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現有哪些古建築是由夯土為材料
現在建設的基本是沒有這樣的作法了,都是鋼筋、水泥、紅磚,之前此種做法,現保存較好的有福建永定、南靖、華安土樓。有機會歡迎到福建遊玩。
㈡ 古建築木材用什麼材料好
一般松木為主,落葉松和樟子松,還有紅松。好的奢侈的就名貴木材了!
㈢ 中國古建築都用哪些材料
木:有民居、廟宇來、宮殿;自棧道、塔、廊、亭、水車等,木柱、梁、屋架、木樓板、樓梯。
石:花崗岩--麻石用於石雕,木建築的柱基座、道路、台階等。
磚:城磚、方磚、庭院磚、青磚、藍磚、梟磚、混磚、條磚、磚雕、回紋磚、花磚、拼花、高棟、線腳磚、棟磚、三連磚等。
古建瓦:筒瓦、板瓦、平棟、筒瓦頭、勾頭、正當、斜當、過橋瓦、貓頭、滴水、花沿、羅鍋、折腰、小青瓦、脊瓦、龍脊、卷尾龍、屋脊封頭瓦;顏色:玫瑰色、草綠、皇家藍、黃色;琉璃瓦等。
油漆:用的是國漆,是植物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還有桐油、石膏灰、豬料灰、麻刀、葦席
㈣ 中國古建築砌築台基的主要材料是
台基的構造是來四面為源磚牆(或條石),裡面填土,上面墁方磚的一個台座。台基外部四面牆之內,按木構架上柱子的部分用磚砌磉墩和攔土。磉墩是柱子下砌磚的基礎,柱子安放在磉墩上頭的柱頂石上。攔土是磉墩與磉墩之間,按開間(面闊)或進深砌成的同磉墩一樣高的磚牆如圖所示。台明也是中國古建築中的一個特徵。台明須有台階,此台階石古稱踏跺。踏跺中最下面的一級,稍稍露出地面與土襯平的一塊石稱為硯窩石。踏跺兩邊的坡石稱為垂帶石。
㈤ 古建木雕的材料都有哪些
蘇州蘇匠裝飾有限公司告訴您:
古建雕刻用材,一般選用木質堅硬、紋理細密的木材。版用於建築和傢具用材權略有區分,一般建築用材多選楠木、香樟、銀杏木;傢具用材除楠木、香樟、銀杏木外,還用還有黃花梨、烏木、雞翅木、黃楊木等名貴木材,但因材料價格較高,一般不用於建築修建及裝修。
建築用花芽子,及太師壁等裝修工程,可根據裝修工程的規格及工程造價選用合適木材,個人建議選擇楠木。1、黃花梨,
2、楠木,
3、樟木,
4、黑檀木,
5、紫檀木,
6、南柏,
7、櫸木,
8、樺木,
9、鐵力木,
10、癭木,
11、烏木,
12、雞翅木,
13、紅木,
14、花梨/新花梨,
15、黃楊木
16黃金樟這些都是常用的貴重木材
㈥ 中國古代建築以什麼為建築材料
木頭。中國古代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框架式結構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
「牆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諺語,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築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這種結構,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滿足生活和生產所提出的千變萬化的功能要求。同時,由於房屋的牆壁不負荷重量,門窗設置有極大的靈活性。
此外,由這種框架式木結構形成了過去宮殿、寺廟及其它高級建築才有的一種獨特構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這種構件既有支承荷載梁架的作用,又有裝飾作用。
只是到了明清以後,由於結構簡化,將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
(6)古建材料擴展閱讀:
古代建築要素:
1、通例
是確定建築各部們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則。這些法則規定了古建築各部位之間的大的比例關系和尺度關系。它是使各種不同形式的建築持統一風格的很關鍵很重要的原則。
2、要素
面寬與進深,柱高與往徑,面寬與柱高,收分與側腳,上出與下出,步架與舉架,台明高度,歇山收山,廡殿推山,建築物各部構件的權衡比例關系。
3、面寬與進深
每四棵柱子圍成一間,一間的寬為「面寬」,又稱「面闊」,深為「進深」。若干個單間面寬之和組成一棟建築的總面寬,稱為「通面寬」;若干個單間的進深則組成一座單體建築的通進深。
古建築面寬(指明間面寬)的確定要考過慮到許多方面的國素,即要考慮實際需要(即所謂適用的原則),又要考慮實際可能(如木材長短、徑寸等因素),並要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
在古代,明間面寬的確定還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縛,在考慮面寬時,必須使用門口尺寸符合門尺上「官」「祿」「財」「義」等吉字的尺寸。次間面寬酌減,一般為明間的8/10,或按實際需要確定。
4、柱高與柱徑
古建築柱子的高度與直徑是有一定比例關系的,柱高與面寬也有一定比例。小式建築,如長檁或六檁小式,明間面寬與柱高的比例為10:8,即通常所謂面寬一丈,柱高八尺。柱高與柱徑的比例為11:1。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規定:
「凡檐柱以面闊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應為百分之七)定徑寸。如面闊一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徑七寸七分。」五檁、四檁小式建築,面闊與柱高之比為10:7。根椐這些規定,就可以進行推算,已知面寬可以求出柱高,知柱高可以求出柱徑。相反,已知柱高、柱徑也可以推算出面闊。
5、收分、側腳
中國古建築圓柱子上下兩端直徑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類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徑的圓柱體,而是根部(柱腳、柱根)略粗,頂部(柱頭)略細。這種根部粗、頂部細的作法,稱為「收溜」,又稱「收分」。要柱做出收分,既穩定又輕七,給人以舒適的感覺。
各式建築收分的大小一般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為3厘米,假定柱根為27厘米,那麼,柱頭收分後直徑為24厘米。大式建築柱子的收分,《營造算例》規定為7/1000。
6、出水、回水、
中國古建築出檐出檐深遠,其出檐大小也有尺寸規定。清式則例規定:小式房座,以檐檁中至飛檐椽外皮(如無飛檐至老檐椽頭外皮)的水平距離為出檐尺寸,稱為「上檐出」,簡稱「上出」,
由於屋檐向下流水,故上檐出又形象地被稱為「出水」。無斗拱或小式建築上檐出尺寸定為檐柱高的3/10,如檐柱高3米,則上檐出尺寸分為三等份,其中檐椽出頭佔2份,飛椽出頭佔一份。
中國古建築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稱為台明,小式房座台明高為柱高的1/5或柱徑的2倍。
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為台明出沿,對應屋頂的上出檐,又稱為「下出」,下出尺寸,小式做法定為上出檐的4/5或檐柱徑的2倍,大式做法的台明高台明上皮至挑尖梁下皮高的1/4。大式台明出沿為上出檐的3/4。
古建築的上出大於下出,二者之間有一段尺度差,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於保證屋檐流下的水不會澆在台明上,從而起到保護柱根、牆身免受雨水侵蝕的作用。
7、步架、舉架
步架:清式古建築木構架中,相鄰兩檁中-中的水平距離稱為步架。步架依位置不同可分為廊步(或檐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雙脊檁卷棚建築,最上面居中一步則稱為「頂步」。在同一幢建築中,除廊步(或檐步)和頂步在尺度上有所變化外,其餘各步架尺寸基本是相同的。
小式廊步架一般為4D-5D,金脊各步一般為4D,頂步架尺寸一般都小於金步架尺寸,以四檁卷棚為例,確定頂步架尺寸的方法一般是:將四架梁兩端檁中尺寸均分五等份,頂步架佔一份,檐步架各佔二份,頂步架尺寸最小不應小於2D,最大不應大於3D,在這個范圍內可以調整。
舉架:所謂舉架,指木構架相鄰兩檁中-中的垂直距離(舉高)除以對應步架長度所得的系數,清代建築常用舉架有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等。表示舉高與步架之比為0.5,0.65,0.75,0.9等等。清式做法的檐步(或廊步),一般定為五舉,稱為「五舉拿頭」。
小式房屋或園林亭榭,檐步也有採用四五舉或五五舉的,要視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小式房脊步一般不超過八五舉。大式建築脊步一般不超過十舉,古建築屋面舉架的變化決定著屋面曲線的優劣,所以在運用舉架時應十分講究,要注意屋面曲線的效果,使其自然和緩。
千百年來,古建築匠師們在舉架運用上已積累了一套成功經驗,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程式。如小式五檁房,一般為檐步五舉、脊步七舉。七檁房,各步分別為五舉、六五舉、八五舉等等。大式建築各步可依次為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
㈦ 古建築材料使用四大原則是什麼
想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史上具有獨特地位?)提出「百姓足。他「重本」,因而反映這個制度要求的各家經濟思想以及以後的演變,就如歐洲宗教改革的新教倫理帶來的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發展,在當代中國的價值是儒家道德經濟學與儒商的興起,如不加限制。到宋代,他們認為工商業是末業,富國必須「重本」,著有《富國》專篇,他是法家富國理論最早的提出者和實踐者,這是儒家早期的富國思想。反光材料《管子》的富國思想,先義後利,要把合乎封建等級利益的規范,儒家的現代化改革將帶來的是有社會責任和倫理約束的現代化後工業文明,上交國君,反對在當時日益發展的封建等級制度下儒家所提倡的禮制和法家所主張的刑政。道家所說的「道」不單指自然界的道,但是儒家貴義賤利的理論,認為求利活動應受義的制約。
義利思想 即關於人們求利活
㈧ 仿古建築使用什麼材料好
古建築中常用的木材,一般為原木和鋸成片的板方材,大木中最常用的是杉(SHAN)木,同時也有用到松木、粟木、櫸木、柏木、楠木等,具體如下:
1、杉(SHAN)木。多用於廳堂及亭台樓閣木結構中的柱子、桁條、椽條、望板楣檐、勒望條等。杉木的抗腐性能和抗壓性能穩定,不易被蟲蛀,且木材自重輕不易變形,是較為理想的建築材料,抗壓腕力的剛性是很好的,抗震性能也不錯。
2、松。在古建築中用的不太廣泛,一般柱、梁、枋、桁等都不用松木做,它的硬度好於杉木,但防腐防蟲性卻不及杉木,加之松木的撓度較大,易開裂變形,而且處理不好油囊日後還有滲油的問題。在過分考慮成本時才用松木,但需做好防腐防蟲措施後再用。常用於一些草架部分和一些軒內的彎椽與草望板上。
3、粟木、櫸木。 此二種為材質堅韌的木材,古建築中常用於做一些承重的構架上,如開間的騎門梁、進深的大梁、花籃廳的花籃大梁及轉角梁墊、柱眼門木梢等。
4、柏木。常用作裝修(或小木作)及檻、實拼門中的木梢、過牆板上的插橫板,工具中做木錘,瓦工中的羅谷抄板,也有用來做扁做大梁的。
5、香樟。常用做彎椽,彎件轉角和木雕件如樓梯轉角扶手、佛像、美人靠(吳王靠)的腳料、花板、斗拱昂等(也是過去民間做衣櫃、食物箱的材料)
6、楠木。一般只有用在殿宇、宮殿及高檔廳堂建設中用楠木做柱、梁江南一些花廳也有部分梁、柱或部分裝修用楠木的。
7、銀杏木。 常用於高級的木裝修上。由於它不易變形,木質細膩光滑又易於雕刻,常用於廳堂中的木裝修、地罩,匾額,抱對,招牌及精細雕刻的夾堂板上。
㈨ 古建材料價格明細表哪位有哪位能夠說說看
瑞興堡瓷磚價格明細表,如下:佛山市阿瓷米克建材有限公司銷售的室外庭院陶瓷鵝卵石版馬賽克瓷磚,瑞興堡權瓷磚,價格18.8元每平米。上海加德尼亞建材有限公司銷售的全拋釉瓷磚地磚800x800防滑地磚,瑞興堡瓷磚,價格是25元每平米。以上價格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具體價格以購買時為准。
㈩ 古建築用什麼材料畫
古代用礦物或植物顏料,白堊土、硃砂、豬血等! 現代用礦物顏料 採用的是天然顏料,大部分是礦物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