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洛寧縣國土資源局
洛寧古稱崤地,原名永寧。地理坐標為北緯34°36′~34°38′、東經111°8′~111°50′。東與宜陽縣接壤,南與嵩縣、欒川縣為鄰,西與盧氏縣、靈寶市相連,北與陝縣、澠池縣比肩。縣城距省會鄭州215公里,距洛陽市93公里,總面積2305.5平方公里。2009年底轄8鎮10鄉、389個行政村、3048個村民組。有漢族、回族、蒙族、滿族等10個民族,46萬人。境內地形復雜,山川原嶺皆備,山區佔69%,丘陵原區佔22.3%,川澗區佔8.7%,東西長64公里,南北寬59公里,總面積2306平方公里,占洛陽市總面積的15.2%。地貌特點為「七山二塬一分川」。洛寧歷史悠久,版圖似靈龜翹首迎曦,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倉頡造字台、洛書出處碑彰昭歷史悠久,仰韶、龍頭文化遺址凸顯底蘊厚重。
劉寶成黨組書記、局長
李智武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孫少波 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紅海 黨組成員、副局長
鄭元文 黨組成員、副局長
吳紅岩 黨組成員、副局長
辛雲坤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劉寶成簡介:欒川縣三川鎮人,1965年3月出生,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85年8月~1990年3月,欒川縣三川鄉政府招聘幹部;1990年3月~1993年3月,任欒川縣三川鄉黨委委員(1992年7月,錄為國家幹部;1992年7月~1994年7月,任河南大學中文專業函授學習);1993年3月~1996年1月,任欒川縣三川鄉政府副鄉長;1996年1月~1997年2月,任欒川縣合峪鎮黨委副書記;1997年2月~1999年5月,任欒川縣石廟鎮黨委副書記;1999年5月~2000年5月,任欒川縣秋扒鄉黨委副書記;2000年5月~2002年1月,任欒川縣農委副主任,期間,2000年7月~2002年12月,在省委黨校法律專業函授學習;2002年1月~2004年8月,任欒川縣農機管理總站副站長;2004年8月~2008年4月,任欒川縣外貿局局長;2008年4月~2008年12月,任欒川縣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委主任;2008年12月~2009年9月,任洛寧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2009年9月至今,任洛寧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機關設辦公室、財務股、建設用地股、政策法規股、地政地籍股、土地規劃股、礦產開發股、地質勘查股、資源與環境股、土地監察大隊一隊、土地監察大隊二隊、土地權屬信訪股、土地利用股、礦山稽查大隊一隊、礦山稽查大隊二隊、政工股(紀檢監察人事宣教)、土地開發中心、土地評估所、測繪管理股、土地儲備中心、安全股、年租金徵收辦公室22個股室,轄城郊鄉、城關鎮、回族鎮、馬店鄉、長水鄉、羅嶺鄉、上戈鎮、故縣鎮、下峪鎮、興華鎮、底張鄉、山底鄉、趙村鄉、陳吳鄉、澗口鄉、東宋鎮、河底鎮、小界鄉18個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設下峪、興華、山底、陳吳、長水、崇陽、大原7個礦管站。
【土地資源】至2010年底,洛寧縣土地總面積230568.93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5651.37公頃(其中: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52565公頃),佔23.8%;林地面積90899.10公頃,佔39.42%;園地面積3333.05公頃,佔1.45%;草地面積4.61公頃,佔0.001%;其他農用地14094.36公頃,佔4.55%;居民點、工礦用地10819.27公頃,佔4.69%;交通運輸、水利用地1450.39公頃,佔0.63%,其中交通用地417.72公頃,水利用地1032.66公頃;未利用地58426.66公頃,佔25.34%。
【耕地保護】2010年,進一步完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五不準」和建設用地「六不批」制度,堅定不移地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確保省、市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一是組織召開了洛寧縣耕地保護工作會議,成立洛寧縣耕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二是分別與各鄉(鎮)長簽訂了2010年度耕地保護責任書,將全縣55651.37公頃耕地保有量和52565公頃的基本農田通過目標管理形式分解落實到鄉鎮,實行鄉(鎮)長負責制,縣與鄉、鄉與村、村到戶分別簽訂了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三是建立縣、鄉、村三級監管網路,建立動態巡查機制,做到了監管員、任務、責任「三落實」;四是強化宣傳,在基本農田保護區設立保護標志,在沿鄉公路、川區鄉鎮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設立大型保護標志牌,營造良好的保護耕地工作社會氛圍;五是為加大投資力度,認真落實《土地開發五年規劃》,通過土地整理和補充耕地儲備,確保了耕地佔補平衡。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度,上報用地11個批次,面積250.0499公頃,其中,2010年度第一批城市建設用地2.27公頃、第二批城市建設用地33.861公頃、第三批城市建設用地徵收29.1875公頃、第四批城市建設用地33.5788公頃、第一批鄉鎮建設徵收土地7.4977公頃、第二批鄉鎮建設用地農用地轉用14.1955公頃、2010年度第三批鄉鎮建設用地未利用轉用52.8376公頃、第一批補辦城市建設用地31.3559公頃、第二批補辦城市建設用地23.8834公頃、第一批補辦鄉鎮建設徵收土地17.0991公頃、第二批補辦鄉鎮建設用地農用地轉用4.2834公頃。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2010年,洛寧縣完成縣、鄉兩級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規劃成果已通過省、市審批實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完成,將為洛寧縣更好地統籌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促進洛寧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土地整理】2010年,完成投資720萬元的東宋鄉中河堤村(土地總面積110.48公頃)和河底鎮大明村(土地總面積147.77公頃)兩個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完成2009年新增費787萬元土地整理項目施工前期所有準備工作。
【地籍管理】2010年,積極開展地籍更新調查工作,完成15個鄉鎮外業地籍更新調查和內業資料庫建設工作;全年土地登記發證30宗。
【土地二次調查】2010年,在全縣18個鄉鎮345.853395萬畝土地范圍內繼續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完成了全縣農村土地調查及資料庫建設工作;完成了全縣基本農田調查上圖工作。2010年6月13日,洛寧縣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通過市級預檢。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2010年,依照法律程序供地12宗,共計面積260.962公頃,收取出讓金1.8119億元。其中,掛牌出讓7宗,面積11.2593公頃,收取出讓金3998.25萬元;協議出讓1宗國有建設用地,規劃用途為采礦用地,面積235.3333公頃,收取出讓金1.4121億元,劃撥用地4宗,面積14.3694公頃。
【衛片執法檢查】2010年,洛寧縣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涉及12個圖斑、14宗地,總面積250.1畝,其中新增佔用耕地143.1畝。經過實地核查,14宗中7宗為合法用地,佔地156.46畝,其中耕地138.9畝;2宗為違法用地,佔地23.4畝,其中耕地4.2畝;5宗為實地偽變化(農業結構調整或地貌發生變化,不屬新增建設用地),佔地70.24畝。洛寧縣對2宗違法用地及時進行了糾正,收回違法用地19.2畝,補辦用地手續4.2畝。洛寧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衛片執法檢查工作,組織國土、城建、公安、法院等有關部門50多人,出動大型機械兩台,依法對東關萬基新型建材廠違法佔用的15.15畝耕地上的所有建築物和其他設施進行強制拆除,並恢復耕種條件,使洛寧縣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比例下將為2.94%。
【礦產資源】洛寧縣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各類礦產25種。金屬礦產有金、銀、鉛、鋅、鐵、鉬等12種。其中金儲量:礦石量746.32萬噸,金屬量46.35噸;銀鉛儲量:礦產量597.32萬噸,金屬量銀1094.45噸,鉛316400.15噸;鋅儲量:金屬量37778.84噸,金、銀礦產儲量在河南全省儲量中均占重要地位,已探明大型金礦床1處,中型金礦床3處;大型銀礦床1處,中型銀礦床1處。全縣共有礦山企業20家(有采礦證),礦區總面積114.7537平方公里;共有勘查區45個,總面積408.78平方公里。
【礦山資源整合】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依法辦礦、有償有序、合理布局、優化配置、集約高效」的原則,充分結合洛寧縣礦產資源布局狀況,開展全縣礦產資源整合,完成洛寧縣礦產資源整合方案編制工作,使全縣礦產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合理。被市局授予「礦產資源整合工作先進單位」。
【礦業秩序整頓】2010年,以理順秩序,規范開發、持續發展為目標,堅持加強監管與嚴厲打擊並重,繼續深入開展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治理整頓,對礦山秩序的規范管理常抓不懈,對44個勘查區、21個采礦區及非法采礦點進行全面整治,取締無證開采洞口20餘個,拆除工棚46個,遣返工人200餘人次,有效化解了一批礦權糾紛,進一步規范了全縣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建立礦業秩序和礦山安全監督員制度,各礦管站在礦山企業派駐駐礦員,在礦產資源較多的鄉、村設立了監督員,形成了縣、鄉、村、礦四級聯動的監督管理網路,有序依法開采,維護了礦山安全。
【采礦權管理】2010年,根據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文件精神,結合洛寧縣現有礦權人的實際情況,對全縣21個采礦證實施了年檢工作;同時,對礦山實行儲量動態管理,有效預防了企業越界開采等違法現象的發生。
【地質勘查管理】全縣有45個勘查區,涉及金、銀鉛、銅、鉬等礦種。為規范探礦權人的勘查行為,洛寧縣結合本地實際,採取相應措施,加強探礦權的監督管理:一是實行探礦權人勘查實施方案備案制;二是向各勘探區派駐監督員,對勘探工作進行全程監督;三是強化礦山稽查,從嚴查處以采代探、圈而不探、非法轉讓探礦權和越界探礦等違法行為;四是加強勘查區內地質災害隱患排除和治理工作,確保礦山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地質災害防治】2010年,認真編制《2010年洛寧縣突發性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預案》,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健全領導機構,成立縣應急處置指揮部,建立完善了縣、鄉、村群測群防網路體系,嚴格落實汛期值班、巡查、監控等制度,全年無地質災害發生。
【地質環境治理】2010年,指導18個采礦企業完成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編制工作;完成虎溝金礦、吉家窪金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神靈寨地質公園環境保護項目施工任務。
【執法監察】為維護土地市場秩序,不斷加大土地動態巡查力度,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動態巡查機制,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國土資源動態巡查方案,建立土地執法發現機制、制止機制、部門聯動機制,嚴格執法、嚴格管理,力爭把違法用地消滅在萌芽狀態。2010年度,立案查處各類違法案件25起,下達處罰決定25起,結案率達95%。
【信訪穩定】2010年,全年接待來信來訪群眾140餘人次,處理信訪案件19起,結案率98%,做到事事有答復、件件有迴音,全年有效控制了涉土、涉礦方面赴京、赴省和集體上訪案件,被省國土資源廳授予「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政務信息】2010年,洛寧國土資源局政務信息采編水平明顯提高,全年采編上報各類政務信息170餘篇,完成調研報告12篇,其中《洛寧縣保護和利用土地資源的調查與思考》一文在河南省《縣域經濟》上發表,被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授予「政務信息工作先進單位」。
【精神文明建設】2010年,洛寧縣國土資源局堅持把「內練素質,外樹形象」貫穿於各項工作全過程,建立完善了工作台賬,設立了榮譽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等,開展爭創先進股室、關愛空巢老人、向玉樹災區獻愛心、青年自願者服務等文明單位創建主題活動,全面提升幹部職工文明程度,被洛陽市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單位」。
(韋天虎)
❷ 洛寧縣大眾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洛寧縣大眾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是2014-06-18在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專(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屬冊地址位於洛寧縣永寧大道乾瑞花園第一幢。
洛寧縣大眾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10328397867920F,企業法人房占利,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洛寧縣大眾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室內外裝飾裝修、水電安裝;鋼材、建材、裝飾材料、五金交電、水暖配件、廚具衛浴的銷售。在河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370901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2808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洛寧縣大眾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❸ 急需河南省洛寧縣的詳細資料
洛寧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部,洛河中游,居北緯34°05′~34°38′,東經111°08′~111°49′之間。最高海拔為2103米,年平均氣溫13.7℃,日照2217.6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16天,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東與宜陽縣接壤,南與嵩縣、欒川縣為鄰,西與盧氏縣、靈寶市相連,北與陝縣、澠池縣比肩。東西長64公里,南北寬59公里,總面積2306平方公里,占洛陽市總面積的15.2%。自然特點為「七山二塬一分川」。全縣轄18個鄉鎮,386個行政村,44.5萬人。縣城居縣境東部川區地帶,北依鳳翼山,南臨洛河水,西至中原村,東到北寨橋,總面積10.06平方公里。東距鄭州195公里,洛陽89公里,宜陽縣城55公里;西距盧氏縣城134公里,靈寶市176 公里;南距欒川縣城176公里,嵩縣縣城90公里;北距陝縣縣城86公里,澠池縣城73公里。境內交通干線為鄭州至盧氏公路(鄭盧路),其次洛寧至三門峽(洛三路)、洛寧至澠池(洛澠路)、洛寧至欒川(洛欒路)、洛寧至宜陽(宜故路)公路四通八達。縣城通往各鄉(鎮)有班車和公交車,交通條件比較便利。 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洛寧縣被確定為全國對外國人開放縣之一。洛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版圖似靈龜翹首迎曦,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倉頡造字台、洛書出處碑彰昭歷史悠久,仰韶、龍頭文化遺址凸顯底蘊厚重。歷代騷人墨客、學士名流在此流下了許多珍貴的詩篇。古老而燦爛的歷史文化,富饒而優美的自然風光,使這片土地成為鑲嵌在豫西山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編輯本段]
人文歷史
悠久的歷史,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的特殊地理環境,造就了洛寧豐富的旅遊資源。
人文資源方面不勝枚舉,而河洛文化又是中華文明的第一個高峰。有飲譽中外的河洛文化標志「河圖洛書」的洛書之源「洛出書處」,漢文字之源「倉頡造字台」;樂津之源黃帝樂師伶倫取竹為管之「嶰溪谷」,大禹劈山導洛之龍頭山、禹門河和大禹治水遇鹿之處夏鹿台,元惠宗敇賜匾額之「洛西書院」,清帝敇修之程顥、程頣祠及其後裔總兵程福亮故居,元代朝廷所建規模最大、以英宗尊號命名的壽安山昭孝寺主持光祿大夫大司徒釋源宗主雲麓和尚塔;明末清初神筆王鐸與其姻親張鼎延書信往來酬答之墨寶琅華館貼碑刻珍藏之所琅華館;隋煬帝陵,工部尚書宋禮墓、吏部尚書耿裕墓等百餘處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陵墓;明末李闖王義軍女將紅娘子長眠山川之青冢和保存完好的多處官宦故宅和古民居,以及獨具風格的古寺宇等等。倉頡是洛寧人,創造了文字。
[編輯本段]
生態資源
然生態資源方面別具一格,兼具南北兩地風格:如有絕壁崤立的一線天,蒼勁挺拔的千年姊妹銀杏樹,飛流直下的龍潭瀑布,三種筍嵯峨的隍城溶洞,碧波盪漾的萬畝淡竹林,北方罕見的高山濕地蓮花頂,別具洞天的全寶山原始森林,神靈寨不僅是國家級森林公園,還是國家級地質公園,西施湖(故縣水庫)蓄水12億立方米,人稱北國灕江等等。
洛寧縣自然條件優越,境內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已探明的黃金儲量40餘噸,遠景儲量達300噸,最長的含金帶在縣境長達27公里,年產黃金3萬兩以上;白銀儲量1500噸,遠景儲量5000噸,是國家有色系統三大白銀開發基地之一;鉛儲量40萬噸; 花崗岩C級儲量達10964萬立方米,遠景儲量近3億立方米,潛在經濟價值500億元以上,現洛河南岸已圈定20餘個工業礦體;還有銅、鐵、鋅等20餘種金屬礦藏。林業資源獨具魅力,全縣宜林面積達169萬畝,林木蓄積量219萬立方米,年生長量15萬立方米,速生沙蘭楊全國聞名,金絲揪、黑核桃、長山核桃品種名貴,已被國家確定為「全國林業科技推廣示範縣」、「全國尖果培訓中心」。洛寧淡竹竿高節長,層多紋細,質堅性柔,產量居河南省首位,被譽為「綠竹之鄉」。明清宮燈的竹骨均為洛寧竹子所做,用淡竹編成的工藝品現已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地,是洛寧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之一。
[編輯本段]
地理位置
洛寧位於黃河一級支流洛河中游,洛河橫貫全境,落差達250m,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水能
理論蘊藏量達13.8萬KW。目前已建成故縣、張村、長水、崛山四座水電站,總裝機8.56萬KW,形成了布局合理的梯級開發,是全國200個農村初級電氣化試點縣之一。電力充足,水電費用價廉,特別適合於發展高耗能產業。境內大小河流35條,水資源總量16億立方米,全縣具有大中小型水庫34座,總庫容 12.5億立方米,擁有洛南、洛北、溝口三大萬畝灌區,總灌溉面積13.8萬畝。
洛寧是豫西地區農業大縣,全縣耕地面積72.4萬畝。全縣以王村、趙村、陳吳、楊坡、東宋為代表的五大塬區旱肥地20萬畝,旱坡地20萬畝,山區旱坡地22.4萬畝,川澗區水澆地10萬畝,全縣人均耕地1.7畝,常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2萬畝,以旱作農業為主。洛寧的旱地小麥高產開發集中了部、省、市23項課題,多項獲獎,並在豫西推廣。1998年糧食總產2.5億公斤,年均畝產300公斤,全縣人均佔有糧食580公斤。
[編輯本段]
經典洛寧
洛寧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地處寺河山南麓(陽坡)的蘋果以個大、色鮮、味美、可溶性固型物含量高等特點,在省內外享有盛譽。自 1986年以來,在國家農業部、省、市召開的優質水果鑒評會上屢屢奪魁,共獲得45項次優質水果獎。洛寧縣已被確定為「國家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縣」,種植面積現已達到52.7萬畝,屬中原蘋果第一縣,1998年「上戈牌」蘋果已獲綠色食品證書,每年有7000萬公斤的洛寧蘋果暢銷沿海城市及全國各地
。
改革開放以來,洛寧縣依託本地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以資源開發加工增值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路子。特別是近年來,洛寧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富縣富民為總目標,在「以果富民,以礦富縣」的總體思路指導下,狠抓了 「糧、果、煙、牧、礦、水」等六大支柱產業,使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在工業上,重點發展了以黃金、銀鉛、花崗岩為主的礦產品加工業,實現了黃金產量噸金縣;在農業上,大力推廣旱作農業技術,旱地生產能力發生了質的飛躍。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擴大經濟作物面積,發展了以蘋果為主的林果業,實現了「中原蘋果第一縣」。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在公路建設方面,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交通扶貧的大好機遇,完成了鄭(州)盧(氏)公路崛山至長水段二級油路的改建,宜故路、楊三路、崛小路等公路鋪築工程,建成了長水洛河大橋,實現了洛河兩岸交通大循環。目前,洛寧「兩橫三縱」的交通主框架已具雛形,全縣擁有公路1864公里,其中省級道116公里,縣級公路183公里,鄉村道路1385公里,縣城到各鄉村均已通車,交通十分方便。通訊設施發展迅速,鄉鄉實現了傳輸光纜化,10000門程式控制電話可直通國際、國內各地,電報、電傳直接國內各省區,行動電話快捷方便。縣城功能完備,建設中的縣城面積已達1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環境優美、功能齊全、具有豫西山區特色和現代化氣息的新型縣城,被命名為「河南省文明衛生縣城」。全縣金融機構齊全,能提供國際、國內各種金融業務服務。
當前,洛寧縣二0一0年遠景規劃已經縣九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明確了洛寧今後十年的奮斗目標和發展方向:突出抓好川澗區20萬畝旱澇保收田和丘陵原區30萬畝旱作農業高產開發建設,重點搞好10萬畝優質煙葉、8萬畝大豆、2萬畝大棚蔬菜、56萬畝優質蘋果、20萬頭黃牛、20萬只肉羊和25萬頭瘦肉型豬、300萬只肉蛋雞等六大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礦產品開發及加工、果品加工、肉類加工、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繼續完善農村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到2010年基本實現農村社會全面改變。
[編輯本段]
行政區劃
洛寧縣轄4個鎮、14個鄉:城關鎮、王范回族鎮、上戈鎮、下峪鎮、城郊鄉、河底鄉、東宋鄉、小界鄉、馬店鄉、長水鄉、羅嶺鄉、故縣鄉、興華鄉、底張鄉、山底鄉、趙村鄉、陳吳鄉、澗口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 代碼:410328100
2006年,轄4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興寧東路居委會、康復東路居委會、政通路居委會、軍民路居委會、東關村、西街村、西關村、鳳翔村。
王范回族鎮 代碼:410328101
2006年,轄3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鳳翼路居委會、興寧西路居委會、洛浦路居委會、王東村、王西村、中原村、龍鳳村。
上戈鎮 代碼:410328102
2006年,轄18個村委會:上戈村、池窪村、莊子坪村、下王村、上坡子村、盤城村、里石頭村、廟凹村、杜河村、里峪村、肥窪村、紙房村、廟上村、馬蹄村、南丈村、柏樹咀村、東嶺村、劉墳村。
下峪鎮 代碼:410328211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下峪村、庄頭村、楊樓村、前上庄村、後上庄村、桑峪村、故東村、對九峪村、東山村、毛草窪村、北至村、砂溝村、崇陽村、崇東村、草溝村、岔上村、龍門店村、麻院村、原上村。
城郊鄉 代碼:410328200
2006年,轄21個村委會:崖底村、余糧村、塢西村、塢南村、張坡村、塢東村、寨溝村、么溝村、經局村、王協村、吳村、寨禮村、余庄村、溪村、莊上村、冀庄村、崛西村、崛東村、馮庄村、溫庄村、蒼龍村。
河底鄉 代碼:410328201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河底村、席窪村、楊岔村、茶房村、城村、范店村、南河村、程嶺村、元村、新生村、上營村、下營村、馮嶺村、段庄村、牛京村、前屯村、中村、後坡村、楊坡村、牛頭村、刀環村、南村、郭頭村、西原村、地坪村、城頭村、河西村、夾溝村、窯頭村、牛曲村、元崗村、大明村、麻延村、劉溝村、楊墳村。
東宋鄉 代碼:410328203
2006年,轄37個村委會:東宋村、西村、丈庄村、祁家溝村、牛庄村、么溝村、周村、賈窯村、大宋村、小宋村、方里村、西午村、流峪村、馬村、郭村、聶墳村、柏原村、楊樹窪村、王莊村、官東村、官西村、官南村、丁寨村、羅窪村、陝庄村、下河堤村、宅延村、中河堤村、北舊縣村、上宋窯村、王嶺村、下宋窯村、上河堤村、照冊村、河溝村、廟下村、南舊縣村。
小界鄉 代碼:410328205
2006年,轄32個村委會:小界村、姜陽村、山後村、上村、山根村、界村、竹元溝村、瓦村、田窪村、雙橋村、李原村、茶溝村、葦山村、官嶺村、南坡村、王溝村、振興村、王村、新興村、祝元村、史村、熬庄村、橋南村、橋西村、衛窪村、卡村、賈窯村、梅窯村、徐村、風口村、桑元村、石窯村。
馬店鄉 代碼:410328207
2006年,轄24個村委會:馬東村、張村、田村、羅門村、胡原村、霍嶺村、沙陀村、上窯村、前喬村、後喬村、焦河村、楊村、窯灣村、關廟村、馬西村、坡根村、石門村、太平庄村、小街村、虎廟村、伙子村、劉溝村、東仇村、呂村。
長水鄉 代碼:410328208
2006年,轄13個村委會:長水村、西長水村、後灣村、孟家峪村、豐衣口村、西寨村、王伙村、平峪村、梭窪村、三龍廟村、連山村、黃窪村、嶺西村。
羅嶺鄉 代碼:410328209
2006年,轄14個村委會:羅嶺村、滬池村、前河村、賈溝村、江里村、核溝村、賈村、韓溝村、窯溝村、路溝村、皮坡村、溝沿村、蛇溝村、元子村。
故縣鄉 代碼:410328210
2006年,轄12個村委會:尋峪村、東庄村、窯瓦村、高原村、北窯村、竹園村、南原村、焦寺河村、言里村、隍城村、嶺南村、西嶺村。
興華鄉 代碼:410328212
2006年,轄25個村委會:興華村、西南村、新莊村、毛原村、煙洞村、旺窪村、瓦雜廟村、長命溝村、薛嶺村、夏前村、袁窪村、楊峪河村、北嶺村、董寺村、高窪坪村、溝口村、程家嶺村、麥張溝村、瓦廟村、溝門村、窯子頭村、北寨後村、程窯村、潘村、西坡村。
底張鄉 代碼:410328213
2006年,轄29個村委會:底張村、西么頭村、古村、廟溝村、禮村、劉營村、東么頭村、西寨根村、曲陽村、侯峪村、蘇村、黃村、柴窯村、草廟嶺村、通天溝村、東南村、北安溝村、南安溝村、大陽村、北張窪村、下高村、中高村、上高村、鹽池村、馬營村、小店村、中溝村、石井頭村、西嶺村。
山底鄉 代碼:410328214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西山底村、虎溝村、郭庄村、洪嶺村、湯溝村、張凹村、亢窪村、楊嶺村、彭窪村、中方村、張溝村、良泉溝村、北村、司陽村、孟村、陽峪村、孫洞村、南洞村、前王陽村。
趙村鄉 代碼:410328215
2006年,轄34個村委會:趙村、南趙村、張營村、土橋村、孫村、五里廟村、古寨村、東北村、西北村、西南村、東南村、南窯村、小池溝村、白陽村、七里坪村、南頭村、北頭村、薛橋村、南豐村、大許村、中許村、小許村、馬營村、西方村、東方村、西溝村、中溝村、東寨村、東上村、東下村、西陳村、上陳村、下陳村、上溝村。
陳吳鄉 代碼:410328216
2006年,轄28個村委會:陳吳村、韋寨村、雷寨村、程寨村、南地村、坡頭村、西寨子村、東寨子村、祿北村、上溝村、小原村、祿南村、中益村、東原村、德里村、穀圭村、下王召村、寨根村、上王召村、新村、月山原村、廟上村、王召寨村、上西溝村、觀灣村、金山廟村、王陽村、沙坡嶺村。
澗口鄉 代碼:410328217
2006年,轄21個村委會:澗口村、安坡村、硯凹村、草庄村、高灣村、院東村、院西村、蒿坪村、西灣村、張村寨村、洪崖村、白草坡村、寺上村、上玉村、黃窯村、西玉村、東玉村、東村、明珠村、鰾池村、塔溝村。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隋義寧二年(618年)在永固城置永寧縣。據《洛寧縣志》:「縣曰永寧,示罷兵革安井裡之意。」李淵自說:起兵志在平息干戈,寧靖天下。1914年以洛河改名洛寧縣。
2001年,洛寧縣轄2個鎮、19個鄉:城關鎮、王范回族鎮、城郊鄉、馬店鄉、長水鄉、羅嶺鄉、上戈鄉、故縣鄉、河底鄉、楊坡鄉、東宋鄉、中河鄉、小界鄉、王村鄉、澗口鄉、陳吳鄉、趙村鄉、西山底鄉、底張鄉、興華鄉、下峪鄉。
2000年,洛寧縣轄3個鎮、18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22972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22997 王范回族鎮 22392 上戈鎮 15579 城郊鄉 36333 河底鄉 22481 楊坡鄉 18934 東宋鄉 26506 中河鄉 10607 小界鄉 11266 王村鄉 14518 馬店鄉 22187 長水鄉 12782 羅嶺鄉 9550 故縣鄉 8072 下峪鄉 14797 興華鄉 18780 底張鄉 20707 山底鄉 20431 趙村鄉 41457 陳吳鄉 30454 澗口鄉 22142
2005年,洛寧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中河鄉,其行政區域劃歸東宋鄉管轄,東宋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王村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小界鄉管轄,小界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楊坡鄉,其行政區域劃歸河底鄉管轄,河底鄉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5年12月31 日,洛寧縣轄3個鎮、15個鄉:城關鎮、王范回族鎮、上戈鎮;城郊鄉、河底鄉、東宋鄉、小界鄉、馬店鄉、長水鄉、興華鄉、羅嶺鄉、下峪鄉、故縣鄉、西山底鄉、澗口鄉、趙村鄉、底張鄉、陳吳鄉。2009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廳、市民政局正式下文批准下峪鄉撤鄉建鎮目前為止,洛寧縣轄4個鎮,14個鄉。
[編輯本段]
洛寧油菜
洛寧是豫西山脈熊爾山的西段,屬山區。雖為僻壤,倒也鍾靈鐫秀,山水如畫。在春夏之交的時候,油菜花開了,深藍的天空下,金黃一片,無際無邊。鋪天蓋地的金黃色,在流淌,滿山遍野是一片莽莽的金黃,大地被染黃了,四鄉八里的村子被染黃了,農民的心海里也是一片金黃。
[y cai]
y cai
[編輯本段]
洛寧綠竹
「洛河不澆盧氏田,流到洛寧澆竹園」。盧氏人的感嘆讓人在洛寧數不清的竹園里深有同感。
[zhu]
zhu
洛河兩岸、20餘條溪澗之間,滿是鬱郁蔥蔥的竹林,青翠欲滴,幽香撲鼻,車行其間,頗有「穿林海,過竹園」之感。
洛寧,素有「綠竹之鄉」和「中國北方淡竹之源」的美譽。
洛寧縣方村林場是我省唯一的國有竹林場,兩個竹園總面積達500畝。中午,我們到南竹園參觀。從竹林外看去,竹林映襯著青山綠水,竹林圍村包寨;進入竹林,微風吹拂,竹海盪漾,遮天蔽日,清幽雅緻,好一派田園風光。縣林業局負責人說,目前,該林場正在積極與台商洽談,擬以林場為依託,建立「生態翠竹公園」,開發竹園旅遊。
洛寧縣最大的竹園在興華鄉,面積達300畝。洛寧全縣有21個鄉鎮種植洛寧竹,品種有淡竹、斑竹、筠竹、甜竹等16個品種,年產燕簾、果盤、花瓶等竹編工藝品10萬余件,產品除在國內許多省市及港台銷售外,還遠銷日、美等國。
竹子何以鍾情洛寧?有關專家分析認為:洛寧是個山區小盆地,氣候獨特、溫度適宜、水源豐富。特殊的地理環境使洛寧成為北方最適宜竹子生長的地區。
洛寧竹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唐代皇宮紗燈,多以洛寧竹為筋製作;清順治年間,洛寧每年要向朝廷進貢竹子400竿,供太醫院燒取竹瀝之用;洛寧傳統的竹編如塢西竹帽、溫庄竹圈、寨子竹簾、中原竹床等,享有盛名……
洛寧淡竹竹節長、皮薄、疤節小、內腔圓滑,是製造樂器的好材料,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二十四孝之一的孟仲哭竹之地就在洛寧縣長水鄉;洛寧竹作為貢竹,除了生活所用之外,所做的笛、笙、簫等樂器還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的身份象徵,古十二律呂,包括武皇十萬宮廷樂在內的中國古代宮廷音律都是以洛寧竹作為定律之本。
洛寧竹是當地人傳統的致富手段。洛寧自古有「一畝園十畝田」之說,通過種植經營竹子、竹器,洛寧人一度獲得如清代晉商一樣的地位。西安古樓區的竹芭寺,整條街一度幾乎都是洛寧人,至今仍有300多家洛寧商戶。
然而,隨著近年來市場的變化,傳統的竹編產品需求量萎縮,竹農積極性受挫。1692年的《永寧縣志》載:「永寧(現洛寧)有竹林14617畝」,現在洛寧竹林總面積已下降到7000畝,且分布零散。
如何搶救洛寧竹,已是擺在洛寧人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為此,洛寧縣委、縣政府提出,在加強全縣現有竹林資源保護利用的基礎上,新發展竹林2000畝,計劃到2010年,全縣竹林達到1萬畝。同時,進一步開發竹編工藝精、深加工,學習先進技術,擴大市場規模。
為營造「綠竹之鄉」的氛圍,洛寧縣委、縣政府號召各機關單位、學校、賓館、接待服務場所、旅遊景點、家庭庭院等,凡有條件種植竹子的地方,大力發展竹子,打造「綠竹風情休閑小城」,建設「北依鳳翼、南臨洛水,河湖環繞、水系交融,茂林修竹掩映,彰顯洛書文化」的新縣城。
從竹林出來,滿目金黃映入眼簾。此時,正是洛寧萬壽菊盛開的時節。洛寧縣委書記高維勛說,現在洛寧萬壽菊的種植面積已達1萬畝,成為洛寧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僅是萬壽菊,洛寧縣的優質煙葉種植面積已達11萬畝,美名遠揚的上戈蘋果面積達23萬畝……
洛寧,正以搶救竹子為契機,多種經濟作物齊頭並進,讓「綠竹之鄉」變成「富饒之鄉」。
❹ 洛寧縣富舜房子怎麼樣這一片地區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全是市場,拆不了,西邊整體 破破爛爛,
❺ 安內真和西洛寧哪個好
和田玉和金絲玉比,和田玉好!1,和田玉屬於透閃石玉,也是中國的國玉,產量稀少版,材質優異。權而金絲玉是石英石玉,產量較大。2,和田玉具有料質緻密,油潤,精光內斂的氣質和良好的手感,金絲玉是外觀玉,質感一般。3,目前玉器市場行情來說,和田玉的價值遠高於金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