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明月是什麼意思
這句應該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意思是我對別人一片傾心,但無奈的是對方的真心卻另有所屬。
這是一句流傳很廣的詩句,在文學作品中被引用過太多次了,連窮搖小說中都有。並且已經有很多版本,所以很難考證那個才是原版。
但從能夠查到的出處,按出現的時間順序,應該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記》最早。網上有帖子說最早的出處是《封神演義》,但《封神演義》為明代天啟年間所作,而《琵琶記》卻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記》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記》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齊澣的詩中有「將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懷」的說法,這不能算。
以下為引語:
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封神演義》第十九回——且說妲已深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見世貞語意皆堅,垂淚嘆道:「唉!罷了,正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奴有從兄之意,兄卻如此無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態盡露,反招君笑,有何臉面為人,留得此畫又有何用,罷!不如與畫同盡,抹去世上恥笑。」
② 我本將心照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是什麼意思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這句話出自於元末戲曲作家高明創作的《琵琶記》第三十一回:「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白話譯文:這個孩子很是無理,竟然用言語才沖撞於我,我的言語卻不中聽了。孩子啊,你出嫁後,完全聽丈夫的話,甚至是認為丈夫的話句句都是好聽的,對於父親的話則越來越覺得不在乎,懊惱悔恨我的孩子見識淡薄,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
(2)吾將吾心照明月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相關引用:
1、明代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第十九回——且說妲己深恨:「這等匹夫!輕視人到這樣。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粉身碎骨,才能消我的恨!」
2、明代吳敬所《國色天香》第八卷貞低首微誦曰:「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3、元末明初作家施惠《幽閨記》第三十七出——(末、丑上)指望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個中一段姻緣事,對面相逢總不知。老爺、老夫人,官媒婆、院子叩頭。
4、現代瓊瑤《新月格格》第13章——驥遠在好幾張宣紙上,寫滿了相同的兩個句子:「本待將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③ 我欲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具體含義
這句最早出來自元代高源明所著的《琵琶記》
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幾言諫父——「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意思是:
我以真心待世人,世人卻虛偽的待我。
直白地說意思是,你喜歡明月但明月不解風情,就是本來我一心向明月的,但是呢明月沒有照我卻照滿溝渠。喻自己很喜歡/很想做的事沒有得/做到,更無奈的是自己喜歡/想做到的人/事物卻做的更不好。
也可意為「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
也是網路知道里的
我倒,跟樓上重復了,隨便了
④ 我本將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 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是他一心忠誠於某人,為某人不斷努力貢獻。可是,無奈某人卻誤會了他的一番努力,根本不是那麼看待他。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這里的明月既可以比作人,也可以比作事物,引申寓意為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形容自己自己很喜歡很想做的事沒有得到或做到,事情發展並不如意,照了溝渠,妄自辜負了自己的心意。
(4)吾將吾心照明月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琵琶記》的經典名句,品處世箴言,看人生百態。
1、渾濁不分鰱共鯉,水清方見兩般魚。
語出明·高明《琵琶記·第十九回》。比喻在混亂的環境中,難分真偽、是非。一旦澄清,真偽、是非自然分明。
2、休道朝中太師威如火,更有路上口似碑。
語出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回》。此以比喻修辭法形象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靠權勢是壓服不了人民的,人民的評論便是一座座碑石,功過是非皆在其上。其意是強調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違、民意大於威權。
3、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語出明·高明《琵琶記·第十回》。種:生物傳代繁殖的物質。全句意為:當將帥、做宰相的並不是天生的,男兒應當奮發努力、自強不息。
⑤ 詞,吾心照明月,明月照溝渠,源出何處何解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七言絕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⑥ 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什麼意思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詩句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意思:十年寒窗苦讀時無人問津,一旦中了科舉就揚名天下。我本來把一片心意託付給明月,沒想到明月卻只照亮了溝渠。
(6)吾將吾心照明月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琵琶記》,是中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典名著,被譽為「傳奇之祖」。全劇共四十二出,敘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全劇典雅,完整,生動,濃郁,顯示了文人的細膩目光和酣暢手法,是高度發達的中國抒情文學與戲劇藝術的結合。
《琵琶記》總體上看,作者主觀希望「為文人立心」,宣傳忠孝君臣的封建道德。但其思想內容比較復雜:表明封建社會忠孝難以兩全,在「全忠全孝」的同時又有一定批判。
在宣傳封建道德時,對於當時的黑暗現實也有所批判,暴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如牛丞相的專橫,地方官的腐敗。一方面要宣傳封建道德,一方面要把戲寫的動人。
《琵琶記》的結構布置最為人稱道。《琵琶記》是雙線結構。一條線是蔡伯喈上京考試入贅牛府;一條線是趙五娘在家,奉養公婆。
在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中,有許多劇本都是雙線結構,但在這些雙線結構中,所組成的兩個故事,有許多是互不相關的,它們不能彼此促進,互為增輝。而《琵琶記》的雙線結構不同,它們共同敷演一家的故事,共同表演一個主題。
兩條線索交錯發展,對比排列,產生了強烈的悲劇效果和巨大的藝術感染力。作者把蔡伯喈在牛府的生活和趙五娘在家鄉的苦難景象交錯演出,形成強烈對比。
《成婚》與《食糠》,《彈琴》與《嘗葯》,《築墳》與《賞月》,以及《寫真》,都是寫的很成功的篇章。對比的寫法突出了戲劇沖突,加強了悲劇的氣氛。
⑦ 吾心照明月,明月照溝渠。此詞出自何人手,何解
這應該是一首詩吧!七言絕句而來的。七言絕句出自《清詩紀事》掃葉錄(第21冊)
原文應該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