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建材 » 家电都涨钱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家电都涨钱

发布时间: 2021-01-28 11:32:38

家电核心原材料暴涨,都有哪些家电已经开始涨价了

最近市场上电视机,冰箱,彩电的出售价格都在上涨,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在前几天就有一些金融节目专门对市场家电行业近期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由于一些原材料的持续价格上涨,使得今年的家电行业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人民得不到实惠,而商家也承受了不少的压力。而商家迫于原材料的成本问题,不得不选择上调售出价格保持盈利。

电视机

大家也都知道,由于今年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的情况都不容乐观,但是随着疫情的缓解都开始有了明显的好转,因此即便是目前这些彩电,空调,冰箱都因为原材料的问题而价格上调,我相信不久之后应该也会慢慢地回归正常。

Ⅱ 为什么中国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唯独电器行业一直在跌价

恶性竞争和来技术革新所致。
竞争自:象日本几家著名的大型的家电企业,近年来收到韩国,台湾,中国品牌的挤压,连生存都成问题了。降价就成了最短平快的救命工具了。如果不能实现技术突破提高创新降低成本,只有关门一条路了。而降价的一部分压力也会转嫁给分销商和零售商。
技术革新:象液晶显示器几年前的成品率较低,生产厂商少,所以液晶类产品价格也较高。随着技术能力提高,成品率降低,为了竞争,价格下降也就合情合理了。
昨天,三星最火爆的S4手机,直降600大圆,苹果5还hold的住吗?
创新才是出路。

Ⅲ 现在什么东西涨价请列一个详细的列表。我想参考一下。

苹果四元一个,鸡蛋五元一斤,羽绒服千元一件……在“涨声一片”的消费品市场,却有些东西从来没涨过价,反而一直在降价,原因何在,以后是否有涨价的可能,这些都是有趣的问题。

家电

15年前买台长虹29英寸彩电,要花近7000元,如今买台更大的,也不过2500元左右。“家电产品的价格的确走一个下降路线。”家电市场研究专家陆刃波表示,这在电视、滚筒洗衣机、大冰箱、热水器、电饭煲、微波炉上,都表现得十分明显。“5年前,42英寸的平板电视得5万块,现在,5000块就能买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供过于求,落后企业不断被兼并、重组或淘汰。1995年后,降价竞争不断,生产、销售规模逐渐向大企业靠拢。2001年,行业进入到新的变化周期。随着平板显示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原有产品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战愈演愈烈。

公交车

公交车没有涨价,成了各地市民的共识。从今年1月1日开始,广州市公交优惠新方案出台,公交、地铁乘用15次后六折,BRT票价从原来的2元~6元改为统一2元。与之前相比,广州市公交线路票价已经14年未上涨了。14年前,公交票价2元,油价还没超过1元/升,14年后的今天93号油都要6.8元/升。

公园

在广州211个公园里面,免费公园达168个,约占总体公园数量的80%。而在10年前,免费的公园寥寥可数,如人民公园、青年公园等。广州城区公共厕所基本实现全部免费,公厕的费用将由市区财政埋单。

棒棒糖

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成了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但网民们仍然找出了不少日常食品中不涨价的。如袋装的酱油、黄酒、普通的盐,跟10年前一样,还是大约1~1.2元每袋。各地网友趁此怀旧,纷纷把儿时的小食搬了出来,发现不少十几年未涨价。如NOYOKI棒棒糖还是0.5元1根,小浣熊干脆面一直都是1元1袋……

彩票

许多网友提出:“2元彩票没涨,赶紧买彩票吧。”不过马上有人反驳:“虽然彩票没涨,但现在中了500万,扣完税在一线城市勉强买个好一点三房,杯具啊。”

电话费

记得90年代装台电话机还要交2000块钱的入网费用,如今电信企业反而送礼品吸引用户入网。2009年,将固定本地电话的定价权交到了运营商的手中。今年5月,工信部、发改委又联合下发通知,核心内容是将移动本地电话定价权交由运营商,鼓励运营商通过“单向收费”等手段降低资费。不断增加的用户量是另一方面。运营商每年近一个亿用户的增长速度意味着,资费还有下降空间。

桑塔纳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桑塔纳包牌20多万,可以买好多房子了。现在车价降到6万左右,按房子的售价又可以买好多桑塔纳了。与车价降低相对比的是,汽车销量出现井喷式增长。2009年全年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0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汽车企业甘愿降价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这个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且竞争激烈,这个是前提。”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汽车价格波动,与外界关联不大,关键在对手的动作。要看池子里有多少对手,斗兽场有多少角斗士在玩。“现在汽车行业竞争性非常强,完全可以吸收通货膨胀的外界影响。”钟师表示。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南街村麻辣方便面的价格好像一直没涨价,现在还只是6毛钱,从小吃到大,以前似乎是五毛,不过现在仍然是最实惠的零嘴。——张欢

我想了足足五分钟,没涨的东西似乎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哪怕是一瞬间呢,真没有!记得去年给外地的朋友邮了一些家乡特产的核桃,当时最好的18元一斤,而今年已涨到了30元,如果说果农真得到了实惠也行,可怕的是,中间的二道贩子赚了个盆满钵满。我工作17年了,要说工资没涨也不贴切,只能说工资涨幅的速度和力度没跟物价上涨的脚步。于是乎出现了,“明涨工资暗降钞票”的局面。有些无奈,有些忐忑,不希望“涨声”迭起,因为高标准的生活走进不了我们平常百姓家的。——丁运华

工资没涨!——张可

问题是在于工资的水平跟不上这些产品价格上升的幅度,造成了这样的畸形状态。——杨文

家电没有涨价是因为成本的降低和竞争的激烈;公交车和公园没有涨价是因为政府的补贴,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棒棒糖没有涨价,是因为需求减少;电话费没有涨价,是因为其边际成本已接近于零;彩票,表面上没有涨,实际上也涨了;而桑塔那没有涨价,是因为其技术的成熟带来的边际成本的大量减少和竞争的激烈。这些东西的属性不是有政府的调控,就是有市场的调控,可以说是调控比较充分。但另一方面,这些东西对于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没多大作用。——陈晓龙

报纸的零售价格基本上没有涨,上中学的时候《大河报》一元一份吧,现在还是那个价。只是广告越来越多了,有价值的新闻越来越少了。这表面上报纸的零售价没有涨,实际上广告费用却是成倍的上涨。——程鹏丽

根据市场供求平衡吧,存在竞争的市场领域,物价上涨比较难,桑塔纳就是一例。国家调控的公共事业,公交车,公园之类的,这个要是涨价了,舆论压力会很大吧。——刘鹏飞

基本上都涨了,没涨的是还没来得及涨而已。不过公共服务类产品还没怎么涨,比如公交车费、火车票。机票等。——贝拉

涨的是必需品,不涨的是奢侈品。因为必需品涨了以后百姓还必须得买,而奢侈品却是可有可无的。大米涨了又能怎样,你不还得吃饭?羽绒服涨到千元又能怎样,冬天那么冷总不能被冻死吧。菜涨了水果涨了吃的穿的喝的都涨了,可我还得生活,所以这些东西涨起来就跌不下来了。主动权永远掌握在商家手里。什么东西一直没涨?没涨的公民的信心,没涨的普通百姓的工资。——胡倩

货币没有涨价,实际购买力在迅速下降。——西铭

消费品里没有涨价的很多,我觉得2008年的趋势是除了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大产业之外,其余的产业都在降价。但是老百姓觉得活得越来越难,是因为教育医疗住房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太高了。2008年以后,农产品也迎来了疯狂的涨价潮。别的东西基本不动甚至还在缓慢降价,比如话费、电视机、香烟……但我们要警惕的是,生产资料这些年可一直在普遍涨价,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比如家电持续跌价、电价维持不变这些现象,我觉得很快要被打破。其实使用钢材较多的空调、冰箱等产品,前几年就开始涨了。香烟最近不是说也要涨么。很快都会涨起来的,包括电价、燃气等。——马超

对啊,涨的是生活必需品,降价的是奢侈品或者说不是生活必需品,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的降价都是因为市场规律在主导,而很多生活必需品在跟风地涨价,猪肉涨价,方便面也要涨价,吃饭一天要吃三次,手机一年能买几次呢,这饭费增长的价格算下来都有一个手机的价格了吧,还有那个房价,虽说这一辈子普通人也就能买一次房,可这一次房就足以让这一生都为了房贷而勒紧裤带,这个涨价涨的够可以的,不能说工资没涨,它的确是涨了那么一点点,可这涨的一点点够啥呢?来势汹汹的CPI指数早把这一点钱折腾光了。有人说人的生命不涨价,我看也未必,殡仪馆收费不越收越狠,直到人死了才发现自己还这么值钱,这算是好事么?——高欣婷

机关食堂饭菜的价钱没有涨!——迟宗才

涨与不涨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又是由少部分占有绝大部分财富的人主导的。许多日常消费品不断的涨价,而许多电子产品却降价,还是由市场经济结构体系决定的。——章旗

5欧元=7美元=45元人民币=550日元,持续疯涨吧,2块钱的盐香港卖1.1港币,难怪深圳人要去香港打酱油了,政策就是指挥棒,让你涨价你绝不敢降价,什么时候这指挥棒指指中国夹缝求生的百姓吧,看看咱过的都是什么日子。——程佳佳

方便面涨价了,鸡蛋涨价了,面粉涨价了,汽油涨价了,羽绒服涨价了。除了工资,身边的一切几乎都涨价了。但是,我们依然要坚强的活着,因为现在墓地也涨价了。

仔细想了下,吃穿住行。吃的,绝对涨了。穿的,今年纱价跟棉花价格都在涨,衣服也必然涨价。住的,房价只升不降,租金涨得厉害也不是新闻了。行,看着没涨价,其实也涨了的,动车改为高铁,时间缩短3分钟也要加15元钱。真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涨价的。人民币都升值了,100块现在就是10块。——潘昕妙

能使大利益集团获利的东西都与国际接轨了,能使老百姓获利的东西却与“国际轨道”渐行渐远。国富民强现在看来只是一个梦想,国强民弱则一步步变成现实。为了发展国家经济可以牺牲一切,我们愿意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可是我们的国家不能一味的索取呀,这样下去,国力一步步提升,民力却迅速降低,和谐社会还不是会成为一句空谈?——李特

必需品涨了,调剂品降了,这值得庆幸吗?但是CPI总把他们算在一块,恩格尔系数倒是不常提了。一直没涨价的,恐怕只有涨价本身吧,涨上去很容易,但本该出席生活必需品的“降下来”的出场费却越来越高。——陈夏阳

查了一下,有的说涨价的都是外资注入并控制的行业,有的说是国企大利益集团控制的行业,总之就是形成垄断的行业。而这些行业生产的大都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基本很难找到替代品。在这次涨价的过程中普通消费者切身体会了被捏着脖子过日子的感受。没涨的都是跟CPI没关系的东西。——杨弼麟

Ⅳ 为什么现在经济危机很多商品都在涨价!

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

有的商品在危机中表现出过剩,如:汽专车、家电;属而有的则未必,如:药品、房产、食品

因此个人感觉的物价水平和整个社会的水平是不一样、穷人和富人感觉到的物价涨跌不一样。

就整个社会而言,危机中的物价是还是下跌的,但主要是汽车、家电等耐用品,食品、农产品因为需求是比较刚性的,所以不容易跌,甚至可能因为减产而上涨。

最后,物价说到底是货币现象,货币发行多了,物价也会上涨

现在为了应对危机,各国政府都普遍放松了货币政策,这也会促使物价的停止下跌,开始回涨。

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很大,恰好说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大;但由于政府的反危机的措施很强,危机最终的影响反而并不像人想像的严重了。希望如此,呵呵

Ⅳ 最近家电是不是会涨价

冰箱5.1后进入旺季肯定涨 电视由于液晶屏涨价 已经涨了 洗衣机由于是淡季 不会涨 冬季才会涨 我是卖家电的

Ⅵ 家电核心原材料暴涨,暴涨的原因是什么

据央视财经报道,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今年以来,以彩电为代表的家电产品出现了涨价。

同时,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1-8月,全国家用电器行业营业收入8723.3亿元,同比下降9.4%;利润总额659.7亿元,同比下降10.3%。但今年前三季度, 我国家电出口逆势增长。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家用电器出口462.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

有相关人士表示,家电核心原材料暴涨必定会带来空调、冰箱等家电的价格的增长。

对于家电上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不得而知,对于现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冰箱,全自动,电视,手机所有电子产品也是会有一定影响的。

Ⅶ 家电产品新一轮涨价潮来袭!导致电器涨价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电器市场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今年家电产品迎来了新一波的涨价狂潮。2021年1月13日,国际金融报的记者走访了上海浦东的一家家电卖场,记者通过与该家电卖场中多个家电品牌的工作人员沟通,记者得出结论,很多家电品牌已经通知开始涨价,对于有些品牌也即将涨价,涉及到的家电产品有洗衣机、冰箱、空调等。

很多家电产品企业的工作人员都说,本次家电产品涨价是由于家电产品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我们都知道家电产品的价格受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因素比较大。其中用于制造家电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种等级程度的钢材、铜材、塑料以及铝材,这部分的成本占比在总成本中比较大,如果这些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上涨,那么家电产品的价格势必也会上涨。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电产品属于刚需产品,如果这部分产品持续涨价,就会抑制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且家电产品的持续涨价也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不过业内的专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家电产品的价格会趋于稳定,不会持续涨价。专家认为在2021年家电产品的平均价格会比2020年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会很多。对于中国来说,家电产品是一个过度竞争的产业,我们作为消费者不必担心产品的价格会上涨到让普通消费者买不起的程度。

Ⅷ 现在的很多物品都涨价了,但是电器类,机器,小车什么的,就越来越便宜的,为什么。以前一台14寸的黑白

物价上涨要问央妈,拼命印钞票,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电子产品物价下跌回也是因为技术进步,现在智能手答机不是越来越便宜了么,过去大哥大一万多,别忘了,普通电视机的技术早就成熟了,成本越来越低,技术导致的价格下降跑过了通货膨胀,价格就下降了,一般的物品没有跑过,所以上涨了不少,你可以看一看,最好翻。?,墙,看看一看中国通货膨胀到底有多严重

Ⅸ 过年时候的家电数码产品会涨价还是降价呢

不会涨价的,除非是因为库存紧张,需求太多,一般数码产品上市后就一直在降价,过年的话很多地方都有促销的活动

Ⅹ 今年空调为什么会提价啊

。“今年空调涨价,铁板钉钉”,前天(06年5月15日),各大家电卖场的市场人员都表示了相同的观点。 涨价步伐跟得紧 众所周知,在四月份,海尔、格兰仕、奥克斯、长虹、TCL等主要空调厂家相继调整了全线空调价格,涨幅约在5%—10%,由于涨幅有限,在今年五一黄金周的空调大战中,宁波市场反映不大,交易持续红火。但令业界与消费者吃惊的是,五一黄金周刚过,一些空调厂家又急吼吼地开始“二度涨价”,比如格兰仕的累计涨幅已达20%,TCL累计涨了15%,奥克斯在上次涨了5%的基础上近期还将续涨5%,而四月份未涨价的广东志高空调今天一次性全线涨价13%,每台涨幅在200元—400元之间。 “以畅销的1.5匹机为例,四月份之前的价格约在1500—1600元,而如今的价格约在1780—1980元之间,涨了两三百元”,昨天,宁波苏宁采购部经理班俊松表示,“这次调整几乎是全行业的”。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以一个家庭要购买一台3匹柜机、两台1.5匹机的空调组合计算,大约要多花1000多元钱。 原材料涨势猛厂家借势提价 记者手头有一份某空调厂家的提价公函,公函上面强调空调涨价的原因主要是原材料涨价,“铜材、铁材、塑料的价格节节攀升,像铜价已达到8.3万元吨,预计将达到10万元/吨,而空调压缩机也上涨了10%”。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空调涨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空调市场也面临类似的成本上升压力,但在家电超市的联合抵制与厂家彼此较劲下,涨价风没有刮起来。而今年情况有所不同,一方面是有色金属与零配件的国际市场价格狂飙,另一方面,国家能效标准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空调厂家的生产成本。已有人开始担心,如果再持续上涨向消费者转嫁风险的话,可能会对即将启动的空调旺季形成打击。 千元特价机集体“消失” 在一片涨价之声中,一个特别现象也值得关注,那就是今年五一期间,去年还炙手可热的千元低价机集体消失。 据分析,去年3月国家出台了空调节能标准,规定3月停止生产能效比低于2.6的空调,9月禁止销售。而过去大量特价机就是能效比差、材质差的空调机,现在不准上市,加上原材料大涨,特价机的价格优势很难凸显,因此多数厂家已不愿做特价机了。据了解,目前市场最低价的空调也在1200元以上。与之相对的,格力、美的“工程机”(量大价低、用于工程的空调机)也开始控制销量或停售。低机价大面积消失,而部分消费者趋向购买中高档价位的空调,这也推动宁波整体空调均价水涨船高,据我市一家家电卖场的五一空调销售单价显示,去年空调均价为2700元,而今年为3031元,涨幅达到12.3%。