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年國家對生產免燒磚環保磚有什麼政策
1、發展新型牆體材料的基建、擴建、技改項目、實行固定資產投資方向節稅稅率0%的政策;
2、發展新型牆體材料的項目,可列入國家開發銀行的基本建設政策性投項目,可享受政策性貸款;
3、發展新型牆體材料項目,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免徵進口設備關稅和進產品增值稅;
4、凡企業利用企業外的大宗煤矸石、滬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生產建產品的所得,自生產經營之日起,免徵所得稅5年;
5、對企業秤的原料中摻有不少於30%的煤矸石、粉煤灰、滬渣及其他廢的建材產品,免徵產品增值稅;
6、排渣單位不準以任何名義對生產新型牆體材料的廢渣收費或變相收費利用廢渣生產新型牆體的企業,排渣企業應積極給予支持,有條件的還可以給予補貼;
7、對生產新型牆體材料企業,可視具體情況減免土地使用稅,對生產實粘土磚企業應徵收土地使用稅;
8、對應用新型牆體建造的北方節能住宅,實行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率0%的政策;
9、在城市建設中限制使有使用實心粘土磚作為框架結構的填充材料,禁強度等級MU10.0以下的實心磚在5層以上的建築中使用;
10、將發展節能建築和新型牆體建築納入城市建築總體規劃,確保新型材建築每年按一定比例增長;
11、積極推行按使用面積計算房屋售價;
12、對使用實心粘土磚在價外加收一定費用,建立發展新型牆體材料「項基金」,用於牆體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建築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
13、各地從技術改造資金中劃撥一定的比例用於牆體材企業技術改造;
14、採暖地區要按期達到國家頒的《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准》:
非採暖區要結合改善建築物熱環境制定應用新型牆材的具體規劃,並大力組織實施,以此推動牆體材料和保溫隔熱材料發展,促進節能建築全面推廣;
15、大中城市對節能建築和新型牆體建築,可根據當地情況,適當減免市設施配套費用。折強度:2.5Mpa—4.3 Mpa
16、 吸水率不大於20%。
17、 凍融:抗壓強度損失率不超過25%,乾重損失不大於2%。耐腐蝕、高溫各種技術指標優於粘土燒結磚
(1)環保建材政策擴展閱讀:
免燒磚:
利用粉煤灰、煤渣、煤矸石、尾礦渣、化工渣或者天然砂、海塗泥等(以上原料的一種或數種)作為主要原料,不經高溫煅燒而製造的一種新型牆體材料稱之為免燒磚。
該產品符合中國「保護農田、節約能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發展建材總方針,符合國務院曾轉發「嚴格限制毀田燒磚積極推動牆體改革的意見」。
符合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曾發布的財稅字(1996)20號文件「關於繼續對部分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等實行增值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該產品是屬於全免增值稅的建材製品。
特性:
免燒磚的特性是其它任何牆體磚沒有的,用合理的科學配方,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凝固劑及微量化學添加劑,使粒度、濕度、混合程度用合理的設備工藝強化處理,達到最佳可塑狀態。
後經高壓壓製成型,使磚體迅速硬化,時間越長,效果越好,磚的實用性好,砌牆時不用浸泡,外觀整齊。
由於該種材料強度高、耐久性好、尺寸標准、外形完整、色澤均一,具有古樸自然的外觀,可做清水牆也可以做任何外裝飾。
因此,是一種取代粘土磚的極有發展前景的更新換代產品。 利廢、節土、節能、 原材料來源極其廣泛, 保護了生態環境、 強度高 、不怕水 、抗風化、耐腐蝕、抗凍融。
發展前景:
發展推廣和利用免燒磚在我國將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據國家有關資料顯示在原料方面,我國固體廢棄物的積存量和年排放量十分巨大,這類廢料都以自然堆積法儲存於人工庫中。
這些廢料不僅要侵佔大量土地,污染著周邊地區的環境,而且每年需要投入大量並且是無法收回的廢料處理資金,已成為企業的沉重包袱。
我國目前有幾千家大中型煤炭生產企業和火力發電企業,每年有上億噸的工業廢料,如粉煤灰、礦渣、爐渣、尾礦沙、矸石等需排放處理,企業為此耗資不菲,努力消化或轉化工業廢料。
由此看出,利用工業廢渣生產免燒磚就成為節地、省土、利廢、環保和節能並造福於子孫後代的功德無量的事業。
發展以工業廢渣等非粘土為主要原料的新型牆體材料,積極推廣節能建築。
是有效保護耕地資源,改善建築功能和居住舒適度,促進牆體材料產品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和建築業技術進步的有效途徑,牆體材料是建築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建材。
建築業又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巨大的建築市場容量也為牆體材料的生產提供了十分廣闊的前景。
2003年6月30日,我國170個人均耕地在0.8畝以下的城市禁止生產和使用實心粘土磚。
隨著"禁實"力度的加大,傳統磚瓦廠紛紛關閉停產,只有合理利用開發再生資源,發展新型牆體材料。
充分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礦碴、石粉、尾礦砂、建築垃圾等廢碴和廢料,從而達到節省土地資源、保護環境、解決污染問題。
免燒磚市場贏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免燒磚
2. 國家對生產新型環保建材的公司有什麼優惠政策
你這個屬於節能減排項目,而國家發改委此前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要達到16%,目前這一比例尚不足1%.規劃把「加大財政投入,實施稅收優惠政策」作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一項原則確定下來。 有稅收專家表示,稅收在我國今後加強對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國目前在這方面的稅收政策和完善措施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減有免 我國對可再生能源開發項目的稅收扶持政策逐年增多。 增值稅主要有5項:自2001年1月1日起,對屬於生物質能源的垃圾發電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自2001年1月1日起,對風力發電實行增值稅減半徵收政策;自2005年起,對國家批準的定點企業生產銷售的變性燃料乙醇實行增值稅先征後退;對縣以下小型水力發電單位生產的電力,可按簡易辦法依照6%徵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對部分大型水電企業實行增值稅退稅政策。 消費稅方面,自2005年起,對國家批準的定點企業生產銷售的變性燃料乙醇實行免徵消費稅政策。部分稅收優惠政策雖然僅適用於個別企業,但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二、有獎有罰 稅收促進能源節約經濟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撐,能源的承載能力制約著經濟的發展,而能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成當務之急,更是一場關繫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革命」。 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對外商投資企業在節約能源和防治環境污染方面提供的專有技術所收取的使用費,經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批准,可以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其中技術先進或條件優惠的,可以免徵企業所得稅;對獨立核算的煤層氣抽采企業購進的煤層氣抽采泵、鑽機、煤層氣監測裝置、煤層氣發電機組、鑽井、錄井、測井等專用設備,統一採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實行加速折舊,符合條件的技術改造項目購買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抵免新增所得稅,技術開發費可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 在增值稅方面,自2001年1月1日起,對作為節能建築原材料的部分新型牆體材料產品實行增值稅減半徵收政策;對煤層氣抽采企業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抽采銷售煤層氣實行增值稅先征後退。 在消費稅上,《消費稅暫行條例》規定對汽油、柴油分別按0.2元/升、0.1元/升徵收消費稅,對小汽車按排氣量大小實行差別稅率。這與你無關,就不介紹了。 在資源稅方面,現行《資源稅暫行條例》規定對原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產徵收資源稅,實行從量定額的計征方式。(你可能會用到,就給你說詳細一點)自2004年以來,陸續提高了23個省(區、市)煤炭資源稅稅額標准,在全國范圍內提高了原油、天然氣的資源稅稅額標准。其中,部分油田的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稅額已達到條例規定的最高標准,即30元/噸和15元/千立方米;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地方政府可根據有關油田、礦山的實際情況和財政承受能力,對低豐度油田和衰竭期礦山在不超過30%的幅度內降低資源稅適用稅額標准。該政策有利於鼓勵對低油田和衰竭期礦山資源的開采和利用,體現了節約能源的方針。 在出口退稅方面,自2004年出口退稅機制改革以來,為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消部分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主要包括各種礦產品的精礦、原油等。對上述產品中應征消費稅的產品,相應取消出口退(免)消費稅。對部分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降為5%,主要包括銅、鎳、鐵合金、煉焦煤、焦炭等。 三、優惠多多 稅收鼓勵資源綜合利用資源綜合利用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項長遠的戰略方針,也是一項重大的技術經濟政策,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的稅收政策從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方面鼓勵、支持企業積極進行資源的綜合利用。 其中,增值稅就包含了四個方面內容。 一是對企業生產的原料中摻有不少於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燒煤鍋爐的爐底渣(不包括高爐水渣)的建材產品,包括以其他廢渣為原料生產的建材產品免徵增值稅,2001年將其中的綜合利用水泥產品改為增值稅即征即退;二是對企業以林區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為原料生產加工的綜合利用產品,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三是自2001年1月1日起,對油母頁岩煉油、廢舊瀝青混凝土回收利用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對煤矸石、煤泥、煤系伴生油母頁岩等綜合利用發電實行增值稅減半徵收政策;四是自2001年5月1日起,對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銷售其收購的廢舊物資免徵增值稅,生產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入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銷售的廢舊物資,可按10%計算抵扣進項稅額;五是逐步取消對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 (這可能與你有關,給你加一下黑) 企業所得稅方面,對企業在原設計規定的產品以外,綜合利用本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在《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內的資源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產品所得,自生產經營之日起,免徵企業所得稅5年;對企業利用本企業外的大宗煤矸石、爐渣、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生產建材產品的所得,自生產經營之日起,免徵企業所得稅5年;為處理利用其他企業廢棄的、在《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內的資源而新辦的企業,可減征或免徵企業所得稅1年。 四、可抵可免 保護環境有「綠色稅收」支持當前我國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形勢十分嚴峻,污染總體水平相當於發達國家上世紀60年代水平,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約為4000億元。因此,保護環境,促進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已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從2001年起,我國開始陸續出台了一些環境保護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有稅收專家因此將這些環保性的稅收定義為「綠色稅收」。從已經出台的稅收政策看,目前的「綠色稅收」主要集中在增值稅和所得稅上。 增值稅方面,自2001年7月1日起,對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委託自來水廠(公司)隨水費收取的污水處理費,免徵增值稅;對燃煤電廠煙氣脫硫生產的二水硫酸鈣等副產品實行增值稅減半徵收。 企業所得稅方面,在我國境內投資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的內資企業,其項目所需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設備購置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中抵免。目前企業環保設備投資符合規定條件的,可按上述政策執行。 調整與完善:節能減排稅收政策將更加系統全面我國已出台的4大類30餘項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稅收政策,對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從這些年的執行情況看,現行稅收政策還存在一些不足。這些不足主要包括:一是在支持的范圍和力度上與《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和《清潔生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對國家鼓勵發展的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設備的開發推廣缺乏必要的稅收支持政策;二是雖然出台了一些支持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稅收優惠政策,但因為缺乏對這項工作發展的整體把握,一些政策沒有及時進行調整,一些新的政策尚未實施,稅收支持節約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的作用還有待加強。 與國外相對完善的生態稅收和循環經濟稅收制度相比,我國缺少針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門稅種。同時,現行稅制中為貫徹循環經濟思想而採取的稅收優惠措施比較單一,主要是減稅和免稅,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加速折舊、再投資退稅、稅收抵免、延期納稅等國際上通用的方式在我國基本沒有。 據了解,有關部門正針對現行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結合稅制改革和稅種特點,按照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研究完善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中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能源節約、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產品、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稅收政策,爭取盡快建立健全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稅收政策體系。 有關專家認為,企業在進行節能、環保等項目的立項、建設時,眼光不能僅盯著現有節能減排方面的稅收政策,而是要綜合考慮,用好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固定資產投資加速折舊等一切可以利用優惠政策,並兼顧國家將要出台的優惠政策,統籌進行籌劃,才能使投資收益實現最大化。 不一定能解決您的所有問題,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3. 聽說有國家支持環保材料這一政策,是嗎
有 看你是不是給國家做環保了?做私人的嘛就沒必要問了。
4. 嚴苛的建材環保政策 要怎麼正確的選擇鋁門窗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參考選擇
1、 安全防盜性能
2、 結合自家裝修風格
3、 看門窗細節的專處理
4、 五金配置的質量,屬軌道是否順滑
按配件產品類別主要分:五金件、密封材料
消費者在選購時選用五金件時,注意查看錶面是否有劃痕、鋒棱、毛刺等缺陷,手掂有重量感
5. 新型環保建材項目哪些有發展前景
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進入中後期以後,傳統建材隨之邁向生命周期高位「拐點」期,以滿足現代綠色節能建築和建築部品化、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要求的新型建材,成為建材產業未來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同時,隨著國家政策對於環保行業的支持,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提高,我國新型環保建材的比重將進一步擴大。
新型建材市場現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型建材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8-2015,我國新型建材行業的工業總產值逐年增長,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較大,增速波動幅度較大。2015年我國新型建材行業工業總產值達到9031.00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2.7%,增速較上年有所加快。
隨著國家政策對於環保行業的支持,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提高,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型環保建材的比重將進一步擴大,其中建築板材占牆體材料的比重將提高到25%,而新型防水材料占建築防水材料的比例將達到98%。
新型建材前景展望
房地產依然是新型建材行業需求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根據商品住宅投資及商業地產投資增速來看,未來我國城鎮建築業的投資增速持較為樂觀的態度,預計未來5年平均增速仍將保持18%左右。通過新型建材行業銷售收入增速與城鎮建築業投資增速的線性關系計算可知,到2022年我國新型建材行業銷售收入將增長至22804億元左右,年均增速達17%左右。
6. 中央有關環保的政策
解振華在第四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上表示,節能環保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前景廣闊。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許多國家都將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作為解決經濟困境的新舉措和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解振華指出,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深刻轉型和國際產業分工的重新調整,各國的競爭優勢都將面臨新挑戰,加快培育節能環保產業,「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他表示,中國政府已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重要支撐。在「十一五」(二00六—二0一0年)規劃綱要中,中國提出了單位GDP能耗降低兩成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一成的約束性目標。為應對金融危機,在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中,官方將節能環保領域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投資方向。二00九年,中國中央政府安排資金五百八十一億元,用以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循環經濟、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和污水管網、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等節能環保和生態環境重點工程建設。官方還實施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推廣節能空調五百萬台、高效照明產品一點二億只。政策利好和財政支持為節能環保產業帶來發展機遇。環保部副部長李干傑在同一論壇上透露,中國環保產業正以每年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長。解振華稱,未來官方將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推進重點節能環保工程。這將對節能環保產業形成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動。為鼓勵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官方還將完善已經出台的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和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環保設備政策。解振華表示,官方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發行企業債券,鼓勵有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二00六年至二00八年間,中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百分之十點一,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的排放總量分別下降了百分之八點九五和百分之六點六一。
7. 中國對環保企業有哪些優惠政策
符合規定的減按75%徵收環境保護稅等優惠政策。
根據《環境保護稅法》規定第十三條,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30%的,減按75%徵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50%的,減按50%徵收環境保護稅。
企業購買並實際使用環保專用設備,其設備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企業所得稅額中抵免,但這些設備必須在目錄規定的五大類19項中,且僅限於裸購的設備投資額才能抵免,不包括設備運輸、安裝和調試等費用,也不包括基建投入、環保專用設備的運營費用。
針對公共污水、公共垃圾處理等項目有「三免三減半」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而工業領域的第三方治理項目以及企業自建且為自身服務的節能環保項目,並不能享受這一政策。
2019年3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9年1月1日-2021年底,對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7)環保建材政策擴展閱讀:
2014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指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簡稱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託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在這里,第三方是相對於作為監管方的政府和集排污、治污於一體的企業而言的,將治污功能分離出來,交給專門的污染治理機構,即專業環境服務公司,由此稱為「第三方」,這實質上是一種市場力量。
8. 國家對環境保護有什麼政策和資金扶持
我國的環境管理政策核心是採取防範措施和加強環境管理,辦求不產生或少產生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一、主要措施:
1、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和年度計劃,在經濟發展中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2、嚴格對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的生產主體工程與防治污染設施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產使用)。現在,全國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都達到95%以上。
3、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使環境管理沿著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發展。
4、健全環境管理機構。從中央到省、市、縣四級政府建立了環境管理機構,這些機構依法行使環境管理權力。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大中型企業也建立了相應的環境管理機構,管理本行業和本企業的環境問題。
二、在環境經濟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資金投入和稅收優惠政策:
1、企業將防治污染所需資金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2、列入國家重點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項目,國家給予資金支持;城市政府將城市維護費用於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國家徵收的排污費用於污染防治。
3、國家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所得稅優惠:對利用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作為原料進行生產的,在5年內減征或免徵所得稅。
三、實施環境技術政策的目的在於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1、工業企業在進行技術改造時,採用先進的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
2、按照環保法律有關規定,對企業浪費能源和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和設備實行限期淘汰。
3、企業在生產中應該採用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原料。
(8)環保建材政策擴展閱讀:
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1972年開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廢處理辦公室共同研究處理位於官廳水庫畔屬於河北省的沙城農葯廠污染官廳水庫問題,導致中國頒布法律正式規定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滴滴涕(DDT)。
1973年成立國家建委下設的環境保護辦公室,後來改為有國務院直屬的部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各省{市、區}也相繼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廳)。
我國環境狀況: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呈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