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以丹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應該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內,你卻無動於衷,容毫不領情。
常常表示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這是一句詩,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全詩文是: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整首詩的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凋落的花願意和流水一起去漂泊,而流水對落花卻並不留戀。
(1)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是什麼歌擴展閱讀:
一、《封神演義》中也有提到此詩句。第十九回——且說妲己深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二、《初刻拍案驚奇》中也有提到此詩句。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三、《國色天香》作者吳敬所,此中也有提到這詩句。第八卷----貞低首微誦曰:「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網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2. 我以真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出自哪裡!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全文: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幾言諫父:「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2)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是什麼歌擴展閱讀
其他引用: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見世貞語意皆堅,垂淚嘆道:「唉!罷了,正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奴有從兄之意,兄卻如此無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態盡露,反招君笑,有何臉面為人,留得此畫又有何用,罷!不如與畫同盡,抹去世上恥笑。」
故事背景:
在元代,社會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書生的處境,從天上跌到地下。元代科舉一度中斷達七十餘年,終元之世,考試制度時興時輟。
這使許多士人失去進身之階,社會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現「九儒十丐」的說法。與此相聯系,譴責書生負心婚變的悲劇作品,逐漸失去了現實的針對性。
地位低下的書生,反成了同情的對象。所以元代戲曲里的書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闊拘謹,盡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為被鞭撻的對象。
到元代後期,人們對地位得不到改善的書生愈加憐惜,正面歌頌書生志誠的作品漸漸成為戲曲的主流。高明的《琵琶記》,以同情寬恕的態度,刻劃蔡伯喈的形象,正體現了當時的社會情態。
3.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 全詩是什麼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4. 「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下一句是什麼
這句最早出自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記》
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幾言諫父專——「這妮屬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意思是:
我以真心待世人,世人卻虛偽的待我。
直白地說意思是,你喜歡明月但明月不解風情,就是本來我一心向明月的,但是呢明月沒有照我卻照滿溝渠。喻自己很喜歡/很想做的事沒有得/做到,更無奈的是自己喜歡/想做到的人/事物卻做的更不好。
還可以解釋為:為什麼我心屬明月,而明月卻偏偏照著臭水溝、下水道。也就是說為什麼我看上的姑娘(或小伙),怎麼偏偏看上了其貌不揚的臭小子(丑丫頭)!當然,這是將月亮比作心上人說,或者也能把月亮比作心上的事物,而事物發展並不如意,照了溝渠,妄自辜負了自己的心意。
也可意為「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
5. 我本將心照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下一句是什麼
一、「我本將心照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下一句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意思:我一片真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誰知明月它不理我,反而照在溝渠上。這是一種比擬的手法,實際上指一個人的真心遭人冷落。
二、出自:
1、出自《清詩紀事》掃葉錄(第21冊),第15106頁,最後一行。
詳解:
第15106頁,最後一行,「曼殊和尚詩,余向嫌其妖冶。然佳處自不可沒,七絕佳句,如『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清風細雨紅泥寺』、『不見僧歸見燕歸,逢君別有傷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我本將心向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皆風神絕世」。詠馨按:此一段句讀多誤,應為「曼殊和尚詩,余向嫌其妖冶。然佳處自不可沒,七絕佳句,如『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清風細雨紅泥寺,不見僧歸見燕歸』、『逢君別有傷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我本將心向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皆風神絕世」。
註:曼殊和尚——蘇曼殊也,(1884~1918)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原名戩,字子谷,後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號。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代表作有《斷鴻零雁記》及《碎簪記》。翻譯過拜倫、雨果等人作品。曾三次出家。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2、出自元.高明《琵琶記》:
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
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3、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
卷三十六 東廊僧怠招魔 黑衣盜奸生殺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6. 我本將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 是哪首歌的歌詞
女聲的沒找到,只知道花兒樂隊唱過一首歌,有類似的歌詞
歌名《寂寞回啊寂寞》
歌詞:
曲終人散黃答昏後
歡樂漸變成傷口
別人都奔向溫柔
誰還陪我說笑愁
忘了從什麼時候
想愛的心不再有
本該習慣這般憂
可是寂寞啊寂寞又
拉著它的手
像左手拉右手
我本將心照明月
奈何它照渠溝
拉著它的手
像左手拉右手
孤單伴我睡夢中
誰在那裡為我停留
7. 我本將心照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可是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內心的失落感自然不言而喻。
出自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回
原文選段: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釋義:這個小女孩真是很沒有禮數,竟然用言語來頂撞我,我的言語卻不中聽了。孩子,你完全聽從自己丈夫的話,卻處處違背我這個老父親的叮囑,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可是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
(7)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是什麼歌擴展閱讀
一、其他文章的一些引用:
1、明末·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白話釋義:那個女子並沒有和杜郎有過約定,只是被他的一面之詞給哄騙了,這是她命該如此啊!只聽他的嘴上幾句話就當真了,說是經過這次的決定,就可以和杜郎相會了,算是了了夙願。正所謂: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2、瓊瑤《新月格格》第13章:驥遠在好幾張宣紙上,寫滿了相同的兩個句子:「本待將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二、作者簡介
高明(約1305~約1371),即高則誠,元代戲曲家。字則誠,號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業於縣人黃溍時,成古典名劇《琵琶記》。元代戲曲作家。曾任福建行省都事等職。高明為官清明練達,曾審理四明冤獄,郡中稱為神明。他能關心民間疾苦,不屈權勢,受到治下百姓愛戴,處州期滿離任時,百姓曾為他立碑。
8.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全詩是什麼
《琵琶記》
元代.高明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譯文:
入朝為田宿舍,晚上登上天子堂。
王侯將相本來不是天生的富貴種,貧窮人家的孩子發憤努力,也可以成為棟梁之材,好男兒應當發憤圖強。
如果不經住冬天那刺骨的嚴寒,梅花不會有撲鼻的香氣。
寒窗苦讀了十年,沒有人知道你的辛苦,等到你考中狀元,全天下的人都開始崇拜你。
本來把心全部奉獻給了明月,可是明月並不在意,卻獨獨照耀那沒有直覺的溝渠。
(8)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是什麼歌擴展閱讀: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表達詩人鬱郁不得志,報國無門,或胸中悲憤,而無所出,唯坐見民生凋敝,山河敗壞,心中苦悶思想感情。
《琵琶記》,元末南戲,高明撰。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譽為傳奇之祖的《琵琶記》,是我國古代戲曲中一部經典名著。主要講述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的愛情故事。
《琵琶行》中的趙五娘是一個極具悲劇性的人物,雖然她身背琵琶,上京尋到了丈夫,最終結果卻是和別人共侍一夫的結局,這對趙五娘顯然是不公平的,即使牛小姐長的美若天仙、知書達理但比起趙五娘來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
9. 有一首歌,歌詞里有「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首歌叫什麼名字啊
花兒樂隊的寂寞啊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