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建材 » 在家居士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在家居士

发布时间: 2021-01-09 13:26:45

⑴ 什么是在家居

即是受了三皈依的佛教信徒,在日常生活里(即是在家之意)按佛陀的教诲修内行的人。

三皈依,即是皈依佛容、皈依法、皈依僧的意思。

通常在寺庙里,经过师父传授三皈依后,赐与一个法名,完成仪式后,即正式成为在家居士。

⑵ 在家居士怎样办道场

我在几年时间里深深地体会到办一个如理如法的道场是多么不容易。虽然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共同修行,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是有一部分人在道场上很难遵守制度。 还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要阻止他(她)们,他们又不愿意听,心里还生烦恼。难道办一个如法的道场就这么难吗? 我们大家来这个道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都应该遵守道场制度,达到我们往生西方的目的。 我把几年中道场上出现的问题说一下,让我们大家共同探讨。我和一位大娘在她家办了一个念佛道场,大娘提供茶水、场所来方便大家,每天下午念三小时佛。刚开始就我们两个人,二十天后逐步开始有居士来念佛了,可是天冷呀、天热呀就不愿意来了,三年半过去了,道场才稳定下来。在以后的几年里道场念佛的居士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来道场的居士各有所求,有求就求吧,以后逐渐明白道理就不迷信了,可是很多居士把道场变成了聊天场所,东家长西家短,说个没完。经常做一些和佛法无关的事情,什么折元宝,做一些手工活,大家想想在道场里边做边念能清净下来吗?大娘为我们提供的是念佛道场,不是交流中心,做活动的场所。大娘的目的是让大家聚到一块共同探讨佛法,共同念佛,互相促进,早日回西方老家。 我们每天下午三个小时的专念,有人还是想念这念那,扰乱道场,大家试想一下大娘把家做道场,为的是什么?本意绝对不是让大家有一个聊天干活的场所。我们作为一个居士,护持道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大家都想让诸佛菩萨、龙天护法保佑我们,但我们连最起码护持道场的道义和义务都没有,不老老实实修行,诸佛菩萨、龙天护法能保佑我们吗? 我们没有出离心,根本就不能感应道交,因为你看不破,放不下,该做得事情什么也做不到,不该做的事情一件也不少做。如真正有出离心,什么也能看破,什么也能放下,当下就能感应道交,就能应了那句佛门之中有求必应的话了,而且慈父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往生西方了。 要想达到大家祈求的和所想的,一定要如理如法,勇猛精进修行,专修、专念,一句佛号念到底,往生西方、即生成佛。阿弥陀佛!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二集

⑶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首先要做三皈依,类似于你进学校读书要办理入学手续及颁发学生证;
其次学习五戒十善,若能持戒,就已经是很正规的居士了。
学佛成佛,简单而言,就是要通过“信、解、行、证”四个步骤、采用“六度波罗蜜”六种途径,经历过“戒、定、慧”三个层次的境界,最终才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我依次给你简介一下:
1、信解行证:首先要有信仰,有愿意跟随佛祖的脚步去修行、按照佛祖指导的方法去做的决心,这叫“信”,佛教也称之为“发菩提心”;然后要有真正出家的僧人为你讲解佛法,即“解”;然后你要按照僧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叫“行”;最后从实践中验证所学是真实不虚的,这叫“证”;
2、“六度波罗蜜”是修行的六种途径,简称“六度”,分别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用现代话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无私奉献(布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规章制度(持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进)、通过打坐来使自己的心摆脱情绪的控制(禅定),获得无上的大智慧(般若)。
3、戒定慧:这代表了修行的三个层次的境界,“戒”就是上面的持戒,佛祖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条规章制度(佛教称为“戒律”),女性僧人(我们常说的尼姑)则是348条,如果你不出家,在家里学佛,则只须遵守五条,即“持五戒”(看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禅定”,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回禅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离不开禅定!“慧”即“般若智慧”,因为“般若”一词,包含了六种不同的智慧,没法翻译,只能称其为“大智慧”。

⑷ 如何成为一名在家居士

信佛的在家人,只要在出家僧人的引导与见证下,皈依佛、法、僧三宝,就成为一名居士了。
居士,是佛教对未出家的但已皈依三宝的佛弟子的称呼。对居士的基本要求是守五戒、行十善。

⑸ 在家居士读什么经

在家居士可以读的经很多,比如《佛说阿弥陀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金刚经专》、《普贤菩萨行愿品属》、《地藏菩萨本愿经》等等,乃至《无量寿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等等都可以。关键在于您的时间安排,在家居士因为世俗的事,每天能抽出一两个小时就不错了,所以选择经典要短,比如《普门品》,二十分钟就读完、《佛说阿弥陀经》十分钟,《普贤菩萨行愿品》半个小时,《地藏经》则要一个半个小时至两个小时,《妙法莲华经》就更多了要七八个小时。当然您说每天读一点,分几部分来读完这也是可以的。总之,诵经之要在于恭敬。阿弥陀佛!

⑹ 在家居士不能喝酒

这要看你做居士最终目的是什么了。
如果仅仅是顶个居士的头衔而不求佛法道法,你喝不喝酒都是可以的了。
如果你做居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求佛法而一世顿超三界,则不但是酒饮料不要碰,所有一切可能令你上瘾的一切,你都不能碰!因为一个人的生命非常非常短暂,而佛法对多数人来说又是不太好悟入的,真的没有多余的时间做其它事情呢。所以“酒”戒,是包括了一切可以令你上瘾而偏离佛法正途的行为,包括毒品、赌博、网游等等。

那要看你受持 不饮酒戒没有,没有呢不犯戒,只是不太好,酒蒙蔽智慧。
受了此戒的话就要拿出勇气来承担,不要没有原则,否则别人知道了还会看不起佛教,有很多方便可以推辞的嘛,比如说点方便妄语,我过敏呀,胃比较严重呀,肝不好等等医生说不允许,或者直接说再父母面前发过愿的呀。实在犯了就忏悔吧,忏悔得清净,忏悔得安乐。

若未受五戒之前,因有特殊情况少喝一点酒是可以的,但既已信佛,应该不断升华,应渐渐控制,渐渐断除,而不是因为没受戒就可以放纵,这样信佛的意义就不大了。
我们之所以难以放弃或断除饮酒,除了强烈的习气,也是对酒的危害并不完全了解,或对佛讲的戒酒的道理不甚明了。
佛在很多经典里都强调不应饮酒及害处,既是佛子,虽未受戒,也应该多知道一些。
俱舍论十四:“契经说:诸有?刍称我为师不应饮酒,乃至极少如一茅端所沾酒量亦不应饮。”

⑺ 在家居士晚上可以在家普佛吗

阿弥陀佛

居士当然可以晚上在家里普佛,按照仪轨恭敬诚心内去做。也可以晚上念经念佛,上香容等。不要影响邻居。

不要担心会有什么忌讳,佛教没有迷信,一切恭敬如法就好。如果有鬼神来观看或听你念经,也是善鬼神,你诚敬去做,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他们可能会做你家护法的。

⑻ 在家修行的居士要遵守哪些

在家居士,一定要皈依三宝,守五戒。

  • 第一个,要有出离心。

    “在家”这二字,本身就是障道的因缘。这个在家修行是很障道的,所以说必须把“在家”二字变为有“出离”,这才与佛法相应。因为在家是世间法,有了出离心才与佛法相应。

  • 第二个,在家修行应该严持戒律。

    为什么在家要严持戒律呢?因为在家的违缘多,必须用重药。你没有重药,是不能克服在家的诱惑的。真正能够防备这个家所带来的违缘,最好的良药就是戒律。所以佛讲,末法众生以戒为师。以戒为师才能叫我们找到修行的道路。如果不能以戒为师,所修的一切都是外道,都是修罗道。佛法是中道义,所以说佛法是以戒为它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盖什么楼也是盖不成的,只是说说而已。所以说在家修行要严持戒律,一不小心,就堕入了这个违缘里,是很危险的,我们必须心里有准备。

  • 第三个,在家修行,要转化在家的概念。

    要有出离心。比如说我有丈夫,或有妻子、有子女、有父母,怎么办?我们可以看维摩诘居士讲的,他把父母比作是善知识,把妻子丈夫比作是同修道友,把子女比作成众生。实际上维摩诘居士也是在家进行“出家”修行,也是这样。我们有的人就错误地理解了——何况维摩诘居士又是古佛再来。虽然维摩诘居士以在家相来度化在家的居士这一部分,同时他也是在说明,让我们在家居士要早早地脱离这个家庭。在不能脱离的情况下,一定把家庭变成道场,转变人和人的关系。不要说这个是你的妻子、这个是你的丈夫……那就没法修了;都变成道友,这样我们修行就很容易得利。

  • 第四个,在家修行一定要护持三宝。

    如果不护持三宝,你就失去老师,不管你在哪修,你都不会有老师的。一定要护持三宝,护持三宝就是护持你,也是护持你将来这个成佛的因缘。在家修行还得多放生……做很多事情,先说这几点。(摘自溯源佛教·《为大连居士开示》)

⑼ 在家居士要如何学佛'有什么注意事项

《怎样居家修行》 莲池大师
在家学佛;不必有庄严的形相,拘谨的仪表,重要的是,在于真实修行。 因此;作为在家居士,诵经礼佛,随从行道,不必要穿僧衣海青,可以用俗世服装念佛诵经; 好静的人,不必敲鱼击鼓,可以安坐寂默念佛; 怕事的人,不必成群结队朝山进香、参与法会,可以闭门自修念佛; 识字的人,不必定要入寺听经,可以自阅经论,依照佛陀和祖师的教导念佛。
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 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 未来生拜忏诵经寄库,不如多做善事修福念佛; 许愿保平安,不如悔过自新念佛; 阅读外道(不属于内学的)书籍,学习外道理论,不如一字不识念佛; 自己一知半解,对人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灵通、神异境界,不如正信念佛。
在家的佛学弟子们,如果能这样不专重事相,而重视内修,凡是端正自心,灭除恶念,这样念佛,就是善人; 收摄心念,除去散乱,这样念佛,可以称为贤人; 悟明心性,断除惑业,这样念佛,可以称作圣人。 (莲池大师 《云栖法汇》现代语意译)

⑽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在生活中如何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