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近幾年我國的家電銷售額大約是多少
2005年,中國商業聯合會等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家電市場年銷售額接近回5000億元,巨大的市場答份額吸引眾多的資本進入。據有關機構估算,從2000年至2004年,中國前七名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72%,尤其是行業領頭羊國美與蘇寧,年平均銷售增長更高達216%。
具體可見「中國行業研究網」家用電器類的詳盡研究和數據分析。
http://www.chinairn.com/hangye/hy7.html
⑵ 中國家電銷量排行榜介紹(最新)
隨著人們生活的日益提高,對家庭用具的要求需求特別的大,家電產品就是很好的一個證明,每家每戶都需要吃飯,都需要清洗衣物,如今家電產業市場需求非常大,每家每戶都需要家電產品來滿足日常的生活需要,那麼大家知道在國內市場上哪些品牌的家電銷量好呢?小編正好對家電產品有一定的研究,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下銷量最好的十大家電品牌吧!

中國十大家電銷量排行
NO.1海爾集團(Haier)
海爾家電一直在市場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尤其是白色家電、小家電市場。目前,海爾已在智能家居、網路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上有長足的積累;在專利、自主知識產權上更有著堅實的沉澱;同時,還參與了諸多國家家電標準的制定。
NO.2格力電器(Gree)
10多年前,格力與中國大多數家電企業一樣,產能雖大,卻以組裝、貼牌加工為主,處於全球產業鏈的末端,殘酷的事實告訴格力人,貼牌「打零工」或是「肉搏」打價格戰,雖能搶得一定市場份額,但只是短期行為,一個沒有核心科技的企業是走不長遠的,更是沒有脊樑的。
NO.3美的集團(Midea)
美的集團是一家綜合製作為主的綜合性企業,旗下擁有小天鵝、威靈、華凌、安得、美芝等十餘個品牌。而在互聯網的浪潮下,美的攜手小米,將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域合作。
NO.4樂視(Letv)
樂視是乘著互聯網而起的,賈躍亭提出「平台+終端+內容+應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樂視生態模式,推出超級電視和盒子、收購花兒影視等策略都不斷推動樂視前進,而智能手機也補齊了終端布局的關鍵一環。
NO.5三星(SAMSUNG)
如今的三星家電開始優化產品組合,向高端化發展,憑借曲面、超薄、超高清等高附加值產品成功引爆了新一輪增長熱潮,充分釋放新的消費需求。
NO.6海信集團(Hisense)
海信集團持有海信、科龍和容聲三個中國著名商標,並且海信還接管了夏普在北美和南美的電視機業務,讓自己的家電業務更具實力、更國際化。同時海信一直致力於打造最佳用戶體驗,並將產品向年輕人靠攏。
NO.7索尼(SONY)
索尼稱得上是日本家電的「神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家電風靡世界各地。家電產業作為拉動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造就了「日本製造」在世界市場的良好口碑。然而進入21世紀之後,日本家電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逐步被韓國、中國等後起之秀趕超,但仍是家電行業不朽的傳奇。
NO.8創維集團(Skyworth)
2010年創維正式跨界進入家電領域,從第一台冰箱下線到第100萬台冰箱下線,創維僅用了兩年時間。2013年以來,創維電器又相繼推出了洗衣機產品、冷櫃、空氣凈化器,開啟了多品類的發展之路。
NO.9飛利浦(PHILIPS)
飛利浦可以說是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品牌,從彩色電視、照明、電動剃須刀的等等產品。從2008年1月1日起飛利浦成立了三大事業部:醫療保健、照明和優質生活,進一步將飛利浦定位為一家以市場為導向、以人為本的公司,其業務結構和發展策略充分反映客戶的需要。基於這樣的業務組合,飛利浦打造了「健康舒適、優質生活」領域品牌。
NO.10西門子(SIEMENS)
由於西門子家電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早,而且品類眾多,包括冰箱、洗衣機、乾衣機、廚房電器、洗碗機、電熱水器和小家電。因其品質和功能受到消費者青睞,其冰箱的零度保鮮功能非常實用。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關於中國十大家電銷量的排行介紹,希望大家對此了解一下,如今家電產品是人們的必備品,所以對它們多一些了解對我們並沒有壞處,如果大家能夠對家電品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的話,可以方便大家在以後的家電購買中起到很好的作用,讓大家選到最優惠的家電品牌。如今市場上家電品牌繁多,小編希望家電廠商能夠生產出優質的產品面向消費者群體。
⑶ 現在中國電視機普及率是多少
央視市場研究公司昨天發布的《全國衛星頻道覆蓋率普查》顯示,2006年,全國電視觀眾總戶數已達到3.06億戶,電視觀眾總人口數達到10.7億人,全國平均電視機普及率達到85.88%。
⑷ 中國有多少家電市場!
針對您的提問題目,回答如下:
登陸www.mymyty.com,在頁面最下方,有家電流通企業版地圖,可以查詢到中國權98以上的企業注冊信息及地理位置。
針對提問內容,回答如下:
家電市場按產品分類,有白電、黑電、米電、小家電;
按規模分類,有全國連鎖(蘇寧、國美)、省級(武漢工貿、合肥百大)、市級(……)
按產品線分類,專業賣場、專業售後、專業維修、專業組裝(針對電腦)
按補貼政策,有家電下鄉中標流通企業、家電以舊換新流通企業、節能惠民補貼政策等。
⑸ 中國家電行業競爭力分析
全球家電銷售額起底回升,亞太地區市場份額較大
國際著名咨詢機構Statista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主要家電(包括九類:洗衣機、滾筒式烘乾機、洗碗碟機、冰箱、冰櫃、炊具/烤爐、爐灶、抽油煙機、微波爐)的銷售規模達到1830億歐元(按照歐元兌美元比例為1.11),約合2031億美元,同比增長3.4%。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家電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⑹ 中國家電(電子)產品在世界上的平均佔有率
這個以前的話中國的復電子制產品是不多的,從2008年開始就慢慢多起來了。
比如聯想到電腦,美的空調,華為手機等等。。。。
就拿國內來說,以前我們用的都是韓國和日本的電子產品。現在到處可見國產產品就知道了,不過有2個問題,就是我國的產品利用不高和核心技術都是國外的。
⑺ 怎樣正確評價中國家電行業現狀
市場趨於飽和。冰箱電視洗衣機不像以前一樣算個小奢侈品了,現在誰家沒有啊,再加上房地產不行,新房買的少了也對家電影響;總體來說,家電行業如果再無創新的話,便要走下坡路了。
⑻ 中國家電消費狀況
兄弟看看這個網站:http://www.acmr.com.cn/newsletter/3/200602/instry/2006021.html
好的很~~!
在負上家電行業如何競爭:
當以U戰略為主要因素的時代悄然取代E時代的時候,發生在企業經營生產方式的變革也是悄無聲息的。現代的企業戰爭已經從產品戰轉移到方案戰,為消費者生活方案的解決程度決定了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生存狀況。海爾HOT整體家電消費方案的出現,固然有其自身產品線長、技術研發實力強等實力的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海爾把消費者的現時以及潛在需求作為企業研發生產的導向。也就是說,海爾不光能快速地滿足消費者,還不斷地創造消費者,這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大量專利權的缺失是束縛中國企業快速成長和市場話語權增強的最大瓶頸,也是導致其市場競爭脆弱的本源。在海爾締造U-home戰略平台時,其企業自身固有的豐富專利權是支撐其新戰略的中流砥柱。
企業在市場上競爭力的強弱直接取決於該品牌擁有消費者資源的多少。在海爾發展到第四個戰略階段時,創全球化品牌成為核心的戰略規劃。當其它同類公司投入大量精力搞單一產品線的深入時,海爾用自身實力保證了其在產品線深度和跨度兩個方面的並重發展。因為單純地提供單一產品點已構不成優勢框架,現在的國際市場已發展到線的競爭。
海爾對市場營銷的獨到見解和極強的敏銳度源於其整體戰略構架的成功。在強大的研發實力和資金實力支撐下,海爾用巨大的產品航母群組建了完善的生活方式解決方案,讓自己避開了單一品種作戰的血腥,轉而投身到更有價值的「藍海」中。
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顛覆傳統的產業模式,消費電子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無縫融合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消費電子產業全面進入U時代。如何整合電子產品,構建信息無處不在的消費環境,成為全球電子產業面臨的新課題,這不僅對硬體的多樣性和兼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企業的整合能力和個性化設計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考驗。
趨勢:單一產品戰升級為系統方案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尤其是在居家生活中,傢具家電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消費者更注重搭建一個健康、時尚、互聯互通的家庭生活環境。
當眾多家電品牌在突如其來的消費新趨勢面前手足無措時,中國最大的消費類電子品牌海爾,從今年初開始大規模推廣HOT新家電消費方案(Home Operation Tips)。海爾提供給消費者的不再是單一的某種產品,而是一整套解決消費問題的方案。在這里,消費者選購的也不是一件產品,而是一套適合自己的家電消費方案。海爾的HOT新家電消費方案從春節前開始一直蔓延到世界盃期間,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青睞。
海爾「HOT」整體家電消費方案的最大魅力,在於提供給消費者的是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海爾將套餐型號分為時尚、環保、節能、健康、尊貴等套餐,共組合成18個套餐系列。只要用戶提出自己的消費需求,海爾就能列出相應的消費方案。同時,海爾還推出了私人家電工程師VIP全程伴隨星級服務。購買海爾HOT產品成為銀卡、金卡會員後,用戶家中一切海爾家電的維護、保養、問題咨詢等均可直接與「海爾家庭私人家電工程師」聯系,免去撥打服務電話的過程。
海爾「HOT」整體家電消費方案率先改變了單一出售產品的傳統方式,開始將注意力放在為消費者提供系統的家電消費解決方案上,這是中國家電產業模式的一次飛躍。以前企業是在「賣產品」,而現在是在「賣方案」、「賣生活方式」,以前產品之間的競爭是「單兵作戰」,而現在演變成了「集團軍作戰」。
當然,為消費者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並非一件易事,這不僅需要龐大的產品群,而且還要有超強的整合能力。海爾作為中國最大的家電企業,產品從1984年的單一冰箱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是當前市場上產品線最長、最完整的品牌。目前,海爾的產品出口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緊隨惠而浦、伊萊克斯和博世-西門子之後,成為全球第四大白電製造商。
從當前的市場格局來看,海爾的產品線不僅長度是最長的,而且在深度上也是最深的——每一類產品都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在國內市場,據中怡康公司統計,海爾在中國家電市場的整體份額已達21%,大大領先於競爭對手;海爾白色家電市場份額為34%,在白色家電市場上處於壟斷地位;在國際市場,海爾小冰箱、酒櫃在美國市場占據第一的市場份額;海爾5公斤洗衣機在日本占據第一的市場份額。
從這方面來講,海爾「HOT」整體家電消費方案在強大的產品集群的支撐下,每個產品線的優勢被進一步放大,並達到互相擴散的效果,可以充分將整合優勢發揮出來,進一步壯大企業的整體實力和品牌形象。
關鍵:標準是締造U生活的核心平台
如果做一個形象的比喻,電視、空調、洗衣機、電腦等每個消費類電子產品是一架架不同型號的飛機,這些飛機不僅要有起降的平台——機場,更要有指揮和操作系統,否則這些飛機無法正常的運行。對一個家電消費方案來說,硬體的整合相對比較容易,但如何駕馭這些硬體是非常困難的,讓他們按照統一的命令、語言運作,就涉及到技術和標準的問題。
海爾在大規模推廣「HOT」整體家電消費方案的同時,e家佳互聯互通家庭網路產品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因為海爾並不滿足單純的出售硬體產品,而是要出售包括硬體在內的一整套家電解決方案,而這正是當前國際巨頭角力的重點。
在5月底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e家佳以「互聯互通打造數字家庭」為主題,展示數字家庭產業鏈、聯盟成員產品的互聯互通。
6月16日,海爾在北京召開「海爾簡訊寶暨海爾e家整體解決方案上市新品發布會」,海爾展示的U-HOME引起了強烈反響。U-HOME是海爾集團最新提出的發展戰略,就是將傳統家電與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網等時尚元素相融合,使人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與自己的家庭設備對話,讓家「無處不在」,生活自由自在。
據介紹,e家佳聯盟2005年7月被批准為國家標准,目前囊括了海爾集團、清華同方、中國網通、freescale、上海廣電集團等200多家國內外成員單位,陣營擴展到電子、通訊、IT、數碼、辦公、娛樂、公共設施等眾多行業,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筆者在北京各大賣場看到了貼有e家佳標識的流媒體電視、媒體娛樂中心、冰箱、空調等白色家電陸續出現,給消費者構建數字家電帶來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毋庸置疑,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網路產品的普及,今後走進消費者家庭的網路產品會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需要的已不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一個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據了解,目前海爾的全部家電產品都預留了網路家電介面,只要給家電加上相應的模塊就可以隨時升級到網路家電,這是海爾之所以率先大規模推廣「HOT」整體家電消費方案的深層原因。
標准說白了是一個專利池,也是一個網路協議。e家佳實現了各種家電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這樣家庭中的各種家電產品不再是無序的、分裂的、凌亂的,而是有序的、靈性的、互聯互通的,帶給消費者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享受。所以,e家佳是海爾今後構建U-HOME的核心。沒有網路標準的支持,家電產品就是一盤散沙。
從某種意義上說,標准就是未來企業的市場份額,誰掌握了標准,誰就掌握了新產業競爭的主動權。在今後的U時代,表面上是產品與產品的競爭,實際上則是技術與標準的競爭,海爾e家佳及相關產品的出現,有望改變中國家電在國際市場上長期被動的地位。
路徑:搭乘世界級品牌「快車」
從外部競爭環境看,全球市場的一體化和全球競爭對手的一體化正在驅使全球品牌一體化,品牌競爭力就是企業全球競爭力的濃縮體現。只有品牌的全球化,沒有加工和製造的全球化。加工和製造只能流向勞動力廉價的發展中國家,而品牌則是流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國家。
對企業來說,品牌意味著消費者的信任、意味著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用戶資源,這正是當前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如果沒有品牌,產品就是材料的堆砌,消費者購買的是品牌,而不是材料;沒有品牌,企業就失去了與終端消費者對話的機會,「過著流浪漢式的生活」。目前,中國很多製造廠家都把製造基地轉向了勞動力價格比中國還要低廉的越南市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因此,企業在全球競爭中取勝的標志是品牌,但是要做成一個國際化的品牌,取決於全球化品牌戰略。在此之前,海爾的全球市場布局已完成,剩下的則是如何在每一塊市場里精耕細作。從2006年開始,海爾啟動全球化品牌戰略,要讓海爾成為每個地區、每個市場的名牌。
優秀的品牌善於尋找「坐騎」,找一輛更快的車拉著自己跑。在全球范圍內,奧運會和美國NBA無疑成為最好的載體。在海爾看來,奧運會不是諸多體育運動的集合,NBA也不是單純的籃球表演游戲,他們的存在首先作為一種世界級品牌和媒介而存在,當海爾在全球布局自己的營銷基地的時候,奧運會、NBA等世界頂級品牌與海爾的聯姻給海爾帶來的是世界級的品牌認可。
2005年8月,海爾集團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白電贊助商。奧運會是全球范圍的賽事競爭,海爾創世界名牌的競爭也是全球范圍的。多年來,海爾的觀念是「國門之內無名牌」,不局限在奪「全運會冠軍」,而要爭取成為全球經濟「奧運會」的冠軍。因此,借勢奧運會是海爾全球化品牌戰略的重要一步。
從今年1月份起,作為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海爾以北京奧運會提倡的「綠色、人文、科技」理念為出發點,在全國開展「綠色奧運,HOT中國」推廣活動,一方面通過建立美麗家園意見箱,呼籲居民共同打造環境友好的奧運標准社區;另一方面主推最新研發的首套綠色奧運家電產品,通過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營造健康的生活空間,全方位推動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形成。
據了解,海爾結合2008年綠色奧運的要求,憑借其遍布全球的8個設計中心、10個信息情報站以及超強的整合創新能力,開始了綠色奧運家電產品的全線研發,希望能夠讓人們在體驗運動激情的同時,提前享受綠色奧運生活,帶領人們一起走進生活的奧運。
2006年4月,海爾與NBA的合作,再次把運動的激情帶給了中國的家電業。根據海爾與NBA的合作協議,海爾將運用NBA在美國及中國的一系列市場營銷資產、媒體平台及活動項目,展示創新科技家電產品,雙方將會通過聯合品牌的廣告活動,鞏固彼此的市場領導地位。聯合品牌的廣告活動將會通過NBA在中國的24家電視合作夥伴的頻道上播出,海爾的產品和互動宣傳活動也會在NBA中國官方網站及NBA在中國舉行的巡迴活動中展現。
眾所周知,NBA具有美國本土文化象徵的符號意義,該項目把籃球文化和美國文化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可以說,NBA集美國文化與籃球文化於一體,而且NBA作為當今世界運作最為成熟、推廣最為成功的運動型娛樂品牌,已成為普及最好的載體,其傳播價值不可限量。加入這一元素後,海爾的自身品牌形象在市場表現中更具時尚感和沖擊力。
海爾的國際化路徑是「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從海爾的全球市場布局來看,這三個階段並不是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依次線性展開的,而是在不同區域採用不同的戰略。但是,世界性體育品牌的連續承認,已經讓海爾的國際化提前獲得了世界級信譽的擔保,它將加速海爾成長為世界級品牌的投資與成長過程,擺脫中國家電業「大而不強」的現狀,對中國企業打造世界級品牌具有借鑒意義。
啟示:生活方式決定企業未來
當前,全球消費電子產業正在進入一個互聯互通的U時代,這將給傳統產業帶來顛覆式的變革。在各種家電互聯互通的消費環境下,單一產品將被越來越多的整體解決方案所掩蓋,因此,未來家電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應局限在某一類產品上,更重要的是為消費者帶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跨國公司壟斷的不是技術,而是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比如,美國迪斯尼公司在過去被認為是提供卡通動畫產品,但是,現在的迪斯尼公司提出了一個新主張:迪斯尼所提供的產品是「快樂」,這是一個深刻的變化。事實上,「快樂」是一種生活方式,迪斯尼為渴望快樂的消費者創造了一種快樂的生活享受。
中國家電業的特殊環境造成企業把大多數的注意力放在產品和價格上,很少關注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中國是全球家電製造生產要素價格最低的市場,也是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這樣的市場特點造成了不少中國家電企業短視的生存觀,認為只要具有價格優勢就能賣出去。這是造成中國家電業「產品混戰」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是顧客的「生活方式」決定了顧客的消費需求。企業必須通過深挖這種需求為消費者創造新的生活方式。這就是跨國公司全球擴張的秘訣。在未來的數字家庭領域,英特爾、微軟、三星等無不虎視眈眈,他們向消費者兜售的不是具體的物理性的某件產品,而是一整套生活解決方案,也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中國的市場一旦被這些國際巨頭布局完畢,中國家電企業將從根本上失去市場的話語權。
海爾作為中國領先的家電品牌,敏銳地把握住這一趨勢,率先在全國范圍內推廣HOT整體家電消費方案,把整個企業競爭的焦點聚焦在了未來生活方式的競爭上。從海爾的家電消費方案可以看出,海爾通過全系列的產品以及相關標准,在為消費者創造一種健康、時尚、信息無處不在的U生活方式。
中國家電產業界有一種觀念,認為中國家電產業要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趕超,就是在產品技術面上進行趕超,這是個嚴重的錯誤,沒有新生活方式的塑造,中國家電企業是很難追趕上跨國公司的。
U時代對中國家電企業的組織運營方式也提出了很大的考驗。為了適應世界扁平化的趨勢,海爾推出了自己獨創性的商業模式——「人單合一」。這種「人單合一」的模式不是產品技術的革新,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就是從生產關系的層面來獲得與全球競爭對手的競爭戰略差異。比方說,企業對原材料的佔用,中國一般的家電企業都差不多10天,但中國三星能做到8.5天,最高是戴爾的2.7天,海爾現在可以做到7天,而以後的目標是2天以下,這樣就在全球具有競爭力了。
管理大師彼德·德魯克指出,企業的惟一目的是滿足顧客與創造顧客,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為顧客設計適合他們需求的生活方式。假如企業不能深刻洞察生活方式的需求變化,就很難在市場上取勝。因此,今後決定企業未來命運的因素不再是產品,而是消費群體「生活方式」的創造。
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今後家電市場將迎來一個「軟」競爭時代:每一個留存下來的品牌依靠對產品線的獨特設計來決定自己在產業中的地位,每一個品牌都有不同的生活主張,創造不同的生活方式,每一個具有競爭資源的大牌企業都應該為了這樣的U時代做准備。
因此,海爾的整體家電解決方案以及相關標准、組織運營的變化都在鑄造一種新的競爭方式,不僅僅是在製造產品,更重要的是在輸出生活方式,這將成為中國家電業品牌戰略的新起點。中國家電企業不能只會從外面、從生存環境中找力量,更應該創造資源提升自己的內在競爭力,從而改變中國家電企業在全球的生存狀態。
⑼ 跪求1998年全國家電市場佔有率
以下內容抄來自99年2月份的一則襲人民網新聞
北京中怡康經濟咨詢公司最近完成的對全國家電銷售企
業的調查結果表明,在全國192座大中小型城市中,家電銷售
企業達17163家(每個家電市場按一家企業計算),其中大中
型百貨商場佔18.8%;小型百貨商店佔5.6%;家電專業市
場佔2.2%;大中型家電專賣店佔21.7%;小型專賣店佔4
4.2%,其他類型的家電銷售企業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