馬跡。第三步是「厚而無形,黑而無色」,進入「無聲無嗅,無形無色」之境界。臻於此境,就可以攻無不克、戰無 不勝、銳不可當、所向披靡。厚黑術被封建政治家奉為圭桌,是其爭權奪利的錦囊妙計。籬建政治家未必懂政治學,但不能不通厚黑學。

作者創立了厚黑學理論,從學術淵源上講,儒家的消極面是「厚學」的理論基礎,法家的消極面是「黑學」的指導思想。關於厚黑的內涵、功能,作者有一段精闢的論述,他說:「天命之謂厚黑,率厚黑之謂道,修厚黑之謂教;厚黑也者,不得須爽離也,可離而非厚黑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厚,恐懼乎其所不黑,莫險乎薄,莫危乎白,是以君子必厚黑也。喜怒哀樂皆不發謂之厚,發而無顧忌,謂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至厚黑,天下畏焉,鬼神懼焉。昏君好臣無一不厚不黑,即使名君賢由也未必又薄又自。」

在《求官六字真言》、《做官六字真言》、《辦事二妙法》等篇中,作者通過對封建官場求官、做官、辦事技巧的剖析,戳穿了封建官吏官運亨通,青雲直上的隱秘,有些話堪稱至理明言,一語道破,讀來令人茅塞頓開。所謂求官六字真言即空、貢、沖、捧、恐、送。空即別無他求,一心求官,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貢即善於投機鑽營,逢場做戲;沖即出語驚人、嘩眾取寵;捧即溜須拍馬,曲意逢迎;恐即對上司表面上阿澳奉承,實際上暗擊對方要害;送即損公肥私、請客送禮。所謂做官六字真言是空、恭、綳、凶、聾、弄。空即凡事不必認真,難得糊塗;恭即對上司卑躬屈膝,脅肩餡笑;綳即對下屬和百姓假裝滿腹經論、威風凜凜;凶即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要不揮手段,而表面上又要溫良恭儉讓,以仁義之名行厚黑之實;聾即對批評裝聾作啞,充耳不聞;弄即千方百計中飽私囊。只有會求官,才能高官得做、駿馬任騎;只有會做官,才能官運長久,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封建官吏雖有正意、誠心、修身的信條與理想,但普遍缺乏政治道德,貪官污吏的泛濫成災是厚黑學廣有市場的必然產物。所謂辦事二妙法是指鋸箭法和補鍋法。戰國管仲和東晉王導是將二妙法運用得天衣無縫的典範。辦事二妙法是封建政治家在政治舞台上縱橫摔園,常勝不敗的政治秘密。

作者將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應用到心理學中,創一臆說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寫成專著即((JC理與力學》。作者認為,一部二十四史是人類心理留下來的影像,取歷史上的事跡,依力學規律繪出圖來,即知人事紛紛擾擾,皆有一定軌道,感情之深淺與距離之遠近成比例。一個人以自我為中心構成一個小圈,』其親、兄、鄰人、本省人、本國人、外國人依次構成逐漸放大、逐漸疏遠的大圈。孟子主張性善論,他站在最里圈向外看去,見得凡人的天性,都是孩提愛親,稍長愛兄,再進則愛黑學與諸子百家學說是相通的,周秦諸子從老子到韓非子都在研究厚黑學,只是未發明厚黑學名詞罷了。道法兩家學說,根本上原是相通的,斂之則為老子之清靜無為,發之則為韓非之酷刑慘烈。卑弱者,斂之之時,所謂厚也;可畏者,發之之時也,所謂黑也。

《中國學術之趨勢》包括四部分:老子與請教之關系、宋儒與川蜀文化、宋儒與道統、中西文化之融合。作者主要分析了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特徵,並對儒道兩家的關系及二者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地位給予了新的說明。作者認為中國學術有兩個最發金時期,第一是周秦諸子,第二是趙宋諸儒,此二期之學術都有創造性。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是周秦學術之繼承;元明是趙宋學術之發展,清朝則是漢宋學術之融合,局秦是中國學術獨立發達時期,趙宋是中國學術和印度學術融合時期。作者認為周秦諸子的代表是老於而不是孔子,趙宋諸儒的代表是程明道而不是未子。若從淵源論,此說成立,若從影響論,孔子與朱子才是兩個時期的代表。

老子就致虛守靜、歸根復命而言,屬出世法,庄列關尹諸人,走的是這條路;就以正治國,以奇用兵而言,屬人世法,孔墨申韓諸子,走的是這條路。老子將人世法和出世法冶於一爐,一以貫之,故可總結周秦學術的全體。作者認為老子哲學是先秦譜子百家學說之總綱,該命題體現了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把握。作者看來,後人誤解了老子的無為思想,老於思想從根本上講是有為而不是無為。老子說:「我無為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麗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我無為、好靜、無事、無欲是無為,而使民化民正、民富民朴是有為。老子又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宇作流字解,則道德仁義禮五者,是連貫而下的。老子洞明萬物變化的軌道,有得於心,故老子言道德,作為老子的弟子,孔子重仁,孟子重義,萄子重禮,韓非重刑,從而完成了先
秦學術的演化過程。

Ⅲ 請問誰有《儒家史話》(秦義春)的電子書啊急求!

去 我愛讀電子書,有全本下載的。希望對你有用

Ⅳ 高分懸賞 求《現代新儒學研究》一書完整電子版,作者陳鵬

《現代新儒家研究》有PDF版本的

Ⅳ 求《青年王陽明:行動中的儒家思想》電子版

基本上你搜索引擎沒搜到的,除非是資源失效,那麼可能在提問中得到。
其實購買實體書是支持作者的一種方式,因為實體書的購買才是作家出書的意圖。
當然有些作家也出售了電子版權,你可以在網上購買,也不會有錯字。

Ⅵ 求朱義祿先生的《儒家理想人格與中國文化》電子書,最好是txt.

你可以用手機查上電腦...在電腦下載360手機助手~裡面有很多電子書 很好用的~在下載一個看書用的就可以了

Ⅶ 孔孟老莊的原文及譯文 電子書誰有謝謝

孔孟老莊,應該全了,請查收。

這些古文的東西不是很好掌握,電子版的就更沒有感覺了。個回人經驗是想答讀懂可以適當抄一抄。《道德經》也不過五千多個字,有三四個小時怎麼也能抄一遍了。

祝閱讀愉快~

ps:這種書最好還是買實體書,有注釋的原文大部分很便宜,一本不會超過十塊錢。如果你想深學,我可以給你介紹一些有關的書。

pps:我實在是不喜歡文言文詞典,關鍵是古文的意思太多了,對號入座麻煩死了,還不如自己猜……

不過千萬不要被翻譯牽著走啊,當個參考就行了,有的翻譯,實在是不堪入目啊。

Ⅷ 求《中庸》的電子書。。。。。。

郵箱。。。太長發不了。。。。

書名:《中庸》《大學》原文及譯注
作者:老全
來源:xiaoshuo
本冊:1 - 2
摘要:《中庸》《大學》原文及譯注
--------------
1 【《中庸》原文及譯注】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原文】
天命之謂性(1),性之謂道(2),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3)。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4);發而皆中節(5),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注釋】
(1)天命:天賦。朱熹解釋說:「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這里的天命(天賦)實際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稟賦,並無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這里是「沒有什麼更……」的意思。見(xian):顯現,明顯。乎:於,在這里有比較的意味。(4)中(zhong):符合。(5)節:節度法度。(6)致,達到。
【譯文】
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讀解】
這是《中庸》的第一章,從道不可片刻離開引入話題,強調在《大學》裡面也闡述過的「慎其獨」問題,要求人們加強自覺性,真心誠意地順著天賦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則修養自身。解決了上述思想問題後,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這一范疇,進入全篇的主題。作為儒學的重要范疇之一,歷來對「中庸」有各種各樣的理解。本章是從情感的角度切入,對「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釋。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的情感時,心中是平靜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樂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們必然要表現出來。表現出來而符合常理,有節度,這就叫做「和」。二者協調和諧,這便是「中和」。人人都達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氣和,社會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無事了。本章具有全篇總綱的性質,以下十章(2-11)都圍繞本章內容而展開。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的一篇,一般認為它出於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據《史記 孔於世家》記載,孔子的兒子名叫孔鯉,字伯魚;伯魚的兒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後,儒家分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從師承關系來看,子思學於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學於子思;從《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觀點來看,也大體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學派」的說法。後代因此而尊稱子思為「述聖」。不過,現存的《中庸》,已經經過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寫定於秦統一全國後不久。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於《大學》,不是取正義開頭的兩個字為題,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內容為題了。
早在西漢時代就有專門解釋《中庸》的著作,《漢書 藝文志》載錄有《中庸說》二篇,以後各代都有關於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絕。但影響最大的還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與《大學》、《論語》、《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為「四書」之一,成為後世讀書人求取功名的階梯。
朱熹認為《中庸》「憂深言切,慮遠說詳」,「歷選前聖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蘊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中庸章句 序》)並且在《中庸章句》的開頭引用程頤的話,強調《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都是實用的學問。善於閱讀的人只要仔細玩味,便可以終身受用不盡。
程頤的說法也許有些過頭,但《中庸》的確是內容豐富,不僅提出了「中庸」作為儒家的最高道德標難,而且還以此為基礎討論了一系列的問題,涉及到儒家學說的各個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為「實學」,被視為可供人們終身受用的經典,這也絕不是偶然的。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原文】
仲尼曰(1):「君於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無忌憚(4)也。
【注釋】
(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3)小人之中庸也:應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憚:顧忌和畏懼。

Ⅸ 誰有儒家十三經全集的電子書求求求啊.....

應該沒有,十三經那麼大的容量,光掃描就要好久的。還是去買吧,300元左右而已,網上都有的

Ⅹ 中華百家人生智慧叢書夢想與關懷—儒家的人生智慧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中華百家人生智慧叢書夢想與關懷—儒家的人生智慧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