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家认为家装词典里应该都有那些内容呢
1.装饰公司
2.营业执照
3.资质证书及等级
4.直营店及加盟店
5.家装
6.四代家装
7.软装饰
8.设计师
9.高技派内
10.光亮派
11.白色派
12.新洛可可容派
13.风格派
14.超现实派
15.解构主义
16.装饰艺术派
第二节合同术语
1.甲方
2.乙方
3.付款方式
4.违约责任
5.补充条款
6.项目变更
7.分阶段验收
8.工期定额
9.工日
10.工程过丰
11.竣工验收
12.隐蔽工程
13.全包方式
14.包清工方式
15.半包方式
16.电气竣工图
第三节 预算术语
1.概算指标
2.概算定额
3.施工图预算
4.设计概算
5.预算定额
6.延米
7.房屋使用面积
8.房屋建筑面权
9.房屋的产权面积
10.房屋预测面积
11.房屋实测面积
12.套内房屋使用面积
13.套内墙体面积
14.套内阳台建筑面积
15.共有建筑面积(公有建筑面积)
16.直接费
17.间接费
……
第三章 施工工法
『贰』 家装风格的区分
度娘在这方面还是做很好的。家装的风格那么多。自己去看嘛。一两句怎么说的清楚呢!~~
『叁』 戴子在新华字典的哪一页。装修。
自己去查一下吧。不一样的版本号也在不同的页面上。
『肆』 大家有人用小6的么,Nokia6120C,交流下大家装了些什么软件啊发音词典有人找到么
不建议你在这里讨论这样的问题。
给你一个好去处,“塞班智能手机论坛”这个论坛里都是S60系统的手机,你可以去哪里于大家讨论,并且这里还有很多主题、软件、视频、电子书、铃声等资源下载.
『伍』 我家装了个有道词典原来鼠标放在哪里机会翻译现在怎么不会了
可能是设置出问题了 是不是没有打开取词和画句呀
不过 我还是建议你改用爱词霸(也就是金山词霸)比较好 有道翻译句子的很多不正确
『陆』 建筑装饰与建筑装修的区别
1.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随处可见
首先从“建筑装饰”这一术语谈起。建筑装饰是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建筑物内外空间达到一定的功能、环境、质量要求,经过设计、施工,对建筑物内部和外表进行修饰美化的工程建筑活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系全国性法人行业社团,以“建筑装饰”标明了行业类别;《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以“建筑装饰”明确了适用范围,“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工程”,以及由“建筑装饰”细分出来的“住宅装饰”等一系列术语,均以“建筑装饰”为源头,顺理成章,表达准确。可以说“建筑装饰”是建筑装饰行业第一基本术语。
然而,就在“建筑装饰”、“住宅装饰”这些术语被广泛认同正常使用的同时,有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如“装修”、“装潢”、“家装”、“家居”、“家庭装饰”、“家居装修”等等,经常与“建筑装饰”、“住宅装饰”混用、并用,甚至取而代之。这些概念在企业名称中,在建材展销会上,在电视生活频道里,在报纸“家居”栏目下随处可见。下面边举实例边指出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规范行业术语的必要性。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企业名称,按说除了冠名不同外,均应叫“建筑装饰工程公司”或简称“装饰工程公司”。但是有的叫“建筑装潢工程公司”;有的叫“装修工程公司”;还有的叫“装饰装修工程公司”……。如此不同是因为业务范围不同?抑或是建筑装饰行业内有“装饰”、“装潢”、“装修”之分?实际上就是一个原因:行业内没有术语标准,概念模糊,使用随意。由于一些企业从名称上就没有纳入“建筑装饰”的轨道,《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标准和法规,不能得到全面贯彻。许多建筑装饰给结构和消防安全留下隐患,甚至造成危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管理,而行业术语使用不规范,是实施统一管理的一大障碍。
在建筑装饰材料展销会上,以及印刷的销售广告上,常看到“装修材料”、“装潢五金”、“装潢配件”等与会标不相一致的概念,难道建筑装饰材料中包含着这许多材料?问题依然是概念模糊,术语使用无章可循。
这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出现最多的地方是报纸以“建筑装饰”、“住宅装饰”为内容的“家居”或“家装”这类专栏。何为“家居”?某日报“美好家居”专栏在征文启事中说:家居,是“一人天地”,是“两人世界”,是“三口之家的乐园”。从使用上看,是指家庭住所或居住环境。可是一翻词典,“家居”的词义竟是“没有就业,在家里闲住”!那么,何为“家装”呢?词典上没有这个词,显然是“家庭装饰”或“家居装修”的简化。“家装”、“家庭装饰”以及“家居装修”都是相对宾馆、饭店、歌舞厅等公共场所装饰而言。其中“家居装修”,因为“家居”概念错误,这个术语不能成立;而“家庭装饰”在概念上也有错误:“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装饰”的载体是建筑,是住宅,是家,而不是“家庭”,所以“家庭装饰”这个术语也讲不通。再看专栏内的文章,有时,同一版面相邻的两篇文章,这篇题目是“家居装饰”,另一篇题目却是“家居装修”;有时文章的题目是“装饰”,内容却是“装修”或“装潢”,或者“装修”、“装潢”交替使用;还有时,文章开头提“装饰装修”,后来变成“装修装饰”……这些概念连作者,编者都莫衷一是,读者又当如何理解呢?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专业书刊在术语使用上也不够注意,来文照登,没有把住关。例如《装饰名品》1998年第3期中登了一则广告,文字不长,但是将“装饰”、“装潢”、“装修”几个带“装”字的概念都用上了。“北京××装饰有限公司从事室内外的装饰装潢工程……所承担的装饰工程深受广大客户信任……吸取了国外的装饰构思,在装修方面有独特之处……。”企业名称是“装饰”公司,从事的却是“装饰装潢”工程;从事“装饰装潢”工程,却只有“装饰”工程深受广大客户信任;吸取了国外“装饰”构思,却在“装修”方面有独特之处。这本来用“建筑装饰”一个术语就能说明的问题,为何要弄得这样复杂呢?试想以这样的语言或文字进行国际交流,如何翻译?怎样解释?
提出“装修”,原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曾将“门窗及装修工程”划分为一个分部工程。这是“装修工程”的出处,也是过去使用“装修”一词的根由。1988年《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将“门窗工程”划分为一个分部工程,将“装修工程”与“装饰工程”合并为一个分部工程,统称“装饰工程”。自此,“装修”一词随着“装修工程”的取消,已被“装饰”取代。可是,至今“装修”一词仍在使用,不知使用者是沿袭原来的概念,还是将“装修”与“装饰”混为同一概念?
至于“装潢”,原指裱褙字画,对商品、器物外表进行装饰,以及商业美术广告画等等,这个概念至今依然存在。应该看到,“装潢”追求的是纯美学的艺术价值,而建筑装饰注重的是施工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两者区别是很大的。因此,将“装潢”的含意扩展到“建筑装饰“是不准确的。
上述种种模糊不清的概念,就象违章建筑,有“官搭”,有“私建”,处在“建筑装饰”这些“正规建筑”周围,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规范建筑装饰术语,就是要象拆除违章建筑一样,摒除那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概念,将“建筑装饰”这样的术语做为法定术语确定下来。
2.将方言、土语当作术语使用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语言存在差异。用于建筑装饰上的词汇,存在着同一事物文字表达不同的情况。例如,香港、深圳、广州一些南方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单位,在文件中常使用“索色”、“批荡”、“扪布”、“地台”、“企身”、“云石”、“清镜”等词汇。北方同行看了,不是“猜谜”,就是得找翻译,否则不敢冒然确认。同样,北方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单位常使用的一些词汇,南方同行也有难以确认的。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南方、北方,管理、设计、施工、材料需要一体化。随着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的装饰市场与内地的装饰市场也需要进一步融通。行业术语应选择那些含义准确、在行业中流行并得到广泛认同的词汇。将某一范围内使用的方言、土语作为术语使用,有碍于交流,有碍于行业发展。
3.将俗语、外来语拿来就当作术语
在现通用的建筑装饰术语中,不乏形象而准确、被人们叫响并认同的俗语,也有一些经过定型的外来语或者是外语的译音。随着建筑装饰设计构思、施工工艺、材料、设备不断更新、引进,一些新的词汇还会不断涌现。
由俗语到术语,要经得起推敲,要经过流行到定型。如果拿来就用,即便叫响了,也难得到广泛认同。例如,“跑马廊”,也称“走马廊”,系由俗语而来,已经使用多年并被写到书上。但是,细琢磨起来,设在现代化大厅内的走廊,明明是为人而设,却说“跑马”、“走马”,实在不妥。再如“玻璃栏河”,有的书籍将它作为一个术语,作为以玻璃做栏板的护栏的统称。可是它只突出了其中一种材料,没有从构造上、功能上加以概括,而且在各种类型的护栏中,它只是其中一种,显然不够准确,也不够通俗。此外,象“筒子口”、“贴脸”、“瓷活”、“磨退”等天津装饰企业常用的术语,也都是由俗语而来,同样经不起推敲,也就是说不够准确,不够科学,不能使所有业内人员一看便知是工程的什么部位,什么工艺,这些术语都需要重新斟酌选用其他词汇。
用外来语或外语译音做术语,有碍于理解和交流。如“马赛克”,叫了多少年,多数人不知道它是什么。现在改叫“陶瓷锦砖”,既标明了材质,又很形象,使人一目了然。这个思路应该肯定下来。近年来由国外引进的一种仿石装饰材料,广告上称“可丽耐”,由于名称生僻,使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按“马赛克”改名的思路,将“可丽耐”改成体现材质特点、形象、简练的名称,不仅有利于该产品的推广应用,也有利于设计、施工与建材销售等单位之间的交流。因此,对于进口材料,乃至引进技术不宜把国外的叫法或译音拿来就用,最好要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
『柒』 装潢和装璜两个词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在一些城市的大街上很多人把“装潢商店”写成了“装璜商店”。有一些出版回物也是“装潢答”、“装璜”混用。一些词典对此词的解释也相当混乱。有的认为“装潢”、“装璜”可通用,有的则否,令人莫衷一是。现在我们就来明确一下这个词到底应该怎么写。
“装”字的一个义项是装饰。“潢”,原来是染纸的意思。后与“装”搭配成“装潢”,意思有二:
1、装饰物品使美观(原只指书画,今已不限)。如“装潢门面”,“墙上挂着红木镜框装潢起来的名画”。
2、物品的装饰。如“这个茶叶罐的装潢很讲究”。
“装潢”一般用作动词,也有转成为抽象名词。而“璜”,原为一种半壁形的玉,是物质名词。“装璜”如作动词,就很难解释得通。
《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原把“装潢”、“装璜”两个词并列在一起注解,修订本则已改正,把“装璜”一词一笔勾销了。
跟装潢近义的词语还有“装裱”(裱褙书画并装上轴子等。)、“装饰”(在身体或物体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修”(在房屋工程上抹面、粉刷并安装门窗、水电等设备。)、“装祯”(书画、书刊的装潢设计)等等。
『捌』 家装中的五金指的是什么
五金件按照来使用功能可自以分为普通五金类和特殊五金类。普通五金类按照设置的方式分为铰链、滑轨、锁具、钉、板托、拉手、吊、门吸、衣钩、碰卡、碰珠、板销等。特殊五金类按设置方式分为厨房挂件类和浴室五金类。按照用途来说家具五金系列、有门用五金系列、卫浴五金系列等。
『玖』 建筑装饰和装修有区别吗
1.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随处可见 首先从“建筑装饰”这一术语谈起。建筑装饰是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建筑物内外空间达到一定的功能、环境、质量要求,经过设计、施工,对建筑物内部和外表进行修饰美化的工程建筑活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系全国性法人行业社团,以“建筑装饰”标明了行业类别;《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以“建筑装饰”明确了适用范围,“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工程”,以及由“建筑装饰”细分出来的“住宅装饰”等一系列术语,均以“建筑装饰”为源头,顺理成章,表达准确。可以说“建筑装饰”是建筑装饰行业第一基本术语。 然而,就在“建筑装饰”、“住宅装饰”这些术语被广泛认同正常使用的同时,有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如“装修”、“装潢”、“家装”、“家居”、“家庭装饰”、“家居装修”等等,经常与“建筑装饰”、“住宅装饰”混用、并用,甚至取而代之。这些概念在企业名称中,在建材展销会上,在电视生活频道里,在报纸“家居”栏目下随处可见。下面边举实例边指出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规范行业术语的必要性。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企业名称,按说除了冠名不同外,均应叫“建筑装饰工程公司”或简称“装饰工程公司”。但是有的叫“建筑装潢工程公司”;有的叫“装修工程公司”;还有的叫“装饰装修工程公司”……。如此不同是因为业务范围不同?抑或是建筑装饰行业内有“装饰”、“装潢”、“装修”之分?实际上就是一个原因:行业内没有术语标准,概念模糊,使用随意。由于一些企业从名称上就没有纳入“建筑装饰”的轨道,《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标准和法规,不能得到全面贯彻。许多建筑装饰给结构和消防安全留下隐患,甚至造成危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管理,而行业术语使用不规范,是实施统一管理的一大障碍。 在建筑装饰材料展销会上,以及印刷的销售广告上,常看到“装修材料”、“装潢五金”、“装潢配件”等与会标不相一致的概念,难道建筑装饰材料中包含着这许多材料?问题依然是概念模糊,术语使用无章可循。 这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出现最多的地方是报纸以“建筑装饰”、“住宅装饰”为内容的“家居”或“家装”这类专栏。何为“家居”?某日报“美好家居”专栏在征文启事中说:家居,是“一人天地”,是“两人世界”,是“三口之家的乐园”。从使用上看,是指家庭住所或居住环境。可是一翻词典,“家居”的词义竟是“没有就业,在家里闲住”!那么,何为“家装”呢?词典上没有这个词,显然是“家庭装饰”或“家居装修”的简化。“家装”、“家庭装饰”以及“家居装修”都是相对宾馆、饭店、歌舞厅等公共场所装饰而言。其中“家居装修”,因为“家居”概念错误,这个术语不能成立;而“家庭装饰”在概念上也有错误:“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装饰”的载体是建筑,是住宅,是家,而不是“家庭”,所以“家庭装饰”这个术语也讲不通。再看专栏内的文章,有时,同一版面相邻的两篇文章,这篇题目是“家居装饰”,另一篇题目却是“家居装修”;有时文章的题目是“装饰”,内容却是“装修”或“装潢”,或者“装修”、“装潢”交替使用;还有时,文章开头提“装饰装修”,后来变成“装修装饰”……这些概念连作者,编者都莫衷一是,读者又当如何理解呢?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专业书刊在术语使用上也不够注意,来文照登,没有把住关。例如《装饰名品》1998年第3期中登了一则广告,文字不长,但是将“装饰”、“装潢”、“装修”几个带“装”字的概念都用上了。“北京××装饰有限公司从事室内外的装饰装潢工程……所承担的装饰工程深受广大客户信任……吸取了国外的装饰构思,在装修方面有独特之处……。”企业名称是“装饰”公司,从事的却是“装饰装潢”工程;从事“装饰装潢”工程,却只有“装饰”工程深受广大客户信任;吸取了国外“装饰”构思,却在“装修”方面有独特之处。这本来用“建筑装饰”一个术语就能说明的问题,为何要弄得这样复杂呢?试想以这样的语言或文字进行国际交流,如何翻译?怎样解释? 提出“装修”,原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曾将“门窗及装修工程”划分为一个分部工程。这是“装修工程”的出处,也是过去使用“装修”一词的根由。1988年《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将“门窗工程”划分为一个分部工程,将“装修工程”与“装饰工程”合并为一个分部工程,统称“装饰工程”。自此,“装修”一词随着“装修工程”的取消,已被“装饰”取代。可是,至今“装修”一词仍在使用,不知使用者是沿袭原来的概念,还是将“装修”与“装饰”混为同一概念? 至于“装潢”,原指裱褙字画,对商品、器物外表进行装饰,以及商业美术广告画等等,这个概念至今依然存在。应该看到,“装潢”追求的是纯美学的艺术价值,而建筑装饰注重的是施工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两者区别是很大的。因此,将“装潢”的含意扩展到“建筑装饰“是不准确的。 上述种种模糊不清的概念,就象违章建筑,有“官搭”,有“私建”,处在“建筑装饰”这些“正规建筑”周围,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规范建筑装饰术语,就是要象拆除违章建筑一样,摒除那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概念,将“建筑装饰”这样的术语做为法定术语确定下来。 2.将方言、土语当作术语使用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语言存在差异。用于建筑装饰上的词汇,存在着同一事物文字表达不同的情况。例如,香港、深圳、广州一些南方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单位,在文件中常使用“索色”、“批荡”、“扪布”、“地台”、“企身”、“云石”、“清镜”等词汇。北方同行看了,不是“猜谜”,就是得找翻译,否则不敢冒然确认。同样,北方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单位常使用的一些词汇,南方同行也有难以确认的。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南方、北方,管理、设计、施工、材料需要一体化。随着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的装饰市场与内地的装饰市场也需要进一步融通。行业术语应选择那些含义准确、在行业中流行并得到广泛认同的词汇。将某一范围内使用的方言、土语作为术语使用,有碍于交流,有碍于行业发展。 3.将俗语、外来语拿来就当作术语 在现通用的建筑装饰术语中,不乏形象而准确、被人们叫响并认同的俗语,也有一些经过定型的外来语或者是外语的译音。随着建筑装饰设计构思、施工工艺、材料、设备不断更新、引进,一些新的词汇还会不断涌现。 由俗语到术语,要经得起推敲,要经过流行到定型。如果拿来就用,即便叫响了,也难得到广泛认同。例如,“跑马廊”,也称“走马廊”,系由俗语而来,已经使用多年并被写到书上。但是,细琢磨起来,设在现代化大厅内的走廊,明明是为人而设,却说“跑马”、“走马”,实在不妥。再如“玻璃栏河”,有的书籍将它作为一个术语,作为以玻璃做栏板的护栏的统称。可是它只突出了其中一种材料,没有从构造上、功能上加以概括,而且在各种类型的护栏中,它只是其中一种,显然不够准确,也不够通俗。此外,象“筒子口”、“贴脸”、“瓷活”、“磨退”等天津装饰企业常用的术语,也都是由俗语而来,同样经不起推敲,也就是说不够准确,不够科学,不能使所有业内人员一看便知是工程的什么部位,什么工艺,这些术语都需要重新斟酌选用其他词汇。 用外来语或外语译音做术语,有碍于理解和交流。如“马赛克”,叫了多少年,多数人不知道它是什么。现在改叫“陶瓷锦砖”,既标明了材质,又很形象,使人一目了然。这个思路应该肯定下来。近年来由国外引进的一种仿石装饰材料,广告上称“可丽耐”,由于名称生僻,使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按“马赛克”改名的思路,将“可丽耐”改成体现材质特点、形象、简练的名称,不仅有利于该产品的推广应用,也有利于设计、施工与建材销售等单位之间的交流。因此,对于进口材料,乃至引进技术不宜把国外的叫法或译音拿来就用,最好要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