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居建材 » 田亮建材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田亮建材

發布時間: 2021-02-07 10:14:21

❶ 北京世紀德坤防水建材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世紀來德坤自防水建材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6月1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銷售建築材料、裝飾材料、防水、防腐保溫材料、防水塗料等。
法定代表人:田亮
成立時間:2015-06-12
注冊資本:88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601930496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房山區燕山崗東路17號三層6165

❷ 如何挖掘出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

各位老師好。首先說明一下,在2016年全面施行的全國卷中,廣東高考採用的是新課標I的卷子,本次講授內容所舉例子、所分析內容主要針對新課標I的高考作文,然後以解讀小說的方式來探究一下「意林體」式的材料作文如何尋求最佳立意。新課標在2013年的時候基本確定了目前的考查形式,而且模式穩定,方向明確。在新課標考綱中的「發展等級」中明確規定要求考生「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但是同一則材料往往讀者見仁見智,於是,如何判斷立意屬於「新穎」又不致「離題」就成了重心問題。
在對近三年的新課標進行全面分析之後,我覺得近年來全國卷作文提供的材料比較傾向於故事(或情節性的材料)。在審題時,第一個關鍵就是考查學生能否准確理解材料含義,在此基礎上再來考查學生的提煉和表述能力。而提供的材料則類似於我們平常所講的「意林」小故事(如2015年的小陳舉報老陳、2014年的切割鑽石、2014年的遊客租屋等等)。這些故事和以前的話題作文比較,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性大,思維角度廣(在之後又出現了「任務驅動型」作文來避免開放性太寬)。而審題中難度最大的,無疑就是在這樣一則可以做多向理解的材料中找到一個「全面理解材料」、「不脫離材料本身」(高考作文要求中大多隱藏有此意圖)的立意,即所說的「最佳立意」。在此說明一下,對於一則材料的理解,其實立意上沒有本質的高低之分。我所定義的「最佳立意」不是指最特別、最新穎、最深刻、最吸引人的「最佳」,而是指「能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由材料中提煉而出又不致偏頗」的立意。只有先做好了這點,才有可能進一步達到立意新穎、深刻的寫作目的。在高考的賽場上,立意必須要先做到正確,之後才能做到准確、貼合,然後才能做到精彩。我們這次的目的,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做到立意正確。
考究一下近年來的新課標作文卷,我們可以發現「材料本身就可以理解為一則小故事」,從本質上說,材料作文的閱讀和小說閱讀是一致的。「它們都是在對文章或者文段進行提煉之後解讀,然後進一步表述個人看法」。那麼,在閱讀技巧上就應該有很大的共通之處。所謂「一法通,萬法通」,材料作文同樣可以理解為文章中某個精簡的片段或者是全文的濃縮,只要你掌握了小說閱讀的方法,以共通的閱讀方法或許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准確理解材料內容」這個問題,找准「最佳立意」就變得容易了。之後有機會我會再嘗試以詩歌鑒賞方式來談談如何突破哲理類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或者以現代文閱讀的方式來尋求時評類材料作文。當然,這些都是個人的淺陋看法,如有不到之處,還望指點一二。
什麼是「意林體」材料作文:
一、2013年開始,全國卷的考查模式就基本確定並開始推廣了,通過對2013年-2015年全國各地試卷的整合分析,我們可以從作文的變化看出,「新材料作文」的考查方式基本確立。
所謂「新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則閱讀材料、一首詩或者一幅圖畫並對之做必要提示,但不提供明確寫作話題,在要求考生對閱讀材料或圖畫做一定分析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來寫作,立意可以自定,角度、文體自選,標題自擬的一種開放式的寫作方式。
它在話題作文的開放性上更進一步,它不提供可供參照的主題,而是要求考生從材料中去提煉觀點,作文主旨要求圍繞考生提煉的觀點展開敘寫。我把2013年—2015年近三年來的全國各地作文整理了一下,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類型:
①.故事型(寓言型)閱讀材料(2012年新課標I船工順手補洞救人、2013新課標I切割師切割鑽石、2014年湖北卷的「大樹」、2015新課標I的「小陳舉報老陳」、2015山東卷的「父子的對話」、2015重慶的「小孩等待媽媽」、2014?大綱版全國卷的「老王住院」、2014?重慶卷「遊客租屋」、2013遼寧的「沙子與珍珠」、2013廣東卷的「富翁救濟窮人」)
②哲理詩、詩歌、歌曲、格言、感悟型閱讀材料(如2015年福建卷的「路」、2015廣東卷的「遠與近」、2015江蘇卷的「智慧」、2014四川的「人,站起來」)
③實驗調查、實踐數據型閱讀材料(如2015年安徽卷「蝴蝶的翅膀」、2015年湖北卷的「蓄積」與「噴涌」、2015四川卷「老實與聰明」、2014江西的「探究」、2013?新課標全國卷Ⅱ「同學關系調查」、)
④新聞、時評型閱讀材料(2014?新課標全國卷I「山羊過獨木橋」、新課標II「動物園禁止遊客餵食動物」、2014湖南「最美鄉鎮幹部」、2013?山東卷「咬文嚼字」)(這種材料的解讀與①其實有許多共通之處,只不過現實意義更強一些。)
⑤漫畫、圖標型閱讀材料,近年來考查的比例很少;⑥整合型材料作文,即由「多則有相近、相關材料整合而成的材料」,解決方法基本與其他類基本一致
【四川·吳滎林:比如,寓言故事,生活傳說故事、新聞故事·····
安徽程俊:這是根據材料呈現形式分類的
四川·吳滎林哦,這個我是這么考慮的,分析了一下高考提供的材料,一般可以按情節劃分,那麼,哪種類型的就不是非常重要,只要都是有情節的,我們分析的方法大致相同。分類方法太多了,各人有各人思維角度,各不相同,按情節分或許只是其中一種方式。】
二、新課標卷的作文材料,個人覺得出卷者相當青睞「意林體」式的材料。
所謂」意林體」,就是俗稱的「心靈雞湯式的小故事」。特點是故事短小精悍卻饒有趣味,在簡單又曲折的故事中往往蘊含了某種觀點,讀完之後能讓人若有所悟,對人的生活、學習、工作有積極的引向作用。
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2012年的「順手補洞,船工舉手挽救船長兒女性命」的故事,之後的「梯子不用橫著放」,之後出現的「切割師應對切割鑽石的風險」的故事,2014年全國大綱卷「老王住院」的故事,2014年重慶卷「遊客租屋」的故事,2015年新課標I的「小陳舉報老陳」等故事其實在《讀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文章上都有類似的故事,故事言近旨遠,令人感慨,讓人頓悟。
從全國范圍看,這種故事型的出題方式,似乎越來越受出卷者青睞,這種材料其實就是一則精縮的故事,如果採用解讀小說的方式來解讀「意林體」式的材料作文,是否會有效果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小說對情節上的處理方式是如何的。
可供借鑒來解讀材料作文的小說閱讀的基本解讀方法:
小說情節鑒賞的基本解讀方法(非小說鑒賞方式):我整理為三種:
1.理清線索,把握來龍去脈
2.知人論世,透視人物性格
3.見微知著,洞察文章主旨
解讀這類「意林體」的材料作文,主要使用第一種方式:一般來說,如果能夠成為一則故事,那麼故事必然可以整理出事件基本的「開始——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故事情節往往從前到後都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而這內在的聯系就是貫穿了故事的線索。高考材料作文限於篇幅和考試需要,情節沖突不能太過曲折,變化不能太多,一般都要在這四個環節中尋求一個地方來突顯故事的主旨。
那麼,一則短小精悍的材料的著重點就基本只能放在「高潮」部分了,次之,選擇的會是「結局」部分。在小說鑒賞上,我們把握了一定的基本矛盾沖突所構成的情節發展線索,我們就掌握了構成一篇作品的基本線索。
在一則短小的高考作文閱讀材料中,我們如能抓住情節的主要線索,理清材料的來龍去脈,那就有利於我們在分析作品時縱覽全材料,達到「全面理解材料」、「自選角度」、「不得脫離材料本身」的目的,那麼,命題者的意圖就順理成章可以分析出來了。而命題者的出題意圖往往就是一則作文閱讀材料的最佳立意。
試以2015新課標I的高考題目為例:新課標全國一卷:女兒舉報老爸(材料作文)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於無奈,更出於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後,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並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後,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給學生做了這則材料作文時,學生的立意五花八門,各種想法都有,有些想法則是片面化的思維,列幾個有代表性的立意思路供大家參考:
1.開車打電話本身就違法,何況高速公路打電話,為小陳點贊
2.小陳舉報的目的是什麼?在舉報對象是親生父親時仍下定決心舉報
3.生命安全重於泰山
4.為何舉報父親就會引發質疑,難道舉報他人就不會嗎?
5.除了舉報,沒有更溫和的勸解方式嗎?小陳一家人都不會積極思考其他方法嗎?
從學生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思路來看,有些方向其實應該也還是值得肯定的。只不過高考作文畢竟是高考作文,這則材料我們稍微來做一下分析,然後來找找看立意可以如何著手:
抓住「高潮」這個關鍵點之後,我們就可以做一些深入的分析來確立他的「最佳立意」:
如①如何定義小陳這種的行為?——源於生命安全、尊重法律和規則
②你覺得小陳的做法是正確的嗎?為什麼?——情與法的選擇是否有正誤之分
③你覺得小陳除了這么做之外還有其他方式嗎?——對家長屢勸不改,是否非得藉助法律來懲處。
幾乎任何一則敘事性的小材料,我們都可以做這樣的一個簡單的梳理,經過這樣的簡單分析後,我們就可以探究出,這則材料最容易突破的口,可以扣住「親生女兒舉報父親」這個行為的性質來分析。
只要找好了這個突破口,之後由此延伸寫「老陳」、「警察」與「小陳」之間的沖突,「情與法」這個主題就基本確定了,自然不易寫偏題。
應該這么說:一般而言,一則材料雖然是開放性的,各個立意之間其實沒有明確的高低之分。但是故事畢竟是故事,尤其是簡短的故事,而且還是高考作文,命題者的傾嚮往往就會藉助某個集中的點來展示。高考作文畢竟「立意准確」是得分的先決條件,命題者必然要考慮到讀者解讀的多樣性,所以在命題時往往都會設有某個隱有傾向的突破點,以此來讓考生有一定的思考方向,進而把握材料立意。2013年的高考作文,也是這種形式的小故事:
(2013年)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發現並買下一塊晶瑩別透、大如蛋黃的鑽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贊賞,但為鑽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並說:"如果沿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鑽石增值;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鑽石呢?商人咨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願動手,說是風險太大。
後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刻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後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鑽石切成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鑽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江蘇郭成軍:先抓住高潮的關鍵點,作多角度深入分析,通過比較尋求最佳突破口。
廣東黃傳:簡單分析一下,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故事的高潮部分在於「老師傅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後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徒弟一下子就把鑽石切成兩塊」,按照所講授的方式,我們可以整理出幾個關鍵立意:
這是典型的故事型的材料,只要用解讀小說的方式來分析比較一下,很容易看出一個故事的側重與內容的分析。而高考題的故事往往又比較精簡,情節曲折變化不會特別劇烈,只要找得到相應的關鍵點,那麼我們就可以分析出相應的偏重所在。
廣東周曉延:對於差一點的學生,可能先得教一下他們如何解讀小說
安徽程俊:其實不如多問幾個為什麼,慢慢的匯總,找出最靠譜的吧
安徽程俊:提問在點子上,發散的廣度與深度,以及與材料的契合度】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荷蘭北部不知名的古鎮德拉赫騰現在因鎮內「無紅綠燈」而正受到世界關注。在這里,人們上街時早已習慣於直接與其他路人用眼神和手勢交流來達成默契,素不相識的駕駛者會在路口互相讓行,「汽車讓自行車,自行車讓行人」是人們默認的規則。表面似乎有些「混亂」的交通,實際上在有序地運行。在市中心,每天車流量2萬多輛,行人、自行車更是川流不息,卻從沒有發生過重大的交通事故,這被視為「奇跡」。
這則材料是針對一個「交通奇跡」,材料的集中點在於「路面川流不息,卻從未發生過重大的交通事故」。故事也好,敘事性的新聞也好,或者是講述某種現象的材料也好,都是要求我們從某個點出發,然後探究一下內在的本質原因的。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來分析,只要扣住了這個現象究竟是怎樣的,圍繞它來分析就可以了:
如「①這奇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可以知道源於人們的「禮讓」、「遵守與規則」、「人與人的理解」、「用心的溝通」
「②這個奇跡有什麼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嗎?——對人們的行為的思考」
「③這個奇跡還有沒有可能出現在其他地方?——「中國式過馬路現象」的探索」。
「④奇跡的原因找到了——由此可以延伸到社會道德、文明、素養等更高一點的領域」。
【安徽程俊:關鍵詞追問法。
廣東黃傳福:這個分析之後的兩篇範文,第一篇《學會禮讓》是針對材料而言,內容寫作上都很不錯,抓住了某個關鍵點,但是在觀點掌握上,主要談「學會禮讓」,對於材料的解讀來說,分析時所選擇的點顯得有點小,畢竟這只是整則材料的前半部分的關鍵點而已。】
第二篇《創造「心」生活》則針對材料的「高潮」而來,著手由「奇跡」的產生來談「禮讓」、「溝通」,這樣寫作,文章主題一目瞭然,可以讓人一眼看出立意的准確。供大家參考:
接下來就是兩篇作文的寫作了,如果有興趣,可以請大家從立意的角度評斷一下。
學會禮讓
荷蘭不知名古鎮德拉赫騰鎮沒有紅綠燈,人們用眼神和手勢來交流達成默契,素不相識的駕駛者會在路口相讓,「汽車讓自行車,自行車讓行人」成為人們默認的規則,他們的禮讓創造了交通奇跡。
荷蘭古鎮德拉赫騰的「無紅綠燈」現象,使我不禁想到我國許多地方的「無視紅綠燈」現象。
在我國大小城市,紅綠燈、電子警察遍布交叉路口和要道,可謂設施完備,然而時常可見高速賓士的汽車亂闖紅燈。如果兩車在小巷「狹路相逢」,「虎視眈眈」的現象並不鮮見,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有時甚至惡語相向,拳腳相加。最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我國,「人讓自行車,自行車讓汽車」倒成為人們「默認的規則」。
「請自覺排隊」,「請不要大聲喧嘩」……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當大批中國遊客走向世界各地時,「中國人」卻成了不文明和粗魯的代名詞。不懂禮讓的行為貽害無窮,使我們愧稱「文明古國」的稱號。
「不懂禮讓」現象的出現,根源何在?一個有文明素養的人才懂得禮讓,禮讓的本質是對人的體貼和尊重。不懂禮讓,其實質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為對方著想,不懂得體貼對方、尊重對方。很多人滿腦子都是「孔方兄」,早已將古人「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的「遺訓」拋在腦後。十字路口,加大油門高速賓士,為得是贏得時間去追求自己的金錢、名譽和地位;在追求功利的路上,「狹路相逢」,必定是一場好鬥……
由此可見,缺乏文明素養,不懂得體貼人和尊重人,過於追求功名是造成「不懂禮讓」的根源。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只有使國人認識到文明禮讓的重要性,大力培養國民的文明素養,中華民族這個古老的禮義之邦才能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
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戰國時藺相如對廉頗一讓再讓,終於讓出了「將相和」,成為千古美談。古人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可見禮讓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禮讓是人與人交往的緩沖帶,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沖突;禮讓又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它可以減輕摩擦,化解緊張的關系。
學會禮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於己、於人、於社會有百利而無一害,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一個寬松的人際關系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一個祥和的文明環境需要每個人都學會禮讓。只要人人都學會禮讓,祖國處處都能變成美好的德拉赫騰古鎮。
創造「心」生活
現代的都市人越來越疲憊,因為,累了,倦了,也只能不停向前走。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任何人之間,只是同一個平面上不同的直線,或許有交集,卻很難有交流;或許有默許,卻很難有默契;或許能留下痕跡,卻很難創造奇跡。人們依照既定的規則去做自己的事,卻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淡漠。假如人們都只是讓自己游離於心之外,讓自己按照既有的東西去做事,那麼社會將會越來越冷漠,人際將會越來越淡漠。「心」的生活,應當是以理解和信任為根本的。在德拉赫騰小鎮上產生的交通無須紅綠燈人們卻能各行其是的奇跡。
奇跡的背後,是因為人們無須信號燈的指示,也能通過眼神和動作來交流,然後互相理解,互相禮讓,所以讓人贊嘆不已。反觀擁有讓人歆羨的五千年文化的中國,呈現的卻是讓人羞赧的「中國式過馬路」。原因,是中國馬路上的信號燈能讓人們依照既有規程去做,卻無法讓人和人發自內心地去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因為,缺乏了心的軀殼可以行動,卻無法讓心靠近。
最近爆紅的《爸爸,去哪兒》,林志穎父子讓人會心一笑的時候感動的,是他們那自然而然的理解和信任,而田亮父女讓人為之感到無奈的原因,無非是爸爸沒有和女兒一起生活,無法獲得內心的溝通。無法從內心去理解對方,卻交流彼此的看法,自然無法在步伐上獲得一致。彼此是至親尚且如此,何況社會上的芸芸眾生?
一個看似奇跡般的交通現象,讓我們看到了人們之間的溫和和禮讓,而引發思索的卻遠不止如此。在這溫和和禮讓背後,引人思索的是,為什麼人們可以這么理解對方,彼此信任。交通現象只是社會的一個側面,折射的,卻遠不止如此。當前的中國,讓我們感到刺眼的遠不止是「中國式過馬路」,「小悅悅」的血跡仍舊殘留,「紅十字會」的陰霾依然籠罩,「見死不施救」的「常識」照樣遺留。人和人之間如果缺乏信任和理解,即使社會看似平和,這些惡相也不會消除。如果沒有信任和理解,中國式的「遺憾」,就不僅僅是交通的亂象。
國無禮則不寧,人無信則不立。這里的「信」,不應當僅限於誠信,更應該是用自己的誠實的心去獲得理解。德拉赫騰小鎮的奇跡或許沒有代表性,卻不曾讓人遺忘人們之間的有序和寧和。因為,理解和信任,才是和諧的真諦。
材料的解讀方式其實和我們所講的內容非常類似,也可以使用同樣的解讀方式。有興趣的老師可以使用這種簡單的解讀方法,嘗試開拓一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可以延續,然後探究出更深刻的立意。
不妨留一個最近做過訓練的材料作文,可以供大家思考一下如何尋求立意才屬正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二戰期間,德國有支炮兵部隊異常兇猛,曾讓法軍連連受挫,可法軍一直找不到這支部隊的蹤跡。一次,法軍的間諜人員在小鎮上活動,很偶然地發現了件小事,一個少女頻繁到郵局取信。少女異常的舉動引起了間諜人員的注意。經過仔細調查,少女的未婚夫就在那支炮兵部隊里。間諜人員以集郵為名換走了信封上的郵票,法軍從郵戳上找到了部隊所在地,這支部隊因此被摧毀了。
同樣在二戰中,英國深受空襲威脅。警報一響,整個倫敦的燈火都要立即熄滅。據說,一家不關燈,甚至不吹滅一支蠟燭,這點細小的光亮也是致命的。敵機在幾千米外的高空就能看到這漆黑中的一點光亮,重磅炸彈頃刻間就會從天而降,給倫敦城帶來滅頂之災。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❸ 葉蘭根是怎麼做的,為什麼連田亮都喝葉蘭根

前段時間,一直有人問我葉蘭根是什麼?為什麼明星都在葉蘭根保持身材?是不是真的這么神奇?在此我也分享一下我的經驗。為什麼葉蘭根對我們有這么多的好處! 以及葉蘭根的方法!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長胖是個人體質問題,有些人就怎麼吃都不會胖,而胖的人喝水都胖,其實身材的胖瘦,跟我們的腸道情況有莫大關系!說起腸道的重要性,可能大多數人都感觸不大,但想像一下,如果你的腸道出現了問題,腸毒的堆積能從皮膚和身材上顯露出來。就會出現例如肥胖、便秘、臉上長斑、長痘、氣色不好、黑眼圈等問題,你還會覺得無所謂嗎? 什麼決定外表的好壞?基本就是腸道!

每天早上取3-4勺,用溫水沖開就可以直接代替早餐吃了,非常方便,既解決了早餐問題,又能瘦身、美容,非常適合那些既想養好身體,又實在擠不出時間煮粥的朋友們!

我現在早上都在公司吃,減輕了媽媽每天早起為我熬粥的負擔了。現在因為工作精力明顯提升,我在公司當中的地位也已經升到主管的位置。有時候真的是說想要有一份好的事業,首先得有一個好的身材才行!

做為「京城四美」之一的「氣質女神」韓雪也曾表示:「女人的美麗靠保養,我的保養之道就是堅持食補代餐,每天一杯百頤年葛根木瓜魔芋粉,窈窕美麗是可以喝出來的!

老祖宗說的一點也不錯:「要叫人不死、腸中須無屎」,並一再強調「人要長生、腸要常清」。那麼,問題來了,今天,你清腸排毒了嗎?

因為百頤年一直非常注重口碑,粉粉的所有食材都是選自原產地上等優質的天然原料,然後經過嚴格的挑選清洗、低溫烘焙、精心研磨成粉,口感細膩易於吸收,且不加任何添加劑,口味香濃老少咸宜,減肥豐胸、美容養顏,對腸道的調理有非常好的作用。認准天貓百頤年旗艦店

❹ 哪個牌子的地板

如果您家中人口多,也不太注意保養,可選擇耐磨性高一些的;但如果您較注意地板的專保養,地板受強力、硬體磨損屬的機會較少,則選擇耐磨性相對較低一點的可能會更經濟實惠。家庭用耐磨轉數在6000轉以上就可以了。凱萊,安心,福人地板,揚子,拜爾地板,春洲奧德,好佳好,亞克,歐象,欣耐這些品牌名氣都是很不錯的,在買購品牌排行網上面的地板行業品牌名單可以去參考了解下,多對比看看。

❺ 如何更簡單的為新材料作文立意

首先說明一下,在2016年全面施行的全國卷中,廣東高考採用的是新課標I的卷子,本次講授內容所舉例子、所分析內容主要針對新課標I的高考作文,然後以解讀小說的方式來探究一下「意林體」式的材料作文如何尋求最佳立意。新課標在2013年的時候基本確定了目前的考查形式,而且模式穩定,方向明確。在新課標考綱中的「發展等級」中明確規定要求考生「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但是同一則材料往往讀者見仁見智,於是,如何判斷立意屬於「新穎」又不致「離題」就成了重心問題。
在對近三年的新課標進行全面分析之後,我覺得近年來全國卷作文提供的材料比較傾向於故事(或情節性的材料)。在審題時,第一個關鍵就是考查學生能否准確理解材料含義,在此基礎上再來考查學生的提煉和表述能力。而提供的材料則類似於我們平常所講的「意林」小故事(如2015年的小陳舉報老陳、2014年的切割鑽石、2014年的遊客租屋等等)。這些故事和以前的話題作文比較,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性大,思維角度廣(在之後又出現了「任務驅動型」作文來避免開放性太寬)。而審題中難度最大的,無疑就是在這樣一則可以做多向理解的材料中找到一個「全面理解材料」、「不脫離材料本身」(高考作文要求中大多隱藏有此意圖)的立意,即所說的「最佳立意」。在此說明一下,對於一則材料的理解,其實立意上沒有本質的高低之分。我所定義的「最佳立意」不是指最特別、最新穎、最深刻、最吸引人的「最佳」,而是指「能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由材料中提煉而出又不致偏頗」的立意。只有先做好了這點,才有可能進一步達到立意新穎、深刻的寫作目的。在高考的賽場上,立意必須要先做到正確,之後才能做到准確、貼合,然後才能做到精彩。我們這次的目的,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做到立意正確。
考究一下近年來的新課標作文卷,我們可以發現「材料本身就可以理解為一則小故事」,從本質上說,材料作文的閱讀和小說閱讀是一致的。「它們都是在對文章或者文段進行提煉之後解讀,然後進一步表述個人看法」。那麼,在閱讀技巧上就應該有很大的共通之處。所謂「一法通,萬法通」,材料作文同樣可以理解為文章中某個精簡的片段或者是全文的濃縮,只要你掌握了小說閱讀的方法,以共通的閱讀方法或許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准確理解材料內容」這個問題,找准「最佳立意」就變得容易了。之後有機會我會再嘗試以詩歌鑒賞方式來談談如何突破哲理類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或者以現代文閱讀的方式來尋求時評類材料作文。當然,這些都是個人的淺陋看法,如有不到之處,還望指點一二。
什麼是「意林體」材料作文:
一、2013年開始,全國卷的考查模式就基本確定並開始推廣了,通過對2013年-2015年全國各地試卷的整合分析,我們可以從作文的變化看出,「新材料作文」的考查方式基本確立。
所謂「新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則閱讀材料、一首詩或者一幅圖畫並對之做必要提示,但不提供明確寫作話題,在要求考生對閱讀材料或圖畫做一定分析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來寫作,立意可以自定,角度、文體自選,標題自擬的一種開放式的寫作方式。
它在話題作文的開放性上更進一步,它不提供可供參照的主題,而是要求考生從材料中去提煉觀點,作文主旨要求圍繞考生提煉的觀點展開敘寫。我把2013年—2015年近三年來的全國各地作文整理了一下,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類型:
①.故事型(寓言型)閱讀材料(2012年新課標I船工順手補洞救人、2013新課標I切割師切割鑽石、2014年湖北卷的「大樹」、2015新課標I的「小陳舉報老陳」、2015山東卷的「父子的對話」、2015重慶的「小孩等待媽媽」、2014?大綱版全國卷的「老王住院」、2014?重慶卷「遊客租屋」、2013遼寧的「沙子與珍珠」、2013廣東卷的「富翁救濟窮人」)
②哲理詩、詩歌、歌曲、格言、感悟型閱讀材料(如2015年福建卷的「路」、2015廣東卷的「遠與近」、2015江蘇卷的「智慧」、2014四川的「人,站起來」)
③實驗調查、實踐數據型閱讀材料(如2015年安徽卷「蝴蝶的翅膀」、2015年湖北卷的「蓄積」與「噴涌」、2015四川卷「老實與聰明」、2014江西的「探究」、2013?新課標全國卷Ⅱ「同學關系調查」、)
④新聞、時評型閱讀材料(2014?新課標全國卷I「山羊過獨木橋」、新課標II「動物園禁止遊客餵食動物」、2014湖南「最美鄉鎮幹部」、2013?山東卷「咬文嚼字」)(這種材料的解讀與①其實有許多共通之處,只不過現實意義更強一些。)
⑤漫畫、圖標型閱讀材料,近年來考查的比例很少;⑥整合型材料作文,即由「多則有相近、相關材料整合而成的材料」,解決方法基本與其他類基本一致
【四川·吳滎林:比如,寓言故事,生活傳說故事、新聞故事·····
安徽程俊:這是根據材料呈現形式分類的
四川·吳滎林哦,這個我是這么考慮的,分析了一下高考提供的材料,一般可以按情節劃分,那麼,哪種類型的就不是非常重要,只要都是有情節的,我們分析的方法大致相同。分類方法太多了,各人有各人思維角度,各不相同,按情節分或許只是其中一種方式。】
二、新課標卷的作文材料,個人覺得出卷者相當青睞「意林體」式的材料。
所謂」意林體」,就是俗稱的「心靈雞湯式的小故事」。特點是故事短小精悍卻饒有趣味,在簡單又曲折的故事中往往蘊含了某種觀點,讀完之後能讓人若有所悟,對人的生活、學習、工作有積極的引向作用。
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2012年的「順手補洞,船工舉手挽救船長兒女性命」的故事,之後的「梯子不用橫著放」,之後出現的「切割師應對切割鑽石的風險」的故事,2014年全國大綱卷「老王住院」的故事,2014年重慶卷「遊客租屋」的故事,2015年新課標I的「小陳舉報老陳」等故事其實在《讀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文章上都有類似的故事,故事言近旨遠,令人感慨,讓人頓悟。
從全國范圍看,這種故事型的出題方式,似乎越來越受出卷者青睞,這種材料其實就是一則精縮的故事,如果採用解讀小說的方式來解讀「意林體」式的材料作文,是否會有效果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小說對情節上的處理方式是如何的。
可供借鑒來解讀材料作文的小說閱讀的基本解讀方法:
小說情節鑒賞的基本解讀方法(非小說鑒賞方式):我整理為三種:
1.理清線索,把握來龍去脈
2.知人論世,透視人物性格
3.見微知著,洞察文章主旨
解讀這類「意林體」的材料作文,主要使用第一種方式:一般來說,如果能夠成為一則故事,那麼故事必然可以整理出事件基本的「開始——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故事情節往往從前到後都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而這內在的聯系就是貫穿了故事的線索。高考材料作文限於篇幅和考試需要,情節沖突不能太過曲折,變化不能太多,一般都要在這四個環節中尋求一個地方來突顯故事的主旨。
那麼,一則短小精悍的材料的著重點就基本只能放在「高潮」部分了,次之,選擇的會是「結局」部分。在小說鑒賞上,我們把握了一定的基本矛盾沖突所構成的情節發展線索,我們就掌握了構成一篇作品的基本線索。
在一則短小的高考作文閱讀材料中,我們如能抓住情節的主要線索,理清材料的來龍去脈,那就有利於我們在分析作品時縱覽全材料,達到「全面理解材料」、「自選角度」、「不得脫離材料本身」的目的,那麼,命題者的意圖就順理成章可以分析出來了。而命題者的出題意圖往往就是一則作文閱讀材料的最佳立意。
試以2015新課標I的高考題目為例:新課標全國一卷:女兒舉報老爸(材料作文)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於無奈,更出於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後,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並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後,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給學生做了這則材料作文時,學生的立意五花八門,各種想法都有,有些想法則是片面化的思維,列幾個有代表性的立意思路供大家參考:
1.開車打電話本身就違法,何況高速公路打電話,為小陳點贊
2.小陳舉報的目的是什麼?在舉報對象是親生父親時仍下定決心舉報
3.生命安全重於泰山
4.為何舉報父親就會引發質疑,難道舉報他人就不會嗎?
5.除了舉報,沒有更溫和的勸解方式嗎?小陳一家人都不會積極思考其他方法嗎?
從學生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思路來看,有些方向其實應該也還是值得肯定的。只不過高考作文畢竟是高考作文,這則材料我們稍微來做一下分析,然後來找找看立意可以如何著手:
抓住「高潮」這個關鍵點之後,我們就可以做一些深入的分析來確立他的「最佳立意」:
如①如何定義小陳這種的行為?——源於生命安全、尊重法律和規則
②你覺得小陳的做法是正確的嗎?為什麼?——情與法的選擇是否有正誤之分
③你覺得小陳除了這么做之外還有其他方式嗎?——對家長屢勸不改,是否非得藉助法律來懲處。
幾乎任何一則敘事性的小材料,我們都可以做這樣的一個簡單的梳理,經過這樣的簡單分析後,我們就可以探究出,這則材料最容易突破的口,可以扣住「親生女兒舉報父親」這個行為的性質來分析。
只要找好了這個突破口,之後由此延伸寫「老陳」、「警察」與「小陳」之間的沖突,「情與法」這個主題就基本確定了,自然不易寫偏題。
應該這么說:一般而言,一則材料雖然是開放性的,各個立意之間其實沒有明確的高低之分。但是故事畢竟是故事,尤其是簡短的故事,而且還是高考作文,命題者的傾嚮往往就會藉助某個集中的點來展示。高考作文畢竟「立意准確」是得分的先決條件,命題者必然要考慮到讀者解讀的多樣性,所以在命題時往往都會設有某個隱有傾向的突破點,以此來讓考生有一定的思考方向,進而把握材料立意。2013年的高考作文,也是這種形式的小故事:
(2013年)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發現並買下一塊晶瑩別透、大如蛋黃的鑽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贊賞,但為鑽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並說:"如果沿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鑽石增值;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鑽石呢?商人咨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願動手,說是風險太大。
後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刻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後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鑽石切成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鑽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江蘇郭成軍:先抓住高潮的關鍵點,作多角度深入分析,通過比較尋求最佳突破口。
廣東黃傳:簡單分析一下,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故事的高潮部分在於「老師傅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後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徒弟一下子就把鑽石切成兩塊」,按照所講授的方式,我們可以整理出幾個關鍵立意:
這是典型的故事型的材料,只要用解讀小說的方式來分析比較一下,很容易看出一個故事的側重與內容的分析。而高考題的故事往往又比較精簡,情節曲折變化不會特別劇烈,只要找得到相應的關鍵點,那麼我們就可以分析出相應的偏重所在。
廣東周曉延:對於差一點的學生,可能先得教一下他們如何解讀小說
安徽程俊:其實不如多問幾個為什麼,慢慢的匯總,找出最靠譜的吧
安徽程俊:提問在點子上,發散的廣度與深度,以及與材料的契合度】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荷蘭北部不知名的古鎮德拉赫騰現在因鎮內「無紅綠燈」而正受到世界關注。在這里,人們上街時早已習慣於直接與其他路人用眼神和手勢交流來達成默契,素不相識的駕駛者會在路口互相讓行,「汽車讓自行車,自行車讓行人」是人們默認的規則。表面似乎有些「混亂」的交通,實際上在有序地運行。在市中心,每天車流量2萬多輛,行人、自行車更是川流不息,卻從沒有發生過重大的交通事故,這被視為「奇跡」。
這則材料是針對一個「交通奇跡」,材料的集中點在於「路面川流不息,卻從未發生過重大的交通事故」。故事也好,敘事性的新聞也好,或者是講述某種現象的材料也好,都是要求我們從某個點出發,然後探究一下內在的本質原因的。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來分析,只要扣住了這個現象究竟是怎樣的,圍繞它來分析就可以了:
如「①這奇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可以知道源於人們的「禮讓」、「遵守與規則」、「人與人的理解」、「用心的溝通」
「②這個奇跡有什麼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嗎?——對人們的行為的思考」
「③這個奇跡還有沒有可能出現在其他地方?——「中國式過馬路現象」的探索」。
「④奇跡的原因找到了——由此可以延伸到社會道德、文明、素養等更高一點的領域」。
【安徽程俊:關鍵詞追問法。
廣東黃傳福:這個分析之後的兩篇範文,第一篇《學會禮讓》是針對材料而言,內容寫作上都很不錯,抓住了某個關鍵點,但是在觀點掌握上,主要談「學會禮讓」,對於材料的解讀來說,分析時所選擇的點顯得有點小,畢竟這只是整則材料的前半部分的關鍵點而已。】
第二篇《創造「心」生活》則針對材料的「高潮」而來,著手由「奇跡」的產生來談「禮讓」、「溝通」,這樣寫作,文章主題一目瞭然,可以讓人一眼看出立意的准確。供大家參考:
接下來就是兩篇作文的寫作了,如果有興趣,可以請大家從立意的角度評斷一下。
學會禮讓
荷蘭不知名古鎮德拉赫騰鎮沒有紅綠燈,人們用眼神和手勢來交流達成默契,素不相識的駕駛者會在路口相讓,「汽車讓自行車,自行車讓行人」成為人們默認的規則,他們的禮讓創造了交通奇跡。
荷蘭古鎮德拉赫騰的「無紅綠燈」現象,使我不禁想到我國許多地方的「無視紅綠燈」現象。
在我國大小城市,紅綠燈、電子警察遍布交叉路口和要道,可謂設施完備,然而時常可見高速賓士的汽車亂闖紅燈。如果兩車在小巷「狹路相逢」,「虎視眈眈」的現象並不鮮見,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有時甚至惡語相向,拳腳相加。最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我國,「人讓自行車,自行車讓汽車」倒成為人們「默認的規則」。
「請自覺排隊」,「請不要大聲喧嘩」……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當大批中國遊客走向世界各地時,「中國人」卻成了不文明和粗魯的代名詞。不懂禮讓的行為貽害無窮,使我們愧稱「文明古國」的稱號。
「不懂禮讓」現象的出現,根源何在?一個有文明素養的人才懂得禮讓,禮讓的本質是對人的體貼和尊重。不懂禮讓,其實質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為對方著想,不懂得體貼對方、尊重對方。很多人滿腦子都是「孔方兄」,早已將古人「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的「遺訓」拋在腦後。十字路口,加大油門高速賓士,為得是贏得時間去追求自己的金錢、名譽和地位;在追求功利的路上,「狹路相逢」,必定是一場好鬥……
由此可見,缺乏文明素養,不懂得體貼人和尊重人,過於追求功名是造成「不懂禮讓」的根源。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只有使國人認識到文明禮讓的重要性,大力培養國民的文明素養,中華民族這個古老的禮義之邦才能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
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戰國時藺相如對廉頗一讓再讓,終於讓出了「將相和」,成為千古美談。古人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可見禮讓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禮讓是人與人交往的緩沖帶,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沖突;禮讓又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它可以減輕摩擦,化解緊張的關系。
學會禮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於己、於人、於社會有百利而無一害,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一個寬松的人際關系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一個祥和的文明環境需要每個人都學會禮讓。只要人人都學會禮讓,祖國處處都能變成美好的德拉赫騰古鎮。
創造「心」生活
現代的都市人越來越疲憊,因為,累了,倦了,也只能不停向前走。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任何人之間,只是同一個平面上不同的直線,或許有交集,卻很難有交流;或許有默許,卻很難有默契;或許能留下痕跡,卻很難創造奇跡。人們依照既定的規則去做自己的事,卻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淡漠。假如人們都只是讓自己游離於心之外,讓自己按照既有的東西去做事,那麼社會將會越來越冷漠,人際將會越來越淡漠。「心」的生活,應當是以理解和信任為根本的。在德拉赫騰小鎮上產生的交通無須紅綠燈人們卻能各行其是的奇跡。
奇跡的背後,是因為人們無須信號燈的指示,也能通過眼神和動作來交流,然後互相理解,互相禮讓,所以讓人贊嘆不已。反觀擁有讓人歆羨的五千年文化的中國,呈現的卻是讓人羞赧的「中國式過馬路」。原因,是中國馬路上的信號燈能讓人們依照既有規程去做,卻無法讓人和人發自內心地去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因為,缺乏了心的軀殼可以行動,卻無法讓心靠近。
最近爆紅的《爸爸,去哪兒》,林志穎父子讓人會心一笑的時候感動的,是他們那自然而然的理解和信任,而田亮父女讓人為之感到無奈的原因,無非是爸爸沒有和女兒一起生活,無法獲得內心的溝通。無法從內心去理解對方,卻交流彼此的看法,自然無法在步伐上獲得一致。彼此是至親尚且如此,何況社會上的芸芸眾生?
一個看似奇跡般的交通現象,讓我們看到了人們之間的溫和和禮讓,而引發思索的卻遠不止如此。在這溫和和禮讓背後,引人思索的是,為什麼人們可以這么理解對方,彼此信任。交通現象只是社會的一個側面,折射的,卻遠不止如此。當前的中國,讓我們感到刺眼的遠不止是「中國式過馬路」,「小悅悅」的血跡仍舊殘留,「紅十字會」的陰霾依然籠罩,「見死不施救」的「常識」照樣遺留。人和人之間如果缺乏信任和理解,即使社會看似平和,這些惡相也不會消除。如果沒有信任和理解,中國式的「遺憾」,就不僅僅是交通的亂象。
國無禮則不寧,人無信則不立。這里的「信」,不應當僅限於誠信,更應該是用自己的誠實的心去獲得理解。德拉赫騰小鎮的奇跡或許沒有代表性,卻不曾讓人遺忘人們之間的有序和寧和。因為,理解和信任,才是和諧的真諦。
材料的解讀方式其實和我們所講的內容非常類似,也可以使用同樣的解讀方式。有興趣的老師可以使用這種簡單的解讀方法,嘗試開拓一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可以延續,然後探究出更深刻的立意。
不妨留一個最近做過訓練的材料作文,可以供大家思考一下如何尋求立意才屬正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二戰期間,德國有支炮兵部隊異常兇猛,曾讓法軍連連受挫,可法軍一直找不到這支部隊的蹤跡。一次,法軍的間諜人員在小鎮上活動,很偶然地發現了件小事,一個少女頻繁到郵局取信。少女異常的舉動引起了間諜人員的注意。經過仔細調查,少女的未婚夫就在那支炮兵部隊里。間諜人員以集郵為名換走了信封上的郵票,法軍從郵戳上找到了部隊所在地,這支部隊因此被摧毀了。
同樣在二戰中,英國深受空襲威脅。警報一響,整個倫敦的燈火都要立即熄滅。據說,一家不關燈,甚至不吹滅一支蠟燭,這點細小的光亮也是致命的。敵機在幾千米外的高空就能看到這漆黑中的一點光亮,重磅炸彈頃刻間就會從天而降,給倫敦城帶來滅頂之災。

❻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聖經》有曰:愛你近旁之人。有人亦雲:若缺少對自已


要學會自愛
人生在世,重在自愛。一個基於自身立場的人,首先懂得自愛,自愛是他本人對自己建立一種依附關系,也就是自己被自己吸引,從而使思想轉化為強大精神力量。懂得自愛的人,必能「艱難困苦,玉汝與成」,創造無憾的、全新的、近乎完美的自我;學會自愛的人,不致於沉淪為一棵隨風飄搖的小草,而成長為一株挺拔蔥蘢的大樹;敬重自愛的人,必能為自己劃出一道海岸線,給自己送上一抹燦爛的笑顏。
學會自愛,必須學會識己。有的人對別人總能在認真觀察以後,作出全面而正確的評價,但唯獨對自己缺乏認識,缺乏發現。不能了解自我、認識自我,便無以挖掘自我、開發自我,更無以提升自我,而這是不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呢?正確的認識自我,全面利用自我,集中到一點,就是必須發現自己的才能、自己的潛力、自己的優勢,從而揚長避短,經營自我,讓自己的人生充分增值。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說過:「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是廢物。」田亮曾回答記者說:「有一點我自己是非常明白的,我如果離開了跳水就什麼都不是了,離開跳水我的商業價值也就沒有了。」是啊,跳水是田亮的優勢所系、長處所在,他可以在跳水界奮鬥成一個名頭很響的冠軍,但總難以在娛樂界或者別的什麼界,奮鬥成一個名頭很響的「冠軍」。一個功成名就的人離開了自己的優勢,他便什麼都不是。
學會自愛,必須學會自信。如果說,一個人一旦發現了自己的優勢,利用了自己的長處,便能走向成功的話,那麼,對一個尚未功成名就的人來說,更須創造自己的優勢。一個人的優勢,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努力,是可以逐步積累,逐步創造的。積累優勢、創造優勢,關鍵在於樹立自信。黃美廉從小患有腦性麻痹,病魔讓她的肢體失去了平衡,也奪走了她說話的能力。然而,外在的痛苦並沒有擊敗她內心的奮斗精神,她昂然面對一切的不可能。後來,她獲得了美國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用自己的畫筆畫出了生命的色彩。在一次演講中,學生問她是怎麼看自己的。她用粉筆在黑板上寫道:「一、我好可愛!二、我的腿很長很美!三、爸爸媽媽很愛我!四、我會畫畫!五、我會寫稿……」她最後的結論是:「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什麼叫學會自信,什麼叫積累優勢,黃美廉其言其行便是最生動的詮釋。
學會自愛,必須學會沉穩。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必須有知識有干勁。光有干勁,沒有知識,干勁再大也沒用。學習知識,研究學問,必須沉住氣,必須追求「甘坐十年冷板凳」的精神,必須追求「厚積薄發」、「後發制人」的境界。錢理群在《王瑤怎樣當北大教授》中回憶說,「在我研究生畢業留校以後,他找我談了一次話:『你現在留校了,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地位,因為你在北大,這樣,你的機會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誘惑也非常多。這個時候,你的頭腦要清醒,要能抵擋住誘惑……你要心裡有數,你主要追求什麼東西,之後牢牢把握住,利用你的有利條件盡量做好,發揮充分,其他事情要抵擋住,不做或少做。』」是啊,每個人都要學會拒絕各種誘惑,要沉沉穩穩地學習知識、研究學問,堅持不懈地努力,日後必能有源源不斷的後勁,而一旦有了真本事,則必能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學會自愛,必須學會做人。做人即為人處事,它決定了人生、事業、親情、友情的興衰成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到成熟這一過程,即人的後天因素。做人展示給他人的便是一個人的後天因素,諸如品格、學識、閱歷、能力等綜合體現。或許,在世俗看來,所謂「學會做人」就是要學會應酬、能變通、善於花言巧語、投機鑽營,能在場面上混出點出息來,其實這是一種曲解,或者說是一種褻瀆。真正意義上的學會做人,關鍵是要做到問心無愧。《霍英東全傳》記錄了作者與霍英東的一段對話,其中有:「有人問假如人生滿分100分,那你給自己打多少分?他說不止100分,起碼100分!因為幾十年前,自己不單只是自己賺錢,還幫別人賺錢……自己從來沒有負過任何人!但不少與我合作過的人,都有負於我。做人,關鍵是問心無愧,要有本心,不要做傷天害理的事。」因為做人踏實所以幾十年來霍英東總是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從未帶保鏢出入。霍英東做人品格,自讓後人敬慕。
學會自愛,不是讓我們自我封閉,孤芳自賞,而是要我們懂得堅毅;不是讓我們自我放縱,率性而為,而是要我們懂得律己;不是讓我們自我苛求,勉為其難,而是要我們懂得進退。

❼ 果芙竹是什麼原材料都有哪些

前段時間,一直有人問果芙竹的作用與功效是什麼?果芙竹迅速風靡女星娛樂圈?眾多明星都在喝果芙竹效果這么好,在此也分享一下經驗。為什麼果芙竹對我們有這么多的好處!以及果芙竹的做法和配方!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長胖是個人體質問題,有些人就怎麼吃都不會胖,而胖的人喝水都胖,其實身材的胖瘦,跟我們的腸道情況有莫大關系!說起腸道的重要性,可能大多數人都感觸不大,但想像一下,如果你的腸道出現了問題,腸毒的堆積能從皮膚和身材上顯露出來。就會出現例如肥胖、便秘、臉上長斑、長痘、氣色不好、黑眼圈等問題,你還會覺得無所謂嗎?什麼決定外表的好壞?基本就是腸道!

每天早上取3-4勺,用溫水沖開就可以直接代替早餐吃了,非常方便,既解決了早餐問題,又能瘦身、美容,非常適合那些既想養好身體,又實在擠不出時間煮粥的朋友們!

我現在早上都在公司吃,減輕了媽媽每天早起為我熬粥的負擔了。現在因為工作精力明顯提升,我在公司當中的地位也已經升到主管的位置。有時候真的是說想要有一份好的事業,首先得有一個好的身材才行!

做為「京城四美」之一的「氣質女神」韓雪也曾表示:「女人的美麗靠保養,我的保養之道就是堅持食補代餐,每天一杯百頤年葛根木瓜魔芋粉,窈窕美麗是可以喝出來的!

老祖宗說的一點也不錯:「要叫人不死、腸中須無屎」,並一再強調「人要長生、腸要常清」。那麼,問題來了,今天,你清腸排毒了嗎?

因為百頤年一直非常注重口碑,粉粉的所有食材都是選自原產地上等優質的天然原料,然後經過嚴格的挑選清洗、低溫烘焙、精心研磨成粉,口感細膩易於吸收,且不加任何添加劑,口味香濃老少咸宜,減肥豐胸、美容養顏,對腸道的調理有非常好的作用。認准百頤年旗艦店

❽ 爸爸去哪兒2材料作文

等待了好久,《爸爸》第二季終於開播了。第二季第一期節目
去到了重慶武陵的一個小山村,五位老爸分別是武漢的楊威父子、
香港的吳鎮宇父子,北京的陸毅父子,馬來西亞的曹格父子/女,
江蘇的黃磊父子。
爸爸中吳鎮宇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覺得他是一個很固執的人
,和騾子較勁,說得不好聽太過要面子,自尊心過頭了,因為騾子
不能駝箱子,違了他的意,便堅持自己搬箱子下山,還一個勁地念
叨要證明不用騾子也可以——也是他這個念叨暴露了他內心的脆弱
。不過這種好勝心應該在人生中很多時刻幫助了他,利大於弊。
足球賽倒是和世界盃應景,不過的確是「天坑」足球賽,居然
是泥地。請了黃健翔倒是挺意外的,可見節目組用心。黃健翔提到
楊威在足球中表現令他意外,那麼快體力不支,我贊同,從搶房子
失利我已有些意外。
做晚飯,解說明顯「舌尖腔」,太壞了!絕對是調侃CCAV

弄個熱氣球,就為搶早飯造勢,可謂大手筆了,一個效果,費
不少錢,看出的是用心。
拍了紀錄片,介紹幕後工作和一些花絮,讓我們了解更多,算
是一個創新吧。重點是湖南衛視又能多掙點廣告費了,湘軍果然牛
逼啊!
最後看紀錄片中,孩子們單獨行動,不似第一季中孩子們那樣
粘著爸爸,本季孩子更獨立。
哦,還有一些細節,曹格家閨女的「姐姐」之名絕對要廣為人
知,成為其觀眾愛稱——原本是曹格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愛稱;陸毅
孩子貝兒,是繼承森碟「風一樣的女子」的稱號;吳鎮宇則如郭濤
,是教導孩子的達人;楊威是同為奧運冠軍的田亮相似,不會做飯
;曹格是不太會帶孩子,帶「姐姐」和王岳倫帶Angela差不
多。我大概發現這些可以生搬硬套,與第一季相比的地方。

❾ 田亮代言的金牌衛浴怎樣,有朋友了解的嗎

很好哦,之前家裡的舊馬桶堵塞,跑了幾個建材市場最後選定金牌衛浴,產品款式多樣新穎,價格比較實惠,特別是馬桶節水靜音沖洗好,家人對此都特別滿意。果然「冠軍品質」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