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器侵权造成损害结果
如果是电器使用造成人身损害的
属于产品缺陷
实际上是侵犯人身安全,也就是人身权
可以向电器生产厂家或者电器销售者索赔
具体标准可以进行协商
也是直接去法院起诉
由法院进行判决
❷ 家电三包法怎样规定的
第九条 产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退货时,销售者应当按发票价格一次退清货款,然后依法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或者按购销合同办理。
第十条 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选择换货或者修理。换货时,销售者应当免费为消费者调换同型号同规格的产品,然后依法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或者按购销合同办理。
第十二条 在三包有效期内,因生产者未供应零配件,自送修之日起超过90日未修好的,修理者应当在修理状况中注明,销售者凭此据免费为消费者调换同型号同规格产品。然后依法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或者按购销合同办理。因修理者自身原因使修理期超过30日的,由其免费为消费者调换同型号同规格产品。费用由修理者承担。
(2)家电侵权扩展阅读:
我国“三包”的发展
1986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在《条例》中明确: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对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实际经济损失。”
1995年2月,在全国人大七届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产品质量法》中,进一步明确了产品的生产者、经销者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售出的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即所谓“三包”。以后,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三包”的要求成了重要法律依据之一。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对售出的产品承担“三包”责任,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应当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从此,我国的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了法律武器。
为了进一步落实和规范“三包”责任,在《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发布后,有些部门还陆续发布了一些关于“三包”的管理办法,明确了“三包”产品的目录、“三包” 的范围和期限等要求,可操作性更强了,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也必须承认:有些补充办法确实带有先天性的缺陷,因而导致消费者权益继续受到损害的后果。如:1995年发布的《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中,“对已使用过的商品按本规定收取折旧费” 等条款,即属此列。
❸ 杭州哪家电器侵权孙俪
杭州杰森厨用电器有限公司
致歉声明
发布时间:2012-06-04 10:10:56
我公司在未经演员孙俪同意版的情权况下,将孙俪形象用于我公司的厨用电器产品宣传,我公司的前述行为已经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判决确认侵犯孙俪肖像权,为此,我公司向演员孙俪深表歉意!
特此声明
❹ 电器小店被告商标侵权
你好,这个您是不知情的,可以如实告知从哪里进货,表明自己并不知情,侵权的是三和皇角的热水器。
商标起名、商标设计、商标检索、商标申请、变更、转让、续展、异议、商标侵权诉讼等,您还可以询问我们:
❺ 我去家电商场拍了一些家电 作为自己作品的素材,侵权吗 已经ps处理过,看不出是那个商场的了
自己拍摄的应该没什么问题的
❻ 家电商场的商品没有授权书能销售吗工商管这事吗
这个工商局是不会管的,因为商品本身是合格、合法的,销售也是依法销售,没有超出经营版范围权,所以别在这上面做文章。
你可以与厂家协同就“是否授权经销”这一问题提出诉讼或责成家电商场停止侵权,因为他的行为侵犯的是你的“授权”利益。特别是你应向厂家提出要求,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但事实上他对授权商管理不到位,导致事情发生,因此厂家有义务查找原因并中止此类行为。
也就是说如果要起诉,可起诉厂家或另一授权商的违约,导致你代理的商品出现在非你授权的场所经营。
❼ 转卖 未授权的家电产品属于侵权吗 网站上也发布了一些信息
这是一起典型的窜货行为,当地的经销商因为销售量受到影响,会向厂家反专映情况,要求处理属。但是由于你销售的是正品,工商部门不会去查处,通常厂家的做法是,通过调查查出你销售的产品的来源,然后找你的上家,即你说的外省的经销商,然后通过厂家与外省经销商之间的协议来对外省的经销商进行处理,那是他们的内部协议约定的。而对你,如果你销售的是正品,他们暂时应该不能采取什么措施。如有问题,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❽ 窜货家电算侵权吗
不算,窜货目前没有国家的相关法律来管控,打个比方,窜货就是属于一个家庭内部的规则,违法了就将收到家庭内部的处罚
❾ 家电售后外包引发侵权 谁该承担责任
事发后,厂家以维修工人不是自己的员工为由推诿责任,给消费者的维权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该消息经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引发了业内外对规范家电售后服务的思考。为此,热讯家电网、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家电协会于近日联合举办了“规范家电售后服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研讨会,首次提出了“厂商提供上门服务如何保障消费者安全性”的问题。 据了解,家电行业售后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上门服务成了家电厂商的一项重要售后项目。尤其经历了行业内各项分工的细分,一批依托于家电厂商之下的专业售后服务提供商应运而生。他们的诞生,不仅分担了家电厂商的售后压力,还使得售后服务走向了专业化。但是,服务外包现象的普及之后,厂商如何监管这些外包服务团队?在外包团队代表厂商提供服务时,厂商如何保障自己客户的人身、信息等安全性的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表示,家电维修和售后服务是比较“古老”的行业了,从家电产品的诞生开始,它就是家电业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过去我们常说销售是终端,比如说国美、苏宁,大家都叫他们终端,其实现在这个产业链已经被拉长,终端以后还有终端,即售后服务,也就是维修成了销售终端之后的终端,是家电产业链的又一次延伸。售后服务是家电业内的朝阳产业,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电厂商的生死,家电厂商应该加以重视和规范,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消费者在家电维修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耿艳梅认为,在维修过程中首先要确认维修工是不是厂家派来的。因为现在对维修工有一个上岗证,如果他就是厂家派来的,而且属于厂家专业的维修工人的话,那么你对产品有质疑可以跟他提出来。但他如果只是一个维修工,具体到他的做法,还有上岗的条件,还有你所提出的要求,在维修工市场是起不了决定作用的,还是要与厂家、商家进行协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1条、42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致人残疾的,应当支付残疾赔偿金;致人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 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律师指出,对于在售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侵权问题,家电厂商具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因为维修工上门维修执行的是职务行为。只要是厂家派出的工作人员,出了问题,厂家就应该承担侵权事件中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责任。 (王峰)
❿ 家电业专利纠纷不断 知识产权已成一道“绕不过的坎”
在智能概念升温、消费升级背景之下,家电企业的战争进入到下半场,已经从最初的价格战、营销战、渠道站、口水战发展到现在的技术站、产品站、专利战、创新战。家电企业发力争夺消费市场,阵营之间难免硝烟四起,首当其冲的便是产品专利问题。专利纠纷不断在国外,各大企业利用专利战围剿竞争对手的手法已十分娴熟,企业间不断升级的专利战已不仅仅是为了抢占市场或者获得专利费那么简单。国内企业逐渐意识到,专利战更大的作用是能为企业自身产品的快速推广和抢占市场赢得时间。当下刀光剑影的专利纠纷背后正是企业之间正面、公平的较量。近两年,国内外家电行业的专利战已成为常态。夏普与海信、格力与奥克斯、格力与美的都曾发生过相互怒怼的专利拉锯战,而美的与云米、TCL的专利矛盾更是直接在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上正面爆发。格力电器也与美的在空调专利上对垒,还被外界认为是家电企业竞争提升到新高度的标志性事件。2017年6月底,格力在北京起诉美的制冷王系列空调侵犯其实用新型专利权,索赔5000万元。随后美的开始反击,在一周内连续对格力空调发起3起专利诉讼,累计索赔额4000万元。专利战的熊熊战火也燃烧到了今年的AWE展会现场。在展会第一天,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执法人员就云米科技旗下云米洗碗机涉嫌侵犯美的专利权事件进行现场调查。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执法人员还对TCL公司涉嫌侵犯美的空调无风感技术专利权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场气氛一度尴尬到冰点。除了国内企业之间就专利侵权问题大打出手外,国外企业也动作频频。美国企业iRobot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了337调查,掀起了一场波及全球市场的扫地机器人专利大战。iRobot在指控中指出,全球11家企业侵犯其6项专利权,其中不仅有美国、加拿大等竞争对手,也涉及3家中国企业。企业如何应战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格局和专利态势,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企业要具备较强的专利意识,一旦设计研发出新技术,一定要尽早提交专利申请,以免被他人捷足先登,错失拥有专利的先机。在专利类型上,除发明专利外,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也很重要。其次,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要保存好能够证明竞争对手产品获利情况的财务账册和资料,以证据说话,不要惧怕对簿公堂。事实上,专利纠纷是一场拉锯战,消耗的是双方的元气,企业一定要做到证据齐全、积极应战。对于资源和创新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重点技术的创新上,以获得最大的创新效益,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专利资源,让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