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美电器老总背后的故事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小时候,黄家家境清贫,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也因为家境困难,他16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跟着20岁的哥哥从老家广东汕头北上内蒙古做生意。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连贷带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在那里,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
“那时我也琢磨过做食品生意,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性的讲究,我也不太懂。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当时家电还是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货。”黄光裕在回忆当初创业情形时说。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出来了。尽管是有货不愁卖,但黄氏兄弟仍然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而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正在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
黄光裕回忆说,其实当时有“逼”的成分。因为那时的商业机构大多是国有单位,有一级、二级批发站,有自己的渠道和网络,实力比他强,门路比他多。“作为一家个体企业要想办法吸引来客户,必须有自己的东西才行”,当时他想出的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薄利多销。
低价策略为小小的国美电器店带来了不少回头客。不仅是薄利多销,在货源上他也下足了功夫。“当时洗衣机、彩电等都是凭票供应的,要从非正规渠道得到这些货,就要去想办法。有时候,别人有好多好多产品,却没人来买,我就想办法从他手里把货拿过来。”为了寻找价廉物美的“好商品”,国美是不是和当时很多的家电零售商们一样,从广东番禺一带贩卖了一些走私货,黄本人一直不正面回答,但坊间对此传闻很多。
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不得不承认黄是一个商业天才。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在这个市场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他首创的很多零售业拓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的通用模式。
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想到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即使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
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电器店生意“火得不行”,“所有存货一卖而光”。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店名不一而足,1993年前,小店面已达七八家。
为了避免“消费者看了广告也不知到何处买产品”的情况发生,黄光裕说服那些用美金做产品形象广告的外国厂家与国美合作打广告,既让厂家广告开支得以减少,又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进而黄光裕又向厂家要求,赠予国美一些样品作展示,并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使顾客能看、能摸,现场就能买到。
1992年,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到1993年时,国美电器连锁店已经发展至五六家。而黄氏兄弟财富增长后,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两兄弟分家了,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如果说黄光裕是众多厂家形容的零售市场的一个“价格屠夫”的话,至此,黄光裕初步打造了“国美”这把“屠刀”。
24岁的黄光裕和哥哥分家后,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人与人之间是差不多的,差一步而已,有时是半步。” 黄光裕说。而正是凭着这领先的“半步”,黄光裕信心倍增,奋力拓展。目前,国美已经在全国88个城市开出330家门店,年内有望达到400家。
“我不是为了胡润而存在”
日前,黄光裕就蝉联胡润百富榜榜首接受记者采访时,心态十分平和地说:“这只代表社会对我们公司的一个评价。”“我从未计算过自己的身价——觉得算这个没什么意义。其实,中国的富人很多,而且我对‘中国首富’这个提法也没任何概念。”他说,今后会加倍努力,把国美集团继续做大做强。
黄光裕坦陈,他并不喜欢此类排行榜曝光自己的财富,但他也表示不怕上榜,“因为这个榜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企业的效益才是最重要的,我不是为了胡润而存在的”。认同李嘉诚的“商者无域”,黄光裕创业18年,铺就了遍及中国的零售网络。2004年6月,黄光裕在香港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令所有人瞠目。他让市值只有2亿元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换股票据,掏出88亿元来收购他全资拥有的国美电器65%的股权。这项收购之前,胡润把黄光裕所有的财富定格在46亿元,而此次交易,使黄光裕一举跃居“中国首富”的位置。
“把国美的门店开到国外,这是我们一直在准备的事情。”黄光裕又恢复了以往淡淡的口吻。据透露,黄光裕正在考虑国美高层持股方案,但他自己决不放弃绝对控股地位。而按照国美集团的设想,到2008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如此看来,黄光裕的身价仍有很大升值空间。
在京打拼15年,赚了15亿,并在2003年成功登上《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7名,这就是靠家电营销起家,对资本运营也十分在行的国美掌门人黄光裕。
创业初始,黄光裕便敏锐觉察出北京家电市场的巨大潜力,决计做长久生意,并确定了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一举打破了过去百货店经营家电的垄断局面,使国美在北京迅速站稳了脚跟。1999年国美迈出了建立全国连锁网络的关键一步。然而这时黄光裕却把国美电
器总经理一职托付给妹夫张志铭,自己另外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退居幕后进行资本运作。
“互动、互助、互补”一直是黄光裕坚持的投资理念。国美利用商业经营的现金流,与房地产进行互补,曾获得不错的协同效应。而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北京,黄光裕也欲“用做家电的模式做房地产”。鹏润家园不止一次打出价格牌。
2002年10月26日,黄光裕重掌国美帅印。随后,黄光裕对国美高层人事与组织架构进行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一年内国美变动之频繁,甚至引发了业内的深度质疑。
黄光裕出了名的低调寡言,2003年,身为鹏润投资总裁、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鹏润集团主席的黄光裕仅公开亮相两次。黄光裕的低调也给国美带来了“没有调子”的负面评价。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舆论关注率相当高的国美看不到实际运营所产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运营经验或理论产品的产出。缺少理论元素的包装造成了国美品牌的高度、理论深度不够。而家族集权下能否继续有效运作,更是对黄光裕的最大考验。
Ⅱ 家电行业的价格屠夫是谁
大型连锁渠道商
Ⅲ csol运输港抄袭CF运输船
咱问这个问题真的好无聊。都说csol抄袭cs系列,但是人家可是有合同的。交过钱的,之后愿意怎么修改就怎么修改。但是cf就不一样了。楼主咱别生气,先把问题撂一边儿听我给你分析一下
首先,cf整个游戏就是一款新型的fps游戏,也就是说整个游戏就是根据cs系列,按照它的思想而创作的。如果没有cs系列,哪来的cf?是吧。然后再说csol,它其实应该叫做cso的,习惯性都叫csol了。
大家都知道,csol就是生化主题的网游,从有了csol就有生化模式,那时候csol里有毁灭者(MG3)退魔圣焰(cf模仿成温切斯特)母体僵尸和次级僵尸。之后没多久大家都去玩csol了,没人玩cf了,这时cf出了个生化模式。一部分人又回到了cf里。之后csol又进一步扩充游戏内容,出现了生化模式Ⅱ,cf又不行了,只好进一步强化自身游戏内容。好吧,改进了一下生化模式,名字没有变,出现了补给包,僵尸可以进化,加血。而且这些都是csol出现了之后才出现的。没多久,csol出现了生化模式Ⅲ,出现了英雄。马上,cf出现了救世主,僵尸可以怒气进化,不爆头不死。这些也全部是csol的。又过了没多久,csol出现了大灾变,cf也出了挑战。这么多,难道都是巧合吗?csol暗影芭比,憎恶屠夫,cf的疯狂宝贝,绿巨人。csol的毁灭者,终结者,M249(金币枪),退魔圣焰,cf的MG3,加特林,黄金M249,温切斯特。为什么不能赶在csol出这些东西之前出?幽灵模式是独创?什么?简直胡扯。cs系列早就有了。也就是说,cf整个就是一个山寨游戏,而别人也不存在什么抄袭。抄袭怎样,不抄袭又怎样。管我们什么事,就说楼主因为这个和某人大吵一架,说不定还互相打架呢。万一因为为了游戏的知识产权打伤了,甚至不小心被打死了。看看你捍卫的这个游戏会不会知道你,地球少了谁也一样转。谁抄谁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最后,我谁也不偏重,我也是俩游戏都不玩了。退隐江湖~~
对了刚想到运输港在cs1.4里就有了,名字叫cs_cargoship
详情自己去看http://..com/question/374818377.html?device=mobile&ssid=0&from=2001a&uid=&pu=usm%400%2Csz%401320_1003%2Cta%40iphone_2_4.0_1_9.0&bd_page_type=1&tj=www_normal_9_0_10
Ⅳ 橱柜什么牌子好
不知道你是哪个城市的,所以没法具体跟你说哪个品牌。因为橱柜的好坏跟材料有内关系,跟加工有关系,容跟安装有关系,跟售后有关系,跟店面的服务态度都有关系。所以他涉及到品牌,工厂,和店面多方面。不过建议还是可以给你一些的。
首先你可以买大品牌橱柜,随便搜个“十大橱柜”就出来了。他们的东西都还是有质量保证的。但问题是他们的东西都很贵,至于各地代理商的水平应该也都还好的。
如果要买性价比高的建议还是买当地产的橱柜。地产橱柜也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很多市场上的橱柜店都没有自己的厂,他们接到订单之后有一个设计师上门量尺,在店里设计,客户确认后找代工工厂生产,在市场上雇安装工给你咱装,这样的橱柜基本可以理解为没有售后。不建议买,一定要确认他有没有工厂。
第二,就算他有工厂,如果你有时间也要去他工厂看看,看他用的什么板材给你做的箱体,用的什么五金件,工厂规模大不大,工厂管理好不好(这决定了他的工艺水平)。
橱柜也是板式家具,如果橱柜厂水平高的话,推拉门,室内门,定制衣柜,浴室柜他都可以做。
Ⅳ 张近东有什么故事吗
张近东简介
出生年月:1963年 籍贯:安徽
苏宁电器集团 职位:董事长
毕业院校:南京师范大学
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简历
个人财富:45亿美元 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董事长
男,40,出生于安徽,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公司总部:江苏南京
主要行业:家电连锁销售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电器连锁零售商之一
张近东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服装企业工作。1990年,他和他的哥哥张桂平(本排名第148位)创办了一家空调专卖店,后兄弟分家,张桂平开始投资建筑业。张近东继续经营电器连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苏宁电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零售商之一,在全国拥有250多家连锁店。04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IPO首发上市的家电连锁企业。
张近东
苏宁集团董事长
张近东,出生于安徽,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张近东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服装企业工作。
1990年,在南京宁海路一家不起眼的门店里,苏宁电器诞生了。12年后的今天,“苏宁”已发展成为拥有300家连锁企业、60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达48亿元、年上缴税收7600多万的家电大鳄,而身为苏宁电器掌门人的张近东也被封了不少绰号,像“家电大鳄”、“价格屠夫”等,其实殊不知张掌门最满意的一招既不是价格战,也不是三天开两家店的“克隆”游戏,而是一招—苏宁模式(服务)。别家卖出了空调就万事大吉,坏了找厂家修;而苏宁仅在南京就有4000多人的售后服务队伍,24小时的热线电话,进顾客家先换鞋套,旺季维修、淡季保养,再加上先进的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张近东自信这招不是一年半载可以被人模仿的。
在创业之初的两年时间里,苏宁凭借十来万资产、十几名员工、100多平方米的小店,实现了5个亿的销售确实有一些不可思议。1993年夏天对张近东来说极不寻常。南京八大国有商场组成联合舰队围剿苏宁,张近东在这场空调大战中凭借淡季时大批吃进的低价空调及买断经营的方式从容应对。苏宁没有倒下去,反而实现了当年销售额3个亿,成为国内最大的空调经销商。商界关注的这一“苏宁现象”,成了高校营销教材中的经典案例。
就在这样的围追堵截中,张近东反而一步步把苏宁做大了。在2003年的半年时间里,苏宁电器凭借着超前的3C意识,在广深两地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家电市场格局,2003年,大举入侵华南的苏宁电器再次向人们证明了张近东对家电市场的判断和把握能力。在“追求3年后生存机会”的营销理念中,张近东则更着重谋划着苏宁未来多领域扩张和上市A股的产业发展新方向。
简历:生于1963年3月,祖籍安徽,大学本科学历。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1985年至1989年任职于豪威集团;1990年至今任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党支部书记。
籍贯:安徽
毕业院校:南京师范大学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
张近东 ,1990年投资10万元在南京宁海路创建了专营空调的苏宁电器,在创业发展过程中,他始终以服务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首创自营服务,并依靠"淡季打款"等创新模式迅速成为中国空调销售冠军。1999年张近东全面切入综合电器领域,并率先提出了全国连锁发展模式,带领苏宁走向全国。期间张近东又提出了"1200工程"、"3C模式"、"5315工程"、"3C+模式"、"旗舰店战略"、"后台战略"等系列经营管理创新模式,领导开发了全球领先的SAP/ERP系统,2004年苏宁电器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中国家电连锁IPO第一股,这些前瞻性的创新举措使苏宁电器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近东在带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定位于社会化的苏宁。目前苏宁已经成为中国解决就业最多的民营企业,2006年纳税额10多亿元位列中国民企第三,还创立了中国首个社工企业制度--1+1阳光行社工志愿者行动,十多年来累计捐赠公益事业上亿元,此次四川地震灾害个人名义捐赠5000万元,苏宁电器也捐赠500万元。
由于企业经营出色、承担社会责任,张近东先生先后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劳动模范"、"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7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25位企业领袖"等国家级荣誉,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务,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和商业领域的企业领袖。
主要言论:立足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不变,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连锁品牌的定位也不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更加希望给供应商提供最快捷的服务,形成双方的互补,至于未来能发展到哪一步是机遇问题。要取得与外资巨头同台竞技的能力,苏宁未来的发展在稳健的同时也一定要有速度。在未来的发展上,我们还是专心致志的做连锁店,家电连锁的蛋糕太大了,我们目前分到的仅有一点点。未来在这个驾轻就熟的领域多分一些蛋糕,这是苏宁现在最大的愿望。
2007年10月10日胡润百富榜许家印排名第九,身价达到380亿。
Ⅵ 苏宁是怎么上市
苏宁在中小企业板上市了。家电大鳄、连锁战车、价格屠夫—所有这些美誉,以及近几年连续70%以上的增长速度,都使之引起了投资者的极大关注。然而,苏宁上市的过程并不完美,而上市后的经营风险也依然很大。
与国美电器一番你追我赶之后,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宁电器)终于如愿以偿成为首家以IPO方式登陆中国股市的连锁企业。7月7日,苏宁电器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正式发行2500万股A股并接受股民网上申购,募集资金接近4亿元人民币。
据苏宁电器高层透露,不出20天,苏宁电器即可成功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挂牌交易。即使按照最保守的涨幅来推算,开盘当天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的身价也有望突破10亿元。
何以挂牌中小企业板
当苏宁电器上市具体方案浮出水面后,其IPO发行公告披露其挂牌并非在原先预料的主板,而是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苏宁电器立即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作为去年年销售额达到60多亿元(仅包括直营连锁店销售收入)的零售巨鳄,苏宁电器的选择不禁让人们怀疑其是否是想搭乘中小企业板近来倍受关注的“东风”。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对此予以了坚决否认:“我们一直是按照在主板上市的要求进行准备,因为在国内虽然IPO要求比较严格,但是能对企业信用有很大提高。如果要采取收购或者兼并的方式,苏宁在好几年前就上市了。”
而苏宁电器副总裁孙为民则表示:“苏宁登陆中小企业板完全是证监会的安排,且这一消息公司也是直到5月份才确知的。”他解释道:“苏宁电器早在4年前就已开始筹备发行上市工作,并按照当时苏宁电器的自身情况,拟订了在国内主板上市发行2500万股A股的计划。但好事多磨,直到今年4月26日发审会才通过,恰好赶上了深圳中小企业板当时即将运作推出,于是按照‘发股量3000万股以下即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原则,苏宁电器被划到了中小企业板。”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证监会之所以安排苏宁电器登陆中小企业板,或许并不只是从发股量的衡量标准出发。从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大多科技含量较高、且具备显著增长潜力这条规则来看,苏宁电器其实也十分符合标准。
按照苏宁电器招股说明书中的规划,此次上市所募资金的一半,将用于物流配送体系一期扩建项目和商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二者投入资金规划分别达到9628万元和9989万元。而此两项目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无疑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且按照苏宁电器的计划,它们还都要在建成当年即产生收益,分别使年新增净利润达到1071万元和829.9万元。
此外,据苏宁电器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自2001年以来,利润已连年实现大幅“三级跳”:2001年利润总额为4489.4万元;2002年利润总额实现翻番,达到8772.8万元;2003年则增至1.69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002年比2001年增长111.89%,2003年则再增71.14%。企业蕴涵的增长潜力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未能如愿登陆主板多少让苏宁电器有些心存遗憾的感觉,孙为民却依然表示:“在哪里上市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虽然中小企业板募集资金规模相对要小,开局不太完美,但终究会有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
缺憾仍存
1990年,27岁的张近东开始自立门户,靠十多万元资产、十几名员工在南京宁海路上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开了100平方米的小店,苏宁电器诞生了。在张近东的带领下,凭借其独创的苏宁模式在家电流通市场风光无限,被业界称为“家电大鳄”、“连锁战车”、“价格屠夫”。其去年提出的3年建设1500家连锁店的战略更是令业界震动。目前苏宁电器在江苏、成都等城市设立了十多家地区连锁管理中心,连锁企业200多家,昔日小店成为大型企业集团,而且据有关机构评测,苏宁电器品牌价值达63.62亿元,名列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78位,位居中国商业企业第二位。仅仅经过了短短14年的时间,张近东已经成为10亿元的超级大富豪。张近东在近期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苏宁电器的上市,代表着中国连锁企业的崛起。
然而苏宁电器风光上市的背后难掩其存在的缺憾。根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苏宁上市可能存在着重大的信息披露方面的遗漏或者程序上的不当之处。据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制定的“发行公司在发审会通过后有重大事项发生或者需要重新上发审会审核的,我部将暂缓安排发行;无重大事项发生的,办理最终封卷手续”之规定,苏宁电器在今年6月12日刚刚进行了董事会换届选举,这一“重大事项”应当上报证监会,并可能需要暂缓安排发行,而且主承销商及相关专业中介机构应对这一“重大事项”发表专业意见。然而苏宁电器并没有在《苏宁电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这一信息。
另外,苏宁电器在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经营管理方面也存在着风险。与国美在香港上市,总裁黄光裕个人持股达到“警戒线”相似的是,张近东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持有的苏宁股权,也达到了55%的高比例。并因此引来了业界对于苏宁电器所蕴涵的大股东控制风险之说。毕竟,证券市场上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事端早已屡见不鲜。不过张近东对此并不十分在意,他表示:“苏宁最终一定会实现投资者社会化”,且此次公开发行股票后,其个人与第二大股东所持有的股权比例均将分别下降至35.12%和18.29%,公司的股权结构将进一步多元化。
然而与之相比,苏宁更大的风险或许在于其利润构成模式。苏宁电器在2003年年度销售规模达到60多亿元,但其净利润却不足1亿元,这从侧面反映了家电经营商“薄利”的一面。而且苏宁电器的经营业绩并非主要来自销售家电的差额,在利润的组成中,反而是返利和进店费等收入为主的其它业务利润,构成了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招股说明书中透露的数字显示,2003年公司返利收入达到2.89亿元,占主营业务利润比例达57.46%。由此看来,能否保持返利和其它业务利润的稳定增长无疑是关系到苏宁电器未来经营业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返利的决定权掌握在厂家手中,苏宁电器可能比较被动。
而作为全国性的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由于各店经营地点较为分散,苏宁电器还面临着资产、业务和人员分散引发的管理和控制风险。日前其在杭州慷慨签下15000平方米黄金商铺用作家电卖场的举动,也被业内人士批评为“一种奢侈”。
除此以外,从2000年至2002年9月底,苏宁电器与其大股东之一江苏苏宁电器有限公司之间曾经发生过多次商品购销、资金往来、股权转让、受让及非经营性往来的清理等系列关联交易,并租赁后者部分房屋作为办公经营场所,这些行为都使得苏宁电器很可能患上证券市场中的另一种痼疾—重大关联交易引发的风险。
曲折的未来之路
梦寐以求的资本通路和资金都已经到手,苏宁人和张近东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在家电零售这场战争前夜终于准备好了武器—资本通路以及首期到手的4亿元人民币。4亿元人民币在握,使得苏宁电器可以真正有能力实现梦寐以求的扩张计划。市场份额也许是当前的家电零售“巨头们”最敏感的一个名词。苏宁、国美、永乐纷纷寻求上市的原因,无非都是需要资本完成规模的扩张,使自己处于有利的竞争位置。打开中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家用电器市场销售总额为3600亿元左右。同期国美销售额为177.9亿元,门店数为139家;苏宁分别为120.9亿元(含加盟连锁店收入)和148家,永乐的统计数据为87亿元和55家。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发现国内三强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10.7%。而在成熟市场如美国市场前三强所占份额是80%。
根据我国《全国连锁经营“十五”发展规划》,到“十五”规划末期,全国连锁企业销售额将达7000亿元,具有品牌效应的家用电器连锁店销售额预计可达60%以上。可见对苏宁电器这样想做国内连锁统治者的公司来讲,还有很大市场份额需要去占领。张近东在7月6日路演时称,4亿元募集资金中的21463.2万元用于连锁店面的扩张。再加上苏宁电器已有的41家直营连锁店和100多家加盟连锁店,苏宁电器有理由从上游得到更多的利润。
然而随着整个电器行业利润日趋微薄,上游电器制造厂家能给苏宁电器的利润空间极其有限。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以及长久以来电器行业的价格大战,使得电器产品的利润空间极小,上游给电器零售商们的支持空间将极为有限。而且一些大的家电制造业也一直对苏宁、国美等专业连锁店经常挑起价格战心存不满,如最近从TCL传出消息,该公司要建设自己的家电卖场。
苏宁电器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压缩自身的经营成本。二是增加利润相对较高的数码产品的销售来扩大发展空间。
关于自身经营成本的压缩,张近东称将会投入19617.54万元,强化信息系统、物流平台的建设来节约成本。对于苏宁电器这样的连锁王国来说,高效率的信息系统和物流平台自然会减少众多中间环节的成本,形成总体经营成本的下降。然而,苏宁赖以发展的服务却可能成为压缩成本的最大障碍。
凭借无微不至的多层次服务,苏宁电器在各地的扩张势不可挡,颇有点像当年的海尔。然而服务是需要成本的,超凡的服务为海尔带来了良好的品牌和飞速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海尔已经开始悄悄控制其服务方面的成本。中国电器协会有关人士表示,良好的服务在品牌初期对公司发展的推动是极为明显的,但是到了竞争的微利时代,服务成本的控制就会日益突出。
以数码产品为代表的信息家电将是苏宁的另一条出路。通过苏宁长达几百页的招股说明书可以发现:2003年度苏宁电器销售收入中空调所占的比重最大,为30.4%;彩电等黑色电器占22.3%;洗衣机等白色电器占13.5%,手机占16.4%,而数码产品在苏宁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可见数码产品在未来的利润预期中,应该会给苏宁电器更多的想象空间。
孙为民告诉记者,在苏宁电器的未来战略中数码产品将会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公司的各种资源会向数码产品进行明显的倾斜。表现在苏宁电器的店面布置上,数码产品目前被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同时营业面积也在加大。
然而苏宁的战略规划能否真的实现将会面临极大的挑战。随着国美登陆中国香港股市以及永乐即将在境外上市,还有纷至沓来的国外竞争者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百买思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家电连锁业会陷入过度竞争的陷阱。这将会让任何一个连锁企业的战略计划执行起来都面临极大的困难。
当然,最终的答案是苏宁自己给出的,能否在以后的年报中给出良好的业绩并持续增长,这是苏宁以后要面临的挑战。
Ⅶ 三大屠夫是谁希斯毛
大伯父的第2个是西毛丝。
Ⅷ 家电“价格屠夫”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成就了格兰仕?格兰仕是靠什么打造“全球微波炉制造基地”?国内企业界价格屠夫、家电大鳄等,格兰仕的辉煌历程在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看来,就是一部
Ⅸ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无所有 什么也没有
此起彼伏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回
水泄不通 象是连答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粉墨登场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很明显 最后一个D不对 D中粉墨登场指坏人
Ⅹ 屠夫杀狼文言文,谢谢
屠夫杀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
下一条回答
肠粉机米浆机 怎么做?「天猫电器城」生活家电,品质..
「天猫电器城」生活家电,网罗全球电器品牌,旗舰优品,时刻呵护您的衣食住行!
空调热卖
大牌冰箱
大屏电视
3c.tmall.com广告
肠粉的做法米浆配方_正宗手工肠粉的做法米浆配方_正..
关注实体店的人也在看
花2分钟看完,肠粉的做法米浆配方 及肠粉的做法米浆配方 ,核心技术,正宗配方,少走..
太原市怡香美容院广告
1条评论
你的评论是作者最大动力
发布
热心网友
赞
切
2018-12-10 20:49 · 回复Ta
为您推荐
文言文;屠夫杀狼
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逼迫。大路旁边有夜里耕田时所遗留下来的屋子,屠夫就跑进屋里躲了起来。狼从麦桔杆
287 浏览5987 2017-11-27
有一篇古文,讲的是一个屠夫杀狼
这篇文章的名字叫《狼》 1、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9 浏览3900
文言文屠夫杀狼用的是什么方法,结果如何,用自己的话回答
是列举手法
1 浏览109
狼文言文翻译
是不是《聊斋·牧竖》啊? 原文: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
1479 浏览9171 2017-12-16
文言文《狼》的翻译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
312 浏览4457 2017-12-15
离职了公积金怎么提取_app查询提取,无附加费用
gjj.hwyds0002.com
广告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