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居建材 » 客家電台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客家電台

發布時間: 2021-01-21 19:03:41

⑴ 身為客家人的我為什麼聽不懂電視上的客家電視台呢`

客家人也有方言,你聽不懂,電視上的客家電視台也可以理解。

⑵ 梅縣客家話為標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海內外國際客家話,不是梅州話為標准嗎

因為梅縣是客家大本營梅州的政府駐地。而且全境出豐順南部少數鎮外皆為客家人。每種方言肯定要有一個標准音才便於傳播。梅縣當之無愧。

⑶ 龍岩電視台的龍岩人民廣播電台簡介


龍岩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閩西人民廣播電台於1992年12月31日開播,實現每天18小時立體聲播出。開播以來,該台作為全市惟一的綜合性地(市)級電台,立足閩西,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收聽群體,給廣大聽眾留下「聲音的世界也精彩」的印象。龍岩人民廣播電台以「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努力爭創名優節目品牌」為辦台宗旨,不斷創新宣傳管理和宣傳方式,努力擴大廣播覆蓋,努力推進海峽兩岸客家交流,取得明顯的成效,使龍岩廣播又逐漸成為閩西聽眾的收聽熱點。
龍岩人民廣播電台新聞綜合頻率(FM92.5 FM106)於2009年6月18日正式實施節目改版。頻率口號:岩城輿論的前沿陣地、天下新聞的動態平台、百姓民生的服務窗口。頻率宗旨:宣傳龍岩、服務閩西。新聞綜合頻率始終立足閩西,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廣大岩城百姓,播新聞資訊,話龍岩百態,談社會變革,述風雲人物,展百姓心聲,繪閩西風采,用我們的真情與熱忱服務百姓、服務龍岩、服務社會。頻率定位:FM92.5始終站在新聞的最前沿,關注民生民情民意,替聽眾說話,為百姓辦事,與岩城百姓共同關注岩城的社會百態,共同見證這座紅色魅力城市的不斷發展。節目設置:主要開設了《龍岩新聞》、《整點播報》、《一同關注》、《早安龍岩》、《布穀聲聲》、《空中立交橋》、《陽光法制時間》、《就業創業與你同行》、《簡單快樂》、《一路陽光》等欄目。節目突出新聞本土特色,注重信息量,強化感染力和親和力。
龍岩人民廣播電台旅遊之聲頻率(FM94.6)於2009年11月份試播,發射頻率為94.6兆赫。頻率口號:游海峽兩岸有我同行;攬大好河山為你添色。頻率宗旨:堅持「以人文山水傳遞親情,從風雨雷電感悟人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製作播出富有特色和鄉情親情的廣播節目為支撐點,充分展示神州大地風貌,展示祖國大陸特別是海峽兩岸經濟社會文化的改革和發展成就,為發展兩岸關系努力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頻率定位:立足閩西,放眼閩台兩地乃至全國,突出閩西地域文化特色,推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發掘閩西歷史文化、現代文化以及同台灣的淵源關系,推介客家民俗、風情、起居、飲食、旅遊、風光,謳歌客家人的勤勞、勇敢,純朴、善良,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秀文化,推廣台資企業成功經驗,真誠為兩岸同胞的溝通交流服務。節目設置:主要開設了《行走天地間》、《我們客家人》、《跨越海峽》、《大牛運動匯》、《旅遊快車道》、《旅遊散文》、《I LOVE 游》、《健康進行時》、《啟明的音樂魔方》、《開心生活秀》、《石頭剪刀布》、《熱力百分百》、《都市夜未眠》等節目。節目定位時尚、休閑、突出了龍岩旅遊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集資訊類、文藝類、交流類等節目之長,實現節目的可聽性、輕松性和交流性。
龍岩人民廣播電台非常注重兩岸客家文化的交流與協作,充分利用兩地客傢具有的「五緣」優勢,以《我們客家人》欄目為載體,精心打造了對台新聞交流合作的平台和窗口。專門為台灣客家聽眾製作的《我們客家人》欄目,用客家話播出。從2008年4月開始在台灣落地播出,每周六晚22:00播出,每周1期。是大陸廣播界最早在台灣落地播出的客家話節目。到目前,《我們客家人》欄目已從在一家電台播出擴展到在台灣寶島客家電台、苗栗正義廣播電台、雲林姐妹電台、高屏溪廣播電台、花蓮客家電台等共五家台灣電台播出。《我們客家人》欄目堅持深入采訪,挖掘客家文化深厚內涵;尋找兩岸客家人的精神共鳴,以此增進兩岸人民感情;努力提升閩西客家祖地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增強客家文化在連接兩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紐帶作用。2009年度《我們客家人》欄目製作了《客家姓氏族譜演藝》十集系列節目、《濃濃海峽緣 悠悠客家情》、《生態游好去處——武平梁野仙山》、《閩西客家人的年夜飯》、《「畫仙」李燦的傳說故事》、《深山裡的客家村》、《「客家陶淵明」——清初舉人林寶樹》、《公祭客家母親河》、《台灣茶農漳平創業 官田鐵冠聲名鵲起》、《上杭古田,台灣花農》、《血脈情濃穿海水,群賢戳力築騷壇》等深受台灣聽眾喜愛的節目。在節目中,我們不僅著力為台灣客家聽眾傳播客家文化,對龍岩培育「海峽客家」品牌,舉辦第七屆海峽客家旅遊歡樂節、世界客屬第十五次公祭客家母親河大典、第二屆國際客屬龍舟文化節、海峽兩岸客家山歌表演賽、第二屆海峽詩詞筆會等一系列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也及時進行宣傳報道。除了精心策劃、選題、製作外,與台灣聽眾的互動交流也是《我們客家人》欄目極為重視的工作內容。在台灣,我們為欄目開通了熱線電話,專門收集聽眾的日常反饋意見。2009年,還派員赴島,與台灣業者溝通,了解兩岸節目製作方面的差別;與台灣各地客家團體組織交流,了解節目在台灣客家族群中的反響;深入桃園、新竹、苗栗等台灣客家族群聚居的區域,了解客家民眾對《我們客家人》欄目的認同度。2009年底,由台中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寶島調頻聯播網為我們提供了《我們客家人》欄目09年第二季、第三季收聽率調查報告。在受調查人群中,表示收聽過《我們客家人》節目的達到80.3%。在沒有收聽過節目的聽眾中表示願意嘗試收聽的達到90%左右。這表明入島節目《我們客家人》在台灣聽眾中的影響力是比較高的。台灣聽眾對節目的接受程度也是比較高的。從調查結果顯示,在收聽過節目的聽眾中,認為節目整體好、較好的達到57%以上。通過節目入島,建立了兩岸客家鄉親增進了解、加強溝通、相互往來的紐帶和平台,為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客家精神,提升龍岩文化和經貿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⑷ 梅州既然號稱是世界客都,梅州電視台為啥不開幾個客家話電視頻道,要上衛星,全球各地都能收到!

首先你來要意識到有沒有必要,然源後是成本問題,再者,不是所有地方的客家話都是一樣的,同一個梅州6縣1市1區的客家話都不一樣,更別說河源,惠州的客家話,如果開頻道的話你說會有幾個人去看,聽都聽不懂還看?開頻道不是說想開就開,搞這些沒用的東西還不如搞好基礎設施,讓市民真正受惠

⑸ 客家電視台的經典節目

《客家新聞雜志》:單元式的新聞專題報道節目,由主播吳奕蓉主持,播出時間為周六晚間9點。其中「行入六堆庄」系列報道獲得2007年客家新聞獎電視類新聞采訪報道獎。
《村民大會》:座談式的公共議題政論節目,播出時間為周五晚間8點。
《國際客窗》:國際新聞及時事論壇節目,由主播向盛言主持,曾獲2008年、2009年客家新聞獎電視類新聞播報獎。
《高峰客家力》:邀集國內外知名客籍企業人士分享創業成功經驗。
《客話新聞》:每日分三節播出,分別為中午12點30分的《當晝新聞》、晚間7點的《暗夜新聞》與深夜10點的《最夜新聞》,主播吳奕蓉曾獲2008年、2009年客家新聞獎電視類新聞播報獎,「台灣情客家水」系列報道、「台灣日光燈關廠事件」、「悠然見閩客」系列報道、「聚焦西馬」系列報道、「璞玉,誰的玉?」、「他山之石—前進愛爾蘭」系列報道,均曾獲客家新聞獎電視類新聞采訪報道獎。「悠然見閩客」系列報道並曾獲2009年兩岸新聞報道獎電視新聞報道獎。另外「走出家暴陰影-劉丁妹」系列報道獲得內政部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及兒少保護事件優質新聞獎電視新聞類優質新聞獎、教育部創造性別平等文化年度媒體作品評選電子影音媒體組銅質獎。
《客庄走透透》:由每日三節新聞重新編輯的軟性新聞報道節目,著重地方慶典活動與風土民情的報道,於每周六、日上午10:00播出。 《老嫩大細》:羅時豐、林曉培、戴士堯等人主演,客家電視台開台大戲,也是台灣第一部純客語發音的八點檔連續劇。
《戀戀舊山線》:杜榮峰、林志儒導演,庄凱勛、尹馨、林鴻翔、溫吉興、郎祖筠等人主演。
《肉身蛾》:改編自青年作家甘耀明同名小說,林志儒導演,黃采儀、林浿安、楊宗樺等人主演,2006年獲得電視金鍾獎迷你劇集最佳節目獎、最佳編劇獎與最佳女配角獎。
《魯冰花》:鍾肇政同名經典小說改編之電視劇,吳中天、鍾欣怡、朱陸豪、吳政迪、黃湘婷等人主演,2007年,飾演古茶妹的黃湘婷首次演出即獲得電視金鍾獎戲劇節目最佳女配角獎。。
《幸福派出所》:林志儒導演,溫升豪、徐麗雯、庄凱勛等人主演。
《美味滿樓》:洪智育導演,陳盈潔、朱陸豪、洪綺陽、李若彤、游詩璟等人主演。
《大將徐傍興》:客家電視台首部自製八點檔連續劇,林志儒、蔣孝力導演,溫升豪、謝瓊暖、王琄、溫吉興等人主演,劇情為有「台灣外科第一刀」之稱,也是台灣棒球重要推手、美和中學創辦人徐傍興醫師的故事,其中王琄獲得2008年電視金鍾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
《煙田少年》:改編自吳錦發原著小說《青春三部曲》,張修誠導演,張善為、高蕾雅、羅瑤、藍葦華、陳正偉、吳震亞等人主演,全劇於高雄美濃實景拍攝。
《花樹下的約定》:首部客家青春偶像劇,蔣孝力導演,黃玉榮、陳靖婕、王琄、許仁傑、亞里、書偉等人主演,除於新竹竹東取景外,並首度前往馬來西亞沙巴拍攝。
《神秘列車》:藍葦華、唐川等人主演,敘述一列不在時刻表上的列車所引起的故事,其中唐川獲得2008年電視金鍾獎迷你劇集男配角獎。
《劉三妹》:小劇場風格的單元劇,由劉亮延、魚果等人主演,獲得2008年電視金鍾獎美術設計獎。
《彩色寧靜海》:王啟在導演,溫升豪、徐堰鈴、小林優美、黃采儀、丁寧等人主演,描寫客籍畫家潘朝森人生故事。
《月滿水沙漣》:張修誠導演,張雁名、亞里、書偉、郎祖筠、梅芳、林鴻翔等人主演,於南投日月潭周邊地區拍攝,並將當地制茶產業發展融入劇情。
《女仨的婚事》:周曉鵬導演,劉瑞琪、謝瓊暖、洪瑞襄、尹馨、曾國城主演,描寫一母三女各自不同的感情與婚姻故事,獲得2009年電視金鍾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戲劇節目編劇獎。
《桂花釀》:黃金鶯導演,梅芳、徐麗雯、陳正偉主演,以苗栗南庄的桂花為引的動人故事,獲得2009年亞洲電視獎最佳單集戲劇或電視電影(Best Single Drama or Telemovie Programme)評審團特別推薦。
《三春風》:馬西宇導演,孔鏘、陳慕義、童毅軍、楊宗樺主演,為黑色喜劇風格的小品,獲得2009年亞洲電視獎最佳單集戲劇或電視電影(Best Single Drama or Telemovie Programme)優勝。
《一八九五 乙未》:由同名電影重新剪輯製作的電視劇版本,洪育智導演,溫升豪、楊謹華、張書豪等人主演,獲得2009年電視金鍾獎攝影獎、亞洲電視獎最佳劇集(Best Drama Series)優勝。
《十里桂花香》:梁修身導演,曾寶儀、王琄、樊光耀、黃玉榮、梁正群等人主演,首次將知名餐廳「鼎泰豐」創業故事搬上螢光幕。
《流漂子》:范植偉、黃玉榮、林健輝、夏於喬、胡盈禎、徐樂眉、包小柏、胡瓜等人主演,劇情以永康街知名芒果冰店為題裁。
《牽紙鷂的手》:許肇任導演,吳中天、陳靖婕、鄧志鴻、林志儒、王月等人主演,是一部以中輟學園為題材的連續劇。入圍2010年電視金鍾獎七項獎項,獲得三項大獎,其中巫建和獲得2010年電視金鍾獎戲劇節目男配角獎。
《源》:改編自張毅同名原著小說,賴水清、黃偉傑導演,張善為、徐麗雯、庄凱勛等人主演,敘述苗栗客籍先民挖鑿亞洲第一口油井的故事。男主角張善為獲得2010年亞洲電視獎戲劇類最佳男主角(BEST DRAMA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評審團特別推薦。
《春天愛唱歌》:首部大埔腔單元劇,由邱晨、亞里、盧葦等人主演。
《討海人》:唐川、林若亞等人主演,張晉榮導演,敘述客家討海人故事,全劇於小琉球取景拍攝,並入圍2010年電視金鍾獎四項獎項,獲得三項大獎,其中唐川獲得2010年電視金鍾獎迷你劇集男主角獎。
《轉屋下》:塗百鋒、洪綺陽、羅思琦等人主演,姜博升導演,敘述一場在文化沖突下的喪禮,入圍2010年首爾電視節最佳導演獎。
《上家下屋》:郎祖筠、胡寧遠導演,由范瑞君、楊宗樺、羅思琦等資深演員,搭配第一屆客家演員訓練班學員演出的連續劇,為一部全棚內搭景拍攝的情境喜劇。
《雲頂天很藍》:李鼎導演,瑤涵沂、張書偉、古斌、唐川、童毅軍等人主演,是一部以偏遠小學校廢校問題、外配子女、隔代教養為主題的連續劇。
《醬園生》:朱莉莉導演,庄凱勛、莫子儀、徐麗雯、張靜之、朱蕾安等人主演,以醬油產業故事為題材的連續劇。 《客人》:李文勛主演,敘述清康熙年間,客家人渡海來台灣奮鬥打拚的故事,以住在福建永定懷遠土樓的少年劉雙安為劇情發展主軸人物。
《碧血芙蓉》:李文勛主演,劇情講述百年前新竹「北埔事件」,不僅還原當年客家人與賽夏族聯手抗日的真實事跡,也呈現大隘地區的風俗文化與自然生態。 《西螺七崁阿善師》:描述雲林西螺傳奇人物阿善師生平故事。
《小猴金寶貝》:故事以「小金」與「小猴」為主角,以詔安客家先民由來故事,融入除暴安良、提倡環保、導正惡習等內容,播出時間為每周六早上10點30分。 《鬧熱打擂台》:客家電視台開台節目之一,由羅時豐、張馨月主持,為歌唱選秀比賽型態的節目。
《台灣客翻天》:謝宇威、馬修連恩主持,為外景訪問式的音樂節目。
《客家新樂園 Hot Music》:謝宇威、彭佳霓主持,為在棚內錄制精緻單歌表演的節目。
《十分客家》:棚內錄制的精緻音樂節目,每日播出數次,以每次短短十分鍾(後改為五分鍾)介紹各類型客家音樂。
《快樂來唱歌》:走訪各地客庄錄制的外景歌唱節目,由民眾表演各類客家歌曲。
《後生共和國》:張善為主持,兩代對談節目。
《客氣什麼呀》:張善為、向語潔(後為陳韋馨)主持,為分隊競賽型態的節目。 《福氣來了》:原名《福氣來了一朝晨》,是針對銀發族規劃的健康資訊節目,播出時間為周一至周四下午3點30分。
《廚房的幸福味道》:陳若萍主持,以類戲劇、訪談及現場烹調示範相互搭配,介紹當集來賓記憶中的一道菜的故事。
《59庄幸福快樂行》:以自行車旅遊為主題,由主持人陳秀莉帶領觀眾走訪各地客庄。
《旅行好食客》:金金、金虎主持,以尋訪各地美食為主,並由金虎在節目中示範創意料理。
《客家安可》:由許仁傑主持的行腳節目,以客家年輕人的觀點,走訪並體驗客庄產業。
《客庄好味道》:由瑤涵沂主持的行腳節目,以客家年輕人的觀點,走訪各地客庄廚藝達人,發掘傳統與現代的客家好味道,播出時間為周一晚間9點。
《作客他鄉》:出訪世界各地介紹當地客家人生活情形,後轉型為海外行腳節目,由主持人羅亦娌、謝安琦、鍾其翰等人,帶領觀眾走訪世界各地。 《日頭下.月光光》:以客語五腔調演出的傳統說唱藝術節目,由羅亦娌主持,主要角色有「日頭哥」唐川、「月光姐」謝小玲、「春泉哥」張春泉等人,新近又有新生代藝人徐佑驊、羅月秀、古家寧、徐淳耕、林方世、宋明翰等加入陣容,播出時間為每周日晚間6點30分。曾獲得2008年電視金鍾獎教育文化節目獎、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節目五星獎。
《13響-客家青年築夢故事》:紀錄行政院客委會「築夢計劃」成員赴海外圓夢過程。
《1394打戲路》:經公開征案選出,由地方文史工作者或素人拍攝的紀錄片,目前已舉辦四屆。
《世紀的寶貝》:以客家耆老為紀錄對象拍攝,被紀錄者多為行政院客委會「客家貢獻獎」得主。
《我的客家新朋友》:徐智俊主持,介紹台灣各地不為人所熟悉但各有特色的客家人物。
《客話英文大家講》:由補教英文名師徐薇主講,每集介紹一句客語俗諺,及意義相近的英文諺語。
《百年斯文》:為民國百年特別製作的紀錄片,回顧百年客家發展史。 《奧林P客》:由郎祖筠、夏克立主持的游戲競賽型態兒童節目,2007年、2008年獲得電視小金鍾獎最佳母語兒童及少年節目獎,2008年、2009年、2010年獲得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節目五星獎,2010年獲得台灣國際兒童影展最佳台灣電視節目獎,並曾入圍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慕尼黑兒童雙年影展、聖地牙哥亞洲影展、日本賞等。播出時間為周三至周五晚間6點。
《ㄤ牯ㄤ牯咕咕咕》:以客語五腔調播出的偶劇節目,主角為四隻布偶:恁靚姐、大牯、小牯、小雕,並穿插雞超人動畫及律動時間,獲得2008年、2010年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節目五星獎。播出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上午11點15分及下午5點15分。
《遊客家搞科學》:針對國中青少年規劃的科學知識節目,由游詩璟主持,獲得2008年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節目五星獎。
《搞就一條線》:針對國中青少年規劃的知識節目,由鍾依芹主持,獲得100年電視金鍾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播出時間為周六中午12點。 《風神舞台》:每周日早上10點30分播出。
《與觀眾有約》:自2009年底開始播出,每半年制播一次,以現場Call-in方式,邀請觀眾提供建言。

⑹ 請問韶關客家話有哪些電視台是專門講客家話的

韶關沒有講客家話的電視台!在國內省級台有福建台、廣東珠江台、是地方話節目台,還要就是其他市一級的電視台有地方新聞講客家話,在韶關有線是收不到的!

⑺ 為什麼大陸不設客家電視台,客家人在中國幾千萬人口

我是客家人。居住地不同,客家音差別很大,即使同是客家人也不一定能聽懂。

⑻ 講客家話的電視台有哪些

台灣有專門的客家衛視;梅州電視台也有專門的客家欄目,應該是版梅州- -2。這些都可以權在網上搜索到的。還有央視的專門的客家話廣播,是用梅縣口音播音。每個地方的地方台應該也有吧,比如我是贛州尋烏的,我們也有自己的一個台,然後是用我們尋烏的客家話播報的。

⑼ 大陸是否有像台灣那樣的客家電視台

客家電視台還是有的,比如梅州地方都是客人電視台的

⑽ 梅州市廣播電台各頻率講客家話的頻率是多少

梅州電台快樂廣播FM100.3
梅州電台生活廣播FM94.8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