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几个家具的坐具做得比较好
坐具?是沙发还是餐椅?或者是办公的椅子?
② "坐具"是什么
1.供人坐的用具。沙发、椅子等等
2.佛教语。梵语(尼师檀)的意译。亦称"随衣坐"。僧人用来护衣、护身、护床席卧具的布巾。见《四分律》卷十九。
③ 中式坐具是怎样分类的椅子的规格等级从高到低是怎样划分的
1条记录 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 一) 知识入门分类篇 . 看看这三室两厅强规划到底是怎样设计才会最终效果令主人公感觉耳目一新的。 06-13 小户型地板怎么选择按装修风格选地板 椅:中式家具的椅子,有太师椅、有官帽椅、有圈椅,不同的椅子有不同的大小 查看更多答案>>
④ 健炫坐具类家具怎么样
坐着舒服,没有异味。
⑤ 家具的功能
按照家具的使用功能,即柜类家具、桌类家具、坐具类家具、床类家具和箱、架类家具进行常见品种分类。具体家具品种的详细分类,参照相关标准的规定。
(一) 柜类家具
1、柜类家具
主要是指以木材、人造板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各种用途不同的柜子,常见的品种具体见表2。
表2 柜类家具 序号
名称 定义
各地常用名称
1 大衣柜
柜内挂衣空间深度不小于530mm,挂衣棍上沿至底板内表面距离不小于1400mm,用于挂大衣及存放衣物的柜子。
大衣橱、立橱、大立柜
2 小衣柜
柜内挂衣空间深度不小于530mm,挂衣棍上沿至底板内表面距离不小于900mm,用于挂短衣及存放衣物的柜子。
小衣橱、五斗橱
3 床边柜
置于床头,用于存放零物的柜子。
床头柜(橱)、夜物箱
4 书柜
放置书籍、刊物等的柜子。
书橱
5 文件柜
放置文件、资料的柜子。
卷柜、宗卷柜
6 食品柜
放置食品、餐具等的柜子。
碗橱、碗柜、菜橱、餐具柜
7 行李柜
放置行李箱包及存放物品的低柜。
8 电视柜
放置影视器材及存放物品的多功能柜子。
影视柜、电器柜
9 陈设柜
摆设工艺品及物品的柜子。
玻璃柜(橱)、装饰柜、银器柜
10 厨房家具
用于膳食制作,具有存放及储藏功能的橱柜。
橱柜
11 实验柜 用于实验室、实验分析的柜子。 实验台
2、相关标准
a) QB/T 1097-91《钢制文件柜》;
b) QB/T 2530-2001《木制柜》;
c) QB/T 2531-2001《厨房家具》;
d) GB/T 3327-1997《家具柜类主要尺寸》;
e) GB/T 13668-2003《钢制书柜、资料柜通用技术条件》。
(二)桌类家具
1、桌类家具
主要以木材、人造板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桌几类家具,常见的品种具体见表3。
表3 桌类家具
序号
名称 定义
各地常用名称
1 餐桌
用于就餐使用的桌子。
方桌、圆桌、折叠桌
2 写字桌
用于书写、办公使用的桌子。
写字台、大班台、办公台(桌)
3 课桌
学生上课用的桌子。
4 梳妆桌 供梳妆用的桌子。 梳妆台
表3(续)
序号
名称 定义
各地常用名称
5 会议桌
供会议使用的桌子。
6 茶几
与沙发或扶手椅配套使用的小桌。
茶台、小长台
7 折桌
可折叠的桌子。
折叠桌
8 阅览桌 供阅览报刊杂志、文件资料使用的桌子。
2、相关标准
a) QB/T 2383-1998《餐桌餐椅》;
b) QB/T 2384-1998《木制写字桌》;
c) GB/T 3326-1997《家具 桌、椅、凳类主要尺寸》;
d) QB/T 3916-1999《课桌椅》;
e) GB/T 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
f) GB/T 13666-1992《图书用品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g) GB/T 14531-1993《图书用品设备 阅览桌椅技术条件》。
(三)坐具类家具
1、 坐具类家具
主要以木材、人造板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坐具,也有以弹性和软质材料制成的软包坐具,
常见的品种具体见表4。
表4 坐具类家具
序号
名称
定义
各地常用名称
1 沙发
使用软质材料、木质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具有弹性,有靠背的座具。
2 木扶手沙发
木制扶手的沙发。
出木沙发、明木沙发
3 全包沙发
两侧面为满包的沙发。
满包沙发、包木沙发
4 海绵沙发
座面主要使用泡沫塑料制成的沙发。
5 两用沙发
具有两种功能的沙发。
多用沙发
6 沙发椅
采用木材制成,有靠背和扶手,形似沙发的坐具。
实木沙发椅
7 椅子
有靠背的坐具。
靠背椅、餐椅
8 扶手椅
有扶手,内宽不小于460mm的椅子。
罗圈椅
9 转椅
可转动变换方向,座面可调节高度的椅子。
办公椅
10 课椅
学生上课用的椅子。
11 公共座椅
公共场所内使用的坐具。
影剧院座椅、体育场馆座椅
12 折椅
可折叠的椅子。
折叠椅
13 凳 无靠背的坐具 长方凳、方凳、圆凳
2、相关标准
a) QB/T 1952.1-2003《软体家具 沙发》;
b) QB/T 2280-1996《转椅》。
(四)床类家具
1、床类家具
主要以木材、人造板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床具,也有以弹性和软质材料制成的软体床具,常见品种见表5。
表5 床类家具
序号
名称
定义
各地常用名称
1 双人床
床面宽度不小于1200mm的床。
2 单人床
床面宽度不小于720mm的床。
3 双层床
分上下两层的床。
4 童床
供婴儿、儿童使用的小床。
5 折叠床
可折叠的床。
钢丝折床
6 床垫 以弹性及软质衬垫物为内芯材料,表面罩有纺织面料或软席等其它材料制成的卧具。 软垫
2、 相关标准
a)QB 2453.1-1999《家用的童床和折叠小床》;
b)QB 1952.2-2004《弹簧软床垫》;
c)QB/T 2600-2003《棕纤维弹性床垫》;
d)GB/T 3328-1997《家具 床类主要尺寸》。
(五)箱、架类
1、箱、架类家具
主要以木材、人造板或金属材料制成的箱、架类家具。
表6 箱、架类家具
序号
名称
定义
各地常用名称
1 衣箱
存放衣物的箱子。
箱子
2 书架
放置书籍、文件资料用的架子。
期刊架
3 花架
放置花卉盒等用的架子。
4 屏风
用于室内分隔、遮挡视线或起装饰用的可移动的一组片状用具。
5 隔断 用于室内办公场地分隔、遮挡视线的一组片状用具。
参考资料:http://www.bfta.org.cn/shouye/jiajufenlei.asp
⑥ 在古代,床是坐具,那么古代的卧具叫什么
中国古代卧具分为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床的使用历史很早,传说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了床。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它在当时专指坐具,但在后来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种搬运方便,可提供临时休息的家具大量使用。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沙发。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做“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安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二面围栏及上横楣板也用同样方法做成。床屉用棕绳和藤皮编结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纹饰。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棕绳尽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再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使用起来比较舒适。架子床是明清两代很流行的一种床。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子,我们称它为拔步床。顾名思义,“拔步”就是要迈上一步才能到达的床,从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床前设浅廊,长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两侧可放置一些小型家具和杂物。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挂帐,既防蚊蝇,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围子床
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我们知道,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上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身身的装饰,三屏风式罗汉床即为一例。此应酬原为美国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所藏,三屏风式,攒框装入七块黑白大理石,正面围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点已明显,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征。譬如围子,正面围子虽装入三块大理石,可仍采用通长平式,有别于清式中间高两头矮的装饰风格,而且正面围子仅略高于两侧的围子,这在明式罗汉术中很普遍。而清式罗汉床,往往正面呈现山家形围子,两侧也常用台阶形式,形成一定落差。这要求正面围,尤其中间一块要高,才能使围子几经落差不至于太矮。清代罗汉床,五屏风式、七屏风式渐多,甚至九屏风式也有出现,这就迫使正面围子加高,高到令人难堪的局面。按这种思路,罗汉床围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围子床比罗汉床的长、宽尺寸要大一些,其他并无异样。它即可以作为厅堂的坐具,又可以供睡眠用。
所参考帖子有图,可以去看看^__^
⑦ 坐具的种类和特征
明清家具按其使用功能大体可分为卧具类(床榻)、坐具类(椅凳)、起居用具类(桌案)、存贮用具类(箱柜)、屏蔽用具类(屏风)、悬挂及承托用具(台架)六个门类。 1、 床榻类 明代床榻又分架子床、拔步床、罗汉床三种。 架子床:因床上有顶架而得名,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上端四面装横楣板,顶上有盖,俗名“承尘”。围栏常用小木块作榫拼接成各式几何图样。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两根立柱,两边各装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间夹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两边和后面以及上架横楣也用同样做法做成。床屉分两层,用棕绳和藤皮编织而成,下层为棕屉,上层为藤席,棕屉起保护藤席和辅助藤席承重的作用。藤席统编为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璃虎龙等图案。牙板之上,采用高束腰的做法,用矮柱分为数格,中间镶安绦环板,浮雕鸟兽,花卉等纹饰。而且每块与每块之间无一相同。足见做工之精。这种架子床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四道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屉面四边的棕绳的绳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在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因有弹性,使用起来比较舒适。在我国南方各地,直到现在还很受欢迎。北方因气候条件的关系,喜欢用厚而柔软的铺垫,床屉的做法大多是木板加藤席。 拔步床:是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好象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前沿长出床的前沿两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安木制围栏。还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廊子。床前的两侧还可以放置桌,凳等小家具,用以放置杂物。这种带顶架的床多在南方使用,南方温暖而多蚊蝇,床架的作用是为了挂帐。北方天气寒冷,一般多睡暖炕,即使用床为达到室内宽敞明亮,只需在左右和后面装上较矮的床围子就行了。 罗汉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榻。他是由汉代的榻逐渐演变而来的。榻,本是专门的坐具,经过五代和宋元时期的发展,形体由小变大,成为可供数人同坐大榻。已经具备了坐和卧两种功能。后来又在坐面上加了围子,成为罗汉床。罗汉床,是专指左,右及后面装有围栏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块做榫拼接成各式几何纹样。最素雅者用三块整板做成,后背稍高,两头做出阶梯形曲边,拐角处做出软弯圆角。既典雅又朴素。这类床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较大的叫“罗汉床”,较小的叫“榻”,又称“弥勒榻”。这种罗汉床不仅可以做卧具,也可以用为坐具。一般正中放一炕几,两边铺设坐垫,隐枕,放在厅堂待客,作用相当于现代的沙发。而罗汉床当中所设的炕几,作用相当于现代两个沙发之间的茶几。这种炕几在罗汉床上使用,既可依凭,又可陈放器物。可以说罗汉床是一种坐卧两用的家具。或者说,在寝室供卧曰“床”,在厅堂供坐曰“榻”。按其主流来讲,则大多用在厅堂待客,是一种十分讲究的家具。 还有一种更小的床,除形体较多小外,论造型、结构与大形床榻没什么区别,它只能供坐,不能供卧。俗称“床式椅。明清皇宫中称其为“宝座”。在皇室和各王宫大臣的殿堂里都陈设这种宝座。这种宝座都是单独陈设,很少成对,且都摆在殿堂中的重要位置。宫廷中多摆在正殿中间,和屏风、香几、宫扇、香筒、甪端等组合陈设,显得异常庄重,严肃。 2,椅凳类 明清时期的椅凳形式很多,名称也很多。如:宝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登类则有大方登,小方凳,长条凳,长方登,圆登,五方,六方,梅花,海棠等式;还有各种形式的秀墩。 宝椅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宫廷中称“宝座”。多陈设在各宫殿的正殿明间,为皇帝和后妃们所专用。有时也放在配殿或客厅,一般放在中心或显著位置。这类大椅很少成对,都是单独陈设。明代《遵生八卦》说:“默坐凝神,运用需要坐椅,宽舒可以盘足后靠,是筋骨舒畅,气血流行”。说的就是这种椅子。《长物志》说:“椅之制最多,曾见元螺甸椅,大可容二人,其制最古,乌木嵌大理石者,最称貴重。然宜须照古式为之。总之,宜阔不宜狭。”也是指的这种椅子。 宝座的造型、结构和罗汉床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体较罗汉床小些。有人说是由床演化来的,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交椅: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代坐,可以折合。上面安一栲栳圈儿。因其两腿交叉的特点,遂称“交椅”。明清两代通常把带靠背椅圈的称交椅,不带椅圈的称“交杌”。也称“马闸儿”。它们不仅可在室内使用,外出时还可携带。宋、元、明至清代,皇室貴族或官绅大户外出巡游、狩猎,都带着这种椅子。如《明宣宗行乐图》中就描绘着这种椅子。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圈椅:圈椅是由交椅发展和演化而来的,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部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的不同之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只是椅面以上部分还保留着交椅的形态。这种椅子大多成对陈设,单独使用的不多。 圈椅的椅圈因是狐形,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但都很浮浅。背板都作成“S”形曲线,它是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曲线设计的。是明式家具科学性的一全典型例证。明代后期,有的椅圈在扶手尽端的卷云纹外侧保留一块本应去掉的木材,透雕一组巻草纹。既美化了家具,又起到格外加固作用。明代对这训椅式极为推崇,因此,当时人们多把它称为“太师椅”。更有一种圈椅的靠背板高出椅圈并稍向后卷,可以搭脑。也有的圈椅椅圈从背板两侧延伸通过边柱后,但不延伸下来。这样就成了没有扶手的半圈椅了。造型奇特,可谓新鲜别致。 官帽椅:官帽椅是依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又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在椅背立柱与搭脑的衔接处做出软圆角。作法是将立柱作榫头,搭脑两端的接合面作榫窝,俗称“挖烟袋锅”。将搭脑横压在立柱上。椅面两侧的扶手也采用相同作法。正中靠背板用厚材开出“S”形,它是依据人体脊椎的自然曲线设计而成的。这种椅型在南方使用较多,常见多为花梨木制,且大多用圆材,给人以圆浑.优美的感觉。 四出头式官帽椅:是椅背搭脑和扶手的拐角处不是做成软圆角,而是搭脑和扶手在通过立柱后继续向前探出,尽端微向外撇,并磨成光润的圆头。除此之外,其它均与南官帽椅相同。
记得采纳啊
⑧ 明式家具的坐具都有哪些呢求解答
鲁班木艺:明式家具坐具的形式非常丰富,例如十字枨杌凳、瓜墩、梅花墩、交杌、官帽椅、玫瑰椅、圈椅、交椅、灯挂椅等。
⑨ 家具设计有什么区别,哪个好
产品设计主要是参与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主要针对的产品是小型家电回、车辆等等,而家具设计单答一,主要是坐具、厨具、办公家具等等,需要有室内设计的基础作为辅助,而且工作内容很杂,待遇一般。总的来说,工业设计就业范围更广阔,所以前景也更好。
⑩ 古人有哪些坐具如何使用
你好!凳子,椅子,都向称中国传统坐具。但,在最古的时候,我国尚没有这些“垂足而坐”的家具。这是在经过了一段历史发展后,逐渐才形成的。前文说过,在较古的时代,我国古人都是用席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席地而坐”。比如,我们所常见到的《孔子讲学图》,孔子便是坐在一张矮床上讲课,周围的72弟子坐在几张席子上听讲。这时席子,便是人们最早的坐具。
与席同时或稍后,出现了称做“床”的家具。古时候,床并不专指卧具,而大部作为坐具使用。商朝甲骨文中,已有“床”的象形字。汉朝人许慎在《说文》中称床为“安身之几坐也”,明确说是坐具。史书中对床的记载很多,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床。比如,《战国策》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出游到楚国时,曾向楚王献“象牙床”。汉朝一部小说书《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有一张“七宝床”。还有一种称为“匡床”的。又叫“独坐座”,显而易见是单人的坐具。据说商鞅曾劝说君王要泰然地“处匡床之上而天下治”,便是指的这种代表着某种权威的坐具。从席到床,坐具已经逐渐高起来了。床总得有支架撑起。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现的战国时的一张彩漆木床,其形制便有六条小床腿。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上画的单人小床,也有四条小足。汉朝以后,又兴起一种“胡床”,形状更其高了,可以说是当时的高足坐具。顾名思义,“胡床”原从北方少数民族传入,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宋朝人的记载,这是一种“交足”、“绷带”、“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的坐具,有人考证认为近似今天的“马扎儿”。正由于轻型方便,常被贵族们带出郊游旅行。相传,唐明皇出门游历,便带着此具。登山劳累了,就地支开暂息,美其名为“逍遥座”。《艺文类聚》记载说,曹操也坐过这种家具。有一次他和西凉大将马超打仗,被马超突袭,曹操显得很从容,马超军赶来了,他“犹、坐胡床不起”。从这两处记载看,所谓“胡床”,实非后世的床式卧具,而是一种有腿的简便坐具,是无疑的。这种坐具自东汉末年传进了中原。
从“胡床”以后,我国坐具趋势越来越向高足发展。晋朝的古书中开始出现“凳子”的名称。敦煌的唐代壁画里,人们可以看到多种形状的凳子,有方形凳、长条凳、圆形凳和椭圆凳等。著名唐画《纨扇仕女图》中所画的腰圆形凳子,便是其一。
唐朝以后,又逐渐出现使人们坐得更舒适的椅子。明朝著名文人方以智曾在《通雅》一书中考证过,后世通行的桌子、椅子,皆是唐朝末年以后兴起的。“椅”偕“倚”音,意即坐时有个依靠。我们从另一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看到五代南唐一位著名文人、宰相韩熙载坐在高背椅上的情景。韩熙载是盘腿坐在那把椅子上的,同画中另外两位官员则都已经“垂足而坐”了。
到了宋代,椅子的形状日益多起来,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不一而足。后来又出现了“太师椅”,据说是宋朝一位京兆尹(京城长官)专为当朝宰相设计的,以后太师椅便流传于世。
从席地到垂足而坐,坐具从无足到低足到高足,是我国家具史的一种发展趋势,说明人类在生活上总是日益讲求舒服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