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消費趨勢下,消費者錢花哪兒了
1、科技「快消化」
你多長時間換一次手機?以前我們問消費者的時候,大部分回答平均2年。但是,現在呢?這個周期越來越短,尤其是年輕人。手機過去是一個耐用消費品,但是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手機已經成為「快消品」,而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在手機的智能化技術都已經成熟的前提下,一個設計上的小亮點,或者是一個小功能,就可能觸發新的換機行為,尤其是這兩年,年輕人對於拍照、聽歌、游戲的體驗需求在不斷提升,這也驅動整個手機行業在瘋狂的迭代著自己的產品。
2、消費「在外」化
現在你去一個商場會發現,商場最火的不是專賣店,而是餐廳,基本上每個餐廳都在排隊。而你觀察你所居住的小區會發現,最活躍的身影不是出來健身的小區人群,而是騎著摩托車送餐的「外賣小哥」。這說明了兩個重要的中國消費景象: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在外吃飯,或者是叫外賣回家吃飯。
3、食品「網紅化」
今天很多領域都出現了「網紅」,比如食品。2017年一個叫「喜茶」的奶茶店火了,其實,與其說「喜茶」火,不如說是「排喜茶」這件事火,有人調侃,作為90後,如果沒有經歷過「排喜茶」,直接將你pass出潮流人群。「排喜茶」,即耗費半小時到兩三小時不等,只為購買一杯網紅喜茶,引發了消費人群對產品的好奇,甚至各種討論和質疑。而「飢餓營銷」與「精眾引導」營銷方案的配合使用,讓喜茶成為2017年當之無愧的「食品網紅」。
4、電商「品質化」
2017年的618,本是京東的店慶和促銷節,結果卻變成了整個電商乃至零售行業的年中較量,而2017年的角逐已經不再是的簡單的價格戰,而是轉到了品質這一生活概念上面。
例如,京東從2016年就提出了「品質生活」的概念,從「多快好省」向「只為品質生活」進行全面蛻變,2017年度主打「618品質狂歡節」,數據顯示,在6月1日至6月18日,京東商城累計下單金額達1199億元,累計賣出商品超過7億,消費升級帶動了消費品和家居生活的消費進一步向品質化、品牌化集中。同時,天貓宣布完成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全面升級,品牌口號從「上天貓就夠了」變為「理想生活上天貓」,表達的是未來的天貓不只是幫品牌賣更多貨,消費者也不是上天貓買到東西就夠了,而是到天貓來尋找理想生活。
5、生活「黑科技」化
無論是從2017年年初的CES,還是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 2017),智能化技術的高速普及都是家電行業的亮點。而一些「黑科技」與家電產品的融合,讓很多產品迅速升級。
6、小資源品牌化
2016年,知萌咨詢機構為大連廣告創意產業園做顧問咨詢,在丁俊傑等專家的指導下,我們提出了「小資源」這個概念,迅速引起了很多人的而關注。其實,眾所周知,每個地方都有依託於當地資源優勢的「特色產品」或者「農特產品」甚至是「土特產」,而也只有這個地方產出的產品才是最正宗、最對味的,比如吐魯番的葡萄,山西壺瓶棗,雲南鮮花餅和普洱茶,東北的堅果、大連的海產品……你或許可以數出來很多。
7、私有資源共享化
隨著共享單車的引爆,共享經濟再次成為最大的風口。2017年「共享充電寶」成為討論焦點,據說,在北京、廣州、杭州等多個城市,還有共享籃球、共享雨傘等共享經濟新形態,並成為新一輪資本蜂擁的「風口」。在住宿、交通,教育服務以及生活服務及旅遊領域,優秀的共享經濟公司不斷涌現:從寵物寄養共享、車位共享到專家共享、社區服務共享及導游共享等等。
8、購物平台金融化
如果想犒勞自己,給自己一個假期旅行,你不必再省吃儉用,分期付款就行;遇到心怡的數碼產品,不用思量來思量去,分期付款分分鍾實現;趕上緊急缺錢,找個互聯網平台就能輕松搞定,不必再經過銀行繁瑣的信用檢查。這些行為,你可能都不陌生,說的是新的一股趨勢——購物平台金融化。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消費結構的年輕化、超前消費意識的普及,年輕群體借貸消費的意願明顯加強,消費金融成為了電商平台角逐的新市場,依託用戶的購物需求,建立互聯網金融平台,面向自營商品以及電商平台商戶的商品,提供分期購物以及小額消費貸款的服務,順手就把產業鏈拓展了。京東白條和阿里分期的流行就是這個趨勢的典型代表。
Ⅱ 加盟皇茶好還是喜茶好
沒有必要加,
到這里學習一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