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抗日戰爭的詩句
1、《贊陳納德將軍和他的飛虎隊》 現代 詩 作者:艾國斌
遠渡重洋匡正義,長天飛虎鬥倭狼。
昆明空戰奇勛樹,重慶鏖兵浩氣揚。
穿越駝峰連國脈,奔襲日陣衛滇疆。
將軍事跡傳千古,日月同輝姓字香。
譯文:遠渡大海顯示正義,飛虎與日本狼作戰。昆明空戰奇勛樹,重慶戰役失去了氣勢。士兵們通過駝峰保衛國家,進攻突襲日軍保衛雲南。一般的事跡傳遍了各個時代,日月同輝姓字香。
2、《和董必武同志七絕其一》現代詩 作者: 朱德
敵後常撐亦壯圖,
三師能解國家憂。
神州尚有英雄在,
堪笑法西意氣浮。
譯文:計劃打擊敵人的宏圖壯志,海陸空三軍能為國解憂。神州大地英雄咋,笑話法西斯敵人的浮躁。
3、《和董必武同志七絕其三》 現代詩 作者: 朱德
朋輩志同意自投,
團成砥柱止中流。
肅清日寇吾儕事,
鷸蚌相爭笑列侯。
譯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意氣相投,團結起來形成抗戰的中流砥柱,肅清日寇是我們共同的事業。
4、《清平樂·六盤山》毛澤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譯文:長空高闊白雲清朗,南飛的大雁已望著飛到了天邊。不登臨目的地絕不是英雄,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里的路途。
六盤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風吹卷著紅旗。現在革命的武裝正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國民黨反動派?
5、《七律·長征》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2. 國家電投集團東北公司招聘什麼時候出測試結果
東北公司今年出結果的時間不太清楚,不過在offerpie上有看到17年西安公司的offer校招薪水信息;希望可以在樓主談工資的時候,幫到樓主。
3. 東北富得流油的時候,我們還吃不飽飯呢!那東北以前是什麼樣的
那個時代決定了東北支援全國。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東北資源枯竭,設備落後,國家改了發展方向,一比五、一比十的貸款額度,給誰都不會太差。另外東北因為天氣的原因,成本太高了。你看看東北產大米的幾個地方,哪裡不是富得流油。朝鮮戰爭,東北工業南遷,給了南方太多資源。鍋爐廠,電機廠,軸承廠,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軍工改過去的。資源給予南方很多。沒落主要兩個原因,1東北.包括華北平原較多,農耕面積多,常駐人口少。2.東北多資源型城市,隨著資源枯竭城市沒落了。
資源,東北人民真的都用到了嗎?鋼鐵,煤炭;糧食,石油,木材我看到的這些東西八五年前我看到的都是整列火車南下,往北的列車都是空的。我家就在車站附近,一車車原木,煤炭,全是進關的,活我們幹了,苦我們吃了,錢你們花了,還要來罵我們,如果南北政策都一樣,把山海關砌上,東北現在都能趕趕歐洲了。
東北下一個致富點,就是把東北的蔬菜品種,老品種的種子收集好,進行良性改造,提高產量,供應全國,大家都知道,特別是東北人,知道,東北的蔬菜下來以後,大家都愛吃原產地蔬菜,因為口感特別好,南方的蔬菜很硬,做起來沒香味,吃起來口感沒有東北菜好吃,這是因為東北的無霜期短,動植物在東北生長,必須儲存大量的糖和脂肪,這樣東北的,動物與蔬菜生長起來就會緩慢,但儲存的營養價值會高一些,口感就會好,所以東北應該,發揚這一優勢,搞好育種,我相信這是另一個致富點,南方的蔬菜,使用高科技手段,尤其是以色列的無土栽培技術產量非常高,但口感不好,我想除了太空種子育種,是一個發展方向,第二個大面積可以提供優良種子的基地,就在東北。
4. 革命烈士有哪些人
1、邱少雲
邱少雲(1926年—1952年10月12日),出生於重慶市銅梁縣少雲鎮(原四川銅梁縣關建鄉)玉屏村邱家溝,革命烈士。
邱少雲9歲喪父、11歲喪母、13歲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12日因美軍燃燒彈發落在邱少雲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壯烈犧牲,年僅26歲。1953年8月30日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於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 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2、趙尚志
趙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漢族,熱河朝陽(現遼寧省朝陽市)人,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
1925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期,趙尚志在東北地區組織和從事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活動。「九一八事變」後趙尚志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之後,趙尚志領導創建中共巴彥抗日游擊隊(中國工農紅軍36軍獨立師)北滿珠河反日游擊隊隊長,後任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司令,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北滿抗聯總司令,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趙尚志與李兆麟等創建了珠河、湯原抗日游擊根據地。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戰斗中身負重傷後犧牲。
3、趙登禹
趙登禹(1898—1937年),字舜誠(一作舜臣) ,山東菏澤縣杜庄鄉趙樓村人,抗日烈士,中國國民黨黨員。1914年趙登禹加入馮玉祥的部隊,任馮的隨身護兵,跟隨參加北伐戰爭,後國民黨軍改編,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長。 跟隨馮玉祥參加「中原大戰」,戰敗後馮的部隊被整編,趙登禹被任命為第29軍37師109旅旅長。 1937年7月28日,對日作戰時壯烈殉國,時年39歲,是抗日殉國的第一位師長。
4、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鎮江家灣人,中國共產黨地下時期重慶地區組織的重要人物,為中國共產黨追認的女烈士。
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婚後負責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組織發行工作。1948年,彭詠梧在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任上戰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5、趙一曼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5. 沈陽北站怎麼去 渾南二路8號,國家電投東北電力有限公司
北站坐地鐵2號線,到奧體中心站B出口,出去就是6號,旁邊就是8號(馬路一側是單號,一側是雙號)
6. 各地節日風俗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廣州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以種花為業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更成為廣州的一大民俗。
每年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廣州新年派發"利是" 廣州新春風俗,在人際交往中,必備"利是"。
(6)國家電投東北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節日自漢以後基本定型,有一定增減,民國以後,由於正式西化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民間仍然堅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數。直至文革,政府更削減了宣傳除春節以外的傳統節日,即使對於春節,也被宣傳成「過革命化的春節」。
改革開放以後,民間開始慶祝一些傳統節日,報刊上也相應作了些介紹宣傳。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間慶祝的傳統節日大約占傳統節日的三分之一。傳統節日里包含了許多民俗文化和傳統人文觀念,以及宗教因素,對於研究古代社會的文化、歷史和社會生活。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里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湯里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團。
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志。活動有撒灰引龍、熏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