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道教居士
如果办理居士证是需要介绍人或者师傅的,师傅就是和现在的老师一样,版并不能说自学就权不行,但自学容易走到误区。居士只是一个虔诚信仰弟子的总称,好像与年龄没什么关系,我19岁拿到道教证,可以入观修行,这是道观愿意接受否,入观的弟子每个人都会有工作,最前面是必不可少的苦修,顾名思义苦修的意思了,在大型道观修行都要穿统一的道服,但不是你所说的道袍,道袍太笼统了
『贰』 做道教居士需要什么手续什么费用
成为道教居士的一般条件如下:
一:遵纪守法的合法公民;
二:虔诚信仰道教教义,尊敬历代祖师,了解道教常识;
三:认真学习,主动维护本教利益;
四:保证皈依后不触犯法律;
五:尊师重教,团结教内。
一般程序如下:
一:确认师父,即遇到自己喜欢的正式出家的道门师父。师父必须有道名、门派。师父不能是居士。
二:确认派系,即自己皈依后所从属的道家派系。如果师父确定好了,一般你就跟着他的派系了。师父会根据每派的辈分,赐你一个“道名”。
三:皈依“三宝”,即“道”“经”“师”三宝。皈依时候,师父会给你讲解的。如果未讲解,是师父未尽责。 一般,“道”指无上大道;“经”指三十六部尊经;“师”指历代祖师。
(2)道家居士扩展阅读:
道教称谓:
在历史上,随着各朝代文化的影响,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诣,以及担任的教职,配以相关的称谓,择要简述如下:方丈: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称谓,亦可称“住持”。方丈是受过三坛大戒,接过律师传“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的道士。
监院:亦称“当家”、“住持”。由常住道众公选,为道教丛林中总管内外一切事务者。当监院大任者,必须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己卫众,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知客:负责接待参访及迎送宾客。
《三乘集要》记载:“知客应答高明言语,接待十方宾朋,须以深知事务,通达人情,乃可任也。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于斋醮科仪,善于踏罡步斗,沟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灾,拔度幽魂,主持斋醮法会的道士,是经师的首领。
道人:最初与方士同义,最早出现于《汉书·京房传》。道教创立后,道人一词曾专指道士。南北朝时代,则以道人专指沙门,而区别于道士。唐朝以后,又以道人泛指有道术之人,或指道士。道长:是当今教外人士对出家道士的尊称,而不是职称。
『叁』 怎么成为道教居士 条件 出家入道的手续
只要你有道教来信阳都可自以成为道教居士,在当地开放宫观和道教协会就可以办理居士证,工本费是20元。然后看有没有缘分,拜道教的教职人员(道士)为师,之后师父会为你办理皈依手续,一般工本费60元左右。成为道士就要符合各地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经申请、学习、考试等等一系列的程序。
『肆』 做道教居士如何安排的
做道教居士修炼道法,首先要修炼心身,积累道功,凝炼神气以合道,达到度己(修炼心身,合道成真)度人(以己之道功,济度他人)的目的。科教与教戒。教戒是为规范学道务道者言行以符合修道的要求,如三皈五戒:三皈要求道教徒皈依道经师三宝,以明确信仰;五戒,戒杀生以自娱、戒邪淫、戒偷盗、戒妄语、戒嗜酒,则都是为提高道德修养。科教则是要通过诵经斋醮,清静心神,使自我之心神与神明相亲,证悟道真。同时,也是宣扬道教教义,行教布化的重要形式。
有道者必具有高尚的德性,有了高尚的德性才可得道。所以,修道应以德为基。对于广大信道务道之士来说,修道的先决条件就是立德,立德就要在日常中不断积累功德。其关键在提高自我修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内在的修持上和外在行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则去做。清静寡欲、柔弱不争、胸怀宽容。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贵、不自誉、不妒嫉、不妄语,不溺于音色美食。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施恩不求报,不杀生以自娱,济世利人,慈心于物,正信诚实。与大道同心。如此修行,则德累而基立,基立则可修道而成真,得道而成仙。
太上所说,即“常道”与“可道”的关系。“常道”是生化万物,永恒常在的自然之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太上道祖是“常道”的人格形象。“可道”则为历代师真的言传身教的事迹,教戒规仪、经教义说等一切修行修持的学说,但都是不违背“常道”的,或由“常道”而演绎的。务道修真之士,要通过对“常道”的体悟,明白“道”的真谛,并使之落实到自己的修行和修持中。或是要通过循依“可道”之学说不懈修行,积累真功,回归到“常道”的境界,得道成真。
『伍』 道教信士居士什么区别
1、范围不同。
居士是指居家修炼的有道之士。
信士只是相信或奉行道教的人士。
2、修行专方式不同。属
居士因为社会、家庭或个人的原因,不能或不具备条件出家,而自己又愿意入道的人士,经道门同意,正式择师拜师,授以道名,传以法派,即成为居士。
信士由于各种原因,只信奉道教或信奉道教的某位神、仙,自己不能或不愿意择师叩拜、进入道教之列,这些人只称为信士。
3、师承与否不同。
居士是完全信奉并且拜师授业,是真正的修道之人。
信士只是简单的信仰,并未拜师授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施主”。
(5)道家居士扩展阅读
道教居士经道门同意,正式择师拜师,授以道名,传以法派,并且对道经师三宝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九戒(正一)或五戒(全真)的正式道教信徒。
一般人确立信仰后,到道观或道坛进行拜师和皈依,就可以成为正式的道教信徒,即居士;之后可以称为三宝弟子或三清弟子。当代以持道教皈依证作依据。
『陆』 道教居士是什么意思
居士即是居家修炼的有道之士。是因为社会、家庭或个人的原因,不能或不具备条版件出家权,而自己又愿意人道的人士。经道门同意,正式择师拜师,授以道名,传以法派,并且对道经师三宝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五戒(全真)或九戒(正一) 的正式道教信徒。当代以持道教皈依证作依据。
『柒』 居士和道士有何区别吗
居士:佛教中受五戒的在家人。在家修行者
道士:道教的出家人。 出家修行者回
道教的答道士是道教专业修炼的人,道教居士(正确的称呼是火居道士)主要是指是道教业余修炼的人。当然,火居道士的修炼水平 不一定低于专业道士。
在中国,运用居士一词的,不是以佛教为始,在《礼记》中就有「居士锦带」一语,那是指的为道、为艺的处士,含有隐士的意义,所以在中国古籍中,往往见到一些文人雅士,每喜以居士自号,但那并不表示他们是佛教信徒。
佛教习以居士称呼在家的信徒,大概是从维摩居士而来。维摩居士,确可称为居士,但也因此而被后人附会,如慧远大师《维摩经疏》卷一说:「居士有二:一、广积资财,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
正因如此,居士一名,渐渐地,也就成了佛教的专用。
『捌』 道教的居士,怎么当每天都需要做什么有什么禁忌
你问的这个问题,
道家的居士怎么当?
每天都需要做什么?
有什么禁忌?
下面的内容应该能够帮你解答。
一、如何成为居士
1、只有经过拜师仪式才算成为正式的居士。
2、居士还必须持有居士证。居士证是宫观庙宇核发的身份证明,是居士的教职身份凭证。
3、居士无需抛弃家庭出家,直接在家修行道法,遵循居住管理章程即可。
二、居士修行
在家居士修行时的事项主要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修行菩萨六度、居家八法,等等。
1、皈依三宝,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条件。
2、其次是奉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法戒律虽然多,但最重的就是五戒,
3、持斋,持斋是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己的生活,即过午不食,不涂香装饰和观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晦日)。
4、大乘经典则广说在家菩萨应当怎样修六度、四摄,等等。
5、居家八法,居家八法是佛陀针对在家人求得现实和未来安乐的八种修行,即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和慧具足。如果按照居家八法修行,不但得今世的安乐,还可得来世的安乐。
遵守三皈、五戒和持斋,对人努力行善,对自己清净身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佛教在家信徒修持的标准。实际上有不及这个标准的,也有超过这个标准的。
『玖』 成为道教居士的条件居士要做什么还有居士的戒律与礼仪.
成为居士的条件:
一:遵纪守法的合法公民;
二:虔诚信仰道教教义,尊敬历代祖师,了解道教常识;
三:认真学习,主动维护本教利益;
四:保证皈依后不触犯法律;
五:尊师重教,团结教内。
居士要做什么:
居士是指居家依照经典修行的人士。由于社会、家庭或个人的原因,不能或不具备条件出家,而自己又愿意人道的人士。经道门同意,正式择师拜师,授以道名,传以法派,并且对道经师三宝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五戒(全真)或九戒(正一) 的正式道教信徒。
一般人确立信仰后,到道观或道坛进行拜师和皈依,就可以成为正式的道教信徒,即居士;之后可以称为三宝弟子或三清弟子。当代以持道教皈依证作依据。
所以居士主要就是认真学习,主动维护本教利益,虔诚信仰道教教义,保证皈依后不触犯法律即可
还有居士的戒律与礼仪:
在家居士有五戒、八戒、十善戒、菩萨戒。五戒是尽形寿(终身从受戒至命终)受持,八戒是随自己发心一日一夜的受持,
受了《优婆塞戒经》菩萨戒的每月的六斋日(每月的初八、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三、和每月的最后两天)必须受持八戒、
受了《梵网经》菩萨戒的每月六斋日(每月的初八、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三、和每月的最后两天),每年三长斋月(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必须要受持八戒。
其他时候随自己发心也可以受持八戒。
十善戒是尽形寿受持、菩萨戒是尽未来际身(即从今身至佛身:从受戒时直至成佛,)受持,即使命终之后再受生亦不失戒!
(9)道家居士扩展阅读:
加入道教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出家,成为正式的出家道士;而另外一种是不用出家,也可以成为正式的道士;还有一种是加入道教,成为道教居士。
第一点,凡道法的授受,都是由师传弟子。拜师是道教信徒归依道教中常见的方式,师徒授受是道门常见的一项基本制度。只有经过拜师仪式才算成为正式的道教居士。
它所确定的是入道者与直接授予他道法的道士之间的关系。修道者都要投拜名师,以为学道进业的前提。
第二点,拜师是入道的开始,成为道教居士还必须持有居士证。居士证是道教宫观核发的身份证明,是居士的教职身份凭证。
第三点,居士无需抛弃家庭出家,直接在家修行道法,遵循居住管理章程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居士
『拾』 居士是指道家弟子 还是佛家弟子
居士
居士:梵文 Grha-pati,意为家长、家主、长者、或有财产、或‘居家之士’。原指印度第三商工阶级毗舍族 Vaisya 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而言。但在今天中国佛教社会,已普称一切信佛教的在家佛教徒为居士了。
“居士”一词,也非佛教的专有,在中国的《礼记》中就已有了“居士锦带”一语,那是指的为道为艺的处士,含有隐士的意义。
在印度,居士也不是由于佛教所创,梵语称居士为“迦罗越”,不论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称为居士。
佛教对在家信徒尊称为居士的由来,大概是出源于《维摩诘经》,维摩诘共有四个尊称:方便品称为长者,文殊问疾品称为上人及大士,菩萨品等则称为居士。因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阏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示现在家相化度众生,所以用居士一词称在家的佛教徒,也含有尊为大菩萨的意味在内了。
可见,一位名符其实的居士,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决不是带有灰色气氛的处士或隐士。
然在《长阿含经》中,唯将四大阶级的第三阶级吠舍种称为居士,并将轮王的主藏(财货)大臣,称为居士宝,那么居士者,相当于商人、经理或者是实业家了。
在我国,居士一词原出于礼记玉藻篇,于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其后,我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如首楞严经义疏注卷一、法华经演义卷七之一、祖庭事苑卷三等所载。
唐宋时期,佛教在我国盛行,道教修行之人也自称居士,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比如笃信道教的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历史上的居士
青莲居士——李 白(唐代大诗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 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 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女诗人);
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诗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诗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
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无诤居士——刘 迎(金文学家);
六如居士——唐 寅(明画家、文学家);
遵岩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温陵居士——李 贽(明文学家);
莲溪居士——薛论道(明散曲家);
慎娱居士——李流芳(明文学家、画家);
柳泉居士——蒲松龄(清文学家);
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