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建材 » 志尚家居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志尚家居

发布时间: 2021-02-25 06:08:36

① 义乌市志尚贸易有限公司怎么样

义乌市志尚贸易有限公抄司是2018-09-19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北苑街道柳青十区26栋1单元205室(自主申报)。

义乌市志尚贸易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782MA2DF8DX9K,企业法人李玲,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义乌市志尚贸易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实物现场批发、网上销售:箱包、服装、拉链及配件、玩具、饰品、电子产品(不含电子出版物)、化妆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工艺品、日用百货、汽车配件、文体用品、家居日用品、喜庆日用品、纸制品、塑料制品、五金制品;国际贸易、国内贸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义乌市志尚贸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② 武汉志尚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武汉志抄尚家装饰工程有袭限公司是2016-04-26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737号(原1199号)第1栋1层2室。

武汉志尚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102MA4KMG0F97,企业法人邱志,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武汉志尚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室内外装饰工程;销售:装饰材料(不含化学危险品)、建材、家用电器、家具、厨具、五金产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防水工程设计、施工;家政服务;水电安装工程;房屋维修;机电设备、电器、制冷设备、暖通设备的销售、安装;智能家居设计、室内装饰设计。(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武汉志尚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③ 竹林七贤分成几排最后结局如何

]【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 ,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 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背景』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特点』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编辑本段]【嵇康(224—263)】
嵇康(223~262),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因家居侧有嵇山,故改姓嵇。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这首绝唱而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编辑本段]【阮籍(210-263)】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另据史料记载,晋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编辑本段]【山涛(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BEIDOO 补充-----------------------------------------------------------------
对《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一节略做补充。其实,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在另一个层面上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这封绝交书,就不会因为自己不配合政府的态度而连累到好朋友。后来嵇康被杀害,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女托付给山涛,留言:“巨源在,汝不孤矣。”
山涛为人磊落大度,生活节俭,做官不过多要求什么,对待朋友赤诚坦坦。后世者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牵强附会。
[编辑本段]【向秀(约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编辑本段]【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市)人。「竹林七贤」之一,擅长喝酒和品酒。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作品《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借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有一与刘伶有关的好玩故事,不知是否属实:刘伶的“鹿车”后跟着一小童儿,还扛着锄头,非常奇怪。路人问小童儿,小童儿答:“醉死了好埋呀!”
[编辑本段]【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直颈琵琶,直颈琵琶后改称阮咸,简称阮。
阮咸不仅擅长演奏,也精于作曲,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据说就是他所作,李季兰在同名诗中有“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的诗句。1950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持阮弹奏的阮咸画像,神情专注。
[编辑本段]【王戎(234—305)】
字浚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编辑本段]嵇康
嵇康(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其罪证之一便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在人生哲学上,他的主张是: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个性凌厉傲岸,旷逸不羁。
有趣的是,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山巨源)。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编辑本段]阮籍
---维倪(报告部分:阮咸)
一、家世出生及早年志尚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今属河南)。生于建安15年。父亲阮瑀,是诗人、散文家,「建安七贤之一」。为曹操亲随吏员,当时军国书笺多由他和陈琳两人草具 。阮籍三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但因为曹氏父子及阮瑀友好出于长期共事的情谊,对于阮籍及其母亲深怀同情,并有所照顾。阮籍年少时以好学不倦、不慕荣华富贵、道德高尚的古代读者―颜回、闵子骞微效法的榜样,刻苦攻读。除此之外,他还习武。但是少年的阮籍也沾染上一些浮华公子的作风。当时有一批宗是戚属的豪门公子,颇以浮华相尚,如何晏、李胜,再洛阳互相连结,构煽风气。阮籍与他们年龄接近,难免受了些风气影响,可是阮籍始终未予其流。
阮籍非常鄙视礼法之士,所谓礼法之士主要是投靠司马氏父子的一些人物,这些人多是文人,他们为虎作伥,仰承司马氏父子的意旨,鼓吹「唯法是修,唯礼是克」,以礼法、名教为工具,来巩固篡夺来的权利,同时束缚政治反对派的手脚。这种礼法是司马氏集团用以配合其血腥屠杀政策的一种政治打击异己的手段。阮籍在对付这些礼法之士,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青白眼。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斋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据说,他的母亲去世之后,嵇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嵇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于是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嵇喜一个大白眼;后来嵇康带著酒、夹著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从这一段故事中,我们除了可以发现阮籍对于礼法之士的鄙视外,也可以明显看到他不为礼俗所限制,嵇康也是一样。他不会因为守丧就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觉得不喜欢的就清楚的让人家知道,我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殊现象。阮籍对礼法之士的憎恶,除了表现在青白眼外,还表现在他的赋中。
二、药与酒
阮籍似乎是不服药的,在他的著作里很少提及此事,只在咏怀诗第70首曾写到过:「采药无旋反,神仙志不符。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踌躇。」 从这里看,他连对神仙的信仰有时也要动摇,不无迷惑踌躇之感,而对于服药一事更没有稽康那样深信不疑、热心实行。阮籍不服药,却颇有些「为酒事物,焉知其馀」的意思。他是酣饮、痛饮、狂饮,不拘场合,有酒必醉。阮籍嗜酒,其出发点同嵇康服药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以此为途径来超脱现实、消解矛盾。阮籍曾数次在醉酒掩护下躲过了司马氏集团像他伸来时而拉拢,时而加害的手。从性格上来说,服药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要先采药、调配处方、还有许多规矩,其步骤要求不能稍有错乱,否则便可能中毒甚至丧命之虞。非精细耐心之人,不可随便服用。阮籍性格浑朴旷放,对这种精细而又危险的高级享受是不能适应的,他宁愿去从事简单易行得多的饮酒。从政治上来说,阮籍的态度是比较软弱的,他看到曹魏皇室大势已去,司马氏执政已成为无法更改的现实;他明白服药飞升之事太渺茫,他还得在司马氏统治下打发日子,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缺少在政治上向司马氏集团挑战或明确地划清界线的勇气,所以对阮籍来说,醉酒是最好的摆脱政治困境的方法。
这里有几个有关阮籍喝酒的小故事。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肫,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从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阮籍他违背礼法的行为。母亲过世,他不但坚持下完棋,而且还吃肉喝酒,虽然他是故意这麼做,不过我却觉得他也蛮痛苦的,要压抑心中丧母之痛,以表现出他不为礼法所约束的一面,就我来看,他大可以放声大哭,哭完以后便应感到高兴,因为阮籍很崇尚老庄,庄子在妻子死后,不但不悲伤,反而还替他妻子解脱人世间的痛苦感到高兴。所以我觉得他可以效法庄子并加以改良,这样一来,不但达到他想的境界,也不用压抑心中的痛苦。
阮公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我想这在当时的社会也是很少见的。醉了就倒卧在少妇身旁,在以前的社会,男女授受不亲观念的束缚下,这样的情形也是不能为世人接受的。(四)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现代,恐怕还是很难令人接受的吧!一个不认识死者的人来吊哀,还哭的很伤心,我们一定会觉得他是疯子,不然就是来捣乱的。像阮籍这样完全不顾别人眼光,自己觉得值得的就去做,实属难得;不过这不禁让我怀疑,为什麼自己的母亲去世了要装的如此坚强,但却对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子去世感到非常难过,我觉得这除了违背礼法外,也违背了人性。
三、文学成就
三国后期出现正始文学,人们习惯用他来代表整个魏末的时期文学。正始文学的最重要作家就是阮籍、稽康。阮籍既是诗人,也是散文家,还是赋作者。他的诗歌成就主要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就内容而言,「忧生之嗟」 和「志在刺讥」 在咏怀诗中占有很大的份量。除了这两大内容外,还有自述身世志尚、念友、隐逸神仙等方面的描写。咏怀诗在艺术方面有两个极为显著的特色及蕴藉含蓄和自然飘逸。蕴藉含蓄与文多隐蔽有直接关系,阮籍为了避免严重的现实后果,才把诗篇写的隐约其体、闪烁其词的。这种含蓄,同他在生活中「发言玄远」 「口不臧否人物」的作风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咏怀诗的含蓄,是时代现实的产物,也是阮籍本人的思想作风、处事态度的反映。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含蓄不失为一种风格,他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呆板直露,增加诗的深厚度,给读者以联想和回味的馀地。在诗歌史上,咏怀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阮籍咏怀诗在反映重大社会现实方面是不如建安诗歌的,但它在个人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写内心曲折的活动上,以及运用比兴的手法上,则又有超越前人的建树。它堪称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有代表性的优秀五言诗之一。阮籍的散文,今存较完整的有十篇。其最重要的散文著作应推「大人先生传」,写法上接近于赋,以对话方式展开,虽名传,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的传记作品。总的来看,阮籍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他尤其对于五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结论
准备完了阮籍,我觉得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造就了很多像阮籍这样内心和现实生活矛盾的人,或许阮籍在他听到母亲过世的时候,他也很想放声大哭,但就碍于当时的环境造就出的矛盾性格,使他以吐血的方式来传达他内心的哀痛。我觉得,既然他是一个这麼勇于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人,为什麼不乾脆放声大哭呢?不过话说回来,我也很佩服阮籍有和时代、政府、社会挑战的勇气,就连现在这样开放的社会风气,我想都不会有几个像阮籍、稽康这样的人吧!我想准备完了竹林七贤,对他们的印象不再是不穿衣服、放浪形骸而已,还有更多更深入的层面,都在这次的报告中了解。虽然我没有像他们这样挑战社会的勇气,不过我为他们每个人不同的独特性感到感动!
[编辑本段]王戎
---姿伶
一、生平
1、生于大富之家
王戎,字浚冲,山东省琅琊林淅人。王氏一族在林淅是有名望的大族,从他的亲族辈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掌握著东西两晋政府的政坛,有「八王」之称,与同为山西名族的斐氏「八斐」并称。王室与斐氏也有亲交,王戎的女儿及嫁给斐頠为妻。王戎的祖父,是魏朝的凉州刺使、贞陵亭侯,所以他自小便生活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因此在这样的影响之下,也可多少得知他长大后的个性。
2、神童---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雅量篇】
从此之后,王戎便被称为「神童」。另一件事发生在王戎七岁之时,据【世说新语】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从这两篇中,对与王戎的描写当中,可以得知王戎的确可以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尽管可能说有点夸大的效果,不过也可以得知王戎真的自小便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子,可谓聪明过人。在晋书本传又记载说王戎的眼睛特别炯炯有神,能够视目不眩,斐楷见了,大为惊叹说:「容眼烂烂,如岩夏电」这就是说他的眼睛光彩有神。
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锺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锺曰:「向二童何如?」锺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赏誉篇】
在这一篇中所记载的正是王戎和斐楷果如锺会所料,成为当时西晋政坛上的要人了,也可看出其小时候的成就是不凡的。

④ 李白的个人简介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版大的浪漫主义权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⑤ 四川仪陇新城胡氏来自于哪里

仪陇县檬垭乡胡氏
据清同治九年 (1870年) 仪陇《胡氏族谱》记载:仪陇县檬垭乡胡氏祖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庆公里牛头坝,明代中期洪武年间“江西填湖广”时胡继善(1524-1606年)率族人从江西泰和县迁至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流塘岭头、在“湖广填四川”浪潮中,从湖广移民至仪陇县檬垭乡的两支胡姓:一支是胡世俸后裔胡顺珸(1687-1755/康熙26年-乾隆20年)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奉母吕太君,携弟顺瑕公自楚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迁顺庆府仪陇县三蛟乡管家坝,再迁檬垭乡虎跳山〔猫儿山马鞍山〕;另一支是胡世福后裔胡兴鸣(1657 -1728/顺治14年 -雍正6年)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从湖南衡州府衡阳县金兰十一都募化里,先落业于四川顺庆府广安州姚坪里郑家沟佃耕数载后才迁居顺郡仪陇县常家塜。虽然他们的入川始祖、时间及始发地不相同,但都是胡应奎的嫡系后裔(胡应奎生子三:长子胡世福、次子胡世俸、三子胡世禄)。
一、檬垭乡猫儿山胡氏
入川始祖:据仪陇县檬垭乡猫儿山2008年《胡氏支谱续谱》记载:猫儿山胡氏入川始祖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迁入四川顺庆府仪陇县虎跳山的胡顺珸。
字派:① 胡公正己(胡铨公四世孙)于江西派衍二十字:家政永映兴、孝友重朝庭、成平能继述、世代庆吉清。② 到“成平能继述”后还有“世代庆吉清”五字未用时,胡述德(1538-1600年)又组织议定派衍二十字:应世国太顺、忠良廷启明、承恩希道义、福寿永崇新。③胡启超(号海峰)在仪陇虎跳山于清同治九年重修家谱时议将旧谱后十字“承恩希道义、福寿永崇新”改为“承先昭盛德、正一自崇登”,由此形成启超氏序:应世国太顺,忠良廷启明,承先昭盛德,正一自崇登。并且为了后面的字派统一有序,启超公又增订了六十个字辈,即海峰增订六十字:安邦克建定、光华绍天心、宏开文昌基、必有吉祥祯、理学树维本、道义立大经、志尚希贤远、怀全君子慎、高超秉俊秀、三元长发荣、守其思善传、芳兆万载亨。

二、檬垭乡常家塜胡氏
1、起源历史
檬垭乡常家塜胡氏祖籍江西泰和县庆公里牛头坝,江西时先后居九江、南昌、吉安、在江西繁衍生息达700余年,明代中期洪武年间他们开启了“江西填湖广”的征程,胡公继善率族人从江西泰和县出发迁至湖广永州府零陵县,而后先祖胡世福因遭逢不偶,遂从永州府零陵县迁居于衡州府衡阳县。随着“湖广填四川”的浪潮,胡世福后裔胡兴鸣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从湖南衡州府衡阳县金兰十一都募化里入川,先落业于四川顺郡广安州姚坪里郑家沟佃耕数载后才迁居顺庆府仪陇县常家塜〔檬垭月星村〕而后子孙遍布大包、松林、大水村,常家塜胡氏至今在檬垭已繁衍生活310余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80年代末改革开放、常家塜胡氏亦开启了全国到海外的工作择业和定居生活。
本支胡姓出自舜帝(虞朝帝王姚重华、字都君;约前2257~前2208年)后裔陈胡公,《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后来舜帝部分子孙继承妫姓,为虞舜之后裔。舜以上远古祖先世系,据《史记、三代世表第一》记载,依次是: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从黄帝到舜已传九世。舜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也是胡姓公认的祖先。舜母曰握登氏。舜德行醇正,尧帝(唐尧、陶唐氏、约前2357-~前2258年)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为妻。娥皇无子,女英生子曰商均。之后舜的一家住在妫水旁〔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一带〕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妫氏。舜继承尧位,治理天下,在他统治期间,天下大治,人民康乐,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时期,舜由此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世代敬仰的明君贤主式的“东方圣人”。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大禹。大禹即位后,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城〔河南虞城县西南〕而后子孙皆宗妫姓。到周朝初年,长期留居虞城的商均五世孙妫虞思,传28 世, 至妫阏父、阏父公生妫满。
妫满公(前1067年-前986年〔商纣王7年-周成王29年〕为舜帝33代嫡孙、黄帝42代嫡孙、系正统炎黄子孙、出生于妫汭之滨〔山西永济南〕胡姓得姓始祖)即为仪陇县檬垭乡常家塜胡氏一世始祖,周初时妫满之父妫阏父,官居“陶正”主管制作陶器,在制陶业较有建树,得周武王赏识、前1043年、灭纣兴周,天下大定,武王为稳定和巩固周王朝的天下、始分封列国,封了齐、鲁、晋,宋、燕、陈等71个诸候国,加后来历次所封,号称“八百诸候”武王将其亲属和功臣分别派往各地为诸候,借此屏护拱卫王室,武王对妫满器重,将长女太姬嫁与上古圣君虞舜后裔妫满、成为武王东床快婿,并赐封为陈侯,封之于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镇)筑胡襄城,奉守虞舜的宗祀,后又封于株野〔河南柘城〕建立陈国,以备三恪,侯爵成为陈国第一代国君,又迁都陈之宛丘〔河南淮阳〕妫满因此又称胡公满、陈胡公。妫满正直有气节,在位15年活72岁,前1033年(周成王32年、妫满逝后3年)其次子皋羊在位、周成王(武王之子)将妫满追谥为“胡公”。皋羊将父亲灵牌“妫满”改为“胡满” 胡满共六子、犀侯、皋羊、季夷、丹、舟、懿子。犀侯和皋羊为正妃太姬所生,因此袭承王位、其他为次妃所生、未得嗣位,故不以“公”称。
妫满长子妫犀侯(陈申公、前985年—前961年在位)之后,其子孙以国为氏、世姓陈。惟陈敬仲,避御寇之祸,而奔齐国。至五世孙陈恒,遂改姓为“田”后,田午之子,封于储亭,子孙又以“储”为氏。田艾之子,封于艾邑,子孙又以“艾”为氏。及田齐失国,移居元城,子孙又有易“田”姓,而为“王”姓者。惟敬仲之支‘子昭’,不肯忘祖,遂以祖谥为氏,而姓“敬”。因此、凡陈、田、储、艾、王、敬六姓,皆申公犀之后。其间王公卿相,名臣达士,不能悉数,故不详载。
妫满次子妫皋羊(陈相公、前960年—前939年在位),曾继犀为陈公。后犀之子奕嗣立,位不及皋子孙。虽盛不传,六世至陈庄伯辕,有孙涛涂公,因世袭不及,避居商邑,以祖字为氏,改姓“辕”。后世去车为“袁”姓。及田和篡齐,大封同姓。访皋之后,得庄伯辕二十一世孙袁款(前失考),封于母仰。以绍胡公之祀,赐姓胡母氏。其后子孙,分为三姓。一胡母,二母仰,三母氏。凡辕、袁、胡母、母仰、母氏五姓,皆相公皋之后。其间,亦各有伟人,名垂史册,兹不深叙。
独三子季夷(前1045-前978、居河南陈州〔淮阳县〕)不宗于陈,以胡公满之谥为姓,曰胡,季夷为灵妃所生、亦为檬垭常家塜二世始祖、季夷子孙后来先后迁山东枥城〔济南〕、春秋时期迁江西江州〔九江〕、西汉迁安定郡泾州〔甘肃镇原县〕、临州〔成都邛崃〕白鹤山在此居住的先祖西汉时期胡安、前177-前166年、系司马相如的老师)新朝王莽时期迁江西豫章〔南昌〕、东汉时期迁南郡华容(湖北荆州)、东汉末三国时期迁凤阳寿州〔安徽寿县〕、三国末迁湖北夏口〔武汉汉口〕、东晋时迁朔州善阳〔山西朔州朔城区〕、唐代胡登云(86世882-975)迁湖北麻城县马铃道居住三代、五代十国时期胡云程(字贇89世945-1032)迁金陵〔江苏南京〕再迁长沙、为避马殷之乱由长沙避地徙于庐陵吉州、北宋时期胡霸(90世990-1062)迁吉州值夏〔江西吉安青原区值夏镇〕为江西值夏胡(庐陵堂)始祖、南宋时胡家兴(99世1195-1272)迁陕西南郑、洵阳、后元代时胡兴义(102世1263-1331)又迁回祖籍地江西吉安水大洲〔泰和县庆公里牛头坝〕在此居住九代人达300年之久、之后经历了“江西填湖广”和“湖广填四川”两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明朝洪武年间胡公继善(111世1514-1597)在江西填湖广运动中率族人迁湖广永州府〔湖南永州〕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明末胡世福(期114世1572-1652)从永州迁衡州府〔湖南衡阳〕衡阳县北门外永福十五都咱江夏公湾、其子胡国柳(1543-不详)迁金兰十一都募化里劳桥丁观石凹牛屎塘、国柳公之子胡兴鸣(116世1657 -1728)在湖广填四川运动中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迁往顺郡广安州〔四川南充广安〕郑家沟,后来继迁顺庆府仪陇县常家塜〔檬垭乡月星村〕
至秦二世胡亥摄位时,因禁人书“胡”字,故33世祖胡文钦(前314-前206年、居仁怀)改以祖字满为氏,及秦氏灭,刘汉建业。文钦之子,满公强卫。强卫公之子,满公喜。见楚大夫王孙满之后,有姓满者,乃易满姓为胡姓,其后子孙皆宗之。36世祖胡德臣(前248-前190年、居江西江州石鼓寺、〔九江〕)易满姓为胡姓,一十六传,传至63世祖胡志远(361-428年、自夏口迁江州岳山)时,值晋乱。东晋皇帝晋太宗司马昱(320~372年、司马睿幼子、东晋第八帝)梦有五人,各书古月二字于显德殿,复摧折殿柱五株,挟之而去。在庭之臣,有议将来,必有姓胡者,五人为患。于是,隐诛胡氏七十六家。其余各易他氏。胡公志远从母尉迟德英,避江州猎户尉迟豹家,遂宗尉迟氏。五世至尉迟恭(70世祖、字敬德、585-658年、居山西朔州善阳),有功于唐,太宗欲赐姓李,敬德公因泣,祈复赐姓胡。唐太宗许之,故卒赠谥胡公恢复胡姓。凡唐宋元明历世七十余传,皆宗胡氏,而未尝有所易焉。胡氏之源,有据者如此。

2、本支名人:
胡公满(1世前1067 -前986年、商纣王七年-周成王二九年)河南陈州〔淮阳〕人、妫满为舜帝33代嫡孙、黄帝42代嫡孙、得姓后一世祖、遏父之子、虞阏父之子妫满(其妻是周武王的长女大姬),是陈国首任国君,史称“陈胡公”
胡安(39世前177-前106年、汉文帝三年-汉武帝元封五年)秦汉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居临州白鹤山〔邛崃临邛镇〕西汉、讲学白鹤山下,司马相如曾从学授经,知名当世,人称为鹤山先生,又名胡友,字仁覆、号永宁,西汉初著名的布衣、教育家、著名儒学家。自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迁居于临邛,聚徒授经于白鹤山,号称“天下第一文才”的司马相如便是其得意门生之一。胡安精研古代哲学,通晓阴阳历算,是巴蜀第一位《易》师
胡广(53世105-182年、汉和帝元兴元年-汉灵帝光和5年)东汉时古华容(今湖北监利)德高望重的学者。胡广历事东汉的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为官三十多年,可谓六朝元老。他清廉正直,明辨是非,不畏权势,一心匡扶东汉的时局,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在大阴谋家外戚梁冀专权时,他与李固、杜乔一起反对梁冀专权乱纲的伎俩,提出了“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斩著名论断。后来梁冀将李固、杜乔杀害,逼胡广担任太尉,胡广忍辱负重,秉公仗义,不为虎作伥,因此不为梁冀所容,曾被三次罢官。直到梁冀被群臣诛杀,胡广才官复原职。胡广博学多闻,“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他在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被人们赞誉为 “文典甚美”还作诗、赋、铭等22篇,为后人研究汉朝官吏制度留下了宝贵资料。胡广在东汉政权充由外戚和宦官把持的时期,在黑暗腐朽的势力之间游离,能屈能伸,左右逢源,任职多年,而且有所建树,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了。当他以八十二岁高龄仙逝之际,灵帝亲自为他安排丧事,赐葬原陵。谥封为文恭候。满朝的文武官员都参加他的丧礼。后来,灵旁还将胡广的画像,悬挂于内阁,以表彰这位元老重臣的功绩。在东汉只有极少数的名臣才能享此殊荣。《后汉书》评论胡广时说他“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
胡质(57世199-248年、汉献帝建安4年-汉后主延熙11年曹魏嘉平二年)淮南寿春〔安徽寿县〕人、曹魏三国时期、寿州迁寿春坞乐、字文德,少与蒋济、朱绩知名江淮间。蒋济为别驾时将胡质推荐与曹操,召为顿丘令。胡质在曹操当政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但依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在郡九年,吏民皆安”。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嘉平二年(250年),胡质病逝,“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四年后,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考虑到胡质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追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贞候。
尉迟敬德/胡恭(70世585-658年、陈后主至德3年-唐高宗显庆3年)隋末唐初名将、朔州善阳人、隋末唐初名将、鄂国忠武公尉迟恭、字敬德,胡恭,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胡霸(90世990-1062年、南唐要煜开宝3年-宋仁宗宗嘉佑7年)金陵人、迁江西庐陵吉州芗城名元武(又名炳),字公霸(又字长善),讳杲,自幼好学熟读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通,少时受越王之命出使南唐,南唐主李煜爱其姿才,封吉州刺史,南唐归宋后,封赠庐陵郡开国侯,擢升通奉大夫,赠江西行省参政。王考其多年为官,清白之节堪嘉,转升大理事评事,客居金陵。在任吉州刺史时,其弟贞与阳随任所客居,后徙泰和南城与禾溪定居。配郝氏,郡封夫人,生三子。霸公致仕后从金陵回归胡卜故里,与长子、次子经营农桑,耕读自乐,命三子赴庐陵封地芗城〔值夏镇〕定居,为江西值夏始祖。
胡铨(95世1120-1180年、宋徽宗崇宁元年-宋宁宗嘉泰2年)迁吉安芙蓉山、兵部侍郎,字邦卫、号澹庵老人、谥忠简。南宋吉州庐陵芗城〔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道院〕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政治家、爱国词人,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以刚直忠义名昭史册。

3、字派和迁徙入川史
南宋江西:胡公正已于江西衍派二十字:家政永映兴,孝友重朝庭,成平能继述,世代庆吉清。
明代永州:尚有“世代庆吉清”五字未终,胡述德重派二十字:应世国太顺、忠良廷启明、承恩希道义、福寿永崇新。
满清衡州:谱牒遗失、胡国柳重派“应世国兴宗、祖朝廷永吉”
满清仪陇:胡朝滨又增“文光登启胜、金玉万代荣”十字于吉后。
满清同治九年(1703年)虎跳山:胡启超(号海峰、常家塜永字辈)重修家谱时将旧谱后十字“承恩希道义、福寿永崇新”改为“承先昭盛德、正一自崇登”
满清同治庚午年(1703年)常家塜:同年胡公永和等在常家塜重修家谱时发现常家塜和虎跳山同为永州胡公应奎之后本为一脉便弃滨公所增(仅用滨公“文”字)、将其合谱从启超公所增改,从“先”字始,为“应世国兴宗、祖朝廷永吉、文先昭盛德、正一自崇登” 此后无衡永之别。
而后启超公又增订了六十个字辈,即海峰增订六十字:“安邦克建定、光华绍天心、宏开文昌基、必有吉祥祯、理学树维本、道义立大经、志尚希贤远、怀全君子慎、高超秉俊秀、三元长发荣、守其思善传、芳兆万载亨”。不过现在从德字辈后,几乎未按照字辈取名!

我檬垭胡氏祖籍系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庆公里牛头坝,时胡正已(南宋1175-1253)于江西吉安衍派二十字:家政永映兴,孝友重朝庭,成平能继述,世代庆吉清。后胡继善(明代1514-1597)率族人从江西泰和县迁湖广永州府零陵县丰乐乡谭塘里,地名流塘,小地名岭头,尚有“世代庆吉清”五字未终,其子胡述德(1538-1601)重派二十字:应世国太顺、忠良廷启明、承恩希道义、福寿永崇新。方二世孙子胡世福遭逢不偶,从永州迁衡州府衡阳县之北门外永福十五都咱江夏公塆置业居住,其子胡国柳(1543-不详)因先父迁移年少,谱牒未携,字派已忘。恐从后无稽,便派“应世国兴宗、祖朝廷永吉”此后国柳公又迁金兰十一都募化里劳桥丁观,土地大王祠下,地名石凹牛屎塘而家居之。传至国柳之子胡兴鸣(1657 -1728)时,听闻四川停止战乱,弟兄商议后便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迁往四川顺郡广安州之姚坪里郑家沟、佃耕数载后又听闻本郡之仪邑〔仪陇县〕俗美风清,而又置业于常家堟〔檬垭乡〕。后战乱又起旧谱复失,战乱结束后胡朝滨,又增“文光登启胜、金玉万代荣”十字于后。清代同治庚午年(1870年),胡永和(1817-不详)、胡永斗、胡永沛、胡永政等,值虎跳山〔檬垭乡建新村猫儿山〕胡世俸(胡世福兄)子孙胡启超重修谱牒(应世国太顺、忠良廷启明、承恩希道义、福寿永崇新。胡启超(号海峰)于清同治九年在仪陇虎跳山重修家谱时议将旧谱后十字“承恩希道义、福寿永崇新”改为“承先昭盛德、正一自崇登”,由此形成启超氏序:应世国太顺,忠良廷启明,承先昭盛德,正一自崇登。并且为了后面的字派统一有序,启超公又增订了六十个字辈,即海峰增订六十字:安邦克建定、光华绍天心、宏开文昌基、必有吉祥祯、理学树维本、道义立大经、志尚希贤远、怀全君子慎、高超秉俊秀、三元长发荣、守其思善传、芳兆万载亨。)同年、常家塜派寻找本源,发现和虎跳山胡氏虽有永州、衡州之别,然都为永州胡公应奎后代。常家塜便废弃滨公所增,将其合谱、从启超君所衍之派,因常家塜已至先字,余后代便从启超所增。商议从“先”字派合之,此后不可有永州和衡州之分别。

⑥ 家居装饰店名大全 选择合适风格的店名吧!

以下家居装饰店名好听而且有创意,以供大家进行学习借鉴之用,看到以下的家居饰品店名也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丝的灵感,都是小编精心搜集整理的,店铺名字非常的好听、大气、有创意,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


1.优の家品(の就是日语“之、的”的意思,充满时尚元素和国际风格)

2.尚宜家居

3.风尚家居

4.宜家元素

5.家居时光

6.优然家居

7.美物·俪家

8.美作·美家

9.艾美

10.宜尔家


11.新巢生活

12.爱家家居

13.布拉格缤纷家居

14.妙趣恒生家居

15.幻想空间家居

16.一丁家居

17.帝豪家私

18.一点生活

19.雅居宜

20.享家时代


21.迪家家居

22.尚新家居

23.宜巢家居

24.暖暖家具

25.温雅坊26.暖暖家具

27.第六感家居

28.乐活生活馆

30.摩尚

31.至尚/智尚/志尚/之尚/知尚/

32.菲尚fashion

33.韵梦家居

34.家感觉

35.依诗漫

36.筑梦天堂


根据家饰品行业不同的风格特色以及家居饰品的特点,可以参考以下几种类型的店名。

(1)温馨浪漫型的店名。

店的产品是针对整个家庭而言的,但主要消费者是女性,温馨浪漫则是大多数女性的特性,温馨浪漫的家居装饰品再加上浪漫的顾客,店家可以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取个温馨浪漫的店名。例如可以参考:浪漫小筑、温馨时光、布拉格缤纷家居、韵梦家居、筑梦天堂……

(2)新颖时尚型的店名。

新颖时尚也是目前装饰品的主流,通常巧用双关,突出“饰”品亮点。例如:新饰界、饰界一流、饰事如意、无所“饰饰”、“饰“者生存、一饰惊人、饰全饰美……

(3)典雅型的店名。

典雅型家居饰品是许多时尚、高雅、有品位的顾客的首选,因此店名也要和自己所经营的饰品相得益彰,如:雅居宜、乐居坊、家私物语、诗意画廊家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居装饰店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当然,这些类型只是根据特点,为你提供参考而已。语言的世界是无限丰富和精彩的,发挥你的想象,相信你会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好名字来。

⑦ 成都志尚家居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成都志尚家居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8月1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销售:家具、门回窗、玻璃、答装饰材料等。
法定代表人:杨志亮
成立时间:2014-08-15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1010700079793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长益路11号1栋5层38号

⑧ 竹林七贤的详细资料及最终结局是什么

[编辑本段]【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 ,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 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背景』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特点』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编辑本段]【嵇康(224—263)】
嵇康(223~262),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因家居侧有嵇山,故改姓嵇。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这首绝唱而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编辑本段]【阮籍(210-263)】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另据史料记载,晋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编辑本段]【山涛(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BEIDOO 补充-----------------------------------------------------------------
对《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一节略做补充。其实,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在另一个层面上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这封绝交书,就不会因为自己不配合政府的态度而连累到好朋友。后来嵇康被杀害,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女托付给山涛,留言:“巨源在,汝不孤矣。”
山涛为人磊落大度,生活节俭,做官不过多要求什么,对待朋友赤诚坦坦。后世者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牵强附会。
[编辑本段]【向秀(约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编辑本段]【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市)人。「竹林七贤」之一,擅长喝酒和品酒。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作品《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借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有一与刘伶有关的好玩故事,不知是否属实:刘伶的“鹿车”后跟着一小童儿,还扛着锄头,非常奇怪。路人问小童儿,小童儿答:“醉死了好埋呀!”
[编辑本段]【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直颈琵琶,直颈琵琶后改称阮咸,简称阮。
阮咸不仅擅长演奏,也精于作曲,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据说就是他所作,李季兰在同名诗中有“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的诗句。1950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持阮弹奏的阮咸画像,神情专注。
[编辑本段]【王戎(234—305)】
字浚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编辑本段]嵇康
嵇康(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其罪证之一便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在人生哲学上,他的主张是: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个性凌厉傲岸,旷逸不羁。
有趣的是,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山巨源)。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编辑本段]阮籍
---维倪(报告部分:阮咸)
一、家世出生及早年志尚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今属河南)。生于建安15年。父亲阮瑀,是诗人、散文家,「建安七贤之一」。为曹操亲随吏员,当时军国书笺多由他和陈琳两人草具 。阮籍三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但因为曹氏父子及阮瑀友好出于长期共事的情谊,对于阮籍及其母亲深怀同情,并有所照顾。阮籍年少时以好学不倦、不慕荣华富贵、道德高尚的古代读者―颜回、闵子骞微效法的榜样,刻苦攻读。除此之外,他还习武。但是少年的阮籍也沾染上一些浮华公子的作风。当时有一批宗是戚属的豪门公子,颇以浮华相尚,如何晏、李胜,再洛阳互相连结,构煽风气。阮籍与他们年龄接近,难免受了些风气影响,可是阮籍始终未予其流。
阮籍非常鄙视礼法之士,所谓礼法之士主要是投靠司马氏父子的一些人物,这些人多是文人,他们为虎作伥,仰承司马氏父子的意旨,鼓吹「唯法是修,唯礼是克」,以礼法、名教为工具,来巩固篡夺来的权利,同时束缚政治反对派的手脚。这种礼法是司马氏集团用以配合其血腥屠杀政策的一种政治打击异己的手段。阮籍在对付这些礼法之士,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青白眼。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斋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据说,他的母亲去世之后,嵇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嵇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于是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嵇喜一个大白眼;后来嵇康带著酒、夹著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从这一段故事中,我们除了可以发现阮籍对于礼法之士的鄙视外,也可以明显看到他不为礼俗所限制,嵇康也是一样。他不会因为守丧就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觉得不喜欢的就清楚的让人家知道,我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殊现象。阮籍对礼法之士的憎恶,除了表现在青白眼外,还表现在他的赋中。
二、药与酒
阮籍似乎是不服药的,在他的著作里很少提及此事,只在咏怀诗第70首曾写到过:「采药无旋反,神仙志不符。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踌躇。」 从这里看,他连对神仙的信仰有时也要动摇,不无迷惑踌躇之感,而对于服药一事更没有稽康那样深信不疑、热心实行。阮籍不服药,却颇有些「为酒事物,焉知其馀」的意思。他是酣饮、痛饮、狂饮,不拘场合,有酒必醉。阮籍嗜酒,其出发点同嵇康服药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以此为途径来超脱现实、消解矛盾。阮籍曾数次在醉酒掩护下躲过了司马氏集团像他伸来时而拉拢,时而加害的手。从性格上来说,服药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要先采药、调配处方、还有许多规矩,其步骤要求不能稍有错乱,否则便可能中毒甚至丧命之虞。非精细耐心之人,不可随便服用。阮籍性格浑朴旷放,对这种精细而又危险的高级享受是不能适应的,他宁愿去从事简单易行得多的饮酒。从政治上来说,阮籍的态度是比较软弱的,他看到曹魏皇室大势已去,司马氏执政已成为无法更改的现实;他明白服药飞升之事太渺茫,他还得在司马氏统治下打发日子,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缺少在政治上向司马氏集团挑战或明确地划清界线的勇气,所以对阮籍来说,醉酒是最好的摆脱政治困境的方法。
这里有几个有关阮籍喝酒的小故事。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肫,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从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阮籍他违背礼法的行为。母亲过世,他不但坚持下完棋,而且还吃肉喝酒,虽然他是故意这麼做,不过我却觉得他也蛮痛苦的,要压抑心中丧母之痛,以表现出他不为礼法所约束的一面,就我来看,他大可以放声大哭,哭完以后便应感到高兴,因为阮籍很崇尚老庄,庄子在妻子死后,不但不悲伤,反而还替他妻子解脱人世间的痛苦感到高兴。所以我觉得他可以效法庄子并加以改良,这样一来,不但达到他想的境界,也不用压抑心中的痛苦。
阮公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我想这在当时的社会也是很少见的。醉了就倒卧在少妇身旁,在以前的社会,男女授受不亲观念的束缚下,这样的情形也是不能为世人接受的。(四)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现代,恐怕还是很难令人接受的吧!一个不认识死者的人来吊哀,还哭的很伤心,我们一定会觉得他是疯子,不然就是来捣乱的。像阮籍这样完全不顾别人眼光,自己觉得值得的就去做,实属难得;不过这不禁让我怀疑,为什麼自己的母亲去世了要装的如此坚强,但却对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子去世感到非常难过,我觉得这除了违背礼法外,也违背了人性。
三、文学成就
三国后期出现正始文学,人们习惯用他来代表整个魏末的时期文学。正始文学的最重要作家就是阮籍、稽康。阮籍既是诗人,也是散文家,还是赋作者。他的诗歌成就主要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就内容而言,「忧生之嗟」 和「志在刺讥」 在咏怀诗中占有很大的份量。除了这两大内容外,还有自述身世志尚、念友、隐逸神仙等方面的描写。咏怀诗在艺术方面有两个极为显著的特色及蕴藉含蓄和自然飘逸。蕴藉含蓄与文多隐蔽有直接关系,阮籍为了避免严重的现实后果,才把诗篇写的隐约其体、闪烁其词的。这种含蓄,同他在生活中「发言玄远」 「口不臧否人物」的作风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咏怀诗的含蓄,是时代现实的产物,也是阮籍本人的思想作风、处事态度的反映。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含蓄不失为一种风格,他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呆板直露,增加诗的深厚度,给读者以联想和回味的馀地。在诗歌史上,咏怀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阮籍咏怀诗在反映重大社会现实方面是不如建安诗歌的,但它在个人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写内心曲折的活动上,以及运用比兴的手法上,则又有超越前人的建树。它堪称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有代表性的优秀五言诗之一。阮籍的散文,今存较完整的有十篇。其最重要的散文著作应推「大人先生传」,写法上接近于赋,以对话方式展开,虽名传,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的传记作品。总的来看,阮籍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他尤其对于五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结论
准备完了阮籍,我觉得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造就了很多像阮籍这样内心和现实生活矛盾的人,或许阮籍在他听到母亲过世的时候,他也很想放声大哭,但就碍于当时的环境造就出的矛盾性格,使他以吐血的方式来传达他内心的哀痛。我觉得,既然他是一个这麼勇于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人,为什麼不乾脆放声大哭呢?不过话说回来,我也很佩服阮籍有和时代、政府、社会挑战的勇气,就连现在这样开放的社会风气,我想都不会有几个像阮籍、稽康这样的人吧!我想准备完了竹林七贤,对他们的印象不再是不穿衣服、放浪形骸而已,还有更多更深入的层面,都在这次的报告中了解。虽然我没有像他们这样挑战社会的勇气,不过我为他们每个人不同的独特性感到感动!
[编辑本段]王戎
---姿伶
一、生平
1、生于大富之家
王戎,字浚冲,山东省琅琊林淅人。王氏一族在林淅是有名望的大族,从他的亲族辈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掌握著东西两晋政府的政坛,有「八王」之称,与同为山西名族的斐氏「八斐」并称。王室与斐氏也有亲交,王戎的女儿及嫁给斐頠为妻。王戎的祖父,是魏朝的凉州刺使、贞陵亭侯,所以他自小便生活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因此在这样的影响之下,也可多少得知他长大后的个性。
2、神童---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雅量篇】
从此之后,王戎便被称为「神童」。另一件事发生在王戎七岁之时,据【世说新语】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从这两篇中,对与王戎的描写当中,可以得知王戎的确可以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尽管可能说有点夸大的效果,不过也可以得知王戎真的自小便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子,可谓聪明过人。在晋书本传又记载说王戎的眼睛特别炯炯有神,能够视目不眩,斐楷见了,大为惊叹说:「容眼烂烂,如岩夏电」这就是说他的眼睛光彩有神。
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锺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锺曰:「向二童何如?」锺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赏誉篇】
在这一篇中所记载的正是王戎和斐楷果如锺会所料,成为当时西晋政坛上的要人了,也可看出其小时候的成就是不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