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居建材 » 佛家居士衣服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佛家居士衣服

發布時間: 2021-01-25 22:29:04

1. 這種衣服在藏傳佛教中是瑜伽士穿的還是居士穿的,這種衣服叫什麼

這叫批單,密咒師或者瑜伽士可以穿,接過某些法門才能是密咒師或者是瑜伽士,這兩個通過持的戒律來區分。
普通的皈依弟子是不可以穿這個的,藏傳佛教皈依的俗家弟子對應的是顯宗的居士。

2. 佛教僧人的衣服是怎樣的

一般寺廟和尚穿的衣服叫百衲衣,騷糞衣,根據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我國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我國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
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三衣總稱為袈裟。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因為佛制僧人必須穿染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種雜色,即袈裟色。
居士服,就是指居士穿的海青。其實,居士服是指居士可以穿戴的服飾,一般稱為俗服。而海青是我國僧團中主要的服裝之一。佛教尊重古制,出家人生活比較保守。為了整肅儀容、庄嚴道風,海青雖然不是法衣,但是到今天都還能夠遵守穿用著。晉以後,四眾弟子都可以穿海青。百丈以後,要求更加嚴格。
不論出家在家,所穿的海青是一樣的。海青雖然是脫胎於漢服,但是它究竟還有一些特異之處。海青的衣領,是用三層布片覆疊縫制而成的;這樣子叫做「三寶領」。在衣領的前面中段,還有五十三行藍色線條;這叫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實際上,無非是為了加強衣領的耐用而已。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開的,而海青的袖口,卻是縫合起來的。
海青的顏色,一向是以青黑色為主。在家居士只能穿青黑色,只有少數名位崇高的出家長老——如方丈、首座、法師,才能穿黃褐色的海青。在我國的僧團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勝的僧服了。穿著海青,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的場合
和尚穿的衣服根據場合和材料製作的不同,其叫法也不同:
一、袈裟:和尚在正式做法事時所穿的衣服叫「袈裟」,是最重要的一種法衣。「袈裟」是梵語音譯,漢語的意思是壞色、不正色、染色、穢色等,因其顏色不正,故名「袈裟」。袈裟如果是用九條及九條以上的布拼接而成,就叫「九條衣」。另外還有七條、五條,共有三種,稱之為「三衣」。
二、納衣:這是古時對出家人所穿衣服的一種統稱,是文言文,意思是僧衣,納衣有五種:一有施主衣;二無施主衣;三往還衣;四死人衣;五糞掃衣。糞掃衣即拾取人家棄之不用與糞掃一樣的賤物來縫納而成的法衣,為十二頭陀行之一。
三、海青:海青的款式是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出家人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場合所穿,其顏色一般為明黃色或暗黃色。在家佛弟子在做法事時也可以穿海青,但是只能穿咖啡色、黑色等暗色調的,而不能穿黃色的,以示和在家人的區別。
百衲衣是一種俗稱,從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袈裟,袈裟並不是所有的佛教弟子都能夠有能力穿著的,雖然佛教服飾分著幾個種類,但是大多也是相像的。

3. 佛教的居士服,長衫,海清等服裝,怎麼穿更莊重好看

佛教從古來傳下來只有海源青居士可以穿。
所謂長衫,其實是大掛,與民國的長衫還是有區別的,那個是出家人穿的,有些居士到寺廟參學或凈人發心出家,穿大掛是常住批準的。
大掛是從五衣變遷來的,上虛下雲老和尚曾做過考證,出家人出坡勞動佛制搭五衣,到中國慢慢演變成大掛。
至於居士服則是現代台灣佛教界先興起後傳入大陸。
佛教的衣服,都是壞色(非正色),破執著相,只要干凈整齊即是庄嚴!
好看是世俗顛倒義。
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

但願嘉賓盡念佛
只緣極樂是君家
----印光大師

4. 居士穿什麼衣服佛教

居士是指在家修行者,在家就是容入社會,本著平常心,平常人,平常事,穿著干凈,整潔,什麼場合穿適應什麼場合的,平常即是了。過於執著,即是執相。反到違背了佛法。

5. 佛教 和尚 衣服 區分

海青顏色有二,一為黑色,乃一般緇素二眾禮佛時所穿;已受戒者,可於海青外加搭袈裟;未受戒者,僅著海青,不得披搭袈裟。一為黃色,為一寺之方丈或法會中之主法者所穿,一般大眾不得穿著。

6. 寺廟里的和尚穿棕色衣服和穿灰色衣服有什麼講究

灰色和棕色的衣服一般是平日常穿的海青,沒有什麼等級區別。在家佛弟子在做法事時也可以穿海青,但是只能穿咖啡色、黑色等暗色調的,而不能穿黃色的,以示和在家人的區別。

海青的款式是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出家人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場合所穿,其顏色一般為明黃色或暗黃色。

(6)佛家居士衣服擴展閱讀

其他穿著:

袈裟:

佛教傳入中國後,漢、魏時穿赤色衣(被赤衣),後來又有黑衣(緇衣)、青衣、褐色衣。唐宋以後,朝廷常賜高僧紫衣、緋衣。明朝佛教分禪(禪宗)、講(天台、華嚴、法相宗)、教(又稱律,從事喪儀、法事儀式)三種類別。

規定禪僧穿茶褐色衣和青儐玉色袈裟,講僧穿玉色衣和綠儐淺紅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儐淺紅色袈裟,然後來一般皆著黑衣。

袈裟有三種:五衣(常見的大部分都是咖啡色)、七衣(也是咖啡色居多)、祖衣(大部分是紅色帶金線,也有咖啡色帶金線)。

7. 古代寺廟居士服裝

古代寺廟居士服裝
這一點分如下三種情況:。
1.如果穿的是海青是可以的,居士在寺院版穿海權青,符合佛教儀軌。海青,也是僧服之一。
2.如果是僧人特有的袈裟(縵衣)就不能隨便穿,或寺院僧人專用顏色的海青,比如黃色的海青是僧人專用,居士就不能穿。故意穿有罪過,如果無心穿錯,懺悔就可以。
3.如果衣服本來就是出家人的,自己未經允許拿來穿,罪過極大。這要慎重。
以上三點,您可能問的就是第一點。穿海青,沒問題的。因為在寺院,如果你穿錯,會有人幫助您告訴您的,所以第二點、第三點在寺院中就不可能發生了。

8. 佛教的衣服都是啥

您好,根據復佛教的制度制,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我國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我國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三衣總稱為袈裟,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因為佛制僧人必須穿染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種雜色,即袈裟色。我國舊譯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則說是一種橙黃色,可能是一種赤黃混合色。根據我國佛典記載,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後,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區別,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黃色,有的是青黑木蘭色。但據六世紀印度來華高僧真諦法師說,各部派衣色實際都是赤色,所謂青黑木蘭,僅是些微小的差別。現在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寮國、印度、尼泊爾諸國的僧服都是黃色,僅有深淺的不同。我國漢族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黃色。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黃色,平時所披的中衣近赤色,希望幫到您,滿意請採納,謝謝。

9. 出家人和居士穿的衣服有什麼區別

在家居士 如法 符合適宜即可! 主要修心 不用執著!只是個人建議!

10. 佛教居士服

海清是居士才能穿的衣服,一般在寺廟裡面可以請得到
在家跟出家差別:出家人穿內的海容青是素色的,不綉花紋;在家人穿的海青綉的有花紋、綉的有花邊,甚至於身上也綉的有花紋,差別就在此地。披衣才是佛教的禮服。五戒是在家居士受的,不能夠搭衣,這個一定要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