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五金照明 » 道路照明環境比與什麼有關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道路照明環境比與什麼有關

發布時間: 2021-02-18 15:19:08

Ⅰ 什麼是環境照明

建築室內外環境不僅夜間需要人工照明,而且某些場合(如無窗室內及地下空版間),白天也需權依靠人工照明。另外,在室內某些採光不足的區域,也需要輔助以人工照明來獲得合理的照度,改善照度均勻度。照明設計不僅要滿足生活、工作等視覺功能的要求,而且應充分發揮照明設施的裝飾作用和光的藝術表現力。這種裝飾作用不僅表現在燈具本身的點綴和美化作用上,而且通過照明器與室內外裝修構造與色彩的有機結合,通過不同的照明構圖和光的空間分布,可形成不同的光環境藝術效果。

Ⅱ 照明光源的利用系數與哪些因素有關

反光器(透光器)的效率,光束角,空間維護率,光源與被照被 的距 率等。

Ⅲ 城市道路照明對於亮度有什麼要求

人行道路照明標准值主要供行人和非機動車輛混合使用的商業區、居住內區人行道路的照明標容准值應符合下表的規定。人行道路照明值註:最小垂直照度為道路中心線上距路面1.5m高度處,垂直與路軸的平面的兩個方向上的最小照度。機動車交通道路一側或兩側設置的與機動車道沒有分隔的非機動車道的照明應執行機動車交通道路的照明標准;與機動車交通道路分隔的非機動車道路的平均照度值宜為相鄰機動車交通道路的照度值得1/2。機動車交通道路一側或兩側設置的人行道路照明,當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混用時,人行道路的平均照度值與非機動車道路相同。當人行道路與非機動車道路的分設時,人行道路的平均照度宜為相鄰非機動車道路的照度值得1/2,但不得小於51x。

Ⅳ 道路照明設計原則是什麼

城市道路照明是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它為城市夜間各種車輛行駛以及行人創造良好的視覺環境,達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運輸效率,方便人民生活,降低犯罪率和美化城市環境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經濟實力、社會進步和現代化程度的一個標志。

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是工程建設的前期工作,它根據道路的等級和照明標准,在安全、節能、適用、美觀、經濟合理的前提下,作出實施道路照明的計劃和方案,並以設計文件--圖紙和說明的形式表達出來,作為城市道路照明設施建設施工的主要依據。因此,城市道路照明設計要遵循一定的設計程序和方法,並分析和考慮道路的幾何條件、環境條件、照明技術的發展現狀等因素,本文主要介紹城市道路照明設計的一般方法、原則和程序。

一、設計原則
「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節能環保、維修方便」是城市道路照明設計的基本原則。
安全可靠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設計必須考慮照明設施施工和維護方便,以及安全運行的可靠性,這是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最基本的要求。
技術先進就是要大力推廣節能環保新技術、新產品,優先選擇通過認證的高效節能照明電器產品和節能控制技術,努力降低城市照明電耗。採用科學的照明設計方法,避免道路照明所帶來光污染的負面效應,總之設計時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建設一個適宜、和諧、友好的照明環境。
經濟合理的原則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要盡可能以較小的工程投資來獲得較好的照明效果;另一方面在滿足夜間車輛行駛和行人視覺條件前提下,盡量減少不合理照明所帶來的經濟與能源的浪費。

節能環保應引起城市照明設計師足夠重視,人造燈光已經讓夜晚不再那麼黑了,更多的照明或者不科學的照明並不會給夜行人帶來更多的舒適環境,隨之而來的負面問題凸現在我們眼前,能源的浪費導致大氣溫室效應增多,天文觀測難度增加,人們在「白夜」中不能安眠,夜行動物無處藏身。隨著城市越來越亮,人類的健康和安全受到了極大威脅,過度的城市照明引發光污染正一步一步向我們逼近。
維修方便關繫到維修工人日常運行維護管理的工作效率問題,結構復雜難以安裝維護的產品是不科學不合格的產品,影響日常運行維護管理部門的經濟效益和工作效率。

城市道路照明還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環境的作用,因此,既要考慮道路照明設施的美觀,又不能因一味追求燈具造型美而影響照明效果或浪費過多的電能和工程投資。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建設部「十三五」城市綠色照明工程規劃綱要,嚴格按照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准及相關規范進行設計,努力構建綠色、健康、人文的城市照明環境,切實提高城市道路照明設計質量和綜合效益。
二、設計步驟和深度
1.初步設計步驟和深度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設計通常分為初步設計和施工設計兩個階段。在初步設計階段,應對工程做多個設計方案進行綜合技術經濟分析,根據工程的具體要求,選擇技術先進可靠、經濟合理的方案,編制出初步設計文件。初步設計文件應滿足下列要求:
(1)收集道路設計平面圖,初步確定道路的等級標准和照明標准;
(2)收集規劃部門提供的道路地上、地下各種管道、線路綜合斷面排列位置圖;
(3)選擇道路照明燈具形式,製成彩色效果圖,並收集該燈具有關技術資料;
(4)確定光源、電器的種類;
(5)確定照明電源的主要供電方式、地點;
(6)概略計算道路照明裝置的容量;
(7)概略計算道路照明工程的建設費用。
以方案代替初步設計的道路照明工程,設計一般只編制方案說明,可不出設計圖紙。其設計深度主要是確定設計方案,據以估算工程投資。
2.施工圖設計步驟和深度
在進行道路照明工程的施工設計時,所涉及的問題有一些已在初步設計階段確定了,在施工設計中要進一步確認和細化,具體步驟如下:
(1)根據道路等級選定道路照明水平:包括路面平均亮度(照度)、路面亮度(照度)總均勻度和縱向均勻度、眩光限制、環境比、誘導性和照明功率密度等指標;
(2)道路照明器具的布局種類:連續照明、特殊區域(段)照明、緩沖照明和高架路照明等方式;
(3)道路照明方式:單側懸挑布置、雙側交錯(或對稱)布置、中心對稱布置、多燈組合、庭院照明和橫向懸索布置等方式,燈型設計方案確定後製成彩色效果圖;
(4)選擇光源電器和照明器具,然後進行初步布燈設計,初步確定燈桿高度、仰角、懸挑長度、燈間距;
(5)進行照明計算,驗算是否達到照明標准、設計是否合理。一般設計和計算要重復多次,直至找到最佳方案;
(6)確定電源的具體位置;
(7)進行線路、負荷、電壓損失、功率因數補償和接地故障保護等計算,根據計算確定導線型號、規格、電源容量等;
(8)繪制道路照明線路、燈具、配電控制設施平面布置圖,以及路燈線路與地下各種管線排列的斷面圖等;
(9)繪制道路照明供配電控制系統圖(一次、二次迴路圖、負荷分配圖);
(10)繪制道路照明燈桿、燈臂(架)、砼基礎以及電纜溝槽、手(人)孔井、配電箱(櫃)、箱式變電站基礎等設計圖;
(11)編制道路照明工程設計說明、各種設計計算、工程概(預)算等。

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文件中的圖紙繪制,應按國家現行的有關建築、機械制圖統一制圖的標准圖例,電氣設計圖和圖形符號、文字應按標准、規范繪制。套用通用圖應在設計文件的圖紙目錄中註明採用哪一本圖集名稱和頁次。重復使用其他工程的圖紙時,也要詳細地說明圖紙出處。每一項工程的設計文件,可根據工程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確定其內容,但必須滿足上述相應深度的要求。
三、 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文件的編制
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文件一般由圖紙目錄、設計說明書、設計圖紙、主要設備和材料表、概(預)算書組成。
(一)設計圖紙目錄
列出本工程圖紙的名稱、圖別、圖號、規格和數量。圖紙的排列順序先排列新繪制的圖紙,後排列選用的標准圖和重復使用的工程設計圖。
(二)設計說明主要編寫的內容
1.工程概況:道路的起訖點、道路斷面分布情況、路燈安裝的位置、線纜敷設的方式,以及全線共裝各種形式的路燈、總容量、變配電箱的數量等。
2.設計依據:說明本工程項目批准文件和依據、標准、規范、當地供電部門的技術規定、本工程其它專業提供的設計資料等。
3.設計范圍:依據上級主管部門批准下達的工程項目有關資料,說明本專業的內容和分工,如為擴建、改建和新建工程時,應說明原有路燈設施與新改建路燈設施之間的相互關系和提供的設計資料。
4.供電設計:說明供電電源和電壓,電源位置、距離、專用線路或非專用線路、電纜或架空線,供電的可靠性程度,變壓器容量,對供電安全所採取的措施等。
5.配電設計:說明本工程總照明負荷分配情況及計算結果,給出各分、迴路設施的容量、計算電流、補償前後的功率因數等。採用何種接地保護系統,對接地電阻值的要求,導線的型號、規格的選擇,線路的敷設方式等內容。

6.道路照明設計:應根據道路和場所的特點及照明要求,選擇照明燈具的布置方式,確定道路快慢車道、人行道或廣場等的路面平均亮度(或路面平均照度)、路面亮度總均勻度和縱向均勻度(路面照度均勻度)、眩光限制、環境比、功率密度和誘導性等指標。光源與照明器具的選擇,如燈桿材質和高度、仰角、單懸挑、雙懸挑、組合燈具及安裝注意事項。
7.監控系統設計:說明信號裝置的種類、設置的場所和控制方式,分散控制或集中控制、控制設備的選擇和監控系統能達到的使用要求。
8.設計文件主要以圖紙為主,設計說明是設計圖的補充,凡圖中已表示清楚的,設計說明中可不再重述。
(三)各設計項目對設計圖紙的要求

1.變配電系統圖:繪製成單線(或多線)系統圖,在下方或近旁設標注欄,標明設備元器件的型號、規格、母線、電壓等級和電工儀表,標注欄應由上至下依次標注。一個工程中有2個以上供配電設備,一、二次迴路和負荷分配圖相同只畫一個供配電系統圖即可,如果一、二次迴路線路相同,負荷不同即應將N個負荷分配圖都繪制。道路照明工程一次迴路系統示意圖(圖1)、二次迴路系統示意圖(圖2)、負荷分配示意圖(圖3)。近幾年來,照明電器新產品、新技術越來越多,文中插圖所標電器名稱、型號己有新產品替代,本文中所標注的電器名稱、型號僅供參考。

Ⅳ 城市建築照明設計應考慮哪些因素

一、自然環境因素 自然環境是個極其復雜、豐富的自然綜合體,有許多領域還沒有為人們所認識,或認識得還不夠深透,正有待於人們去發現、去探索。在此所討論的自然環境,著重於與生物圈直接相關的自然環境,也就是直接與景觀照明相關的自然環境。按照環境構成因子的性質及其與人的適應方式,自然環境可劃分為物理環境、化學環境、生物環境和社會環境等。 (依)物理環境 物理環境的構成因子包括溫度、氣流、氣壓、聲、光、放射線等。這些因子處於自然狀態時,會給人以直接的刺激,人們會相應獲得感覺,並做出行為反映。而在這些因子中,與景觀照明設計的接觸直接的就是「光」。光是一種語言,可表達照明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藝術追求;光是一種隱性軟體,控制著城市和建築物的功能運作及形象和色彩的演繹;光更是「建築的第四維空間」。因此景觀照明設計師在進行照明設計時,應主動了解光,體察光,運用光,積極參與光環境的設計,把光融入自己的規劃和創作之中,為城市和建築物增「光」添「彩」。 (貳)化學環境 化學環境的構成因子包括空氣和各種氣體、水、粉塵、化學物質等。空氣對燈具的氧化、水對燈具的腐蝕、粉塵對光線的阻礙等都會對景觀設計的最終結果造成影響。所以景觀照明設計師在選擇燈具時,都要求其防水、粉塵等級達到一定的標准,即通常所提到的IP防護等級。 (三)生物環境 生物環境是由動物、植物、微生物構成的,作為生物的人類自然也包括在內。對於一棟建築物需要進行景觀照明設計時,同時要考慮到當地動植物的種類、生長狀況及分布情況、現在及將來的發展變化規律。在對建築物自身進行燈光設計的同時,也要對周邊的花草、樹木、休息設施等進行輔助設計,從而形成一個完成的燈光景觀整體。 (四) 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是指以人際關系為中心的人文環境,它的涵蓋內容十分廣泛,對景觀照明設計亦有一定的影響。 二、人文環境因素 人文環境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一個很綜合很全面的生態環境,包括政治、文化、藝術、科學、宗教、美學等等。完美的人文環境一定是符合自然的,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完善。環境是文化積淀的反映,同時文化也在慢慢地影響環境。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固定的環境應該包括道路、建築、游園、燈光、草坪等。但是當人融入其中時人景兩旺,就有了流動性。人與環境的交流,可以帶走環境的文化,同時環境對人的理念也會產生影響。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相生的關系。 人文環境是影響照明設計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照明設計師所做的設計,實際上是營造一種氣氛,一種呼之欲出的文化,這種文化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可能你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從中感受到,並同時演繹出你的感受、影響你的心境。現代城市中太多道路、建築物和景觀照明,作為整體總是感覺到有些生硬,其實是因為照明過於強調技術性,忽視了文化狀態,讓人感覺到是在被動地接受東西。照明的著眼點應該是自然與和諧,所以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應該綜合考慮到道路、建築和景觀的布局、線條、顏色、比例、尺度、質感、光線、節奏和韻律,讓觀賞者主動去尋找、挖掘、體會、琢磨其中的品位。設計師的職責是營造舒適的環境燈光和氛圍,把人們向美好的方面去引導,讓人們主動去追求美好,給人們一個舒適輕松的心情。 人文環境不良的方面有光污染、視覺污染、顏色污染、心理污染等。從現有照明設置的燈光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 (依)被照區域和物體所用的燈光顏色、表面照度和被照區域和物體的功能、性質以及環境不協調,使人們感到不舒適; (貳)不分場合採用大面積投光的方式設置照明燈具,致使被照物沒有層次和立體感,同時造成光污染,嚴重干擾了人們的正常生活; (三)高大建築物使用了大量大功率投光燈,由於投射方向、投射角度等因素的影響,大約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光線射向了天空,形成光柱,使城市上空受到光污染,嚴重影響了天文觀測及飛機降落; (四)設置在園林、綠地、道路、雕塑以及景觀周邊的某些燈具對行人、車輛以及在該區域休息娛樂的遊人產生干擾視線的眩光,不僅破壞了休息的環境且危害行車安全。 隨著社會的進步、管理的規范化,相信它們一定會得到根治,同時,我們有責任向社會推廣,影響環境狀態,保護環境,保護自己。 三、建造或投資者因素 在城市照明領域,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使照明設計師將面對眾多的業主,即市場經濟決定了業主單位必須從各自的經濟利益出發,對實施的照明設計工程採取不同的態度:具有營業性的照明業主,因為照明的實施可以帶來商機提高經濟效益,因此積極性較高,但存在互相比亮度、爭高低的現象,盲目的增加照明設施。這樣既增加了投資,又破壞了該區域的整體藝術效果。非營業性的照明業主,因照明的實施只有經濟投入而沒有效益的回報,所以積極性不高或盡可能地減少投入,同樣也影響了該區域的總體效果。同時,由於各個業主對照明燈光理解的深度及個人的思維、意識、愛好、審美觀點的差異,形成了五顏六色的燈光效果,如政府性的辦公樓居然採用綠色光照明,使人感到陰森恐怖,而不是政府大樓的嚴肅、庄嚴。其實,對於不同的照明對象應該選用不同的光色。顏色和人們的情緒有密切關系,如藍色使人感到安寧和滿足,黃色給人以輝煌和興奮的感覺,紅色使人中國於取勝、煥發青春,紅綠交織讓人感到強壯、可靠、堅毅,淡淡的藍色可令人有安全感和自尊心,紅、橙、黃等暖色可使人興奮、氣氛溫馨等等;一般情況下照明光源應慎用綠、藍、紫色等冷色,採用不當很容易使人感到陰森寒冷。 四、照明設備的技術水平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照明技術從光源、照明器具到照明工程設計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光源較單一的白熾燈和直管熒光燈,發展到鹵鎢燈、熒光高壓汞燈、高壓鈉燈、金屬鹵化物燈、緊湊型熒光燈、無極燈、LED燈等。 在照明設備中,燈具發展較為緩慢,在較長時間內,燈具的重要作用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近貳0年來,隨著新光源的快速發展,新的燈具也不斷出現,這些新燈具有如下共同的特點: (依)隨著新光源的需要,研製了配套的燈具,如高壓鈉燈燈具、金屬鹵化物燈燈具。 (貳)製造燈具的材料和加工工藝有質的飛躍。如反射面運用優質高純度鋁板做表面鍍膜燈先進的處理工藝,表面的反射率可高達吧吧%至9貳%;燈具的漫射罩運用棱鏡鏡形塑膠板、乳白色防靜電丙烯酸樹脂板等材料,透射比高,防塵和抗老化性能好。 (三)合理的燈具設計和先進的設計手段,針對使用場所的空間狀態、環境條件和要求,確定燈具的配光類型,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確定反射面形狀,達到了很高的燈具效率。 (四)經過權威的燈具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測試,照明了燈具的性能符合標准,得出一套符合實際的照明計算參數,包括配光曲線、利用系數表等,供照明工程設計使用。 50年代以來出現的新光源,大都使用電感鎮流器。電感鎮流器工作穩定,質量較好,價格低廉,較受歡迎。但自身也存在很多缺點: (依)自身功率損耗大; (貳)容易產生噪音; (三)嚴重的頻閃效應有損視力; (四)銅和硅鋼片材料損耗大,重量大; (5)長期使用,有可能因溫度升得過高而導致火災; 在先進國家研製的高頻電子鎮流器推動下,經過依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電子鎮流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它比電感鎮流器有很多優點: (依)節能效果好,在光通量輸出相同的情況下,可節電貳0%至貳5%; (貳)燈管在貳0至50kHz頻率下工作,消除了頻閃效應,發光穩定,對保護視力、降低視覺疲勞有益; (三)消除了雜訊; (四)降低了電源電壓偏移和波動對光通量的影響; (5)可以實現熒光燈的調光。 隨著城市照明的發展,高新技術和高科技照明器材開始在城市照明工程上推廣應用,如激光照明、電腦探照燈、高空燈球、光纖照明系統、發光二極體光帶、無極熒光燈等,在城市照明工程領域得到應用,不僅收到了一般照明方法難以達到的照明效果,而且使城市照明的科技水平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照明設備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照明設計師在燈光設計時選擇的餘地大大增加,加上高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對城市照明設計將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五、方案的可行性因素 每一項工程的設計都有其一定的規律性,違背了這一事物的發展規律就會走許多彎路或達不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對於照明燈光的設計也是如此,它是燈光和藝術的有機結合,是將燈光與原有構景元素的巧妙安排,包括理性觀點和感性觀點。方案的可行性因素主要包括投資方、照明設計師構思與意圖及現場環境三個方面。 照明燈光設計在某種程度上不同於其他的設計,受投資的影響很大,滿足功能要求是最基本的。如何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夜晚的景觀燈光更美,就要受到投資規模的影響,而且隨著近年來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投資在照明燈光的實際應用中顯得更加重要。 照明設計師應全面了解照明對象的屬性、功能、環境、視點、外形特徵、風格等,特別是要了解照明設計師的創意、設計意圖、所要表現的內容、照明設計的相關圖紙等。對於不同屬性的對象,照明設計師如何用光、用燈、用色,達到什麼目的,表現什麼效果,則差別極大。照明燈光環境的定位,即空間關系,在確定亮度標准時必須與環境協調,要亮得恰到好處,並非越亮越好,要克服相互攀比的心理,避免只強調本照明對象,而不顧及周圍的光環境。 視點的定位,則是在分析有可能觀看照明燈光的若干個視點(遠、近、高、低、周邊四個方位)的基礎上,設定出主要視點和最佳視點,並由此出發,構思照明燈光的總體效果和具體方案。許多城市的照明都有其各自獨特的形態而成為這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築,它們以極強的識別性深深地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之中。作為照明設計師,在塑造其燈光時,無論採取什麼照明方法,都必須尊重和依據它的獨特形態,不僅用燈光語言表述它的存在,而且在夜幕下同樣在人們心中確立起它在白天享有的標志性地位:如果照明方法不當,扭曲了照明對象固有的形態,就會被評價為「敗筆」。 同時,照明燈光要體現景觀的風格,沒有風格就談不上個性,更談不上品位。有的照明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有的則富有現代氣息,有的表現為現代風范,有的則極具地方特色,而這些風格往往會在照明的形態和外表上通過多種設計手法充分表現出來;照明對象風格的不同,採取照明方法和手法也不盡相同。 現場環境包括照明對象背景的亮度、當地夜景照明的情況、當地人民對色彩的喜愛或偏好以及風俗習慣及電力供應情況等。 當然,影響城市照明設計的因素還有很多,如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理念等等,只要在城市照明設計前盡可能將各種因素考慮全面,就會給城市照明設計方案的制定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最終達到城市照明的理想效果

Ⅵ 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的相關術語

2.0.1 城市道路 urban road
在城市范圍內,供車輛和行人通行的、具備一定技術條件和設施的道路。按照道路在道路網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對沿線建築物和城市居民的服務功能等,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居住區道路。
2.0.2 快速路 express way
城市中距離長、交通量大、為快速交通服務的道路。快速路的對向車行道之間設中間分車帶,進出口採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2.0.3 主幹路 major road
連接城市各主要分區的幹路,採取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2.0.4 次幹路 collector road
與主幹路結合組成路網起集散交通作用的道路。
2.0.5 支路 local road
次幹路與居住區道路之間的連接道路。
2.0.6 居住區道路 residential road
居住區內的道路及主要供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的街巷。 2.0.7 常規照明 conventional road lighting
燈具安裝在高度通常為 15m以下的燈桿上,按一定間距有規律地連續設置在道路的一側、兩側或中間分車帶上進行照明的一種方式。採用這種照明方式時,燈具的縱軸垂直於路軸,使燈具所發出的大部分光射向道路的縱軸方向。
2.0.8 高桿照明 high mast lighting
一組燈具安裝在高度等於或大於20m的燈桿上進行大面積照明的一種照明方式。
2.0.9 半高桿照明(也稱中桿照明)semi—height lighting
一組燈具安裝在高度為 15~20m燈桿上進行照明的一種照明方式。當按常規照明方式配置燈具時,屬常規照明;按高桿照明方式配置燈具時,屬高桿照明。
2.0.10 截光型燈具 cut-off luminaire
燈具的最大光強方向與燈具向下垂直軸夾角在 0°~65°之間,90°角和80°角方向上的光強最大允許值分別為 10cd/1000lm 和 30cd/1000lm 的燈具。且不管光源光通量的大小,其在 90°角方向上的光強最大值不得超過 1000cd。
2.0.11 半截光型燈具 semi-cut-off luminaire
燈具的最大光強方向與燈具向下垂直軸夾角在 0°~75°之間,90°角和80°角方向上的光強最大允許值分別為 50cd/1000lm 和 100cd/1000lm 的燈具。且不管光源光通量的大小,其在 90°角方向上的光強最大值不得超過1000cd。
2.0.12 非截光型燈具 non-cut-off luminaire
燈具的最大光強方向不受限制,90°角方向上的光強最大值不得超過1000cd 的燈具。
2.0.13 泛光燈 floodlight
光束擴散角(光強為峰值光強的 1/10 的兩個方向之間的夾角)大於 10°、作泛光照明用的投光器。通常可轉動並指向任意方向。 2.0.14 燈具效率 luminaire efficiency
在相同的使用條件下,燈具發出的總光通量與燈具內所有光源發出的總光通量之比。
2.0.15 維護系數 maintenance factor
照明裝置使用一定時期之後,在規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與該裝置在相同條件下新安裝時在同一表面上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
2.0.16 燈具的安裝高度 luminaire mounting height
燈具的光中心至路面的垂直距離。2.0.17 燈具的安裝間距 luminaire mounting spacing
沿道路的中心線測得的相鄰兩個燈具之間的距離。
2.0.18 懸挑長度 overhang
燈具的光中心至鄰近一側緣石的水平距離,即燈具伸出或縮進緣石的水平距離。
2.0.19 燈臂長度 bracket projection
從燈桿的垂直中心線至燈臂插入燈具那一點之間的水平距離。
2.0.20 路面有效寬度 effective road width
用於道路照明設計的路面理論寬度, 它與道路的實際寬度、 燈具的懸挑長度和燈具的布置方式等有關。當燈具採用單側布置方式時,道路有效寬度為實際路寬減去一個懸挑長度。當燈具採用雙側(包括交錯和相對)布置方式時,道路有效寬度為實際路寬減去兩個懸挑長度。當燈具在雙幅路中間分車帶上採用中心對稱布置方式時,道路有效寬度就是道路實際寬度。
2.0.21 誘導性 guidance
沿著道路恰當地安裝燈桿、燈具,可以給駕駛員提供有關道路前方走向、線型、坡度等視覺信息,稱其為照明設施的誘導性。
2.0.22 路面平均亮度 average road surface luminance
按照國際照明委員會(簡稱 CIE)有關規定在路面上預先設定的點上測得的或計算得到的各點亮度的平均值。
2.0.23 路面亮度總均勻度 overall uniformity of road surface luminance
路面上最小亮度與平均亮度的比值。 2.0.24 路面亮度縱向均勻度 longitudinal uniformity of road surface luminance
同一條車道中心線上最小亮度與最大亮度的比值。
2.0.25 路面平均照度 average road surface illuminance
按照 CIE有關規定在路面上預先設定的點上測得的或計算得到的各點照度的平均值。
2.0.26 路面照度總均勻度 uniformity of road surface illumi-nance
路面上最小照度與平均照度的比值。
2.0.27 路面維持平均亮度(照度)maintained average lumi-nance(illuminance) of road surface
即路面平均亮度(照度)維持值。它是在計入光源計劃更換時光通量的衰減以及燈具因污染造成效率下降等因素(即維護系數)後設計計算時所採用的平均亮度(照度)值。
2.0.28 燈具的上射光通比 upward light ratio
燈具安裝就位時,其發出的位於水平方向及以上的光通量占燈具發出的總光通量的百分比。
2.0.29 眩光 glare
由於視野中的亮度分布或者亮度范圍的不適宜,或存在極端的對比,以致引起不舒適感覺或降低觀察目標或細部的能力的視覺現象。
2.0.30 失能眩光 disability glare
降低視覺對象的可見度,但不一定產生不舒適感覺的眩光。
2.0.31 閾值增量 threshold increment
失能眩光的度量。表示存在眩光源時,為了達到同樣看清物體的目的,在物體及其背景之間的亮度對比所需要增加的百分比。
2.0.32 環境比 surround ratio
車行道外邊5m寬狀區域內的平均水平照度與相鄰的5m寬車行道上平均水平照度之比。
2.0.33 交會區 conflict areas
是指道路的出入口、交叉口、人行橫道等區域。在這種區域,機動車之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及行人之間、車輛與固定物體之間的碰撞有增加的可能。
2.0.34 (道路)照明功率密度lighting power density(of road surface)
單位路面面積上的照明安裝功率(包含鎮流器功耗) 。
2.0.35 遠動終端 remote terminal unit
由主站監控的子站,按規約完成遠動數據採集、處理、發送、接收以及輸出執行等功能的設備。

Ⅶ 淺談:影響城市照明設計的因素有哪些

一、自然環境因素
自然環境是個極其復雜、豐富的自然綜合體,有許多領域還沒有為人們所認識,或認識得還不夠深透,正有待於人們去發現、去探索。在此所討論的自然環境,著重於與生物圈直接相關的自然環境,也就是直接與景觀照明相關的自然環境。按照環境構成因子的性質及其與人的適應方式,自然環境可劃分為物理環境、化學環境、生物環境和社會環境等。
(1)物理環境
物理環境的構成因子包括溫度、氣流、氣壓、聲、光、放射線等。這些因子處於自然狀態時,會給人以直接的刺激,人們會相應獲得感覺,並做出行為反映。而在這些因子中,與景觀照明設計的接觸直接的就是「光」。光是一種語言,可表達照明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藝術追求;光是一種隱性軟體,控制著城市和建築物的功能運作及形象和色彩的演繹;光更是「建築的第四維空間」。因此景觀照明設計師在進行照明設計時,應主動了解光,體察光,運用光,積極參與光環境的設計,把光融入自己的規劃和創作之中,為城市和建築物增「光」添「彩」。
(2)化學環境
化學環境的構成因子包括空氣和各種氣體、水、粉塵、化學物質等。空氣對燈具的氧化、水對燈具的腐蝕、粉塵對光線的阻礙等都會對景觀設計的最終結果造成影響。所以景觀照明設計師在選擇燈具時,都要求其防水、粉塵等級達到一定的標准,即通常所提到的IP防護等級。
(3)生物環境
生物環境是由動物、植物、微生物構成的,作為生物的人類自然也包括在內。對於一棟建築物需要進行景觀照明設計時,同時要考慮到當地動植物的種類、生長狀況及分布情況、現在及將來的發展變化規律。在對建築物自身進行燈光設計的同時,也要對周邊的花草、樹木、休息設施等進行輔助設計,從而形成一個完成的燈光景觀整體。
(4) 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是指以人際關系為中心的人文環境,它的涵蓋內容十分廣泛,對景觀照明設計亦有一定的影響。
二、人文環境因素
人文環境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一個很綜合很全面的生態環境,包括政治、文化、藝術、科學、宗教、美學等等。完美的人文環境一定是符合自然的,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完善。環境是文化積淀的反映,同時文化也在慢慢地影響環境。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固定的環境應該包括道路、建築、游園、燈光、草坪等。但是當人融入其中時人景兩旺,就有了流動性。人與環境的交流,可以帶走環境的文化,同時環境對人的理念也會產生影響。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相生的關系。
人文環境是影響照明設計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照明設計師所做的設計,實際上是營造一種氣氛,一種呼之欲出的文化,這種文化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可能你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從中感受到,並同時演繹出你的感受、影響你的心境。現代城市中太多道路、建築物和景觀照明,作為整體總是感覺到有些生硬,其實是因為照明過於強調技術性,忽視了文化狀態,讓人感覺到是在被動地接受東西。照明的著眼點應該是自然與和諧,所以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應該綜合考慮到道路、建築和景觀的布局、線條、顏色、比例、尺度、質感、光線、節奏和韻律,讓觀賞者主動去尋找、挖掘、體會、琢磨其中的品位。設計師的職責是營造舒適的環境燈光和氛圍,把人們向美好的方面去引導,讓人們主動去追求美好,給人們一個舒適輕松的心情。
人文環境不良的方面有光污染、視覺污染、顏色污染、心理污染等。從現有照明設置的燈光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
(1)被照區域和物體所用的燈光顏色、表面照度和被照區域和物體的功能、性質以及環境不協調,使人們感到不舒適;
(2)不分場合採用大面積投光的方式設置照明燈具,致使被照物沒有層次和立體感,同時造成光污染,嚴重干擾了人們的正常生活;
(3)高大建築物使用了大量大功率投光燈,由於投射方向、投射角度等因素的影響,大約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光線射向了天空,形成光柱,使城市上空受到光污染,嚴重影響了天文觀測及飛機降落;
(4)設置在園林、綠地、道路、雕塑以及景觀周邊的某些燈具對行人、車輛以及在該區域休息娛樂的遊人產生干擾視線的眩光,不僅破壞了休息的環境且危害行車安全。
隨著社會的進步、管理的規范化,相信它們一定會得到根治,同時,我們有責任向社會推廣,影響環境狀態,保護環境,保護自己。
三、建造或投資者因素
在城市照明領域,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使照明設計師將面對眾多的業主,即市場經濟決定了業主單位必須從各自的經濟利益出發,對實施的照明設計工程採取不同的態度:具有營業性的照明業主,因為照明的實施可以帶來商機提高經濟效益,因此積極性較高,但存在互相比亮度、爭高低的現象,盲目的增加照明設施。這樣既增加了投資,又破壞了該區域的整體藝術效果。非營業性的照明業主,因照明的實施只有經濟投入而沒有效益的回報,所以積極性不高或盡可能地減少投入,同樣也影響了該區域的總體效果。同時,由於各個業主對照明燈光理解的深度及個人的思維、意識、愛好、審美觀點的差異,形成了五顏六色的燈光效果,如政府性的辦公樓居然採用綠色光照明,使人感到陰森恐怖,而不是政府大樓的嚴肅、庄嚴。其實,對於不同的照明對象應該選用不同的光色。顏色和人們的情緒有密切關系,如藍色使人感到安寧和滿足,黃色給人以輝煌和興奮的感覺,紅色使人急於取勝、煥發青春,紅綠交織讓人感到強壯、可靠、堅毅,淡淡的藍色可令人有安全感和自尊心,紅、橙、黃等暖色可使人興奮、氣氛溫馨等等;一般情況下照明光源應慎用綠、藍、紫色等冷色,採用不當很容易使人感到陰森寒冷。
四、照明設備的技術水平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照明技術從光源、照明器具到照明工程設計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光源較單一的白熾燈和直管熒光燈,發展到鹵鎢燈、熒光高壓汞燈、高壓鈉燈、金屬鹵化物燈、緊湊型熒光燈、無極燈、LED燈等。
在照明設備中,燈具發展較為緩慢,在較長時間內,燈具的重要作用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近20年來,隨著新光源的快速發展,新的燈具也不斷出現,這些新燈具有如下共同的特點:
(1)隨著新光源的需要,研製了配套的燈具,如高壓鈉燈燈具、金屬鹵化物燈燈具。
(2)製造燈具的材料和加工工藝有質的飛躍。如反射面運用優質高純度鋁板做表面鍍膜燈先進的處理工藝,表面的反射率可高達88%至92%;燈具的漫射罩運用棱鏡鏡形塑膠板、乳白色防靜電丙烯酸樹脂板等材料,透射比高,防塵和抗老化性能好。
(3)合理的燈具設計和先進的設計手段,針對使用場所的空間狀態、環境條件和要求,確定燈具的配光類型,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確定反射面形狀,達到了很高的燈具效率。
(4)經過權威的燈具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測試,照明了燈具的性能符合標准,得出一套符合實際的照明計算參數,包括配光曲線、利用系數表等,供照明工程設計使用。
50年代以來出現的新光源,大都使用電感鎮流器。電感鎮流器工作穩定,質量較好,價格低廉,較受歡迎。但自身也存在很多缺點:
(1)自身功率損耗大;
(2)容易產生噪音;
(3)嚴重的頻閃效應有損視力;
(4)銅和硅鋼片材料損耗大,重量大;
(5)長期使用,有可能因溫度升得過高而導致火災;
在先進國家研製的高頻電子鎮流器推動下,經過1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電子鎮流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它比電感鎮流器有很多優點:
(1)節能效果好,在光通量輸出相同的情況下,可節電20%至25%;
(2)燈管在20至50kHz頻率下工作,消除了頻閃效應,發光穩定,對保護視力、降低視覺疲勞有益;
(3)消除了雜訊;
(4)降低了電源電壓偏移和波動對光通量的影響;
(5)可以實現熒光燈的調光。
隨著城市照明的發展,高新技術和高科技照明器材開始在城市照明工程上推廣應用,如激光照明、電腦探照燈、高空燈球、光纖照明系統、發光二極體光帶、無極熒光燈等,在城市照明工程領域得到應用,不僅收到了一般照明方法難以達到的照明效果,而且使城市照明的科技水平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照明設備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照明設計師在燈光設計時選擇的餘地大大增加,加上高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對城市照明設計將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五、方案的可行性因素
每一項工程的設計都有其一定的規律性,違背了這一事物的發展規律就會走許多彎路或達不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對於照明燈光的設計也是如此,它是燈光和藝術的有機結合,是將燈光與原有構景元素的巧妙安排,包括理性觀點和感性觀點。方案的可行性因素主要包括投資方、照明設計師構思與意圖及現場環境三個方面。
照明燈光設計在某種程度上不同於其他的設計,受投資的影響很大,滿足功能要求是最基本的。如何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夜晚的景觀燈光更美,就要受到投資規模的影響,而且隨著近年來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投資在照明燈光的實際應用中顯得更加重要。
照明設計師應全面了解照明對象的屬性、功能、環境、視點、外形特徵、風格等,特別是要了解照明設計師的創意、設計意圖、所要表現的內容、照明設計的相關圖紙等。對於不同屬性的對象,照明設計師如何用光、用燈、用色,達到什麼目的,表現什麼效果,則差別極大。照明燈光環境的定位,即空間關系,在確定亮度標准時必須與環境協調,要亮得恰到好處,並非越亮越好,要克服相互攀比的心理,避免只強調本照明對象,而不顧及周圍的光環境。
視點的定位,則是在分析有可能觀看照明燈光的若干個視點(遠、近、高、低、周邊四個方位)的基礎上,設定出主要視點和最佳視點,並由此出發,構思照明燈光的總體效果和具體方案。許多城市的照明都有其各自獨特的形態而成為這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築,它們以極強的識別性深深地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之中。作為照明設計師,在塑造其燈光時,無論採取什麼照明方法,都必須尊重和依據它的獨特形態,不僅用燈光語言表述它的存在,而且在夜幕下同樣在人們心中確立起它在白天享有的標志性地位:如果照明方法不當,扭曲了照明對象固有的形態,就會被評價為「敗筆」。
同時,照明燈光要體現景觀的風格,沒有風格就談不上個性,更談不上品位。有的照明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有的則富有現代氣息,有的表現為現代風范,有的則極具地方特色,而這些風格往往會在照明的形態和外表上通過多種設計手法充分表現出來;照明對象風格的不同,採取照明方法和手法也不盡相同。
現場環境包括照明對象背景的亮度、當地夜景照明的情況、當地人民對色彩的喜愛或偏好以及風俗習慣及電力供應情況等。
當然,影響城市照明設計的因素還有很多,如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理念等等,只要在城市照明設計前盡可能將各種因素考慮全面,就會給城市照明設計方案的制定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最終達到城市照明的理想效果。

Ⅷ 什麼是環境比

環境比:車行道外邊5m寬的帶狀區域內的平均水平照度與相鄰的5m寬車行道上平均水平照度之比

Ⅸ 照明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照明設計是環境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保證環境設計質量和設計構想最終實施的重要手段。版室內權環境的質量也與採光、照明的形式具有直接的關系。環境設計的各個領域及教學的各個環節均涉及到光對環境的影響,而照明設計則是室內空間設計及室外景觀設計(城市夜景)效果最直接的因素。並影響到色彩、造型、空間效果能否實現。因此,環境照明設計的教學是環境設計專業不可或缺的課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