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古代室內的裝飾
1.上古至秦漢時期
上古至秦漢時期是中國建築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階段。從遠古的穴居、巢居開始,人們就開始有目的地營造自己的生存空間,直至公元前21世紀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代開始,又經過商、周、春秋、戰國至秦漢,中國古代建築作為—個獨特的體系,已基本上形成。
根據墓葬出土的畫像石、畫像磚,漢代的住宅已比較成熟和完善。一般規模較小的住宅,平面為方形或長方形,屋門開在當中或偏在一旁。有的住宅規模稍大,有三合式與日字形平面的住宅,布局常常是前堂後寢,左右對稱,主房高大。貴族居住的住宅更大,合院內以前堂為主,堂後以牆、門分隔內外,門內有居住的房屋,但也有在前堂之後再建飲食歌樂的後堂。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國住宅的合院布局已經形成,這種主次分明,位序井然,充分反映出中國家庭中上下尊卑的思想觀念。
住宅內部中的陳設也是隨著建築的發展以及起居習慣的演化而決定的。由於跪坐是當時主要的起居方式,因而席和床榻是當時室內的主要傢具陳設,尤其是漢代的床用途最廣泛。人們在床上睡眠、用餐、會客。漢朝的門、窗常常置簾與帷幕,地位較高的人或長者往往也在床上加帳幔,逐漸成為必需的設施,夏天可避蚊蟲,冬天又避風寒,同時也起到裝飾居室的作用。
2.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
從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再到兩晉和南北朝近300年的對峙,一直到公元581年隋文帝統一中國,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長期處於分裂的狀態,是最不穩定的一個階段,直至唐朝才成為一個長治久安的國家。這個時期的建築,在繼承秦漢以來成就的基礎上,並吸收融合外來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一個成熟完整的建築體系。
這一時期宮殿、住宅繼續高度發展。宮殿建築由於年代久遠沒有現存,而室內情況因為留傳下來的繪畫、墓葬明器以及文字資料相對更豐富,從住宅建築的變遷上反映的更充分一些。這一時期的住宅總體上還是繼續傳統的院落式木構建築形式。到隋唐時期住宅有明文規定的宅第制度,貴族的宅院在兩座主要房屋之間用具有直欞窗的迴廊連接為四合院,布局的方法多是有明顯的軸線和左右對稱。從三國到隋代統一,朝代不斷更迭,無疑也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室內裝飾與陳設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席地而坐的習慣雖未完全改變,但傳統傢具有了不少新發展,如床已增高,人們既可以坐在床上,又可以垂足坐於床沿。東漢末年西北民族進入中原以後,逐漸傳人了各種形式的高坐具,如椅子、圓凳等,尤其是進入隋唐時期,上層貴族逐漸形成垂足而坐的習慣,長凳、扶手椅、靠背椅以及與椅凳相適應的長桌、方桌也陸續出現,直至唐末後期的各種傢具類型已基本齊備。傢具的式樣簡明、樸素大方,線條也柔和流暢。室內的屏風一般附有木座,通常置於室內後部的中央,成為人們起居活動和傢具布置的背景,進而使室內空間處理和各種裝飾開始發生變化,與早年席地而坐的方式已迥然不同了。 齊生設計教育
自漢代開始傳人佛教以來,佛教建築也逐漸成為一個主要的建築類型。到了隋唐時期,佛寺遍布中國各地,但大多都已被毀壞,流傳下來的唐代佛寺殿堂較為完整的只有兩處,即山西五台山的南禪寺( NanchanTemple)正殿和佛光寺(Foguang Temple)正殿。這兩座大殿的內部空間設計同外觀形象一樣,其風格雖有漢代的痕跡,但卻透出一種圓熟的古樸和凝重,而不是單純的粗放,既富有大氣又不乏細膩。如圖2--20所示。
3.宋、遼、金元和明清時期
唐朝結束又經過五代十國戰亂之後,進入北宋與遼,南宋與金、元對峙的時期,接著於1368年建立了明朝。後來滿族貴族奪取了政權,於1661年滅了明朝統一了中國。從北宋開始,中國建築形成又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取得了不少成就。明清時期又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豐富和發展,成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最後一個高峰。
進入宋朝以後,除佛寺外,祠廟也是宗教建築的一個主要類型。祠廟是古代宗族祭祠祖先的地方,有宗祠、家祠、先賢祠等。被視為宋式建築代表作的山西太原晉祠(Tai YuanJinci),就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座,晉祠的主殿聖母殿建成於1032年,位於晉祠中軸線上,坐西朝東,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平面近方形。殿內梁架用減柱做法,所以內部空間寬敞。 齊生教育
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建築的木構架體系更加成熟和完善,但也趨向程式化和裝飾化,北京故宮也稱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而且室內裝修與設計也是其他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太和殿的內部裝修就是其中最輝煌的一個,明清兩代皇帝即位、大婚、朝會、命將出征等都在這里舉行。殿內設七層台階的御座,環以白石欄桿,上置皇帝雕龍金漆寶座,座後為七扇金屏風,左右有寶像、仙鶴。殿中矗立6根蟠龍金漆柱,殿頂正中下懸金漆蟠龍吊珠藻井。整個大殿的裝修金碧輝煌,同時又不失莊重嚴肅,給人一種很強的威懾力。如圖2-21所示。內廷中的乾清官是皇帝的寢官,也是清朝皇帝舉行內廷典禮、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其內部布置接近太和殿,芷前方也是一個雕龍寶座,後設五扇龍飾屏風,左右安置香爐、香筒、仙鶴等陳設。屏風上置「正大光明」匾額,是大殿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
宋朝的住宅,一般外建門屋,內部仍採取四合院形式。貴族的住宅繼續沿用漢以來前堂後寢的傳統原則,但在接待賓客和日常起居的廳堂與後部卧室之間,用穿廊連成丁字形、工字形或王字形平面。至明清時期,這種四合院組合形式更加成熟穩定,成為中國古建築的基本形式,也是住宅的主要形式。北方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住宅為代表,它的內外設計更符合中國古代社會家族制的倫理需要。四合院內部根據空間劃分的需要,用各種形式的罩、隔柵、博古架進行界定和裝飾。山東的曲阜孔府(Kong Family Mansion,qufu)是北方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府邸,其室內裝飾與布置充分反映出明清較成熟的住宅府邸基本形式。 qse.net
南方的住宅也有許多合院式的住宅,最常見的就是「天井院」。它是一種露天的院落,只是面積較小,其基本單元是以橫長方形天井為核心,三面或四面圍以樓房。正房朝向天井並且完全敞開,以便採光與通風,各個房間都向天井院中排水,稱為「四水歸堂」。正房一般為三開間,一層的中央開間稱為堂屋,也是家人聚會、待客,祭神拜祖的地方。堂屋後壁稱為太師壁,太師壁上往往懸掛植物山水書畫,壁兩側的門可通至後堂。太師壁前置放一張幾案,上邊常常供奉祖先牌位、燭台及香爐等,也擺設花瓶和鏡子,以取「平平靜靜」的寓意。幾案前放一張八仙桌和左右兩把太師椅,堂屋兩側沿牆也各放一對太師椅和茶幾。堂屋兩邊為主人的卧室。安徽黟縣宏村月塘民居內部設計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到宋朝時,終於完全改變了商周以來的跪坐習慣及其有關傢具。桌椅等傢具在民間已十分普遍,同時還衍化出諸如圓或方形的高幾、琴桌、小炕桌等新品種。隨著起坐方式的改變,傢具的尺度也相應地增高了。至明清時期傢具已相當成熟,品種類型也相當齊全,而且選材合理,既發揮了材料性能,又充分利用材料本身色澤與紋理,達到結構和造型的統一。
另外室內設計發展到明清的時候,出現了很多靈活多變的陳設,諸如書畫、掛屏、文玩、器皿、盆景、陶瓷、楹聯、燈燭、帳幔等等,都成為中國傳統室內設計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自明、清代以來,室內的木裝修同外檐裝修一樣成為建築內外裝飾設計的一個重要特徵。內裝修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室內的隔斷,除板壁之外,還採用落地罩、花罩、欄桿罩以及博古架、書架、帷幔等不同的方式進行空間劃分。內裝修的材料,多採用紫檀、花梨、楠木製作。結構均為榫卯結構,造型洗練,工藝精緻。室內的木裝修已成為中國傳統室內設計的主要內容。
② 誰說中國沒有好的設計,看看古代的傢具
不只古代,現代也有好的設計啊。
只不過很多人有一定的崇洋媚外情結,覺得自己的設計師做的東西,就是不如外國大師做得好而已。
③ 什麼是中國古典室內設計風格
中式風格的室內設計古樸典雅,能反應出強烈的民族文化特徵,讓人一看內就容易理解其文化內涵,容特別是對中國人,更是有一種親和力。所以現在很多室內設計師都很喜歡採用這種風格。
但是,在室內設計中採用中式設計時,要注意融入現代元素,一味的照搬古代設計範例,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畢竟室內設計不同於古玩收藏,照搬照抄只會使設計看上去繁瑣重疊,老氣橫秋,了無生趣。
在新一代中式設計上,要取其傳統的精華,傳統的設計中哪些應該留下來,哪些應該換新,這裡面大有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的理解就可以設計出不同的作品來,各有特點。但是一定要追求神韻。只是形似是不足的,在反應中國傳統的時候,同時反應這個時代,重要的是追求神似。
在製作技術上也要跟上時代,古代中式主要材料是木、石材料,現代技術產生了很多的材料,很多都可以用到中式設計中,可以說如何將現代材料和現代元素融於中式裝修,是目前設計中式是否成功的標志。
只有既能體現中國傳統神韻,又具備現代感的設計,才能是真正的現代中式風格。
④ 中國古代傢具的設計體現了古人的哪些智慧和情懷
中國是一個崇尚傳統的國家,經過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的積淀,中國古代設計對現代設計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中國傢具文化與藝術博大精深,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傢具設計藝術以其簡約的線條、古樸的質感、簡潔而精美的木雕裝飾讓人流連忘返。這些藝術在展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對於古典傢具設計的思考。本文主要闡述了中國明清時期傢具設計特點,以及明清時期傢具設計對現代傢具設計的影響。
當今社會,中民族文化與傳統設計對現代設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中國古代設計與現代設計,雖然因為時代的變化,材料的更新,工藝的進步,使設計手法有很多變化,但它們之間卻有著一種不可磨滅的傳承關系。這種傳承關系,不僅為中國傳統的、民族的文化所獨有,也為其它國家和地區所常見。中國傳統藝術和民族文化對當代設計的無窮魅力,說明中國傳統藝術和民族文化對於現代藝術設計的難以割捨,21世紀被人們稱為文化趨同、文化危機的全球化新世紀,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藝術,民族文化與藝術,仍然是當代設計的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
在中國設計藝術史中,古代傢具是中國優秀的工藝藝術品之一,其發展源遠流長,它既是人們生活的實用品,又是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其歷史是一部由木材構造的絢麗詩篇,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無論是笨拙神秘的商周傢具、浪漫神奇的矮型傢具(春秋戰國秦漢時期),抑或是婉雅秀逸的漸高傢具(魏晉南北朝時期)、華麗潤妍的高低傢具(隋唐五代時期)、簡潔雋秀的高型傢具(宋元時期),還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傢具、雍容華貴的清式傢具,都以其富有美感的永恆魅力吸引著中外萬千人士的鍾愛和追求。中國古代傳統傢具由於受民族特點、風俗習慣、地理氣候、製作技巧等不同環境的影響,形成了一種工藝精湛、不輕易裝飾、耐人尋味的東方傢具體系,在世界傢具發展史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東方藝術風格特點。中國古代傢具的人文特點也深深地影響著世界傢具及室內裝飾的發展。以下就主要以明清傢具為例來闡述一下中國古代傢具設計對現代傢具設計的影響。
一、明清傢具設計特點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設計藝術成就最高的時期,中國千百年的傳統文化造就了中國明清傢具的裝飾藝術風格,其獨特的裝飾與傢具結構相得益彰,堪稱一絕,使中國明清傢具成為世界傢具發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此外,明清傢具的裝飾藝術風格還受到當時社會的人文因素等影響,因而成為中國傢具史上的一朵奇葩。
1.明式傢具裝飾藝術(1)裝飾部位明末清初,是我國傳統傢具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的傢具造型簡練,裝飾風格清新自然,與傢具結構相輔相成、渾然一體。明式傢具沒有過多繁縟的裝飾,僅在橫材和立柱的端頭、腿足、牙板、靠背、券口和擋板等部位做一些簡單的裝飾。其作用在於用於掩蓋一些因為建築構架而不可避免的缺陷。
(2)裝飾手法明代的裝飾手法主要有雕刻裝飾、鑲嵌裝飾和銅件裝飾等幾種。明代傢具擅長利用木構架結體的每一個部件進行藝術加工,來加強傢具主體的效果。在鑲嵌手法方面,明式傢具運用較多的是嵌木裝飾和嵌大理石裝飾。鑲嵌講究的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喧賓奪主,鑲嵌的材料應該與傢具渾然一體,而不是刻意鑲嵌上去的,如同木材本身「生」出來的一樣。明式傢具的鑲嵌裝飾是為了配合傢具結構而設計的,而不像清式傢具的鑲嵌是為了講究材料和注重主人身份而做的。
明式傢具還採用金屬飾件的裝飾手法。這些金屬飾件有合頁、面葉、包腳、鈕頭、吊牌和吊環等數種,形式雅緻,既著眼於實用又起到美化的作用。不同的金屬飾件應用在不同的傢具上面,並與傢具有機地結合起來,金屬材質的美與木質的美結合起來,使得平凡的傢具表面大放異彩。
(3)裝飾內容和題材明式傢具的裝飾內容和題材是在繼承歷代優秀紋樣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的,其裝飾內容和題材大致有:以龍紋、麒麟紋和螭虎紋為代表的神獸類紋樣;以瑞象、虎、鹿和獅等表示祥瑞的動物類紋樣;鳳凰、鶴、鴛鴦和蝙蝠等一些飛禽表示吉祥如意;松、梅、竹、蘭、靈芝、牡丹、菊花和纏枝紋為主的植物類紋樣;還有以中國傳統裝飾圖案為題材的回紋、幾何紋、方勝紋、博古紋和萬字紋等。另外,中國的神話故事也常被運用到傢具上,如:五嶽真形圖、八仙紋和三國演義故事紋等。各個紋樣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彷彿一副畫附在了傢具上,讓人感覺傢具不僅是一件生活用品,更像一件藝術品。
(4)明式傢具的突出成就明代傢具的突出成就體現在傢具的比例尺度與人體各部分關系的協調上,很符合現代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原理,它是一種集藝術性、科學性、實用性於一體的傳統工藝品。
2.清式傢具裝飾藝術(1)裝飾部位清代傢具一般是指清代中後期的傢具,在繼承明代傢具的基礎上,造型趨向復雜化,裝飾繁瑣,線條平直硬朗、粗獷,風格華麗厚重、富麗堂皇。清代傢具幾乎通體進行裝飾,沒有主次。這主要是為了迎合清代統治者的口味 。因而清式傢具顯得更加威嚴、豪華、富麗
⑤ 中國古典傢具的設計理念
中國傳統傢具歷史悠久,到了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在等級森嚴,尊卑明顯的古代社會,人們的日常生活、言談舉止以及各種習俗文化都深深的烙上封建等級的痕跡,不論是繪畫、陶器、詩歌以及傢具都深受封建文化的影響,傢具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反映了每個時代人們的起居方式和文化。
中國傳統紅木傢具的設計理念以「尊嚴」為本
中國是一個極其講究尊嚴的國家,在古代尤其如此,在傢具的設計上,通常以顯示人的尊嚴為主,而不是以人為本,由明清時期的傢具就可以看的出來,比如清朝的寶座,椅面設計寬大,類似一張嬰兒床,寶座的靠背和扶手分別垂直於椅面,上面雕刻繁復精美,這和清朝追求奢華之風是分不開的,喜歡用一些鑲嵌、彩繪、鏤空等技法來顯示皇室的帝王之氣,皇帝坐在上面威懾朝野,官員無不俯首朝拜,顯示了皇帝一統天下,至高無上的權威,然而,試想,皇帝坐在如此寬大的寶座上,相當於無所依靠,後面的靠背和兩邊的扶手形同虛設,在古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皇帝必須正襟危坐在上面,實際上一點也不舒服。傢具在古代首先是一種身份、尊嚴和權勢的代表。
中國古代的審美層次對傢具設計的影響
中國古代的審美觀念影響著傢具的設計,在幾千年的封建等級社會中,審美層次分為艷俗、含蓄、矯情和病態。其中以艷俗為最低層次,以病態為最高的審美境界。中國人是一個比較含蓄的民族,不論說話或者做事都喜歡轉彎抹角,不喜歡平鋪直敘,在傢具設計中也是如此,比如黃花梨木的結疤之處形成的類似臉譜的紋理,被當時的文人稱之為「可愛的鬼臉兒」,並且以這種有鬼臉的木材為上乘,在傢具的製作工藝上,中國傳統傢具盡量保持木質的原色,一般是榫卯結構,沒有一枚鐵釘,而且盡量不使用膠。這樣製造出來的傢具木質天然,清新秀麗,結構精巧,歷經百年而不變形。
新設計理念
在保留中國傳統優良的製作工藝的基礎上,巧妙融入現代流行時尚元素,使之在保留古典韻味的同時更加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審美。
高檔優良的新中式紅木傢具在製作工藝上保留中年過傳統的榫卯結構和打蠟、生漆和雕刻技法等,盡量保持原汁原味,然而在此基礎上,對古典紅木傢具的款式、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進行的改良創新,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和生活需要。由傳統的以尊嚴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更加強調舒適感和美觀。
主要包括加大縮小和變高變低,將傳統傢具中的大小進行調整,例如,現代的紅木沙發就是由古代的椅子改良而來,傳統的椅子只能坐一個人而且比較高,經過加長和變低就成了現代的沙發樣式,有兩人位,三人位;還有的紅木茶幾是有古代的桌子變低而來,比較適合現代人的起居生活。
傳統的傢具功能和現代人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櫃子,在古代櫃子多用來儲物,但是現代的櫃子分類更加明確和細致,有書櫃、酒櫃、吧台、鞋櫃等,例如紅木鞋櫃,在古代是沒有專門的鞋櫃的,只是根據現代人的需求才專門設計出來的。吧台也是如此。
傳統傢具中許多款式雕刻繁復,結構復雜,而現代人們追求簡約時尚,因此,新中式紅木傢具的設計去除古代紅木傢具繁復的部分,使之結構更加簡潔,例如床系列,古代的架子床、拔步床,結構復雜,而現代的新中式紅木床則相對簡單,而且三面都可以上下,摒除了古代男尊女卑的設計理念。
除此之外還有正反和顛倒、替換、改造等方式,通過各種方式對傳統紅木傢具進行改良,使之更加符合現代人的起居要求和生活需求。
⑥ 中國古代家居設計的巔峰時在以下哪個朝代
清乾隆時代。因為有擴建園林愛家的皇帝才會有愛家裝飾的子民。
⑦ 有沒有中國古代傢具設計這個專業
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院)
⑧ 古典的家居設計要怎樣才能和現代的智能家居融合
本民族傳統設計是現代設計師表達思維的源泉,中國古代建築對現代建築尤其是裝飾方面有很大的啟示。格扇是中國文化中含蓄隱喻理念在現實設計中的體現,作為中國傳統建築中的裝飾構建,格扇無論在功能性或是裝飾性上都廣泛的被運用到當今的設計中。
格扇的形式從那時起被延用下來。宋代的建築重要典籍《營造法式》中,記載格心式樣有挑白球文、四斜球文、四直球文和方格眼四種,到了元、明兩代,格心式樣有柳條式、井字花等四十多種。
它的性質和圖案隱喻著深刻的含義,圖案被賦予了祈福的美好願望。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格扇這一傳統元素也被不斷的運用在裝飾設計中。我們經常在中國傳統風格的室內空間中見到格扇的裝飾元素,有些是照搬原樣,營造傳統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