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東省招遠市界河金礦床
1 礦區地質概況
界河金礦床位於著名的焦家金礦田的北部。礦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新生宙第四系的殘坡積及洪積層和少量大小不等的太古宙膠東群殘留體,岩性主要為斜長角閃岩,多以捕虜體形式含於郭家嶺花崗閃長岩中,平均含金量為24.01×10-9。岩漿岩主要為玲瓏片麻狀花崗岩和郭家嶺似斑狀花崗閃長岩,兩者呈侵入接觸和斷層接觸,郭家嶺花崗閃長岩含金為30×10-9。此外,礦區也可見到不同類型的中酸性脈岩,主要有閃長玢岩、石英二長岩和細晶岩,均具多期次活動的特點。其中閃長玢岩脈與礦體共生或切穿礦體,石英二長岩脈在礦體附近出現。區內的控礦斷裂——望兒山斷裂(F1)總體沿二者的接觸帶展布,其主斷面清楚,呈舒緩波狀延展、走向在479勘探線以北為0°~5°,479線以南35°~45°,總體傾向NW,傾角35°~48°(圖1)。斷裂帶糜棱岩系列和碎裂岩系列的構造岩均有發育,後者對前者有明顯的疊加改造,斷裂帶寬20~50m。
圖1 山東省招遠市界河金礦區地質圖
Q—第四系;
1—石英脈;2—望兒山斷裂帶;3—絹英岩化花崗質碎裂岩;4—勘探線及編號
2 礦床地質特徵
2.1 礦體
界河金礦區的工業礦體皆賦存於望兒山斷裂破碎帶內,區內發現的礦體有7個,從南西—北東依次分布於望兒山斷裂帶主斷面上下盤(產狀310°∠40°)的蝕變構造岩內,距主斷面上、下盤約30m。其中Ⅳ,Ⅰ礦體產出於主斷面下盤,Ⅶ礦體在主斷面上、下盤皆有發育。其中4號礦體最富,1,7號礦體次之。礦體一般傾向NW,傾角40°左右,礦體延深遠遠大於延長,礦體的形態、規模及空間分布皆受到斷裂構造的嚴格控制,多呈透鏡狀、扁豆狀,並有分枝復合特點。
觀察表明,礦區內的主要礦體由強蝕變的構造岩構成,礦體和圍岩之間一般無明顯的界線,二者多呈漸變過渡關系。產於上盤的礦體分帶性不明顯,下盤礦體從主斷面向下常常依次表現出灰黑色緻密塊狀硅質透鏡體、硅化黃鐵絹英岩化花崗質碎裂岩、石英-黃鐵礦裂隙脈帶的分帶現象。
礦區內的礦體在不同標高上的走向長度常出現較大的變化,而在垂向上表現出膨大尖縮或稱之藕節狀的變化特徵,其中以Ⅰ礦體的變化特徵最明顯。這種變化特徵在整個望兒山斷裂帶的所有礦床中都普遍存在。-56m標高附近礦體的長度較大,為礦體在垂向上的膨大部位。在-116m附近礦體長度較小,表現為礦體在垂向上的尖縮部位。另外,礦體雖總體上向SW側伏,但在不同標高常表現出較大的變化,側伏方向甚至出現反向,如Ⅰ礦體在-56m標高以上向SW側伏,側伏角約65°;在-146~-56m標高之間向NE側伏,側伏角為50°,-146m以下又向SW側伏,側伏角變陡為77°,使礦體在垂向上的變化呈現出「S」型變化,變化的垂距約為100m(圖2)。
圖2 界河金礦區礦體垂直縱投影圖
1—已圈定礦體及編號;2—Ⅶ號下盤礦體投影范圍;3—推斷礦體及編號
經大量的井下實地觀察、斷裂構造控礦特徵調查及室內計算機數據處理、模擬表明,礦體在構造中的產出具有如下特點。
1)斷裂構造控制了工業礦體的具體產出部位。控礦斷裂面沿走向呈明顯的凹凸起伏,而斷裂面的凹凸過渡部位恰好是工業礦體產出的有利部位,這是由於斷裂面的凹凸過渡部位是應力作用強烈部位,造成岩石破碎程度相對較高,從而有利於蝕變岩型金礦化的發育。並且由於斷裂面的凹凸過渡部位在走向上具有似等距性特點,造成了工業礦體在水平方向上具似等距性,間距約為200m。
2)斷裂構造控制了工業礦體的形狀及產狀。斷裂構造的多次活動及疊加,尤其是成礦期的右行剪切使礦體在水平方向上呈透鏡狀,垂向上則為膨大尖縮的藕節狀,並且延深遠遠大於延長。礦體的走向、傾向及傾角因受斷裂的控制亦與產出部位的斷裂產狀一致,並且由於成礦期斷裂構造的右行剪切過程中伴之有上盤的相對滑落,使斷裂面的凹凸過渡部位向SW側伏,從而使工業礦體總體上具向SW側伏的產出特徵。
2.2 礦石特徵
2.2.1 圍岩蝕變特徵
圍岩蝕變主要有綠泥石化、赤鐵礦化、硅化、絹雲母化和黃鐵礦化等,其中,綠泥石化和黃鐵礦化分布最廣。在斷層下盤,隨遠離斷層,主要分布有黃鐵絹英岩化、赤鐵礦化和葉綠泥石化。
2.2.2 成礦期成礦階段
成礦期可分為熱液期和表生期。熱液期主要由4個階段組成:黃鐵礦-石英階段(Ⅰ),含金石英-黃鐵礦階段(Ⅱ)、石英-多金屬硫化物階段(Ⅲ)、石英-黃鐵礦-碳酸鹽階段(Ⅳ)。其中,Ⅱ和Ⅲ階段為主要成礦階段,尤以Ⅲ階段含金量最高,但黃銅礦、方鉛礦和閃鋅礦少見,輝碲鉍礦則相當發育,為富礦標志。表生期主要表現為黃鐵礦的褐鐵礦化。
2.2.3 礦物特徵
(1)石英
從表1可見,從Ⅰ到Ⅳ成礦階段,粒度變小;由Ⅰ到Ⅲ階段,顏色變深,Ⅳ階段又變為無色透明;Ⅱ,Ⅲ階段含礦好,Ⅰ,Ⅳ階段含礦差;Ⅳ階段,自形程度好,其他都為他形粒狀;共生礦物除都有黃鐵礦外,其餘各具特點,從Ⅰ到Ⅳ階段分別為:絹雲母;自然金;自然金、輝碲鉍礦;綠泥石、方解石。當為煙灰色石英時,黃鐵礦含量高,出現輝碲鉍礦則為富礦標志。
表1 界河金礦各成礦階段石英的特徵
界河金礦中的石英富含Al,Sr,Ca,Ga,Fe,表明其雜質含量高,Cu,Zn含量低,與其多金屬硫化物不發育相符(表2)。
表2 界河金礦床金石英化學成分
註:SiO2,Al含量單位為%,其餘元素含量單位為×10-6;*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化學分析室測試;**據陳光遠等,1989;其餘為北京大學地質系分析。
從Ⅰ到Ⅲ階段,石英的Al,Mg,Li,K,Na,Rb含量增加,Cu,Zn含量也增加,這與Ⅱ,Ⅲ階段出現多金屬硫化物有關。雜質含量高,富含Al,K,Na,Cu,Zn為富礦標志。與膠東地區其他金礦相比,富Ti,Li,Na,K,Rb,貧Ba,Mg,Cu,Zn。
(2)黃鐵礦
總體上看,Ⅰ階段黃鐵礦自形程度高,粒度最大可達7 cm,一般1 cm左右。呈細脈狀產出,與石英、絹雲母共生,連續性差,由於受裂隙空間的限制,常為板狀歪形,含量約50%,含金13×10-6。Ⅱ階段黃鐵礦自形程度較高,粒度0.1~1mm,具破碎現象,被晚期石英膠結,呈脈狀產出,與石英、磁黃鐵礦共生,連續性好,含量30%~40%,含金129×10-6。Ⅲ階段黃鐵礦自形程度較差,粒度0.01~0.03mm,局部可見了4.7mm,脈狀產出,與石英、輝銻鉍礦及少量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共生,脈連續性好,含量50%~75%,含金176×10-6。Ⅰ階段黃鐵礦分布最廣,Ⅲ階段的次之。
對460個樣品,6800粒黃鐵礦測試表明,界河金礦黃鐵礦以N導型為主,佔99.5%,變化范圍-479~-3 μV/℃,均值-129 μV/℃;P導型佔0.5%,變化范圍2~427 μV/℃,均值167 μV/℃。從Ⅰ到Ⅳ階段(表3)都為N導型,極差、均方差、熱電系數絕對值均由小變大再變小,它們都在Ⅲ階段最高,與含金性變化趨勢一致。隨黃鐵礦粒度的變大,熱電系數的絕對值變小,且都為N導型。黃鐵礦環帶結構與導型結構:對黃鐵礦八面體單晶沿(100)面切光片,用鹽酸侵蝕,發現只有Ⅲ階段黃鐵礦具環帶結構。帶間由平行於黃鐵礦八面體晶面的石英顆粒組成,其粒度0.1~0.5mm,不規則狀。黃鐵礦晶體表面無石英顆粒,只在黃鐵礦顆粒中心含石英顆粒,其餘都分布在帶間,這表明黃鐵礦晶體由4次結晶而成,存在結晶間歇,並且內外帶均是八面體,因此,階段黃鐵礦可分為4個亞階段。它是4次間歇不大、連續性和繼承性較好的成礦作用疊加而成,這也是Ⅰ階段富含金的原因所在。由此可以得出,成礦期可以分成多個大的旋迴(成礦階段),某個或某些大的成礦階段又可分為多個亞階段,而亞階段多的成礦階段礦富,這與多個成礦階段疊加礦富的特點一致。
表3 界河金礦礦石黃鐵礦熱電系數統計
對不同環帶黃鐵礦的成分分析表明(表4),其有 S 高 Fe 低的特點(理論值 S:53.45;Fe:46.55)。Au和Ag由環帶中心到邊部有降低的趨勢;Te也是如此。Cu由2號環帶到4號環帶含量降低,Zn則在3號環帶含量最高,Co的含量全在檢出限以下;而Ni在3號環帶最高。從成分的特點可以得出,在Ⅰ階段早期,也即第一亞階段,主要生成黃鐵礦、輝碲鉍礦和自然金;第二亞階段則生成黃鐵礦、自然金、閃鋅礦、黃銅礦和輝碲鉍礦,但後者含量明顯減少;第三亞階段生成黃鐵礦、自然金、閃鋅礦和黃銅礦,閃鋅礦較前者明顯增加,黃銅礦減少,而輝碲鉍礦不存在;第四亞階段生成黃鐵礦、自然金。表明隨著輝碲鉍礦的減少,自然金的含量也減少,隨著閃鋅礦的增加,Ag的含量有增加的趨勢。
表4 界河金礦黃鐵礦環帶及電子探針分析結果 w(B)/%
註:分析者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探針室胡享生,1990。
另外,從1號環帶到3號環帶,S含量減少,而在4號環帶S含量急劇增加,這可能與下一個階段將要開始有關。S含量與金含量有一定的正相關性。
3 礦床地球化學與成因探討
3.1 石英的包裹體特徵
界河金礦中的石英含大量的氣液兩相包裹體。從表5可見,除Ⅳ階段以液相包裹體為主外,其餘都以氣相為主。包裹體大小變化不大,均在1~31 μm范圍內。由Ⅰ到Ⅳ階段,包裹體數量減少,氣液比也減小;形態由圓形、不規則狀變為以橢圓形、圓形為主;子晶只在Ⅰ階段出現;分布特點由星散狀變為帶狀;溫度由高變低,主成礦階段為255~286℃。總之,表明其石英形成時溫度高,壓力低,這與蝕變岩型金礦的特點相吻合。
表5 界河金礦石英的氣液包裹體特徵
從表6可見,包裹體的液相成分主要含K,Na,Ca,Mg,Cl,F,
表6 界河金礦床石英包裹體化學成分
註:據武警黃金研究所(河北廊坊),1989。*花崗閃長岩為郭家嶺花崗閃長岩。
礦脈中pH值為7.08~7.13,反映其形成於中偏鹼性;Eh值為-0.62~-0.61 V,反映其形成於還原環境。這兩者都對金的沉澱有利。另外,Na/K高通常為富礦標志,在界河金礦也是如此,從最富的4號礦體到1號礦體再到圍岩,Na/K分別為2.75,1.16,1.84。成分分析表明,礦體中石英包裹體的成分與圍岩中的相似,說明成礦熱液可能來源於岩漿熱液。圍岩中的Eh為0.60 V,屬氧化環境,這對金的遷移有利,而礦體中的Eh為-0.62~-0.61 V,為還原環境,對金的沉澱有利。
3.2 氫、氧同位素組成
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表7),δ18O為11.07‰~11.57‰,熱液中δ18O為2.71‰~3.87‰,相對較低,變化范圍小,δD為-54.6‰,與郭家嶺花崗閃長岩-56.9‰接近。具有岩漿水和雨水的共同特點,但以岩漿水為主,這與包裹體成分分析的結果一致,反映成礦熱液來源於郭家嶺花崗閃長岩岩漿與雨水的混合。
表7 山東界河金礦區石英的氧同位素組成
註:熱液δ18O×10-3據103lnα=3.38×106T-2-3.40(克萊頓,1972)計算,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分析,1991。
3.3 硫同位素組成
從表8可見,礦區黃鐵礦的δ34S為8.8‰~10.4‰,均值為9.9‰,顯示了其富34S的特點並且變化范圍小,極差為1.6。與郭家嶺花崗閃長岩及膠東群地層相比,三者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尤與前者關系密切,這表明礦石硫主要來源於前者,但有小量地層硫混入。
表8 山東界河金礦區黃鐵礦硫同位素組成特徵
註:*據王義文,1989;(5)為樣品數,其餘為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分析,1991。
3.4 成因探討
綜合上述討論可見,界河金礦床成礦物理化學條件為:成礦溫度200~342℃;成礦熱液富含Na,K,Cl,F,pH為7.08~7.13,為弱鹼性,Eh為-6.2~-6.1 V,為還原環境。成礦物質來源於郭家嶺花崗閃長岩,少量來源於膠東群成礦熱液主要來源於岩漿水,有大量天水加入。綜合成礦的物理化學條件、物質來源和熱液來源,認為礦床成因為中低溫熱液金礦床。
參考文獻
曹新志,高秋斌,徐伯駿等.1999.山東招遠界河金礦床地球化學元素統計分析特徵研究.地質找礦論叢,14(2):30~35
崔天順,齊金忠.1992.山東界河金礦黃鐵礦的成因礦物學與找礦礦物學.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2(4):342~350
(葛良勝編寫)
❷ 招遠惠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招遠惠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16-11-0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煙內台市招容遠市齊山鎮道西村。
招遠惠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685MA3CL3AC8T,企業法人楊學立,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招遠惠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農作物、蔬菜、果樹、食用菌的種植、銷售;花卉、園藝作物的培育、種植、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招遠惠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❸ 山東招遠怎麼樣
是個不錯的地方
在中國的山東半島上,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里遍地藏金,以擁有全國最大的黃金礦田和全國最高的黃金產量而被譽為"中國的金都";這里是"龍口粉絲"的發祥地和主產區,以生產優質的粉絲而被世人稱為"銀絲之鄉";這里是最早引種日本紅富士蘋果的地方,以產量高,果質好而被稱為"中國紅富士之鄉";這里旅遊資源豐富,物業興旺、人和景明,是一塊實現金色夢想、充滿希望的投資熱土。她就是中國的金都-山東招遠。
招遠總面積1433平方公里,下設10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1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人口58萬。改革開放以來,招遠市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率先跨入了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成為山東省首批小康市。依據本地優勢,招遠確立"以金興工、以金招商"的發展戰略。近5年來,全市累計在一、二、三產業和各項社會事業上投入資金100多億元。工業方面,投資1.3億元對外向型經濟開發區的基礎設施進行了配套,規劃建設了電子、針紡、輪胎、黃金四大工業園區,為海內外客商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目前,全市形成了以電子、粉絲、化工、針紡、建材等8大行業為支柱的工業生產體系。農業方面,每年都投入4000多萬元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金海果汁、金華果蔬等10大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第三產業方面,建立健全了70多處專業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初步形成了大市場、大流通、大服務、高效率的三大一高格局。城市建設方面,近年來投入10多億元,配套完善了各項基礎設施,形成了七緯六經內外環的現代化城市交通格局。 2001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5億元,金融機構存款78.7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存款10251元。先後榮獲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市、全國科技實力百強市(縣)和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縣)等榮譽稱號。自1991年以來,連續五屆被評為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市。
❹ 山東招遠市彩虹橋資料
橋的概念
橋是一種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兩部分組成。上部結構包括橋身和橋面;下部結構包括橋墩、橋台和基礎。它們高懸低卧,形態萬千,有的雄距山嶴野嶺,古樸雅緻;有的跨越岩壑溪間,山川增輝;有的坐落鬧市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橋多用,巧奪天工。不管風吹雨淋,無論酷暑嚴冬,它們總是默默無聞地為廣大的行人、車馬跨江過河,飛津濟渡。
橋的意義與特點
建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於運輸工具或行人在橋上暢通無阻。若從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來說,橋應該是專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說文解欄位玉裁的注釋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橋也。」說明橋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於水面上的通道,以後方有引伸為架於懸崖峭壁上的「棧道」和架於樓閣宮殿間的「飛閣」等天橋形式。
中國山川眾多、江河縱橫,是個橋梁大國,在古代無論是建橋技術,還是橋梁數量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千百年來,橋梁早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在地理氣候、文化習俗以及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各自立足於自己的實際條件和根據自己的需要,經過長期的時間,遂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橋梁形式,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體說來大致有如下特點:
(一) 地域性。我國土地遼闊,南北之間和東西之間的橋梁,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會的影響,因地制宜,都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風格和特色。如北方中原地區,黃河流域,地勢較為平坦,河流水域較少,人們運輸物資多賴騾馬大車或手推板車。因此,這里的橋梁多為寬坦雄偉的石拱橋和石樑橋,以便於船隻從橋下通過;西北和西南地區,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難以砌築橋墩,因此,多採用藤條、竹索、圓木等山區材料,建造繩索吊橋或伸臂式木樑橋;嶺南閩粵沿海地區,盛產質地堅硬的花崗岩石,所以石橋比比皆是;而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因竹材豐富,便到處可見別具一格的各式竹材橋梁。從橋梁的風格上看,北方的橋如同北方的人,顯得粗獷朴實;南方的橋也同南方的人,顯得靈巧輕盈。當然,這跟自然地理也有極大關系,如北方的河流因水流量欺負變化很大,又有山洪冰塊沖擊,故橋梁必須厚實穩重;而南方河流水勢則較平緩,又要便於通航,故橋梁相對較纖細秀麗。
(二) 多種多樣性。我國是個文明古國,地大物博,山河奇秀,南北地質地貌差異較大,因此對建橋的技術要求也高。大約在漢代時,橋梁的四種基本橋型:梁橋、浮橋、索橋、拱橋便已全部產生了。這四種橋根據其建築材料和構造形式的不同,又分別演化出:木橋、石橋、磚橋、竹橋、鹽橋、冰橋、藤橋、鐵橋、葦橋、石柱橋、石墩橋、漫水橋、伸臂式橋、廊橋、風雨橋、竹板橋、石板橋、開合式橋、溜索橋、三邊形拱橋、尖拱橋、圓拱橋、連拱橋、實腹拱橋、坦拱橋、徒拱橋、虹橋、渠道橋、曲橋、纖道橋、十字橋,以及棧道、飛閣等等,幾乎應有盡有,什麼形式的古橋,在我國都能找到。
(三) 多功能性。我國古代的匠師建橋,很注意發揮橋梁的最大效益,既能考慮到因地制宜、一切從實用出發,又能考慮使橋梁盡量起到多功能的作用。如江南的拱橋多為兩頭平坦,中間高拱隆起,使之既產生造型上的弧線美,又利於行舟。而南方地區廣見的廊式橋,則更充分反映了一橋多用的特點。南方雨多日照強,橋匠便在橋上修建廊屋,這不僅為過往行人提供了躲避風雨日照、便於歇息的場所,而且還增加了橋梁的自重,以免洪水把橋沖掉,並起到保護木樑、鐵索不受風雨腐蝕的作用。特別是很多此類廊橋,因是人員過往要沖,故還利用它兼作集市、住宿和進行商業活動。如廣東潮安縣的湘子橋,這座橋全長五百餘米,?quot;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稱,橋中設一段可以開合的浮橋,以利通航;橋上建廊屋、樓後做集市,其間店面櫛比,自晨至暮,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以至不聞不見咆哮的潮水和寬闊的江面,故民間流傳有「到了湘橋問湘橋」的笑話。
(四) 群眾公益性。橋梁自產生始,便以屬於民眾共有的社會性出現。我國的傳統建築,一般為私有性,唯有橋梁(除私有的園林中橋梁外),不管是官修私建的,都為社會所公有。故數千年來,愛橋護路成為一種良好風尚,而「修橋鋪路」則是造福大眾的慈善行為,被民眾所推崇。因此,修橋或建橋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查看史志,我國歷來修橋建橋的方式,大概有四種:一是民建,即由一家一姓獨立建橋;二是募捐集資,報經官府支持,協力興建。此種最為多見,如著名的趙州橋、泉州洛陽橋等,都是用此方式建成的;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倡導,士紳附和認捐,並指派官吏或商紳主持完成。此多屬較大的橋梁;四是全由官府撥款施工興建的。所以,我國古橋遍布各地,連窮鄉僻壤也多建橋。其數量之多,分布之廣,居世界首位
❺ 招遠的彩虹橋作文800字
家鄉的橋是我夢中的橋。 小時候,家鄉的河上架著一座彎曲的石拱橋,上面的一磚一瓦顯現著自然的肌理,縱橫交錯,散發著古樸的韻味。 橋上,兩排柳樹好似美麗的少女垂著長發在水裡照鏡子。夜晚,我常蹲在那樹下,頭頂皎潔的月光,伴著蟋蟀的交響樂,哼著優美的旋律…… 橋下,一些漁夫正揮著竹篙灑下漁網在水裡打漁,那粗獷的打漁歌中,預示著他們收獲頗豐。 橋的兩岸居住著一村居民,他們居住在簡單低矮的土坯房中,有著一樣的風土人情,團結互助,心被這橋緊緊相連。 現在,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橋變寬了,上面的水泥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出幾分夢幻般的色彩,漂亮的橋欄在水的倒映下,那天然、古樸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雄偉和壯觀。 橋上的柳樹早已不見,高大的路燈佇立橋上,給這黑暗的夜,帶來無盡的光亮,它們儼然是一排巨人守護著橋上通行者的安全。 橋下的漁夫,早已變成了一撥撥的輪船,「嘟嘟嘟嘟」地開過,激起的波浪,彷彿要洗去舊時代的鉛華,隨著輪船的前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橋兩岸的土牆早已不見,已經變成了那巍峨高聳、鱗次櫛比的高樓,晶瑩的玻璃幕牆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而兩岸的居民仍未忘了那橋的約定,依然團結互助,心心相連。 家鄉的橋,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刷新著自己的外衣,但它的靈魂在我的心中卻永不磨滅,綻放著迷人的風采。 啊,家鄉的橋,我夢中的橋!
❻ 招遠商校
招遠市商業學校始建於1982年,位於招遠市區中心,交通便利,環境幽雅。1994年經煙台市政府批准成立商業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辦學二十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全體師生艱苦創業,勇於開拓,銳意進取,學校得到了迅速發展,現已成為師資力量強、教學質量高、辦學條件優越、教學設施先進、教學手段完善的人才「搖籃」,博得了社會各界的稱贊。 學校教職工全部達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他們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勇挑重擔。無論分管什麼工作都能夠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出色的完成了各項教學任務。在教學中能夠積極發揮業務骨幹作用,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方法,積極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全校教師齊心協力,學校招生形勢一派喜人,招生數量直線上升。目前在校學生1000多人,商校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在招遠市工會、勞動就業與再就業辦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承擔了市城鎮多種形式的職工培訓的艱巨任務,截止目前,共培訓2835人,通過我們的培訓,使他們掌握了一技之長,提高了他們的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推動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學校連續多年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表彰: 1986年被省商業廳評為「職工教育先進單位」,自1991年開始連年被市委市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2005年榮獲省總工會「職業培訓示範點」稱號。 2003至2007年連續被山東農業大學授予成人教育招生工作先進單位、成人教育工作先進函授站。2006年榮獲煙台市五一勞動獎狀。2006年被煙台市總工會授予「女職工建功立業示範崗」,2005年寧蓮芳同志被授予煙台市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榮譽稱號,多年被招遠市委市府記功或嘉獎。 學校歷來奉行 「管理興校、質量立校、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宗旨,在內部管理上,堅持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管理,形成嚴謹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在教學管理上,學校制定了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對任課教師、學生、班主任實行獎勵約束機制,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辦學二十多年來,學校教學質量在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受到了市教委及社會的高度評價。同時,學校對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96%以上的畢業生深得用人單位的好評,有一批優秀畢業生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據初步統計,有24名被提拔為副科級以上幹部,有11名成為企事業單位的一把手。 學校堅持「德育為先、教育為主、育人為本」的方針,採取多種形式全方位地實施德育教育,寓德育教育於學校工作全過程。現已形成了由學校領導負責牽頭,教師負責組織,班主任負責實施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團支部和學生會針對在校青年學生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入學教育、「八榮八恥」教育、學雷鋒活動、時事報告活動、文體活動、社會公益勞動等,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真正地陶冶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學校堅持學歷教育與專業技術培訓相結合的原則,走全方位、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辦學路子。1999年,經山東農業大學和有關部門批准,我們承擔了每年招收實踐生的任務,2000年10月份山東農業大學又在我校設立函授站。自1994年開始先後與山東經濟學院、煙台大學、煙台職工大學、濱州學院、濱州醫學院、魯東大學、山東農業大學、聊城大學、山東城市服務技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聯合辦學,舉辦成人高考專科、本科和研究生班;初、高中畢業生的高級技工(脫產)班。我校實行嚴格而又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規模逐年擴大。同時順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靈活調整招生專業結構、提高辦學層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贊譽。招遠市委把我校列為幹部培訓基地,市政府在我校成立了財貿系統「繼續教育培訓中心」。幾年來,學校先後舉辦職稱培訓、會計培訓、崗位培訓、計算機培訓、班組長培訓等各類培訓班756期,參訓人員達17636人次,通過學歷教育近八年培養了大、中專畢業生1537人,為招遠市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回顧過去,成果輝煌;展望未來,前程似錦。招遠市商業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先進的教學條件、強大的師資隊伍、過硬的教學質量,一定會開創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❼ 山東招遠金翅嶺金礦主構造
金都招遠,位於膠東半島的腹地。大地的構造,處於華北地台(板塊)東南緣的膠北隆起地帶。境內的山脈,屬於經遼東、跨渤海、延展折轉而來的長白山山系。地理地層,除部分為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系外,絕大部分為隱生宙太古代膠東岩群。招遠和煙台地區的地質構造活動,十分強烈,岩漿岩發育廣泛,地質構造獨特,蘊含著大量的建築資源和豐富的金屬、非金屬礦藏。前寒武紀以褶皺和韌剪構造為主,中生代以來則以斷裂構造為主。元古代,是其地質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建造和改造的規模巨大,形成了一系列極有價值的礦產資源,並有沉積地層和數量巨大的侵入岩的產生。到了中生代,由於受太平洋活動板塊的影響,進人陸塊活化階段,以拉張為主導的地殼運動機制,導致陸相盆地沉積、火山噴發、岩漿被動侵位,地質構造呈斷塊活動特點,是地質發展史上最為壯觀的時期。及至新生代,地質發展仍主要受太平洋板塊活動影響,拉張作用下地殼減薄且幔隆更為明顯,導致沉積盆地形成、沿深斷裂鹼性玄武岩噴發和近代地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