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家電利潤高嗎好不好乾
我是做了10幾年小家電生意了,現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小一些的比如剃須刀,電內吹風,電風扇等等,容現在都可以網購了。被分流一部分。還有鄉鎮現在的電器店也特別多了,我在市區做的。鄉鎮來買東西的越來越少了。如果找個好牌子做個區域代理應該還行,畢竟做批發,鄉鎮的都來拿貨。如果在底下做的,那要看當地的生活水平了。前幾年,有些鄉鎮的做的不錯的,都成爆發戶了。不過現在估計難一些了。我的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❷ 做家電生意賺錢嗎
應該能賺的。
❸ 開家電賺錢嗎
1.修家電掙不到大錢維持生計可以;
2.賣家電要是大品牌可以掙到錢;
3.賣二手家電得靠經營頭腦比修家電強很多;
❹ 家電的利潤空間大嗎
現在不大了 ,連國美蘇寧這種大的營銷商都賺不到錢
因為目前的電商,對實體店產生了動搖
所以個人做家電的話利潤不大
❺ 做家電生意賺錢嗎
做什麼生意行業最掙錢
這需要你全面的考察一下市場。
❻ 家電行業好做嗎
我國家電行業現狀分析
1、二元化市場結構造成供給相對過剩
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城市,而且城鄉收入差距還有日益擴大的趨勢,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中國市場特有的二元化市場結構。一方面城市市場主要家電產品容量普遍接近飽和,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地區卻始終保持著較低的家電保有水平,家電產品的邊際需求也長期得不到提高。在農民購買力嚴重不足的條件制約下,家電生產企業只能將精力集中於競爭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場,結果便造成了城市市場供給相對過剩的現象,價格大戰、概念炒作、囤積居奇等現象成了家電行業特有的風景。
從家電產品的保有水平來看,我國家電行業未來的主戰場毫無疑問在農村地區,農村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足以使家電行業再獲得一次高速成長的機會。但基於農民收入在短期內仍無法迅速提升的現實,預計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家電市場仍將維持已有的二元化市場格局,品牌競爭也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2、家電生產企業經營狀況出現明顯分化
在家電業蓬勃發展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和20世紀90年代前期,家電企業幾乎都在巨額利潤的推動下迅速實現了規模擴張。但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由於城市市場趨於飽和,家電產品供大於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最近幾年,隨著家電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多數企業的產品價格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企業利潤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終導致家電生產企業利潤持續下滑,有的甚至已經出現了巨額虧損。
事實上,家電業從1998年開始就出現了行業萎縮的現象。而到了2000年,則更有廈華、廈新等一大批虧損企業浮出水面。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還有一批企業仍在實現著發展,海爾、美的便是其中的代表。海爾依靠其多元化產品組合、國際化營銷思路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主動,實現了業績穩步增長、規模不斷擴大的目標,在不太景氣的家電行業中成為了一個醒目的亮點。美的則憑借其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卓越的管理團隊以及不斷豐富的產品組合,一舉在白色家電和小家電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家電行業內最具發展潛力的企業之一。
家電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如果能夠及早進行有力的兼並重組並加大產品開發的力度,家電行業仍是一個非常有希望的行業。
3、家電銷售渠道和價格決定機制發生了根本變化
伴隨著生產廠家間的激烈競爭,家電銷售網路也在迅速發生著變化,家電銷售網路中傳統的百貨商場數量逐漸減少,家電專賣和超級市場則異軍突起。
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家電專賣店在全部家電銷售網點中所佔比例高達65%,在數量上已經成為了家電經銷網點的絕對主體。家電專賣店發展如此迅速,許多業內人士也頗感震驚。在家電專賣店迅速擴張的同時,企業的銷售分公司和超級市場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而作為傳統家電經銷主力的百貨商場數量比例卻在不斷縮減,有的百貨商場甚至已經放棄了家電經營。調研數據還表明,目前多數家電經銷網點經營狀況平平,能維持正常經營的網點只佔到總數的七成左右,原因是近幾年來家電銷售的利潤率不斷降低,特別是經營彩電、影碟機等價格競爭較激烈的品種的銷售網點,基本上處在薄利經營的境況中。
另一方面,隨著國美、蘇寧、三聯等為代表的家電零售巨頭的崛起,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家電零售商銷貨能力日益增大並具備了一定壟斷實力的情況下,產品價格已不再由製造商自己說了算了,在零售商規模普遍較大的中心城市,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已經開始由製造商單獨制定向製造商和銷售商協議制定轉變。而且可以預見,隨著網上銷售、會員直銷等先進銷售方式的逐步開展,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仍將不斷改變。
4、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不斷增大
在家電行業大舉擴張的時期,國產品牌以價格和營銷為武器,曾經一度把洋品牌逼到了市場一隅,彩電、冰箱、洗衣機等主要家電產品國產品牌市場份額長期保持在85%以上的較高水平,國內家電企業一度幾乎可以不用考慮來自國際品牌的威脅。
然而從1999年末開始,這一趨勢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伴隨著家電產品升級換代步伐的加快,洋品牌憑借其技術優勢,悄無聲息地展開了對國內市場的反撲。2000年中,在價格戰此起彼伏的彩電市場上,平均零售價格幾乎是國產同型彩電一倍的索尼彩電其零售額份額連續數月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其中索尼純平彩電在最初上市的幾個月中市場份額一度佔了純平彩電全部市場份額的80%以上,難怪業內人士急呼狼來了。
彩電市場如此,其他家電產品市場也如此。2000年中,伊萊克斯在冰箱市場的月度零售份額一度位居三甲,惠而浦在洗衣機市場的排名也迅速提升,LG、三星在微波爐市場也逐漸崛起,這些事實都向我們明確無誤地表明了國際品牌已經開始大舉反撲的嚴峻現實,我國家電行業所面臨的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正在不斷增大。
❼ 家電利潤真的很大嗎! 去年12月份買了一台液晶電視3980,今年2月份就跌到1400了,感覺虧大了
不應該有這么大的價格空間,低價的肯定是非正常的價格。廠家一般留給零售商的利潤空間也就15%左右,店家還有自己的營業費用成本。
❽ 為什麼家電清洗是暴利行業
家電清來洗項目是個成本源低、投入小、風險低、利潤空間大、潛力大、前景好、技術門檻低、容易操作、競爭小的新行業
飲水機消毒: 每消毒一台30成本價為3/瓶,一瓶可以消毒3
飲水機除垢:每清洗一台30成本價為6/盒,一盒可以洗3台
油煙機清洗:每清洗一台40---80元,9/瓶,一瓶可以清洗三次
洗衣機清潔:每洗一台50---80元, 13盒,一盒可以清洗三次
太陽能熱水器:每洗一台80---100元, 成本 同上
電熱水器: 每洗一台100-120元, 成本 同上
空調清洗: 每洗一台60---80元, 成本同上
冰箱消毒除菌、電磁爐清潔、麥克風、電話機消毒、燃氣灶清潔、不銹鋼炊具清潔粉、汽車水箱除垢等等
1.一天清洗5台,家庭用的抽油煙機收費15-50元,飯店酒店用的抽油煙機收費50-150元,月收入至少也在5000-15000元
2.隨著業務發展壯大後從5台,增加到10台,20台一直發展可想是多大的空間利潤。
3.除了提供家電清洗服務外,還可以單賣產品,凡是有家電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市場,這裡面的利潤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所以這是一個最適合小本創業的低成本高回報項目
❾ 現在家電行業賺錢嗎
我國家電行業現狀分析 1、二元化市場結構造成供給相對過剩 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城市,而且城鄉收入差距還有日益擴大的趨勢,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中國市場特有的二元化市場結構。一方面城市市場主要家電產品容量普遍接近飽和,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地區卻始終保持著較低的家電保有水平,家電產品的邊際需求也長期得不到提高。在農民購買力嚴重不足的條件制約下,家電生產企業只能將精力集中於競爭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場,結果便造成了城市市場供給相對過剩的現象,價格大戰、概念炒作、囤積居奇等現象成了家電行業特有的風景。 從家電產品的保有水平來看,我國家電行業未來的主戰場毫無疑問在農村地區,農村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足以使家電行業再獲得一次高速成長的機會。但基於農民收入在短期內仍無法迅速提升的現實,預計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家電市場仍將維持已有的二元化市場格局,品牌競爭也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2、家電生產企業經營狀況出現明顯分化 在家電業蓬勃發展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和20世紀90年代前期,家電企業幾乎都在巨額利潤的推動下迅速實現了規模擴張。但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由於城市市場趨於飽和,家電產品供大於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最近幾年,隨著家電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多數企業的產品價格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企業利潤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終導致家電生產企業利潤持續下滑,有的甚至已經出現了巨額虧損。 事實上,家電業從1998年開始就出現了行業萎縮的現象。而到了2000年,則更有廈華、廈新等一大批虧損企業浮出水面。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還有一批企業仍在實現著發展,海爾、美的便是其中的代表。海爾依靠其多元化產品組合、國際化營銷思路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主動,實現了業績穩步增長、規模不斷擴大的目標,在不太景氣的家電行業中成為了一個醒目的亮點。美的則憑借其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卓越的管理團隊以及不斷豐富的產品組合,一舉在白色家電和小家電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家電行業內最具發展潛力的企業之一。 家電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如果能夠及早進行有力的兼並重組並加大產品開發的力度,家電行業仍是一個非常有希望的行業。 3、家電銷售渠道和價格決定機制發生了根本變化 伴隨著生產廠家間的激烈競爭,家電銷售網路也在迅速發生著變化,家電銷售網路中傳統的百貨商場數量逐漸減少,家電專賣和超級市場則異軍突起。 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家電專賣店在全部家電銷售網點中所佔比例高達65%,在數量上已經成為了家電經銷網點的絕對主體。家電專賣店發展如此迅速,許多業內人士也頗感震驚。在家電專賣店迅速擴張的同時,企業的銷售分公司和超級市場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而作為傳統家電經銷主力的百貨商場數量比例卻在不斷縮減,有的百貨商場甚至已經放棄了家電經營。調研數據還表明,目前多數家電經銷網點經營狀況平平,能維持正常經營的網點只佔到總數的七成左右,原因是近幾年來家電銷售的利潤率不斷降低,特別是經營彩電、影碟機等價格競爭較激烈的品種的銷售網點,基本上處在薄利經營的境況中。 另一方面,隨著國美、蘇寧、三聯等為代表的家電零售巨頭的崛起,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家電零售商銷貨能力日益增大並具備了一定壟斷實力的情況下,產品價格已不再由製造商自己說了算了,在零售商規模普遍較大的中心城市,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已經開始由製造商單獨制定向製造商和銷售商協議制定轉變。而且可以預見,隨著網上銷售、會員直銷等先進銷售方式的逐步開展,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仍將不斷改變。 4、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不斷增大 在家電行業大舉擴張的時期,國產品牌以價格和營銷為武器,曾經一度把洋品牌逼到了市場一隅,彩電、冰箱、洗衣機等主要家電產品國產品牌市場份額長期保持在85%以上的較高水平,國內家電企業一度幾乎可以不用考慮來自國際品牌的威脅。 然而從1999年末開始,這一趨勢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伴隨著家電產品升級換代步伐的加快,洋品牌憑借其技術優勢,悄無聲息地展開了對國內市場的反撲。2000年中,在價格戰此起彼伏的彩電市場上,平均零售價格幾乎是國產同型彩電一倍的索尼彩電其零售額份額連續數月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其中索尼純平彩電在最初上市的幾個月中市場份額一度佔了純平彩電全部市場份額的80%以上,難怪業內人士急呼狼來了。 彩電市場如此,其他家電產品市場也如此。2000年中,伊萊克斯在冰箱市場的月度零售份額一度位居三甲,惠而浦在洗衣機市場的排名也迅速提升,LG、三星在微波爐市場也逐漸崛起,這些事實都向我們明確無誤地表明了國際品牌已經開始大舉反撲的嚴峻現實,我國家電行業所面臨的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正在不斷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