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治理
中國建材重組的企業所有制不同,有國有、有民營、有外資,還有混合所有制;規模也不同,大中小企業都有。中國建材大力實施管理創新,探索了一套具有特色的管理整合系統:引入「央企市營」動力機制,通過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職業經理人制度、公司內部機制市場化及按照市場規則開展企業經營,用市場化方式把央企的品牌、資金實力與民企的市場活力有機融合,實現了包容性成長和共生多贏;實施層級化管理,確立了中國建材為投資中心、業務平台為利潤中心、生產工廠為成本中心的層級定位,保障了行權順暢;深入實施以KPI管理為核心的「三五」管理整合模式,運用對標管理和輔導員制度等整合方法,全面提升一體化管理水平;實施「價本利」新經營理念,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重構合理的價格體系,限制產量,以銷定產,維護區域市場供需動態平衡,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和行業價值理性回歸。
中國建材探索出的聯合重組成長模式和管理整合經驗、成果被譽為世界水泥發展史上的奇跡,獲得全國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並被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收錄入教學案例。
⑵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建材」)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於2005年3月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母公司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其餘股東包括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以及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公司於2006年3月在香港聯交所首次公開發行H股並掛牌上市(股票簡稱:中國建材,股票代碼:3323),注冊資本為2,481,215,273元。
2009年,公司總資產771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36億元,凈利潤23.4億元,現有員工總數逾6萬人。
中國建材的主營業務包括水泥、輕質建材、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工程服務四大板塊,各項業務規模均在國內外居領先水平。
法定代表人:曹江林
成立日期:1985-06-24
注冊資本:843477.0662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北京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110000100003495Y
經營狀態:開業
所屬行業:製造業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國有控股)
英文名:China 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 Company Limitd
人員規模:1000人以上
企業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2號樓(B座)
經營范圍:對外派遣與其實力、規模、業績相適應的境外工程所需的勞務人員;新型建築材料及製品、新型房屋、水泥及製品、玻璃纖維及製品、復合材料及製品的技術研發、生產和銷售;建築材料的倉儲、配送和分銷;水泥、玻璃生產線的技術研發、工程設計與工程總承包;新型建築材料的工程設計與工程總承包;與以上業務相關的技術咨詢、信息服務;承包境外建材、建築和輕紡行業的工程勘測、咨詢、設計和監理及工程;進出口業務。(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⑶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理念
支撐中國建材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是具有遠見性的發展戰略、符合行業發展內在邏輯的回成長方式和答路徑。
最為典型的是水泥業務的聯合重組。上市後,面對產能過剩、集中度低、惡性競爭激烈、產品價格長期偏離價值的局面,中國建材制定了「大水泥」發展戰略,以「區域化」為策略,穩步推進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規模聯合重組,快速做大做強成為區域領軍企業。6年中,中國建材通過發展中聯水泥,成立南方水泥、北方水泥和西南水泥,重組了約300家水泥企業,構建了由淮海、東南、北方、西南組成的水泥業務戰略架構,水泥產能達3億噸,成為世界第一。
中國建材所推動的聯合重組為水泥行業能否通過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和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佐證。2011年,我國水泥行業利潤總額突破1000億,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集中度不斷提升,行業前10強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由2005年的15.3%增長到近30%,增長了一倍。
⑷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況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材」,英文縮寫CNBM)於2005年3月28日成立,於2006年3月23日在香專港聯交所掛屬牌上市(股票代碼:HK3323)。
上市6年來,中國建材在社會各界和資本市場的支持下,緊抓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和建材行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積極探索靠存量聯合重組擴大規模、靠管理協同創造價值、靠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成長方式,走出了一條「資本運營、聯合重組、管理整合、集成創新」的發展道路。
⑸ 中國建材集團概念股有哪些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與中國中材集團合並了。旗下上市公司有祁連山、寧夏建材、天山股份、北新建材、中材節能、中材科技等個股。
⑹ 中國建材集團概念股有哪些
兩材」整合,復解決中材水泥制同業競爭先行,中材集團旗下寧夏建材、祁連山、天山股份解決同業競爭承諾9月6日到期,考慮後期與中建材合並,我們判斷,「兩材」整合落地或首先解決水泥資產問題,主要受益為寧夏建材、祁連山、天山股份。
其次,具備資產整合及提升估值的的長期受益標的:中國巨石(新材料整合平台);北新建材(吸收合並泰山石膏少數股東權益,管理層佔到11.2%股權且換股價倒掛);
另外,小市值殼公司具有交易性炒作可能,受益標的為國統股份及瑞泰科技(殼概念)。
⑺ 中國建材集團擁有哪些企業的股權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騰訊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建材集團,英文簡稱CNBM)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眾創建材行業管理公司,2003年成為國務院國有資空間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中央企業。
⑻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高管
宋志平
董事長 執行董事 1956年10月生,本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董事。宋先生在建材行業累積了30年以上的業務及管理經驗。宋先生自2005年10月至今任母公司董事長,自2005年3月至今任本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董事,自2003年3月至2005年4月任中聯水泥董事長,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任母公司總經理。自1995年10月至2002年3月,宋先生先後擔任母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副總經理。自1997年5月至2002年5月,宋先生擔任北新建材董事長,自1996年1月至今擔任北新集團董事長。自1987年9月至2002年7月,宋先生在北新集團(在其改制之前及之後)擔任多個職位,包括副廠長、廠長、總經理及黨委書記。宋先生自2009年5月至今還擔任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董事長。宋先生於1979年8月獲河北大學高分子專業學士學位,於1995年7月獲武漢工業大學(現為武漢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於2002年6月獲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宋先生是一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並為國務院批準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宋先生目前任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副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工業與經濟聯合會主席團主席、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及首都企業傢俱樂部常務副理事長兼主任。宋先生憑著他在管理及企業方面的技能而獲頒多個獎項,包括全國勞動模範、中國500名企業創業者、中國創業企業家、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第八屆全國優秀企業家「金球獎」、管理人物精英獎、中國十大並購人物、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改革開放30年中國企業改革紀念章、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人民社會責任傑出貢獻人物以及中國證券金紫荊獎「最具影響力領袖獎」等。
曹江林
總裁 執行董事 1966年9月生,本公司執行董事。曹先生在建材行業累積了20年以上的業務及管理經驗。曹先生自2011年12月至今擔任中聯水泥董事,自2009年9月至今出任北新建材監事會主席,自2009年3月至今出任北方水泥董事長,自2007年9月至今出任南方水泥董事長,自2005年8月至今出任北新集團監事會主席,自2005年10月至今出任母公司董事,自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出任中聯水泥監事會主席,自2005年3月至今出任本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出任北新建材董事長,自2004年9月至今出任中國復材和中國建材工程董事,自2002年6月至今出任中國玻纖董事長,自2002年3月至今出任中建材投資董事長,自1998年4月至2005年10月在母公司以及本集團擔任多個職務,包括北新集團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總經理及副董事長、母公司總經理助理及副總經理、北新物流總裁、中國玻纖總經理等。曹先生於1990年7月獲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於2004年1月獲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曹先生是一位高級會計師,並為國務院批準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曹先生目前任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北京上市公司協會理事長等。曹先生曾獲得中央企業勞動模範、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等榮譽。
彭壽
副總裁 執行董事
崔星太
副總裁 執行董事
常張利
副總裁 執行董事 董事會秘書
李誼民
副總裁
張定金
副總裁
陳學安
副總裁 財務總監
姚季鑫
副總裁
肖家祥
副總裁
王兵
副總裁
蔡國斌
副總裁
裴鴻雁
合資格會計師
⑼ 中國建材是什麼股
中國建材[03323]在香港上市,市國資委控制的大型國有企業,控制了幾家A股上市企業
⑽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業績
水泥業務年總來產能逾3億噸,位源居世界第一;
輕質建材業務主產品石膏板年總產能16.5億平方米,位居亞洲第一;
玻纖及復合材料業務主產品風電葉片年總產能15,000片,位居中國第一,玻璃纖維年總產能10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
工程服務業務是國際領先的玻璃生產線和水泥生產線設計及/或工程總承包服務供應商。
中國建材受到資本市場和國際投資者的高度贊譽,先後被納入摩根士丹利中國概念股指數成分股、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成分股、道瓊斯中國海外50指數成分股,並榮獲中國證券金紫荊獎「最佳上市公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