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明代尚黄花梨,清代喜紫檀
在明清家具中,明代家具以黄花梨为主,而清代家具以紫檀为主。史料证明,在明朝时期,就有紫檀和黄花梨从国外进口,故宫也有大量的屯积,但是紫檀家具为什么在明朝时期,没有大行其道,反而在清朝却倍受宫廷的喜欢。为什么明代尚黄花梨,而清代喜紫檀黑?现在主要流传以下几种说法:黄花梨圈椅五行说按道家的学说,明朝的朱氏皇族认为自己在阴阳五行中属土德,居中央,尚黄色。因而,质坚而色泽及纹理秀美的海南黄花梨木材,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受到宠爱。清代喜黑不喜黄,因为按五行学说的原理,八旗是北方的部落,属水,宜黑色,所以清代的家具多是以黑色为主。因为清代皇帝喜黑,故宫里一些草花梨家具还被染成了黑色,冒充紫檀,坤宁宫里有一个大黑柜,史料上记载是草花梨的,但现在人们隔着玻璃看还以为是紫檀的,它就是给染上了紫檀色儿。现在也有厂家把草花梨染黑冒充紫檀,草花梨和紫檀是同科同属不同类,堪称“亲兄弟”。草花梨的纹理粗,紫檀纹理细,颜色深浅也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染色,就很难分辨了。
当然这个说法只是猜测,不适合推广。择近原则黄花梨产在海南岛,这是中国的领土,明朝的政府官员去那里采伐,可以节省大量的开支,去印度是跨国的,得从云南、广西过,必须坐船绕过马六甲海峡,路途遥远,交通极不方便,所以明代家具以黄花梨家具为主。
乾隆年间黄花梨已近绝迹,这时候就开始使用紫檀家具。清宫里使用的紫檀木都是明代采的,康熙登基以后也派官员去印度采过紫檀木,官员到了印度后发现,好采的紫檀木已经都没了,悬崖峭壁上的又够不着,所以把紫檀树苗像柴禾一样用绳子捆起来,运回宫里。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采过紫檀木。清宫的紫檀木康熙没舍得用,雍正也用得不多,乾隆用的比较多,几乎把皇宫里的家具给配齐了,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用了一批,同治大婚用了一批,几乎没有多少了,袁世凯时期就真的没有了。
紫檀木大概是明万历时期运进来的,这时期开了一段口岸,到明末又关了,清朝只有在康熙时期开了二十年口岸,就又封关了。当然小规模走私的现象还是有的。紫檀
采光环境的改变
现在人们公认的说法,当然这也是推测,采光条件的改变也是家具用材改变的原因。康熙年前,建筑上的窗户都是糊窗户纸,没有玻璃,里面光线本来很暗,如果摆紫檀大柜,屋里更黑,所以在康熙年以前颜色深沉的紫檀家具没有形成时尚,人们都喜欢颜色浅的。后来康熙年间建筑的采光条件改变了,再加上黄花梨料的短缺,紫檀家具就成为了时尚。
玻璃是康熙年间从西方传过来的,刚进来的玻璃非常薄,是画画用的,到了康熙晚期,平板玻璃制造技术引进来了,乾隆中期在广州设有专门的生产玻璃的工厂。皇宫大量使用的玻璃是中国广州制造的。乾隆年间玻璃正式取代了窗户纸,玻璃的使用改善了采光条件,
紫檀家具在乾隆年间制作得最多。
② 黄花梨家具值多少钱
从远古年代的石器家具到红木家具的呈现,我国古典家具源源不绝的开展前史,能够称为一部精彩的进化史。红木家具的呈现,其形状、用材、文明涵义能够称作古典家具的“集大成者”。从席地而坐到高足形状,从斑斓光荣到自然纹路,从文人家具到高雅华贵……广义上的红木家具一向在改变,接受着文人、宫殿、普通百姓在形状、用材、装修方法等方面的洗礼,呈现了现在的家具方法和产业群态。在传承与立异中,红木家具的魅力也在与时俱进,更新出不一起代的风采。
■ 前史回忆
红木价格曾被忽视
在前史上,红木家具的价值往往在盛世时被人垂青,而在经济文明相对落后的社会时期,其价值被人忽视。
明永乐三年时,皇帝七次差遣郑和下西洋,远赴东南亚等热带与亚热带区域,这些当地都生长着性质优秀的极品红木。其时的政府就以我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回了很多的宝贵红木。听说这些又硬又重的木头本来是用来压船舱的,可是后来人们发现其原料硬重、功用优异,便开端以其来制造家具、工艺品等木器。
自上世纪80年代“红木热”再次鼓起到现在,红木家具,不管旧家具仍是新家具,其价格都经历了一路狂涨。据业内人士介绍,古旧木器保藏在文革时到达了最低点。在此期间,智化寺的古典家具展中,有一件明式黄花梨浑身雕龙的大床,这张大床曾是某王爷的。解放初被遗弃在天桥旧货店门口,一位打鼓收旧货的人,花五元钱买下了它。他所想的不是文物的艺术价值,而是这张床硕大,可容全家五口睡卧。
清代家具的广泛开展,使全国构成不少要点产区。主要产地有广州、苏州、北京三处,每个区域所产家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广作”、“苏作”、“京作”也被称为清式家具的三大名作。
其间又以广式家具最为突出,并得到皇家的欣赏。广作用料粗大富余,考究木性共同,大多用一种木材制成,装修斑纹雕琢深峻,刀法圆熟。广式家具的装修体裁和纹饰,也受西方文明艺术影响。
苏式家具作为明式家具的创始者,进入清代今后,跟着社会风气的改变,也开端向繁琐和虚有其表方面改变,但其用料是反常节省的,装修惯用小块碎料张贴,大件器物还常选用包镶做法,装修体裁多取自历代名人画稿。而京作家具一般以清宫造办场所制家具为主,在纹饰上独具风格,皇家保藏的古代玉器、铜器上的资料,奇妙地装修在家具上,表现了古色古香、文静高雅的艺术形象。
黄花梨价格疯涨
被称为“木中之后”的黄花梨,在1995年前后,每斤只要几毛钱,1997、1998年,一些业内人士开端认识到黄花梨是一种宝贵硬木的价值,其时也只卖到36元一斤。据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介绍,他曾重复奔赴海南雨林内地寻觅黄花梨,从黎族员用来杵米的东西收起,继而收到锅盖、烧火棍、旧床板床框、老门板,再后来是棺木板和米柜,最终是房子大料——从房梁、房柱一向收到整套老房子,被称为“拆房专业户”。黄花梨的价格,也从2002年的2万元一吨,疯涨至2010年巅峰时期的800万元一吨。据媒体报道,现在,黄花梨的老料价格每斤也到达2000-3000元左右。
缘起
今日所看到的红木家具,在形状、原料上,都包含着偶尔中的必定。从宋代鼓起的高足家具,让人们脱离了席地而坐的习气,开端考究桌、椅的线条和形制;从南洋海运偶尔带来的硬木资料,让人们认识到木材纹路之美,硬木家具开端与漆饰家具齐头并进,并成为社会风气;而来自江南文人的审美兴趣,将硬木之美从区域面向皇族贵胄甚至全国,成为其时的硬木家具开元开山祖师。
“垂足而坐”影响家具改变
两宋时期,是我国修建和居室装修的一个新高潮。据明清家具专家濮安国在《我国红木家具》中考证:“宋代修建比唐代更富于改变,各种杂乱方法的殿阁楼台在装修和装修方面都增加了艺术作用,跟着垂足而坐的日子方法逐步构成和流行,宋代家具直接吸收两宋修建‘大木梁结构’的做法,运用宋代的小木作制造工艺,很快使宋代家具完成了向高形形体的高度改变。与此一起,确立了框架结构的形体款式,代替了隋唐以来沿用的箱形、台座、壸门式结构。此刻,人们对我国古代家具的漆饰传统也开端产生观念上的改变。”
宋代家具运用线脚作装修,增强了家具的方法感;而家具木材的天然本性和木质纹路,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爱好。
敞开海禁让硬木盛行
到了明代,选用各种硬木直接加工制造硬作家具的风气广泛盛行,从此,古代木家具在差异于漆家具的过程中,构成了一种簇新的类型。与此一起,来自海外的优质硬木资料,也为硬作家具的昌盛供给了物质基础。
大多数人都以为,红木家具起源于明朝,和其时敞开海禁有着极大的联系。人们发现这些来自南洋的木材原料硬重、功用优异,一起纹路美丽、细腻,便开端以其来制造家具、工艺品等木器。到了明朝后期时,海上交易愈加频频,红木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红木家具、红木工艺品也越来越多,并且遭到人们的大力推重,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据明范濂《云间据目抄》记载:“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陪嫁品杂器,俱属之类。纨绔豪奢,又以椐木缺乏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想念木与黄杨木,及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由此可知,到明代中期,家具用材选用高级硬木,如紫檀木、花梨木、乌木、铁力木等,虽然大多来自南洋各地,大族也不吝消耗资财竞相寻求,成为一种时髦。
开展
谈及现代广义红木家具的由来,出自江南的明式家具在其时点着了硬木家具的风气,在现在看来,明式家具依然是我国古典家具史上的一颗明珠。在王世襄先生所著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中,作者将“明至前清”称为“传统家具的黄金年代”。宋代今后,垂足高坐的习气构成,一千年以来,很多工料精巧、艺术价值高的家具撒播至今。
用材表达家具文明
在《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中,王世襄将“选材”也作为一种家具的“装修方法”。古代硬木家具之所以到达较高的艺术水平,选用坚固细密、色泽高雅、斑纹华美的宝贵木材,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在明至前清这段时间内,呈现了黄花梨、紫檀、铁力、榉木等多个品种。通过用材来表达家具文明的意义,不仅仅传统家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与“以物言志”的古代文明特征一脉相承。
以黄花梨为例,在唐代的《本草拾遗》、明代的《格古要论》中都有相关记载,但很多使用仍是在明代中叶之后。在许多史料中,这种木材被点评为“不静不喧、适可而止、纹路或隐或现、生动多变”,深受明代文人学士的喜欢和推重,这种木材所制家具,被赋予了纯粹质朴、简练明快、线性流通的艺术性格和审美感受,黄花梨家具至今也是“文人家具”的代名词。又以紫檀为例,这种木材多为紫黑色,其静穆沉古的色泽则是无与伦比的,通过精摹细琢之后,家具往往精妙绝伦,能投合人们寻求豪华绮丽的心态,更遭到权贵的喜欢。
不同品种的木材,不只与特定的家具类型固定搭配,而且代表着不同阶段的家具文明特征,并反映出其时年代的文明背景。
方法反映年代风貌
除了用材,红木家具的形状、装修风格以及品种,也跟着其时社会的偏好与年代需求改变。与此一起,木工工艺在红木家具的昌盛时期也到达鼎盛水平。不管用料的粗细、标准,线脚的方圆、曲直,仍是榫卯的厚薄、松紧,都为后世的家具制造供给模范。
清代家具在康熙朝以前还保留着明式风格特色,到乾隆时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构成了共同的风格。从清式家具开端鼓起之时,红木家具现已进入“大出产”年代。因为社会财富不断增多、社会日子风气改变,再加上红木资料的足够,与“明式”截然不同,清式家具用料粗大、形体厚重、线形强烈、结构繁复,在家具涵义上,也增添了许多世俗的颜色,例如装修华贵、考究气度,许多家具的造型别具一格。清式家具重视实用功用,遍及在桌子上多安抽屉,立柜上多加搁板和抽屉,一起更重视陈设功用,重视铺排的统一性。家具的品种方法也更为完善,有“椅凳、桌案、床榻、柜架”,而到了清中期至近代,呈现了太师椅、写字台等新的细分类别。
到了清晚期,清式家具着重大器型、装修美的特色一发不可收拾,夸大的审美兴趣使许多家具显得繁琐,过于局限于外面方法感的清式家具以“虚有其表”画上句号。跟着西方家具成为市民寻求的别致物品,硬木家具在此基础上也呈现一些西式的形状特征,例如呈现在上海松江区域的“海派”家具,在品种上,呈现了镜台、转椅等现代家具形状。
传承
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我国成立之后,硬木家具的开展一度堕入阻滞状况。上世纪80年代,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系列书籍问世,带来了我国传统家具的保藏顶峰,并促进了仿古家具职业的开始开展。2000年至2011年十年,仿古家具制造职业则蓬勃开展,能够说是红木家具职业的“黄金10年”。
红木职业开展迅速
业内人士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红木家具职业进入开展巅峰时期。整个职业才呈现出规模化、区域化开展的趋势,呈现了诸如福建升天、浙江东阳、河北大城、广东新会、台山以及江苏苏州等传统家具出产的集散地。而在此之前,国内红木家具职业只要零星散布的几家作坊式家具制造工厂,并没有构成区域性的产业群。
关于今世古典家具规划和出产者,在立异之前,更多的是领会古人的才智,在“吃透”的基础上再发扬。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对新京报记者表明:“家具需求习惯现代人的日子起居方法,可是在传统家具的基础上立异,榫卯结构和木作工艺不能被改掉,但规划、尺寸,甚至原料都可成为‘立异’的东西。例如沙发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将高度下调了,以期愈加靠近现代人的日子习气。虽然立异是大势所趋,但在谈‘立异’之前,更多的任务是先将‘传承’做好做透,这才具有‘立异’的本钱。”
在承继基础上立异
古典硬木家具一路开展而来,一向不断对前朝吸收、承继,并跟着年代改变、社会风气而立异、革新,刚刚通过财富积累的古典家具职业,在量上康复了从前的繁荣,可是在立异上,显得“心有余而力缺乏”。
我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邓雪松表明,宏观上来说,我国的传统文明在今世仅仅处于一个复兴阶段,而不是再兴阶段,复兴的意义更多的是承继。要重铸我国传统文明的光辉,需求的是历练。他说:“传统不能断,怎样既能得到经济增加又能补偿文明的缺失,毋庸置疑是需求沉淀和历练的。”
③ 古代后宫的家具写成文字,如何描写
以说明文为格式,用白描,叙述为主要方法。
举例:
清乾隆御制紫檀海水龙纹小柜:
顶箱立柜,四角见方,通体紫檀制,组合而成,也可以分开使用。柜门皆登堂落鼓做,框内镶贴竹丝,柜门下有闷仓,俗称“柜肚”。四腿直下,包铜套足,铜饰明快精致,在紫檀器中凤毛麟角,应系由清宫造办处制作,整器精雕细琢,小处亦不随便,从柜上的铜活即可见一斑。紫檀木边框贴嵌竹丝的工艺,是典型的清中期家具制作手段之一。此处所用竹丝均为不足两毫米粗细的圆丝,贴嵌图纹精美,不见瑕疵,工艺极其精湛。
清乾隆御制紫檀楠木仙鹤灵芝云纹炕柜:
独特的紫檀框架,柜门为楠木制,门板上纹饰为仙鹤飞翔于卷云之中,打开门后可见两层架子和中间一层两个抽屉。柜下部刻有惊涛拍石及蝙蝠纹,最下狭长券口刻有蝙蝠和如意纹。柜上金属片为原配并镀金花朵纹饰。吊牌、面页、合页等铜构件保存完好,整个家具的边抹上不起任何线脚,是一件十分典型的雅致素净的宫廷家具。
清乾隆御制紫檀云蝠纹书橱:
该书橱成对。上格三层亮格,正面圈口上雕绵密不断的拐子纹。第二、三层亮格间置两具窄长的抽屉,使上格空间不至于因亮格太多而显得过于空敞。下部为柜,对开柜门,面板上打洼一委角方框,内铲地浮雕螭龙捧磬纹,螭龙的身躯布满纹饰框。整对书橱选用上好的金星紫檀,良材精制,包浆温润细致,造型端庄典雅、富丽大气。纹样寓意吉祥,磬与庆谐音,寓意喜庆。云纹形若如意,意为如意长久,蝙蝠与遍福谐音,流云百蝠象征幸福如意长久。
④ 清代广式家具的风格特点有哪些
一、广式家具的形成
明末清初时期,由于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传播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当时对外贸易和文化艺术交流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广州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门户。自明季葡萄牙人来华以后,其聚居地澳门,高栋飞甍,栉比相望。至清初,随着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广州的商馆、十三洋行等先后建立,这些商业机构的建筑大都摹仿西洋形式,一时官府、民居也多相率效仿,于是形成一股空前的“西洋热”。其它如象牙雕刻、瓷器烧造以及景泰蓝等各种工艺也都随之有了相应的变化和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必然影响广州传统的家具制作业。家具和建筑紧密相关,西式宫殿堂馆的兴建,必然要求配置成套的与西方建筑艺术风格相协调的室内装修和家具。加以广东又是贵重木料的主要产地,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料多经由广州进口,制作家具的原料也较充裕。这些都是乾隆时期广式家具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广式家具的风格和特点
(一)用料粗大充裕
以清宫所藏广作紫檀雕花长桌为例(图1),此桌长 165.5、宽 38.7、高 89.2 厘米。桌面边框宽 10 厘米,厚 3 厘米。下为托腮,厚 1.3 厘米,它与桌面系一木做成。实际上用于做桌面四框的木料厚度为4.3厘米。桌面板心用一块宽18.7厘米的整板镶成,下面辅以穿带四条。面下是束腰,高 4 厘米,厚 1.1 厘米,中间镂雕出串枝西洋卷草花纹。束腰下托腮与上托腮对称。再下是牙板,厚 2.2 厘米,宽 9 厘米,浮雕西洋卷草花纹。牙板下沿随花纹形态作成曲边。四角立四腿,由于上下托腮的作用,桌沿喷出较多,因而四腿的拱肩也较大。四条腿通体饰西洋花纹。四腿与牙板结合的拐角处,作出与牙板曲线相呼应的翅式牙。翅式牙也是与腿一木做成的。腿方 5.5 厘米,下端为软弯内翻马蹄形,8 厘米见方。且不说桌面四框以及束腰、牙板用料宽厚,单就腿足来说,它是用一块 8 厘米见方的粗料加工而成。除上端靠里侧部分留作榫头,下端里侧削出马蹄以及中间预留腿柱、翅式牙外,腿柱里侧两面和拱肩以上部分的木料全部削掉,可见用料之费。此桌由于用料粗大,马蹄向内兜转较大,所以看上去似显笨拙,不如明式家具俊美。广式家具的特点之一,是不管腿足的弯曲度有多大,一般不使用拼接作法,而喜用一木挖成。再以清宫所藏紫檀雕花嵌珐琅扶手椅(图 2)为例,椅横 64.3 厘米、纵 51.4 厘米、通高114.8厘米,面高53厘米。椅背搭脑用一块长51、宽18、厚6厘米的板材刮削成3.5厘米厚的弧形板,然后在板上镂雕出大曲率的勾卷云纹。微向外弯曲的扶手,亦采用厚板镂雕的同样做法。这种做法必须要有一定厚度的材料才行。椅背的背板用一块厚 5 厘米、长 46 厘米、宽 25 厘米的木板削刮成 2 厘米厚的“S”形曲线板。在板的前后两面雕勾卷云纹。正面上部嵌一黄杨木雕磬纹及流苏图案,正中起槽,镶嵌铜胎掐丝西洋花纹珐琅片。背面正中浮雕西式珠花一枚。此椅椅面厚 3.2 厘米,采用低束腰形式,束腰高 2 厘米。牙板上安托腮,足间安管脚枨,四条横枨的高度相同,宽度也与腿的宽度相同,为 3.5 厘米,厚 2.5 厘米。四面腿内镶壼门牙条,管脚枨下面也饰有牙条。此外,在椅背搭脑镂空透孔中和扶手内框亦均满嵌西洋纹花牙和牙条。此椅构件装饰繁琐。从器身各部比例看,坐面横度大于高度,坐面纵向尺寸几乎与高度相等,给人以稳重大方之感。至于用料方面,与平常的椅子相比,材料耗费要多用许多。
清宫旧藏还有一件紫檀雕花柜格(图3),从外形看不显笨重而颇为俊秀,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是靠在边角处的巧妙修饰缓和并弥补了因边框材料过大而出现的呆板。从而收到优美、俊秀的艺术效果。其方法是在四框里口边缘雕一道宽约一厘米的绳纹,绳纹外再作一道约 0.2 厘米宽的阳线,再外为 3 厘米宽的素混面。这样一来,便造成一种仿佛绳纹边是在边框上另加的视觉效果,从而避免了因材料过大而产生的笨重呆板感。中间的横梁亦采取同样做法,上下两边做成绳纹,中间做成混面双边线。实际横梁厚度为 3.4 厘米,这在同类柜格的横枨构件中,已是大比例了。至于门板和两山镶板,板面装饰的花纹图案,均用阳刻手法,雕刻的花纹高出衬地平面达 0.5厘米,加上镶入边槽的厚度,实际厚度要超过 1 厘米。
总之,广作家具在用料方面是比较宽裕大方的。在这方面,和苏作家具风格截然不同。苏式家具以俊秀着称,用料较广式家具要少。由于硬质木料来之不易,苏作工匠往往惜木如金。他们在制作每一件家具前,先对每一块木料反复观察、衡量,精细打算,尽可能把木质纹理整洁美观的部位用在表面上。不经过深思熟虑,决不轻易下手。为了节省材料,制作暗处构件还常用其它杂木。笔者所见宫中收藏的一些苏式家具,十之八九都有这种情况。而明清两代的苏作家具都是如此。撙节木料的情况多表现在面内穿带的用料上。苏作家具大多挂油漆里,目的在于使穿带避免受潮,保持木料不致变形,同时也有遮丑的作用。
广作家具就不同,为讲求木性一致,大多用一种木料做成。通常所见的广作家具,或紫檀、或红木,皆为清一色的同一木质,决不掺杂别种木材。而且广作家具不加漆饰,木质完全裸露,使人一看便有实实在在、一目了然之感。
(二)装饰花纹雕刻较深,刀法圆熟,
磨工精细广式家具装饰花纹的雕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建筑雕刻的影响,浮雕隆起较高。一组线条,往往由不同层次表现,雕刻花纹大都隆起,个别部位近乎圆雕。如宫中收藏的乾隆时期的紫檀雕云龙大柜,柜门板心满施雕刻,浮雕的云朵紧密相连,龙纹的雕刻隆起更高,龙身在云朵中穿腾、扭曲翻滚,张牙舞爪,姿态雄劲有力。加之磨工精细,使纹饰表面莹滑如玉,丝毫不露刀凿的痕迹。
再以前述紫檀雕花柜格为例,柜格正面两门板心都饰以阳刻花纹,四角及正中心雕折技花卉。花朵及枝叶叉芽四出,由于雕刻较深而富于立体感。所饰西洋巴洛克花纹,翻卷回旋,线条流畅。图案间隙留出衬地,在雕刻时,除图案纹饰外,余地则用刀铲平,再经打磨平整。虽有纹脉相隔,但从整个地子看,决无高低不平的情形,与用刨子刨平的木板完全一样。可见在花纹图案雕好以后,磨光亦需花费很大的功夫。柜格两山的板心也同样如此。每块板心在离边框3至4厘米处,雕一道约0.3厘米宽的绦子线,正中浮雕折枝花卉。虽然雕刻较深,手模时,却有圆滑柔和之感。衬地表面,亦平滑如镜。在板面图案纹理复杂、铲刀处处受阻的情况下,能把地子平面处理到这种程度,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
三、广式家具的装饰题材
广式家具的装饰纹样,也受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明末清初之际,西方的建筑、雕刻、绘画等技艺逐渐为中国所应用。自清代雍正至乾、嘉时期,模仿西式建筑的风气大盛。除广州外,其它地区也有这种情况。如在北京西苑一带兴建的圆明园,其中就有不少建筑从形式到室内装修无一不是西洋风格。为装饰这些殿堂,清廷每年从广州定作或采办大批与之相谐调的中西结合式家具,即以中国传统作法做成器物后,再用雕刻、镶嵌等工艺手法饰以西式纹样。这种西式纹样,通常是一种形似牡丹的花纹,也有人称之为“西蕃莲”。这种花纹线条流畅,变化多端,可根据不同的器形而随意发生延伸。它的特点是多以一朵或几朵花为中心向四周伸展枝叶,且大都上下左右对称。如果装饰在圆凳上,则枝叶多作循环式,各面纹饰衔接巧妙,很难分辨它们的首尾。
?广式家具除装饰西式纹样以外,亦有相当数量的饰以传统纹样。如各种形式的海水云龙、海水江崖、云纹、凤纹、夔纹、蝠、磬、缠枝或折枝花卉,以及各种花边装饰等。有的广式家具则中西两种纹饰兼而有之;也有些广式家具乍看都是中式花纹,但细看起来,仍或多或少地带有西式痕迹。再以前述紫檀椅为例 :椅背搭脑做成中式如意云头状,而在透孔处另镶以薄板雕刻的西式卷草花纹。背板为曲线形,饰以中式勾卷纹,正中镶嵌西式花纹珐琅片一块,珐琅片边沿木板嵌口又饰以西式卷叶边。椅背正中嵌黄杨木雕磬纹和流苏,然紧靠磬纹上部又雕一朵西式瓣珠花。再以前述紫檀柜格为例:两山雕刻的是中式折枝牡丹,都是传统装饰纹样,但在四角与正中花纹之间,又雕一组西洋“巴洛克”风格的图案。上部架格部分四框饰绳纹,中间装抽屉两层,每层四个,面板用影木做成,而在抽屉面外,又以紫檀薄板雕刻西洋花瓣饰边。这种装饰手法,在广式家具上是屡见不鲜的。在众多的广式家具中,带有洋式花纹或西洋纹饰痕迹的约占十之六七。
四、广式家具的结构
广式家具的装饰纹样和雕刻手法上受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在结构上却基本保持着我国明代家具的传统形式,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略有变化而已。
先说桌子,桌子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四个桌腿在四角,大多带束腰,另一种是桌腿装在桌面两端缩进一些位置上。前者称“桌形结体”后者称“案形结体”。明代案形结体的长桌多用夹头榫结构,也有用托角榫的,但数量不多。清代则用托角榫的较多,偶尔也有用夹头榫。桌形结体的做法基本沿用明式,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广式家具也不例外,如前述紫檀雕花长桌,桌面和其它部位采用传统结构。桌面用攒边作法,腿与面的结合用长短榫结构,腿和牙板用抱肩榫结构。清代椅凳坐面与腿的结合通常与采用这种作法,面下带束腰。如果凳面是圆形的,则采用弧形抱肩榫。
清代的扶手椅大多采用束腰作法,先做成带束腰的坐面,然后在面上另安扶手和靠背。这是沿用明代床榻的做法,与明式扶手椅做法截然不同,明式扶手椅很少带束腰的,后背两侧边柱与两条后腿用一块整木做成。清代扶手椅也称“太师椅”,大都带束腰,后背与坐多为九十度直角。有的即使有背倾角,和明式相比差别也很大。如前述紫檀扶手椅,椅背两边立柱与坐面基本垂直,只是搭脑处略向外弯转,从而形成九十五度的背倾角。后背和扶手都采用框式结构,用走马销连接。做法是在坐面两侧凿出前宽后窄、底大口小的榫窝,在扶手下边框安相应的榫头,将榫头插进榫窝后用力向后推,榫销向后滑进窄口,榫头就难以拔出了。扶手后竖边也安同样榫头,后背竖边凿下宽上窄的榫窝,通常情况下后背下横边还有一对直销,把后背对准扶手竖边榫头用力向下按,使下横边与坐面吻合,即可把后背、扶手和坐面紧紧连为一体。坐面以下皆如常式 :用攒边作法组成坐面 ;长短榫结构支撑坐面 ;用抱肩榫连接腿足、牙板 ;腿的下部有管脚枨,用格肩榫结构。足下饰回纹马蹄,这也是清代的特征。明代扶手椅少使用束腰式,足端也不作任何装饰,唯方凳、圆凳带有束腰和不束腰两种类型,但也不饰回纹足。
广式柜格的结构也大体保留明代传统形式。柜顶与四框用棕角榫结构 ;门板及两板心用框内装板结构;横带与四框用格肩榫结构。由于各地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广式家具与其它地方的家具也有许多共同点。如在使用透榫时,一般不用在正面及上平面,而多处理在两侧。明式家具多用透榫,目的是为了使器物牢固坚实。而清代多用暗榫尽管在结构上不尽合理,但却提升了家具的美观度。如柜格中部横梁与边框的结合,都用暗榫,而下横梁两侧则用明榫(即透榫)。由于硬质木材不易变形,同样可以收到牢固坚实的效果。这通常指柜格的正面而言。单就一件柜格的整体结构来说,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两山横带,因为考虑到正面的美观,大多不用透榫。其它种类的家具也有这种情况,只是由于器身大小不同,其不足之处有突出和不突出之别。柜格一般形体较大,大者十数人不易挪动,小者搬动也需两人以上。有的柜格年长日久以致榫铆胶质失效,在挪动时常出现两山开榫现象。桌子、椅子、凳子因为体积小、重量轻,很少因挪动而拔榫。
简单说来,清代硬木家具主要有两大派别,即江南和岭南两派。江南包括长江下游的苏州、扬州、江宁一带;岭南则多指广州一带。岭南产品数量虽不及江南,但艺术水平则超越江南。所谓清代家具用料粗壮、充裕,造型稳重大方,装饰繁复华丽,主要是指广式家具而言。它虽不及明式家具那样朴素、典雅,制作科学合理,但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来讲,清代广式家具总是反映了一个时期家具制作的特殊风格和艺术特点。
⑤ 为何明代家具尚黄,清代却喜黑
金陵初雪
南京正大古典
家具
艺术馆
2018.01.04
在明清家具中,明代家具以黄花梨为主,而清代家具以紫檀为主。史料证明,在明朝时期,就有紫檀和黄花梨从国外进口,故宫也有大量的囤积,但是紫檀家具为什么在明朝时期,没有大行其道,反而在清朝却倍受宫廷的喜欢。
为什么明代尚黄,而清代喜黑?
研习君今天汇集了几种流行的说法,您来看看哪种更加合理呢?
五行说
按道家的学说,明朝的朱氏皇族认为自己在阴阳五行中属土德,居中央,尚黄色。因而,质坚而色泽及纹理秀美的海南黄花梨木材,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受到宠爱。
清代喜黑不喜黄,因为按五行学说的原理,八旗是北方的部落,属水,宜黑色,所以清代的家具多是以黑色为主。因为清代皇帝喜黑,故宫里一些草花梨家具还被染成了黑色,冒充紫檀。
坤宁宫里有一个大黑柜,史料上记载是草花梨的,但现在人们隔着玻璃看还以为是紫檀的,它就是给染上了紫檀色儿。
花梨木雕云龙纹立柜
现在也有厂家把草花梨染黑冒充紫檀,草花梨和紫檀是同科同属不同类,堪称“亲兄弟”。草花梨的纹理粗,紫檀纹理细,颜色深浅也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染色,就很难分辨了。
择近原则
黄花梨产在海南岛,这是中国的领土,明朝的政府官员去那里采伐,可以节省大量的开支,去印度是跨国的,得从云南、广西过,必须坐船绕过马六甲海峡,路途遥远,交通极不方便,所以明代家具以黄花梨家具为主。
乾隆年间黄花梨已近绝迹,这时候就开始使用紫檀家具。清宫里使用的紫檀木都是明代采的,康熙登基以后也派官员去印度采过紫檀木,官员到了印度后发现,好采的紫檀木已经都没了,悬崖峭壁上的又够不着,所以把紫檀树苗像柴禾一样用绳子捆起来,运回宫里。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采过紫檀木。
清宫的紫檀木康熙没舍得用,雍正也用得不多,但乾隆用得就比较多了,几乎把皇宫里的家具给配齐了;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用了一批,同治大婚用了一批,几乎没有多少了,袁世凯时期就真的没有了。
紫檀木大概是明万历时期运进来的,这时期开了一段口岸,到明末又关了,清朝只有在康熙时期开了二十年口岸,就又封关了。当然小规模走私的现象还是有的。
采光环境的改变
现在人们公认的说法,当然这也是推测,采光条件的改变也是家具用材改变的原因。
康熙年前,建筑上的窗户都是糊窗户纸,没有玻璃,里面光线本来很暗,如果摆紫檀大柜,屋里更黑,所以在康熙年以前颜色深沉的紫檀家具没有形成时尚,人们都喜欢颜色浅的。后来康熙年间建筑的采光条件改变了,再加上黄花梨料的短缺,紫檀家具就成为了时尚。
故宫三希堂玻璃窗
玻璃是康熙年间从西方传过来的,刚进来的玻璃非常薄,是画画用的;到了康熙晚期,平板玻璃制造技术引进来了;乾隆中期在广州设有专门生产玻璃的工厂。
皇宫大量使用的玻璃是中国广州制造的。乾隆年间玻璃正式取代了窗户纸,玻璃的使用改善了采光条件,紫檀家具在乾隆年间制作得最多。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⑥ 清代出现的四大流派家具是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四大流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一、广式家具
广式家具分为明式和清式。明代广式家具主要盛产于广西,清代广式家具主要盛产于广东。广西的铁力木家具普遍都比较早,明代的占多数。做工都很朴实、大气。广西是铁力木的故乡,在硬木中铁力木是长得比较高大的,因而其家具用料一般都比较大。用料硕大是广西和广东家具的一个共同特点。不管家具腿部弯曲度有多大,都是用一块整料锼挖出来的,不用去拼接。所以广式家具显得特别的敦实。广西家具很少雕刻花纹,即使刻有花纹也和当地特产有关系,比如大象图案等等。广东接受西洋文化比较早、比较多,所以广东家具纹饰善用西洋花纹。西洋花纹一般分为路易十四式和路易十五式。一般只要是用料粗大、雕刻有西洋花纹的基本上都是广东家具。广东家具的雕刻一般模仿西洋建筑的形制,所以雕刻得比较深,磨得比较光,生动传神。
二、苏式家具
苏式家具是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所生产的家具。苏式家具形成较早,举世闻名的明式家具即以苏式家具为主。它以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用料讲究、结构合理、比例尺寸合度等特点,以及朴素、大方的格调博得世人赞赏。进入清代以后,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苏式家具的风格也开始向华而不实的方面转变。
苏式家具的一个特点是节省木材,这是他们的传统,从明到清一直如此。做一件广式家具的料,拿到苏州去则可做3件。为了节省木料,清代苏式家具的暗处构件还常以杂木代替,这种情况,多表现在器物里面的穿带上。从明清两代的苏式家具看,十有八九都有这种现象。苏式家具里侧都作油漆处理,目的在于避免受潮变形,同时也有遮丑的作用。
苏式家具的另一特点是用传统图案装饰,比较守旧。其图案以松、竹、梅、山石、花鸟、风景以及各种神话传说为主;其次是海水江崖、海水云龙、龙戏珠、龙凤呈祥等;折枝花卉亦很普遍,大多借其谐音寓意一句吉祥语。局部装饰花纹多以缠枝莲和缠枝牡丹为主。
三、京式家具
京式家具介于广式和苏式之间。广式家具用料太大,苏式家具用料太小。京式家具因为源于皇宫,所以皇帝要求用料不能小气,不能抠抠搜搜的,但是也不能浪费,要节俭。所以京式家具用料比广式的小,但比苏式的大。由于京式家具具有某种特殊的涵义以及受到各种古物纹饰的影响,所以装饰图案也富有个性,比如龙纹、凤纹、战国纹饰、玉器纹饰、青铜器纹饰等等。清宫家具造办处的工匠来自全国各地,但多数来自江南一带,而广东的木匠技艺更胜一筹,所以就单独有广式家具制作小队。清宫的家具在制作之前都有画稿,也就是画大样。一般样稿由苏州木匠画,苏州木匠画的样稿秀气、漂亮,画完了由广东木匠去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句俗语:“苏州样,广东匠。”所以制作出来的京式家具就是介于广式和苏式之间。皇宫造办处制作的家具在清代中期是京式家具的代表,到了清代后期至民国再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京式家具以北京龙胜城家具为代表。在明式家具向清式家具的转变过程中,转折点在雍正一朝。雍正登基后坊间一直流传关于他篡位的蜚语,雍正帝为了转移矛盾和扭转不利因素,就搬出了祥瑞。比如传说在沈阳努尔哈赤的墓冢上长出了灵芝草,雍正帝正好拿此事大做文章,向天下人宣告是自己祖宗的阴德显灵,以示自己当皇帝的正统。因此京式家具的祥瑞装饰图案至雍正朝也发展到极致,明式家具也自此正式宣告向清式家具转变。
四、晋式家具
晋式家具以山西平遥为代表。大漆螺钿是晋做家具的典型特点。在山西和陕西北部,家具制作成毛坯之后,直接在毛坯上涂生漆,再糊上麻布,然后再用木板压麻布,让生漆从麻布眼里渗透出来,使得麻布完全埋在生漆里,自然风干之后,表面非常坚硬,再在上面涂上漆灰泥。一般都是把砖头砸碎,研成细微的粉末状,和清漆调和,然后涂在家具的表面,大约1毫米厚。要涂两遍,第一遍是中灰,第二遍是细灰,如果是女孩子用的首饰盒或者装珍贵东西的盒子,那就要用鹿角灰或牛骨灰。把鹿角或牛骨烧成灰,再调和清漆,那是很黏很细的。涂在盒子表面后给人的感觉就和现在的塑料一样,又硬、又细,还没有纹理。当然,涂一般家具还是用砖灰,要上三遍大漆,横一遍,竖一遍,再横一遍。如果要镶嵌螺钿,在生漆未干的时候,趁着那个黏劲,将磨好的螺钿或者玉等其他镶嵌物粘在漆上。
晋式家具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山西地面保存的古建筑多,寺庙也很多。晋式家具的腿部多采用香炉腿样式。晋式家具雕刻纹饰善用卷草,这种卷草实际上是山西当地一种名叫金银花的植物。
⑦ 清宫金銮殿皇帝宝座是什么木材做的
清宫金銮殿皇帝宝座是紫檀木做的。宝座是供帝王专用的坐具,在大型椅子的基础上增加装饰来显示统治者的无上尊贵。到了清代,宝座形象更是威严无比。在用料选色之中,紫檀木推为首选。虽然紫檀稀少、珍贵,但为了营造气势,在制作的家具中,往往宽大厚重。同时为坚固牢靠,常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如床榻为鼓腿鼓牙结构,也用一木挖成而不拼接。紫檀宝座整体造型简洁而厚重,利用大体量的紫檀木,和细腻精致的带有西方风味的雕饰,营造出一种威严、静穆的气氛,使人联想到王权的至高无上。
《文物天地》2009年第10期文章《珍稀的清宫紫檀龙纹宝座》中有“此宝座的构件均为紫檀木制成……”等语。另外,《南京日报》2013年11月26日题为“海外回流 清宫紫檀宝座在宁展出”的报道:此次展览最引人关注的藏品是一件从海外回流的清代皇室御用紫檀龙纹宝座。这件紫檀宝座制作于乾隆年间,选用名贵的上等紫檀制成,用料宽绰,雕刻华丽,三屏式宝座通体满雕,围屏则采用清代中期颇为流行的步步高升式。宝座前还有一只精美的脚踏,同样是以上等小叶紫檀大材旋切而成,尽显清宫家具的威严大气。据专家鉴定,这件紫檀龙纹宝座从规制来看应系圆明园旧物,很可能是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被劫掠至海外,后为美国知名收藏家赫伯特·沃格尔收藏。南京正大拍卖通过多方了解,最终花费重金购下该宝座,使其在流失海外百余年后回归故里。这些资料均说明了清代皇帝宝座为何种用料。
⑧ 求清代家具陈设
清代家具
清代家具的风格特点,在以上家具品种、造型、装饰等项里,大致都已讲到,现在只概括地作一小结。
清代家具,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当然有它特殊的背景与经历,乃至独立存在的特色。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 ,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 。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雕刻刀工细腻入微,以透雕最为常用,突出空灵剔透的效果,有时与浮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立体效果。镶嵌在清式家具中更为普遍地运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钿嵌、百宝嵌、珐琅嵌乃至玛瑙嵌、琥珀嵌等,品种丰富,流光异彩,华美夺目。其中珐琅技法由国外传入,用于家具装饰仅见于清代。描金和彩绘也是清代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段,吉祥图案是清式家具最喜欢的装饰题材。
综观清式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总的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装饰上富丽豪华,并能吸收外来文化,融会中西艺术。造型上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清代家具有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其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有床座榻,屏灯笼,箱橱柜,椅凳墩,桌几案等。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至于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而在家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广作、苏作之分,使清代家具完全系统化、风格化。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中期以后,紫檀渐少,多以红木代替了。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
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这个阶段的家具生产,也随着社会发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呈兴旺、发达的局面。这时的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为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特点,或叫它风格。这风格特点,就是"清式家具"风格。
1.造型上浑厚、庄重
这时期的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为浑厚和庄重。突出为用料宽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清代大师椅的造型,最能体现清式风格特点。它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的雄伟、庄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家具,也可看出这些特点,仅看粗壮的腿子,便可知其特色了。
2.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
清中期家具特点突出,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作。清式家具的装饰,求多、求满、求富贵、求华丽。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甚而在一件家具上,也用多种手段和多种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并用。此时家具,常见通体装饰,没有空白,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但是,不得不说,过份追求装饰,往往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有时忽视使用功能,不免有争奇斗富之嫌。
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道光时,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劫难,此后社会经济日渐衰微。至同治、光绪时,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同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以及教会的输入,使得中国原本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发生了变化,外来文化也随之渗入中国领土。这时期的家具风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响,有所变化。我们看,现在颐和园里的部分家具,接受了外来影响最为明显。这种情形,作为经济口岸的广东最突出,广作家具明显地接受了法国建筑和法国家具上的洛可可影响。追求女性的曲线美,过多装饰,甚至堆砌。木材也不求高贵,作工也比较粗糙。
总之,我们所谓清式家具,乃是指康熙未至雍正、乾隆、以至嘉庆初的清代中期,是指这一段清盛世时期的家具。
中国古典家具品种主要有:椅凳、桌几案、床榻、柜架、门窗、楹联和其它用途各异的小件
桌案类 桌案类包括:1炕桌、炕几、炕案;2香几;3酒桌、半桌;4方桌;5条几、条桌、条案;6书桌、书案、画桌、画案;7其它桌案等。
椅凳类 椅凳类包括:1杌凳;2坐墩;3交杌;4长凳;5椅;6宝座等。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清朝的紫檀木家具:
清早期紫漆描金山水纹海棠式香几
这件清早期紫漆描金山水纹海棠式香几,高86厘米,长54厘米,宽44.5厘米。几面海棠式,高束腰,壸门式牙子,牙头镂雕成卷云形。三弯腿,足端上翻,雕镂空花叶,足底承圆珠,落在海棠式束腰四足座上。香几通体紫漆地描金,几面饰山水纹,束腰透雕卷草纹,几身遍饰蝙蝠、磬、如意纹等吉祥图案,间饰回纹及卷草纹。此香几的造型虽为明式,但其富贵华丽的纹饰已显现出清代风格。在清代宫殿中,香几为摆放陈设品所用。
清代中期--紫檀嵌竹丝梅花式凳
凳为五腿梅花式,紫檀光素座面,侧围牙子、罗锅枨,腿部正中起槽,当中填嵌竹丝,打洼束腰,浮雕冰梅纹。
此凳造型优美,小巧精制,在做工和色调的处理上更是恰到好处,为清中期苏式作品
清代康熙 清康熙填漆戗金花卉纹炕案
案面两端鳅背圆翘头,壸门式板腿。案面开光内为红色钱纹锦地,雕填茶花、蝴蝶和洞石。开光外为红万字方格纹锦地,雕填牡丹、葵花、荷花、茶花四季折枝花卉。案板边沿和腿部均戗金双勾红线,填彩暗八仙纹、戗金流云,散布折枝花卉纹。左右板腿里外均以彩漆雕填缠枝勾莲纹。红色漆里,刻“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此案原贴有 “寿康宫在帐”字条,说明此物曾陈设于寿康宫。寿康宫为皇太后、太妃的居所。此物为康熙时宫廷制品。
清乾隆文竹小炕几
此小几呈长方形,以松木为骨架,在其棱角处镶嵌紫檀木细丝,中间贴饰极精细的竹黄,色泽淡雅。几面正中镶瘿木心,侧沿两端雕饰回纹。腿子为竖直方材,缩进几面以内,其上端饰以透雕拐子牙头,前后两腿间各施横枨两根。
文竹技法属于竹刻工艺中的新起之秀,其取材于成熟南竹,将竹劈开后翻转其里,再以竹之内膜贴于木或竹制的器物上,制作难度较大,耗工巨甚,由于文竹用材所用的竹之“内簧”大料难得,故在使用上也是惜料如金,文竹成器多为一些小件文玩,可以说“文竹无大器”,而用于家具装饰上则更是少而又少。此小几造型灵秀可人,颜色清新淡雅,在故宫现存的文竹器物中可以说是精巧之作,弥足珍贵
清乾隆紫檀边金桂月挂屏
紫檀框雕夔龙纹,屏面蓝绒地,画面中用黄金制成山石、小草、桂树以及流云、明月等饰纹,满目金秋美景。屏面左上角有嵌金楷书乾隆“御制咏桂”诗一首:
金秋丽日霁光鲜,恰喜天香映寿筵。应节芳姿标画格,一时佳兴属唫篇。
赓歌东壁西园合,风物南邦北塞连。幽赏讵惟增韵事,更因丛桂忆招贤。
金挂屏精美典雅,制作精良,流行于乾隆时期,反映了这一时期锤錾工艺的成就。
此柜系由清宫造办处制作。这里制作的家具精雕细琢,小处亦不随便,从柜上的铜活即可见一斑。此柜云纹之间平整如一,铲地尤见匠师之功力。
八仙源自道教传说,八宝则由佛教衍生,两者符号化后同时出现在一件家具之上,主人的佛道兼用之意可以想见,正与有清一代统治者对于宗教的看法吻合。
清乾隆紫檀嵌玉云龙纹地屏
地屏紫檀木制成。底座两侧作成十字形,各有三个站牙抵夹。屏心两面装饰工艺不同,正面嵌以碧玉碾琢的海水江牙及云龙纹图案,周边饰绦环四道。背面以描金漆手法装饰,所饰图案与正面相同。地屏上端装云龙纹屏帽。
乾隆时代处于清代鼎盛时期,各项手工艺技术高度发展。嘉庆以后,国力衰退,手工艺品的制作水平下降。此件乾隆时期的地屏代表了清代家具艺术的最高水平,且大件嵌玉制品存世量极少,愈显珍贵。
清乾隆杉木包竹黄画案
画案杉木胎,通体包镶竹黄。案面之下为回纹透空攒牙子,四腿上端与案面连接,支撑着案牙的下部。两侧腿间安装罗锅枨,云头形足。
此案采用竹黄包镶,在大型桌案上极为少见,堪称清代家具之珍品。
清乾隆紫檀嵌玉云龙纹地屏
地屏紫檀木制成。底座两侧作成十字形,各有三个站牙抵夹。屏心两面装饰工艺不同,正面嵌以碧玉碾琢的海水江牙及云龙纹图案,周边饰绦环四道。背面以描金漆手法装饰,所饰图案与正面相同。地屏上端装云龙纹屏帽。
乾隆时代处于清代鼎盛时期,各项手工艺技术高度发展。嘉庆以后,国力衰退,手工艺品的制作水平下降。此件乾隆时期的地屏代表了清代家具艺术的最高水平,且大件嵌玉制品存世量极少,愈显珍贵。
清乾隆杉木包竹黄画案
画案杉木胎,通体包镶竹黄。案面之下为回纹透空攒牙子,四腿上端与案面连接,支撑着案牙的下部。两侧腿间安装罗锅枨,云头形足。
此案采用竹黄包镶,在大型桌案上极为少见,堪称清代家具之珍品。
清紫檀八仙八宝纹顶竖柜
顶竖柜紫檀质,柜门采用落膛踩鼓式,正面打槽装板。顶柜门心板雕云纹为地,上雕八宝纹;立柜门心板亦以云纹为地,上雕暗八仙。柜的两侧面山板雕锦结蝠磬葫芦纹。柜正面边框安铜錾螭纹镀金活页及面页。
清紫檀嵌珐琅绣墩
这件清紫檀嵌珐琅绣墩,通高52厘米,面径28厘米。绣墩造型仿腰鼓,面、底径相若。上下两端各雕玄纹两道,玄纹外侧浮雕象征固定鼓皮的乳钉,玄纹之间以浮雕卷草纹卡子花界出6格,每格各嵌夔龙纹珐琅片一块。腹腔中间为6组海棠式开光,彼此衔接。开光内另镶紫檀木板,边缘雕出云纹圈,当中镶蝙蝠纹及宝相花纹珐琅片。此绣墩设计巧妙,结构合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紫檀嵌瓷扶手椅
随着岁月的推移,时光的流逝,许多精美绝巧的传统工艺品都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不复存在了,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的清宫紫檀家具,自然也不例外,其存世量也越来越少了,以至于有人认为,存世于今的清代紫檀家具,其数量至多只有一万件左右,可谓寥若晨星。似乎为了验证这句话,最近几年的国内外各类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些做工精巧致、厚重凝华的紫檀家具的价格一路走高,往往能以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的价格成交,更说明了紫檀家具的稀有性。
紫檀家具价格的不断攀升,说明其市场前景的广阔,紫檀家具那沉穆稳重的特性及其深蕴的文化内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作为中国家具明珠的紫檀家具,将来还会以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艺术拍卖市场上的一个夺目的亮点
从清初至清中叶,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版图辽阔,海禁初开,四海来朝,八方入贡。明代难得的新疆玉、缅甸翠、海中的珊瑚、车渠、远道的犀角象牙,都汇集到了宫中,还有西洋的玻璃,镜子都需一种色泽沉静的木料来衬托,而紫檀木因为其独特的属性犹为帝王之家所看重。此时,西方正值文艺复兴后的法国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时期,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大行其道,影响遍及欧美。而中国也正值清代康,雍及乾隆前期,尤其是康、雍二朝,正是清式家具形成期,巴洛克的那种精雕细琢及镶金嵌玉的工艺风格,也影响到正在发展中的清代宫廷家具,这种工艺风格最终选定的材料也必是以纹理沉穆、质地坚好的紫檀木。再有,清代统治者的审美情趣也决定了紫檀木最终要在清宫家具制做中走运。清代是中国皇权制度登峰造极的时期,清代宫廷礼法森严,规制繁多,清代帝王不论才智如何,大都做事严谨,安于守成,对于琐事小节亦颇重视。这与明代的一些帝王不务正业、喜好玩乐形成很大的反差。而紫檀木那种不喧不噪、色泽深沉、稳重静穆的特性恰恰迎合了清代帝王的心理需求。故清代皇室对于紫檀木格外看重。
⑨ 明清家具罗汉床的论文
罗汉床的定义:弥勒榻一般体形较大,又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类型。内有束腰且牙条中容部较宽,曲线弧度较大的,俗称“罗汉肚皮”,故又称“罗汉床”。罗汉床一直是备受欢迎的实用家具。要写罗汉床的论文,相关的图片是少不了,只有做到图文并茂,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想收集红木家具,罗汉床,可以上这个网站看看: http://www.midita.com 经典罗汉床: http://www.midita.com/gscp.asp?id=257 http://www.midita.com/gscp.asp?id=260
⑩ 魔方清宫一号注册过商标吗还有哪些分类可以注册
魔方清宫一号商标总申请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册0件,有件正在申请中,无效注册0件,0件在售中。
经八戒知识产权统计,魔方清宫一号还可以注册以下商标分类:
第1类(化学制剂、肥料)
第2类(颜料油漆、染料、防腐制品)
第3类(日化用品、洗护、香料)
第4类(能源、燃料、油脂)
第6类(金属制品、金属建材、金属材料)
第7类(机械设备、马达、传动)
第8类(手动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安防设备)
第10类(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成人用品)
第11类(照明洁具、冷热设备、消毒净化)
第12类(运输工具、运载工具零部件)
第13类(军火、烟火、个人防护喷雾)
第14类(珠宝、贵金属、钟表)
第15类(乐器、乐器辅助用品及配件)
第16类(纸品、办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类(橡胶制品、绝缘隔热隔音材料)
第18类(箱包、皮革皮具、伞具)
第19类(非金属建筑材料)
第20类(家具、家具部件、软垫)
第21类(厨房器具、家用器皿、洗护用具)
第22类(绳缆、遮蓬、袋子)
第23类(纱、线、丝)
第24类(纺织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类(服装、鞋帽、袜子手套)
第26类(饰品、假发、纽扣拉链)
第27类(地毯、席垫、墙纸)
第28类(玩具、体育健身器材、钓具)
第29类(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类(面点、调味品、饮品)
第31类(生鲜、动植物、饲料种子)
第32类(啤酒、不含酒精的饮料)
第33类(酒、含酒精饮料)
第34类(烟草、烟具)
第35类(广告、商业管理、市场营销)
第36类(金融事务、不动产管理、典当担保)
第37类(建筑、室内装修、维修维护)
第38类(电信、通讯服务)
第39类(运输仓储、能源分配、旅行服务)
第40类(材料加工、印刷、污物处理)
第41类(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娱乐服务)
第42类(研发质控、IT服务、建筑咨询)
第43类(餐饮住宿、养老托儿、动物食宿)
第44类(医疗、美容、园艺)
第45类(安保法律、婚礼家政、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