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建材 » 作家电影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作家电影

发布时间: 2021-01-16 15:14:55

Ⅰ 求几部关于文学作家的经典传记电影

Becoming
Jane

奥斯丁(Jane
Austen),著名的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的传记电影
Miss
Potter
毕翠克丝·波回特(Beatrix
Potter),著名的彼答得兔(Peter
Rabbit)的创作者的传记电影。
The
Last
Station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作者的传记电影。
Shakespeare
in
Love
莎士比亚,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的传记电影。
Wilde
奥斯卡王尔德,惊世骇俗的
道林格雷的画像
的作者,莎乐美的作者。都是忧伤黑色的成人童话。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不仅是伟大的童话作家,也是伟大的诗人。这部电影安徒生传
算是他一部传记了,虽然对他传奇的一生众说纷纭。
先写到这吧,我想想别的我看过的。

Ⅱ 作家余华哪些作品被拍成了电影

一、作家余华被拍成电影的作品有——
1、《活着》 张艺谋导演 葛优主演
2、《许三观卖血记》 韩国演员河正宇自导自演 2015年上映

二、作品简介:
1、《活者》剧情简介:
福贵(葛优饰)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巩俐饰)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共产党的俘虏。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
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让春生到屋里坐。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好好的活着。
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最后,福贵说馒头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会越来越好。

2、《许三观卖血记》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他被周围生活不断地压迫,为了生活,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生活,他只能用卖血来维持,每当无奈时,就会想到用卖血来解决。随着岁月的流逝,许三观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为了给儿子治病,坚持15天卖一次血,以还清欠债,最后导致大病不起。
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比如每次卖血前喝足八碗水,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了,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非常多。
作者个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节尤其精彩,许三观想吃猪肝,身边又没钱,他决定为自己卖一次血,但是到了医院,医生说他的血只能卖给油漆匠漆家具,在这时他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尽头,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他坐着,哭了。
小说的具体情节非常生活化,就像讲述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多的写作技巧,也没有华丽的词汇,不过,在这个迷茫的时代,我们不必刻意去追求一些什么,只要存在着感觉,就已经足够了!

三、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Ⅲ 作家电影的中国式作家电影

韩三平表示,所谓“作家电影”,是生活阅历丰富,对社会具有深邃洞察力和卓越表现力的作家(也包括部分导演),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生活热点、社会话题,用质朴的电影手法加以表现。他还特别强调,“近年来一些国产商业大片创造了高票房,但在炫耀大场面、高科技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苍白无趣、远离现实的故事本身的质疑和抨击,针对这一窘境,中影集团计划今年团结一批作家,以他们为龙头,拍摄一系列不靠明星和特效,靠故事本身打动观众的小成本影片。”
中国首部作家电影的作者刘震云表示:一、“作家电影”概念,既不同于上个世纪法国的‘左岸派’,也不同于过去中国其他导演提出的概念,法国的‘作家电影’还是沉闷晦涩的‘艺术片’,探索人的意识和潜意识;过去中国其他导演的‘作家电影’也是老、少、边、穷,注重残缺的民族元素;看这些电影不耽误睡觉,一觉醒来,相互都没损失什么。二、好看不等于胡扯,好看不等于没内容。什么内容呢?首先是当下的生活,眼前的中国人,不能让西方再认为我们还生活在秦朝和唐代;其次,‘要有深邃的洞察力,卓越的表现力,’揭示当下生活的深刻内涵,或者叫热点,电影要跟看电影的人息息相关,看后要有强烈的共鸣;三、颠覆大片的概念,不能说花钱多场面大动刀动枪就叫大片,真正的大片是人内心的洪流,洪流有多大,作品就有多大。”

Ⅳ 作家美国电影

Stranger Than Fiction(中文名:笔下求生)

Ⅳ 求关于作家的励志电影或电视剧,谢谢!!有加分。

电视剧
小说王(有点像作家版本的爆漫王讲两个人合力创作不屈不挠的热血故事)
校对女孩河野悦子(剧中女主男友是作家,觉得很贴近码字人的真实了)
绯闻女孩里 A的男朋友是个作家。有人猜测绯闻女孩就是他写的。
电影
成为简奥斯汀
小妇人
黄金时代(作家萧红的一生 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一个女人 女作家活下去 写下去的故事)
心之全蚀 (诗人之间的同性恋,其中的天才蓝波说了许多经典语录: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说到关于写作:
I always know what to say and he knows how to say it还有 他想成为所有人)关于诗人的世界和感情描写的很细腻
作家(对成为作家需要的习惯有些启发性)
特朗博 (这个我没心情看下去 政治有关)
冬眠(你会发现 作家也是人 也会写不出来 也有人生困境)
八部半 (关于导演创作困境的意识流电影)
另外有一个纪录片叫 文学的故乡
请打赏我~~全手工码字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作家的传记,王尔德,卡夫卡,安徒生 这些我还没看过 不好评价。
另外一起期待2021年的松田映画周年新作 苏打主演的 《电影之神》 吧,撒花撒花ヾ(●´∇`●)ノ哇~

Ⅵ 关于作家的励志电影

《奇幻人生》
《心之全蚀》
《明亮的星》
《时时刻刻》
《成为简·奥斯汀》
《嚎叫》
《声名狼藉》
《王尔德》
《乡愁》
《阁楼上的瓦莱丽》
《影子写手》

这些应该是你要的

Ⅶ 求一部关于作家的电影。

这部电影应该是《黄金时代》,它是根据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改编的,描写了萧红坎坷的一生。

Ⅷ 请推荐几部关于写作或者作家题材的电影

全蚀狂爱
这部传记片以19世纪的法国诗人兰波和魏尔兰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独特的关系。魏尔伦两人因诗而相识,再由相识而成为恋人。魏尔兰因此而抛下妻子,与兰波流浪到伦敦,过着极为贫困潦倒的生活。途径比利时,兰波提出分手,被魏尔兰开枪打伤。魏尔兰因此入狱。之后,兰波四处流浪,又有过15年的冒险生涯,兰波足迹启蒙及欧亚非三洲。病逝于马赛时年仅37岁。

还有。。。勃朗特姐妹。。。年轻的安徒生。。。当尼采哭泣 When Nietzsche Wept。。。拜伦 Byron。。。

你可以看看这个链接: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7914/

Ⅸ 著名电影作家有哪些人

说到电影,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娱乐的一种日常的休闲方式,有人天天看电影,有人已经离不开电影,比如我!那么这十个世界著名电影导演你究竟认识几个?
蒂姆·波顿
1958年8月25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国男导演、编剧、制片人。这位好莱坞的另类天才,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怪诞的视觉风格,充满令人着迷的魔力,尤其是华丽而颓废的哥特元素,随处可见的象征和隐喻手法,构成了独特的奇幻影像世界。2007年,年仅49岁的她获得威尼斯终生成就奖。对此,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表示:“蒂姆·波顿是美国最勇敢、最有想象力和最具创新精神的电影人之一。”
代表作《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 、《爱丽丝梦游仙境2》、《小飞象》。
2.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出生于1899年8月13日,于1980年4月29日逝世,原籍英国。他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电影导演,人送“恐怖大师”。在他长达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共拍摄了超过50部电影,尤其擅长拍摄惊悚悬疑片,正式她创造并完善了制造悬念的艺术。其中,由他指导的惊悚片《惊魂记》(1960)标志着心理惊悚片成为恐怖电影的一个亚类型。时至今日,“希区柯克”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成为悬疑惊悚的代名词。
代表作:《西北偏北》、《惊魂记》、《鸟》、《捉贼记》、《狂凶记》
3. 霍华德·霍克斯
1896年5月30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戈申城,1977年12月26日卒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泉城。美国电影导演,他几乎能在所有的类型片领域内游刃有余。这位“类型片大师”在他的几十年导演生涯中精品迭出,涉猎过几乎所有的电影类型(神经喜剧、黑色电影、传记片、冒险片、西部片、科幻片、歌舞片等),并体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其中《疤面人》(1932)被认为是最好的黑帮题材影片之一,可谓是黑帮犯罪题材电影的开山之作,影响了此后几乎所有该类影片。霍克斯也是法国新浪潮电影人热烈推崇的“电影作者”之一。
代表作:《星期五女郎》、《育婴奇谭》 、《红河》
4. 肯·洛奇
1936年6月17日生于英国,英国独立电影与电视导演编剧。这位“新现实主义大师”敏锐地捕捉社会现实,并对底层民众报以深切关注。在第64届柏林电影节获颁终身成就奖时,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克称:“肯·洛奇是欧洲当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在他长达五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着非凡的持续性,并且能够始终坚持创新。他对人类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一直坚持只拍底层人的故事。我们尊重他的导演身份,并对其影片中对社会不公的揭露与幽默感表示赞赏。”
代表作:《风吹麦浪》、《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没有过去的人》、《29棵棕榈》、《儿子的房间》、《爱情是狗娘》、《迷失东京》
5.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1941年6月27日生于波兰,逝世于1996年3月13日。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波兰电影导演、剧作家。因他的作品《三色》和《十诫》闻名世界。这位波兰伟大的“作家式”导演,他的影片被认为“既有伯格曼影片的诗情,又有希区柯克的叙事技巧”。在他的镜头里,当代波兰和欧洲的现实生活如画般展开,并通过富于哲思和诗意的电影语言,来探讨任性及生命的终极意义。
代表作:《三色:蓝色白色红色》、《十诫》 、《初恋》 、《生命的烙印》 、《杀人短片》
6. 费德里科·费里尼
1920年01月20日出生于意大利,逝世于 1993年10月31日。这位意大利国宝级导演,既是新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又以他个性强烈的“费里尼风格”成为无数后世导演的灵感启迪。童年时期对马戏团和小丑的情有独钟也贯穿了他的电影生涯,并投射在他的电影作品里。从新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到意识流式的奇幻世界,这位电影大师敢于推翻并重塑自我,却始终饱含深邃的人文关怀。
代表作:《卡比利亚之夜》 、《大路》 、《甜蜜的生活》、《阿玛柯德》、《费里尼自画像》
7. 让·吕克·戈达尔
1930年12月3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别名高达,法国著名电影导演、影评人,毕业于索邦大学。曾是《电影手册》的影评人。这位思想激进且多产的法国新浪潮导演,是以蔑视传统电影技法闻名的“破坏美学”的代表人物,她的影片在破坏传统结构方面比特吕弗走得更远。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电影作品都有其鲜明的主观立场,并把自己的政治思想注入作品之中,比如常见的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
代表作:《随心所欲》、《阿尔法城》、《狂人皮埃罗》、《芳名卡门》、《精疲力尽》
8. 宫崎骏
1941年1月5日出生于东京,日本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这位受全球影迷喜爱的动画大师,用动画拷问着良知。他是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用丰富的想象和温暖的画风,传递着和平、环保、博爱的信念。回顾创作生涯,他曾说:“创作一部动画也就是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慰藉着那些失去勇气的、与残忍现实搏斗的灵魂”
代表作:《天空之城》 、《龙猫》 、《萤火虫之墓》 、《魔女宅急便》 、《红猪》、《千与千寻》
8. 英格玛·伯格曼
1918年7月14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逝世于2007年7月30日。他是宫廷牧师之子。先在业余剧团,后在哥特堡、赫尔辛堡以及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担任戏剧导演。是瑞典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两栖的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现代电影“教父”。作为瑞典国宝级导演,伯格曼是是20世纪电影大师之一,他对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乃至整个欧洲的艺术电影都有着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哲学的电影家”,在他的电影中充满随处可见的奇艺构思和对人生意义的个性化沉思,是“作者电影”的典范代表。
代表作:《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 、《野草莓》 、《魔术师》
9. 李安
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编剧、导演。在华人导演中,李安无疑是一个标杆性人物。东西两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视野和气质。他的电影含蓄细腻却又欲语还休,通过传统与现代、伦理与情欲、东方和西方等矛盾冲突,诉说着人性的普世价值。在题材上他也勇于探索,不拘一格,并取得了斐然的艺术成就。2001年,小行星64291以李安的名字命名。2009年,入选美国《娱乐周刊》评选的“当代最伟大的50位电影导演”。2016年,被授予“大不列颠奖”杰出导演奖。2017年,李安出任下届金马奖主席。
代表作:《卧虎藏龙》 、《断背山》 、《色戒》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喜宴》
10. 王家卫
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上海,香港电影导演、监制及编剧。1988年,首次执导电影《旺角卡门》 。他的电影不多,但几乎每一部都耐人寻味。这位以“文艺”著称的风格化导演,通过斑驳陆离的光影奇景、随心所至的散漫情节和呓语般的特色独白,营造出如梦似幻的别样情调,并塑造了一个令人见之难忘的角色。不惊天动地,却纠缠人心。1997年,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4年,拍摄电影《2046》。2006年,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华人。
代表作:《花样年华》、《春光乍泄》、《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

Ⅹ 作者电影和作家电影的区别

“作家电影”是沉闷晦涩的“艺术片”,探索人的意识和潜意识;过去中国其他导回演的答“作家电影”也是老、少、边、穷,注重残缺的民族元素;看这些电影不耽误睡觉,一觉醒来,相互都没损失什么。
作者电影 电影采用低成本制作:启用非职业演员;不用摄影棚而用实景拍摄;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影片在表现方法上,广泛使用能够表达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的长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甚至使用违反常规的晃动镜头,打破时空统一性的“跳接”、“跳剪”等。还采用一些以人物为对象的使用轻便摄像机完成的跟拍,抢拍以及长焦、变焦、定格、延续、同期录音等“纪实”手法,将“主观写实”与“客观写实”相结合。电影带有强烈个人传记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