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五金照明 » 影視照明怎麼設置第一個燈具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影視照明怎麼設置第一個燈具

發布時間: 2021-02-21 17:48:34

⑴ 拍電影都需要什麼燈光設備

1、電影燈具通常分為常用燈具和效果燈具。常用燈具主要包括散光燈、聚光燈和背景幻燈等;效果燈具主要包括追光燈、水浪效果燈,雨雪效果器和閃電效果器等。此外,還有電瓶燈及其它燈具。

2、如果拍攝夜晚外景,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通常使用發電車,如不同期錄音,需要的功率小的話,可以用攜帶型發電機。

3、錄制聲音是和短片同期錄入通常都是獨立錄音,後期合成。現場錄音只錄對白(人聲),其他聲效一律後期采樣或者使用音效庫。但如果預算有限,可以現場錄音。後期配音(ADR)只有在現場環境太糟無法錄制的情況下使用。

4、輔助設備很多,如:黑旗,各種遮光道具,6*6 或者 12*12的金屬架配遮光布,c-stand,combo-stand,蘋果箱,high-hat等等。

(1)影視照明怎麼設置第一個燈具擴展閱讀

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⑵ 影視照明、閃光燈、攝影燈類LED燈具用的LED燈珠需要具備什麼特性

你好:
影視照明類LED燈具主要有:LED演播室燈;LED影視平板燈;回演播室燈光;無論是答LED演播室燈;LED影視平板燈;演播室燈光都應具有以下特徵:
1、1、體積下:LED影視燈體積相比於三基色燈具要小很多,能夠節約演播室的面積;
2、功率小,發光效率高:LED影視燈燈功率有100W、120W和200W,發光效率超過120lm/w;
3、耗電量低:同等照度下,LED影視燈相比傳統的光源節能70%以上,相比節能燈燈節能50%;
攝影類燈具可以分為:機頭燈、采訪燈、新聞燈、閃光燈
以上燈具用的led燈珠主要需要具備幾個特徵:
1、色溫准、色還原性好:LED影視燈色溫有3200K、4000K、5600K,色溫偏差僅為150K;顯色指數Ra≥90,甚至達到95以上。
2、熱量低:LED燈珠採用的是紅銅鍍銀支架,大尺寸散熱片設計,導熱優秀;採用大尺寸晶元封裝,光效更高,發熱更小。
3、LED燈珠採用硅樹脂封裝,不含硫、鉛等有害物質,材料可回收循環利用;安全性能高,光譜中沒有紫外線和紅外線,不會產生任何的熱量,也不會有輻射;
以上,希望能夠幫到您!

⑶ 舞台燈光怎麼設置

舞台燈光分什麼顏色舞台燈光和影視燈光的設計原則及布光技巧 一舞台燈光照明 舞台燈光照明大致分為劇場舞台燈光照明和綜藝晚會燈光照明,其特點主要是講求現場觀賞效果,往往具有一定的藝術主觀抽象性。 1.劇場舞台燈光照明 根據演出劇目的不同,對燈具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這里所說的劇場舞台的基本燈具配置是指基本能滿足一般的歌劇、舞劇、芭蕾、話劇、地方戲劇等演出需要。筒燈,也稱RAP燈,其構造是在圓筒內安裝鏡面燈泡或是在反光碗內安裝溴鎢燈泡,主要特性是能射出較固定的光束,光束角度寬窄多種,但光斑大小不能調整;天排燈、地排燈,大功率的散光燈,用來上下照射天幕用,要求光亮而均衡,照射面積大;成像燈或稱造型燈、橢球聚光燈,其光束角度有多種,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應用,主要特性是能如幻燈似的將光斑切割成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形狀,或投射出所需的各種圖案花紋,功率也有1KW、2KW等可選擇配置;還有應用越來越少的聚光燈,舞台上用的聚光燈是指燈前面使用平凸聚光鏡,這種燈具可以調節光斑大小,出來的光束比較集中,旁邊漫射的光線比較小,功率有0.5W~5KW多種,焦距有長、中、短之分,可以視射距的遠近按需選用。 舞台燈光照明用光多以定點光源為主,配以不同的顏色,以達到各種視覺效果。舞台燈光照明首先尊重的是人的肉眼,即充分考慮人們的觀賞習慣,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塑型。 2.綜藝晚會燈光照明 大型綜藝晚會是一種長久不衰的藝術形式,並且發展迅速,其形式越來越呈現多樣化,如春節晚會、各種專題性質的晚會、不同節日的紀念晚會等;從場面上看,越來越復雜化,有不同類型的演播廳、露天劇場、舞台、體育場和廣場等;從受眾方面看,層次越來越高,人數越來越多;從節目形式上看,有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綜藝晚會的燈光設計是在舞台燈光的基礎之上,融入很多新的元素,並使用先進照明用光器材,布光時更注意角度選擇的多樣性。在燈具的選擇上,綜藝晚會大都使用了先進的電腦燈,總體布光基本照度控制在800LX~1000LX范圍內,採用分區布光,前區照度在2000LX~2500LX范圍內,中區照度為1500LX~2000LX,後區照度為800LX~1000LX,而且光效的變化快速而多樣。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在於,為滿足電視轉播的需要,綜藝晚會用光還要考慮到光的顯色性是否與攝像機一致,不僅要適合人的肉眼觀看,還要滿足攝像機的拍攝要求。 二影視燈光照明 影視燈光大致分為電影燈光照明和電視節目燈光照明,其特點是多講求還原客觀自然光效,多追求光效真實性、合理性,布光時多考慮攝錄設備與光源的協調性。 1.電影燈光照明 電影燈光照明分為外景燈光照明和室內燈光照明。外景燈光照明一般要尊重自然光線的規律,盡量重現或適度補充自然光效;室內燈光照明則要求充分考慮感光材料的特性,依據膠片種類和感光度的不同使用照度和色溫適度的燈具。所選用的燈具以傳統燈具為主,但功率相對較大,光源色溫較高。同時還要注意感光材料的寬容度,嚴格控制光比。 2.電視節目燈光照明 電視節目燈光照明主要分為影視劇照明、演播室照明和電視新聞外景照明等方面。 (1)影視劇照明 影視劇照明同電影燈光照明比較接近,不同的是攝像機對於照度的適應范圍要弱,但對色溫的適應性要比膠片好一些。 (2)演播室照明 演播室照明作為特殊的塑型光效有著它自身的特點,即在確定布光方案前,要詳細了解所用攝錄設備的性能特點,並對播音員的面部特徵作分析研究,同時還要考慮其他造型手段(如發式、服裝面料和顏色等)對人物造型的影響,以便通過布光達到理想的畫面效果。背景光的亮度要低於人物光,與人物光的比例宜在1:1.5至1:2之間。在布光時要盡可能減少陰影,把多餘的光控制在播音員背後。在色彩運用上不要過深、過雜,宜用淺色調或中性色,色彩過重會影響播音員的服飾和形象,造成喧賓奪主。還要根據男女播音員的臉部特徵,確定主光燈位。若兩人的臉型差異較大,需分別設定主光,燈位的高低、角度要依人物臉型確定。主光是人物造型的主要光源,是塑造人物形象、體現人物輪廓和膚色氣質的光,燈的方位角度要依據人物的面向和臉部特徵而定。一般情況下,主光燈在播音員面向一邊。布光中女播音員的燈位不宜過高或過側,主光的位置一般在平行度的30°~50°,高度以坐姿時鼻影再偏下一點為佳。一般輔助光的影子不要過鼻樑,避免蝴蝶型鼻影,亮度與主光亮度的比例以2:1至2:1.5為宜。面光用來照射人物的正面,燈位一般在人物面部高度偏上,在機位上拋度的30°左右。也可採用雙燈面光,即先用柔光燈進行面部照明,再用小型燈加眼神光。輪廓光是用來勾畫人物線條和立體輪廓的光線,它能增強畫面的縱深感,突出人與景物空間層次,在人物造型上能體現發飾、肩部服裝的質感、立體感。其燈位一般在播音員背後上拋度45°~65°,

⑷ 使用室內影視燈的相機設置

相機ISO 100 快門速度1/125 F值11左右 看您需要自己調節 要眼孔模式,就是拍攝的時候只有內眼孔可以看的那種容
測光的話看您需要調
閃光燈多燈買來的時候應該有配引閃器吧,燈有光感可以一帶多燈的

⑸ 影視照明燈在不使用輔助器材時,影視照明燈的使用操作主要包含哪四項內容的調

你好,相關的影視器材使用一定要查看相關的使用說明書或者是咨詢售後工作人員。

⑹ 關於影視閃光燈的設置問題

太白是曝光過度,調節燈功率小點或收小光圈就行,看直方圖決定曝光量是 不是合適。

⑺ 影視拍攝照明一般選擇哪個公司方案

是拍攝照明一般選擇哪家公司發影視拍攝照明,選擇一家很好的公司拍二就可以了。

⑻ 影視燈光照明和攝影燈光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一、燈光。

有兩種含義:

1.影視教材攝影時負責燈光照明的人員;。

2.攝影棚或演播室內的照明設備。

二、布光

即攝影或攝像時運用人工照明的方法,利用各種照明器材,對被攝體布置不同距離的燈光,藉以獲得具有藝術感染力的攝影(象)效果。在電影電視中,常按照影視情境、場面調度和攝影(象)藝術的要求進行布光,以突出人物形象、烘托環境氣氛、使畫面富於造型表現力。在外景地攝影(象)時,對自然光常利用反光或遮光器材以調節光照,並輔以適當的人工照明。

三、用光

攝影造型主要手段之一,攝影用光可分為以下幾種:

正面光,即順光。指與攝影(象)機同一方向照明被攝體的光線。其影調層次輕淡細微。

側面光,即側光。從被攝體左右成90°的側面射來的光線。光線從被攝體左右靠前45°角的側面射來的光叫前側光;靠後45°角的側面射來的光叫後側光。側光反差強烈,有利於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質感。

背光,也叫逆光、輪廓光。從被攝體背後照射過來的光線,可使物體輪廓分明。

頂光,從被射體上方照下來的光線,產生濃重投影。

腳下光,也叫下反光。靠近被攝體向上照射的光線,它能造成人物的陰險感。

以上五種用光可單一用,也可數種合用,但必須以一種光為主。

四、光種

電影電視照明中所用光線的種類。按光源可分為自然光、人工光;按光線性質可分為散射光(軟光)、直射光(硬光);按光位可以分為順光、側光、側逆光、逆光、腳下光、頂光等;按造型作用可分為主光、副光(補助光)、過渡光、修飾光、背景光、眼神光、環境光、效果光等。

1.自然光

日光和天空的照明。在影視攝影(象)中常用自然光照明。自然光的特點是光照范圍大,普遍照度高,照明均勻,不受攝影(象)者意向控制。自然光由於時間、季節、氣候、地理條件的變化而受影響,在攝影實踐中除掌握自然光的光照強度、角度、光線性質變化外,還應掌握色溫變化的規律。

2.人工光

指燈光的照明。影視攝影(象)常用的白熾燈、碘鎢燈、鹵鎢燈、碳弧燈、鏑燈、氙燈等。人工光可適用各種照明的需要,既是棚內攝影(象)的主要光源,又可用作室外攝影(象)的輔助光或主光照明。人工光在光照的強度與范圍、顯色性等方面不如自然光,但在使用上卻有較多的優越性。利用人工光可以從容、自由地對景物進行造型處理;可以根據創作設想用燈光造成各種藝術效果;用作對自然光的補充時,可用於陰影部分照明,構成豐富的影調層次。此外,人工光可在任何場地應用,不受時空限制,可根據需要增減光的強度,可隨時調整色溫並校正其顯色性指數。人工光是影視攝影(象)中重要的造型表現條件之一。

3.直射光

又稱「硬光」。在被攝體上產生清晰投影的光線,如日光和聚光燈照明,其特點是:

有明顯的投射方向;

能在被攝體上面構成明亮部分和陰影部分及其投影;

能表達出被攝體的立體形狀、輪廓形式、表面結構;

易產生局部光斑;

能顯示時間性。

直射光造型性好、光感強,並能構成多種影調形式和確定明暗配置,一般多用作主光。

4.散射光

又稱「軟光」。在被攝體上不產生明顯投影的光線,其特點是:

沒有明顯的投射方向;

照明均勻,能用光調描繪對象的立體形態,層次細膩,效果柔和。

散光常用於輔助光、底子光、天生光。在內景拍攝中,常用紗網、鋼絲閱、白紙、反光傘、反光屏幕造成,或用機械控制,使光線擴散成為柔和的光。

5.混合光

自然光、人工光或不同色溫光源同時並用的照明光線。在攝影實踐中,混合光照明一般需經調整,統一色溫,以適應膠片彩色平衡的要求,使亮度平衡以調整影調明暗反差。在特殊條件下,也可利用混合光造成特定的光線效果,如某些夜景中藍色的日光及暖色的燈光等。

6.襯光

影視攝影(象)布光的方式之一,即打背光。這樣可以使演員和背景分開,從而克服畫面的二維空間性質,使其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感。這種方法多用於黑白片。彩色片中,若演員的服裝和背景的顏色一樣,也可以用,但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7.主光

畫面中主要的直射光。它是畫面構成的主要因素,用它來描繪被攝對象的主體形態和空間感,用它來造成光線效果,決定畫面的明暗對比。

無論是人物還是環境,都必須有一種主要光線來照明。由於主光投射的角度、方法、強弱和閃動的形式不同,才使畫面表現出不同時間、不同環境的氣氛。

一般主光照明的方式,都在被攝對象的正側面稍高的地方,這樣可以比較好地表現被攝對象的立體感和質感。

8.副主光

演員站在窗前,此時主光(代表太陽光)從窗外成逆光射來,那麼演員正面要有強光照明,以使演員臉部有一定的光亮度,這正面的強光,稱為「副主光」。

9.輔助光

亦稱「副光」,是指照在未被主光直射的陰影部的輔助光線。它對畫面陰暗關系起一種調節平衡作用。輔助光常用比較柔和的光線。

輔助光和主光之間的亮度大小比例影響畫面的明暗反差,光比的大小沒有固定的比例,要依具體情況而定。時間、環境、人物不同,光比也就不同,一般情況下,光比應在1∶2~1∶4之間。

演播室內條件好,攝影人員可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進行光線平衡,保持一定的亮度與一定的光比。

10.修飾光

亦稱「裝飾光」,即用於修飾被攝對象某一細部的光線。修飾光能美化形象,使整體形象更悅目、更富有造型表現力。修飾光的運用比較自由,它可從各種角度照明被攝對象需要修飾的部位,執行微妙的藝術任務。

修飾光多用較小的照明燈具,以便控制亮度和照明範圍。運用修飾光時常常要注意不顯露人工痕跡,不破壞整體效果。

11. 眼神光

即眼球對光源的反射,也是影視照明藝術刻畫人物精神面貌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一般通過人物正面輔助光即可得到眼神光效果。如情節提出了特定情緒,或人物外形有某些局限,則可以在攝影(象)機旁另放一小燈,或通過能夠專門打出眼神光而安裝在攝影機上的特製小燈來加以運用。。

12.效果光

表現特殊效果的光源或特定的環境、時間、氣候條件下的照明。效果光主要有兩種:。

一是自然效果光。如閃動的火花、雷雨之夜的閃電、森林晨曦的光束、室內門窗的投影或各種特殊環境的光影、光斑、色光等。

二是戲劇效果光。其作用一是再現特定的自然生活氣氛;二是與情節內容緊密結合時,可烘托情節或人物情緒。

五、追光。

用燈光跟運動對象的照明方式。

模擬舞台上的追光,採用高強度光源經聚光透鏡折射出較強光束,在拍攝舞蹈、花樣溜冰、古典戲劇和雜技時經常使用,可獲得較好的造型效果。追光可以追隨、停止或消失,其范圍可變大也可變小。電子光源的小型化、高感光度膠片和大光孔攝影機鏡頭的出現,電影中過去無法實現的追光效果現在也都能做到。。

在故事片或電視片中伴隨人物運動的一種效果光。

在新聞紀錄片中伴隨攝影(象)機運動的一種普通照明光。

六、遮光

利用工具設備擋掉不必要的光線。在外景拍攝中常用布幕或各種紗對景物、人物加以遮擋後重新布光,使被攝影物在造型上符合情節需要。有時是為了避免太陽直射的頂光;有的是為追求一種比較柔和的散射光效果。

在實景拍攝中,經常把一些不必要的直射陽光用各種布幕擋暗或擋掉,使之符合拍攝要求。在內景拍攝中,遮光則成了照明人員的一項基本功,有時對被攝對象稍加遮光修飾後,即可使畫面中的情調更為完美。

七、外景照明與內景照明

1.外景照明

戶外拍攝影視教材時利用自然光及人工光對人物、場景進行光線處理。外景照明有如下特點:

(1)太陽光與天空散光照明範圍廣,照度高;

(2)太陽以平等的光流投射到地面,照明均勻,同一地區的照度基本一致,景物的照明效果幾乎相同;

(3)被陽光照明的,陰暗界限分明,清晰有力,投影很實,投影效果不隨景物距離的變化而變化,只隨太陽高度的變化而變。

太陽光照明效果受大自然自身規律的支配,大氣層氣象的變化以及地球的自轉運動調節著太陽光的照明效果。。

外景照明的要點:

(1)全景鏡頭的光線以背景為主;

(2)中景鏡頭光線主要表現人物;

(3)近景與特寫鏡頭的拍攝。有兩種用光方法:一是選擇陽光的角度,人物可適當地錯位;另一種是利用頂光時間,擋掉自然光後用反光板或燈光來照明。注意此時人物眼神的表現,這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4)外景光線的處理必須注意影調的統一

2.內景照明

在攝影棚或演播室內用人工光對人物、場景進行光線處理。

其特點是運用人工光源模擬和再現生活中的自然光效。運用內景照明可創造典型環境,渲染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內景照明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可以用不同類型的燈,從不同角度和距離對人物、場景進行照明。

由於內景是多光源照明,易造成多種投影餘光,因此須遮擋多餘的光,做到光多而不相互干擾,燈多而投影不亂,畫面效果乾凈統一。

八、實景照明與局部照明

在真實的室內環境中進行光線處理。在原有自然光效基礎上布光或創造新的光線效果是實景照明的兩種類型。前者以自然光照明為主,人工光照明為輔;後者以人工光照明為主,自然光照明為輔。

實景照明的優點是可以獲得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畫面效果,還可以縮短影視教材的生產周期,節約經費。其不便之處是照明燈具安裝受場地限制,自然光的變化容易影響光線效果。布置實景照明時,應注意自然光與人工光的亮度平衡、色溫平衡以及天氣晴、陰的變化對室內光線的影響。

2. 局部照明

用人工光對被攝體的局部進行照明。有以下幾種情況:

強調和突出人物或景物的某一部分;

對景物或人物的局部進行修飾。

局部照明要注意與整體光線的關系,要處理得自然、合理、不露人工痕跡。

九、光線的設計、方向、分布與效果

1. 光線設計

為表現人物、場景造型和氣氛所制定的照明方案。光線設計應以生活中原有光效為依據,從稿本的情節內容出發,並結合被攝人物和場景的具體情況,設想出光線的造型和光線的氣氛。其內容包括:主要光線方向,色光的運用;人物主光和副光的亮度或照度之比;光線的性質(軟光或硬光);表現的時間(日景或夜景);景物亮度的設置以及光線的分布,最高亮度、最低亮度和基準亮度的控制點。光線設計是攝影(象)創作構思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攝影(象)造型、畫面影調和基調的重要因素。

2.光線方向

光源位置與拍攝方位之間所形成的光線照射角度。光源位置和拍攝方向兩者之一有所改變,都可認為是光線方向的改變。光線方向在立體空間中的變化是十分豐富的。光線的方向是景物造型的主要條件,在影視攝影(象)中又是鏡頭銜接的一個因素。

3.光線分布

景物的光線分布主要決定於光線的方向,不同的光線方向可以形成不同的光線分布,相同的光線方向照射不同的景物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光線分布。光源與景物之間有遮擋物以及局部照明都會影響光線分布。不同的光線分布可以產生不同的形態感和光線氣氛。

4.光線效果

泛指自然光和人工光在客觀環境里及畫面中所產生的各種效果。隨著光種、光線性質、光線角度、光線成分、光的強烈以及環境條件的不同,景物表現出明暗分布、明暗對比、明暗層次、光影形式、色彩等千差萬別的變化,這些變化即光線效果。自然環境里的一切光線效果,在攝影(象)畫面中都可能得到再現。攝影(象)師必須掌握各種光線條件下的光線效果特性及其造型可能性,在一定的創作意圖下,恰當地運用它,以高度的造型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塑造藝術形象。

十、基本照明方法

依據拍攝構思創造特定的光線效果,完成攝影(象)畫面構圖與造型任務的一般方法。包括對被攝體進行布光(照明),確定光位,測定光照強度,調整光比,糾正干擾等。基本步驟為:

確定主光的光位,對被攝體作初步造型;

配以輔助光來彌補主光不足之處,改進未被主光照明部分的造型;

為了區別主體與背景,增強被攝體的空間感,可運用輪廓光照明;

為了交代環境背景,突出和烘托被攝體,使用背景光處理背景;

被攝體局部,如服飾局部、發式等造型不理想或與整體不協調,可用修飾光作修飾照明,加強整體造型與形式美感。

十一、人物照明

1.人物照明的形式

正面光照明。即在拍攝對象的正面照明,可獲得平調畫面,人物像缺乏起伏感和立體感;

標准光照明。主光由人物的側面照明。使臉部有明顯的明暗層次,能表現人物的立體感、形態感,這是表現人物常用的照明方法。

側光照明。側光照明能鮮明地表現出人物的輪廓形態,突出臉部的皺紋,常用來表現人物的特定情緒。

剪影效果。燈光由後側或背逆方向照明。人物臉部全部處於陰影中,而人臉的四周呈現出亮的輪廓。如果背廓較高,則逆光照出剪影效果,後側光照出半剪影效果。

頂光與腳光。從人物的頭頂上部或腳部射向人臉的光線,可得頂光與腳光的效果。一般是醜化人的光,為造成某種特定情緒而運用。在影視教材中比較少見。

2.不同景別的人物照明

全景人物照明。主要是表現人物活動和事件發生的環境特點。處理全景光線時,要注意整個環境光線效果,人物與背景的對比,以及人物活動時光線的變化。

中景人物照明。主要是人物的手勢、動作。中景照明必須表現出人物的立體感與形態感,著重表現人物的姿態與動作,所以光線應從環境的描寫轉到人物上來。

近景人物照明。人物近照一般是通過人的臉部表情表現人物的精神狀態的內心活動的,因此近景照明必須著力描繪臉部的某些細節。

⑼ 影視照明技術與藝術是什麼

你好,影視照抄明技術與藝術,是一些大專院校里邊的專業學科。
主要培養,具備傳播學、影視藝術與技術基礎理論和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電視演播室、大型晚會、影視劇的燈光設計和使用的理論與技能,能夠從事舞台劇、影視劇、紀錄片、電視文藝節目、大型直播晚會、電視台的演播室、燈光設計繪圖繪表、影視劇照明與布光、電化教育、影視製作的照明設計、策劃管理和現場執行操作等工作。

⑽ 1、在影視作品中照明,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照明,是怎樣體現畫面的空間縱深感,物體的立體感和物體表面質感

影視照明在影視作品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不同的燈光 都將會大大改變影視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涵義不管是明暗 還是位置 強弱 色調 甚至是速度都能表現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影視拍攝如虎添翼,大量高科技手段的應用,輕而易舉地實現了過去很難想像的影像畫面,特別是電影膠片技術特性的提高以及電視攝像機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影視創作的空間更大,尤其是對照明光線技巧的施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和餘地。因為光線是攝影造型的主要元素。
具體而言,膠片性能的提高、數字和高清攝像機的出現以及先進燈光器材的普遍使用,使照明工作能輕而易舉地滿足拍攝的要求(滿足曝光)。那麼,這時的照明師該怎樣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手段達到影視作品更高的藝術追求和境界呢?本文就此略談一點個人見解。

一、端正態度,全面思維
電影電視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涵蓋了文學、戲劇、音樂、美術、化妝、服裝、道具、攝影及照明等門類,而且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部影視作品的誕生是各個專業部門緊密合作的結果,是各個部門藝術創作的集合。照明,作為這一綜合藝術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他在人物性格的塑造、環境氣氛的營造,畫面質量的提高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當代電影追求藝術效果的重要技術指標。這就要求照明師必須端正態度,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之所在,要通盤考慮,全面思維。因此在熟讀劇本、了解劇情方面要下大工夫,要花大氣力,同時要與導演,攝影和美術師進行充分的溝通,在拍攝前達成共識,並制定詳盡的照明工作計劃,准確地做好照明燈光器材的預算,完成好整部作品的燈光設計,精心地作好各種燈光器材、用材的准備,同時要與各部門、各工種之間密切配合,以保證照明工作在拍攝過程中安全,有序,有效地進行。

二、技術過硬,營造氣氛
熟練地掌握照明技術是照明師的基本要求;創造性地運用照明技巧,靈活巧妙地運用,控制光線,是照明師水平高低的真正體現,是照明師的核心本質。完成影視作品所要傳達的內容含義,並能因此打動人,感染人,教育人是照明師「運用」技術及藝術的特殊使命,因此照明師必須全面地掌握過硬的照明技術。這就要求照明師不斷地提高業務水平,掌握各種與照明技術相關的知識,並能熟練地加以運用。
眾所周知,「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光的世界將是黑暗的。光,為人們提供了了解物體表面與結構、外部形態,距離與色彩的條件,還使我們分清了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系。影視作品的創作當然也離不開光,影視拍攝就是將光線照射某一物體,使這個物體產生明暗關系,並將其記錄在電影膠片和電視磁帶上,在二維的平面畫面中創作出視覺三維的立體空間活動影像。這種在光與影的作用下出現的影像,影調的變化過程,就形成了攝影藝術產生的基礎。而影像、影調的不同變化,則表現出各自不同的效果,這個不同的效果,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看待事物的情緒與感覺。這就是藝術氣氛創造的基本依據。合理地運用光線的強弱、明暗、色彩等這些感染元素,就可以塑造出各種不同影像的藝術氣氛,從而傳達出作品所要表現的某種含義。
光,既能營造「燈火輝煌」的富麗景象,雲霧繚繞的「仙山境界」,也能布置成「陰森恐怖」的黑暗地獄;既能顯現溫馨的晨光、亦能表現寒冷的夜晚。通過光線對人物、事件、景物的藝術處理,或塑造,或歌頌,或暴露,或隱喻乃至批判。都會令表現物個性、層次更加分明,立體。當然有時某種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的畫面,也都是用光線有意刻畫描寫的。所以光線是攝影藝術創作中的「靈魂」,是營造氣氛的法寶。
光線的本質來源,來源於發光體,發光體投射到物體表面所形成的特殊狀態,作用於我的視覺後所帶給我們的各種聯想,是我們產生各種情緒變化的「罪魁禍首」。光線的運用來源於我們對大自然及對社會的細微觀察,獲取和利用。比如,自然界中時間、季節和氣候的變化會展現出千姿百態的景緻。照明師通過各種藝術手段對光線加以模擬和創造,亦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創造出一年四季的千姿百態的不同光效來,這里沒有一貫的公式可以參照,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可以界定,一定要從生活中仔細觀察,精心積累、認真總結並加以有效地提煉運用。這就是藝術作品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真諦。

三、合理運用,大膽創新
「合理運用,大膽創新」是照明師實現藝術創作的有效保證。「合理運用」是指在光線,色調,環境氣氛的運用上要符合實際,恰到好處,讓人看不出人為雕琢的痕跡來;「大膽創新」是指在強調氣氛的同時不受以往條框的束縛敢於打破常規,當然前提是要符合整個劇情的需要,如我在影片《紅櫻桃》中就應用了各種不同的光線效果,製造出了既符合時代背景又與人物內心活動相吻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來。
比如,在影片即將結束的一場戲里,蘇聯紅軍救出了女主人公楚楚。畫面表現的是:遠景------大廳、牆面、幾面俄式大窗。畫面楚楚坐在窗前,燈光設計中用了大型柔光屏,並提高了燈光的強度,光比很大。並將燈光位置適當降低,這樣相對柔和的陽光從窗外射進室內,在左側牆面折射出一道較低的投影,使楚楚的位置形成側逆光。室內大面積的暗光,與室外明媚的陽光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畫面傳達的信息是:陽光光線的低投射反映出的季節是冬季,而陽光的光線又告訴我們那是冬季里的一個晴天的早上。它預示著寒冬即將過去,戰爭即將結束,人們渴望的和平生活馬上就要到來了。此時濃重的影調氣氛給我們提供了太多太豐富的想像空間。照明,通過對光線的藝術處理發揮了任何別的藝術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到了預期的藝術效果。
例二:以往由於膠片及攝像機的技術原因(感光低,滿足曝光等),和我們認識的局限,在光線影調的處理上經常是--------光效單調,人物亮,景物也亮,人物暗,景物也暗,只能表現出景物的基本特徵和顏色本身,致使畫面平淡、缺乏真實與生動感。現在由於膠片及攝像機性能的提高,我們認識的進步,使製作技術愈加成熟,對光線的處理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和進步,在對人物與景物之間的亮度處理上亦有所區別。比如,在光線的運用中加一些亮或暗的點綴,會使整個畫面活起來,增強深度感,主體得到突出。這樣就打破了以往的影視畫面「亮而平」的老面孔。進一步講就是能亮的部分一定要亮起來,該暗的地方一定要暗下去。具體操作中,應在高性能攝像機及膠片的技術特性能保證「影調,層次」的情況下,根據劇情的需要大膽地拉大反差, 將明暗反差利用到技術上的最大值,製造出較大的光比,使人物的光線處理超出常規的定式,達到理想的視覺效果。電視劇《走向共和》的用光方法就採取了景物及人物的較大反差,製造出強質感的影調和凝重的氣氛,對於劇情的發展起了很好的烘托效果,對於反映沉重歷史題材的作品是很成功的嘗試。
長期的照明工作實踐使我體會到,光,是一種無從捉摸,也是不好把握的東西,如果照明師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良好的業務素質,尤其那種很到位的現場感覺,就不會採取合情理又有新意的光線處理方法。這就要求照明師不斷學習新知識、善於總結實踐經驗,積極接受國內外同行的先進技術和方法,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層面,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觀察生活、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四、大景取勢,小景取質
很多年來拍攝的宮庭場景,大多是在棚內搭建的。偌大的空間與實際的建築大小不相上下。早期的用光方法是用很多燈把景物全部打亮,雖看上去一清二楚,但卻缺少了真實宮殿應有的威嚴,氣勢和真實感,人工布置的痕跡顯而易見。現在由於燈光附件的引進和各種柔光材料的應用,使傳統的照明方法有了新的生命力。例如,用不同質地、反差、薄厚的柔光屏把光線加柔後,會把宮殿里不同角度的光線,不同質地的物體處理得柔和有致,不留任何死角,既可以達到一種近似年畫的表現效果,(顏色鮮艷而奪目)。有許多題材的片子適合這種年畫影調氣氛的處理。
近年來,我參與拍攝的電視片《走向共和》、《依天欽差》、《大清御使》則採用的是令一種的光線處理方法。我們根據作品所反映的時代背景特徵、人物特性,用主光模擬宮殿的真實光效,製造濃重的影調和較大的反差,光線從宮殿門窗外投射進宮殿內,這樣在燈具前加柔光片 (ARRL3032 3034),使光線均勻地散開卻不失柔和,用遮擋的方法擋掉上部的光線,製造出較明顯的門窗進光光效。光線和亮度從門窗向里延伸,縱深到帝王的龍椅及龍椅後的背景。由於門窗光線自然遮擋和人工遮擋的結合,使背景有了不同的亮度變化。完全模擬了自然光效,光線從門窗外依次循序漸進由最亮到漸暗,突出了宮殿的真實氛圍, 再在宮殿內設置少量的燈具和附件控制副光亮度,使反差比例符合劇情及人物的客觀需要,這樣就塑造出了凝重而逼真的影調來了。又由於室內燈光器材量少,騰出了更大的空間留給演員表演和導演的調度。
全景的光效更多應是完全模擬自然光線(陽光,陰雨等),這樣光效氣氛更加真實可信。這也是我近年所總結出的一條「基本定律」。從拍攝的角度看去,你會有種置身於宮殿內的感覺。這種光線的處理方法得到了專家的肯定。至於近景的拍攝,則要認真、講究,因為近景看得更加清楚,逼真。「講究」是指對畫面的層次,質感和韻味的追求。根據演員的不同情況對光線進行認真細致地修飾,使人物造型更加生動與豐滿,並准確傳達導演意圖。
總結多年來與諸位攝影師合作拍攝的成功經驗,對於光線的處理一定要: 全景取其勢,近景取其質。創造劇情需要的氣氛,實現影視照明在創作中所具有的繪畫功能和創造幻覺環境的特性。提升照明工作的重要性。

五、挑戰傳統,為我所用
光線的角度、方位、高低的不同運用,對環境氣氛及人物造型有著直接的影響。光位的高低在畫面里可以直接反映出時間及空間;光位低投影長,一般時間是早上或傍晚;或是冬季,光位低影子長,影子在地上,牆上的投影長短能直接表現出空間的大小。同樣作用在人物造型上即可起到美化作用,也可呈現醜化效果。如何處理好光效和人物造型的關系,主要看劇情對人物的要求。
在影片《橫空出事》中,我大多採用較高的光位,高光位有種自然、真實、硬朗的效果。在全景拍攝時有時用頂光,反映高原艱苦的自然工作條件。「兩彈一星」的功臣們在艱苦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他們是中國的驕傲,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我們在給予人物的光線時採用了捎高一些的側光的光位,處理上採取了較大反差,使人物造型生動而威嚴。極其符合時代特徵、人物身份和劇情對照明的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和先進照明器材的廣泛應用,照明工作的重點則放在了創造上,創造就是要標新立異,打破常規,方法除了全新的創造外,就是對以往的手法加以改革,調整,加以反向利用 。例如:以往我們不常使用的低角度照明光位也開始被合理使用了。它對消除人物面部陰影即可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在影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採用了大量的較低光位來處理不同的人物與不同的情節。這部片子反映的是家庭暴力題材,男主人公理應受到社會的譴責。人物的光線處理採用較低的光位和較柔和的光線,並加入一定的反差,人物的光線塑造是一種面目猙獰的感覺。但又不能等同於傳統的光線方法對反面人物腳光的處理,要把握好光線的「度」。而同樣的低角度光位用於女主人公的光線處理時,再加以一定的技術方法,又可以達到相反的造型效果了。比如,採用柔光照明消除人物臉上陰影及眼帶影,可使人物的皮膚更加細膩,再配合其他光位的光線,使人物的造型更加生動,從而激發觀眾對漂亮的弱女子受到家庭暴力摧殘的憐惜和憤恨的情緒。目前的廣告拍攝大量採用了這種方法,以柔和的光線消除了人物面部的瑕疵,給人以細膩美麗的視覺感受。因此有條件地挑戰傳統,改之為我所用是創新的另一種方法。

六、謙虛謹慎,博採眾長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使我們影視工作者有了更多的機會參與影視作品的拍攝,也有幸及時地接觸到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技術。本人通過多年來與國內著名攝影師的合作以及長期以來與國內外同行間的交流,不僅學到了許多新的創作方法,也學到了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做人品質。例如:同張黎拍攝影片《紅櫻桃》、《紅色戀人》,體會了創作之大氣;同遲小寧拍攝影片《葵花劫》,感受了創作之嚴謹;同甘露拍攝影片《我的兄弟姐妹》,感染了創作之朝氣,豐富了我照明工作方面的多種實踐積累。俄羅斯燈光師斯達斯(《這里黎明靜悄悄》的照明師)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和認真負責(在《紅櫻桃》影片中協助我工作)更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國內著名攝影師呂樂、張會軍等的博學和謙遜,給予了我藝術修養和業務素質潛移默化的影響。
多年來,筆者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地感受和思考,參與創作的影視作品基本上得到了同行們的肯定和好評。除此之外,我還不失時機地參加了專業院校的部分進修,注意理論水平的增強與提高。總之,在當今影視飛速發展變化的今天,充分運用現有技術進步的成果,運用思維和想像力進行創新是照明人員的首要課題,科技的進步對燈的用量可能會減少,但對照明師的藝術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因為視覺畫面是由光線繪畫來完成的。

影視照明角度與人物造型關系
在影視作品攝制中,照明光線投射到被攝人物身上,與攝影機鏡頭的光軸形成一個夾角,我們把它稱作為照明角度。不論是水平方向的照明角度,還是垂直高度的照明角度,均對被攝人物的畫面造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本文論述了照明角度的確定,水平方向照明角度和垂直高度照明角度的各個光位的造型效果,以及照明角度對人物造型處理的影響。

人物是影視作品中故事發生、發展的靈魂,畫面里呈現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是吸引觀眾視覺注意力和引發觀眾情感的關鍵。
人物造型在影視畫面中那些魔術般的、千變萬化的形象,如少女的純潔、小伙的瀟灑、老人的蒼桑、孩童的天真、壞人的醜陋、敵人的凶惡等等,畫面中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完全歸功於光的造型作用。
光,彷彿是神話中的人物「馬良」手中的畫筆,他賦予畫面里的人物不同的形象造型和性情各異的鮮活性格。畫面中截然不同的人物造型,自然在照明用光上不能千篇一律,在塑造畫面人物造型的照明用光中,照明角度的變化對畫面上的人物造型具有決定性影響。

一. 照明角度的界定
影視作品攝制時離不開照明燈具,任何一盞照明燈具都是點光源,它在拍攝現場相對被照明的人物具有一個三維空間位置,這個空間位置我們把它稱為照明角度,照明角度包含有水平照明方向、垂直照明高度和照明距離。照明距離僅對照明光線強度有所影響,對人物光影造型的塑造影響不大,故不作論述。

1.水平方向照明角度
圖1以極坐標來表明水平光線和垂直光線的照明角度。圖1中A圖,為水平面(即橫面)照明角度的設定圖,光位12設置的攝影機對著人物,這一光位的光線與鏡頭光軸重合,其照明角度為零度,成為標準的正面光(即順光),然後每隔30°角設置一個光位。光位l的光線照明角度為30°,光位2為60°,光位3為90°,光位4為l20°,光位5為150°,光位6為180°。同樣,在攝影機左側的180°內,設置的光位11、光位10、光位9……,都與右側光位是對等的照明角度。
例如,光位1和光位2,其光線的方向都稱為側順光,但是標準的側順光(即塑型光)的照明角度為45°左右。這一照明角度,正是我們通常說的「光從45°角而來」的原因。
2.垂直高度照明角度
圖1中B圖,為垂直面照明角度設定圖,光線在攝影機鏡頭光軸上方或下方,與鏡頭光軸形成一個垂直面的夾角。其角度的大小仍然以極坐標的刻度為例,以鏡頭光軸為基準,每隔30°角設置一個光位。如光位1為垂直面30°角,光位2為垂直面60°角,光位3為垂直面90°,其餘的光位角度數依此類推,直到180°為止。鏡頭光軸上方五個光位(即1、2、3、4、5光位)形成頂光。鏡頭光軸下方的光位角度,與上方的垂直面光位角度相對應,直到180°為止,在鏡頭光軸下方的五個光位(即7、8、9、10、11光位)形成腳光。
我們這樣細致地劃分照明角度的原因是為什麼?因為,在拍攝現場光線照明人物時,其畫面中的人物造型塑造的優劣程度,與光線的投射角有極大的關系,為了找到合適的照明角度值,就必須有一個科學的計量標准,這種劃分的方法也就成了核對照明角度的依據。如果把這一技術方法靈活地用在照明布光中,雖然不需要用角度尺去測量光線投射角度,但照明角度的概念會指導我們去調度光位角度和使用照明光線,以及運用每個照明角度的造型特點去有效地塑造人物造型。
從上述照明角度的劃分中可以看出,水平面角度的形成,主要依靠光線的投射方向,而垂直面角度的確定,卻依靠光線的不同高度來形成。由此可知,每一光位的照明角度包含著兩個坐標:即光線的水平方向和光線的垂直高度。

二. 水平方向照明角度與人物造型效果
水平照明角度即光線照射到被攝體的光線方向,這是以攝影機鏡頭光軸對著被攝體而言。假如,攝影機正好對著人物的正面,其水平光線方向是按鏡頭光軸為基準來劃分的,光線則將圍繞人物產生不同角度的照明光位與人物造型光效。
圖1中A圖,光線圍繞著被攝體做0°至的360°照射,可劃分出十二個照明光位,表明水平光線方向所產生的光線效果。下面就這些光位的造型作用,敘述如下:
1.光位12(0°角)稱為順光光位,在這個照明角度照明,被攝人物受到均勻的正面光線的照明,使對象表面結構和質感趨於柔和,被攝人物的影子直接投向身後而被遮擋。如果採用軟光作正面光照明人物面部,可以掩飾皮膚的皺紋和鬆弛感,隱沒那些凸凹不平的質感,使人物顯得年輕。這種光線能較好地反映被攝體的固有顏色,起到平塗的色彩效果。順光光位照射的人物,輪廓是灰暗的而表達不清晰。因此,對於畫面中縱深透視和空間立體感的處理,它遠不如其它光線,在光線處理上,常將低亮度的順光用作人物的輔助光,能起到良好的輔助造型效果。
2.光位1和光位2(30°角和60°角)稱為側順光光位,照明時大多以45°角左右來照明被攝人物,使人體表面能呈現較大的亮面和較小的暗面,使人物形象產生明暗變化,表現出外部結構和表面質感,是塑造人物立體形態的最佳光線。側順光大多採用硬光照明,常作為人物的主光照明,它具有明確的光線方向,和明顯的投影,能起到主導光線方向和照明總角度的造型作用。
3.光位3(90°角)稱為側光光位,照明中大多以90°角投射光線,從側面來照明被攝人物,在人物表面產生明顯的亮面與暗面,有較強的表達人物立體形態和表面質感的造型能力。如果側光以硬光的光線性質,作為照明人物的主光,有可能使人物正面產生明暗各半的明暗反差,不利於美化人物形象,這時可以將側光光位移向70°-80°角之間照明,就會表現出理想的主光照明效果,更加突出人物面部的立體感和剛健的造型效果。在側光的照明下,能明顯突出具有人物性格特徵的臉部皺紋和身體肌肉的凸起特徵。
4.光位4和光位5(120°角和150°角)稱為側逆光光位,標准照明角度為135°角,即從被攝人物側背後投射照明光線。它可以使人物的受光一側產生一條較亮的輪廓線,突出人體的立體形態和景物的空氣透視。側逆光照明角度,再加之正面輔助光照明,可以拍攝出非常美麗的人物近景或特寫景別的畫面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