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建材 » 客家电台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客家电台

发布时间: 2021-01-21 19:03:41

⑴ 身为客家人的我为什么听不懂电视上的客家电视台呢`

客家人也有方言,你听不懂,电视上的客家电视台也可以理解。

⑵ 梅县客家话为标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海内外国际客家话,不是梅州话为标准吗

因为梅县是客家大本营梅州的政府驻地。而且全境出丰顺南部少数镇外皆为客家人。每种方言肯定要有一个标准音才便于传播。梅县当之无愧。

⑶ 龙岩电视台的龙岩人民广播电台简介


龙岩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闽西人民广播电台于1992年12月31日开播,实现每天18小时立体声播出。开播以来,该台作为全市惟一的综合性地(市)级电台,立足闽西,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收听群体,给广大听众留下“声音的世界也精彩”的印象。龙岩人民广播电台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努力争创名优节目品牌”为办台宗旨,不断创新宣传管理和宣传方式,努力扩大广播覆盖,努力推进海峡两岸客家交流,取得明显的成效,使龙岩广播又逐渐成为闽西听众的收听热点。
龙岩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FM92.5 FM106)于2009年6月18日正式实施节目改版。频率口号:岩城舆论的前沿阵地、天下新闻的动态平台、百姓民生的服务窗口。频率宗旨:宣传龙岩、服务闽西。新闻综合频率始终立足闽西,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广大岩城百姓,播新闻资讯,话龙岩百态,谈社会变革,述风云人物,展百姓心声,绘闽西风采,用我们的真情与热忱服务百姓、服务龙岩、服务社会。频率定位:FM92.5始终站在新闻的最前沿,关注民生民情民意,替听众说话,为百姓办事,与岩城百姓共同关注岩城的社会百态,共同见证这座红色魅力城市的不断发展。节目设置:主要开设了《龙岩新闻》、《整点播报》、《一同关注》、《早安龙岩》、《布谷声声》、《空中立交桥》、《阳光法制时间》、《就业创业与你同行》、《简单快乐》、《一路阳光》等栏目。节目突出新闻本土特色,注重信息量,强化感染力和亲和力。
龙岩人民广播电台旅游之声频率(FM94.6)于2009年11月份试播,发射频率为94.6兆赫。频率口号:游海峡两岸有我同行;揽大好河山为你添色。频率宗旨:坚持“以人文山水传递亲情,从风雨雷电感悟人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制作播出富有特色和乡情亲情的广播节目为支撑点,充分展示神州大地风貌,展示祖国大陆特别是海峡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成就,为发展两岸关系努力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频率定位:立足闽西,放眼闽台两地乃至全国,突出闽西地域文化特色,推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发掘闽西历史文化、现代文化以及同台湾的渊源关系,推介客家民俗、风情、起居、饮食、旅游、风光,讴歌客家人的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推广台资企业成功经验,真诚为两岸同胞的沟通交流服务。节目设置:主要开设了《行走天地间》、《我们客家人》、《跨越海峡》、《大牛运动汇》、《旅游快车道》、《旅游散文》、《I LOVE 游》、《健康进行时》、《启明的音乐魔方》、《开心生活秀》、《石头剪刀布》、《热力百分百》、《都市夜未眠》等节目。节目定位时尚、休闲、突出了龙岩旅游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集资讯类、文艺类、交流类等节目之长,实现节目的可听性、轻松性和交流性。
龙岩人民广播电台非常注重两岸客家文化的交流与协作,充分利用两地客家具有的“五缘”优势,以《我们客家人》栏目为载体,精心打造了对台新闻交流合作的平台和窗口。专门为台湾客家听众制作的《我们客家人》栏目,用客家话播出。从2008年4月开始在台湾落地播出,每周六晚22:00播出,每周1期。是大陆广播界最早在台湾落地播出的客家话节目。到目前,《我们客家人》栏目已从在一家电台播出扩展到在台湾宝岛客家电台、苗栗正义广播电台、云林姐妹电台、高屏溪广播电台、花莲客家电台等共五家台湾电台播出。《我们客家人》栏目坚持深入采访,挖掘客家文化深厚内涵;寻找两岸客家人的精神共鸣,以此增进两岸人民感情;努力提升闽西客家祖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客家文化在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2009年度《我们客家人》栏目制作了《客家姓氏族谱演艺》十集系列节目、《浓浓海峡缘 悠悠客家情》、《生态游好去处——武平梁野仙山》、《闽西客家人的年夜饭》、《“画仙”李灿的传说故事》、《深山里的客家村》、《“客家陶渊明”——清初举人林宝树》、《公祭客家母亲河》、《台湾茶农漳平创业 官田铁冠声名鹊起》、《上杭古田,台湾花农》、《血脉情浓穿海水,群贤戳力筑骚坛》等深受台湾听众喜爱的节目。在节目中,我们不仅着力为台湾客家听众传播客家文化,对龙岩培育“海峡客家”品牌,举办第七届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世界客属第十五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第二届国际客属龙舟文化节、海峡两岸客家山歌表演赛、第二届海峡诗词笔会等一系列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也及时进行宣传报道。除了精心策划、选题、制作外,与台湾听众的互动交流也是《我们客家人》栏目极为重视的工作内容。在台湾,我们为栏目开通了热线电话,专门收集听众的日常反馈意见。2009年,还派员赴岛,与台湾业者沟通,了解两岸节目制作方面的差别;与台湾各地客家团体组织交流,了解节目在台湾客家族群中的反响;深入桃园、新竹、苗栗等台湾客家族群聚居的区域,了解客家民众对《我们客家人》栏目的认同度。2009年底,由台中市客家公共事务协会宝岛调频联播网为我们提供了《我们客家人》栏目09年第二季、第三季收听率调查报告。在受调查人群中,表示收听过《我们客家人》节目的达到80.3%。在没有收听过节目的听众中表示愿意尝试收听的达到90%左右。这表明入岛节目《我们客家人》在台湾听众中的影响力是比较高的。台湾听众对节目的接受程度也是比较高的。从调查结果显示,在收听过节目的听众中,认为节目整体好、较好的达到57%以上。通过节目入岛,建立了两岸客家乡亲增进了解、加强沟通、相互往来的纽带和平台,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客家精神,提升龙岩文化和经贸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⑷ 梅州既然号称是世界客都,梅州电视台为啥不开几个客家话电视频道,要上卫星,全球各地都能收到!

首先你来要意识到有没有必要,然源后是成本问题,再者,不是所有地方的客家话都是一样的,同一个梅州6县1市1区的客家话都不一样,更别说河源,惠州的客家话,如果开频道的话你说会有几个人去看,听都听不懂还看?开频道不是说想开就开,搞这些没用的东西还不如搞好基础设施,让市民真正受惠

⑸ 客家电视台的经典节目

《客家新闻杂志》:单元式的新闻专题报道节目,由主播吴奕蓉主持,播出时间为周六晚间9点。其中“行入六堆庄”系列报道获得2007年客家新闻奖电视类新闻采访报道奖。
《村民大会》:座谈式的公共议题政论节目,播出时间为周五晚间8点。
《国际客窗》:国际新闻及时事论坛节目,由主播向盛言主持,曾获2008年、2009年客家新闻奖电视类新闻播报奖。
《高峰客家力》:邀集国内外知名客籍企业人士分享创业成功经验。
《客话新闻》:每日分三节播出,分别为中午12点30分的《当昼新闻》、晚间7点的《暗夜新闻》与深夜10点的《最夜新闻》,主播吴奕蓉曾获2008年、2009年客家新闻奖电视类新闻播报奖,“台湾情客家水”系列报道、“台湾日光灯关厂事件”、“悠然见闽客”系列报道、“聚焦西马”系列报道、“璞玉,谁的玉?”、“他山之石—前进爱尔兰”系列报道,均曾获客家新闻奖电视类新闻采访报道奖。“悠然见闽客”系列报道并曾获2009年两岸新闻报道奖电视新闻报道奖。另外“走出家暴阴影-刘丁妹”系列报道获得内政部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骚扰及儿少保护事件优质新闻奖电视新闻类优质新闻奖、教育部创造性别平等文化年度媒体作品评选电子影音媒体组铜质奖。
《客庄走透透》:由每日三节新闻重新编辑的软性新闻报道节目,着重地方庆典活动与风土民情的报道,于每周六、日上午10:00播出。 《老嫩大细》:罗时丰、林晓培、戴士尧等人主演,客家电视台开台大戏,也是台湾第一部纯客语发音的八点档连续剧。
《恋恋旧山线》:杜荣峰、林志儒导演,庄凯勋、尹馨、林鸿翔、温吉兴、郎祖筠等人主演。
《肉身蛾》:改编自青年作家甘耀明同名小说,林志儒导演,黄采仪、林浿安、杨宗桦等人主演,2006年获得电视金钟奖迷你剧集最佳节目奖、最佳编剧奖与最佳女配角奖。
《鲁冰花》:钟肇政同名经典小说改编之电视剧,吴中天、钟欣怡、朱陆豪、吴政迪、黄湘婷等人主演,2007年,饰演古茶妹的黄湘婷首次演出即获得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最佳女配角奖。。
《幸福派出所》:林志儒导演,温升豪、徐丽雯、庄凯勋等人主演。
《美味满楼》:洪智育导演,陈盈洁、朱陆豪、洪绮阳、李若彤、游诗璟等人主演。
《大将徐傍兴》:客家电视台首部自制八点档连续剧,林志儒、蒋孝力导演,温升豪、谢琼暖、王琄、温吉兴等人主演,剧情为有“台湾外科第一刀”之称,也是台湾棒球重要推手、美和中学创办人徐傍兴医师的故事,其中王琄获得2008年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女配角奖。
《烟田少年》:改编自吴锦发原著小说《青春三部曲》,张修诚导演,张善为、高蕾雅、罗瑶、蓝苇华、陈正伟、吴震亚等人主演,全剧于高雄美浓实景拍摄。
《花树下的约定》:首部客家青春偶像剧,蒋孝力导演,黄玉荣、陈靖婕、王琄、许仁杰、亚里、书伟等人主演,除于新竹竹东取景外,并首度前往马来西亚沙巴拍摄。
《神秘列车》:蓝苇华、唐川等人主演,叙述一列不在时刻表上的列车所引起的故事,其中唐川获得2008年电视金钟奖迷你剧集男配角奖。
《刘三妹》:小剧场风格的单元剧,由刘亮延、鱼果等人主演,获得2008年电视金钟奖美术设计奖。
《彩色宁静海》:王启在导演,温升豪、徐堰铃、小林优美、黄采仪、丁宁等人主演,描写客籍画家潘朝森人生故事。
《月满水沙涟》:张修诚导演,张雁名、亚里、书伟、郎祖筠、梅芳、林鸿翔等人主演,于南投日月潭周边地区拍摄,并将当地制茶产业发展融入剧情。
《女仨的婚事》:周晓鹏导演,刘瑞琪、谢琼暖、洪瑞襄、尹馨、曾国城主演,描写一母三女各自不同的感情与婚姻故事,获得2009年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女主角奖、戏剧节目编剧奖。
《桂花酿》:黄金莺导演,梅芳、徐丽雯、陈正伟主演,以苗栗南庄的桂花为引的动人故事,获得2009年亚洲电视奖最佳单集戏剧或电视电影(Best Single Drama or Telemovie Programme)评审团特别推荐。
《三春风》:马西宇导演,孔锵、陈慕义、童毅军、杨宗桦主演,为黑色喜剧风格的小品,获得2009年亚洲电视奖最佳单集戏剧或电视电影(Best Single Drama or Telemovie Programme)优胜。
《一八九五 乙未》:由同名电影重新剪辑制作的电视剧版本,洪育智导演,温升豪、杨谨华、张书豪等人主演,获得2009年电视金钟奖摄影奖、亚洲电视奖最佳剧集(Best Drama Series)优胜。
《十里桂花香》:梁修身导演,曾宝仪、王琄、樊光耀、黄玉荣、梁正群等人主演,首次将知名餐厅“鼎泰丰”创业故事搬上萤光幕。
《流漂子》:范植伟、黄玉荣、林健辉、夏于乔、胡盈祯、徐乐眉、包小柏、胡瓜等人主演,剧情以永康街知名芒果冰店为题裁。
《牵纸鹞的手》:许肇任导演,吴中天、陈靖婕、邓志鸿、林志儒、王月等人主演,是一部以中辍学园为题材的连续剧。入围2010年电视金钟奖七项奖项,获得三项大奖,其中巫建和获得2010年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男配角奖。
《源》:改编自张毅同名原著小说,赖水清、黄伟杰导演,张善为、徐丽雯、庄凯勋等人主演,叙述苗栗客籍先民挖凿亚洲第一口油井的故事。男主角张善为获得2010年亚洲电视奖戏剧类最佳男主角(BEST DRAMA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评审团特别推荐。
《春天爱唱歌》:首部大埔腔单元剧,由邱晨、亚里、卢苇等人主演。
《讨海人》:唐川、林若亚等人主演,张晋荣导演,叙述客家讨海人故事,全剧于小琉球取景拍摄,并入围2010年电视金钟奖四项奖项,获得三项大奖,其中唐川获得2010年电视金钟奖迷你剧集男主角奖。
《转屋下》:涂百锋、洪绮阳、罗思琦等人主演,姜博升导演,叙述一场在文化冲突下的丧礼,入围2010年首尔电视节最佳导演奖。
《上家下屋》:郎祖筠、胡宁远导演,由范瑞君、杨宗桦、罗思琦等资深演员,搭配第一届客家演员训练班学员演出的连续剧,为一部全棚内搭景拍摄的情境喜剧。
《云顶天很蓝》:李鼎导演,瑶涵沂、张书伟、古斌、唐川、童毅军等人主演,是一部以偏远小学校废校问题、外配子女、隔代教养为主题的连续剧。
《酱园生》:朱莉莉导演,庄凯勋、莫子仪、徐丽雯、张静之、朱蕾安等人主演,以酱油产业故事为题材的连续剧。 《客人》:李文勋主演,叙述清康熙年间,客家人渡海来台湾奋斗打拼的故事,以住在福建永定怀远土楼的少年刘双安为剧情发展主轴人物。
《碧血芙蓉》:李文勋主演,剧情讲述百年前新竹“北埔事件”,不仅还原当年客家人与赛夏族联手抗日的真实事迹,也呈现大隘地区的风俗文化与自然生态。 《西螺七崁阿善师》:描述云林西螺传奇人物阿善师生平故事。
《小猴金宝贝》:故事以“小金”与“小猴”为主角,以诏安客家先民由来故事,融入除暴安良、提倡环保、导正恶习等内容,播出时间为每周六早上10点30分。 《闹热打擂台》:客家电视台开台节目之一,由罗时丰、张馨月主持,为歌唱选秀比赛型态的节目。
《台湾客翻天》:谢宇威、马修连恩主持,为外景访问式的音乐节目。
《客家新乐园 Hot Music》:谢宇威、彭佳霓主持,为在棚内录制精致单歌表演的节目。
《十分客家》:棚内录制的精致音乐节目,每日播出数次,以每次短短十分钟(后改为五分钟)介绍各类型客家音乐。
《快乐来唱歌》:走访各地客庄录制的外景歌唱节目,由民众表演各类客家歌曲。
《后生共和国》:张善为主持,两代对谈节目。
《客气什么呀》:张善为、向语洁(后为陈韦馨)主持,为分队竞赛型态的节目。 《福气来了》:原名《福气来了一朝晨》,是针对银发族规划的健康资讯节目,播出时间为周一至周四下午3点30分。
《厨房的幸福味道》:陈若萍主持,以类戏剧、访谈及现场烹调示范相互搭配,介绍当集来宾记忆中的一道菜的故事。
《59庄幸福快乐行》:以自行车旅游为主题,由主持人陈秀莉带领观众走访各地客庄。
《旅行好食客》:金金、金虎主持,以寻访各地美食为主,并由金虎在节目中示范创意料理。
《客家安可》:由许仁杰主持的行脚节目,以客家年轻人的观点,走访并体验客庄产业。
《客庄好味道》:由瑶涵沂主持的行脚节目,以客家年轻人的观点,走访各地客庄厨艺达人,发掘传统与现代的客家好味道,播出时间为周一晚间9点。
《作客他乡》:出访世界各地介绍当地客家人生活情形,后转型为海外行脚节目,由主持人罗亦娌、谢安琦、钟其翰等人,带领观众走访世界各地。 《日头下.月光光》:以客语五腔调演出的传统说唱艺术节目,由罗亦娌主持,主要角色有“日头哥”唐川、“月光姐”谢小玲、“春泉哥”张春泉等人,新近又有新生代艺人徐佑骅、罗月秀、古家宁、徐淳耕、林方世、宋明翰等加入阵容,播出时间为每周日晚间6点30分。曾获得2008年电视金钟奖教育文化节目奖、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国人自制儿童暨青少年优质节目五星奖。
《13响-客家青年筑梦故事》:纪录行政院客委会“筑梦计划”成员赴海外圆梦过程。
《1394打戏路》:经公开征案选出,由地方文史工作者或素人拍摄的纪录片,目前已举办四届。
《世纪的宝贝》:以客家耆老为纪录对象拍摄,被纪录者多为行政院客委会“客家贡献奖”得主。
《我的客家新朋友》:徐智俊主持,介绍台湾各地不为人所熟悉但各有特色的客家人物。
《客话英文大家讲》:由补教英文名师徐薇主讲,每集介绍一句客语俗谚,及意义相近的英文谚语。
《百年斯文》:为民国百年特别制作的纪录片,回顾百年客家发展史。 《奥林P客》:由郎祖筠、夏克立主持的游戏竞赛型态儿童节目,2007年、2008年获得电视小金钟奖最佳母语儿童及少年节目奖,2008年、2009年、2010年获得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国人自制儿童暨青少年优质节目五星奖,2010年获得台湾国际儿童影展最佳台湾电视节目奖,并曾入围芝加哥国际儿童影展、慕尼黑儿童双年影展、圣地牙哥亚洲影展、日本赏等。播出时间为周三至周五晚间6点。
《ㄤ牯ㄤ牯咕咕咕》:以客语五腔调播出的偶剧节目,主角为四只布偶:恁靓姐、大牯、小牯、小雕,并穿插鸡超人动画及律动时间,获得2008年、2010年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国人自制儿童暨青少年优质节目五星奖。播出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11点15分及下午5点15分。
《游客家搞科学》:针对国中青少年规划的科学知识节目,由游诗璟主持,获得2008年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国人自制儿童暨青少年优质节目五星奖。
《搞就一条线》:针对国中青少年规划的知识节目,由钟依芹主持,获得100年电视金钟奖儿童少年节目主持人奖,播出时间为周六中午12点。 《风神舞台》:每周日早上10点30分播出。
《与观众有约》:自2009年底开始播出,每半年制播一次,以现场Call-in方式,邀请观众提供建言。

⑹ 请问韶关客家话有哪些电视台是专门讲客家话的

韶关没有讲客家话的电视台!在国内省级台有福建台、广东珠江台、是地方话节目台,还要就是其他市一级的电视台有地方新闻讲客家话,在韶关有线是收不到的!

⑺ 为什么大陆不设客家电视台,客家人在中国几千万人口

我是客家人。居住地不同,客家音差别很大,即使同是客家人也不一定能听懂。

⑻ 讲客家话的电视台有哪些

台湾有专门的客家卫视;梅州电视台也有专门的客家栏目,应该是版梅州- -2。这些都可以权在网上搜索到的。还有央视的专门的客家话广播,是用梅县口音播音。每个地方的地方台应该也有吧,比如我是赣州寻乌的,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个台,然后是用我们寻乌的客家话播报的。

⑼ 大陆是否有像台湾那样的客家电视台

客家电视台还是有的,比如梅州地方都是客人电视台的

⑽ 梅州市广播电台各频率讲客家话的频率是多少

梅州电台快乐广播FM100.3
梅州电台生活广播FM94.8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