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藏林芝冬天冷嗎 需要穿什麼衣服 有暖氣嗎 洗澡方便嗎 有人說那裡的水中含鉛多 是嗎
1。冬天要比內地要暖和一些。
2。林芝是晝夜溫差大,早晚冷,白天太陽很大,很舒服。
3。衣服就是保暖內衣或毛衣,羽絨服。就行了。
4。暖氣都是空調或者自己買的取暖器沒有集中供暖。
5。洗澡我家裝的有熱水器很方便,街上洗澡的浴室也很多。很方便。
6。水中多鉛,無稽之談。
7。要是多鉛,林芝2萬多人就不用生活了。
『貳』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林芝分行怎麼樣
您可撥打農行客服熱線95599或農行官網查詢網點信息的方法:
請您登錄農行官網專www.abchina.com,點擊頁面頂屬部「網點查詢」輸入相關信息進行查詢。
『叄』 林芝有哪種銀行
農行、建行、中行、郵政儲蓄四種
『肆』 林芝哪有賣測量儀器
可以來網上看看了解一下。。。
『伍』 林芝民生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林芝民生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9月0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吸收公眾存款等。回
法定代表人:答劉超
成立時間:2013-09-02
注冊資本:2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42621200000185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西藏林芝市巴宜區八一鎮八一大街北段西北側工布老街B5棟102號
『陸』 林芝旅遊行前需要注意些什麼
1.林芝最佳旅遊時間以4-10月份為宜。林芝地處西藏南部,受亞熱帶及高寒帶回等多種類型氣候影響,不答同地帶的氣候也各異,單是大峽谷一帶,就因為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氣候特徵。
2、若在雨季走,過江邊的塌方地帶一定要保持好平衡,注意路上塌方和泥石流。
3、林芝雖然是藏區海拔最低的地方,也要注意高原反應,建議進藏前提早一周開始服用紅景天或帶上速效的奧默攜氧片,萬一發生高原反應也有應對辦法。
搜索「林芝假日「可以得到更多靠譜建議。
『柒』 工布江達縣的經濟
工布江達縣屬半農半牧地區。1959年以前,境內實行封建農奴制,生產資料基本歸「三大領主」(地方官府、寺廟及上層僧人、貴族)所有,農牧業生產極為落後,基本是靠天種植和靠地養畜。1959年實施民主改革,把生產資料分配給農牧民和原貴族領主,實行個體所有制。60年代辦起人民公社,實行集體所有制。1970年農牧業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1980年開始推行農牧業生產責任制。1984年後實行「兩個長期不變」政策(土地歸戶,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牲畜歸戶,私有私養,長期不變)。 2013年,工布江達縣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12854人;實現農林牧漁業產值2.0097億元,比2012年增長8.0%; 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4516億元。
農業
工布江達縣境內種植的農作物以青稞、小麥為主,大麥、豌豆、油菜、蕎麥、扁豆、馬鈴薯、蔓菁(圓根)、玉米等為輔。耕地多分布在河谷和山溝中,以台田和坡地為主,土質以沙質土壤為主。1959年糧食平均畝產133斤,1960年開始大面積開荒。1972—1977年實施農田基本建設,平整土地,修築梯田、園田和台田。七八十年代以後逐漸推廣良種。 2013年,工布江達縣耕地面積2997公頃,全部為旱地,有效灌溉面積2920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3258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391公頃,總產量7350噸;油料作物播種面積724公頃,產油菜籽842噸;蔬菜產量7.1萬噸。糧食作物中,谷類播種面積2250公頃,總產6368噸;豆類播種面積12公頃,總產77噸。實現農業產值7953萬元。
牧業
工布江達縣境內飼養的牲畜以牛、羊、馬、騾及豬為主,其中氂牛、藏豬、黃牛數量最多,綿羊、山羊、犏牛次之。氂牛主要分布在中西部鄉鎮,黃牛主要在中東部鄉鎮,藏豬主要在東部鄉鎮。除養殖外,狩獵一直以來在牧業中亦佔有一定比例。1959年境內有74個牧場,牲畜總數50252頭(只、匹),絕大多數為野外放養。1966年開始改良部分畜禽品種。70年代初鼓勵農牧民養豬,提倡圈養。1976年,工布江達被確定為西藏綿羊改良重點規劃縣。90年代起發展規模養殖業。1993年,農業部將錯高鄉劃為藏豬原種保護區,縣養豬場建成。到2000年,工布江達縣形成氂牛養殖帶(加興、金達、娘蒲、仲薩、錯高、朱拉等鄉鎮)、綿羊養殖帶(加興、金達、娘蒲、仲薩等鄉鎮)、藏豬養殖帶(錯高、朱拉、巴河等鄉鎮)三大養殖帶。 2003年開始發展藏豬、藏雞特色養殖業。 2011年,藏豬養殖業被確定為工布江達縣主導產業,氂牛養殖業為主培產業。 截至2013年末,工布江達縣牲畜存欄15.88萬頭(只),其中大牲畜10.91萬頭,羊0.75萬只。2013年肉類總產量2260噸,其中牛肉1464噸,羊肉50噸;奶類產量5111噸,其中牛奶5091噸;綿羊毛產量28噸;牛皮產量7202張,羊皮產量2138張;實現牧業產值1.1955億元。
林業
1959年前,林木屬「三大領主」所有,民主改革後收歸國有。1962年成立雪卡林場。1965年縣林業站成立。1972年,縣農牧局設林業科。1981年起實施林業「三定」政策(穩定林權、劃定自管山和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1984年成立縣林業局。1999年,林業政企分開,成立縣木材經銷公司。2000年,工布江達縣有用材林17.78萬公頃,以高山松、雲杉、冷杉、柏樹和闊葉用材樹為主;經濟林150畝,主要有核桃樹、毛桃樹、梨樹、桃樹、蘋果樹、杏樹等,水果年產量118噸;此外還有薪炭林1193公頃,防護林13.22萬公頃,特種林7043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3643.5萬立方米。 2013年,工布江達縣實施義務植樹造林360畝,重點區域造林1561畝,森林撫育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1.97%, 實現林業產值707萬元。
採集業
工布江達縣山高林密,地廣人稀,生物資源豐富,採集中草葯、菌類等一直是農牧民的重要經濟活動之一。20世紀80年代出現挖蟲草專業戶。 2002年,工布江達縣實現蟲草現金收入1751.42萬元,松茸現金收入144.9萬元。 商業貿易
西藏和平解放前,境內的太昭、下巴溝處於西藏連接內地的交通要道上,商賈雲集,農牧商品交換較活躍。20世紀五六十年代境內時常舉辦物資交流會。1960年縣貿易公司成立,11個鄉成立供銷社;1964年縣供銷聯社成立;以國營商業為主,供銷合作商業為輔,個體商業為補充的社會主義商業體制逐漸形成。80年代初開放集市貿易和私營商業。90年代後,縣內所產松茸、蟲草、羊毛開始銷往內地和海外。到2000年,全縣有私營商業網點265個,從業人員504人。 2009年,工布江達縣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開展家電、傢具下鄉;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95萬元。
旅遊業
1993年,巴松措景區營業,並配套建設度假村。1994年,工布江達縣旅遊局成立,旅遊業開始起步。1999年成立縣旅遊開發領導小組。2000年,縣旅遊開發公司和縣旅遊風景區管委會成立。 2004年起舉辦巴松錯工布民俗旅遊文化節。 青藏鐵路開通和林芝機場通航後,工布江達縣旅遊收入由2006年的2149萬元猛增至2007年的6030萬元。 2008年後受「3·14」事件影響,旅遊業下滑,2011年起恢復增長。 2014年,工布江達縣共接待遊客56.38萬人次,比2013年增長11.15%;旅遊總收入6844.96萬元,比2013年增長6.68%;農牧民群眾參與旅遊增收470.94萬元。
金融業
1957年,太昭縣郵電局開辦匯兌業務。1959年,中國人民銀行太昭縣支行成立。1961年12月,始建信用合作社,至1970年底,全縣9個區均建立起信用合作社及相應的社管會。1971—1975年,雪卡區設有六〇六銀行分理處。1994年起,縣郵電局開辦郵政儲蓄業務。199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工布江達支行改為中國農業銀行工布江達縣支行。 截至2013年末,工布江達縣金融機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395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560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