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器侵權造成損害結果
如果是電器使用造成人身損害的
屬於產品缺陷
實際上是侵犯人身安全,也就是人身權
可以向電器生產廠家或者電器銷售者索賠
具體標准可以進行協商
也是直接去法院起訴
由法院進行判決
❷ 家電三包法怎樣規定的
第九條 產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退貨時,銷售者應當按發票價格一次退清貨款,然後依法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或者按購銷合同辦理。
第十條 產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選擇換貨或者修理。換貨時,銷售者應當免費為消費者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的產品,然後依法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或者按購銷合同辦理。
第十二條 在三包有效期內,因生產者未供應零配件,自送修之日起超過90日未修好的,修理者應當在修理狀況中註明,銷售者憑此據免費為消費者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產品。然後依法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或者按購銷合同辦理。因修理者自身原因使修理期超過30日的,由其免費為消費者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產品。費用由修理者承擔。
(2)家電侵權擴展閱讀:
我國「三包」的發展
1986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在《條例》中明確: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對產品質量負責。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的有關法規、質量標准以及合同規定的對產品適用、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要求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實際經濟損失。」
1995年2月,在全國人大七屆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產品質量法》中,進一步明確了產品的生產者、經銷者的質量責任和義務,售出的產品不符合規定要求時,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即所謂「三包」。以後,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三包」的要求成了重要法律依據之一。
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對售出的產品承擔「三包」責任,在我國還是第一次,應當說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進步。從此,我國的消費者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了法律武器。
為了進一步落實和規范「三包」責任,在《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發布後,有些部門還陸續發布了一些關於「三包」的管理辦法,明確了「三包」產品的目錄、「三包」 的范圍和期限等要求,可操作性更強了,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但也必須承認:有些補充辦法確實帶有先天性的缺陷,因而導致消費者權益繼續受到損害的後果。如:1995年發布的《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中,「對已使用過的商品按本規定收取折舊費」 等條款,即屬此列。
❸ 杭州哪家電器侵權孫儷
杭州傑森廚用電器有限公司
致歉聲明
發布時間:2012-06-04 10:10:56
我公司在未經演員孫儷同意版的情權況下,將孫儷形象用於我公司的廚用電器產品宣傳,我公司的前述行為已經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判決確認侵犯孫儷肖像權,為此,我公司向演員孫儷深表歉意!
特此聲明
❹ 電器小店被告商標侵權
你好,這個您是不知情的,可以如實告知從哪裡進貨,表明自己並不知情,侵權的是三和皇角的熱水器。
商標起名、商標設計、商標檢索、商標申請、變更、轉讓、續展、異議、商標侵權訴訟等,您還可以詢問我們:
❺ 我去家電商場拍了一些家電 作為自己作品的素材,侵權嗎 已經ps處理過,看不出是那個商場的了
自己拍攝的應該沒什麼問題的
❻ 家電商場的商品沒有授權書能銷售嗎工商管這事嗎
這個工商局是不會管的,因為商品本身是合格、合法的,銷售也是依法銷售,沒有超出經營版范圍權,所以別在這上面做文章。
你可以與廠家協同就「是否授權經銷」這一問題提出訴訟或責成家電商場停止侵權,因為他的行為侵犯的是你的「授權」利益。特別是你應向廠家提出要求,不管他是有意還是無意,但事實上他對授權商管理不到位,導致事情發生,因此廠家有義務查找原因並中止此類行為。
也就是說如果要起訴,可起訴廠家或另一授權商的違約,導致你代理的商品出現在非你授權的場所經營。
❼ 轉賣 未授權的家電產品屬於侵權嗎 網站上也發布了一些信息
這是一起典型的竄貨行為,當地的經銷商因為銷售量受到影響,會向廠家反專映情況,要求處理屬。但是由於你銷售的是正品,工商部門不會去查處,通常廠家的做法是,通過調查查出你銷售的產品的來源,然後找你的上家,即你說的外省的經銷商,然後通過廠家與外省經銷商之間的協議來對外省的經銷商進行處理,那是他們的內部協議約定的。而對你,如果你銷售的是正品,他們暫時應該不能採取什麼措施。如有問題,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❽ 竄貨家電算侵權嗎
不算,竄貨目前沒有國家的相關法律來管控,打個比方,竄貨就是屬於一個家庭內部的規則,違法了就將收到家庭內部的處罰
❾ 家電售後外包引發侵權 誰該承擔責任
事發後,廠家以維修工人不是自己的員工為由推諉責任,給消費者的維權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該消息經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並引發了業內外對規范家電售後服務的思考。為此,熱訊家電網、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家電協會於近日聯合舉辦了「規范家電售後服務,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研討會,首次提出了「廠商提供上門服務如何保障消費者安全性」的問題。 據了解,家電行業售後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上門服務成了家電廠商的一項重要售後項目。尤其經歷了行業內各項分工的細分,一批依託於家電廠商之下的專業售後服務提供商應運而生。他們的誕生,不僅分擔了家電廠商的售後壓力,還使得售後服務走向了專業化。但是,服務外包現象的普及之後,廠商如何監管這些外包服務團隊?在外包團隊代表廠商提供服務時,廠商如何保障自己客戶的人身、信息等安全性的一系列問題浮出水面。 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鋼表示,家電維修和售後服務是比較「古老」的行業了,從家電產品的誕生開始,它就是家電業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過去我們常說銷售是終端,比如說國美、蘇寧,大家都叫他們終端,其實現在這個產業鏈已經被拉長,終端以後還有終端,即售後服務,也就是維修成了銷售終端之後的終端,是家電產業鏈的又一次延伸。售後服務是家電業內的朝陽產業,它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家電廠商的生死,家電廠商應該加以重視和規范,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對於消費者在家電維修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與法律事務部耿艷梅認為,在維修過程中首先要確認維修工是不是廠家派來的。因為現在對維修工有一個上崗證,如果他就是廠家派來的,而且屬於廠家專業的維修工人的話,那麼你對產品有質疑可以跟他提出來。但他如果只是一個維修工,具體到他的做法,還有上崗的條件,還有你所提出的要求,在維修工市場是起不了決定作用的,還是要與廠家、商家進行協商。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1條、42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致人殘疾的,應當支付殘疾賠償金;致人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 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邱寶昌律師指出,對於在售後服務過程中出現的侵權問題,家電廠商具有不可推諉的責任,因為維修工上門維修執行的是職務行為。只要是廠家派出的工作人員,出了問題,廠家就應該承擔侵權事件中的民事責任,包括賠償責任。 (王峰)
❿ 家電業專利糾紛不斷 知識產權已成一道「繞不過的坎」
在智能概念升溫、消費升級背景之下,家電企業的戰爭進入到下半場,已經從最初的價格戰、營銷戰、渠道站、口水戰發展到現在的技術站、產品站、專利戰、創新戰。家電企業發力爭奪消費市場,陣營之間難免硝煙四起,首當其沖的便是產品專利問題。專利糾紛不斷在國外,各大企業利用專利戰圍剿競爭對手的手法已十分嫻熟,企業間不斷升級的專利戰已不僅僅是為了搶占市場或者獲得專利費那麼簡單。國內企業逐漸意識到,專利戰更大的作用是能為企業自身產品的快速推廣和搶占市場贏得時間。當下刀光劍影的專利糾紛背後正是企業之間正面、公平的較量。近兩年,國內外家電行業的專利戰已成為常態。夏普與海信、格力與奧克斯、格力與美的都曾發生過相互怒懟的專利拉鋸戰,而美的與雲米、TCL的專利矛盾更是直接在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上正面爆發。格力電器也與美的在空調專利上對壘,還被外界認為是家電企業競爭提升到新高度的標志性事件。2017年6月底,格力在北京起訴美的製冷王系列空調侵犯其實用新型專利權,索賠5000萬元。隨後美的開始反擊,在一周內連續對格力空調發起3起專利訴訟,累計索賠額4000萬元。專利戰的熊熊戰火也燃燒到了今年的AWE展會現場。在展會第一天,上海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執法人員就雲米科技旗下雲米洗碗機涉嫌侵犯美的專利權事件進行現場調查。上海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執法人員還對TCL公司涉嫌侵犯美的空調無風感技術專利權進行了現場調查,現場氣氛一度尷尬到冰點。除了國內企業之間就專利侵權問題大打出手外,國外企業也動作頻頻。美國企業iRobot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了337調查,掀起了一場波及全球市場的掃地機器人專利大戰。iRobot在指控中指出,全球11家企業侵犯其6項專利權,其中不僅有美國、加拿大等競爭對手,也涉及3家中國企業。企業如何應戰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格局和專利態勢,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呢?首先,企業要具備較強的專利意識,一旦設計研發出新技術,一定要盡早提交專利申請,以免被他人捷足先登,錯失擁有專利的先機。在專利類型上,除發明專利外,外觀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也很重要。其次,企業在日常工作中要保存好能夠證明競爭對手產品獲利情況的財務賬冊和資料,以證據說話,不要懼怕對簿公堂。事實上,專利糾紛是一場拉鋸戰,消耗的是雙方的元氣,企業一定要做到證據齊全、積極應戰。對於資源和創新實力相對較弱的企業,應該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重點技術的創新上,以獲得最大的創新效益,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好專利資源,讓知識產權成為企業的真金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