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夏枯草煲菊花水隔夜还能喝吗
很多人把凉茶当成普通饮料喝,有的人把它当成清热解毒的最佳饮品,这两种做法是否都正确呢?这个答案不一定,我们还要看各人的体质区别来决定。具体凉茶要怎样喝才有效果呢?我们来看看专家的指点。 凉茶热着喝才清热解毒 立夏以来,商场、超市里的凉茶饮品热卖起来,主打口号都是降火。然而,凉茶和凉茶饮品是两回事,凉茶饮品更确切地说应该叫“植物饮料”,而且应该依个人体质及症状来挑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饮料名称必须标示反映饮料真实属性的名称,如饮料名称通常分碳酸饮料、汽水、橘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绿茶饮料。曾有人指出,现在产品包装上“xx凉茶”的标注是违规的,因为“凉茶”是通俗语言,而“植物饮料”才是其正规名称。 目前市场上凉茶品类繁多,但都着重突出凉茶的身份而非“植物饮料”。例如,在娃哈哈金银花凉茶上,“凉茶”二字字号较大,而“植物饮品”则以较小的字号放在凉茶的左下角。“凉茶防上火”的概念已建立起来,如改叫植物饮料,企业会担心之前的宣传工夫都白费了,这也是众多企业重凉茶轻植物饮料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凉茶非茶而是饮料。专家指出,茶有绿色、天然的特点,凉茶生产厂家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个心理来卖凉茶。然而厂家做出来的凉茶是植物饮料的一种,其配方、成分均符合饮料的特点,而非人们理解的凉茶。 虽然都叫“凉茶”,但各品牌凉茶的成分不尽相同。专家指出,不同成分的凉茶功效不尽相同。 王老吉凉茶与和其正凉茶的主要成分相同,都为仙草、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专家指出,这些成分主要起到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降压功效。邓老凉茶中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白茅根、菊花、桑叶等,这些成分主要起到清热解毒、利尿去湿功效。潘高寿凉茶中的主要成分为菊花、槐花、蒲公英、蜂蜜、金银花、桑叶,这些成分主要起清热解毒功效。念慈庵润凉茶主要成分为紫苏、桔梗、菊花、薄荷、淡竹叶等,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解渴生津,对体内有热、咽喉干渴的人比较有效,但脾胃虚寒的人喝则会感到不适或腹痛等。所以,凉茶不是人人都可以喝的。 此外,有些凉茶中添加的是白砂糖,有些添加的是木糖醇。专家指出,这两者之间的选择主要看饮用者是否要限制糖的摄入,没有哪种更健康的说法。不过,目前很多人能量摄入过剩,饮用添加木糖醇的更能限制能量摄入。 凉茶并非一定要凉着喝。事实上广东传统凉茶有很多的种类和配方,分苦和甜两种,基本上都是热着喝。夏季广东暑湿当道,喝热的凉茶后浑身出汗,更能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专家指出,凉茶性味偏寒凉,易损害人的阳气和津液,把凉茶冰镇后饮用,不仅丧失了热饮的作用,更可能损伤人的脾胃功能。而且,人们饮凉茶主要是为了去火清热,但中医认为人体的“火”有虚有实,没有一种配方适合所有“上火”的人。因此不妨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症状,让中医专家“量身定制”凉茶。 阴虚火旺型:症状可见舌红少苔、口鼻干燥、手足心热、烦热头晕、心慌失眠,这类人在干热少雨的夏季症状容易加重,可选麦冬15克、生栀子10克、沙参10克制成凉茶; 肝阳上亢型:症状可见头晕耳鸣、烦躁易怒、血压升高、面带潮红、失眠多梦、口苦口干症状,持续高温天气可加重症状,可选杭菊花10克、天麻3克、钩藤10克制成凉茶; 痰湿热盛型:症状可见舌苔厚腻、头晕胸闷、食欲不振等,这类人常在高温阴雨连绵的气候中症状加重,可选茵陈10克、天竺黄12克、厚朴10克制成凉茶。 不要喝隔夜凉茶:任何茶都不要喝隔夜的,哪怕你用的是紫砂茶壶。 凉茶可煮可泡:凉茶亦可直接冲泡,但因为凉茶的配料较之通常意义上的“茶料”要特殊,含有中草药,大多带有功效性质,因此,煎煮更易发挥其效用。 最适合的容器:玻璃壶、瓷碗、茶杯都可以,但要从茶料药性的最好发挥角度来说,还是那种古老的带盖泥陶壶最为适宜。
Ⅱ 广东的民风民俗
1、舞狮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五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都由二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它是广东各个节庆日中最常见的表演活动。
2、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广东的普宁、潮阳、惠来、陆丰甲子、潮安等地有英歌,其中以普宁、潮阳的英歌最有名。英歌是潮汕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起源于明代中期,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表演者或持英歌棰或持圆鼓,糅合武术套路舞蹈等等艺术形式,气势粗犷豪迈。
4、烧龙
最有名的就是丰顺的埔寨烧龙。人们会在节日的夜晚聚集在舞龙场,在大炮仗的巨响下观看烧龙表演。
先是几十个年轻人举着燃烧的竹缆在场内奔跑,接着,身上装满烟花的巨龙出场,舞龙者举着龙在场内舞龙,最后,龙头开始喷火,龙身烧起来后则烟花齐放,锣声和鞭炮声响彻云霄,绚烂的火龙满场飞舞,景象十分壮观。
5、宵夜
宵夜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一般是晚间十时以后,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晚上自己动手煮食。
有的单独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边大排档或茶楼食肆的夜市中进食,因而市里渐渐地形成了多条“夜食街”,以及各个茶楼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楼中的夜市往往开设有音乐茶座,以招徕食客。
6、饮早茶
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为什么历百年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广州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茶居。
7、饮凉茶
饮凉茶也是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广州的凉茶历史修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古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Ⅲ 端午节的传说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Ⅳ 加多宝凉茶的营销策略与以前有何异同
炎热躁动的夏季来临,饮料市场也随之动荡不安,各大品牌打响夏季营销战,而对于在营销界久负盛名的加多宝来说,今年是其金罐包装在市场的第一次试水。在“移动互联网+”的战略支撑下,包括“金彩生活圈”、“有你更金彩”、“金彩星期五”等一系列以“金彩”为主题的营销活动亦贯穿始终,成为其今年夏季营销的最大亮点之一。
互联网创意营销人陈格雷表示,在传统行业中,快消业拥有联结“移动互联网+”的天然优势:覆盖度够广、渠道够深、接触频率够密。作为率先开启“移动互联网+”战略的传统快消企业,加多宝如何锁定年轻族群、如何通过O2O模式以及借势互联网+娱乐营销引爆夏季消费,或许可以近期加多宝所做的系列“金彩营销”活动来一窥究竟。
平台合作:牵手腾讯优酷 推动品牌年轻化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某种角度上讲,当我们在说“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说“微信+”。或许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庞大的移动用户群和活跃的互动频率让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战略实施不可或缺的平台。
作为“有你更金彩”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加多宝“点亮金彩”活动正是借助拥有全球6亿用户的移动互联平台——微信,利用其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体和开放的分享平台,通过结合年轻人最喜闻乐见的星座、父亲节等热门话题,让“金彩生活圈”以轻松娱乐的方式地融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再一次扩大“金彩生活圈”的受众范围,以点带面,在强化加多宝金罐升级的同时,让活动参与量和覆盖量实现几何级的增长。
Ⅳ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简单)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据说,屈原投
汨罗江
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
米团
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编辑于 2019-09-26
查看全部16个回答
十大女生喜欢的礼物京东官网,你喜欢的,这都有!
值得一看的喜欢的礼物相关信息推荐
十大女生喜欢的礼物「京东」官网,好物低价,极速配送,多个城市可当日送达,价格更超值,省钱又实惠!
m.jd.com广告
天猫电器城,端午礼品卡册,品类超全,一网打尽。
值得一看的礼品相关信息推荐
端午礼品卡册,职场达人,学生必备,文化用品,天猫电器城,优质好货,学霸达人超爱!天猫电器城,品牌旗舰,闪电到家,超值包邮,智新生活!
3c.tmall.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端午节送什么礼物好呢端午节实用礼物排行榜
端午节,送长辈一床蚕丝被吧!父母老了,操心多,睡不着,气温变化湿气重腰腿不好蚕丝被知冷知热,安神助眠,既是端午节好礼,也是实用的长辈礼!
572020-06-22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的简短介绍(50字左右)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等。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但是在漫长的选择淘汰中,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最得人心。“其志洁,其行廉”,从司马迁对屈原饱含深情的叙述开始,屈原忠贞爱国的形象在历代文人的叙述中越发高大。汉代以降,人们就认为端午节是因屈原而起的。 在抗战相持阶段的1942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以古喻今,激起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更让屈原的爱国形象深入人心。1954年,屈原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录。 宋颖认为,端午节本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起,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端午节逐渐与屈原和爱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5)凉茶几何扩展阅读: 端午的多个名称由来: 1、天中节 天中节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 2、端阳节 午日为“阳辰”,午月第一个午日,故称端阳。《荆楚岁时记》中说: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之为“端阳节”。 3、重午节 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到了汉代时,由于南北统一,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初五日。 4、龙舟节 龙舟竞渡最早是古越人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南越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画上龙图形作为本族的图腾或保护神。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 5、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亦有个别地区称为“五月当午”。 6、龙日节 龙是古越人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东方苍龙七宿,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于北方隐没。仲夏端午,苍龙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因此称为龙的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端午节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1350 浏览410952020-06-25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一、端午节的来历 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2、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3、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 4、“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5、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二、端午节的习俗 1、在远古时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阳气旺盛的午月午日,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籺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祖习俗;时至今日,扒龙船仍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2、有典籍记载的最早出现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3、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4、挂艾草、菖蒲、榕枝。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5、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6、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5)凉茶几何扩展阅读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五)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当日)……”据此,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 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需要。 参考资料:网络-端午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1463 浏览737972019-10-18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400字左右)
端午节的由来: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黎民百姓们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118 浏览59372019-03-04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节日的由来是相传战国时。
718 浏览2453972019-04-29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来历
一、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二、习俗: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三、由来传说: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5)凉茶几何扩展阅读 赛龙舟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除了端午节之外,也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如果从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个说法去理解,它现在已经超越了一项体育运动的范畴,变成了一种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图腾。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29 浏览9412019-02-28
2评论
俏恋6211
可以嘛!
热心网友赞
🌚
评论两句
Ⅵ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请帮下忙,急急急
红色狂飙:400倍速王老吉成功学
从2005开始,王老吉以大热之势成为中国营销界最具黑马本色和盘点价值的名字。在此之前,没有人想到,作为岭南养生文化的一种独特符号的“凉茶”,在两广的大街小巷里沉淀一百多年后,2005年突煞飘红全国,一年销售30亿。
在南方一些地区,打麻将熬夜喝一罐王老吉,运动后喝一罐王老吉,酒楼的饭局上要一罐王老吉已习以为常,在浙江某些地区甚至有婚宴上不可缺少“茅台酒、中华烟、王老吉”的习惯。2006年的世界杯,熬夜喝王老吉更是成为时尚。
从2002年销售1·8亿元到2003年6亿元,再到2004年的8亿元跃升为2005年的30亿元,2006上半年,王老吉的销售已达18亿元。短短数年时间,王老吉销售额激增400倍。四年时间把一直囿于两广地区的凉茶卖遍全国,做到一年30多亿元,引爆凉茶市场,王老吉的营销魔方是什么?
定位
作为。清热解毒去暑湿”的中草药饮料,“凉茶”这一概念是典型性的地域概念,除了两广,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对于“凉茶”这一概念几乎一无所知,在上火的时候也从没有想到喝凉茶,都是通过牛黄解毒片之类的清热解毒类药品来解决问题,这成了王老吉打入全国市场难以逾越的障碍。显然,如果以“凉茶”的概念切入全国市场,不但市场培育过程缓慢,而且教育“凉茶”概念的费用也是一个无底洞。
王老吉在市场洞察和消费者研究方面可谓下了苦功,在定位上摆脱了“凉茶”概念的纠缠,跳入海量的“饮料”市场中竞争,并在海量的“饮料”市场中区隔出一个新品类——“预防上火的饮料。!。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为核心诉求,把凉茶的功能删繁就简归纳为“怕上火”,使其通俗化和时尚化。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功能,同样的包装,仅仅因为“概念”不同,不仅破解了“凉茶”概念的地域困局,更开创了一个“凉茶”的蓝海。
当王老吉定位于凉茶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区域品牌,当王老吉定位于不上火饮料的时候,它却得到了全国市场。其成功的关键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解读产品,并把这种解读转换成消费者容易明白、乐于接受的定位,这样的定位一经转换,巨大的市场机会就凸现了出来。
产品策略
凉茶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保健饮品,有“预防上火”和“降火”的作用,这种实实在在的功效是凉茶与其他饮料相比的核心优势。“上火”是人们可以真实感知的一种亚健康状态,通过中医和现代媒体的传播,消费者对“上火”的认知相对清晰,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预防上火”和“降火”的市场需求日益庞大。用中医的观点来看王老吉的组方,其“预防上火”和“降火”的功效是经得起考验的。当消费者感觉到要上火或者已经上火时,一般情况下喝两罐王老吉能够感觉到效果,这种真实存在的功效足以支撑王老吉在饮料市场中闯出一条阳关大道。作为凉茶市场的执牛耳者,王老吉的功效正好满足了这个未被切割的饮料市场,这为王老吉的井喷提供了机会。
传统的“降火”凉茶实际上是中草药熬煮的药汤,效果虽好,但味道苦,即使在广东,年轻人也很难接受,这也是广东凉茶偏安广东一隅,难以走出广东的主要原因。经过反复的口感测试后,罐装王老吉选择的是偏甜的配方,现在的王老吉口感像山楂水一样,更接近饮料的味道,满足了全国各地不同消费者的口感要求,在口感上得到了大众的喜爱。从营销角度分析,通过口感的改变取悦消费者是王老吉营销全国极其关键的一步棋,重新调配后的口感极大地扩大了王老吉的消费者群,使其市场潜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一个好的品牌名称是品牌成功的第一步。“王老吉”的品牌名称看似土里土气,但从品牌传播角度考量,这个名称有独特性,而且好念、好写、好记,很容易传播。凉茶作为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及岭南养生文化的衍生品,两广地区的老百姓当做清热止渴解暑湿的保健养生饮品流传了千百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地道的本土文化特征。“王老吉”颇有返璞归真意味的品牌名称与“凉茶”的产品属性无疑是相当匹配的。
“王老吉”的品牌名称在几方面体显出策略性:第一,区隔竞争对手,凉茶品牌众多,王老吉因其品牌名称独特而与其他品牌形成鲜明的区隔,在消费者的记忆中抢先占位;不以“凉茶”两字作品牌名的后缀,在两广以外的市场推广中节省了“凉茶是什么”的传播成本。第二,品牌名称也是产品创始人名称,创始人品称与品牌名称的无缝对接赋予品牌历史感和文化感,尤其是王老吉不遗余力地把创始人“王老吉”塑造成凉茶始祖,更是使王老吉成为“凉茶”的代名词,这种品牌印记的形成成为其他品牌难以跨越的壁垒。第三,“王老吉”三个字无论拆开还是合在一起,都非常吉祥,迎合了中国人讲意头的嗜好,从这点上看也就不难解释王老吉为什么在浙江地区能够与中华烟、茅台酒一道,成为婚宴筵席上的“三小件”。
罐装王老吉的包装主色调是红黄两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沉淀,对于色彩的体认,最具传统意义和文化认同感的非红黄两种颜色莫属;凉茶是传统中医药文化和岭南养生保健文化的衍生品,用红黄两种色调在包装中表达王老吉无疑是相当到位的。红红火火的红色易拉罐,摆放在货架上非常抢眼,使得王老吉在终端的视觉效果尤其突出。
促销策略
非典之前的王老吉知名度仅限于广东,年销售额不到l亿元,企业发展不温不火。在与非典抗战的非常时候,钟南山在接受电视采访时的一句话为凉茶做了一次价值不可估量的广告——“广东人自古以来就有喝凉茶的习惯,喝凉茶对抵抗SARS病毒有良好效果。”当年全国防治“非典”的用药目录也是由广东制定,一些清热解毒类的药品名列其中,王老吉的“广东凉茶颗粒”也被列入,这为凉茶在全国的普及提供了一个契机。而经过“非典”的洗礼,人们的保健意识空前增强,同时也让人们对中药有了全新的认识。冥冥之中的天灾人祸成为王老吉快速启动全国市场的按钮。按照非典前王老吉的市场增长态势保守估计,如果没有“非典”,王老吉的发展至少要放慢四年。
王老吉成功启动全国市场并迅速飙红,巨额广告投放持续不断的轰炸也是其杀手锏之一。2003年,王老吉的宣传推广投入4000多万,2004年则增加到1个亿,2005年1个多亿,2006年世界杯期间广告投入更是激增,全年的广告投入估计2个多亿。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广告招标大会上,又以4.2亿元成为2007年央视广告的标王,近三年王老吉广告投入连续以几何的趋势猛增,而其销量也随着广告投入的猛增三年。三级跳”-2003年6亿,2004年10亿,
2005年一举跃升到30亿,2006年上半年已达到18亿。
在巨额的广告投入中,王老吉始终把央视这一全国性品牌最好的孵化机器当作打造品牌的第一平台,同时针对区域市场的营销需要在地方卫视上投放广告弥补央视广告到达率的不足,报纸和终端广告也在产品的销售中直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在媒体投放时机选择上,王老吉体现了较高的机动性和策略性,如非典期间和世界杯期间央视一套的高频度投放,以及夏季的常规广告攻势。
在宣传推广中,王老吉除了传播产品的核心利益“怕上火喝王老吉”,也非常重视品牌形象的建立,2004年8月,以王老吉创始人为题材的民间传奇剧《岭南药侠》在中央电视台一些地方频道播出,就是由广东加多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罐装王老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广州王老吉股份有限公司(利乐包装王老吉)三方投资1200万元拍摄的,这种以电视剧为载体的“隐性广告”体现了王老吉传播品牌的良苦用心,收到了很好的品牌宣传效果。此外,王老吉在终端公关、消费者公关和促销上也投入了不少的费用。充裕的宣传推广费用,线上线下、高低结合的媒体投放计划使王老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由南到北不断扩张。
危机公关
2005年,职业打假人以王老吉配料含有的夏枯草“没有列入国家110种药食同源名录”将其告上法庭,紧接着又以“作为普通饮料,违规在广告中宣传功效”向广东省卫生监督所投诉其他六个凉茶,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规让上述品牌停止了“清热解毒”的宣传。这两个危机事件对于王老吉凉茶来说不啻于当头一击。
在“状告王老吉”事件发生后,广东加多宝管理层迅速出面向媒体澄清事实,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同时组织中医药专家针对“夏枯草”问题撰写应诉材料,最终赢得了官司。广东加多宝管理层牵头粤港澳凉茶企业由政府出面申请将凉茶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目录更加体现了王老吉敏锐的营销意识和老练的公关手段。2006年5月25日凉茶获得国务院批准,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目录。凉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配方和术语受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及我国有关法律的强制保护,以王老吉为首的凉茶产品终于打破了功能诉求的瓶颈。
“入遗”的成功不但让凉茶产品了合法诉求独特功能的“护照”,更是在政府层面构筑了一道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之外企业难以跨过的竞争壁垒。作为市场上的寡头,王老吉无疑是“入遗”的最大受益者。 ,
渠道策略
用王老吉管理层的话来说,广告是王老吉的空中部队,终端则是陆战队。事实上,王老吉短短几年间迅速上位,终端是其成功的“两把斧”之一。可以说,在全国饮料市场,王老吉在终端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执行力度可以排到前几位。
在终端建设和管理方面,王老吉将“精耕”和“创新”两种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精耕:做好每一个终端
从铺货上看,随便去一个二线城市转一下,几乎每个士多店都可以买到王老吉。终端执行也非常到位,几乎在所有大中型卖场都统一上TG或者端架,以及形象堆头,而且卖场广告力度直逼另一饮料巨头蒙牛。除了卖场广告外,店招广告和招贴海报在大街小巷子的出现频率也极高。高铺货率使消费者随处可以买到产品,无孔不入的终端宣传攻势与高端宣传相比到达率更高,更有效率,王老吉的成功印证了“终端为王”的道理。
创新:开辟饮料市场新通道
饮料产品传统的渠道是商场、超市、士多店,狭窄的通路加剧了产品之间的竞争。王老吉在选择通路时,紧紧抓住“怕上火”人群,把产品的销售通路向目标消费者的生活前端延伸,开辟新的蓝海。王老吉不仅进入了各种商超,甚至进入餐饮店、酒吧。在on-trade市场,王老吉就做得非常成功,除了酒类,绝对是老大。在一些城市,王老吉还选择湘菜馆、川菜馆、火锅店作为“王老吉诚意合作店”,投入资金开展促销活动,并且把这些终端场所也变成了广告宣传的重要战场,设计制作电子显示屏、红灯笼、牙签盒、菜牌等宣传品免费赠送。2004年起,王老吉与肯德基合作,王老吉凉茶正式进入洋快餐店肯德基,借助肯德基德品牌和网点资源来拓展市场。
不放过任何一个存在消费需求的场所,通过消费者的功能需求把通道向消费者生活前端延伸,王老吉这种终端思维使其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Ⅶ 我想做游戏主播不知道名字起什么求大神帮忙起一个!
厂长(诺言) 小狗(uzi) 若风 微笑 骚男 西门吹牛中
mata looper pdd 笑笑 酥酥 浪子彦
麻辣香锅 小虎 西卡 gogoing 赏金术士 文森特
rookie faker 草莓 神超 dopa 黑店百地
imp 韦神 灵药 小伞 洞主 普朗东
Ⅷ 开着几何A打卡去重庆各种风景的网红点
重庆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我虽然只去过那里一次。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非常的深刻的。首先,是重庆的道路,高高低低。很西安完全不一样,西安是横平竖直的。城市路面很少有上坡和下坡一说,但是重庆就不一样,也许我家的1楼是对面得楼顶都有可能呢。非常有意思。拍照起来也非常有特色。第二个是就是他们的一系列景点。长江大桥,解放碑,洪崖洞,两江交汇。等等。每个地点都有他的特色,自己历史含义。第三点,就是这个地方的美食啦[色][色],重庆的火锅是我最爱吃的。正宗的牛油火锅。味道浑厚。虽然我个人来说其实不太能吃辣子,但是重庆火锅的辣子,我喝着凉茶都要吃完的。最后不得不说说我的几何A了,太给力了,由于重庆天气不冷,开车不用开加热,所以平常我都是只开空气净化就够了,虽然我只在重庆待了2天,但是我天天都会开着几何A到处转悠。我基本转遍了重庆那些所有网红点。2天内,只充了一次电。跑了最少500公里。非常省电。非常实用。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打卡照片吧[得意][得意]提前说一下,由于很多地方都是即停即走的,所以,我只是拍了一下就走了。所以效果一般,请各位见谅
特来电很多,不过很多都没营业。
Ⅸ 宝宝喝奶粉,冲希一点可以降火吗
两餐之间给宝宝喝点水就可以了温开水是宝宝最好的凉茶!奶粉不要擅自冲稀或者冲浓!冲奶粉过稠过稀都不行: 婴幼儿奶粉必然要根据所要求的比例配,不能想放几何就放几何。家长最好根据奶粉包装上标明的剂量冲调奶粉。要是奶粉加得太多,年夜概增进胃肠、肾脏的承担,倒霉于营养因素的领受。奶粉冲调得过浓,而婴儿肠胃尚处在发育阶段,没有手段实时领受,是以呈现拉肚子的情形,营养自然也就不敷了。奶粉要是冲调太稀,蛋白质含量不敷,同样也会造成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