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居建材 » 布朗夫人家居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布朗夫人家居

發布時間: 2021-03-03 23:20:28

㈠ 布朗夫人舒適廚房怎麼樣

據我了解這個品牌以前是做出口櫥櫃生產,從93年就開始在國內有獨立工廠生產,在國內的櫥櫃行業來說是非常早的,去年才開始做國內零售櫥櫃市場的銷售,在這之前一直是配合國內的高端工程做樣板間。

㈡ 資料~~~

【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C.(1816~1855)英國女小說家。艾米莉·勃朗特之姐。出生在英格蘭北部約克郡一個與世隔絕的村子裡。父親是個窮牧師。她曾和其他幾個姐妹一起被送進一家生活條件惡劣、教規嚴厲的寄宿學校讀書。夏洛蒂當過教師和家庭教師,也曾與妹妹艾米莉一起於1842年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學習法語和古典文學。
夏洛蒂的作品主要描寫貧苦的小資產者的孤獨、反抗和奮斗,屬於被馬克思稱為以狄更斯為首的「出色的一派」。《簡·愛》是她的處女作,也是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夏洛蒂還出版過詩集,她的其他小說有:《雪莉》(1849)、《維萊特》(1853)和《教師》(1857)。
【艾米莉·勃朗特 】
艾米莉·勃朗待,E.(1818~1848)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安妮·勃朗特之姐。出生於貧苦的牧師之家,曾在生活條件惡劣的寄宿學校求學,也曾隨姐姐去比利時學習法語、德語和法國文學,准備將來自辦學校,但未如願。艾米莉性格內向,嫻靜文雅,從童年時代起就酷愛寫詩。1846年,她們三姐妹曾自費出過一本詩集。《呼嘯山莊》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說,發表於1847年12月。她們三姐妹的三部小說——夏洛蒂的《簡·愛》、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和小妹妹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是同一年問世的。除《呼嘯山莊》外,艾米莉還創作了193首詩,被認為是英國一位天才的女作家。
【安妮·勃朗特】
安妮是勃朗特家最小的女孩,她溫柔嫻靜,安靜內向,和兩個姐姐相比天分稍低。她只活了29歲,而且在短暫生命的後十年,從事郁悶的家庭教師工作 就佔去了她很多時間,但她還是寫出了兩部小說《艾 格妮斯·格雷》和《懷爾德菲爾府的房客 》,在英國 文學史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她筆下的小說就如同她本人,給人一種恬靜的感覺,主人公都有著純潔的品德,勇敢地追求獨立和幸福,這也是安妮內心的寫照。安 妮的作品直率和明晰更像是18世紀的作品,而不像她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風格。安妮從小就隨著姐姐們讀書,並參與了他們的文學游戲,如飢似渴地沉浸在夢幻的王國里,寫了大量的憂傷的小贊美詩。 她有一頭秀麗的淺棕色頭發,可愛的藍眼睛略帶紫羅蘭色,白皙的皮膚,外表顯得溫婉可人,深得姨母的寵愛。她和艾米莉就像孿生姐妹一樣,形影不離,親 密無間,常在一塊聯合寫日記或者到荒原中漫遊,給她們熟悉的場所都起上了動聽的名字。她的嗓音細弱甜美,喜歡柔和的和聲,閑暇時彈彈鋼琴,唱唱歌,不過這種賞心悅耳的愉快在她一生中實在是太少了。後來,安妮曾和姐姐夏洛蒂一起到伍勒小姐的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但不久,她就病倒了,呼吸困難,咳嗽不斷,身體漸漸衰弱。想到病逝的兩個姐姐,夏洛 蒂憂心忡忡,決定把安妮帶回霍渥斯。回到了自由自 在、寧靜的家裡,安妮的病慢慢地好了起來。為了生 活,1839年4月,她到了默菲爾德的布雷克府, 在英甘姆夫人家當家庭教師。後來又到了梭普格林的 愛德蒙·羅賓森家做女家庭教師。她的這些當家庭教 師的經歷,直接為小說《艾格妮斯·格雷》提供了眾 多的素材。出版商史密斯先生有一段關於安妮珍貴的描述 :「她是個溫柔文靜,相當克己的人,長得一點 也不漂亮,可是模樣很討人喜歡,她的態度奇特地表 現出一種求人保護和支持的願望,經常保持著一種懇 切的神色,這是能博得別人同情的 。」安妮終生體弱 多病,但在虛弱的外表下,卻有一顆意志堅強,勇敢執著的心靈。
【羅伯特·勃朗寧】
羅伯特·勃朗寧(Robert Browning)(1812-1889),維多利亞時期代表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戲劇抒情詩》、《劇中人物》、《指環與書》等。

㈢ 歐洲四大凶宅

四大凶宅 「凶宅」爭論 讀過美國暢銷小說《凶宅》的人一定會被其中驚險怪誕、撲朔迷離的情節所深深地吸引。在國外,TheHauntedHouse(有幽靈出沒的屋子)是小說家和影視作品的極好題材,同時也是旅遊的一個最好去處。在中國,自古以來,有關「凶宅」的傳說也層出不窮,蒲松齡所著的古典名著《聊齋志異》中,有關「凶宅」的描寫更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那麼,世上真有「凶宅」嗎? 近百年來,有關「凶宅」是否真正存在的爭論,一直是沸沸揚揚、莫衷一是。存在論者和不存在論者均拿不出讓人信服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然而,現實中最令人感到費解和害怕的是盡管絕大多數「凶宅」並沒有幽靈的傳說,但一旦有人住進了這樣的屋子裡,就會大難臨頭,不是得了重病九死一生,就是與死神相吻一命嗚呼。此類現象在歐美國家一向用「凶宅」來解釋;而在中國古代是用「風水」和「報應」來解釋。 傳說中的四大凶宅 埃及:在埃及一座高大的法老墓附近,有一幢「一戰」時期英國軍隊修建的兵營。當英國士兵入住3個月後,就接連有人出現身體顫抖、口齒不清、牙齒脫落的症狀,一直發展到雙目失明,最後全身扭曲一團,在強烈的的抽搐中發出悲慘的嘶叫聲痛苦地死去。當地人認為,「凶因」是因為居住者觸犯在地下已安眠幾千年的尊貴無比的法老。 美國:還有一處有名的凶宅在美國邁阿密,那是早期白人殖民者用一種黏土以「干打壘」的方法建成的住宅。但是最早的主人很快放棄了這座建築。因為他們在這里住上兩個月,就會有出現咳嗽、胸痛等症狀並逐漸加重,夜裡有被一雙魔爪拚命壓住胸口,幾乎窒息而死的感覺。離開這里後,症狀就會很快消失。 印度:在印度也有這樣的凶宅,並且不止一幢,而是連成一片的住宅群。傳說那些人在死去的時候,撕破自己的衣服,抓爛自己的皮肉,含糊不清而又聲嘶力竭地呼叫著人們並不認識的某個人的名字。當地人認為死者所指的那個人是一個古老的神靈,而那片地方就是神靈的領地。 比利時:以上三座「凶宅」因為年代較為久遠而被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在比利時一座著名的凶宅只建造50餘年,完全是當代文明的產物。這是建在布魯塞爾遠郊的一幢現代化別墅,建成後主人搬進後不久就出現程度不同的頭痛、精神恍惚,女主人甚至出現嚴重的精神錯亂,最終因心智發瘋而跳崖自殺,別的人搬出別墅後精神病狀竟不治而愈。 早在幾年前,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地質生物學家通過對美國、英國、比利時、印度、埃及等國家的20多座「凶宅」進行實地勘探,得出了這些結論: 「凶宅」現象與電磁污染有關: 歐美科學家經過對「凶宅」長達數十年的科學考察,驚喜地發現:形成「凶宅」現象多半與不良的地質因素有關。此外,還與缺乏綠化和環境污染等因素有關。其中最常見的有電磁污染、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等等。比如,在不少城市中的工業區內,整個地面上都是密密麻麻如蜘蛛網似的地電流穿過,以及局部性的磁力擾動,遍及面更廣。如果在這種地電流與磁力擾動交叉的地方建造住宅,便會導致對人體損害極大的電磁波,輻射到住宅內,造成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產生精神恍惚、驚慌恐怖、煩躁不安和頭疼腦昏以及失眠等症狀。還有,比利時布魯塞爾遠郊的那幢別墅,是因為對面山丘上有一處封閉的軍事重地,那裡有自「二戰」期間建立起來,並不斷進行技術改造的一個雷達站,雷達站發射功率極強,因三面擁立的石壁阻擋著電磁波的延伸擴散,交叉反射投向別墅,住在裡面的人一天24小時幾乎要接受48次電磁波的強烈震盪和「射擊」。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他們怎能不遭受精神損害呢? 「凶宅」現象與重金屬、放射性元素有關: 科學家們還發現,有些「凶宅」是宅基有重金屬礦脈隱藏,或附近有排放有毒重金屬加工廠的存在所致;還有一些住宅由於地下有一種無色無味的放射性氣體「氡」,不時向地面放射,同時通過人的呼吸道進入並沉澱在肺組織中,破壞人的肺細胞,從而引起肺癌以及其他呼吸道方面的癌症。 印度曾發現過這樣的「凶宅」,並且這樣的「凶宅」在印度各地接連不斷地出現。凡居住在這類「凶宅」里的人,過不了多久就會得上一種怪病,口齒不清、面部發呆、手腳發抖、雙目失明、精神錯亂,最後全身扭曲而死。此事在印度全國上下鬧得人心慌慌,對此印度政府專門派出一個專家小組進行實地調查,經過認真仔細地分析取證,最終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死者是因汞中毒所致。原來這些「凶宅」附近都有一家水銀溫度計廠,由於環保措施滯後,放任水銀溢出滲入地下,嚴重地污染了地下水源,從而釀成數人死亡的慘劇。對美國邁阿密的那處「凶宅」勘探化驗發現,「凶因」來自造房子的那種灰白色黏土。這種黏土富含肉眼難以發現的矽塵,而人在不知不覺中吸入後,就會發生呼吸道反應。埃及那座「凶宅」的成因是因為當年的法老為了使自己的陵墓得到保護,在墓室的內壁塗刷厚厚的藍色灰層,這種由多種岩石研磨而成的粉末,含有汞和鈷等可怕的有毒物質。使人死於非命的是他們飲用了取自法老墓地下一口水井裡的水,因此遭受了汞中毒和鈷的放射性輻射,這種在體內骨骼、臟器、神經細胞沉積的毒素,就是停止飲用這種水也無法徹底清除。 「凶宅」現象與住宅選址有關: 在中國,古人為了避免「凶宅」之禍,對住宅建築的選址十分講究。清代的高貝南曾說過:「欲求住宅有數世之安,須東種桃柳,西種青榆,南種梅棗,北種奈杏」。細究起來此種說法很有些科學道理,因為它符合植物學中樹種的生理特性,如桃、柳喜歡溫暖向陽,因此宜栽於宅之東;而梅樹、棗樹樹干不幹,因此宜種於宅之南;榆樹的枝葉可擋住西曬太陽,故栽於宅之西最佳;而杏樹不喜歡陽光,因而宜種於宅之北面。 又如,榆樹與槐樹樹齡很長,古代民宅的大宅,往往在外宅和內宅之間設中門,並有一天井,天井內種槐樹,一方面能夠綠化,另一方面也能對內宅起到了掩蔽作用,而如果再在宅後栽上常青樹,更可避免深宅大院赤裸裸地暴露在外人面前。 所以,古人在民宅選址上,一大原則就是在住宅的正門前不能種大樹。用今天的科學觀點來看,這裡麵包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大樹會擋住陽光的照射,使宅內陰暗無光,並會影響屋內的空氣流通,還極易招致雷擊。此外大樹的樹陰很容易滋生蚊蠅,從而影響宅內主人的健康;大樹還能招來飛鳥前來棲息,而鳥兒落下來的鳥糞也會導致環境污染。古人為了避免「凶宅」之禍,憑著對自然界的樸素認識,在建築民宅選址時的目標是有「紫氣東來」、能「五世其昌」的「吉宅」。 一般說來,人們在選擇「吉宅」的地址時,講究的是居住環境的幽靜、透光、通風、舒適和綠化,能夠在住宅周圍營造出「吉宅」的「氛圍」。的確,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能夠從古人的民宅選址中,發現其中的諸多內容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這些內容在很多方面用現代地質、地理、生態、生理、心理、建築和美學等科學來得到解釋。 同時人們對自己因住宅因素引起的身體不適,也懂得從採光、通風、環境污染等方面去找原因,而重視科學的當代建築設計,也為現代人提供更加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安全家居。凶宅將成為過去古老的故事。可以說,日新月異的現代科學能夠還其古環境工程學的本來面目,並能最終揭開罩在「凶宅」頭上的神秘面紗。

㈣ 有哪些好看的高分電影推薦

劇荒必備!這28部電影不僅好看,裡面的家也美得讓人想穿透屏幕住進去!


01《戲夢巴黎》

作為文青必看經典的《戲夢巴黎》,是導演貝托魯奇對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一封情書。我們透過主人公西奧和伊莎貝爾姐弟的房間,除了可以看到影片的迷影色彩——譬如卧室內掛著的巨大的戈達爾導演的《中國姑娘》的海報,《放大》劇照和紅寶書,還能看到貝托魯奇對於藝術品的熱愛。

28《雙層公寓》

而這個日本真人秀節目同樣也有國內山寨版,但.....依舊是看了幾眼國內山寨才越發覺得原版的可貴與不尷尬。劇情簡單,3 個好看的男孩與 3 個好看的女孩住進同一座房子里,沒有刻意安排的戀愛或分手狗血劇情,他們該上班照常上班,該找不到工作照常焦慮,男孩和女孩可能會擦出愛的火花,但也可能好幾集都毫無進展。每一集取經於一個公寓里,最新這一季,正取景於東京有錢中產街區世田穀區的一座雙層公寓,裝修以如今東京最為流行的設計風格,一種不是 MUJI 不是侘寂的「新日式」風格,以白色為主色調,雜糅各種天然材質,很現代又很放鬆。

㈤ 有誰知道夏洛蒂.勃朗特的資料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於英國北部約克郡的豪渥斯,父親是當地聖公會的一個窮牧師,母親是家庭主婦。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兩個姐姐、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國文學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稱。
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1821年,即她5歲時,母親便患癌症去世。父親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艱苦又凄涼。豪渥斯是山區的一個窮鄉僻壤,年幼的夏洛蒂和弟妹們只能在沼澤地里遊玩。好在父親是劍橋聖約翰學院的畢業生,學識淵博,他常常教子女讀書,指導他們看書報雜志,還給他們講故事。這是自母親去世後孩子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樂趣,同時也給夏洛蒂以及兩個妹妹帶來最初的影響,使她們從小就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824年,姐姐瑪麗亞和伊麗莎白被送到豪渥斯附近的柯文橋一所寄宿學校去讀書,不久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也被送去那裡。當時,只有窮人的子女才進這種學校。那裡的條件極差,教規卻非常嚴厲,孩子們終年無飽食之日,又動輒要受體罰,每逢星期天,還得冒著嚴寒或者酷暑步行幾英里去教堂做禮拜。由於條件惡劣,第二年學校里就流行傷寒,夏洛蒂的兩個姐姐都染上此病,被送回家後沒幾天都痛苦地死了。這之後,父親不再讓夏洛蒂和艾米莉去那所學校,但那裡的一切已在夏洛蒂的心靈深處留下了可怕的印象。她永遠忘不了這段生活,後來在她的小說《簡·愛》中,她又飽含著痛切之情對此作了描繪,而小說中可愛的小姑娘海倫的形象,就是以她的姐姐瑪麗亞為原型的。
夏洛蒂回到家裡後,生活又像過去一樣,但她和妹妹們的興趣卻更加廣泛了。她們一起學音樂,彈琴、唱歌,畫畫,而最使她們感興趣的卻是學習寫作。勃朗特一家一向離群索居,夏洛蒂姐妹自幼性格孤僻,在豪渥斯這個孤寂的村落里,她們所能找到的唯一慰籍,就是面對荒野任憑想像力馳騁,編寫離奇動人的故事。當時夏洛蒂14歲,已寫了許多小說、詩歌和劇本,據她自己開列的書單,她共寫了22卷之多,每卷60到100頁。這些習作盡管還很幼稚,但已表現出相當厚實的文學素養和豐富的想像力。這樣的習作,可以說為她往後在文壇上一舉成名作了充分准備。
15歲時,夏洛蒂進伍勒小姐在羅海德辦的學校讀書。幾年後,她為了掙錢供弟妹們上學,又在這所學校里當了教師。她一邊教書,一邊繼續寫作,但至此還沒有發表過任何作品。1836年,也就是在她20歲時,她大著膽子把自己的幾首短詩寄給當時的桂冠詩人騷塞。然而,得到的卻是這位大詩人的一頓訓斥。騷塞在回信中毫不客氣地對她說:「文學不是女人的事情,你們沒有寫詩的天賦。」這一盆冷水使夏洛蒂很傷心,但她並沒有因此而喪失信心,仍然默默地堅持寫作。
1838年,夏洛蒂離開伍勒小姐的學校。第二年,她到有錢人家裡擔任家庭教師。這一職業在當時是受歧視的,而夏洛蒂更是親身體驗了作為一名家庭女教師的辛苦與屈辱。她在當時給妹妹艾米莉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私人教師……是沒有存在意義的,根本不被當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所以,她很快就討厭甚至憎惡家庭教師這一行當了。她在1839年和1841年分別當過兩次家庭教師,但每次都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因為她忍受不了。
也就是在這兩年裡,有人向夏洛蒂求婚:一次是她的一個女友的哥哥,另一次是一位年輕的牧師。但是,這兩次求婚都被她拒絕了,原因是她認為他們並不是真正愛她,只是按傳統要娶個妻子而已。
夏洛蒂和艾米莉都不願離開家到外面去謀生,但僅靠父親的收入又無法生活,於是她們便想在本村辦一所學校,教當地孩子讀書,這樣也許能維持生計。她們都想教法語,可是她們的法語並不好。這時,在她們家裡幫助照料家務的姨媽挺身而出,拿出她所有的積蓄,讓姐妹倆到布魯塞爾去攻讀法語。
這樣,她們就進了布魯塞爾的一所法語學校。這所學校是由一對姓埃熱的夫婦辦的,並由埃熱先生親自教授法語。埃熱先生的法國文學造詣很深,勃朗特姐妹倆在他的教誨下,僅用一年時間,就掌握了法語基礎知識,還閱讀了大量法國文學名著,了解了各種流派作家的創作風格和藝術特點。但是,對夏洛蒂來說,在布魯塞爾的一年間,給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是埃熱先生本人。他不僅學識淵博,聰明過人,還有一種對年輕女子非常有吸引力的男性氣,即容易激動,有點粗魯,但十分率直、爽快。夏洛蒂內心已愛上這個有婦之夫,但她始終沒有明確表露。埃熱先生對她則全然無心,所以她就把這種微妙的情感一直壓在自己心裡。
從布魯塞爾回國後,夏洛蒂便和兩個妹妹一起開始籌辦學校,還掛出了「勃朗特姐妹學校」的招牌。可是,她們萬萬沒有想到,在幾個月里竟然沒有一個學生來報名入學,等來的只是上門收稅的官員。
辦學的理想破滅了。夏洛蒂覺得,寫作也許還有出路。1845年秋天,她偶然讀了妹妹艾米莉寫的一些詩,突然想到她們三姐妹可以合出一本詩集。於是她們商量之後,每人拿出一些詩合在一起,用當時已去世的姨媽留下的一些錢自費出版了一本詩集。她們沒有署真名,而是分別用了三個假名:柯勒·貝爾、埃利斯·貝爾和阿克頓·貝爾。盡管她們的詩寫得很美,卻沒有人注意,出版後只賣掉了兩本。
但是,不管怎麼說,詩集的出版對她們來說總是一件大事。她們的創作熱情受到了激勵,於是三姐妹又開始埋頭寫小說。這時,夏洛蒂已三十歲。她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寫成一部長篇小說,取名《教師》;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則分別寫了長篇小說《呼嘯山莊》和《艾格妮絲·格雷》。她們把三部小說一起寄給出版商。不久,出版商回復她們說,《呼嘯山莊》和《艾格妮絲·格雷》已被接受,但夏洛蒂的《教師》將被退回。
這對夏洛蒂來說可是個不小的打擊。但她沒有退縮,反而憋著一股氣又開始寫另一部長篇小說。這就是《簡·愛》。
《簡·愛》中的人物和情節,大多是她在生活中經歷過或者非常熟悉的,再說她又充滿了激情,所以寫作進度很快,不到一年就脫稿了。稿子交出去後,令出版商大為驚喜,通宵不眠地審讀。最後,出版商認定它是一部傑作,決定馬上出版。就這樣,兩個月後,《簡·愛》(1847)就問世了,而兩個妹妹的作品此時還在印刷之中。
不久,三姐妹的三部作品全部問世。當時的英國文壇大為震驚,因為三姐妹的三部長篇小說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夏洛蒂的《簡·愛》(初版時作者署名為柯勒·貝爾),更是引起轟動,大街小巷裡都在談論這部小說,人們還到處打聽和猜測,作者到底是誰?
勃朗特三姐妹出了名,為全家帶來了歡樂。但是不久,家裡就發生了一連串不幸事件。1848年9月,她們的弟弟患病去世。三個月後,艾米莉染上結核病,相繼去世。夏洛蒂擔心小妹妹安妮也會染上,不巧事情正是這樣。安妮得病後拖了5個月,也離開了人間。
夏洛蒂深受打擊,她只有全身心投入寫作,才能暫時遺忘內心的悲痛。她埋頭寫長篇小說《謝利》,於1849年8月完成,10月出版。《謝利》使她再一次獲得巨大成功。這之後,她便去了倫敦。在倫敦的幾年裡,她結識了不少作家,其中最有名的是薩克雷和蓋斯凱爾夫人。薩克雷對她的作品評價很高,而她則把《簡·愛》第二版題獻給薩克雷,以表示對這位著名作家的敬意。蓋斯凱爾夫人成了她的摯友,兩人過往甚密。
1852年,當時夏洛蒂已36歲,他父親的助手尼古拉斯牧師向她求婚。盡管她父親並不同意,但夏洛蒂認為尼古拉斯是真心愛她的,她自己也喜歡尼古拉斯,於是說服了父親,於1854年6月和尼古拉斯結婚。在此期間,她還完成並出版了長篇小說《維萊特》。
他們的婚後生活相當幸福。夏洛蒂在照顧丈夫和父親之餘,仍花大量時間從事寫作。她在寫長篇小說《愛瑪》。可是,命運多舛,只過了6個月幸福的家庭生活,《愛瑪》也僅寫完兩章,夏洛蒂就一病不起了。此後,她在病床上痛苦地掙扎了3個多月。1855年3月31日,這位性格剛強、才華出眾的女作家與世長辭,是年39歲。
夏洛蒂·勃朗特雖然一生僅寫了四部小說(即:《教師》、《簡·愛》、《謝利》和《維萊特》,其中《教師》在她去世後才出版),但她在文學史上卻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她的小說中,最突出的主題就是女性要求獨立自主的強烈願望。這一主題可以說在她所有的小說中都頑強地表現出來,而將女性的呼聲作為小說主題,這在她之前的英國文學史上是不曾有過的——她是表現這一主題的第一人。此外,她的小說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人物和情節都與她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女性主題加上抒情筆調,這是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基本特色,也是她對後世英美作家的影響所在。後世作家在處理女性主題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她的影響,尤其是關心女性自身命運問題的女作家,更是尊她為先驅,並把她的作品視為「現代女性小說」的楷模。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8704400.html?fr=qrl3

㈥ 最近有哪些好看高分的電影推薦

電影市場發展在如今的娛樂圈和演藝界之中是十分迅速的,這也因此讓眾多優質的電影作品紛紛涌現上映播出,而我想要推薦的高分的電影作品就有《少年的你》、《流浪地球》、《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

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著對於電影作品不一樣的理解和認知,而這樣子的認知和了解也讓大家對於電影影視作品有著不一樣的態度和感悟,這也因此導致了大家所喜愛的電影作品有所不同,在如今電影產業發展迅速的狀態之下,我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優質電影影視作品不斷產出的。

我想要推薦的高分電影影視作品有《少年的你》、《流浪地球》、《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三部。

1、《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是近段時間上映播出的優質電影作品,它的整體評分也達到了8.6分之高,這樣子的影視作品講述了“高考”“校園欺凌”等熱點題材內容,這也是一部反映社會現實,同時引起大家對於校園生活關注和熱議的優質作品,這也因此讓它獲得了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編劇等優異成績。

以上三部電影影視作品就是我所喜愛且想要推薦的,當然不一樣的人群擁有著不一樣的態度與看法,你心中的電影作品又是什麼呢評論區告訴我吧!

㈦ <簡愛>作者夏洛蒂.朗勃特的資料

夏洛特·勃朗特(英語:Charlotte Brontë,1816年4月21日-1855年3月31日,或譯為夏洛蒂·勃朗特)是一位19世紀著名的英國作家.
生平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在約克郡的索頓,雙親為帕特里克·勃朗特(Patrick Brontë,1777年—1861年)與瑪麗亞·布倫威爾(Maria Branwell),在勃朗特夫婦6個小孩中排行第3,也是勃朗特三姐妹中年紀最大的。1820年4月因為父親帕特里克在哈沃斯擔任副牧師的緣故,所以全家搬到了哈沃斯(Haworth)。母親瑪麗亞於1821年9月15日因癌症病逝,所以夏洛蒂與其他5個兄弟姊妹於是由阿姨伊麗莎白·布倫威爾(Elizabeth Branwell)來照顧。在1824年8月,夏洛蒂與姊妹‎艾米莉、瑪麗亞與伊麗莎白一起被送到位於蘭開夏(Lancashire)科恩橋(Cowan Bridge)的女子教會學校(後來夏洛蒂在《簡愛》中將它描述為羅伍德學校)。學校的狀況是相當惡劣的,這也對夏洛蒂的健康造成了永久的影響,可能也導致了夏洛蒂的兩個姊姊瑪麗亞(1815年—1825年)與伊麗莎白(1814年—1825年)的死亡。她們在1825年離開學校不久之後就死於肺結核。

在哈沃斯家中的夏洛蒂與布倫威爾、艾米莉與安妮開始創作他們的幻想國度。夏洛蒂與布倫威爾創作了有關安格利亞(Angria)的故事,而艾米莉與安妮則是創作了有關貢代爾(Gondal)的文章及詩篇。這些傳奇故事的描述相當詳細(目前仍然存在部份的手稿中),提供了他們在兒童時期與青少年早期的樂趣,也為他們未來的文學作品奠下了基礎。

夏洛蒂在1831年至1832年間在米菲爾德(Mirfield)的學校就讀,在這里她遇到了終生的好友艾倫·奴西(Ellen Nussey)與瑪莉·泰勒(Mary Taylor)。在1833年間,夏洛蒂以韋爾斯利(Wellesley)的名義創作了《The Green Dwarf》。在1835年至1838年間,夏洛蒂則在米菲爾德的學校擔任教師。夏洛蒂從1839年開始在約克郡擔任許多家庭的女教師,一直到1841年為止。後來在1842年夏洛蒂與妹妹艾米莉前往一間位於布魯塞爾由康斯坦丁·黑格爾(Constantin Heger, 1809年—1896年)與妻子克萊兒(Claire Zoé Parent Heger,1804年—1890年)所經營的私立寄宿學校,為了報答黑格爾夫婦提供食宿與教學,夏洛蒂教導學生英文,而艾米莉則是教導學生音樂。不過因為夏洛蒂的阿姨伊麗莎白·布倫威爾(Elizabeth Branwell)於1842年10月去世而中斷。夏洛蒂在1843年1月獨自返回布魯塞爾的寄宿學校,擔任教師的職務。這次在布魯塞爾的寄宿學校期間,夏洛蒂並不快樂,因為她變成孤獨、思念家鄉的並且深深的愛戀著黑格爾。最後夏洛蒂在1844年1月回到了哈沃斯,後來這段經歷也成為了夏洛蒂創造小說《維萊特》與《教師》的靈感。

在1846年5月夏洛蒂與艾米莉、‎安妮聯合出版了一本詩集,並且為了迴避當時對女作家的偏見而使用筆名。雖然這本詩集後來並沒有引起廣泛的注意(僅僅只售出兩本而已),不過她們仍然決定繼續寫作,並且開始第一本小說的創作。夏洛蒂後來使用筆名庫瑞爾·貝爾(Currer Bell)來出版前兩部小說。關於這件事,夏洛蒂後來寫道:

因為不願意暴露身分,所以我們用庫瑞爾、艾利斯、阿克頓貝爾這些筆名來隱藏本名。這個因為良心不安而做出的曖昧抉擇,是假設基督徒對於名為男性的思考是正面的。我們並不喜歡宣布我們是女人,因為——毫無疑問的,我們的著作和思想是不會被稱為「女性的」——我們有了模糊的印象:女作家是應該對偏見袖手旁觀的。我們注意到評論家有時是如何因為個性而抨擊,有時則是用諂媚當作鼓勵,這些並不是真正的評價。
夏洛蒂的小說被當時的評論家認為是相當粗俗的,大部分的焦點反而在於猜測庫瑞爾·貝爾是誰與他是男人或女人這些疑問上面。夏洛蒂的弟弟布倫威爾·勃朗特在1848年9月因慢性的支氣管炎與過量飲酒造成的衰弱而去世,雖然夏洛蒂相信他是死於肺結核。艾米莉與安妮也分別在1848年12月與1849年5月因肺結核而去世。所以只剩下夏洛蒂與父親帕特里克一起生活。

在《簡愛》獲得巨大成功的情況下,夏洛蒂的出版商說服她偶爾前往倫敦。夏洛蒂在倫敦顯露出真正的個性,她開始參加高貴的社交圈,結交了馬蒂諾(Harriet Martineau)、伊麗莎白·蓋斯凱爾、威廉斯·薩克萊(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與喬治·亨利·路易斯(George Henry Lewes)等作家。但是夏洛蒂仍然沒有離開哈沃斯超過幾個禮拜的時間,因為她不想離開父親帕特里克的身旁。

夏洛蒂與父親的牧師亞瑟貝爾尼可拉斯(Arthur Bell Nicholls)於1854年6月結婚。在不到一年後,夏洛特懷孕了。不過在這段期間,夏洛蒂的身體卻快速惡化,最後在1855年3月31日去世,死亡診斷書上認定夏洛蒂死於肺結核,不過有許多傳記作者認為她的死因可能是在懷孕早期因為嚴重的害喜(Morning sickness)而導致劇烈的嘔吐。不過也有證據顯示夏洛蒂是死於斑疹傷寒,她有可能是被丈夫亞瑟的老僕人所傳染的(比夏洛蒂還要早去世)。後來夏洛蒂被葬在哈沃斯聖馬克教堂的家族墓穴中。

夏洛蒂的好友伊麗莎白·蓋斯凱爾於1857年出版了夏洛蒂的傳記《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The Life of Charlotte Bronte),不過有關夏洛蒂對於黑格爾的感情則是草草帶過,因為考慮到這件事可能會對夏洛蒂的朋友、丈夫與父親帶來痛苦。

[編輯] 作品

[編輯] 小說
1847年:《簡愛》(Jane Eyre)
1849年:《雪莉》(Shirley)
1853年:《維萊特》(Villette)
1857年:《教師》(The Professor),創作於《簡愛》之前,不過因為許多出版社拒絕出版,所以直到夏洛蒂死後才出版

[編輯] 詩
《from Retrospection》:創作於1835年
1846年:《庫瑞爾、艾利斯與阿克頓·貝爾的詩集》(Poems by Currer, Ellis and Acton Bell):由勃朗特三姐妹聯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